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讲)

今天我们先大家做一个功德吧,因为隔了这么久了,你看上次我们也有大法师在佛学院去开示的时候讲到,说咱们佛教徒呀为什么有的,就是也皈依,或者有地儿去了,或者就到处闻风而至到处转等等,就是没有一个一致的这个步调呢?这个还确实有的时候想想,你看咱们对面就是有一个教堂知道吧,以前每次来来往往过来,每一周人家都做什么呢?做礼拜。这个佛教徒就没有,反正就,你看我们讲法了这儿还有这么一个,有的就学佛学的皈依完了,一扔就没事了。所以咱们闻法这个呢,也可以说是一种佛门的礼拜。这么说他们做礼拜也是一种佛门的皈依吧。所以今天我们先做个功德,大家合掌,我们先念个三皈依。我说各称法名,大家有法名的就称法名,弟子某某,没有法名的就称俗名,弟子某某。好大家一起来,提一下正念。

各称法名。弟子XX。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

各称法名。弟子XX。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

各称法名。弟子XX。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

从今以往称佛为师,更不皈依邪魔外道。从今以往称法为师,更不皈依外道典籍。从今以往称僧为师,更不皈依外道邪众。

尽未来际称佛为师,更不皈依邪魔外道。尽未来际称法为师,更不皈依外道典籍。尽未来际称僧为师,更不皈依外道邪众。

尽未来际称佛为师。更不皈依邪魔外道。尽未来际称法为师,更不皈依外道典籍。尽未来际称僧为师。更不皈依外道邪众。

阿弥陀佛!那么念这么一个皈依,就是希望能够管住我们自己,管住我们的皈依心,管住我们的这个闻思修、戒定慧行,让它激发出来。好,下面我们开始今天的课程,请大家合掌。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请放掌,阿弥陀佛!我们各位同修,各位慈悲楞严道友们,那么今天是我们《楞严经》的第三十二讲上半场。又隔了一个学期了,咱们这是第四个学期了吧?这个学期讲满,就整整两年了。所以说快两个年头了,多不容易。我们能够常住在这个楞严中,大家来听法的时候都在说这个楞严,首楞严定如何如何。我们也知道我们在这儿喋喋不休地讲,出这个声音,是为了止这个声音,悟到这个根性。所以确实可以说,这个安心不好安,你的心安在这个楞严上太难了。一个是我们的福报不够,咱们现在末法时期众生呀,修法上不去其实主要的关口,就不要说再往上面走了,一开始就是福报都不够。那么福报不够,自然功夫就不够,这个功夫是需要福报的,就是福报你能够把这个悟性也罢,解性也罢,乃至这个证性也罢,都磁悬伏在这个水平,没有这个力量,这就是称之为福报。所以说,功夫不够了心就安不住。那么怎么个称之为我们常说安心安心,到底往哪儿安呢?

你看前一段时间我跟一个同修一起,在这个一来一往地说了几句,很久没有见了,他讲起来说,他这又不知道跑到哪里一个人用功去了,后来他说有一次就,他就是说,前面的一阵子出了个状况,后面又把这个状况补上了,他就发现,噢原来如此。怎么这个状况呢?就是他自己在那儿是大拜来着还是持什么佛号或者是咒语吧,那么相续着相续着就心清净了,心清净了以后出来一个声音,说十八块。他当时就想着说,这怎么十八块,这十八块是什么意思呢?就出来一个声音,男子的声音。结果完了以后,过两天从那儿回来,又去值班上班,有时候他还上夜班,在医院工作。那么他当时,结果呢正好过了两天去坐出租车,坐完了以后给人家付费嘛,说多少钱?十八块,就是这个声音,就是这个情形,一模一样。那我们就觉得说,怎么两天后的这个情景,就是他这个,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定,至少是一种心清净吧,说在这个时候就提前就体现出来了?这就叫做一切现成。

大家想想,如果说从第一义谛,我们的楞严讲的,除去摆平前因后果,是不是一切现成呀?我们常说的《楞严经》里边就讲,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就把这个心安住在这个缘上,然后不变地安住上,它就是这样的,我就这么着,就这么活,就这么走,就这么过,甚至活呀走呀过什么也没有,就这样。就跟上一次我们解结呀,解结这一条巾,毛巾,本来就是毛巾,没有一条六条,没有一条,没有六个结的说法。如果说真能把心这样安住在这个上面,那就是我们常说的有的老和尚开示说,你该干啥干啥。这是不是就心安了呢?你看我们现在为什么安不住就,左右前后就要来回挪呀,大挪移一样。

那么有人又要反问了说,那您说了这个,说这一切现成,那难道修证就没有作用了吗?怎么修,怎么证呢?那一切都现成了,说明就是自然而然就这样了,那就没有半点撼动的意义了,是吧。那大家想我们《楞严经》讲了这么多修,怎么修呢?就是以安在这个上面为修。大家知道,所有的修法的最终集中到就是为了不动,安在这个上面。如果你一动,有修有证,就是从凡夫到圣人,就要去修,就要去证了。如果能够安住在,当下就想方设法地把心安在这个本来如此、毕竟如此、当下就这样的上面,这才叫做全体都是修证,这就叫修证。所以这里就,往下安就觉即菩提呀,不必要刻意启动,就把心往这个上面安。告诉大家太难了嘛,安不住呀。你看这从一早上起来往居士林走,一路都安不住呀。现在就除了念佛,阿弥陀佛能够安,说实在的。凭我们自己往这个心性上往开显明白,显现,太难了,一念都hold不住,不要说多了。所以说这就是我们将近这一年多,马上就两年了,从始至终在这个岁月中我们来学习楞严,那么楞严也就在这全体的一年半的岁月中,始终都在,就是这么个法。

好那么在此之前,跟大家再拿起法本,毕竟我们现在还得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所以从七处征心到十番显见,最后又会了四科,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全体七大周遍圆融,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这么一路讲来,又说万法的生因呀,万法的相续呀,总而言之问题出在因为六根,我们现在就讲到要从这个根解结了。那么这个根解结,不能够这么多都解,需要一门深入,现在我们就讲到这儿,佛就开始要讲一门深入。那么从这下面的一段话开始,我们就要讲这个二十五圆通了,也就是可以说是这个所有修行过来人向佛,对于他们自己怎样修成功的一个报告会,从这一学期开始,非常有意思,也是可以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家也不妨会一下,看你自己跟哪个上师相应,跟哪个善知识同行的比较有感觉。我们一条一条往过讲,但是在此之前有一段开场白,大家翻到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开始一起来读。找到了吗?读到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一起来。

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慧觉圆通。得无疑惑。一时合掌。顶礼双足。而白佛言。我等今日身心皎然。快得无碍。虽复悟知一六亡义。然犹未达圆通本根。世尊。我辈飘零。积劫孤露。何心何虑。预佛天伦。如失乳儿。忽遇慈母。若复因此际会道成。所得密言还同本悟。则与未闻无有差别。惟垂大悲。惠我秘严。成就如来最后开示。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退藏密机。冀佛冥授。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得成无学。吾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好,就到这里。我们来看,这一段开始这个祈文,表示说阿难跟与会的大众呀,前面一路听佛开示,那么对于这个选根呀、逆流呀、六解一亡呀等等这些,舒结伦次的这些道理上,就是这个理上已经听得是慧觉圆通,再没有疑惑了。就是说这个道理他已经听明白了。慧觉嘛,就是以这个听闻的慧觉得,感觉到说是这么回事。大家记住啊,这只是一个闻慧。所以这里讲的圆通就是说感觉到说六根中的这个本性它是圆通的,没有障碍了,听佛这么一讲,他生起了这个感觉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谛解分明了,就是说对这个真实的第一义他能够了解得分明,心里再没有疑惑了。记住啊,是理上没有疑惑了,可不是事上没有疑惑了。

那么在这个理上没有疑惑的话,就肯定对于这一套,怎么个结呀,如何去解呀,为什么要解呀,容易根本的出错在哪里呀,等等这些都通透了,但是事修还没有起动。所以他这里又开始讲了,你看这个时候呢,而且还是及诸大众大家一起起立合掌,顶礼佛的双足,给佛说。说我等今日身心皎然了,身心皎然就是没有挂碍了,这里心的感觉不会挂碍这个身体的得失,这个身体上的感觉其实不会错觉以为这是我在,我的心在,就是两无挂碍,也就说离开这个烦恼障、所知障。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这个法义的加持,现前的观照中他就得了这么一个觉受了。

那么得了这么一个觉受以后,但是由于还没有能够达到你看这里,然犹未达圆通本根。就是说没有得到彻底的利益,不知道从何下手,找一个什么根本的地方下手,本根。那么众所周知,就提前告诉大家后面二十五圆通最后的压轴,是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耳根作为本根。为什么这里说叫做本根呢?第一个,以我们这个世间、咱们这个国土而言。因为我们一定要时时刻刻惦记着,有十方法界,那么十方法界中,它每一个法界里面的众生他都有自己善用其根,如果另外一个国土里面有的众生他没有耳朵,不存在声音,也没有讲话这种现象,那怎么办呢?这个确实存在的。所以说我们就着娑婆世界的这个清净在音闻的这个本根,叫做耳根,所以这里称之为,然犹未达圆通本根,就是指的就世间而言。第二个,就根器而言。因为一切众生的这个根器随自己的好乐,择一门而去修行。每个人根据一个根,但是呢,今这里指给阿难说,最适合我们修行的根本就是耳根。

这一系列的讲解最后落脚点,就是为了讲耳根圆通,极其的详细。所以说《楞严经》这个宝典对于这个修证的这种步骤,到了什么感觉,一路在耳根圆通中特别详尽,非常清晰。所以说这里是一个从世界而言,一个从众生而言,就是千方百计让阿难往耳根上会。那么阿难在这里继续,你看:世尊,我辈飘零,飘零就是在生死苦海里边,积劫孤露,不能够入到圣流里边,所以他孤独一人嘛,在座的你看二十五圆通人家都已经证到大乘的无学果位了,阿难还在这儿一个人孤零零的,没有证到。我不知道诸位同修你们有时候有没有这种感觉?我有时候会生起就觉得说,好像这个法界这个世间,就我一个人现在孤零零的,还是个凡夫。我有时候来的路上我还在想,要是你们整个,全堂的里面你们都是活灵活现的菩萨,那多美妙呀。如果你们是凡夫不妨也这么想想,如果大家都是活灵活现的菩萨,装模作样地来这里陪着你一起玩,过家家一样,就为了让你开示悟入佛知见。

