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讲)
期中座谈(七)
作为净土宗的修行者,当你走进了佛堂、提起佛号的时候,一句弥陀念、诵、听,念从心起,从一念皈依的心去创造一个佛号的声音,这个声音再听回去,当你听到自己声音的时候,你的生命已经产生了变化。因为你除了是一个罪障凡夫以外,你的生命创造了两种强大的力量:一个是心灵的力量;一个是弥陀的力量。
什么是心灵的力量呢?套蕅益大师的一个专有名词说: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议。其实我们自性本来有很大力量,只是你没把它释放出来、没有把它开发出来而已。所以我们透过理观,把那些障碍我们内心的问题都消掉,你的心更加地灵活,更加地明了寂静,这个时候你心灵的力量发挥出来了。第二个,阿弥陀佛的音声,它代表弥陀所有的功德,你启动了弥陀四?八愿的加持力,所以佛力不可思议。
那么这两种是什么关系呢?简单地说:心力带动佛力,佛力加持心力。从这个心力带动佛力,我们可以知道,你内心的力量是主动,佛陀是被动。也就是说,你准备了三分,佛陀给你三分的功德;你准备了五分,佛陀给你五分的功德;你准备了?分,阿弥陀佛把所有无量光无量寿全部送给你。
所以同样一句佛号,谁能够把佛陀的功德全部释放出来,就各凭本事了。因为同样一句佛号,佛陀是平等的。身为佛陀他没有偏心的,他没有锁定哪一个目标,说要对谁特别好。这就是为什么一场佛七打下来,有些人是满载而归,有些人只是跟阿弥陀佛结结缘,因为你没有准备好。
那么我们从这个心态的准备,大致分成两类来看:
一场佛七打下来,有一种人是消业障式的念佛。你看他七天创造了多少佛号,身业的礼拜、口业的赞叹、意业的皈依,一天打下来不可思议,创造了多少佛陀的功德。那功德跑哪里去呢?跑去消业障了。他打完以后很轻松,他做生意很顺利,这是消业障式的念佛。因为他没有理观的带动,只有信仰、信心。
当然,身为刚开始的初学者,这可以理解,但是你应该可以再进步。慢慢慢慢地你要学习经论,知道怎么去面对你内心的世界,怎么去调整自己,去加强你心灵的素质,加强你心灵的力量。当你心灵力量准备好,你的明了的心在跟佛号接触时,这个佛号就不是一般佛号,佛陀给你更多的东西,因为你准备得更好。
所以我们就会从消业障式的念佛,提升到往生式的念佛。你是要了生死的,不是追求世间的那种安乐的糖果而已,你要的是摩尼宝珠,因为你准备好了。所以你从一种信仰式的念佛而提升到理观式的念佛,你的生命是走在不同的道路上,就是一个人是走到人天的安乐道,一个人是走到成就佛道、往生的菩提道。这两个道路,跑道不一样,因为你的心态提升了。
那么,我们从一种信仰式的、消业障的念佛,怎么提升为一种往生式的、理观式的念佛呢?就是你除了佛号以外,要有智慧的引导,这两者就差在这里了。你不能只是靠你的感情,你不能只靠你的宗教情操来念佛,不可以的,你要提升你心理的素质。所以我们看看第三个题目。
【学员提问】请问师父,当我们念佛的时候,要如何同时操作理观跟事修?
