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各位莲友,我们今天是《佛说无量寿经》的第六讲,在上一讲的时候,我们把经文圣言贯到:何故威神光光乃尔,后面是我记得读了几句,这个时候世尊告阿难曰:云何阿难,我们从这儿开始讲起。这里一直讲到说:是诸天教汝来问佛耶?自以慧见问威颜乎?阿难白佛:无有诸天来教我者,自以所见问斯义耳。就讲到这里。这段话大家看到了这里释迦牟尼佛,这是他们在曾经的灵鹫山上的对话,这部经典,还在他们那个时空法界里面,当时世尊对阿难非常的首肯,也就是前面阿难赞叹地说从住这个奇特之法,到这个如来之德,最后是佛佛相念。就是说阿难把佛的常规所行境界,他是理解的非常到位的,这不愧为多闻第一,为什么我们说多闻多思他有这个水平,所以再者这里佛就非常的首肯,觉得可以说是当时释迦牟尼佛一方面跟阿弥陀佛心心相契,回过头来往这个娑婆世界来,介绍这个净土和流淌这个净土法门的时候呢,觉得很顺畅,就是这个水的法脉一下子流开了,阿难就像一个闸口一样,很自然地把这里一把马上就流开了,很顺畅。所以在这里很欢喜欣慰,也很意外,说你今天怎么能够到这个地步,发问到这个地步。
当然阿难也说了说,不是其他人教我的,佛以为是有天人暗中嘱托阿难来让他问这个法门,问这个教法。所以阿难他就说以自己的智慧所见才问的这个法,所以大家看到这里很微妙,就是因为见到奇特的瑞相,从而知道要说奇特之法,才引出了这个奇特之问,因为自己所见以往不同。所以这里才讲到说:自以所见问斯义耳。佛就说:善哉阿难,所问甚快!赞叹他大快佛心,为什么能大快佛心呢,要讲到这个法门要大快众生之心了。他具有几个非常关键点,他掌握得很到位,就是会聚的非常及时。一个是称机,正好这个根机到了这个地步了。二一个当法,就当要讲这个法,第三个合时,跟这个时间吻合,就在这个时间段。所以这三而合一呢,佛就赞叹阿难以这个甚深的智慧,内心的智慧来问这个法。所以你看他后面说:发深智慧,真妙辩才,愍念众生,问斯慧义。这是佛对阿难的首肯和赞叹。
什么叫做真妙辩才呢,也就是说这个辩实,他所辩解的这个思辩这个法义是真实不虚的,不是吹捧的,不是花言巧语在这儿奉承的。那么辩才就是说他表达得很到位,可以说是在这里把平常的多闻的功夫显现出来了,所以这里佛才赞叹阿难由内智发的外辩才,和他同时具备愍念众生这个慈悲之心。所以大家看在佛国净土,在这些圣者和弟子们的对话中,这才叫常住在这个真实之法和度世之道上,他们的一问一答,一来一往全部都在这个解脱和慈悲的境界上,这相对我们来讲,好像见了只问你吃了啥,今天晚上去哪儿,我们的常规语言都是这样的。你说染土净土能有得一比吗,所以阿难在这里非常的愍念众生,问了这个义,佛也赞叹他。
下面开始就是要讲赞叹他所问的利益了,阿难既然你问我问得这么好,那有什么真实利益呢。大家来看,第一个是: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这里讲到说阿难慈悲是怜悯众生,可是阿难当时还没有证到,连罗汉果位都没有证到。大家要知道慈悲有次第的,有水平的,像我们现在也有慈悲心,也会可怜这个,也觉得怜悯那个,但是这都是凡夫的一种,凡夫一种在贪嗔痴的支撑下的一种善法而已。那么罗汉也有慈悲,可是罗汉他就是到了这儿了,我趁机能拉拔一下,我之前老听他们,咱们常说拉拔拉拔,我现在慢慢才搞懂拉拔就是这个意思,就是到跟前了,顺势把你顺水推舟帮一下,把你带上来,就是他不能够,是有尽的,不能是无尽的。
所以这里才说如来以无尽大悲,就是佛的这种慈悲已经到了极致了,大家想为什么在讲净土之前,提前来说这么一句话,我自己也反思了,就是一定悲到极致了才说应该说净土。佛这个时候就是说他这种悲心,他根本就不是为了迎合你,而且直接指导你是最需要,最急切的,最能解决问题的,在这里说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才叫做无尽大悲,就是完全设身处地为大伙着想,才说,必须说,一定要说了,要说净土。所以这才叫第一个是如来之悲。
第二个真实之利,你看: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就是为了,既然出世间光阐成佛之道的教法了,那一定是为了什么呢,为了救济度群迷嘛,到这里最重要的一句就是惠以真实之利。给大家在开篇的时候也讲到说,唯有净土这一法,千载一时不足为喻,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在这个时间才教导真实之利。那最后一个是说:无量亿劫,难值难见。犹灵瑞华,时时乃出。你看到这里第三个就是太难遭遇了,一个是大悲无尽,二一个真实之利,第三个是非常难遭遇。大家看到这上面有一句话叫做犹灵瑞华,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个犹就是好比,这个灵瑞华一样,这个花就是我们常说的优昙花,优昙树上长得这个优昙花,它这个开花可不容易了。《西游记》里的人参果是多少年一结果来着,五百年一开花,五百年一结果,是吧,这个优昙花据说是三千年开一次花,就这么难。