所以以前的祖师们开示的说,说看一切人都是菩萨,这是无上密法。就是我们现在信心不够修不起来,说的时候歌唱赞美的就跟那个感情抒情一样,说哎呀大家都是菩萨。境界一现前你就人我分别就出来了,你总觉得说他不行,不对,不好。所以这也没办法,所以称之为孤。那么什么叫做露呢?就是人家都已经入了涅槃境了,被涅槃给裹住了包住了,就把你一个人露下来了,露在这里了。所以积劫就是说孤露已久,无量劫来一直是在这个生死苦海里边飘零,这里讲到。那么何心何虑,预佛天伦,这又是不幸中的万幸了,我有什么德能,有什么智慧,能够与佛为兄弟呀!阿难跟佛是堂兄弟嘛,所以跟佛呢,参与到佛家的这个天伦里边,现在随佛出家,就如同,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就如同失去,正在这个哺乳期突然间遇到这个哺乳他的慈母一样,他是这种感觉。因此非常,对这种非常的因缘聚会,大家看,若复因此际会道成,就是说,如果是因这一次殊胜的这一世的因缘的话,能够令这个圣道得以成就,那么才不负今这一辈子遭遇到佛了。

大家想想我们无量劫都辜负了遭遇到佛。其他的教证没有,就《金刚经》里边的话你们听了信不信呀?对不对?他就讲的毕竟空,皆是虚妄嘛。对于这种章这种句,你信不信?你怀疑吗?不怀疑就不是一佛两佛,是无量诸佛植的善根,那就遇过无量诸佛,这是教证呀,从这一点就推断我们应当如此。问题是什么呢?每一生都辜负,都空过。所幸的是在什么地儿没有空过呢?就是轮回到这一地步了,到末法时期了,都这个样子了,在这里面还能够拔点尖,坐在维摩讲堂听《大佛顶首楞严经》,还要行归净土,可不敢再错过了。给你们说,也是给自己说。

那么这里讲到,所得密言还同本悟,就是说如果再把佛讲的这些殊胜的言语,我还像原来一样把它当作文字上去会,纠结、设问、起疑情等等的话,怎么样呀?大家看到了吗?则与未闻无有差别,就是你跟没听一模一样,白听了。所以大家也要往上会。你看给大家说了,每天早上的十念法在坚持吗?每天早上十念法在坚持吗,早晚?你们老实点,有不坚持的举个手我看看。还有不坚持的,我也不知道你们在干什么,这就不是听了跟没听一样嘛。所以你看这里,这个修行给自己修呀,不是给别人修呀。惟垂大悲,惠我秘严,成就如来最后开示。要从,悟门上已经到位了,要开始起什么呀?要起行门了。解门悟门上已经到位了,所以这里叫作最后开示,什么叫作最后开示呢?就是说前番多次的开示,一次比一次上,一次比一次深,那么直到最后能讲到,就是把这个究竟的理已经显到这种地步了,讲到我再也不能用语言讲的地步,到这儿为此了,再讲下去就不行了。所以这里叫做,成就如来最后开示。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退藏密机,冀佛冥授。为什么这叫做,退就是退回本位,藏就是把自己的这种跟佛相应的心藏起来。大家要会,为什么这里要这么说?你们听过以前的祖师,有弟子去请问法的时候说,说你,他只教给他说让他起疑情,给设个局让他去参,绝不告诉他悟后的境界。你看马祖那会儿说,等你一口吸了,你吸尽了西江水我再向你说。后来有些弟子们开悟了以后赶紧去磕头顶礼膜拜说,全凭善知识原来没有一语道破,道破以后就悟不了了。大家想想为什么道破以后悟不了?我们都是修行人,你设想一下啊,因为马上就要把这个悟安在这儿不讲了,要起怎么修,就是怎么到这个境界,是怎么过来的,一样一样地介绍。那么阿难这里也就是说,就是这里说成就如来最后开示,再不能说解了,只能说行了。

大家你看,我们现在为什么要讲圆通呢?因为不圆不通。那么在不圆不通的层面上,能把圆通讲透吗?这是第一点,能吗?不能。再一个,纵然祖师们有宗通说通的本事,给你讲透,可是你能听透吗?听不透,为什么?因为我们有我执的凡夫,一旦把这个境界一讲以后,他说哦,原来如此,就明白了,明白了以后,下意识地始终认为就是如此,再一次又一次的就是如此,肯定是如此,不段地用这种我慢、增上慢去积累这个坚固的定解,那么就永远就是不对路,没有帮,只能障。那就用大白话说是什么?就假如说这会儿把你的这个境界给你说出来,悟后怎么怎么样,皆是虚妄了,一切皆是如来藏,咱们听了这么多,你现在能触摸得到吗?触摸不到。

触摸不到以后,你又以为你已经听到了,就是这样,就不去修了,这是人之常情。所以这里称之为最后开示,而且是冀佛冥授,再不能说了,这就已经师徒达成协议了。唯一能说的是什么?极乐世界的殊胜情形,让你往那儿走,起真信切愿,这是另当别论的。所以呢,我们这段话,然后大家来看啊,尔时世尊,这个时候世尊就知道阿难的意了,就开始普告这个所有与会的诸大菩萨及漏尽的大阿罗汉了。大家要记住啊,《楞严经》在跟《法华经》是属于快同时了,那么就等于说在法华里边的开显授记等于说,不管当时佛的这些大菩萨弟子和声闻弟子,全体是法身大士乘愿再来的,所以我们这里在这的就是漏尽阿罗汉,不是小乘的阿罗汉,大家要记住啊,他全部是已经成了什么无学呢?成了一个悟到如来藏性的无学了,就是永嘉玄觉歌里面讲的,绝学无为一道人,不断妄想不求真的无学了,明白吧?就是已经安住在楞严定,得成这个无学了。无学就是不刻意了,不起动修行机制了,以此不起动为起动修。所以大家这个要了解一下。

那么大家你看,这里特别是说到:吾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这个就是讲的说,我现在问你们,最初的发明修行得以怎么发明心地的?怎么开悟的?那么从这个十八界法中,六根六识六尘,从这个十八界法门中,哪个法门最为圆通?哪个法门下手最方便,最容易入三摩地?就要开始讲了下面。那么在讲之前给大家有个交待,因为这里讲的二十五圆通,大家看,二十五圆通就等于说,六根六尘六识,再加什么呢?再加什么?三六十八,再加什么?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嘛。你看我问问你们记得《楞严经》还记得吗?你们说记得。这七大是最后讲的呀上一学期。那么虽然这里只说了十八界,其实就囊括了二十五个部位了,如果把我们的身心世界,我们的身心和外在的世界,分成二十五个部位,就是六根六尘六识和七大。那么为什么这里只说十八界呢?就是因为,七大里面不是地水火风空见识嘛,地水火风空,属于十八界里面的六什么?你们判别一下,地水火风,地是地大呀,地水火风组成了什么?组成了什么?看得见的这些东西是什么组成的?对呀,地水火风组成的就是在六尘里边,在十八界的六尘里边,就给摄进去了。

六尘就是外在的红尘呀,六根就是我们身体上长的这些眼耳鼻舌身呀,六识就是六根对六尘产生的觉受呀。那么这个地水火风空就是指物质的色法和相对于物质的空法,还记得吗?就是外在的世界,由眼根能够看见的外边的色尘呀,所以地水火风空就在六尘里边就有了,明白吧。那么六根,就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那么这个地水火风第六大是什么?见。见的这个见性已经在六根里面就有了嘛,眼见呀,耳听呀,这都属于见。那么最后,地水火风空见,最后一个识,在哪里呀?在六识里边也有了。所以这里就只讲了六尘六根六识,虽然是只说了悟十八界,但是它囊括了二十五个部位。这个我讲的能明白吗?我觉得你们今天听起来费劲点了。反正总归而之,这里是在开始问这个大众,正显了两个方面:一个,方便有多门,就是所有这些修行法门,下面一段就是一个修行法门,方便有多门;第二个,门门都能入到这个如来藏心中,悟到这个空性,所以说这些人全是山下路的过来人,全是山下路的过来人。下面就要开始,我们看最初发心,是先开解,从何方便入,就是依解起行了。所以这里,下面就开始,我们一段一段来。首先是这个憍陈如,那么我们一起来读,一直读到音声为上,很短,大家一起来。一起来。

憍陈那五比丘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好。这是第一个,就是这个憍陈如。那么这个憍陈如呢,大家知道这里他就是最初跟佛出家的五比丘之一。我们一说现在五比丘五比丘,当时五比丘,比如说还有这个跋提呀,摩诃男呀,阿说示还有婆沙婆,一共五个人。这五个人跟着释迦牟尼佛,当时释迦族派他们去出家,这里面释迦族本族里面有三个人,外族娘舅里面有两个人,都是他的亲戚。这五个人跟着释迦佛出家的时候他分了两派,一派是什么呢?见到释迦牟尼佛去雪山里面修苦行的时候,他们吃不了苦,所以就放弃了,自己在这个鹿野苑里边修外道法了。另外三个是跟着世尊到雪山里面修苦行了,但是世尊后来放弃了苦行,觉得苦行无意义,出来修的时候,他就认为释迦牟尼佛背叛了信仰了,又不跟他了。最后通过因缘,释迦佛成佛了以后在菩提树下打坐观到,这五个人是他的首席弟子,最初要得度,所以在这个里边来给他们三讲四谛法门,初转中转后转,就讲了四谛法门,苦集灭道。

所以这里讲到的,这憍陈如等五比丘即从座位上而起,顶礼佛足告佛言,说我们曾经在这个,大家看啊,我在鹿苑及于鸡园,在鹿野苑和鸡园这两个地方修行的时候。鹿野苑大家都知道,给讲过了,鸡园是怎么回事呢?就是当时在印度呀,有一个这个园林里边起火了,旁边不是有森林嘛,起火了。起火了里边有一只雉鸡,就是我们现在讲的野鸡,野鸡为了救这个火,就飞到恒河里边把身体给沾湿了,又过来把这个水抖在火上,就这么来救火,湿身救火,扑灭这个大火。后来由于它这个精神,经七日七夜都没有把火扑灭,累得不行了,感得帝释天给它下了雨,把这个火给浇灭了。从此以后这个地方就命名叫做鸡园,也是佛陀和弟子们修行的道场。那么这里讲到说,最初在这两个地方修行的时候,观见如来最初成道,成佛以后来给他们讲法。讲法,这个憍陈如是怎么悟道的呢?我从佛的声音言教中悟明了四谛道理。

所以当时你看,佛问比丘,我初称解,这就是佛当时问大家说,谁听懂了我这个四谛之理了?只有这个憍陈如说,唯有我最初开始听懂了,如来印证我,命名我为阿若多,如来印我名阿若多。阿若多是什么意思呢?翻译成汉语就是,最初解悟真理的人,叫做阿若多。那么这里讲到说:妙音密圆,我于音声得阿罗汉。大家看为什么这里先把声尘排在第一呢?这就是十八界里面先讲第一个声呀,声音的,外在的耳根听的什么呀?声尘嘛。就是因为耳根圆通,那么以声尘为起为始,以耳根为末为终,前后呼应,所以这第一个就是讲的憍陈如用这个声尘做的佛事,悟的如来藏,就是用声音。那么大家,这个声音是怎么叫做妙音密圆,我于音声得阿罗汉呢?