【师父答疑】一个初学者你是不能够同时操作理观跟事修的,不可以。初学者要把理观、事修切开来分成两块,要分开操作。
你一开始到佛堂的时候,要先拜佛,因为你的身心粗重。让身心调柔,调柔一段时间以后,稍微经行一下就打坐。打坐的时候先念佛,把心静下来,可能?五分钟,可能三?分钟,就专心听声音。这个时候你的心是无分别住的,只有一念的皈依就好,只要顺从弥陀的音声,你相信这个音声是无量的功德,它一定会救拔你。第二个,你相信这个音声一定会带你到净土去,只要相信就够了,带一点信仰。这个时候心中是不动名言的,只有声音,法界一声。
那么事修一段时间以后,你开始把佛号停下来,修理观。观照你一念心本来清净,本来具足空、假、中三观。当然这个空假中三观等于是三种观法:第一个,观照真如;第二个,观照众生;第三个,观照佛陀。就是慢慢地安住、调伏、引导。
理观一段时间以后,再恢复到念佛,再事修,就是这样调配。但是主修是持名。
那么理观干什么呢?你要调伏烦恼的第二念,就是为临终准备。你要有能力去调伏,就是说做第二念的调伏,你要为临终储备一种调伏的力量。你每一个观照,在你的内心当中都会加强一种力量。临命终的正念不是从天上掉下来,这个能量你要去储存。所以我们刚开始是理观、事修,事修、理观。
当然你不用到临命终,慢慢地你会发觉,欸,你在念佛的时候,遇到特别大的那种妄想,带有烦恼执取的妄想来冲击你的时候,你自己会提出理观来告诉你:这都是虚妄,你不要管它,你要先放下它,它只是影像而已;然后你再来对治它,你要思惟它是一个过失相,阿弥陀佛的功德是无量光,你会慢慢地从空假中里面产生安住力、调伏力、引导力,你自己会启动一种去冲破难关的力量出来。当然这个是第二念,你第一念一定会受到震动,它冲击你的时候,你会摇晃几下,但是你马上镇静下来,你的理观智慧就会出现。它没有辜负你,你平常栽培的理观就会出现,我们能够掌握第二念的反击能力。不用到临命终,你就会觉得你在佛堂栽培的理观果然不可思议。
所以说刚开始理观跟事修是分开,但是等到你慢慢熟悉以后,你在念佛的时候,理观它是在潜伏状态,但是只要是有障碍,它主动地会跳出来,它自动会启动的,它会帮你掌握第二念的正念,你就知道你的功夫有进步了。你已经不是以前的你了,老是被烦恼业力追着打,你是有第二念的抗拒能力了。这个时候,你的理观跟事修慢慢结合。
当我们修行佛号正式提起来的时候,佛号是在现前的状态,理观是在潜伏的状态,它随时备而不用。因为它随时面对你内心强大而坚固的妄想,那个带有执着的妄想,它会启动第二念的反击能力,让你在每一个妄想当中顺利地过关。这个就是到最后理观跟事修的结合,但是你主修还是佛号。
但是,你刚开始的时候要切开来。没有一个初学者可以同时理观跟事修的,不可能!因为这两个性质不一样。念佛是无分别住的,是信仰的、皈依的,是无分别的;理观是要有分别的,所以一开始是分开的。但最后的时候,它们两个会暗合道妙,会慢慢地结合在一起,佛号中隐藏着理观的能量,理观的能量当中又带有佛号。就是蕅益大师说的“一一理性,具足庄严”,在理观当中,佛号的庄严现前;“一一庄严,全体理性”,这个理观的智慧在旁边默默地保护你。这个就是理观跟事修最后的结合。
那么这就是理观跟事修的操作,先分开再结合。理观跟事修,刚开始要在佛堂修,你不能开车的时候修。好,这个理观与事修,有没有问题了?
【学员提问】师父慈悲!那请问一下,我们在理观的时候,譬如说这一次观“一念心性本来清净”或其他。那我要观到某个程度再换,还是觉得有体验了就放下,下次观一句“无住生心”可以吗?或者不一定,对不对?
【师父答疑】对,不一定。但是刚开始你的那个教法不要太复杂,刚开始你先锁住几句特别感动你的、跟你相应的话,先把一个东西观到熟悉,再来多元化。先求专再求广。
那么你说什么时候放下,这没有固定标准。但是原则上,佛号的比例,你一堂功课的话,大概六四、七三,佛号要带七分到六分。因为持的时间要多,你的佛号是主修,大概一个小时你就六成四成。
【学员提问】那是不是说如果一个小时,我可能念佛念个二?分钟,我觉得心很清净,我就可以理观提一些?
【师父答疑】可以,但是理观不能太久,因为理观超过?分钟,你就开始打妄想。你的理观没办法专注太久。因为理观有缺点,理观是带名言分别的,它就很容易带动你过去熟悉的妄想。你可能已经偏离了教法的观照,你会不知道。所以一般来说,我们的建议,理观不要太久,你要赶快恢复事修。
【学员提问】那一天最好几次?还是不一定,看自己的情况?