三千年一开花,这样的植物,你看这里来配备比喻净土,说时时乃出,说到那个点了偶尔这么出现一下,所以:今所问者,多所饶益,开化一切诸天人民。所以大家想想,我们来常说净土是根本法门,总持法门,为什么呢?它解决了就是核心问题,得的是核心利益。你看这里讲到一个是大悲,一个是真实之利,二一个稀有难得,就是把这个值得信赖、一次搞定,机会难得,就是从这几个核心角度来衬托出这个法门全部解决的锁定的是核心背景,其他的不论的。就跟我们说你要抓住核心利益,那大家想想我们的核心利益是什么呢,从释迦牟尼佛城门那儿看到生老病死的时候,就锁定了我们的核心利益就是要把生死搞定。生死搞定了,就等同于说不要再轮回,这就是我们核心利益。那么首先这样要搞定,必须有佛来说法教化啊,要用这种慈悲心啊,那么你要得到佛讲这个真实的利益呀,而且这个佛不是常有的呀,偶尔的才出现这么一次,偶尔才讲这么一法。所以大家在这里来看看,这才叫做难值难见。
再往下看:今所有问者,多所饶益,开化一切诸天人民。阿难当知,如来正觉,其智难量,多所导御。慧见无碍,无能遏绝。以一餐之力,能住寿命亿百千劫,无数无量,复过于此,诸根悦豫,不以毁损,姿色不变,光颜无异。所以者何?如来定慧,究畅无极。于一切法,而得自在。你看前面介绍的是什么呢,介绍的就是说这个核心背景下,说这个法是非常非常难得的,那么既然难得了,就一定会给众生带来非常丰饶的利益。
这就开始讲到说多所饶益,开化一切诸天人民,阿难当知。当知开始是赞叹佛的什么功德呢,智慧。大家来看,如来正觉,大家读《心经》的时候会有一句什么呢,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什么,对,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意思,所以就是说如来正觉,其智难量,就是佛的智慧,第一个无上正觉,是没有跟他看齐的,这个我们要搞清楚,不可能有跟佛并驾齐驱的。其智难量呢,是说他究竟的涅槃的这个佛的这个境界法性,智慧是非常深的,所以叫其智难量,说明他的智慧深。多所导御,就像前面讲的:住导师之行,从这个慈悲的摄受,到威德的折服,种种手段来教导调御凡夫有情众生,这就说他的智慧是广的,大家要跟进上来,其智难量是说明佛的智慧深,多所导御(说明)佛的智慧广。
慧见无碍,在佛的知见中与诸法门知见无碍,随便他怎么说不会讲错。与诸行门无碍,为什么呢,因为他行如来之德,所以这里讲到的是慧见无碍,是说他的智慧自在,其一个是深,再一个广,这里说智慧自在,最后说无能遏绝,大家想想无能遏绝就是他的智慧殊胜。不要说跟他等都没有了,何况还能够遏绝,遏就是遏制的意思,能够盖过他呀,所以才称之为无上正等正觉。
那既然无能遏绝,他有一个什么功德大家来看:以一餐之力,能住寿命亿百千劫,无数无量,复过于此。那么这里讲到说佛以一餐之力,一顿饭的工夫这是第一理解点,一顿饭工夫能够安住无数无量亿劫的这个寿命,哪怕再长一些也没有问题,因为他没有这个生老病死,不必克服这个生死苦海这个代沟嘛。所以他的寿命这是显现佛的色身自在。另一方面这个理解点还要讲到一餐之力跟寿命亿百千劫,一餐之力的话呢,时间这么短,一顿饭的工夫,这是一个比喻吧,概说。
那么亿百千劫呢,时间这么长,为什么一顿饭的工夫跟亿百千劫居然能够进行沟通呢,大家要思(考)这个问题,所以这就是无量光无量寿这部经典的核心内容,时时刻刻紧扣着这个经题。念劫圆融,一念一劫都是圆融,都是等同的,只不过在我们凡夫界里面时间有长短而已,本地风光中没有这么一说,所以讲到这是佛的色身自在。
另外一个理解点跟大家讲到,我们都说这是一餐之力,一餐之力是什么,就是吃东西,对吧?!大家要晓得这是在我们娑婆世界的吃东西,叫做什么,叫什么食,段食。我们这儿吃东西必须做好了,拿过来一口一口咬着把它吃掉,这叫段食。明白吧?那么真正的食在整个法界来讲,不是整个世界,所有众生都这么吃的。我们这儿是段食,又有触食,就是六尘接触到外面的六境生了好坏的感觉来去吃。那么还有一些众生他是用思食,思考的思。他就进行意识思这个很好的事,描绘很好的感觉,他就能饱,还有这样的食。还有的众生用意识来食,叫做识食,意识的识,大家知道地狱里面的众生就是用意识来吃东西,地狱里面有吃的吗,那怎么活呀,他用受苦来支撑他的生命过程,所以他的生命过程体现就是他有意识而已,再什么也没有,就叫识食,上面无色界的天人也是用识来维持生命。