我们不要以为说,佛讲的说知道苦呀,知道这个集呀灭道四谛,我听明白了听懂了。不是这样子的。他怎么悟道的呢?就是在听法的时候呀,如来不是在讲法嘛,那么包括在座的弟子也有祈问问题的,完了以后大家合掌赞叹,顶礼佛足,也要称如来名号的,就是说所有的这些声音,以如来的法音为代表,其实包括我们南阎浮提所有的声音,只要是声音,那么他就观照这个声音出来的时候,它从什么地方起,在什么地方灭,他就观照。当下大家也可以试着观照,我在念南无阿弥陀佛,我在讲法,我在讲我在讲法,就是我的这个声音,这个声音从哪儿起的?所以说,在他观到这个起没有一个起处,灭没有一个归处,他就始终在这个上面去参,突然间就是锁定声音,然后观照到这个声音的相是虚妄的,声音的性才是真的,才是真如来藏。

由此才能悟到这里讲到的这个,妙觉明体,故名为密,就是我们都听声音,我们不密,什么叫做不密不妙呢?就是我们听声音,一听就去理解它的道理,听这个说的话是什么意思,这就不妙了。他悟到这个声音当体就是如来藏真如性,就是这个幻起幻落的这个声音,这个动静结合,他马上就入到这个里面了。所以呢,而且特别是在这里还知道说,声音只是在我们这儿听的时候,还记得给大家讲到的就是循业发现的,由于我们有因缘,有这个学佛的业力,有听法的业力,活到这么个岁数,就在这两年中来了居士林,我在讲法,这一切都是叫做什么呀?都是属于循业发现,过去的因缘业力。那么这个业力,如果你能悟到的时候就是这个声音十方同闻,一语周遍,所以称之为妙音密圆。我不知道心能不能跟得上?这个东西要听熟了,所以为什么你看这个一隔一隔,你不要说生死隔一回了,这隔个假期都隔成这样了。大家要把心力吊起来啊,什么叫做性?什么叫做相?什么叫做六根六尘六识?什么叫做如来藏妙真如性?还记得我们上次讲的一切都是相,幻相,一切都是真性,所有的幻相都是真性循业发现、随缘发挥的。

那我们当下在听这个声音,听这个法,我的这个法的这个声音、这个东西的时候,就悟这个声音从哪里来。那么它没起没落,当下就存在这个幻相,幻相上见到它的本性皆然,周遍法界的性就具足了随业而生、随缘而生的声音,那么声音就代表了这个性。要把这个调出来啊,要不然你以为说阿难多闻多闻,老说他多闻有罪过,多闻也不容易呀。这样给他讲他就听明白了,我们隔了个假期就有点生了,都退回生瓜了。所以说这里憍陈如就道出了,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妙音圆密的境界中,消灭了他的见思烦恼,证到了阿罗汉果。所以他这里就给佛说,说佛您老人家,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就是我是打这一门过来的,从这一法出来的,我证的这个圆通境界,就是以观声音为因地的心,就观声音的这个,从哪儿生,从哪儿灭,从哪儿来,从哪儿去,悟到这个根尘迥脱的境界,入了圆通法门。所以这里讲到的说,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在他的法界、他的法门中,声音最厉害,他从声音这儿受的教,领的法。所以为什么说念阿弥陀佛是总持法门呢?我们要执持名号的时候,有没有声音呀?你看。好了,这一样一样的来可能能够找到这感觉。再往下读一段,这是六尘圆通,我们现在在讲六尘啊,色声香味触法,我们先讲的是什么?声尘。为什么倒了个个儿,把色尘排在第二?大家一起来读,一起来。

优波尼沙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观佛最初成道。观不净相。生大厌离。悟诸色性。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于虚空。空色二无。成无学道。如来印我名尼沙陀。尘色既尽。妙色密圆。我从色相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色因为上。

就到这里。你看,这是第二个,又换了个个儿。大家要依次,要依次开始系列摆开了啊。为什么说都是各自从一根一尘一识就解结,解这个结呢?那么为什么这里说每个人只能用一个呢?大家尝试着想想。你看就等于说我们要搞定一个什么事情,比如说也说解一个疙瘩或者什么,你说七手八脚的都凑上去,能弄成吗?弄不成这个时候就有人,就好比说有人说,大家都不要管了,先看着,我来,就是一个人当先,这样就容易搞定。所以这里讲到的第二个,这是叫做优波尼沙陀,就是优波离,我们常说的优波离,优波离尊者嘛。那么他这里,你看他这里说,也是从座起来顶礼佛足,然后是什么,说我也是见证了释迦牟尼佛最初成道者之一,那么我自己是怎么修的呢?观不净相。

因为他的贪欲心很重,所以佛教我作不净观,就是佛成道了以后给他单独教这个不净观。大家想贪欲心很重,那我们贪什么?狭义的讲我们说贪色法,那么其实我们对于色法的贪著是满世界的色法我们都贪著,物质嘛,你看我们住房子要住个好房子,开车要开个好车,待的地儿要待一个舒服的地儿,坐个椅子,摆个家具,铺个地板,你说什么不是想要好的?其实这是不是广义上来讲对任何一色一尘都有贪著?是不是?那么这里在所有的色法中,以我们最贪欲的心对身体的色法而为代表。所以大家都看到,这里是以对身体的色法而代表,佛教他作不净观。由于观这个不净相,首先他生起了大厌离,生起了厌离心。一般我们都以为说,悟这个空性、观这个空一定要,就是跟好像厌离心还是一种执著,不搭界一样。

我告诉诸位,如果我们的厌离出离心修足圆满,保证就能够证到这个毕竟空性。大家都是没有修,没有到达那个顶,所以就觉得说出离心嘛,也就是好像一个初级的一样。你想我们空不掉,为什么?因为有我呀。那我在哪里呀?大家想想我们的这个我,五蕴或者十八界十二入,在哪里建立的?在娑婆世界建立的,我们在娑婆世界活着呀,娑婆世界是我的世界呀,我在娑婆世界之中呀。所以一旦成功地彻底厌离,就是缘离娑婆世界了,大家想想是不是其实就是缘离十八界呢?缘离五蕴,缘离十二处,缘离十八界,缘离七大嘛。所以如果能把出离心修圆满,就是证到这个妙真如性。所以你看这里说,观不净相,生大厌离,这里就是等于说前方便。

特别给大家讲一下,咱们这里坦开说,修行人最障道的现在就是淫欲心嘛,最难搞定的拉着我们到这儿,但是我们很多时候,你说大家都念佛了,也都老居士了,七老八十的还讲这个,好像都,但是就是因为这个搞不定。这就不在年龄上论了,出现在欲界就必然如此,所以大家在这上呢,你比如我们不净观里面比如说九想观,这个你得当真去面对,去观,有时候要这么作意。

九想观就是把人的这种尸体做种种的想,对治我们对于这个色身的贪爱,男爱女,女爱男,自己爱自己。大家想这个尸体啊,尸体,对这个尸体我们仔细观察就有九个步骤。第一个叫胀,叫胀想,膨胀的胀,胀,就是死尸,是不是人死了以后会鼓起来嘛,是吧,肿得胀得圆溜溜的,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就是青瘀想,就是我们瘀血的那个瘀。什么叫青瘀想呢?就是那个病字框,过来一个大写的於是的於,就是那个,那么就是说人死了以后颜色就变了,你们看一下,不知道你们见过死人没有,死了以后身体就开始一块一块就发青发紫嘛,对吧,这是第二个。第三个尸体开始破坏,这叫做坏想。慢慢尸体开始破坏了以后呢,就血肉涂地嘛,开始烂了,有苍蝇,如果生个蛆什么的,整个就全身,这就叫做坏想。然后再往上,血肉涂地烂了,这就叫血涂想,这就是第四个步骤。

血涂完了以后就开始脓烂腐烂,这是第五个叫做脓烂想。腐烂了以后,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见过天葬的,如果去见过天葬或者看过视频的都知道,我是现前境界就看过,一下子秃鹫来了,赶紧就去给这个鸟兽来食嘛,这就叫啖想,啖就是口字过来个炎,发炎的炎,就是吃的意思,啖想。啖想了以后,筋呀骨头就分散开了嘛,这就叫做散想。分散开来以后最后慢慢,肉呀筋呀这些就是变得干巴了,那么就只剩下骨头了,白骨狼藉,这就叫骨想。骨想完了以后,最后可能一堆火一烧,化为灰尘了,这就叫做烧想。这是咱们佛门里边关于不净想的九个对治方法,就对一个尸体就盯着它这么想。确实如果看过天葬的话就知道说,一辈子挣了赚了,最后就赚这么一个下场,赚这么一个下场。

我给你们讲过没有,就是吭吭吭那个秃鹫就闻到味道,尸臭味就来了,然后整个大家结成一团,就跟那打群架一样,最后等它们离开的时候你就没了,就成骨头了,再把骨头砸碎,连里面的骨髓掏出来,再进行一轮,再下一轮基本上就没了,所以就叫空了。你看这里,优波尼沙陀在这里讲到的就是说,悟诸色性,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于虚空。你看,它是万事万法的,不是说光对于身体呀,由对于身体的出离,生起了厌离心,对一切色法同步厌离,同步空性,这也是一门深入。所以大家就知道,这里就是说,看到白骨烧成灰,化为微尘随风飘散,终归归于虚空。那么最后大家看到这里有一句,归于虚空,空色二无,就是说尽观这个虚空跟这个色法都不可得,因此上这里才叫做证到了色空都是空的,就像《心经》里面讲的,色不亦空,空不亦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和空都是空的情况下,成无学道,成了无学道了。你看,他又是用这个色尘来下的手,成的道。那么这里才讲到说,如来印我名尼沙陀,尼沙陀就是即色性空的意思,就是在这个色法上,当体就悟到它的空性,所以叫做如来印我名尼沙陀。尘色既尽,妙色密圆,我从色相得阿罗汉,这就是说,我把这个妄尘的色相尽了以后,真性的这个妙色,妙色大家知道啊,就是在这个色上见到它的性,性空真色,性色真空,这都是我们上一期讲过的,这个话说出来,你的心跟不上,就惨了。

