(第一三零讲)

辛二、结会古今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百一十四面,我们看辛二的「结会古今」。

我们前面讲到释迦牟尼佛过去的一段行菩萨道的事迹。他示现作一个常不轻菩萨,他主要的修学就是透过礼拜、赞叹来修平等恭敬心。他在修的时候,除了自利(因为你一个人平等恭敬,你的心自然离相,你只要离开因缘所生法,你六根就很容易清净了,这个道理就这么简单),更重要就是怎么样呢?他「强毒增上慢人,令成圆顿妙种」。增上慢人这些人生生世世缺乏大乘善根,所以他一接触到小乘法,又遇到正法时代消失,佛陀不在了,进入像法时代,大家对这个禅定就产生了坚固的法执,把禅定当成果证。这种情况那也没办法了,只能用非正规的方式,以毒攻毒,把他的法执先逼出来,让他当下迴光返照,先栽培他的大乘善根,然后再使令他忏悔、改过,最后走入正道。这么一个过程。

我们看这个总结。

得大势!于意云何?尔时常不轻菩萨岂异人乎?则我身是!若我于宿世,不受持读诵此经,为他人说者,不能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于先佛所,受持读诵此经,为人说故,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得大势!于意云何」,当时的常不轻菩萨到底是谁呢?就是我释迦牟尼佛的前身,我过去在果后行因行菩萨道时候的情况。我在过去世当中如果不能受持读诵《法华经》,乃至于用这种《法华经》的妙义去为人演说,我就不能快速地成就六根清净位、成就法身,乃至于成就无上菩提。「我于先佛所」,这个先佛所,从他这一期应化来说,他经历了三个佛:一个威音王佛,一个日月灯明佛,第三个云自在灯王佛。他经历这三尊佛陀,都是在诸佛法中受持、读诵、为人解说《法华经》,所以快速成就佛道。

这个成就佛道我们再复习一下。我们在前面「如来寿量品」讲很多了,成佛第一个关键,就是你要先成就法身,这个最关键了。就是先成就离相的清净心,把心中所攀缘的过去所留下的各种影像,包括邪恶的影像,包括善良的影像,全部扫出去。把影像扫出去以后,就叫做恢复本来面目。这样子就是成就本门佛,成就清净心。这是非常重要的关键,你要先成就法身。

成就法身以后,进入般若道,那你后面路就好走了。从般若道进入方便道的时候,你又可能会变成一个凡夫,你也可能变成畜生道,你的重点就是开始广结善缘了。跟你过去生有缘的,他过去可能是你的子女、你的朋友、你的眷属,你就陪他成长。你就陪他再走一次,把你过去因地走的路,你怎么样从凡夫的一念随喜到法身,你陪他再走一次。

但是你走第二次的时候你叫做自在,「佛为法王,于法自在」。当然,你的弟子就走得很辛苦,但是你从旁边鼓励他说,我过去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你就是不断地所谓的果后示现,果后行因,你从法身回到凡夫世界再带著众生走。走了多次以后,你就跟很多人结缘了。然后呢?然后你就可以变成应化身了,你就可以成熟众生,庄严净土,你就可以在某一个世界示现成佛。你就不一定要变成菩萨,你可以作佛身了。过去多生多劫你带他们走的那些眷属,善根成熟,都投生到你的地方。等他们善根成熟,然后你就开始为他们为实施权,讲三乘法,他们成就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最后讲《法华经》,开始发菩提心,成就初地、二地、三地、四地到十地。

所以,成佛之道,最关键的就是赶快达到成佛的第一个标准,叫做清净法身。就是把你的心先离相清净,这最关键了,这样你后面的路就很好走了。后面你能带著别人走,你第一次是你自己走。是这么一个情况。

这一品,常不轻菩萨品,是他走过了,带著我们众生——他带的众生当然是比较难度化的——他带著这个增上慢人走一次,怎么样从法执当中走出来。他这次带的不是一般的凡夫,是增上慢人。