那么再有一种,比如说叫做禅悦食,修的禅定,住在禅定里面长养诸根,这是可以的。你比如说上了初禅以后,人家就没有食色性,就可以不吃东西。还有一种叫法喜食,修法人听闻法以后,法喜充满,以滋养慧命。那么还有一种叫做愿食,修行人我们发起来大愿,修万行来执持我们的法身。还有一种叫念食,就是我们常以出世的善根来滋益我们的慧命。还有一种叫解脱食,就是小乘人证到四果得了阿罗汉,大乘人证到无生法忍,用涅槃的乐来长养他的解脱性,这叫做解脱食。这里的以一餐之力,能住寿命亿百千劫,里面的内涵其实也就是已经证到解脱食了,彻底解脱了,那么寿命亿百千劫这就不在话下了,因为无量寿了,没有一个寿命的概念,始终当下常在,解脱食,这也是叫做一餐之力。
这是赞叹佛的色身自在。再我们往下来看:诸根悦豫,不以毁损,姿色不变,光颜无异。大家还看到前面还是用过这几个词,还记得吧,前面是用到诸根悦豫,姿色清净,这是指的报身佛的德相,因为他还看见佛,今天气色可以,这个风采不错,坐在那里就觉得很欢喜,这是报身佛的德相。报身佛是有修才有德,有因后才有果,它是纳入到因果体系中。这里为什么叫做诸根悦豫,后面加了不以毁损,姿色不变,光颜无异,又加了不变和无异呢。这里讲到的是什么呢,是指的佛的法身功德常住不坏,这段话来讲,是指的法身功德,不是报身功德。所以者何,如来定慧,究畅无极。于一切法,而得自在。我们自在不自在?你看不自在到什么程度了,我这么一问大家赶紧摇头,当下就是不,不自在,缘起就不自在,而且这种不自在你们还非得摇一下头我才明白不自在,要到了佛的境界里面,你一起念,他一动心,都是共振的,还用多说吗。
所以大家有时候想想这种自在,为什么说高僧大德是孤独的,那种自在真的就没有语言可说了呀,就只管看着这个真实的世界,真实的六根门头,真实的无言之教,你说还有啥呢?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什么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这些,我们都觉得有自在,有点感觉了。现在我看到有时候,这微信圈里一发,其他时候不发,只要一出去玩就开始发了,山美水美,空气好等等,这就好像已经很自在了,你说众生,这就是我们人道这已经。这里讲到的是于一切法而得自在,他的前提是什么,究畅无极了,任何法没有局限了,能在一切法中最为殊胜。因为人家都活得没有什么呢,一点局限都没有了,大家想想一点儿这个执着都没有。所以才能叫做于一切法而得自在。当然这里为什么叫做究畅无极呢,就是因为定慧已经究竟了,所以叫做究,一个是禅定,一个是智慧,这才能叫究,只有这两条路能通达到究竟的境界。
那么这两条路人家都已经走到头了,已经走得完全通畅了,所以叫究畅,那么既然证到这个境界,那么佛的境界不可限量,就叫无极,究畅无极,于一切法而得自在。心也得自在,法也得自在,身也得自在了,心也得自在了,这就是佛的功德。从解脱上来讲没有一切束缚了,大家想什么叫解脱,就是不被任何的力量所牵制了,这不是最自在的嘛。你说我们现在有没有力量被牵制呢?人家都这个人胆小,或者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有所顾忌,大家想想我天天怕这个,怕那个,其实是怕谁呀,就怕我,我怕得罪人,其实是怕得罪他以后伤害我。所以过来过去就是有我,所以没有自在,人家一切自在了。从智慧的用度上来讲,度化众生根本不要什么刻意用什么功力了,没有什么道行不道行了,都是因缘会聚的自然而作,什么都可以度,这叫度众生自在。所以在这个论典里面也把这个自在讲过一些概念,我们这里乘机也跟大家分享一下,什么叫做佛证到自在。到底是怎么个自在?第一个就是命自在,寿命的命,命自在就是佛菩萨这个寿命长寿呢经无量阿僧祇劫住世都没有障碍,大家不要以为释迦牟尼佛活了八十岁就走了,那是因为我们要觉得佛法稀有难遇,所以他才示现的,所以叫命自在。
第二个是叫心自在。就把心调伏得调柔得入了无量的三昧三摩地清凉境,游戏神通没有障碍。我跟大家讲呀,这个还真的是,你这个心自在了,其实真的一切就自在了。咱们不放过生吧,你们跟着不都念过一自在一切自在。这个也是咱们净土法门祖庭的,灵岩山都知道,灵岩山在苏州的木渎镇,也是十三祖印光法师当时弘扬(净土)的地方,现在是谁在住锡呢,也是佛门里面已经上百岁的叫明学长老,你们听过没有。明学长老前几年我们记得那会儿中佛协开佛学教育委员会开会的时候,在苏州开,那我跟着我们另外的法师,他是从灵岩山出来,那么这个法师也是从灵岩山,当时出去读书,又回去看长老,老和尚听到了以后,大家知道那会儿还没有上百,应该有九十八九吧,九十七八九岁,亲自从他的寮房丈室里面迎接到山门这里来迎接这个法师,这就是老和尚的德行。