大家看看现在,我们现在的场景这都是色法。性空真色,性色真空,就是没有你我他的时候。我们设想一下,把你我他都给泯了,我在这儿讲法,你们在这儿听,就那么灵光一下子都感觉到舒服极了,你想想一旦证到这个境界,那是怎么一个想法,什么一个感受?所以这里才讲到的说,就是妙色密圆,所以说也是周遍法界的,这个大用起的色法可以循业发现,现在不是循业发现成你我他了嘛,然后我们还安了一个名字,然后就在这个名字上认为有我,大家一辈子就在这儿开始纷争了。所以这里他就是说,佛你问圆通呢,像我所证,也是观色尘为因地心证得圆通,我向你汇报,我是这么过来的,当时修是以色法而起步的。好,我们再看,这一系列的借假修真,第三个呢,好像这个优婆尼沙陀这修的法门好像,就是说有点脏一样,这感觉到修不净观。

那么第三个香严童子,他就比较好像有点高上大了,高大上,不是高上大。高大上就是比较雅了,大家来看,他是怎么入的。六尘圆通里面的香严,修的是香尘入道,香尘,我们一起来。

香严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由是意销。发明无漏。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

好。为什么他叫香严童子?这里讲到他是观这个香尘得道的,而且他观这个香尘得道入道了以后,他的功德就是以这个自性真香,为什么,咱们不是说有五分法身香嘛,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这个,那么这里的香严就是说明他是以这个真香庄严,叫做香严。特别是为什么叫香严童子呢?因为他是童贞入道,所以叫香严童子。那么这里他也是跟大家一样,从座位上站起来顶礼佛足告说,说我从前听佛讲,我从前听佛讲怎么办呢?教我谛观诸有为相,观察世间的一切有为相。那么有为相怎么观察呢?香严童子他好静,这个人,就跟我们现在有些修行人,他喜欢躲起来一个人待着,所以他就宴坐安处,就是这里讲到的辞佛嘛,宴晦清斋,就是说自己晦迹韬光,到一个清净的斋室中去坐去了,坐的时候有一次他见诸比丘烧沉水香,就是看见所有的比丘在烧这个沉水香,烧沉香。我们现在不是也很时髦沉香嘛,烧起来沉香那是非常奢侈的一种享受,人家是观照,我们是在享受。你看现在不是有香道嘛,给你弄一圈,用火一点。用个小勺子这样一遍又一遍,然后还弄在你鼻子上让你闻,闻完了又这个怎么样,那个怎么样,不断地品,这就叫香道。祸害了!

有的人还觉得这个香道盘腿一坐一感觉,跟佛很有关系,反其道而行了。让你闻,你就觉得这个好闻那个不好闻,让你品,你就觉得这是什么档次的,澳洲产的,那是马来西亚的,就天天弄这些去了。这就是现在末法时期,这种就可以说是附修外道,看上去说好像在修一样,就跟那禅茶一味似的,实际上还是乱你的心。人家香严童子大家看看,人家这是怎么修的,本质上不一样。这里的沉水香,我们都知道啊,就是其实叫这个沉香树,沉香树就是死了以后,倒在地上了以后,由于这个树皮枯朽了,树皮枯朽了以后就是树心非常结实,那么这个树心非常结实呢,就沉到水里面,沉到水里面过了百千万亿年以后,它就,就跟等于说什么呢,接近于这个化石之前的那种,特别质量很好,然后扔在水里面会沉下去,所以叫沉香,它的味道极其特别,是安神的,这个确实有这样的作用。

所以我们要知道,焚那个檀香,它味道比较胀,它是有时候让我们心是向上的,沉香是向下的。在《华严经》里面讲到说,阿耨达池边出这个沉水香,就是我们阎浮提最高的山上的一个池子,清凉池,那儿产这个,有这个沉水香,叫做莲华藏,如果烧这么一颗,就是一丸的话,就可以味道普熏南阎浮提。大家看它的香味,那才叫沉香呢,就我们现在这点福报还弄点沉香,弄的沉香都是人家剩下来的沫,或者做假做的,给你药粉派进去了,为什么呀?现在大家都喜欢骗人,所以都会被人骗,就是这样,没办法。所以呢他就开始,他就在这个斋室里面他就开始,这个香气出来的时候他就感觉到,你看,香气寂然,来入鼻中,就这个香气无声无形的,就到了他鼻子里面。然后他就观察这个香气的来源,我观此气,你看,说这个香气呢,它不是从木头来的,他观察了一下,说如果这个香气是从木头,这个沉香木头来的话,就不必要烧了以后才有味道,对吧,木头本来就有味道呀。再看到说非木非空,说也不是从空中自己飘出来的,如果是空中飘出来的话,那么这个虚空是恒常在的,为什么香气是这会儿才来了,待会儿又没了呢?非烟非火,说这个香气也不是从这个烧木的烟里面出来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个鼻子里边并没有烟进去,你看我们点个香,这个烟飘在这儿,还没有到我们鼻子里面,可是味道就闻到了,所以它不是从烟来的。也不是从火起来的,为什么呢?世间我们也去打火呀,正月二十三,我不知道你们北京人在什么时候烧火,就点一笼火来回这样跨过去,民俗,有这样的民俗吗?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这就是有的有这个执著,有的没有这个执著。

有一些地方的民间就是到正月二十三的时候,点一笼火来回就是跨过去,就把一年的这个晦气意思给烧光了。那你想一般的木头烧起来,它就没有这个沉香味,那么说明,它也不是从火里来的,世间的火就没有香气。所以他就这样观察,观察观察,这个香气灭的时候,你看,去无所著,就是这个灭的时候它没有一个具体求灭处不可得,从哪儿灭的,不知道,那么这个香气来的时候,从哪儿来的,生处也不可得。在这种情况下,就知道这个香气什么呢?在这香气香的时候,悟到当体空寂,当体就是空的,在这种情况下,由是他分别这个香,是香不香,从哪儿来从哪儿灭,火里烟里等等这些,一下子什么呀?就在思惟这个香气,不断地就参究这个香气从哪儿来的时候,突然间能分别的意识,大家看到了吗?由是意销,就是销除泯灭了,根尘两忘。

根尘两忘的这种情况下,发明无漏,进入这个无分别境界了。所以在这种情况呢,如来才给我印证,得到赐了一个香严的名号。所以就等于说,这个你看:尘气倏灭,妙香密圆,就是这个尘气,就是香气,香尘的这个气味突然间消灭了,自性的这个妙香现前了,就是无分别智现前了,这才叫自性的妙香。那么他才知道说这个味尘,就是香尘呀,原来是周遍法界、循业发现而有沉香的味道。悟到这个以后,从香尘成的阿罗汉,所以佛现在问圆通,如我所证,以香尘修因证入圆通,香尘是我的拿手好戏,我就是这么成就的。这是讲了三个圣者,过来人,一系列的借假修真。

那么不知不觉就一个钟头了,我们也观想说这个时间是怎么过的,一个钟头前是怎么生的,一个钟头后是怎么灭的,待会儿休息一下的时候,你起的怎么起的,坐是怎么坐的,回来怎么回来的,耳朵又怎么竖起来的,这会儿怎么心散的,怎么心收的,你仔细观,一切都是二十五圆通。好,时间关系,我们休息一刻钟,再回来讲下半场。阿弥陀佛!

好,各位同修,我们继续第三十二讲下半场的闻法功德。那么在上一讲的时候,上半场我们讲到二十五圣各成圆通之路,现在我们讲了三位圣者,而且有两位都是当时佛陀成道的时候是紧紧追随着的,所以他们的这种根性,他们的这种心力,我们是所不及的。而且大家还要知道,他们是生生世世积累而来的,就是生生世世跟佛,一尊又一尊的佛亲近,积功累德,到了此生此世,在释迦牟尼佛法中做了这个入室弟子。你看这种积累呢,等到下面两则,我们下半场开始要讲两则,这两则就是可以说是这种漫长的积累过程,看得人如果觉得说,再不修净土法门真的受不了了。大家来看,药王药上法王子和这个跋陀婆罗十六开士,这在佛门里面都是有名的角色,在大经典里面。好,我们先来读这个,现在我们在讲六尘圆通,六尘,眼耳鼻舌身意,现在要讲到对的这个色声香味触法,我们要讲到味尘了,刚才讲到色声香三尘,我们讲到味尘了。大家找到药王药上二法王子,一起来读,一起来。

药王药上二法王子。并在会中五百梵天。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无始劫为世良医。口中尝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名数凡有十万八千。如是悉知苦醋咸淡甘辛等味。并诸和合俱生变异。是冷是热。有毒无毒。悉能遍知。承事如来。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离身心。分别味因。从是开悟。蒙佛如来印我昆季。药王药上二菩萨名。今于会中为法王子。因味觉明。位登菩萨。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味因为上。

好。这两位药王药上是菩萨,法王子菩萨,而且他还有会中的五百梵天,就是大梵天是他的眷属。那么这两位按这个,关于他们两位菩萨,专门有一部经典叫做《药王药上菩萨经》里面讲到,说这两位怎么回事呢?是过去在这个琉璃光佛在世的时候,那么有一个比丘叫做日藏比丘,太阳这个日,日月的日。这个比丘非常善说佛法,善说这个琉璃光佛佛法,他作为比丘。那么这两个,有一个长者名叫星宿光,星宿,星星的星,就是天上的星宿,以这个雪山里面采的这些上味妙药呀,醍醐妙味呀,供养这个日藏比丘和他的常随众,他讲法,而且他还发愿说,愿生生世世能治众生的身心重病,这是这个星宿光长者,所以大家就给他赐了一个外号就叫做药王。