【师父答疑】看你自己的情况,如果你不会理观的,就听经也可以,你就把这个功课全部做完,再来听经也可以。那如果你自己能够不用经典,不用法师的引导,自己提理观最好。
【学员提问】师父,再请问一下,平常我们这个理观事修,都是在佛堂。可是我们有时候业力显现,譬如说跟同事或家人起冲击的话,是不是慢慢地把理观先提起来,然后再事修去解决它,再放下它。是这样吗?
【师父答疑】是,那就是已经可以从静中修提升到历缘对境修,那是实际的操作。但是一定要有静中修的基础。如果你能够在动中遇到顺逆的因缘刺激你的时候,你第一念受到冲击,第二念能够启动起来,不错了!我们只求第二念的正念。先这样。
【学员】好,谢谢师父!
【师父】好,请说。
【学员提问】师父慈悲!就是刚才提到听经念佛号,还有那持咒的效用是什么呢?
【师父答疑】每一个法门都有它的意义。持咒是破鬼神障,冤亲债主,鬼神障。末法时代鬼神障很多。你持咒就是自我保护。因为鬼神是这样,只要有过人高的树,它就有鬼神。因为鬼神有时候很麻烦。有时候鬼神祂就向你挑战,你要住山上更明显。所以住山上的人,一定要持咒。因为你好好跟祂讲不见得有用。这个鬼神跟人一样,有些讲道理的,有些不讲道理。
【学员提问】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您刚才提到听经,那念经和听经有什么区别呢?
【师父答疑】如果你对这部经已经熟悉,不需要别人来跟你讲解了,你自己念经的时候,应该也可以随文入观了,也是在修观。诵经是属于修观。你看智者大师那个五品观行位:随喜、读诵、为人演说、兼行六度、正行六度。诵经是修观,你诵《金刚经》、诵《楞严经》是修观。
【学员提问】师父慈悲!我在听天台宗高僧显明长老开示的时候曾经讲过说,大乘的理观,小乘的事修,还有理事无碍,理事怎样圆融?
【师父答疑】其实大乘佛法也有事修。你看天亲菩萨的五念法门: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他礼拜、赞叹、作愿就是事修。大乘也有事修,不是只有小乘有事修。其实每一个宗派都有事修,你看天台有天台的事修,华严有华严的事修。当然它也有它的理观,华严有法界观,它一定配合事修的。不过事修一般来说,一定具足身口意三业。你注意看,不管是谁安排的事修,一定有一个礼拜的,然后口业的称念,意业的赞叹,一定身口意都要具足。所以有些人不拜佛,其实你事修不圆满。
忏公师父提倡一天拜四?八拜的佛,至少拜四?八拜阿弥陀佛。如果你不愿意拜八?八佛,你每天拜四?八拜,拜两次也可以。因为你在因地的时候,你造业是用身口意三业来造,你现在返妄归真的时候你身业没有礼拜,缺乏一个业,只有口业跟意业,你的效果就不好。你修行只靠两业来修行,你造业靠三个业来造业,是吧?最好要有身口意三业具足。你看几乎所有的修行的事修——华严宗的事修,天台的方便法门,一定都有身口意的。
【学员提问】师父慈悲!想请问拜佛的时候,除了听自己念佛的声音之外,可不可以观想阿弥陀佛的光明在摄受?
【师父答疑】偶尔,偶一为之。你觉得你拜佛的时候,好像皈依的心提不起来,偶尔观想弥陀放光照你,偶尔。但是正修还是听声音就好。但是你觉得好像拜到最后没感觉了,念阿弥陀佛皈依的心薄弱了,那理观一下:喔,阿弥陀佛的功德在照耀我,我是罪障凡夫,我要赶紧地把握机会。那是在对治。但是正常情况拜佛的时候不要经常观,最好不要观。你至诚恳切听声音就好,这是正修。
【学员提问】师父慈悲!您刚才说要持咒,是持哪个咒好呢?怎么观想?谢谢师父!