所以说这到了老和尚以后,你看百岁的老人,为什么说这老人家自在,他写字大家知道写字的时候呢,老和尚现在岁数也大了,手有时候拿起笔来非常艰苦嘛,所以很少让人家,不好意思去请这个墨宝了。但是有一次他应该是写了一个南无阿弥陀佛呢,还是写了一个佛字来着,这个字呢,就是被一个完全不了解佛法,不知道佛,一个大书法家可能给看到了,那这些书法家想必这个佛门跟书法也是有不解之缘,他肯定也见得多吧,他也没学过什么佛法,或者修行,没这个感觉,但是他说了一句话,见到老和尚的字,他怎么说呢,他根本不知道有明学长老,他只说了一句话,哎呀这个写这个字的人已经完全没有脾气了,所以大家想想,完全没有脾气了才叫做心自在。
我们现在脾气还比较大,天天得忍着,这叫心自在,那为什么有脾气呢。你想要的没要到,结果还被别人要到了,这不就火了嘛,所以第三个自在就叫资具自在,一切物资供养庄严诸佛世界,他有这个资具自在的能力,能以无量珍宝严饰一切世界,这也叫做于一切法而得自在。那大家想想,那既然像极乐世界的这些众菩萨们,以无量珍宝严饰一切世界,极乐世界菩萨就可以有这个自在功德了,那为什么呢?就因为他具足这个福慧庄严。那我们现在还在哪里呢,因为我们现在随业,在因果中,你因上种了,你果上有了,你得自在了,你因上没种这个,你果上得不到,你不自在呀。所以第四个就叫业自在,所造的诸业随顺时间机缘地点而能够现无障碍的受种种果报。
大家听过一句话叫做享受业果,这是一种修行法门,享受业果就随缘嘛,好了就好了,随时都可以享受这个好的生活,可以富丽堂皇。不好了就不好,我依然就什么了,孤苦伶仃也行,他没感觉。这就叫享受业果,业对他造不成影响了,如是因如是果,本来就这样,他不在上面有任何的牵挂和这个对立。所以这叫做业自在,业自在了自然而然就会受生自在,想去什么世界在什么世界,想度化谁生到他跟前,这就叫受生自在,受种种生,这里边不仅仅就是说一定是圣人了,现凡夫身也可能的,现人身也可能,畜生身也可能,牛呀马呀,乃至蚂蚁都可以,这就叫受生自在。受生自在,那么你受生去为什么呢,你是为了度化众生呀,你得讲法呀。
我们有时候也不知道说在这个动物的世界里边肯定还有释迦牟尼佛嘛,也有释迦牟尼佛,或者阿弥陀佛化现,他们到底在怎么说法,他们那儿的净土法门怎么流传的呢,所以这叫解自在,就是演说各种微妙甚深之法,因为他胜解已经成就了。没有不理解的教法,没有不理解的语言,没有不可以施舍的方便了,所以叫做解自在。而且可以随意在诸佛的刹土出现,成等正觉,这叫做愿自在。
那么具足了这样的功德,神通广大,一个和多个,大的和小的,方的和圆的,变来变去,就像观音菩萨一样,有这个四臂观音,还有多少呀,十八臂观音,还有这个千手千眼观音,他随意可以变现,这叫神力自在。那么总而言之,这些最后他是一切法门,无量法门能够辩才无碍,叫做法自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全部建立在究竟智慧自在成正觉的基础上,所以这里叫做于一切法而得自在,这是这个道理,我们讲到这里。
那于一切法而得自在,后面说阿难谛听,今为汝说。然后阿难就正中下怀对曰:唯然,愿乐欲闻。愿乐欲闻也行,有时候这样读,那么下面就要开始再读一段经典了,这段经典里面非常殊胜,为什么呢,这里面有好多的佛的名号功德,所以我们读的时候也就跟念佛了,大家从下面,从佛告阿难,一直读到皆悉已过,找到了吗?四十八页开始,一起来:
佛告阿难:乃往过去久远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锭光如来,兴出于世,教化度脱无量众生,皆令得道,乃取灭度。次有如来,名曰光远。次名月光,次名栴檀香,次名善山王,次名须弥天冠,次名须弥等曜,次名月色,次名正念,次名离垢,次名无著,次名龙天,次名夜光,次名安明顶,次名不动地,次名琉璃妙华,次名琉璃金色,次名金藏,次名炎光,次名炎根,次名地种,次名月像,次名日音,次名解脱华,次名庄严光明,次名海觉神通,次名水光,次名大香,次名离尘垢,次名舍厌意,次名宝炎,次名妙顶,次名勇立,次名功德持慧,次名蔽日月光,次名日月琉璃光,次名无上琉璃光,次名最上首,次名菩提华,次名月明,次名日光,次名华色王,次名水月光,次名除痴冥,次名度盖行,次名净信,次名善宿,次名威神,次名法慧,次名鸾音,次名狮子音,次名龙音,次名处世。如此诸佛,皆悉已过。