那他有一个亲弟弟叫做电光明,闪电的电,就是天上闪电这个电光,电光明也同样跟他的行为来供养这个日藏及大众,日藏比丘,同样发的愿,所以他们两个就成了同修道友了又成了,亲兄弟,他叫做药上菩萨。是这么样一个本地故事。那么他俩是怎么说的你看:这里顶礼佛了以后而白佛言说,我无始劫为世良医。为世良医的时候,口中曾经尝过这个娑婆世界所有的草木金石之类的这些中草药,你看他这里的数量达到什么呢?有十万八千,这是一个概数,就是说很多,所有的他都尝过了。而且这里边,你看这个苦酸咸淡,这个醋应该代表酸了,就说苦酸咸淡呀甘辛呀等等这些味道他都尝过了。特别是这些药里边,哪些药是俱生的,俱生的大家懂吗?就是它天生不要配,单独就可以作药,你比如说我们现在说的这个虫草,或者灵芝,这些都是中药,它生的就是这个名贵中药。那么还有一些叫做,这里讲到的说和合,就是说得合在一块去配个药方来治病。那么再一个单独变异的,就是说要煎呀煮呀泡呀或者制呀等等这些,你比如说那个黄精,我们不是说要九蒸九晒嘛,才最好。

所以这些,这就等于说是要制的,那么才有功效。有些药是冷的,有些药是热的,等等这些,哪些有毒哪些没有毒,他都能够遍知无疑,都尝过了。所以大家想想,人家这大根器的人呀,就是就地取材,不要去舍近求远说,我还得到哪儿去躲起来去修,这可是人家的工作呀,大家发现了没有?良医他在治病中,就可以提起心来用功。所以你看他说,今承事如来,依然不忘旧习,为什么呢?你看这里说,承事如来嘛,还能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离身心。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就把这个尝药的时候,就是我尝到药的这个味道,作下手所观的境界,作为下手的法门。那么他在观这个味道的时候就了知这个味,就是我尝到这个药的这个味性,你说它是空的吗,它该酸是酸,该苦是苦,该甜是甜,该淡是淡,它有味道,对吧,所以它不是空的。那么你说它这个味性不是空的,它没有体呀,这个味道从哪儿生起的?从哪里生起的,大家想想,我们虽然不是治病的,我们总会吃饭,是吧,你这个,吃麻辣烫是麻辣烫,喝疙瘩汤是疙瘩汤呀。

那你喝的时候,这个味道是什么生起的?麻辣烫一下出来就是辣椒和花椒的味道,疙瘩汤就是西红柿和鸡蛋,你们这北京的疙瘩汤不是就这两个搅的作为最主要的嘛。上次我记得在哪儿吃饭的时候都嫌疙瘩汤里面没放鸡蛋,也不照顾我的情绪,就嫌疙瘩汤里面没放鸡蛋,就跟人家生气了,说没味,在五台山还是在哪儿来着我记得,这这这这,跟我出来这居士我都丢人,还要吃鸡蛋非得,人家卖饭的都觉得你不应该吃鸡蛋,有法师在。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你说这个味从哪儿生起的你们吃的时候?你说它没有嘛,它明明能什么味是什么味;你说它有的时候,它又从哪儿生起的?对不对?那么你说它离开这个药,比如说这个药不在你的舌根尝的时候,你没有这个味的感觉,所以说,它跟你的身心是没有关系的,说跟你这个身心没有关系。

因为药来了你才有感觉,对吧。但是这个药它又不能够自己知道,一定要借你的舌根,才能够知道它什么味道,它也不能说跟你的身心没有关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看这里说,分别味因,从是开悟,就是我就在这个味道上面,我就去观它的来无所来,去无所住,由此就悟到这个味尘,它的相是幻相,性是真性,悟到妙如来藏真如性,证到无生法忍。这样的话,佛才印我昆季药王药上二菩萨名,昆季就是兄弟的意思,说佛才给我印证,我们两个成为什么?今于会中为法王子。你看,人家因地是什么呢?因味觉明,就是因为观味尘悟到这个本觉妙明的真性,位登法王子菩萨位。所以现在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味因是我走过来的,我就会这个,我只会这个。你看人人都是一门深入,而得无生的。

你想想这就是人家说的最专业的呀。你让这个药王药上去观这个声音的话,他不一定在行,现在当了法王子了,随时可以起用,一通百通了,因地的时候,他可能因为这个不适合,他就修不了。就跟我们现在这辈子你再怎么厉害,我告诉你,你肯定修不成,除了净土。他就是到了这么个地步了呀。所以说这是药王药上菩萨,我们再往下读,看这个六尘圆通的触尘,就是身体触外界的这个,身体触摸外界的尘境,所以叫做触尘。一起来读。

跋陀婆罗并其同伴十六开士。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等先于威音王佛闻法出家。于浴僧时。随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尘。亦不洗体。中间安然。得无所有。宿习无忘。乃至今时。从佛出家。令得无学。彼佛名我跋陀婆罗。妙触宣明。成佛子住。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触因为上。

好。这里的跋陀婆罗还跟他的同伴叫做十六开士,开士是菩萨的异名,就是能够自己开悟,又让他人开悟之大士,所以叫做开士,这个是,就是说能让自己和别人都开悟的大士,我们说菩萨不是说观音大士,所以这么一个称谓。也是同样从座而起,顶礼佛足,一模一样的,不一样的是在哪里呢?他所对的尘境是触尘。那我们想想,触尘就是我身体对外在的这个触摸的感觉,这里他只以什么呢,以这个水为例子。大家要知道,这个僧团里面严格地讲传统上,你看这里讲到的说,闻法出家以后,于浴僧时随例入室。就是其实在这个僧团里面,澡浴也有讲究的,初一十五剃头沐浴,诵戒等等,这有讲究,而且是随例入室,大家看到了没有?不是乱哄哄地一堆就去了抢着,要排班的,而且沐浴里边都有讲究的,这些你们就不在僧团里面就不能说了。那么这里他怎么入的?随例入室沐浴的时侯,突然悟知到这个水加到身上,就是我们也都洗澡嘛,你一下子,你上五台山洗澡的话,能把你一下子浇得整个这个皮肤都缩了,毛孔都张不开了,为什么?它冷呀,五台山的地下水抽出来的时候又冰又冷。

那你去到南方,特别是海南的话,你用点自来水都觉得温得不行,不凉快。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有触的感觉,触摸,触尘。所以他就是沐浴的时候,随例入室,忽悟水因,就是悟知到水加到身上的时候,现这个有的冷,有的暖,有的滑,有的涩,就是这个水在你身上,那个淋浴嘛,就劈头盖脸浇下来,那么你在这个浴缸里面,就慢慢地就包围着你嘛,滑涩,所以这些触觉他就发现了,跟水触的时候这个感觉是怎么生起的。你看人家给我们提供的,你别听到这,光教条地记着这个人家人家,我们每天都也可能会洗澡呀,这吃喝拉撒都给你手把手地教怎么修的。所以你看这里讲到说,他觉得这个触觉呢,他说这个触尘的这个感觉怎么生起来的?它既不是由于洗身上的尘垢而有的,因为你如果洗我们身上的尘垢,尘垢是没有知觉的,它怎么会有触的感觉呢?那么也不是由洗这个身体而有的,为什么?这个身体是四大假合的,不能生触,怎么去触呢?生不起来触的感觉呀,一定要有跟水感觉了才有触,这个身体自己生不出来。

所以说,你自己我们说洗尘的话,你没有身体,谁去知道这个洗的感觉呢?是不是?那么说洗尘的话,洗这个身上的尘垢,如果洗我们的身体的话,那么没有身上的尘垢的话,你为什么要去洗这个身体呢?他就左来右去,前思后想,就不断地悟,最后突然间根尘脱落,能所双亡。你看他是在这儿钻木取的这个道火,所以大家看到,中间安然,得无所有,就是这个意思。突然之间根尘双亡了,欲求这个触尘之相,了不可得呀,所以他就从此才悟到什么?令得无学,乃至今时,从佛出家,令得无学。但是大家看到了,中间有一句话叫做什么?宿习无忘。宿习无忘是什么呢?他这个习气,观水的这个对境,历缘对境修呀,无量劫来就种下了种子了。这个跋陀婆罗其实在汉语里面叫做贤护,又叫做守护、贤守的意思。跋陀婆罗是印度话,为什么呢?就是说因为他位居等觉了,所以为众贤之首,因为他善于自守这个修学法门,所以叫做贤守,守着这个法门,所以这里叫做宿习无忘,就是过去世有一个习气不忘。大家可能对不上号,我给大家一说你们就知道,这个人从哪儿来的,来龙去脉。

《法华经》都读过吧?《法华经》里面有一部《常不轻菩萨品》,还记得吧?常不轻菩萨品里边,就是有这个两万威因王佛出世,第一尊威因王佛出世的时候,这个跋陀婆罗就在,当时在场,第一尊威因王佛出世的时候就是他那个时代。他那个时代他跟常不轻菩萨同时,常不轻菩萨拜人的时候,四众这里面最呵斥骂常不轻菩萨,看轻常不轻菩萨的就是他,所以这里讲到的说,还有十六开士,就是他们这些人。远处常不轻菩萨给他磕头的时候说,汝是未来佛,我不敢轻慢汝,他说,你这个愚痴神经病,说谁要你给我们授这些虚妄之记?拿石子掷他打他,就是他干的,大家知道吧。所以说,这个你看,他干的,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人,他为什么能够自悟水因呢?他当时修的就是这个法门。

悟到这个法门的时候,他还有这种骄慢心嗔恨心,因为他常常轻贱常不轻菩萨,感得什么果报呢?经两百亿劫碰不到佛,闻不到法,见不到僧人,就是不逢三宝。这个两百亿劫招这样的果报,又有一千劫就在阿鼻地狱受大苦恼,就是因为他常轻贱常不轻菩萨。所以你看看,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在那个时代他就由水才起的修行呀,就是这么长久了,经两百亿劫,又在千劫阿鼻地狱,在如是经历以后,还不能失去人家从开始修的那个悟水因的法门,所以才叫做贤守,善于守护嘛,你看名字里边就讲到了,可谓善守护者,所以这里才有一句叫做宿习无忘,就是他不忘宿世修行的习气,还没有落掉。所以这是讲到这个跋陀婆罗,这是他的典故,大家知道,所以他这里讲到说: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触因为上。我就是以身体的这个触的感觉入的道,修的法,证的果。这是第五了.