庚二、明毁者果报 辛一、正明果报;辛二、结会果报

我们看庚二的「明毁者果报」。过去这些毁谤他的人,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辛一、正明果报

得大势!彼时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瞋恚意,轻贱我故,二百亿劫常不值佛,不闻法,不见僧,千劫于阿鼻地狱受大苦恼。毕是罪 已 ,复遇常不轻菩萨,教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当时常不轻菩萨所教化的四众弟子当中,有些法执特别坚固,高慢心也特别重的,以瞋恚心来轻贱骂詈常不轻菩萨的这些人,有很少数的人,在两百亿劫当中,「常不值佛,不闻法,不见僧」。因为,你毁谤《法华经》,我们说过,你等于是断三宝的种子。

因为《法华经》是唯一一个能够成佛的方法,唯一一个。只有内观真如,没有其他的方法。你把这个内观真如的法门一谤,佛种断了,那么这个世间上就只有阿罗汉,没有佛陀了。没有佛陀出世就没有人正规地说法,就法宝也断。没有人说法,就没有人成就圣道,没有僧宝。所以,你跟三宝结下恶缘,就不见佛,不闻法,不见僧,乃至于千劫当中于无间地狱受大苦恼。但「毕是罪已」,又遇到常不轻菩萨教化而成就无上菩提。所以他整个过程当中,就是先因毁谤罪业,堕落地狱;第二个,强熏妙法,成圆顿种;第三个,值遇菩萨,蒙佛教化。

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说有三种差别,当时毁谤的人有三种后果。这个地方提出来的是第三种,少数的。我们看蕅益大师怎么解释这一段。他说这个堕落受苦有三种差别:

第一个,若「悔深行勤,容可不堕,虽堕易出」。因为常不轻菩萨临终的时候,蒙威音王佛讲《法华经》,证得六根清净了,而六根清净以后他成就大神通、大威德,所以当时这些毁谤他的人听到他成就这么大功德以后,很多人就忏悔了,就知道他是一个圣人,不可思议的圣人。忏悔以后,也开始努力地修学《法华经》,开始内观。我们说过,真能破妄,善根的光明是可以灭罪的,所以这些人是可以不堕落的,就算堕落也是很快弹出来。如果善根强的人,就算堕三恶道,很快就弹出来,「虽堕恶趣,终不久留」。这第一种。

第二种,是「悔浅行怠」。忏悔的力量很薄弱,修行也懈怠,这种人自然先堕,后方得度。你忏悔就随便忏悔,修行也随随便便,那你一定会先堕落。但是因为你后来听《法华经》以后有善根,也是可以弹出来。

第三种是最糟糕了,没有忏悔,也没有修行。那么毁谤以后,「堕苦则久,但由菩萨慈悲摄受,终蒙度脱」。那么这些毁谤《法华经》的,是因为常不轻菩萨引起,他当然要负责任。所以他们堕落以后,一个没有大乘善根的人,一堕落就很难出来了。这个三恶道,你要没有靠善根,你一堕进去,因为你恶性循环,到了三恶道你心识闇钝,闇钝以后你这个业力就很难反转。很难反转,这个时候你今生做狗,来生做猫,第三生做猪,你越做越糊涂。这个心识闇钝,越来越糊涂。心识闇钝情况之下,即便稍微的业力你都没办法反转。那怎么办呢?那只有佛菩萨出手救你了。所以常不轻菩萨的慈悲摄受,把他们救出来,这就是第三种人。

最好的是你马上忏悔而修习善根,你自己能够避免堕三恶道;第二种是堕落以后直接弹出来;第三种是堕落以后你一点办法都没有,那么菩萨去救拔你。这三种情况。

辛二、结会果报 分二:壬一、结会古今;壬二、劝持

我们看辛二的「结会果报」,把这个果报做一个总结。

壬一、结会古今

得大势!于汝意云何?尔时四众常轻是菩萨者,岂异人乎?今此会中,跋陀婆罗等五百菩萨,师子月等五百比丘,尼思佛等五百优婆塞,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者是。