好,大家来看,从这里开始呢,就开始进入到本经的正宗分了,进入到正宗分,这是佛告阿难。大家来看每一部经典里面都会提到佛告长老舍利弗,佛告阿难,这是佛如实相告,如实相告呢,我们一定要知道是佛之所量所见的。像我们一般把所知量的这个就是我们所认知的境界吧,这一切都是把它理解为,你看这里叫做,我们说的叫做圣言量,只有佛说的才能称之为圣言量,佛告阿难就是圣言量。
因为我们一般把,这个什么叫量,就是你的理解,这个境界,这个现实,这个意思,说明这个问题,是个定论这就叫量的意思。一般的话咱们佛法上有一种是叫做现量,就是大家都在现场,我们现在说福慧慈缘,我们闻思讲堂在这儿给大家讲无量寿经,这是大家都所共同看到的,听到的,这是没问题的,这就叫做现量。那如果说我们不知道除了福慧慈缘,外面我们现在就看不见摸不着,外面在哪里。
如果不知道是王府井的人,他就不知道,这就有人给他推比度量了,说这里是福慧慈缘,出了门口是王府井,往那边是王府井,往这边再往那儿是天安门,就是这样推比,在这个比较地说东西南北,前后左右,这么一比较你才知道哪儿哪儿,这就叫做比量了,推比度量,以此推及彼,怎样怎样,计算出来的。就像公式一样,这叫做比量。
那么在这个比量上面我们有的所见的是说的对的,有的可能就说错了,你比如说看到那边冒烟了,大家以为着火了,赶紧往那儿要救火,结果去了以后,发现那儿是一块冰块,夏天了在冒气,不是着火了,而是因为寒冰在那儿冒烟,所以这就是我们认知错了,就叫做非量。我们现在其实,咱们在娑婆世界都在非量的认知中,那么这一切都比不上圣言量,在佛的境界中他描绘出来这个圣言量,所以这里才讲到说佛告阿难,是指佛讲的圣言量,仰仗佛的圣言,来开始追溯阿弥陀佛因地的修行路途。所以这里讲到说佛告阿难,乃往过去久远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呀。所以大家为什么我们一说说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真的太多了。
你想整个法界,佛的这些数量要比咱们娑婆世界人的数量还多呀,多多少,那你想法界的众生有多少。这里还没多列出来,一共后面我们刚才读的这些佛号共有五十三尊古佛。首先是从锭光如来出现于世,锭光如来是谁知道吗,知道吗?要不为什么释迦牟尼佛替阿弥陀佛宣说他的净土法门呢,他们俩过去是同一位亲教师,锭光如来就是给释迦牟尼佛授记的燃灯古佛。那么这里从锭光再往接着数一共有五十三尊相续出世,在我们这个世界成佛,所以从这一点来讲,就说明殊胜因缘中他的远因缘是殊胜的。这五十三尊古佛说明阿弥陀佛,也就是下面要出家的在法藏比丘在久远劫之前一直已经在行菩萨道,在积累德本,种下很深厚的善根,才能感得他突发奇想要建立一个净土来摄受众生。
你想在这五十三尊古佛里面,他也知道难处呀,肯定在修行路上一会儿进,一会儿退,一会儿精进,一会儿懈怠,一会儿轮回到天上,一会儿又下堕人间等等这些,他就知道这个难处,生生世世的这种菩提路远,而且他修的都是常规之法,每一尊佛出世都是讲的这个法,八相成道,六度万行,三十七道品都是这个法。所以说这五十三尊古佛,其实都是阿弥陀佛的亲近的本师,虽然有五十三尊的差别,大家要看到了像我们读这些佛号里面呢,好像要么是从他的光明上来讲的,他的名号,要么从他的功德,所成就的功德上来讲的,要么是从他这个色身庄严上来讲的等等这些,要么从比喻上来讲的,这都属于佛的别号,佛的通号就是他们都得叫佛,都得叫如来,都得叫世尊。那这里我们虽然有五十三尊的差别,但是我们要记住佛佛是道同的。佛与佛之间一定是正等无异的。
道同,第一个他的行法是同的,修行的行。众生不是都是听到佛讲法,然后再如说修行,修行这个菩萨道皆成佛嘛,成的佛是一样的佛境界,对吧。所以他的行法是同的。第二个他的教法也是同的。佛说的法都是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见,这是没有差别的,这是佛佛道同第二个教同。第三个所有的诸佛都是证到这个真如大涅槃,无住涅槃之理才能称之为佛,才没有差别,所以他的人是同的,就是你到了这一步都叫做佛,不管你怎么到。
那么到了这一步,到了哪一步呢,你证到这个无住大涅槃真如实相之真理,没有差别,所以最后一个理也是同的。行法是同的,教法是同的,人是同的,理是同的,叫做佛佛道同,五十三尊全部正等无异,这是佛的本功德上来讲。差别相上来讲,那么各有各的名号,所以大家来看,这些佛从中可见,经文后面就讲到,为什么要列这么多的佛号,大家也要理解阿弥陀佛因地法藏比丘的这份苦心呀。