那么我们最后,六尘里面的最后一个是,色声香味触,完了是什么?对,法尘。那么我们现在首先要给大家再提醒一下,一讲到这儿我就,可能我自己在这方面可能也是宿习无忘吧,我自己对这个法尘就一直是迷糊的,每次讲的时候看的时候,我都要作意一下,不是说浑然天成,就是说这是讲的什么,怎么回事。法尘法尘是什么意思呢?法尘就是我们前五根眼耳鼻舌身,对外境色声香味触,相碰撞产生的落谢的那个影子,就是碰撞以后落谢那个影子,由第六意识去了知这个影子,然后分别我看见什么,听到什么了。所以法尘是最,可以说是前五尘的一个汇总,但是它又不是真实的前五尘的现量境界,而是落谢的影子,就是那个缓冲落下来的那个惯性感,被第六意识进行认知的时候,我们才有了我在看东西听声音的感觉。这是一系列反应,大家不要把这个上面搞混了。所以我们首先来把这一段经文读一下,大家一起来。

摩诃迦叶及紫金光比丘尼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于往劫。于此界中。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我得亲近。闻法修学。佛灭度后。供养舍利。燃灯续明。以紫光金涂佛形像。自尔已来。世世生生。身常圆满紫金光聚。此紫金光比丘尼等。即我眷属。同时发心。我观世间六尘变坏。唯以空寂。修于灭尽。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犹如弹指。我以空法成阿罗汉。世尊说我头陀为最。妙法开明。销灭诸漏。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法因为上。

好,这个讲到迦叶的时候呢尊者,那么比较篇幅稍微多一点。一开始他是自己诉说过去的善缘,这个善缘也很有意思。你看我们现在呀,有时候修行容易找借口,说我们要天天要上班上班,多忙呀,那人家药王药上菩萨不是天天在上班嘛,发现了没有?又说哎呀家里,这个家庭呀什么呀拖累得害得我不能修行,那人家迦叶这也是拖家带口的,最后都出家了,紫金光比丘尼就是他的夫人,你看,人家也是夫妻两个,不打不闹全出家了。所以说这里是先诉过去的善缘,为什么迦叶尊者,汉译为叫做大龟氏,就是那个乌龟的龟,他的祖先在修道的时候感得一个什么瑞相呢?有这个神龟,就是灵龟,托着一幅图出来了,所以他们的祖师就以此称为族姓了,就叫做大龟氏。

那么迦叶这个尊者又称之为叫做饮光,饮水的饮,就是他身上的光明能够盖过其他的光,所以就饮嘛,就是把它给吞并了,叫做饮光的意思。为什么有这样的因缘呢?在过去有一个《付法藏因缘传》里面就载过说过去久远劫来,这里面记载的是毗婆尸佛,那么咱们《楞严经》文里边讲到的是在什么时候呀?名日月灯,日月灯佛出世的时候,那就说明他老干这个事。在过去的时候,佛出世的时候,他的化缘已尽,入了涅槃了,那么四众弟子就是悲恋,在收他的这个佛的舍利,起了一个七宝塔去供养,那么在起这个七宝塔的时候,为了表庄严殊胜,就把这个七宝塔里面塑了一尊如来的像,佛像,如来佛像上,面上久而久之,这个金就脱落缺失了一些,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很穷的女子就去游行乞讨,得到一个金珠子。那么得了这个金珠以后内心欢喜,就想给这个佛贴金,贴金呢,当时的迦叶是一个冶金师,就是炼金的这个匠人,那么炼金这个匠人两个人就,同这个贫女同成功德,一拍即合说,你出这个金子的功德,我出这个人工。那么把这个佛像涂完了以后两个人也,这就宿世的因缘又现前了,就共同发愿结为夫妻了,还说生生世世常为夫妻,人中天上常做夫妻,天上也是夫妻。

在这种情况下,他的身为紫金色,恒受这个胜乐,而且由这个因缘九十一劫身上发光,所以你看他的夫人也叫做紫金光比丘尼,也有光,这就是因果。那么这个因果,这是说宿世的善因善缘,下面开始说就是他是怎么来修的呢?大家来看:此紫金光比丘尼等即我眷属,同时发心。两个人同时发心同时修,怎么修呢?我观世间六尘变坏,唯以空寂。那么他观察世间的六尘,为什么这里讲到六尘呢?其实迦叶是以观法尘为根本的,就是五根对五尘所落谢那个影子为准,但是前五尘是别,他因为要汇总到这个法尘来讲,所以是总嘛,他观总就摄别,所以这里把六尘全部给说进来,说我观世间六尘变坏。大家想想,那么他怎么样观的这个变坏呢?我们要作意啊,因为这个很难反观得到,就是比如说咱们现在脱离意识,我现在的能意识,观这个色法也罢,声尘也罢,对吧,色声香味触嘛,那么观这些我触摸的感觉的时候,大家发现了没有,我的意识感受这个,收集这个,共振的时候,律动往前走的时候,发现了没有,随着我们的念头是刹那刹那显现的,是不是?我们看这个东西你看,看东的时候,看完了就看西了,那么这样刹那刹那念念生灭的时候,他就观到这个六尘,其实也就是法尘了,它是不断地坏灭,生住异灭中没有一个生住异灭能够抓得住,它是不断地这样轮回,不断地坏灭。

他就依照这个观照,当体悟到它的空寂了,那么依此六识的生灭,他不起生灭了。在这种不起生灭下,你看怎么样呢?唯以空寂修于灭尽,就是彻底把这个生灭心给伏断在那儿了,第六意识,第六意识观这个法尘,彻底灭六识,就不起分别了。什么叫做灭尽呢?就是把第六意识给摆平了,把它的幻相,第六意识生住异灭感知外在的这个觉知功能泯灭了,不起现行了,在这种情况下入的就叫做灭尽定,能空法尘叫做灭。那么灭,那么能让这个,灭尽定给大家在这里特别要说明一下,否则的话我们,什么叫做灭尽定呢?进入到灭尽定呀,就是圣人所修的定,又叫做灭受想定,感受和想这是一个,叫灭受想定,为什么呢?就是说修这个定的时候,它偏灭的就是我们的觉受和这个作意想,那么这个时候就意识不起现行了,第六意识不起现行了。

你们知道第六意识五种情况不起现行,还记得吧?就是我们的第六意识,休克的时候就没了;熟睡的没有梦梦的时候,熟睡的,深睡进去也没有了第六意识,不现行了;还有休克;再一个就是说无想定,这是外道所修的一种定,他可以控制得也让第六意识不起现行;包括生到无想道无想天,也没有了;再一个就是我们这里修的灭尽定,第六意识不起现行了。那么这个灭尽定就是说,能让这个第六意识,除了让第六意识不起分别的时候,还能让我们第七识末那识,粗分也可以把它灭了,就是粗略的末那识,其实就是我的感觉,执持为我嘛,那么只有一半灭掉,另外剩一半细分,它起个什么作用呀。感觉在,我在,住在这个定里边,持在这个定里边了,所以这个时候有半分末那识第七识灭,半分还在,就是什么呢?感觉到我住在这定里,这就叫做修于灭尽

那么修这个灭尽,由于这个定如果深的话你看,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犹如弹指。你看啊,他住到这个定里面,你看能度百千劫,突然就跟暂时,一晃就过去了,就这么一个感觉。看人家这是犹如弹指呀,我们的百千劫他只有弹指,就一下子,大家想想,那么就说明这个时候只有第七识的微细思量和第八识执持这个色,根身,第六意识彻底不起现行了。所以我们要知道,这个时候他就不受业牵了,不受这个业力牵引的时候,度百千劫就是好像感觉上,在这个思虑上,就是我们说弹指顷的这种感觉。所以这是迦叶尊者他是这么修的。那人家这个修是有说法的,有现证的,这是事实证明。云南大理的鸡足山,知道吧?鸡足山就是迦叶尊者入定处,这是世尊在经典里面有授记的,华首门,那个华首门就是一道石门,然后中间还有这么一个石块,就真的跟那个门上了个环扣一样,上面还有一堆看上去零乱的石头就跟屋檐一样,那个地方就是迦叶尊者的入定处。

那么人家当时受佛给传的衣钵,持这个金褴袈裟,就是佛的姨母供养佛的袈裟,他就给了迦叶了,衣钵,就在鸡足山等着弥勒菩萨下生,再出世护持,去传这个衣钵。那么迦叶尊者在华首门入的什么定?就是入的这个灭尽定。由于灭尽定,我们说他都佛在的时候就入了定了,将来弥勒菩萨还什么时候出来,他怎么不死呢?人家住的这个,看到这里吗?度百千劫,犹如弹指。迦叶尊者在现在的鸡足山,入的就是这个灭尽定。所以这里修成就了,你看这里叫,我以空法成阿罗汉。就是把第六意识观到它的空寂,显现如来藏妙真如性了。说第六意识是一种幻相,第六意识的意识当下就是性里边体现了,如来藏妙真如性。这就是以法尘作为下手处,这是一种高水准的,我们现在法尘反观都反观不到。

所以大家看到这里说,世尊说我头陀为最,妙法开明,销灭诸漏。这就是说,入到这个定里边,如我所悟的这个法因为上。但是虽然悟得这个空法成了阿罗汉了,我还继续要修证功夫的,修证一切苦行,最有名的就是这里的头陀行。头陀就是抖擞的意思,精神卯足了劲,修这十二种行法。迦叶尊者修头陀为第一嘛,有一次世尊曾经在《增一阿含经》里面就讲到,世尊看到迦叶了,说迦叶呀,你已经年纪老大了,就舍了这十二头陀,不要再这么蛮干了,意思就是说,你受不了了。这头陀行大家知道,一个是阿兰若,就是要离开这个人群呀,到这个清净兰若处去住,再一个比如说常要乞食,常要去乞食,还是次第乞,七家乞不起了就不要吃了,这都属于头陀行,一天只吃一顿,吃得还不能太饱,过了午不要说吃饭了,连浆都不饮了,就是连豆浆这一类的都不喝了,穿的是粪扫衣,住在坟堆,就是这个乱坟岗子里面,常在树下露地坐,而且只能坐不能睡。

