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讲)

戊二、述义(三)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五十一页,我们讲到实相的义理第三段。

(三)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华严经》——

佛陀出世以后,看到我们颠倒众生心中有盲点,没办法去改造自己,所以佛陀讲出了三种道法:

对于众生根机比较低的,先讲安乐道。一个人要快乐,要掌握因果的道理。如果你能够深刻地理解善业决定招感安乐的果报,罪业决定招感痛苦的果报,你的生命就走上了安乐道,因为你已经具足正确的思考。

慢慢地我们从业果的思想提升到涅槃的思想,再以无常无我这两个光明来观照世间。人生的确有一些美妙的快乐,比方说身体健康、身相庄严、财富广大,这的确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快乐的感受。但是当我们再用无常无我的光明,深刻地去观这种快乐果报时,我们会发觉,这种快乐是有毒药的,因为你要付出代价。

从今生来说,你享受快乐,你就不得自在。因为凡夫在享受快乐时,一定会执着,会认为这是我的,会想要占为己有。但是不幸的是,快乐不是你说了算,你想掌控它是不可能的,因为它是业力在主导,不是你主导的。这弄得我们伤痕累累,因为万般皆是业,这是业力的释放,非我们能掌控。所以你从无常无我当中,慢慢觉悟到,这个快乐你要去尝它,你就要有心理准备,必须要付出今生的痛苦跟来生的轮回这两种代价。

所以从无常无我,我们就慢慢知道,我造了善业,不应该去追求快乐的果报,应该回向净土,回向无上菩提。所以这种无常无我智慧的档次,水平更高了,他从安乐道的跑道转成了解脱道。他的心慢慢寂静下来,再也不敢希求把善业转成来生的快乐,因为他害怕了。他赶紧把善业趋向于净土,趋向菩提,这个就是解脱道——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但是,这个还不是最圆满的。如果我们想快速成佛,我们要把有相的业果跟无相的涅槃贯穿起来。“吾道一以贯之”,就是一念心贯穿了轮回跟涅槃。其实生命只有一个东西,就是现前一念心性,其他什么都没有。当它是真实时,它显现出佛的功德庄严;当它是颠倒时,就显现出六道轮回,如此而已。

所以离开了一念心性,无有少法可得,这就是佛陀出世想要告诉我们的真实义。但这个道理很深,所以佛陀慈悲,心本来是不可切割的,但是不得已把它切成两块。因为我们凡夫都说,我这一念心性,为什么它迷的时候是生死浩然,悟的时候是涅槃寂静?这种不二法门,生死是它,涅槃也是它,太妙了!所以佛陀不得已把它切成两块,分成“体”跟“用”。他说,体是清净的,这个是通十法界的,不管你过去生打了多少妄想,不管你过去生造了多少业,这个体是通十法界,清净本然,不可以改变的。所以,体是大家都一样,你清净,我也清净,佛陀也清净。

但是作用就不同。如果它是依空体而起的,叫称性起修,它显出的作用是万德庄严;如果它迷失了空体,用贪爱的执着生起的作用,那是六道轮回。

所以我们的心跟佛陀的心有所相同,有所不同。体相同,但是作用呢?我们迷失了自体,向外攀缘,自己把轮回创造出来;佛陀安住在空性,所以佛陀把涅槃创造出来。我们跟佛陀最大的差别,就是作用不同,迷悟的不同。

为什么迷悟的不同就会创造十法界呢?这个概念就值得我们了解。当然体没有什么好了解,反正就清净本然,你只要直下承当就好,但是这个作用甚深,我们应该了解一下。

看这个表。“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净界法师:佛法修学概要

这个表很重要。我们先看表的下面,这个现前一念心性,先看体,有性空跟性具。

先看它的性空。它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它的体性是清净。但是这种清净,它法尔——就是它本来就具足十法界的染净诸法,这很重要!性具就是说,它这个清净是具足染净诸法的清净,是潜在的,就好像唯识种子的概念,但是它不用种子这个名词,它叫具足。也就是说,你为什么会出现人的果报呢?就是我们的心性当中本来就有人的法,我们只是假借五戒十善的业力,把心中的法启动起来。

我再讲一次:我们一念心本来清净,本来具足。就像一个仓库,它本来就有十个房间,有的房间里装的是佛菩萨的功德庄严,有的房间是装二乘的涅槃,有的房间是装六道轮回。如果你造五戒十善的业去熏你的心,你就打开了人道的那个窗户,就把人的果报现出来,让你受用,让你自己循业发现。如果我们忆佛念佛,我们就打开了净土的功德让我们来受用,就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从佛法的角度,一切法本来就没有生起,因为你本来就有。所以我们佛法不讲生起叫缘起,是因为因缘把它显现出来。你本来就有的东西,哪有什么生起呢?只是说它本来是一种潜在的功能,你用五戒十善把它激发出来了。