【师父答疑】持什么咒?你问我是吗?那这个是个人化的。我们刚刚是讲原则性,个人化就是我喜欢持楞严咒心跟念佛,楞严咒心就是那个:
Aum anale anale bisati bisati
vaira vajradhare bandha
bandhani vajra paniphatpe
hum bhrum phatpe svaha
谢谢你们随喜赞叹!所以要看你相应持什么咒。你要持大悲咒也可以,往生咒也可以,这没有标准答案,事修没有标准答案。
【学员提问】阿弥陀佛!师父慈悲!末学就是这?几年读诵楞严咒做早课,然后,如果有时间再诵《弥陀经》。
【师父】你每天都持楞严咒,完整的喔?(师父鼓掌随喜。)
【学员】阿弥陀佛!
【师父】随喜赞叹。随喜。
【学员】阿弥陀佛!然后我就念佛号。
【师父答疑】所以你障碍会很少。
【学员】可以吗?
【师父】可以!非常好!
【学员】阿弥陀佛!谢谢!
【师父】其实我们有时候是可以圆修的。你真实的心、皈依的心建立的时候,很多事修,它不会影响你,那法法销归弥陀。不是说你念其他法门就障碍你往生,没有那么严重,只是看你的心态怎么把它会归起来,因为一佛乘嘛。
【学员提问】尊敬的师父!阿弥陀佛!您可不可以表演一下,五点记数法。
【师父答疑】这是个人的,你们有人会五点记数法吗?这是我们自己的一个方便,给你们参考。就是说因为念佛你用追顶念,它没头没尾,所以我们是以?句佛号为一个点,三三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稍微停顿一下;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又停顿一下;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煞板,这个就是一个节奏。
那么三三四它的好处,就是它带动一个念佛的节奏。本来是一个漫无目标的佛号,它变成有节奏感,有节奏就容易摄心。为什么音乐容易摄心?因为它有节奏。所以大智慧的印光大师就创造了一种佛号的节奏,他说:你就分成三句、三句、四句。那么这个节奏,你第一个节奏念出?句的时候,你就放在你的右上角第一个点,然后第二个?句放第二个点,当然这不是说一定有一个点,你观想它的相对位置,一个点、两个点、三个点、四个点、五个点,那么你这样叫作一片。为求一心,先求成片;为求成片,先求专注。这样的话,你止静的时候就一片,就是五?句佛号了。
那么这个片有什么好处呢?当你佛号跑掉的时候,你会马上发觉得到:喔,念到哪一个点我忘掉了。那么它会创造一种系统警觉你:我妄想进来了。念佛最难就是说,妄想进来你不知道,等到你知道的时候已经很久了。所以我们创造这个系统就是帮助你去检查你的佛号还在不在,因为你佛号不在的时候,你就不知道念哪一点了。这是说打佛七的时候,你地钟念佛它会有地钟跟大众的声音来带你,但是你止静的时候,突然间没有人带你了,你自己要提佛号就比较困难。所以我们就研究出一套的五点记数法。
当然这五点要放在地上,你不能放太高,否则容易上火。在地上就是一二三四五——一片,那么止静?五分钟,看你能不能够念个七片?片。但是有一个原则,你刚开始念的时候,如果中间打妄想这一片就不要了。你就很清楚,你看你每天是不是在进步,你的心力专注力是不是有加强。第一天、第二天我止静只能够念五片,但是我后来慢慢慢慢地我那个片数增加了,你就会觉得,你的心跟佛号的相应力增长了。
当然你不要求快,刚开始先求质量。你一开始能够念成三片完整的佛号都不容易,你试试看。你透过五点记数法就会知道,你的妄想打得多重!你发觉你连三片都念不出来,你就知道,你不要说一心不乱,你算是功夫从专注提升到成片都很难。但是你不要放弃就会进步,你只要肯用心。当然你要带一点皈依,要告诉自己,现在别无选择!你是罪障凡夫,你只有靠佛号的摄受。你现在不断地去跟自己沟通,让你的心慢慢慢慢地放弃妄想跟着佛号走。
所以你打佛七,开始功夫用功的时候,尤其最后三四天的时候,你会觉得真的是真妄交攻,你就会觉得很徬徨。这个地方是妄想,你熟悉的;这个是佛号。你会知道,你经常会跑来跑去,何去何从?这个时候就考验你平常止观的力量、理观的智慧了。你要稳住,告诉你自己:不能再走妄想的路了。为什么?你要跟自己沟通,强迫没有用的。因为你走这条路的后果只有轮回,没有第二条路了。所以你就会慢慢慢慢地跟自己沟通,把你的心引导到佛号上去。不能强迫,强迫念佛没有用。
有一个居士打完佛七以后跟我说:“唉呀,佛七终于打完了。”我说:“你佛号念得这样辛苦吗?”你不知道怎么跟自己沟通,你这打佛七,效果有限。你要跟自己沟通,去引导你的心慢慢地顺从佛号,顺从弥陀。
所以这五点记数法,它就是会让你的心慢慢地知道,你的心是不是安住在佛号,它是一个检查。这个事修没有标准答案,给大家参考。
【学员】您能不能念一遍给我们听?