这十二个就叫做十二头陀行,只有迦叶能受得了,这么老了他还不舍,佛就说善哉善哉,我佛法中头陀苦行,大迦叶为第一。所以大家想因为,佛都说了因为迦叶尊者修苦行,所以才使得他的正法久在。当时佛在敷法座的时候,就让迦叶尊者上来跟他并坐,说上来,说迦叶上来,我让一半座给你坐。你看迦叶尊者头陀第一,而且是我们禅宗的正法眼藏,就是他老人家接下来的。所以要没有迦叶的话,咱们中国佛教现在几乎就没了,达摩也不会来,六祖也不会现在还坐在南华寺,都没有了,包括虚云老和尚也没有了,包括我们一诚长老,传老什么这些都没有,我也没有了,因为什么,佛源老和尚是我的法师父,他是虚云老和尚的弟子,传承就没有了。所以正法久在,就是因为迦叶尊者的功德。那么这里讲到的说,世尊说我头陀(为最),妙法开明,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法因为上,你看,我就是观法尘入的这个圆通法门。这是迦叶的,到迦叶这里开始,就等于说什么呢,六尘就讲完了。

你看从开始的这个憍陈那的声尘,一直到优波的色尘,香严童子的香尘,药王药上二王子的味尘,乃至这个跋陀的触尘,到迦叶的法尘。这就说明六尘中,所有六尘组成我们的外在世界,和内的这个意识所缘的法尘,都是我们下手处。那我们天天说,佛法就是要在生活中修,生活中就是要运用佛法,告诉诸位,六尘就是我们的生活,最真切的生活就是六尘,那么我们被这个专业词这样一弄,就好象它们是它们,法是法,道是道,离我的生活很远。这是我们现在的根性,一败再败,不断地稀释,就觉得生活一定是,我得去每天去下馆子吃饭这才叫生活,我的工作环境才是生活,我要每天看个电视听着音乐,出去玩乐一下子,这就是生活。这当然是生活,可是根本的生活就是这六尘,你的这些玩意都没离得开六尘。就是我们不会修,其实我们有时候修行,说是要去在生活中修,连生活都找不着怎么生活呀,你想想我们现在的人都根器到了什么地步,就是我们在生活中都不知道怎么生活,天天在那儿瞎混。你说向外奔驰,随着大家天天这样,你说不是瞎混么?有的混到佛门里面还继续瞎混,不好好修,抓不住境界,你就要知道抓不住境界呀。所以大家想想这就是六尘。

下面我们来就要看六根了,进入到六根,开始了。那么六根开始呢,我们要跟大家说的是,六根这里面只讲了五根,把耳根还是最后压轴了。第一个六根打头是什么呢?这就按顺序来了,眼耳鼻舌身意,第一个打头的就是眼根。阿那律尊者以眼根为上,入的圆通。好,大家一起来读。

阿那律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常乐睡眠。如来诃我为畜生类。我闻佛诃。啼泣自责。七日不眠。失其双目。世尊示我乐见照明金刚三昧。我不因眼。观见十方。精真洞然。如观掌果。如来印我成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旋见循元。斯为第一。

好。这里就开始讲的不是说触因为上了,触因为上的话可以说是,就是说在我眼里这个用得最好,那么斯为第一的话就是说,在我眼里这个拿手。他就是这么一个表达,意义是一样的。那么首先来看这个阿那律尊者,我们都知道阿那律尊者,一说起都是佛弟子里面天眼第一的,这就表达了他用功的这个法门,从眼根下手。这里同样还是座起,顶佛足而白佛言说,我刚刚出家的时候,大家知道阿那律刚刚出家的时候呀,确实是被佛老骂,因为他老睡觉,佛就骂他说,你天天这个咄咄何为睡,一睡一千年嘛,而且还说你这个螺蛳蚌蛤类,不闻佛名,说你再这么睡下去,将来就转世投生到这个,咱们放生的时候不是有时候也放那些螺蛳吗?海里面那些蚌蛤呀等等那些,都是说这些,这些动物有个什么特色呢?你说它是活的吧,它跟死的一样,你说它是死的吧,它又是众生,有生的感觉,所以这就是,等于就是说,活死的吧。咱们不是说活死人嘛以前,有的修道的人也说把自己称之为活死人,就是等于说这个心彻底死了,就跟这一样,但是不是说彻底死没了。

那么这一骂呢,把他的自尊心给伤了,你看这里他还提旧帐了:我初出家,常乐睡眠,如来诃我为畜生类。所以由这个的话反而奋发图强,七天用功把眼睛给弄瞎了,眼根弄坏了。那么在这个眼根弄坏了以后,就是什么呢?你看:啼泣自责,七日不眠,失其双目。开始佛就教了他一个法门叫做什么?乐见照明金刚三昧。那么他修这个的话,修这个乐见照明金刚三昧呀,确实是有这个福德来修的,为什么?首先从理上他能明白,这个眼根虽然坏了,还记得我们七处征心吧,十番显见,眼根虽然坏了,他只不过是不能够见明了,是不是?但是他的见性还在,转为只能够见暗了。你这个道理你得明白,所以这样等明白了以后你才知道,肉眼虽然失了,这个见性不失。他就循着这个见性,转这个本有的心光,反见见自己的自性,所以就灭去了这个见明见暗等等这些,见东见西呀,见色见空,他就把这个妄见泯灭以后,归到真性中了,心心寂灭,念念圆明,就等于说什么呢?反见见自性了,我们说反闻闻自性,返观观自性,这里是返见见自性。

这里有一个词大家看一下,旋见循元,旋是什么意思?旋转嘛,就是转我们向外攀缘的这个见性分别,转为向内循着我们的本元见精,就是随顺了我们这个性,而没有去见那个相。就这么一修一修一修一修,突然间,虽然肉眼灭了,心眼的功德现前了,就这个见性的功德现前了,在这种情况下打开了以后,就不像肉眼呀,一不小心就弄坏了,这个心眼它像金刚一般坚固,所以才这里叫做什么呢?乐见照明金刚三昧,入到这个三昧了。就是我心眼开了以后,就是我的心性开了嘛,那你根坏了不是我的性坏了,那么我性开了以后,根你能够给我弄坏,性你怎么也坏不了,所以像金刚一样坚固,就是这么一个意思。在这种情况下,得了天眼通了,不依着这个眼根就能够见十方世界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看这个顿然无碍,看十方世界就像看掌中托个芒果一样。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来印我成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旋见循元,斯为第一。就是你问我圆通法门的话,我就是这样旋转,就是说把向外的这个旋转向内,依着这个本元的真见,背尘合觉,不向外尘攀缘了,合我本具的这个觉性,就用这个方法证入圆通的,所以我这个方法最为第一。就是说我其他的不会了,就会这个。所以这里的阿那律陀呢,其实就是我们弥陀经里面讲的阿耨楼驮,是一个人,大家不要搞错了。

那么这个人怎么成这样的?再讲点典故吧,就是说,这个阿那律陀翻译成汉语叫做无贫,没有贫穷的意思。为什么呢?或叫做如意,称心如意。为什么这个阿那律陀有这么一个呢?就是在以前,过去劫的时候他当时一个砍柴的,很穷的一个樵夫。那么在那一世,值这个大饥荒的时候,他自己每天只能吃的就是说这么一团粗物,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糙米嘛,粗糙的这种糙米所做的这个饭,他一天他只能吃这么一点。那么当时有一个修成就的辟支佛圣者,他出来乞食,七天才出来要一回,他就供养了这个辟支佛,就由于供养的这个福报,九十一劫不受贫穷报。你看人家这个迦叶尊者是九十一劫不受什么呀?这个叫什么?身上老有这个光,也是不受贫穷,他也是九十一劫不受这个贫穷,因为供养了圣人。所以这个阿那律陀呢,在他的人生里边呀,在这个青少年时期,就不知道什么叫做没有,所以这里叫做无贫嘛。贫是什么意思呀?就是没有,你想要没有呀,不具足,得不到。所以在他的生活状态中没有没有这个词,他在非常奢华的环境中长大,无论做什么很快就实现了。

小时候有一次跟这个释迦族的几个少年在游戏,游戏的时候他就打个赌嘛,做什么赌注呢?他就说,那我就用这个糕饼吧,糕点,咱们说的糕点做赌注。结果跟那五个小孩少年一会儿连着输了三次,他就派人去跟他妈妈说,赶紧给我把这个糕点拿来,那么他妈妈就派人端着盘子,给他拿来了糕点,大家就吃了,他输了嘛,就是咱们说的富家子弟一样,随便出去这个你们吃吧,请客,海请。结果到第四次输的时候,他妈妈就告诉他,想治他一下,说没有这个糕饼了,没有了,结果他一听,以为说没有了,那些旁边跟的随从,说没有,没听过说有叫没有的一个糕点,他以为没有是个糕点,他没听过这个词,这样的话他就说,那就把这个没有给拿来吧,就这个也行。

那么他妈妈就为了治他,就是说教育他,就给他端了一个空盘子。可是大家要知道,这就叫业力,业力就是心力,心力就是福力。因为他的福报在那儿,他有称心如意的这个福德,始终在这儿,非常饱满,就是彻底彰显的,断不了。就跟我们说现在穷得受不了了,想富富不了一样,他也是富得受不了,想穷也穷不了,一样的道理。所以这个时候呢,虽然母亲给他拿了一个空盘,但是天人就赶紧把天界的东西拿着,把这个空盘子给装满装来了,装来他又跟这释迦族几个少年在一块用,一边吃一边说:哎呀这没有这糕点还非常好吃,再拿一些来吧。他妈妈一看说哎哟,这就是人的业力、福力。你看他富了他就穷不了,他不缺这个,所以他又叫做如意。这是阿那律陀尊者眼根修的圆通。那么我们再看,耳根又夹过去了,在最后,再看五根圆通里面的鼻根,是周利盘陀伽,这个主角要登场了。大家一起来念。

周利槃特伽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阙诵持。无多闻性。最初值佛。闻法出家。忆持如来一句伽陀。于一百日。得前遗后。得后遗前。佛愍我愚。教我安居调出入息。我时观息。微细穷尽。生住异灭。诸行刹那。其心豁然。得大无碍。乃至漏尽。成阿罗汉。住佛座下。印成无学。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反息循空。斯为第一

好。大家来看,越来越有意思了啊。这里叫做周利槃特伽,其实就是弥陀经里边的周利槃陀伽。那么他是从什么呢,从鼻根下的手,这里首先他也是诉这个往昔他的这个,也是这个过分事。那大家想想,你看有时候看看,这些佛的徒弟们原来业障也这么重,大家发现了没有?你看这个周利槃陀伽呢,他是过去呢,这个周利槃陀伽翻译成汉语叫做继道,继承的继,道路的道,那么也叫做路边的意思,继道翻译过来就是我们常说的路边。他这个叫做小路边,为什么呢?印度的妇女嫁了以后,但是她就是说,生小孩的时候一定要回娘家去生。那么他妈妈两次都是同样的,两次都是怀孕了要生了以后才往娘家赶。他哥哥就是说,赶着赶着在路边就生下来了,所以就索性起了个名字叫路边。