所以我们一念心性本来清净,它有十种可能性,有十种潜能。第一个,你有成佛的可能;第二个,你有往生的可能;当然我们也有六道轮回的可能。这是天台宗很重要的性具思想,智者大师根据《法华经》所开显的。我们这个清净是具足十法界诸法的清净,不像二乘的清净是完全偏空,大乘的清净是具法的清净,在天台宗叫具足染净诸法的清净。

我们现在的果报,是把自己的法触动出来,让自己受用。就是它这个里面有十种资料,都是你本来具足的,现在是哪一种资料调出来,自己来受用。如果你造了五戒十善,你把自己的人的果报创造出来;你做了杀盗淫妄,你把自己具足的三恶道的法创造出来。

所以一切法本来就没有生,因为它本来就具足,哪有什么生?生,什么叫生?是本来没有,后来变有,本无今有叫生,所以佛法不讲生,讲缘起,就是你创造一个念头,把这种法现出来,叫缘起。所以,这个地方给我们一个很大的信心:不管我们过去做了什么,佛菩萨的功德还是在那里等着,只要你能够打开佛菩萨那扇门的密码,你随时可以把佛菩萨功德创造出来。因为你的心中本来就具足佛的可能性,只是你现在不知道方法操作,你不知道用什么念头去打开它而已。

所以这种圆顿思想,是让一个人很快从罪业跳脱出来,很快进入正道的非常重要的思考——生命就在你一念之间!如果你能够掌握这个道理,临命终时,转这个业力非常快。这种思考模式,套一句佛陀在《楞严经》说的,灭业障如翻大地。因为你本来具足佛的功德,你没有失掉,过去因为傻傻地去启动了轮回的开关而已,你现在可以重新启动。

因此这种性具的思想就是说,我们本来是清净。但是这种清净不是顽空的清净,是妙有的清净,是具足染净诸法。因为我们今生很多念头的造作,去刺激到不同的法界,所以就显现不同的果报让我们来受用,这个叫作缘起论。佛法很少讲缘生,因为本来就没有生,是因缘把它生起,也是因缘让它消失掉,缘灭。所以一切法本来就没有生起,因为你本来具足的。

这个概念有了以后,我们就来看看,是什么因缘去触动十法界呢?我们就可以知道了,一念心性的本体是清净的,而且是具足染净诸法的清净。这种清净当中有十种可能性的激发。

先看第一种,瞋恚邪淫。假设我们的妄念经常起瞋恚,起邪淫,而且这个念头是数数现行,深生好乐,你会把心中地狱的法界激发出来,就显现地狱的果报让你受用,是心作地狱,是心变现地狱。

第二种,悭贪不舍,饿鬼法界。我们妄念的方向是往悭贪、自私自利的方向跑,就会激发你心中饿鬼法界让自己受用,来生就会变成饥饿口渴。

第三种,如果你一生中经常生起愚痴闇钝,也不学佛法,老是保持那种闇钝愚痴的心,就容易激发畜生法界。

第四种,我慢贡高,阿修罗法界。阿修罗是比较喜欢修善法的,他修善法福报大,但是他那个瞋心、慢心特别重,对立心也特别强,那么这种人就很容易激发心中的修罗法界。

第五种,坚持五戒,人道法界。他对于五戒的善法能够坚持,他就激发心中的人道法界,让自己受用。

第六种,精修十善,十善比五戒更高了,因为他调伏心中的贪瞋痴烦恼,就产生天道法界。

这个六道轮回,以佛法的角度来看,全部是妄念。我们把妄念作一个简单地定义,只要你迷失本体,迷失了空性,这就是妄念。简单地讲,你只要不是站在空的角度来面对人生,全部是妄念;你没有站在清净心的角度来看人生,就全部都是妄念了。

简单地判断,就是你没有依体起用。从《法华经》来说,你离家出走,真如不守自性,一念妄动离家出走,忘知来时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从什么地方来,然后在外境攀缘,攀缘到善的、运气好一点,启动了三善法界;攀缘到恶的,启动三恶道的法界,但是本质统统是攀缘。只要你的心没有安住空性,你起一个念头,只要认为这个东西是真实有的,那就是妄念;你知道它是如梦如幻的,是空性里面显现一个影像,那就是真实。