后面的经文里面讲到说什么呢,讲到说有人对着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就是听了阿弥陀佛的这个法门的法以后说什么呢,说:今我众等,所以蒙得度脱,皆佛前世求道之时谦苦所致,恩德普覆。当时有人听了这个法以后,当场就说哎呀,我们这些众生现在能够受到佛的这个度脱呀,都是佛过去世求道的时候谦苦所致呀,他累生积累为我们而修,你看这五十三尊古佛,都是法藏比丘一尊佛一尊佛地亲近,累劫勤苦。在这样的过程才使我们现在有了积累德本、积累善本,虽一世勤苦,须臾之间,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你看,由于他的累世勤苦,亲近了这么多的诸佛,才给我们呈现出这么一个法门,让我们一世勤苦,大家记住,一世而已。
一世勤苦,须臾之间,生到极乐世界,快乐无极,这就是这里罗列这五十三尊古佛的内涵。另外你看既然锭光佛叫做燃灯古佛,那么大家刚才听了就这么听了,我也有时候没怎么跟大家问问题,我们也不善于思考,你们想过没有,既然他是释迦牟尼佛的授记师,对吧,那他是先给释迦牟尼佛应该授记在前,怎么现在阿弥陀佛先成佛了呢,你们想过没有。因为释迦牟尼佛讲这个经典的时候,阿弥陀佛已经成佛多少了,十劫了呀。
为什么,为什么释迦佛没有他成佛快呢,就是因为走的是快速道。他的缘起,他的设教 ,他的度众生都是走的快速道路,所以早了十劫。弥勒菩萨因为懈怠又比释迦牟尼佛晚了九劫,所以你看这都是在因地,有因有果,所以从来讲的话也就是说法藏比丘在因地,他从闻法发心,出家修道,最后礼赞佛发愿,设计的都是一条快速的,让众生快速得解脱得度道路。所以这里讲到如此诸佛,皆悉已过。终于要讲到后面说,过了怎么办呢,要引出来下面的文章了,好,我们再往下读一段,这一段我们就这么贯过去了。再往下读,一直读到忍终不悔。
好,一起来:
尔时次有佛,名世自在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时有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寻发无上正真道意。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高才勇哲,与世超异。诣世自在王如来所,稽首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合掌,以颂赞曰:光颜巍巍,威神无极,如是炎明,无与等者。日月摩尼,珠光焰耀,皆悉隐蔽,犹如聚墨。如来颜容,超世无伦。正觉大音,响流十方。戒闻精进,三昧智慧,威德无侣,殊胜希有。深谛善念,诸佛法海,穷深尽奥,究其涯底。无明欲怒,世尊永无。人雄狮子,神德无量。功勋广大,智慧深妙,光明威相,震动大千。愿我作佛,齐圣法王。过度生死,靡不解脱。
布施调意,戒忍精进,如是三昧,智慧为上。吾誓得佛,普行此愿。一切恐惧,为作大安。假令有佛,百千亿万,无量大圣,数如恒沙。供养一切,斯等诸佛,不如求道,坚正不却。譬如恒沙,诸佛世界,复不可计,无数刹土。光明悉照,遍此诸国,如是精进,威神难量。令我作佛,国土第一。其众奇妙,道场超绝。国如泥洹,而无等双。我当愍哀,度脱一切。十方来生,心悦清净,已至我国,快乐安隐。幸佛明信,是我真证。发愿于彼,力精所欲。十方世尊,智慧无碍,常令此尊,知我心行。假使身止,诸苦毒中,我行精进,忍终不悔。
好,大家来看,这一切都是千里伏笔一样,你看我们一开始讲到说,为什么前面讲到说佛这个无尽大悲,矜哀三界,出兴于世,这就讲到说这个法门马上要讲它是稀有的。那为什么又说佛的这个如来定慧,究畅无极,于一切法而得自在呢。
就说这个法是难信的,佛的境界是稀有难信的。既然稀有难信,可是它还来之不易,经过五十三尊这样佛的累劫这个亲近修行,亲近诸佛而起修行,是指的法藏比丘,那么一直终于到了什么呀,尔时次有佛,名世自在王如来,终于摆渡到这里了。世就是世间,那么与人与事皆得自在无碍,就叫做世自在。但是大家不要忘了,这是人王。如果与法得自在,就世出世间皆得自在,所以叫做世自在王如来,他还有一个名号叫做世饶王佛,这里讲到的是佛的别号,那么后面的这些应供、等正觉、明行足,这我们都知道,一直到佛、世尊,这是种佛的通号,我们明了就不细讲了。
大家来看每一尊佛,这个佛,世自在王如来出来他最重要的一个度众生的项目是什么呀,每尊佛出来都有他的因缘嘛,释迦摩尼佛走的时候不是说该度的已经度了,没有度的已经种了得道因,得度的种子已经种了,这就安顿好了。那么这个世自在王佛这一生出来做佛,最重要的一个度生对象就是什么,就是这里的这个:时有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寻发无上正真道意。