佛陀招呼了大势至菩萨,「于汝意云何」,当时增上慢的四众弟子当中,常轻视这个菩萨的是谁呢?就是在法华会上,跋陀婆罗(跋陀婆罗翻成中文叫贤护),这个贤护菩萨跟他的眷属五百菩萨;还有师子月比丘(师子就是智慧,月就是慈悲),他所带领的五百比丘的眷属;还有尼思佛等,跟他的眷属五百优婆塞。现在都已经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就是初地到八地的菩萨。就是过去这些毁谤常不轻菩萨的人,因为他当下成就善根,并蒙常不轻菩萨后面的教化,如今都已经成就初地到八地。

所以诸位!一尊应化身出现以后,他所有的弟子都有一段故事的。欸,这一群弟子,是我哪一生的时候,我陪他们走过来的;这些弟子是我在哪一生的时候,我当初是怎么样度化他们的。在因地的时候,在方便道的时候广结众生缘,等到你成就应化身的时候这些人善根也成熟了,就是到你的国土。其中这一部分,跋陀婆罗、师子月跟尼思佛,就是在常不轻菩萨这一期的应化当中度化的。

这样的度化,蕅益大师就提出一个问答,他说,「若因谤堕苦,菩萨何故为作苦因?」就是这四众的弟子虽然增上慢,他一时也没什么事,您老人家去刺激他,使令他谤法,堕落到恶道!那菩萨为什么会做这种事情呢?

蕅益大师回答,「彼既怀增上慢,纵令不谤,亦必堕苦」。他说,什么叫增上慢?就是你起邪见了。起邪见只有两种结果:第一种结果,就是你追求感应神通,心外求法。那后果,你去看看《楞严经》的五十阴魔就知道了。诸位知道,一个人堕落,你说,欸,我这个人贪烦恼很重,我造杀盗婬妄而堕落。还好。为什么叫还好呢?因为你善根没有断,你的菩提性没有断,所以你堕落以后,第一个,你很容易弹出来;第二个,你没有断你的菩提性,你来生可以继续学佛。就是因烦恼造罪而堕落,这个叫做还好。

但是,你起邪见而堕落,诸位!你去看看《楞严经》五十阴魔,断菩提性!你过去三皈依的善根全部断到乾净,你来生出来是魔眷属,最可怕的就是在这地方。其实我们在乎的是你善根还在不在。就像一棵树,颱风一吹,树叶落没关係,你看看树根还在不在?只要树根在这棵树就有希望。我们最怕的就是,你这个人堕落以后,把你的善根也断掉了,那就是邪见了,邪见堕落。就是说,这个人纵令当下不谤,也会因为邪见堕落。

「今因谤堕,得作远因。」这个人在谤毁的当下,他至少听闻到法华的妙义,他至少知道:哦,一切众生皆得成佛,我这个打妄想的心本身就是有佛性。这一念的迴光返照,就是未来得度的一个大乘善根。

蕅益大师举两个例子。

「如人倒地,还从地起,故以正谤,接于邪堕。」这第一个譬喻。说你一个人跌倒到地上,你为什么能够站起来?因为你跌倒在地上,你稍微按一下就起来了。你如果跌到海裡面去,你就站不起来了。就是,你谤的是正法,你好歹跟正法结个善缘。那你今天如果不谤正法,你直接打妄想去起邪见,那这个堕落就是堕落到深海当中,你就永远也弹不出来。所以,你宁可堕落到地上,你还站得起来,也不要堕落到大海当中。这第一个,因为你「还从地起」。「故以正谤,接于邪堕」,就是用正法的毁谤,来取代你邪见的堕落。