所以,真妄就看你有没有安住空性。因为没有安住,你就向外攀缘,就把它当真,就会去取,攀缘爱取。取到善法算你运气好,快乐果报;取到恶法,你就出现痛苦果报,但全部是妄念,因为你忘掉你的本来面目,没有安住你的本来面目。

那么这以下的四圣法界,全部是真实的念头,从空出假了,只是它的层次不同。我们来看看。

第一种,证悟人空,声闻法界。这个人空就是我空,他从无常无我的道理悟入了我空,真实的念头,只是这个档次不是很高,但至少它是解脱道了。

第二种,知缘性离,缘觉法界。这种我空的智慧,不是从无常悟入的,他是从因缘性空悟入的,这种人水平更高。这种缘觉法界,我们后面会再详细地说明。

第三种,六度万行齐修,菩萨法界。

第四种,真慈平等,诸佛法界。

四圣法界都是安住空性,但是小乘的空,它比较偏空,没有大悲心;大乘的空有菩提心、大悲心,差别在这里。但是基本上三乘都已经安住空性,所以《法华经》上说,三乘共坐解脱床,就是空性。但是这个空性当中,有些人是完全出离心,自私自利的空;有些人是慈悲的空,这样子而已。

所以,我们从空性又分出了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但是这些人都是圣人,不可思议了。他们已经从空的角度来看人生了。只是说有一种人,是比较自私的心态;有一种人是比较大悲心的心态,但是空的本质是差不多了。

关于二乘人,我们举一个例子。佛陀灭度以后,有两件事很重要:第一件,佛陀的色身,舍利子的流通;第二件,佛陀一生的法宝。两件事都很重要,一件是供后世膜拜,一件是供后世学习。佛陀灭度以后,迦叶尊者戒腊最高,统理整个大众,他宣布一件事:舍利子交给居士去负责流通,僧团不要插手;我们有更重要的事情,就是把佛陀一生的法作一个结集,供后世来学习。迦叶尊者那时是发大悲心,他要求所有阿罗汉,请你们不要马上灭度,因为你们都是跟随佛陀几十年,佛陀说的话你们都记住了,我们必须把每一个人所听到的话会集起来,作一个经论的结集。

迦叶尊者不但是对僧团,连到天上去的憍梵波提尊者也没有放过。憍梵波提,诸位知道他是牛呞尊者。因为他过去生批评一位比丘,说他吃饭像牛吃草一样,这位比丘是位阿罗汉,他虽然向他忏悔,但是这个业太重,还有五百世做牛的果报,所以他变成人时,他的嘴巴就长得不庄严,吃东西就像牛在吃草。因为他是位阿罗汉,佛陀怕居士诽谤他,造口业,说你这种长相人家对你不会恭敬,你不但不为众生福田,却变成众生造罪的机会,你干脆到天上去好了。因为天人都有神通,一看到他是阿罗汉,会恭敬他。所以牛呞尊者就奉佛的慈命到天上去了。

佛灭度以后,迦叶尊者就去找牛呞尊者说:佛陀灭度了,请您老人家来参加结集。因为您老人家亲近过佛陀,多少听过一些法。牛呞尊者拒绝这件事情,他讲了四句偈:憍梵波提稽首礼,妙众第一大德僧;如来灭后我随去,如大象去象子随。他说,我至诚顶礼你们想要结集的僧团,憍梵波提稽首礼,你们发慈悲心,愿意结集佛陀经典,我随喜赞叹。但是我不想再到人间去了,如来灭后我随去,就像小象跟随大象一样,我现在什么也不想做了。讲完以后就用三昧真火烧掉自己的身体入灭了。

憍梵波提他也证得空性,但是他缺乏利他的愿望。所以我们合理地推论,他已经进入了偏空涅槃。他这个偏空涅槃怎么来的呢?他自己空性的概念,启动他心中本来具足的二乘的涅槃。

诸位!我们生命当中,六根的见闻嗅尝觉知,全部是自己的东西,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心中。《楞严经》上讲就是水泡的概念,每一个人都活在心中的水泡。当这个水泡破的时候,你又换一个水泡,只是说有些水泡比较漂亮,比较庄严;有些水泡比较丑陋,如此而已。我们不可能离开自己的内心,去攀缘别人的事情!我们一生起了很多的念头,有善念,有恶念,这个念头触动了自己心中的法,然后让自己来受用,这个就是一切唯心造,没有一个东西是外来的。当你觉悟时,你只是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你的念头不再触动你心中的六凡法界。