就是度这个国王来了,大家来看,他听了佛讲法当时有过啊,讲法以后,怎么样,心怀悦豫呀,你们有过这种心理体验嘛,就是法喜充满,善根显发,信心入道的时候,觉得一定能成佛,这辈子一定可以往生,就那个时候,就那种状态。在这种状态发起无上正真道意,就发起由内而外的真实,什么叫做正真道意,大家说什么叫做正真道意,就是我们说的上求下化的真实菩提心。真正的正真道意就是一颗菩提心。但是菩提心你不要觉得说这里讲到说,正真道意菩提心,要自利、要度他,要这个怎么样在人世间这个发慈悲心,深入誓不成佛度尽地狱众生,不是的。菩提心的首要条件,大家再往下看: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
菩提心的首要条件是什么,是什么,是出离心,不要搞错了,没有出离心的菩提心一定不是真实菩提心,大家不要以为说出离就是动不动冠以小乘的帽子,自顾自己,没有出离心,你这个菩提心有可能是什么呀,是贪着心。所以大家想想,你看做到这样的修道很不容易呀,在世间的九五至尊,最上的五欲六尘他都舍掉了,作了一个沙门行者。
我们学佛是多么尊贵的一件事情。我每次读到弃国捐王,国家也不要了,国王我也不当了,有啥了不起的,不就是江山美人嘛。你想想,你一想到人家天人闻到我们这儿四十里以外就臭得不想闻,你说我们这儿有什么了不起的。所以这个时候为什么呢,因为舍掉一切的荣华富贵之藏,他也具足这个藏,人家想要得到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这也是一种藏,就能得到诸佛平等法身之藏,所以说行作沙门,号曰法藏。
不舍世间的这个荣华富贵之藏,你得不到诸佛平等法藏,就是这样子。所以这才叫菩提心的真实的第一个内涵,就是要有出离心。所以法藏比丘的这个名号大家想想多殊胜啊,将这个修行得到这个诸佛菩萨的微妙的法藏,一切诸法无不在其中呀,这是一个。二一个,他要开辟一个新的修道成就之藏啊,建立净土之藏,度众生的新的一个方法之藏,所以叫做法藏。那么新的度众生方法之藏由什么来承担呢,由四十八愿的根本藏来承担的,后面我们要讲四十八愿,这才叫法藏,四十八愿度众生。
所以说因为有这样的非同寻常的资质才说高才勇哲,与世超异。你看看出家是不是大丈夫所为呀,非将相所能,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最难。你看这里,他的品德和志愿都要很大,跟一般的世间人要迥然不同呀,所以大家想想,有时候我们说出家真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不管你能,我们以前的老和尚都是这样讲的,说你能把这身衣服一直给我穿到死,你这辈子就成功了,你不要谈什么高妙,说作祖师呀,什么弘法,就把这身衣服给我穿到头,在这末法时期。所以大家想想,能够出家后再行这个大丈夫行,最终能够证这个大丈夫证,佛的所证,这才叫高才勇哲呀,与世超异也是说到点儿上了,你看与世超异,在世间来看就是跟大家不一样呀。人家都要摆弄个发型,今天换一下,明天换一下,你倒把头剃掉了。
人家每天都换个款,今天穿个什么裙子,明天穿个裤子,后天弄个西服,你就非得弄这个圆领方袍,这不是跟世间不一样。所以说这都说到点儿上了,叫与世超异,大家我们说这叫俗气的异,真正的异它的与众不同是修习成佛之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称之为行作沙门,与世超异。所以在这个《印光法师文钞》里印祖也讲到说真的要当一个出家人呢,不是谁都可以出的,确实如此。他说第一个,你要真正发起自利利他的菩提心,一定要调到这个心上来。再一个呢,还要有过人的天资,这个也很重要。你说实在的,你说你出了家,身为僧才,你说你弘法利生的事,你连一样都拿不下来,这确实那你就没办法给三宝去添砖加瓦,所以说的确还要有过人的天资,否则不可出家。
另外现在我有时候,我也现在是越来越多的能遇到这种机缘,微博上也有,微信上也动不动就问我说,要出家了,就是父母不同意,或者世间的因缘还没了,等到了的时候我就要出了,你啥时候了呀,你说什么是不是都是不了了之的呀,我们出的那时候能想的这么多嘛。噼里啪啦三下五除二而已,管你什么这个不同意,那个不同意,谁能同意呀,这个世间就是拽着你让你入世,红尘中轮回的,你要出你还不得拼一把劲儿呀。
所以有时候现在也是,都问我说出家有什么条件,我说什么条件都不要,你真想出就一个条件,你真想出,你是不是真想出,你想想你得首先觉得说出家是高贵的,第二个你说这种寂寞孤灯清净年华你得耐得住呀,大家想想,不要看,你不管在都市里面你永远都是孤独的嘛,都是只能跟法相应,跟任何相应,你这个就是你出家的败笔,所以大家想想,这就是我们出家要把自己原来十分坚固的人事物的所有的环境你都抖搂一下,你有这么一次,你想想你这辈子的功德有多大,我们难得有这么一次抖搂,这不是也是在种子里边嘛。