第二个譬喻,如大良医,观重病者,先发其病,后与药令差。就是这个医生一看,糟了!你这个病,病得太深了,病入骨髓了,开什么药都没什么用了。那怎么办呢?你当然先把病毒逼出来。所以先用发散的药,把他内脏的病发散到皮肤,然后才有办法去根治。增上慢人亦复如是。他内心深处的那个坚固的执著,你不把它逼出来,你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连释迦牟尼佛都没办法。

所以他的意思就是说,常不轻菩萨是不得已的,因为你不救他他也堕落。他要么今生堕落,要么来生堕落。他那个病毒已经中毒太深了,迟早要堕落的。他只有两种情况:第一个,打大妄语。打大妄语也堕落,他自己认为自己是圣人;第二个,就是《楞严经》五十阴魔,就追求感应神通,认为他自己见到佛陀,见到谁,那就落魔眷属。而这种堕落就没有回头路了。邪见的堕落是无可救药,因为你把你过去生好不容易参加三皈依、受菩萨戒、听闻佛法的善根全部断到乾净。所以这个时候常不轻菩萨出手是对的,在他邪堕之前用正谤来取代它。这就是为什么常不轻菩萨要这样做,这是不得已。

当然这个地方是大权示现。诸位!你不能够说,欸,我也来学学常不轻菩萨,我对我的同参道友刺激他一下。你不能这样做,因为你是生死凡夫。你只能按照正规的方式,就是前面的<法师品>;他不能接受,你就乖乖地先跟他讲权法,安稳他。所以蕅益大师特别强调,大权示现,善知方便,不妨破格。凡夫不行。这个是只有大权示现可以的,因为他堕落以后,他有本事把他救出来。你让他堕落,你没本事把他救出来。

壬二、劝持

得大势!当知是法华经大饶益诸菩萨摩诃萨,能令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诸菩萨摩诃萨,于如来灭后,常应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是经。

佛陀招呼了大势至菩萨说,当知一佛乘的妙法的《法华经》,能够「大饶益诸菩萨摩诃萨」。为什么呢?它能够使令我们趋向于无上菩提。它从内观,从裡面内观是捷径。所以在如来灭后,我们应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是经」,就回归到五种法门。

这个地方强调如来灭后,它的意思是这样,古德说,末法时代为什么《法华经》特显重要呢?因为末法时代的五浊恶世,众生的邪见烦恼特别炽盛。内有烦恼邪见;外呢,寿命短暂。所以,在末法时代内忧外患情况之下,在内因缘障碍、外因缘不佳的情况之下,他只能修顿超法门才能够得度。你要是生长在风平浪静,寿命给你八十劫、一百劫,你可以慢慢地先修权法,然后佛陀再为你开权显实。你可以慢慢来,不著急,反正你外在的寿命很长,你的生命也没有急迫性。但是你在末法时代不是,你的时间很短,寿命很短,烦恼又那么重,弄得不好马上堕落,所以只能用圆顿法门,直接契入真如的方法,才有办法度脱。

戊二、重颂 分二:己一、颂双开今品信毁;己二、颂双明信毁果报

己一、颂双开今品信毁 分三:庚一、颂事缘之本;庚二、颂时节人名;庚三、颂不轻之行

重颂有两段。先看己一的「颂双开今品信毁」,就是信解的功德跟毁谤的过失。

庚一、颂事缘之本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过去有佛  号威音王

神智无量  将导一切

天人龙神  所共供养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在过去世当中,有佛出世,号威音王。这个威音王佛有两个特点:第一个,成就大神通;再一个,具足大智慧。大神通是外相的威德,大智慧是内观的调伏。他以慈悲心来将导一切天人龙神,而且为九道众生之所供养。

这个地方是先说明当时的常不轻菩萨教化的一个时代背景。他依报环境是没有灾难,生活富足,一个福德具足的国土。从正报的人民,所做善法皆得成就,是一个善根深厚的果报体。在这个果报体,可以说是非常适合修学禅定的一个环境,寿命长又没有灾难,这么一个情况。