【师父】你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一个点了,然后放在这个右上角,念完以后你就放在右上角,然后再放在右下角,再左下角,左上角,再放中间,就这样子。那念完以后,你就知道:喔,这一片已经填满了,再下一片,就这样子,看你?五分钟能够念几片。
你试试看就知道你的妄想打多重了,这个会看到你的妄想指数。真的,妄想指数马上就会出来。你不要小看这个五点记数法,有些人三?分钟你一片佛号都念不起来,试试看你就知道,妄想指数有多重。但前提就是说,你如果不知道这个佛号念完要放哪一个点,那这片就不算。
【学员提问】我想请教师父一下,师父刚刚提到说依教起观,以那个文字相来引导内心?
【师父】是。
【学员】但是禅宗它没有文字相。
【师父答疑】禅宗例外。禅宗是上上根人,禅宗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但是禅宗你要有善知识带,因为禅宗的道完全在善知识的心中,他以心印心,他不是以教印心。禅宗的条件是要有觉悟的善知识带你,所以他打你骂你都是方便。但是这种情况危险,因为你很容易错认消息。他打你的话你就不来了,就结恶缘。因为你不知道他打你是什么意思,对不对?所以说禅宗这个是特殊情况。
我建议,你不是这种根机,你遇不到明眼人,不要走这条路。你老老实实地依教,依教下的学,因为我们根机不够。禅宗真的是大好大坏,因为他以心印心,他必须要以觉悟的心来带你颠倒的心。那我们以教印心有一个好处,我是一个生死罪障凡夫,你也是生死罪障凡夫,对不对?但是教法是清净的,我只要如理地宣说,你如理地修学,大家都成就。因为这个教法是清净的传承,是祖师宣说的,它是一条菩提道。
但是禅宗祖师他完全不按牌理出牌,他的道在他心中。第一个,他要开悟;第二个,他跟弟子的缘要很深。他们之间的感应,他直接用道传到你的心中,他不需要靠文字。但这种情况风险高,你容易错认消息。所以祖师说禅宗以心印心以后,你还要看教理来印证,你的道跟祖师的道是不是同一个道。你禅宗学完以后,要看教理来印证,你这个道对不对。所以禅宗的法风险比较高。
【学员】这看样子好像一个文修,一个武修。
【师父】祖师禅比如来禅风险高。
【学员提问】那这样培养出来的空观,会不会不太一样?
【师父答疑】结果会一样,不可能不一样,过程会不一样。但是结果,世间上没有两个道,说两个道不合乎一佛乘的思想。你是禅宗的,我是教下的,最后的道一定一样,一定是即空、即假、即中,不可能会不一样。不一样,一定有一个错。你的过程是透过唯识的止观;你的过程是透过天台止观;你的过程是华严止观;你是禅宗,都没关系,各走各的路,但是最后一定只有中道实相,就是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一定是平衡的,空有无碍的,没有例外的。方便有多门,归元绝对无二路。如果不一样,那一定有一个错。
我没有看不起禅宗的意思,我只是说风险性很高,这样子。
【学员提问】师父慈悲!我们在打佛七回向的时候,有的老师说我们念佛的功德就是去净土的资粮,不要随便回向给别人。
【师父】那你还是大乘吗?
【学员】我就是说,我们应该怎么样?