所以天台的思想:佛陀不断性恶,佛陀只是觉悟了。佛陀性里面六道轮回的恶法并没有断掉,因为这个东西本来就有的。本来就有,你就没办法断掉了,它不是后来有的,它本来就法尔具足十法界染净诸法,你怎么断呢?那么为什么他这样讲?他说如果佛陀断了这个恶法,那么佛陀为什么能够到三恶道显现三恶道的果报,来度化三恶道众生呢?他如果把恶法给断了,佛陀用什么因缘到三恶道去呢?那么佛陀到三恶道是佛为法王于法自在,他显现三恶道,他得自在,差别在这里。

没有一个东西是离开你这一念心另外存在的,没有!所以人永远活在自己的妄想。我们今生是怎么回事?是你前生打了很多的妄想。当然有的妄想是势力薄弱的,有些妄想是很坚固的。那么这个妄想,触动你心中的染净诸法,然后让你今生受用。你今生的果报是你前生的妄想触动出来。

所以合理地推论,你今生要检查你的妄想,如果觉得你的妄想不满意,你现在还可以调整。我们必须要打求生净土的妄想,打善良的妄想,你才可能去触动安乐的果报,往生净土的果报,这个就是生命的现象。所以,改造你心中的妄想变成是生命全部的工作了,因为所有的业力都在妄想里面,大乘佛法的缘起论就是这样安立的。

丙三、会通诸说明实相正印(一)

我们来看看其他的说法。前面的思考模式,讲到心中有真妄,所以触动了不同的结果。那我们来看看其他的说法。

会通诸说,首先用最有名的天台思想。天台的思想是最容易理解的,比《华严经》简单多了。从天台的思想来解释这个诸法实相,什么叫一切唯心造?我们把它念一遍。

世间学问,义理浅,头绪多,故似易反难;出世学问,义理深,线索一,故虽难仍易。线索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古云:“立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能观心性,则具一切佛法,且如此心,不在内外中间诸处,亦非过去现在未来,亦非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缘生,岂非即空?而十界十如三千性相,炳然齐现,无欠无余,岂非即假?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于其中间无是非是,岂非即中?迷此一念即空则为六凡,迷即假则为二乘,迷即中则为别教,惟悟现前一念当下即空假中,则十界无非即空假中。不于九法界外别趋佛界,亦不于佛界外别有九界,是谓三千果成,咸称常乐矣!向此荐取,方知千经万论,咸非心外施设,勉之!

——《灵峰宗论》——

净界法师:佛法修学概要

这个诸法实相,蕅益大师慈悲,用天台的思想把它讲得更详细。

我们看第一段的总标,有三小段。

先看第一小段,蕅益大师把世间的学问跟佛法的学问作一个简单的比较。

说世间的学问,比方医学、科学、文学等等,它的义理是非常浅薄,但是头绪广大,所以看起来容易,实际上很难,因为世间的学问都是在打妄想。世间的学问,以佛法的角度,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因为它安立很多名言。所以你看,现在的人读书越读越傻,因为他安立很多名言,就产生障碍了。很多特别大智慧的人,他没怎么读书,反而心识更灵巧。当然读书可以创造中等人,但是创造上等人很难,因为你的名言太多了,你心中的那个概念把你限住了。所以世间的学问安立在名言分别,简单地说就是妄想分别。

但是,佛法刚好相反。佛法是破名言,破妄想,所以它义理深,但是线索只有一个——把我们的心带回家。就是你不要老是向外攀缘,不要老是安立很多名言去触动六道轮回的法。

世间的学问,天台宗叫作无差成差,本来没有差别去创造差别,所以生命弄得很复杂。佛法是差即无差,它是把你从复杂中抓回来,把心带回家。如果你的心越来越单纯,你的修行就对了。这个很容易判断。你如果学佛学了几十年,你的心还很复杂,就糟了!是方法错误了。因为你方法复杂,表示你妄想打得重,你的生死业力强,同样念佛你就比一般人不容易往生。因为你跟自己心中的六道轮回感应道交了。

一个人要往生,诸位!你一定要想办法把你的生死业力降到最低,对人生看得越来越淡。所以蕅益大师讲,佛法从淡中求,世间从浓中求,世间是不断地刺激你的感受,刺激你的妄想。因为物质的世界就会刺激你的受,五花八门,所以你妄想打得重,就触动了生死业力。