庚二、颂时节人名

是佛灭后  法欲尽时

有一菩萨  名常不轻

时诸四众  计著于法

在威音王佛灭度以后,「法欲尽时」,就是进入了像法时代。像法时代,就是圣道的理观的力量薄弱了,取而代之的是戒定成就。这当中有一个菩萨,名常不轻菩萨,他所面对的四众弟子的特色,就是「计著于法」。

我们过去做凡夫的时候就是用攀缘心。攀缘什么呢?攀缘五欲的快乐,就造了很多罪业。好了,这些攀缘心的众生,来到佛教以后,没有经过《法华经》的内观的洗礼就直接修三乘法。也就是说,你修行叫做换汤不换药。你过去用攀缘心追求五欲,你还是用你那个过去的攀缘心来修学三乘的法门,只是你把五欲变成三乘而已,而你那个能攀缘的心是不变的。攀缘布施、攀缘持戒、攀缘苦行,那就形成各自的团体。而这个团体就是因为四众弟子众多,拥护者多,所以有大势力。它是这么一个情况,就常不轻菩萨面对的四众弟子是法执特别重的。

庚三、颂不轻之行

不轻菩萨  往到其所

而语之言  我不轻汝

汝等行道  皆当作佛

诸人闻已  轻毁骂詈

不轻菩萨  能忍受之

常不轻菩萨就故意地到了这些四众弟子的处所,「而语之言」,一方面先顶礼,一方面口中赞歎: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所行皆菩萨道,未来皆当作佛。诸人听到以后,有些人当然信服,有些人听到以后产生瞋恚。瞋恚的人就轻贱、毁谤、骂詈,乃至于打这个常不轻菩萨。常不轻菩萨因为内观的力量,「能忍受之」。这就是他所面对的增上慢人。所以增上慢人,就不能用正规的方式教化了。

己二、颂双明信毁果报 分三:庚一、颂信毁果报;庚二、颂结会古今;庚三、颂功德劝持

我们看己二的「颂双明信毁果报」。先看「颂信毁果报」。

其罪毕已  临命终时

得闻此经  六根清净

神通力故  增益寿命

复为诸人  广说是经

常不轻菩萨用法华的妙义强熏增上慢人,受到对方的毁谤,乃至于用木杖去打,所以他等于重报轻受了,消除罪障了。常不轻菩萨「其罪毕已」,临命终的时候,在空中威音王佛为他现身说法,说《法华经》,使令他成就六根清净。那么以六根清净的功德力,产生广大的神通力,又增长两百万亿那由他岁的寿命。那么就用这些寿命为这些四众弟子来说《法华经》,又使令他们忏悔。

看下一段。

诸著法众  皆蒙菩萨

教化成就  令住佛道

不轻命终  值无数佛

说是经故  得无量福

渐具功德  疾成佛道

就在常不轻菩萨延长寿命以后,这些执著法的四众弟子,大多「皆蒙菩萨,教化成就」。大部分人是没有堕落,所以它叫「皆蒙菩萨,教化成就,令住佛道」。只有极少数是堕落,堕落以后常不轻菩萨再慈悲把他们救出来。后来,常不轻菩萨命终以后,因为受持《法华经》、弘扬《法华经》,就「值无数佛」,而且一方面继续说《法华经》的缘故,得无量的福德。最后「渐具功德,疾成佛道」。

所以你受持《法华经》,是一方面净除罪障,一方面成就广大的福德智慧两种资粮,是最快成就的。我们前面《法华经》有说过,《法华经》叫做什么?「正直捨方便,但说无上道。」它是直通真如的,直接成佛的。