【师父】要普皆回向!你要把你的功德跟众生分享,一切众生同生西方同成佛道,你的心量才会开阔。怎么会把佛号收起来不敢释放?你要释放出来,无尽灯法门,譬如一灯燃百千灯,怎么会不要回向给别人?这个观念不对。
【学员】不是。我意思是说如果有人往生了,我把我今天念佛的功德回向给某某,我的好朋友或者我的……
【师父答疑】你不会损失,而且你功德会更大。因为你这个是跟无上菩提相应。回向,就是无尽灯,你把你一个小蜡烛……,我们本来七天所念的佛号是有限的,我们创造的佛号不管再怎么多还是有限,你到最后普皆回向的时候,它那个佛号是百千万倍的增长。譬如一灯燃百千灯,灯灯相传,无有穷尽。所以回向是很重要的,把有量的功德转成无量的功德。没有回向,我们很难产生这么大的胸量。
但是回向一般来说是最后一天,你刚开始修行的时候,你先扣着你的身心世界,不要一开始就想要去考虑众生。一般来说正常情况,打佛七刚开始先管好自己。所以你看,天亲菩萨的五念法门,它是禅定心、智慧心、大悲心,它是先专注,然后再观照。自调到一个程度的佛号运转熟悉的时候,再修大悲。刚开始你修行先不要把众生放进来,因为你的心会扰乱,刚开始先管好你的佛号,管好你的内心世界。到了第七天的时候,再考虑到众生的问题。所以这个次第很重要。你一开始就考虑到众生,你的心就乱了。回向很重要,但是它是放在最后面。
【学员提问】请教师父!阿弥陀佛!我们平常时念佛号,有的时候在做事情,听着念佛机跟着它心里头在念,这样子可不可以呢?这是一件事情。还有就是习惯性在我床头上放一个念佛机,我睡觉前就是听到它念心里跟着念,一直念着我就睡着了,像这样如不如法?还有散步的时候或者不管干什么,我都会在心里念没有出声,这种情形如不如法?因为那个时候我没有注意到有没有听我自己念佛,就是说要听到自己的声音,有的时候就没注意到这一点。请教师父,这样是否合适?谢谢!
【师父答疑】好,请坐。我们先谈谈念佛机。念佛机不能取代你的声音,它只是一种引导,所以念佛机一定要带动你自己内心的声音出来。念佛机它作为一个引导是可以,但是你不能完全依靠它。因为你完全听念佛机你的心是向外的,你的心很容易躁动不安。
念佛机是带动你的声音,你心中的声音,你还是要听你的声音。因为念佛它必须是一种很明确的念诵听的一个 circulation(循环),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只能够自念自听。你只能够听你创造的声音,从印光大师的定义是这个意思。
所以身为念佛机也好,身为大众的声音也好,它只是带动你的声音的一个助缘。你的所缘境只有你心中的佛号。这个佛号可能是出声,也可能是嘴巴震动的一个声相,都可以。所以只要念佛机它成功地把你的佛号的节奏带起来,它的功用就达到了。但是你不能完全跟着念佛机的声音走,你要由它带动你心中的佛号,然后你跟着你心中的佛号走,这才是正途,这是个原则。那至于你的念佛的声音有多大,就看你的体力精神。
【学员提问】师父慈悲!刚刚提到念佛机的问题,就是《地藏经》也讲人临命终时,如果有人为他念一声佛号的话,他起码是不堕恶道。这个时候我不知道念佛机是不是也起同样作用?假如说我在院子里每天都放念佛机,有众生往生的时候,他是不是能受到这个功德受用?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说,回向本来是心法,我不会说把我的功德回向别人我功德就没有了。但是在《地藏经》里又讲,如果你为他念佛念经,这功德譬如七分,那亡者得到一分,其余六分生者自利,这个时候好像又把这功德分开了,这地方要怎么看?谢谢师父!