如果说你要往生,除了跟阿弥陀佛感应,忆佛念佛以外,你娑婆世界的妄想要少打一点,因为每打一个妄想,都是一个业力。一切万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就是这个妄念它是生死的根本。所以世间学问是刺激你的妄想,出世的学问是调伏妄想,这两个方法不一样。

佛法的线索是什么呢?它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现前一念心性,众生本具,诸佛所证,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法尔具足,染净诸法。这一念心性,你要操作得当,它就是万德庄严;你要操作失当,它就是六道轮回,所以整个法界就在一念心性当中。

古人,这个古人就是着《宗镜录》的永明大师,他以一心为宗旨,一心而衍生万法,心是本体,法是作用。就是一念心,它有可能创造六道轮回的杂染法,它也可能创造万德庄严的清净法,以一心为体而显现出万法,就像镜子一样。

这个地方是总说,以下别释。

我们怎么去了解一念心性呢?说能观心性,则具足一切佛法。想通达一切佛法,你要内观,读了教理以后,一定要把所有的理论回归到你一念心性,回归到三个方向:即空、即假、即中。

第一个,先看即空。

我们一念心性,它不在内外中间诸处,这个指的是空间。为什么它不在内呢?《楞严经》上说,你见不到五脏六腑,所以它不在内。为什么不在外呢?因为假如心在外面,那跟你有什么关系呢?所以它不是在你身体之外。它也不是在中间,因为中间的定位模糊,所以在空间上是没有处所。

在时间上,它不是过去,不是现在,也不是未来。因为过去心已经消失了,比如说你昨天那一念心跑哪里去了?没了!因为缘起缘灭,生命如流水,它流过就没有了。未来未生,明天你的心在哪里?明天还没有开始,当然不可能,明天充满了变数。为什么现在心也不可得呢?因为你说现在的时候,诸行无常,刹那刹那生灭,你讲现在的时候,也已经变成过去了。所以过去已灭,未来未生,现在刹那刹那生灭,所以它没有时间相,也没有空间相。

从理论上推,它不是自生,它自己不可能生起;也不可能完全靠外在的因缘生起;也不可能自跟他和合生起;也不能说无因缘生起,它要有因缘的刺激才能够生起。

所以既然是因缘生,它当体即空,这很重要!觅心了不可得!我们的心没有形状,所以它才可能变现无量的形状;我们的心没有善恶,所以才可以去教育它,才可以把它形成善恶。

我们的心,这个即空,简单地说就是离一切相,它没有相状。它要有相状就固定了,那人生就不能改变了。你说,欸,我没有相状?但是我感觉到我心好像有个思想,我有我的个性。那不是你的心,那是你的妄想,那是心的作用,不是心的本体。我们在自己的清净本然的心里面,自己捏造一个影像出来,这是你的妄想。所以,我们心的本体是清净的。

第二个,即假。它又圆具十法界的染净诸法,十法界、十如是、三千性相。简单地说,就是宇宙万法,森罗万象,都能由于你心的不同作用,而清楚分明地显现出来,无欠无余,岂非即假?就前面讲空如来藏,这个讲不空如来藏。我们一念心是离一切相,又具足一切法。只要你动个念头,就会去熏习你的内心,就触动你的心,显现十法界染净诸法。

第三个,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于其中间无是无非是,岂非即中?心显现万法,万法是心所显现,这两个是分不开的,就好像镜子显现影像,影像当然也离不开镜子。

所以我们一念心它的相貌,简单地说,即空、即假、即中,这叫作现前一念心性。它虽然清净本然,又具足万法叫即假;它虽然即假,又即空又清净本然。

我们再看下一段。

十法界是怎么分立的?大家的心都是清净本然,都是具足万法,为什么开显出十法界呢?因为迷悟的不同。

迷得最深的就是凡夫,他迷了即空。凡夫站在有的角度来面对人生,处处执着,所以他启动了六凡法界。我们自己打开心中六道轮回的门,因为我们执着有相,迷了即空。二乘已经安立空,但是二乘他这个空不具足妙有,缺乏慈悲心,所以他迷了即假,他忽略了心性中有无量的可能性的这个法,他偏空了,所以他执着空,就变成二乘了。菩萨他迷了中道,所以他不能空有无碍,变别教的菩萨。

所以,只有能够完全了解现前一念心性当下即空即假即中,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才是真实的圆教的圆顿思想。

因此我们一开始先了解人生,才能够了解宇宙万法。你一念心性突破了,这个十法界就是你心中所现的,所以它也是即空即假即中。既然你能显现的心是即空即假即中,你所显现的一切万法当然也是即空即假即中,所以不在九法界外别趋佛法界,也不在佛果外另有九法界,是谓三千果成,咸称常乐矣!