庚二、颂结会古今

我们看下一段,庚二的「颂结会古今」。

彼时不轻  则我身是

时四部众  著法之者

闻不轻言  汝当作佛

以是因缘  值无数佛

此会菩萨  五百之众

并及四部  清信士女

今于我前  听法者是

当时常不轻菩萨就是我过去的前身。这些四众弟子执著于法的,在听闻常不轻菩萨一佛乘之言「汝当作佛」以后,「以是因缘,值无数佛」。以是因缘,其实是两段因缘:他们是先执著于法而生毁谤,这第一段因缘;第二段因缘,后蒙菩萨教化,忏悔并修学《法华经》。这两段因缘以后,他这些四众弟子后来也能够「值无数佛」,因为他从邪见而导入了正轨,又回归到真如,自然就跟诸佛感应道交了。到如今此法华会上,五百大众的所谓的跋陀婆罗的大菩萨,还有这种四部弟子,包括一些清净的女众居士,「今于我前,听法者是」。这些都成就了,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以蕅益大师说,这个《法华经》的殊胜就是,你信解《法华经》那当然疾成佛道;你就算毁谤《法华经》,这先堕地狱,再趣佛道。就过程不一样,结果都一样。为什么结果是一样?因为真如本性的善根是本具的,你只要把它唤醒,你不管用什么方式唤醒,你不管用刺激的,用学习的。真如本性一旦唤醒,它就不会停止了。当然,它可能力量很薄弱,它可能是一道微小的光明,但是毕竟这种光明是金刚种子。所以,你一个人只要学习《法华经》,产生一念的随喜乃至于微少的内观,就是一念就好,就是那一刹那就够了,蕅益大师说「充此一念」就是你未来法身的基础了。所以《法华经》最难的就是,你怎么跨出第一步。因为谁会想到迴光返照呢?大家都是向外攀缘。所以你乃至于毁谤,当下能够观照,你都能够成佛。

庚三、颂功德劝持

我于前世  劝是诸人

听受斯经  第一之法

开示教人  令住涅槃

世世受持  如是经典

这一段是说明前世弘化的因缘。说「我于前世」,常不轻菩萨在前世的时候,劝导诸人来听受《法华经》,这是成佛的捷径;并且「开示教人」,令入中道的涅槃;并引导他们世世受持如是《法华经》。就是讲他常不轻菩萨当初怎么引导这些四众弟子。

看第二段。

亿亿万劫  至不可议

时乃得闻  是法华经

亿亿万劫  至不可议

诸佛世尊  时说是经

这一段是说明妙法殊胜难闻。凡夫在亿亿万劫当中,至不可思议的时间,才有机会来听闻《法华经》。为什么呢?因为要经历「亿亿万劫,至不可议」的时间,诸佛世尊才会宣说《法华经》。一般来说,佛陀的教化跟菩萨的教化是不一样的。因为菩萨他没有什么形相的问题,所以他往往是顺逆皆方便。他可以用顺的、用逆的,用刺激的、用正说的,都可以。但是佛陀一定只有正说,佛陀的教化只有正规的教化。正规的教化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的大乘善根不成熟,佛陀就不讲《法华经》,就这么简单。所以为什么要经历这么多年?就是一般佛陀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讲权法,佛陀不能用逆向操作的方式。所以这个妙法殊胜难闻。

看第三段,普劝深信受持。

是故行者  于佛灭后

闻如是经  勿生疑惑

应当一心  广说此经

世世值佛  疾成佛道

佛陀这一段结劝。「是故行者」,在佛灭度后,如果你有幸听闻是《法华经》,你应该怎么办呢?「勿生疑惑。」这个很重要!理解可能你容易做到,但是你要直下承当,就是我们所谓的名字位,「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跎。」就是说,你瞭解以后,因为它是不思议境,你也没办法去证实,所以你要选择先相信,就仰信真如佛性。是这么一个情况,一定要先相信。所以,相信以后,乃至于「应当一心」,能够为其他人来演说。这样子,你生生世世能够遇到佛陀的摄受,而且能够快速成佛。

这一段等于是释迦牟尼佛把他自己这一段的教化的因缘讲出来。

蕅益大师讲一个观念很重要。我们现在开始学到菩萨的果后示现,尤其是,诸位,到最后面,后面迹门、本门的共同流通分讲到诸大菩萨——<药王菩萨品><妙音菩萨品><妙庄严王本事品>,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学习呢?