【师父答疑】好,请坐。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
听到一句佛号不堕恶道,但是他要闻持,要受持。我想我们现在听过《佛法概要》,诸法的缘起,一定要从内心安立。如果你念佛号的时候,他甚至于没有听到,也可能他耳根已经败坏,因为我们在临终的时候诸根败坏,理论上耳根会最后走,但是也有例外。
那么你到一个现场的时候,他已经没有呼吸了,那他到底耳根在不在你也不知道,对不对?当然我们放佛号没有坏处,但是对他有没有好处,难讲!第一个,他是不是相应?第二个,他跟佛号接触的时候,是不是有信仰?这个很重要!他是不是相信这个音声是一种功德相?因为信仰是双手,没有信仰你就不能取宝。如果对阿弥陀佛的佛号你认为它只是一个音声,结果就是——它果然是一个音声,因为他没有信仰。所以他这个会入宝山而空手回的,佛号在他的心中转一次的时候,不一定会留下珍宝,不一定,如果他没有信仰的话,他没办法去取宝。
所以唯识学说信就是双手,这个牵涉到他本身对阿弥陀佛佛号的信仰、他的皈依。如果他完全不相信,那就有限了,那救拔就有限了。因为珍宝在他的心中转一次,他没有双手就没办法取宝了。所以你敢说他听到佛号,他没有信仰能够不堕恶道吗?不能这样讲。你要这样子成立的话,那佛法的因缘观要重新建立了,那就不是一切唯心造了,就是有一种外在的力量能够主导你了,那是他生的、上帝的思想。佛教的因缘观一定从内心发动的,谁对你来说都是助缘,你的心只要不相应,这个东西对你等于没有。
佛教的因缘观跟外道的因缘观最大的差别,就是因为一切法毕竟空,所以才能够缘起。一念心动,你念头一动,就是一个缘起;你念头不动,就没有缘起了。所以他心中跟佛号不相应,不相应是什么?最基本的相应是信仰;第二个就是愿力;第三个就是观照。他相应有浅到深的一种相应,如果你连信仰都没有,这个佛号对你今生几乎没有帮助,绝缘。因为你心中没有建立一种力量,你怎么去改变缘起?
所以,诸位你要知道,心力带动佛力,不是佛力带动心力。如果你认为佛力可以带动你,那你这个是外道思想、他力的思想。如果佛陀可以带动我们的心力,那应该每一句佛号进入了心中,结果都一样,因为是佛陀决定的,对不对?那就不应该有些人念佛有往生,有些人不往生了。如果佛陀可以主导的话,是不是?所以这个不能成立。
所以是我们在主导佛号,你有多少准备,佛陀给你多少功德,这才合乎缘起。这个很重要!感应道交不能向外追求,“众生心垢净,菩萨影现中”,是有条件的感应。你准备好了多少,佛陀给你多少,这个才合乎缘起。然后就是第二个,第二个你说什么?
【学员】师父好!那个就说《地藏经》里讲譬如你为他念佛念经,有人临命终时,如果说有七分功德的话,这亡者得一分功德,另外六分是生者自利。那这时候为什么又把这回向功德分开了,分成七份了?
【师父答疑】这个《地藏经》是佛陀为实施权。因为佛陀说法有时候是权法,有时候实法,对不对?那大方向,你回向,你的心量扩大了。你心是主导嘛,心生则种种法生,你心量到什么程度,成就的功德肯定有多大。我问你,回向以后,你心量是变大还是变小了?你心量变大了,功德会变小,你觉得这个合乎缘起的逻辑吗?这不合乎逻辑!
你的心去接触法的时候,你的心量变大了,这个法应该也变大了。因为这个?方法本来是“法性量等虚空,众生发心自小”,一佛乘就是说,你只要听一句话,应该是皆成佛无疑。那么阿罗汉为什么他接触佛陀的法变阿罗汉呢?因为他的心太小了,不是法有问题。
所以你透过回向以后,你心量是不是变大了,是不是?我们本来修行是考虑自身,自己的五蕴身心世界,怎么调伏自己,怎么引导自己的内心,现在你把众生的心都放进来了,你本来是一根蜡烛,变成无量的蜡烛,你功德怎么会变小?你的心缘自身的法界跟缘众生法界,量等虚空,你跟无上菩提相应,你功德变大了。
所以《地藏经》是权法,佛陀为实施权。所以你在读经的时候,你要知道有些是佛陀方便说,有些是佛陀的真实义,你一定要把它区分出来。有些话的确是他在摄受某一种人,为实施权,因为他的善根没有准备好,他不敢把他的功德释放给众生,那佛陀说没关系,你怎么样怎么样。一时善巧。
好,最后一个问题。
【学员提问】请问师父,在念佛的时候,如果观照这个音声遍满?方,无量无边满虚空,这是不是会造成一些过失,包括心的散乱?