这句话太重要了!不在九法界外别趋佛法界,成佛之道就在你一念的妄想当中,离开你的妄想没有成佛之道。你想办法让你的妄想醒过来,这个妄想就是真实的心,这是真妄不二的概念。诸佛解脱从众生心行中求。

二乘人跟外道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他把妄想给断掉了,这不对!错损菩提。一匹马当它失控时,它变成一匹野马,但是你把马给杀了,你什么都没有了。你如果调伏它,它变成一匹能够帮你工作的良马。我问你,这匹优秀的良马是哪里来的?就是把那匹狂马调伏过来的。

所以,诸位要知道,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不在凡夫法界外另有佛法界,这是很重要的大乘不二思想,就是说,真妄不二。我们不能讲断烦恼,这个概念是错的,我们叫转烦恼。所以烦恼是要疏导,你不能压抑它。烦恼是因为一念迷变成的,其实烦恼的心也有菩提性,也具足十法界,一念的妄想当中也有佛法界,所以我们不讲断烦恼,我们讲转烦恼成菩提,叫“转”。这个“转”很重要!古人常讲一个譬喻,说黄河的水,要是失去控制时,叫黄河泛滥,那是灾难;但是水被调伏时,可以灌溉我们的田地。水没有好坏,是调伏跟不调伏而已。

所以从现在开始,不要责怪你的妄想,要好好地跟它沟通,用佛法的道理来引导它,让它接受业果的思想,让它接受无常无我的思想,让它接受菩提心的思想。以后往生,你靠的还是这一念妄想。所以蕅益大师说:只是现前一刹那法。只是当下一念心而已。望前名果,望后名因。对望过去,它叫作结果;对望未来,它是一个因地,就是现前一念心性而已,离开现前一念心性没有少法可得。

所以人生就是改变你的心态,这个转变很重要,九法界的心就是成佛的心,这是大乘的不二思想。

我们看最后的总结。

“向此荐取,方知千经万论,咸非心外施设。”

所以一切的法门,其实佛陀的目的就是要我们把心带回家,回归到我们的清净本性,从本性里面重新出发,去创造佛的功德。这个概念建立起来以后,我们就知道为什么要安住空性了。佛法是先安住再调伏,如果你安住错误,你的心就向外攀缘。修行是先找到生命的立足点,安住在清净的本体,才能够依体起用。所以安住空性,不随妄转很重要!

我们不能跟妄想面对面地起冲突,这是佛陀教给我们的大智慧。就是说,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妄想是生死的根本,但是你怎么面对它呢?你不能跟它硬干,你不是它的对手。佛陀要你告诉自己: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句话太重要了!你要从根把妄想拔掉——你本来就没有妄想。佛陀这一招太高了!安住空性就是站在没有妄想的角度来面对你的妄想。

诸位!你还记得吗?你从什么地方来?我们离家太久了,在外面流浪太久了,我们来自于同样一个家,就是清净本然的心,只是我们在轮回当中打了太多妄想了,打到我们每一个人都互相不认识,现在是该回家的时候了!

所以,诸位要知道,修行真的有快慢。如果你掌握一个错误的方法,你就很辛苦。我讲实在话,人生短暂,你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尝试,去 trial anderror(不断摸索),没有时间。最聪明的人就是赶快掌握祖师大德、佛菩萨的传承,掌握一个清净的道法,赶快修上去。

因为大家无量劫来打了那么多妄想,烦恼都差不了多少。成功失败就是谁能够掌握那个道——菩提道,这是关键!他之所以能够成功,不是他的妄想比我们少,是他掌握了一个正确的思考模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花很多时间来学习经典。佛陀出世他一定有事情要告诉我们,不只是显神通而已。所以佛陀灭度时,把道法放在经典里面。

“达妄本空,知真本有。”就是站在本来没有妄想的角度来对治妄想,站在本来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业障,站在本来没有生死的角度来了生死,这个就是安住现前一念心性。《楞严经》给它一个非常漂亮的名字叫作“正念真如”,其实就是安住空性。

这个概念对你临命终太重要了!临命终时,我们过去生、今生所打的妄想,都可能会现起、会刺激我们的佛号,那这时谁能够保护佛号呢?只有这句话——安住空性!你本来就没有妄想,你这样一想,妄想就没有力量了,因为它的根被你斩断了。