蕅益大师讲一句话说,善学圣贤之道,「贵得其神,不可泥其迹」。就是,欸,他用刺激的方式。你不能学!因为他是法身菩萨,他善知方便。那我们凡夫怎么办呢?学他的精神。学他什么精神呢?就是修平等恭敬心,就是蕅益大师前面说的,随喜一切法皆安乐性,随喜一切人皆有佛性。你只能内心随喜,你不能付诸行动。因为你一付诸行动,你可能身业去礼拜他,口业去赞歎他,他可能会毁谤,那他会产生过失。他产生过失,你本身没有方便力,你也不见得给他栽培善根,那这样就白白受过失了。

所以我们只能够——看到有人,哦,这个人在放生,这个人在布施,我们内心就作意,我随喜一切的善法。因为这一切法皆安乐性,每一个善法都有安乐性。然后你看到所有人,随喜一切人皆有佛性。你看到你儿子在打游戏,你不要骂他。你想说,哦,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作佛。

就是说,少一点因缘的分别。因为因缘法有一个问题,它会让你越陷越深。我们过去因为攀缘心,就落入了因缘所生法的时代。这因缘就两个极端:要么就善因缘,要么就恶因缘。你面对因缘的时候,善因缘你就很喜欢去追求,恶因缘你就一天到晚骂它。然后你又在因缘当中开始造业,你的来生又遇到这些因缘,所以这个就没完没了了。当然,你不可能要他改变,因为他的攀缘心比你还重,所以你选择你自己改变。就是我从现在开始,把因缘所生法的假相拨开来,我直接看你的佛性,总可以吧。这个是跳出因缘所生法最好的方式。你这样子一修,你的六根开始改变,因为内心改变了。

所以这个平等恭敬是很厉害的,随喜一切法皆安乐性,随喜一切人皆有佛性,它会让你六根成功地从你过去业力所感的六尘裡面快速地跳出来,消业障,直趣佛道。这个就是贵得其神,我们学习他的精神。但是你不能学习他的礼拜、赞歎,因为你一礼拜,你话讲出来,很可能他会毁谤。但是你内心作意,没有人知道,那是你自己的内观的智慧。

我们看附表第四十六,第六十三面。

到这裡,整个本门就全部圆满了,这六品都讲完了。我把它用蕅益大师两个偈颂来做个总结。

先看第一个偈颂,讲到果证的功德。

一、果证功德

莫言箇事无头尾  特地劳他数刹尘

好药但教诸子服  病除始覩劫前春

这一品是<如来寿量品>,讲到法身的功德。

「莫言箇事无头尾,特地劳他数刹尘。」这个「箇事」是什么事呢?就是我们不要以为佛陀应化只是一时的感应,是偶发事件。那可不是!佛陀教化众生那叫「法身常住,三世应化」。佛陀度化众生是长期规划的,他过去生来跟你结缘,今生继续结缘,来生继续结缘,他是有一个长期的规划的。所以佛陀度化众生是三世应化,叫做「数刹尘」。

这个规划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好药但教诸子服,病除始覩劫前春」。佛陀应化,度化众生有一个条件,你必须是有三乘的善根,你才能够接受好药——佛陀的权实二法。你能够接受权实二法,慢慢地病除,成就大乘的见道位,你自然能够成就内在的自性清净心。

所以佛陀度化众生有三个阶段:第一个,种;第二个,熟;第三个,脱。

佛陀第一件事情先让你栽培大乘善根,这个也是最困难的。就是在你一天到晚打妄想的心中,想办法先把第一个种子放进去,这个是最困难的。所以佛陀一般都是用「欢喜」,用赞歎的方式,在你高兴的当下,潜移默化地把第一个种子放进去。