【师父答疑】对,容易散乱。除非你真的是对自己很有把握,一般不要这样操作。这个是法界观,很复杂。因为你一句佛号都不见得能够专注得了,如果你把这个当做一时的对治,偶一为之,那还可以,但是你不能当常法。因为你的心光是面对妄想跟业力,要安住佛号已经是疲于奔命了,你又把它搞得这么复杂。就是你的心的造业能力没那么强,你这个牛只能够去拉?公斤的车子,你要牠拉三?公斤,强人所难!
所以华严的法界观,很多人喜欢把《华严经》跟念佛结合在一起,但是事实上实际操作不可能,很难!“一为无量,无量为一”,真的很难。所以你就顾好一句佛号就好,你只要把它善巧地引导到净土就可以了。
【学员】那这样子会不会胸量很小?
【师父答疑】所以最后要回向。我们一般是先把一句佛号照顾好,到了最后再来处理大小的问题。我们一般念佛七天当中,先处理品质的问题。你保证每一句佛号,都通到弥陀的功德,通到净土的庄严。所以我们先求质再求量。
那这样子我考虑自己,没关系,最后一天它不是有大回向吗?你不是会唱很多的偈颂吗?“愿我临终无障碍……”,祖师会安排很多东西让你去唱,唱一唱你的心量自然就打开了。所以那个时候再来普皆回向,再来考虑众生,考虑这个心量的问题。
但是一开始的时候,你已经妄想粗重了,你这样子的话,事情就做不好。所以刚开始先摄心,先把一句佛号照顾好。到了第七天再来考虑这个数量的问题,这样会比较好。
好,我们这个问题回答到这儿。我们最后一个问题。
【学员提问】请问师父,一个修行人要怎样做才能够保持精进,道心坚固?
【师父答疑】净土宗的人,我提出三点跟大家互勉:
第一个,你最好发心受戒。很多净土宗的人,过度地憍慢,说我心中有佛,我怕啥!不要这样子。业力不会放过你的,你不要去触动罪业。带业往生,它是带旧业,不能带新业。我们在处理业力,诸位你要知道,你不能只是说停留在我“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不能这样。你要有一个愿力,要有一个戒体,我一定要去断恶修善度众生。
所以你受了戒,你会有一种愿力,一种戒体。如果你没有准备好,受个三皈五戒也可以。如果你真正准备好了,建议你受菩萨戒,你的心态会完全不一样。受了菩萨戒你再来念佛,你就完全不一样,你很多事情能够放下。所以你受了一个戒,你的身口意有一个标准,至少你的生命当中,会有所坚持,有所让步。你会知道有些事情你是要坚持的,有些事情是可以让步的。你会把生命至少画出一条线,有些东西是不能碰的。生命是要有红线的,你不能碰到你自己的底线。我建议你先受个戒。
第二个,就是理观跟事修的操作了。我们刚刚讲得很清楚了,你要有功课。如果你只有一路念佛都没有理观,临终没有障碍你可能就过去了,但是你愿意下这么大的赌注吗?所以我们必须要储存第二念的反击能力,就是你的理观也要准备一点。
当你的佛号操作遇到重大的障碍的时候,你怎么突破?怎么把你从妄想执着中带出来?所以我建议你理观事修都要具足,以佛号为主,但是要有一种理观的能量在旁边待命,这个就是功课。
我们每一堂功课都是为临终在准备资粮,临终的每一句佛号都不是白白出来的,都是你平常的时候准备的,有备而来,没有一件事情是无中生有的。所以你每一堂功课都是在储存你往生的资粮。理观事修,这第二个,一种定课。
第三个最重要,相续不断。功课不要多,但是你要有恒心。你能够用功?年、二?年、三?年,不可思议!就算你每天一个小时,你用功三?年,不可思议!不要再用暴饮暴食的修行,打佛七的时候,七天都不睡觉,然后回去以后都不用功,没有用。暴风雨式真的没有用,你这种完全是凭意气用事在修行,没有用,点点滴滴啊!功课不能停超过三天,说实在的,你今天特别累,休息一天,第二天到第三天你就要警觉了。所以功夫不能断,你要相续不断。这是我给大家的建议。
好,那么我们《佛法概要》就跟大家研究到这里。我们很感谢陈会长、陈夫人的护持,还有干部的护持;我们也更感谢诸位学员的参与,让我们这个课程更庄严。
好,谢谢大家!阿弥陀佛!谢谢!
你们鼓掌,就是说你们有受益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