所以诸位!我们遇到烦恼时,不是马上对治它,你不是它的对手。遇到烦恼,你试试先念三句“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我本来没有烦恼。你念“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念三遍,烦恼的力量完全被你击溃了,你再提起佛号,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我们要先放下妄想,你才能够面对妄想,再去对治妄想。这个是很重要的大乘的概念。整部《楞严经》的思想,都在讲“达妄本空,知真本有”。你本来就清净,这不是外来的,是你本来就清净的,知真本有,妄想本来就没有,这是我们的本来面目。

丙三、会通诸说明实相正印(二)

你们这个概念懂了以后,我们后面就作个简单的总结。

我们把它念一遍。

六祖大师云:“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净界法师:佛法修学概要

这个大家一看就懂。心性的本体是清净的,而具足一切法,但是因为不同的心,所以我们迷了空,迷了假,迷了中,因为迷悟的不同就触动心中那个法,就显现十法界的差别,这叫作依体起用,就是这个意思。

丙三、会通诸说明实相正印(三)

再看永嘉大师的证道歌。

永嘉大师云: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即知君不可见!

净界法师:佛法修学概要

你只要掌握了即空、即假、即中的实相之理,你看祖师开悟的偈颂都没有问题。“觅即知君不可见”,它显的是空性;“不离当处常湛然”,显的是妙有。

你看佛陀带舍利弗尊者经行时,佛陀的心性他显现的是一种慈悲心,所以他的身影照在鸽子身上,鸽子感到很安稳;舍利弗尊者,他的心还有瞋心的习气,所以他那个身影照在鸽子身上,鸽子感到害怕。但是请问,慈悲心长得怎么样?瞋恨心长得怎么样?慈悲心在哪里?瞋恨心在哪里?找不到!但是你感受到那种磁场。

“不离当处常湛然”,这就是即空、即假、即中,它没有相貌,但是它有法,它会释放一种磁场出来,它有因缘的作用,这是即空、即假、即中。

丙三、会通诸说明实相正印(四-八)

(四)缘起性空,性空缘起。

(五)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六)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

(七)非一非异。(如水与波)

(八)非即非离。(如空华、水月、镜影)

前面的思想,我们再把它总结一次。其实这个思想你要懂的话,四到八都是佛法。

(四)“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一般来说,佛法讲“缘起性空”,它的重点在后面那两个字,偏重在空这一块,只是这个空是带有缘起诸法的空,它不像小乘的偏空。它讲“性空缘起”时,偏重在“缘起”。

(五)“随缘不变”是讲体;“不变随缘”是讲用。

(六)“无不从此法界流”是讲用;“无不还归此法界”讲体。

(七)“非一非异”就是体跟用之间,它不能说是有差别,它也不能说是无差别。

(八)“非即非离”,体用之间,它也不能说是非即,就是不相同;也不能说分离,就是它们是一念心性显现万法,万法又不离开心性,所以它是“非一非异,非即非离”,是这个意思。“体中有用,用中有体”,就像镜子离不开影像一样。这个四到八,都在讲中道思想。

丙三、会通诸说明实相正印(九-十二)

(九)常见

(十)断见

(十一)自然

(十二)神我。(一分常、一分无常)

(如上所示,一至八为佛法实相正印;九至十二为凡外之邪执。)

―释乙二“正见篇第二”竟―

但是九、十、十一、十二就是外道了。

(九)常见,就是外道的我执,认为生命是常的。

(十)断见,就是凡夫的断灭见。

(十一)外道,自然外道,有点像道家,一切法都是自然的,生命没有章法,这也都是违背“性空缘起,缘起性空”的。

(十二)神我。神我是认为我们生命当中有一个神我,一切法是由神我创造出来的,那么这一分常,一分无常,对立的思考,不对。

佛法认为一切法依体起用,它体用之间没有对立概念,它是体用不二的。所以外道虽然它有一个本体论,但是这个本体论跟一切法是一分常,一分无常,它是对立的思考,这是不对的。

生命归零

我们把前面的正见作一个总结。

一念心性的概念,它也是强调了业果,因为你业力造久了,就变成强大的妄念,临终时就把你引到三恶道去了。所以现前一念心性,它也不否定业果思想,因为你不断地起念头,它就不断熏习你的内心,就把六道轮回的业力触动出来了。一念心性它只是说,站在清净心的角度来面对你的业果,站在清净心的角度来面对你的烦恼,面对你的业障,面对你的生死,如此而已,这叫称性起修。