诸位!你成就第一个种子以后,后面就好办了,至少你有信心了。因为你看到三宝,你能够闻法不谤而起欢喜心。你看为什么有些人一看到三宝就起欢喜心?他有善根。

有善根以后进入到什么?进入到成熟阶段,就是「生善」「破恶」,这个就容易了,因为他自己会主动去追求三宝。

到最后,「入理」,善根脱落,入于真理。在某一世,你可能会生长在佛世,佛陀跟你说法,你当下证得空性,或者成就大乘的见道位。

中道实相,就是所谓的机感现形,诸位,它是这样子。世界上有无量无边的佛陀来教化众生,但是你怎么样能够进入佛陀教化的光芒当中呢?请你把三乘的善根准备好,否则佛陀再多跟你就没有关係了。因为「好药但教诸子服」,就是佛陀虽然法身自在而且大悲应化,但是佛陀教化众生,讲的是感应道交,讲的是机感现形。所以我们一定要想办法,虽然不能马上成熟,至少成就大乘善根。这是第一个关键,创造一个自己得度的因缘。这个是<法师功德品>。

我们看第二个,因地的修学,就是<随喜功德品>。

二、因地修学

摩尼雨宝正穰穰  半世饥虚此夜忘

莫怪城边多旅梦  几人曾嗅返魂香

摩尼宝珠,就是我们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一念心性。当我们一念随喜的时候,它开始释放种种的珍宝,让我们福德增长、善根增长,就像从天雨下这个宝一样。这个「穰穰」就是广大殊胜。那么当我们一念随喜的时候,我们半世的饥虚「此夜忘」。

蕅益大师意思就是说,把生命切成两半。你没有学《法华经》之前,叫做前半段。所以你不管什么时候学《法华经》,当你学完《法华经》,当你学会内观真如以后,你的生命就走入了另外一半。你前半段是飢饿、虚弱的,因为你没学《法华经》,你就是向外攀缘,攀缘布施、攀缘善法,所以你所学到的都是片段片段的,成就有限,只能够解决一天的温饱。但是你下半生——学《法华经》以后,你学会《法华经》,你开始知道原来能念的心不可思议,原来我在布施的时候,除了布施的法以外,我一念的能布施的清净心,具足的心,也不可思议。所以你是两种力量在修学。所以你那个后面的饥虚就消失了。

「莫怪城边多旅梦,几人曾嗅返魂香。」我们凡夫因为一念颠倒妄想,在生死轮迴当中,就跟做梦一样,一个接一个、一个接一个,是无止尽的。为什么轮迴会这么久呢?因为在做梦当中,在追求梦境当中,我们没有多少人会知道、会产生迴光返照、去真正体悟,到底谁在做梦。这个就是关键,就是我们说的「流转三界中,到底谁在流转」。

因为我们得果报的时候就追求外境,追求快乐、追求善法,但是我们很少去追究——那是谁在追求,谁在流转。就是一念心性。一念心性,当它是迷的时候,它启动了无明妄想的熏习,就产生了「梦裡明明有六趣」。等到一念心性学《法华经》,开始一念随喜,迴光返照的时候,启动了真如熏习,就是「觉后空空无大千」,开始把这个梦的力量慢慢减少了。所以整个《法华经》的修学因地的基础,就是一念的信解跟随喜。

所以蕅益大师他把生命分成两块。诸位!你没有学《法华经》之前,你不管怎么修,属于前半段,属于那个飢饿、虚弱的这一块。你学完《法华经》以后,你开启了来自于你内在的自性功德的加持,你的生命走入了另外一条道路。因为你知道怎么迴光返照,所以你的修行变成有两种力量,能念的心、所念的法或者是所念的佛,多了一种自性力量的加持。

到这个地方,等于是整个本门讲完了。后面就是迹门跟本门的共同流通分了。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