那么他也是赶到娘家的过程中,在这个路口上生下来的,所以他的名字就叫做小路边,意思是比他哥哥小嘛。在《譬喻经》里面讲到这个周利槃陀伽呢,他在迦叶佛的时候他就出家了做沙门,但是他有一个什么过患呢?当时他有五百弟子,吝啬经义,不肯训导,就是我把这个法义藏着不给他们讲,五百弟子,所以由于这个过失,从昔至今诸根暗钝,就是特别傻。傻到什么程度呢?出家的时候佛陀教他四句偈,什么四句偈呢?说:守口摄意身莫犯,就是你把身口意给守住,如是行者得度世,正念观时欲境空,就是你提起来正念观一切的这个欲望呀境界呀这些都是空的,无益之苦当远离,就让他循着这个方法修。结果他连这四句偈都记不住,让这个五百个罗汉每天都教他,三年中都背不下来一句,就笨到如此的地步,大家看看这个果报有多重。所以我们现在说末法时期的众人业障重,他们业障也不轻,人家不是修成了嘛。你想想在这种情况下,后来佛没办法了,你看这里讲到的说:最初值佛,闻法出家,忆持如来一句伽陀,于一百日,得前遗后,得后遗前。

这是什么呢?佛没办法了,看见他笨得受不了了,他哥让他还俗,还俗呢他又,就是说自己不愿意还俗,没办法就到后园里面的树上准备上吊自杀,这个时候没办法佛就说,那你以后就念两个字,笤帚,就是我们的扫把,他是念了扫就忘了把,念了把就忘了扫,就这么笨。在这样的一种人,没办法的时候,佛陀哀悯了,就安居的时候教他说,你就什么也不会,你就开始这个数息观吧,大概就是让他调这个鼻子里面的出入息,所以用鼻根嘛,他观这个鼻根。就依附在这个境界上,他就能够觉得说,用功用得久了以后,其心就渐渐,心就细了,就是等于说烦恼少了,心地清净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就穷尽了这个气息了,就是这个呼吸呀,不是有进出嘛,一会儿进一会儿出,一会儿出一会儿进,就是刹那刹那这个变迁的情形或者这个进出的状态呢,就被他观观观,观得他彻底从这个进出的状态,就鼻根的这个进出上,一下子得了忘我了,就是观着观着就跟钻木取火一样,就前面说的一下子圆通,观开了。开了以后呢,你看这就说,豁然开通,得大无碍,这是其心就豁然了。

就由这样的一种修法,人家都能得漏尽阿罗汉,大家想想。所以他在如来的座下才蒙佛印证,得成无学圣道,印成无学。所以这里佛问空理呢,问他的圆通呢,如我所证,反息循空。大家看到了吗,前面是旋见循元,空和圆是一样的,就是我们本来妙真如性。那么他就是旋见,旋也是反转的意思,旋向外朝向内了,这里他说的反息循空也是这样子,数息数息数息,把这个息观察透了以后,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啊,就是我们不会修也可以了解一下他是怎么个修行的,就等于说我们呼吸现在很粗,知道吗?我们自己是观不到自己的呼吸的,包括这个呼吸,有的这个内观禅里边人家的这些大德们都会说,你修什么修呀,你喘气都不会喘,就说的这个意思,就是我们根本观不到我们的呼吸。

那么慢慢随着心微细微细,就跟呼吸一样,随这个呼吸动,动动动最后就跟我们说破这个色法一样,色法色法,越来越破越来越破,最后到了一个邻虚尘了,上次我也给讲过吧,邻虚尘以后就是说,邻虚跟虚空就挨着了,这个修法也就是这样子的,每一个修法就是不断地观不断地观,心微细到最后最后,跟这个空性挨着,突然间就开了,就是这么一个状态,大家能就是说相似的有一点了解。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反息循空,就循着这个空寂空性,斯为第一。这是他修成就了。这是修到五根里面的第二根,眼根,鼻根。当然还有舌根、身根和意根,就是本来是给大家备课备到这里的,因为时间关系就不往下讲了。

下面是要给大家说一下,就是我们在听这些法的,由于后面呀,《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更是重头戏,而且《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是被暗选的,就是说并驾压轴的的两个法门。所以说,我们在听这些的时候,我们往往以前都没有学过《楞严经》的都知道圆通章,都知道观音菩萨。那么这里我们讲到,这里面你看讲到说,六尘,五根,后面还有这个六识,讲这些的时候我们是比较生疏的,特别是这一个人一个修法这样罗列开来,到这儿的时候我们就觉得说,人家各门就这么修,如果从这个经文上的话,我们就这么一听似乎就明白了,好像理解了一样,对吧?不理解反正说管它呢,反正我就会念佛也行。那么这里我们就要知道,这个阐述的各取一门深入,人家从凡到圣这种修法是很清楚,得圆通境界就是这么得来的。

我们在听《楞严经》这种艰涩的文句的时候,就好像使我们只好当做这是他的道理,没办法自己吃到口里,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就是这个经义是经义,讲法是讲法,道理是道理,可是我自己没办法吃到口里,也就是没办法再自己化到自己的身心世界中,把这个道理化进去。大家想想,为什么?刚才说了,我们讲的这些法全部都是生活呀,那么人家能够活在当下,择这个生活的当下,能够证到当下,我们为什么在这个生活中思前想后呢?我们都是用妄心去攀缘,为什么?包括这些一个一个的圆通,好像我们就羊皮上刮风一样,只有讲到念佛了有点感觉,只有讲到禅了才觉得有点灵性,为什么?就是我们不善于刚才讲的捕捉生活,安住生活,老是安住在妄想上。

归根结底如果一定要切割到我们现场来讲,那就说明什么呢?我们的心安住不在这个教法上。你仔细体悟,因为这个教法每一个、每一段教就是一个法,但是如果你的心安住不在教法上,你就会觉得说,这是一个道理,离我远,或者我在听,懂不懂,或者是说,这法师也在讲,这二十五圆通最后是只有念佛圆通和耳根圆通。这就是一个妄想,这个妄想一隔,你的心就安不在这个教法上,没办法安在教法上,可是问题是什么呢?只有教法上才是显的这个法门,显的我们的真心。如果你没办法安住在教法,你的真心就显现不出来,就是这个法门的受用你跟不上,这就是你为什么有隔。那么如果说我们,大家想想,这个教法它显的就是真心呀,那么如果我们把这个妄心,相应地把它跟真心让它吻合、安住,那么显现的不就是我们的真心嘛。

因为这个教法显现的就是真心呀,一致在这个真心上,那么真心就显现了,这个时候,教法就是观法,教观合二为一,这就是我们听法的功德。所以为什么要重视听法呢?听法太不容易了,你不要以为,因为我们都不会听法,特别是像这样的法,要随文起观,观教一如,观就是教,教就是观。这么讲我就这么想,中间连一点缝都没有,能做到吗?所以这里为什么说要闻思修呢?听法非常关键,特别是你会听法。所以我们大家就要一起努力,要把我们的心安住在法上,不让它走,一走你就觉得隔开了。大家要努力呀,一个的话这也不容易呀,由于要因缘具足,一个,讲者要有这个领悟和传承力,我不知道你看我们有的时候觉得说,到处去听法,确实有的时候听法你得听传承,就是说,看有没有跟这个法有缘。

你看我给大家作个比喻吧,好比我这次假期回普陀山呢,有几天因缘。有几天因缘呢,我很敬仰的一个法师叫礼贤法师,他是一个特别纯粹的纳子,就是说出家人里边,他原来在天台山,天台山佛学院他当院长他也不当,一个人我记得那会儿在普陀山的古佛洞闭关三年,现在又在法华洞自己阅藏,就这么一个人,他是个非常虔诚的天台宗的这个子孙,他自我的天台的这种传承认知感也非常强。所以我们就有的时候也想啊,为什么有的时候彻底,比如说另外的传法或者说另外的门派,比如说藏法呀等等,那么注重传承,如果你没有这个法的传承,就算你会,你也修不成,我发现确实是如此。而且我们学佛修法一定不能乱,一个是自己心乱,二一个乱跑,今天这儿,明天又,佛油子都是这么来的。这个传承是什么?你看我听他讲的时候,诸法无生,我也给大家讲过,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这就是天台宗的空假中一念三观,一心三观。我以为这道理我早就知道了,学佛学院就开始背,问题是当时我去亲近他,我们就绕着普陀山在这个南天门这儿绕了一圈,回去以后说起这个,他就突然间说起个什么话题,他就给我剖析了,说就看我们的一念心生起来,我们的这一念头是从哪儿来的呢?自己生起来的?还是从另外一个地方生起来?还是和合生起来的?怎么生起来的?

他这个话一讲出来,因为他对于天台宗的祖师有认可度,就有这种加持,传承的加持。所以我听别人讲,我自己也讲,没感觉,所有的感觉,最深的感觉,就是今生我学佛出家,现在讲法的感觉,就从礼贤法师当下那一念得的感觉。等我到了五台山,这个起念的时候一用,就感觉到这种力量大极了,从来没有这么力量大。这就是尝试一下。

所以为什么讲这,就是第一个,我们就是在这个讲法道场要有领悟力,要有传承力,讲者,听者,这就是一个法脉。所以咱们来学《楞严经》,就是你真的得心用在这儿,不能说这一堂完了,出去又散了,要预习,特别是今天读经典的时候,大家都跟不上了,这就是一个假期你就散了嘛。传承呀,就是不断,所以你看教法,就听教法就要心安住在教法上,这就是修行无别修,就是这样子的。特别再一个就是我们自己的心要在道上。今天我们没有讲到,下一次讲到这个毕陵伽婆蹉的时候就是,你看他自己怎么个悟的道呢?他出去乞食的时候还在思惟佛讲的法义,吃饭的时候还在想这个法,人家吃饭的时候还在修呀,结果一不小心,脚被这个毒刺给刺了,他就顺势,这个心正在道上思惟,顺势就突然间就入了道了。你看吃饭的时候人家也在琢磨法,那我们待会儿马上就要吃饭了,能不能琢磨法呢?好,那么今天的法就到这里,下一次开始我们再讲这个续的五根圆通和这个六识圆通,往下讲。请大家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