大乘的实相的操作,只需做一件事情——就是把心带回家,把生命归零。但是你做了这件事情,你所有的修行变成日劫相倍,这是《楞严经》的话,你修一天超过别人修一劫。你不要站在妄想的角度来对治妄想,你要站在清净心的角度来对治妄想。

诸位!你要知道,云何应住比云何降伏其心更重要!根本安住错了,你就很难修行了!这个方法操作错误,你就不是妄想的对手。跟妄想打仗,我们是以少胜多,因为妄想打了无量劫,你凭什么跟它作战?凭的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到彼岸,你用佛号跟它对抗,你哪是它的对手呢?因为佛号熏习的时间才这么短,妄想打了这样久。

你要有佛法的传承,就是先正念真如,然后才有资格调伏妄想,忏悔业障,了生脱死。但是其他的事修该怎么做都没有改变,该念佛念佛,该拜忏拜忏,该持戒持戒,只是多了一道手续——先把心带回家,安住清净心,多了这一道手续,但是这让你所有的功德百千万倍的增加。如果你能够接受这个思想,对你是大为有利,这个概念很重要!

这个概念我们下一堂课就开始研讨了。这个概念太重要了!有没有问题?没有问题就是都懂了。要不然你不懂没关系,你先相信佛陀说的话。当然对这个概念我们很陌生,因为我们老是跟妄想打成一片。我们已经流浪太久,不知道家在哪里了。但是佛陀说:你还记得吗?你本来不是这个样子的,是你后来才弄成这个样子的,你本来是清净的。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回家,但是你起码要知道你的家什么样子,这很重要!如果你连家都忘掉,你就不可能回家了。如果你不知道“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家就跟你没有缘。

这是很重要的概念,这个道理甚深甚深!很多深妙的道理,只有修皈依。我们相信佛,相信法,就只有修皈依。这没有办法论证。业果的思想可以论证,善业成就安乐的果报,罪业成就痛苦的果报,这可以论证;无常无我的道理也可以论证,你马上可以知道,你今天跟昨天不一样,这个可以论证。但是你的心本来清净,这个大乘叫不思议境,没办法论证。

仰信真如,佛法到最后的时候,只有修皈依了。我们相信佛陀、历代祖师的传承是对的,这个没有道理讲的,叫不思议境。谁能够相信,谁就走上了大乘的菩提道。

【学员提问】……

【师父开示】你要经常去想这个道路,要常走,不能生疏。我们经常忘掉我们心是清净的,所以一下子就被妄想牵着走。诸位!你看有些人一醒来,他电灯没有开,就很自然地闭着眼睛走入他的盥洗室去,因为他熟悉了,是吧?这个道他熟,所以他随手就能抓到他的牙膏,随手抓到他的牙刷,因为他熟悉。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我看你们很不熟悉,对不对?因为你们很少去想这件事情。所以你要多想,这个道你要多走,才能由生转熟。你不要老是觉得你烦恼很重,这样想,你果然烦恼很重。你要告诉自己,你本来没有妄想,那是后来的。既然是后来的,它就可以改变。

我觉得佛法很高明。凡夫的想象加一个“妄”,就虚妄的想象,妄想这个名词安立得太好了!它本来就不真实,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够在短时间成佛,临命终时能很快让妄想不干扰我们?因为妄想没有自性。

如果妄想有自性,糟糕了!没有一个人逃得掉。如果业力有自性,没有人可以带业往生了。如果妄想是有真实自性,你打多久妄想,你就要用相同的时间把它消灭。那无量劫来打这么多妄想,这样谁都没有希望了。

还好,妄想是本来空的,清净是本来就有的,这个概念你先相信它,然后你不断地思考它,让这个道在你的心中生根,叫善根,让它慢慢变成你思考模式的一部分,你就有希望了。你要很熟悉这个思考模式。

当然,有些人是第一次听到,但是没关系,觉悟永远不嫌太晚。其实整个禅宗明心见性,就是悟到两句话——“达妄本空,知真本有”,这一点对我们太重要了!你生命的反转,就取决于你是否能够相信、领悟“达妄本空,知真本有”,只有相信、领悟了,你才能真正安住空性,不随妄转。

我们正见篇整个佛法的思想,业果、无常到清净心的空性都讲完了。我们下礼拜二会针对前面的发心篇跟正见篇跟大家作一个互动。我可能会找几个问题来作个论述,然后大家来讨论。后面还有时间,你就可以自由地回答。我希望下礼拜二你把书本也带来,可能有些人会问一些书本上的问题。

我们今天就上到这里。阿弥陀佛!

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