所以大家这里讲到了说高才勇哲,与世超异。最后呢,诣世自在王如来所,还是表达他的恭敬心,五体投地,右绕三匝,然后开始长跪合掌,以颂赞曰。诸位有的可能也大家也都这个皈依过,动不动就说长跪合掌,你看这不是后来佛门里面杜撰的呀,直接从佛的在世的时候,他是佛这个做这个佛事的常规威仪,一到佛面前都要右绕三匝,然后长跪合掌,请法,赞叹,这样才能得到佛的加持,才能够领受法的内涵。
大家来看,下面就开始赞叹世自在王佛的种种的殊胜,这是法藏比丘发自内心的一个赞叹,这个赞叹也代表了他誓取佛国净土的一个决心。所以我们来看,这个可能稍微我们就速度快一点了,因为这也是很有序的,我们大概了解一下。首先从这个光颜巍巍,大家盯着经本,光颜巍巍,一直到超世无伦,这是赞叹佛的身功德,色身的功德,前面是赞叹佛的色身光明,光颜巍巍,威神无极,这样光明,如是炙热的光明没有能比得上的,所以叫无与等者。哪怕太阳、月亮,摩尼宝珠的光明都不能够跟世自在王佛的这个光明比较,所以叫日月摩尼,珠光焰耀,皆悉隐蔽,就是把它们的光都给盖下去了,跟佛的光比起来,它们就像一个黑不隆咚的墨水一样,啥都看不见,犹如聚墨。
完全显现不出来,就像一团聚墨一样的,这是指佛的色身光明功德。那么如来颜容,超世无伦。这是赞叹佛的相好功德,所以我们大家不是念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每一句话都不是瞎说的,全是从佛经抽出来的。所以这是讲到的相好光明,这是赞叹佛的身功德。那么正觉大音,响流十方,就是佛的无上正觉的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普遍的弘扬宣流于十方世界,这是赞叹佛的语功德,口业功德。
戒闻精进,三昧智慧,威德无侣,殊胜希有。深谛善念,诸佛法海,穷深尽奥,究其涯底。无明欲怒,世尊永无。到这里,这是赞叹佛的什么功德,对,意功德,身口意功德。前两颂是赞叹他的所证的功德,用佛的意,佛的内心所证的功德,所以叫做:戒闻精进,三昧智慧,威德无侣,殊胜希有。深谛善念,诸佛法海,穷深尽奥,究其涯底。这是他所证的境界非常殊胜,已经穷到诸佛法海,穷其源尽其理了,到了最极无上无等了。
那么无明欲怒,世尊永无,是说他的断德功德殊胜,所证的境界殊胜,因为什么,因为断了烦恼,所以叫做证德殊胜。那么所断的烦恼,断德殊胜,因为证的境界,所以断了烦恼,所以叫做无明欲怒,无明就是无明烦恼嘛,欲望就是贪嘛,怒就是嗔嘛,所以这叫贪嗔痴,世尊都没有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人雄狮子,神德无量。功勋广大,智慧深妙,光明威相,震动大千。这是什么呢,总的来赞叹佛的功德,佛是比喻为人中的大雄大力,大慈悲嘛。然后说法如狮子吼,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而且他的智慧、光明、威德等等都能够一出动就能震动三千大千世界了。当然我们也要知道为什么说震动大千呢,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尊佛所化的国土范围,所以他一出世,自然震动三千大千世界,这也是说于其一切法而随意自在,法中之王那么才叫震动大千,这是赞叹佛的功德。赞叹佛的功德呢,下面开始叫什么,我也要见圣思齐,求佛所证的功德。
先赞叹佛,下面我也要如你一样,所以在这里赞叹完佛的身语意功德以后呢,发了一个愿,也要证得与佛无二无别的功德,发愿要圆成佛果。我们再往下看:愿我作佛,齐圣法王。过度生死,靡不解脱。布施调意,戒忍精进,如是三昧,智慧为上。吾誓得佛,普行此愿。一切恐惧,为作大安。大家看这几个偈诵,四句为一个偈诵,搞清楚,四句为一个偈诵,那么首先这里的第一个愿我作佛,齐圣法王,这是他去求的佛果里面是先求佛的福慧圆满,成就佛果。那么过度生死,靡不解脱,是求利他的功德圆满,福慧圆满是自利的功德圆满,这不是上求下化嘛,这是求佛的第一个功德。
那么第二个是求,既然你要成佛,你得有道道,你怎么成佛呢,人家佛都是这么修过来的,有成佛的因才有成佛的果呀,所以第二颂就是欲求成佛的因,前面是求成佛的果里面,求他福慧圆满的果和度众生的果。下面是开始求成佛之因,也就是说成就佛果必须要发愿,所以这里他讲到说:布施调意,戒忍精进,如是三昧,智慧为上。大家发现没有,成佛之因是什么,就是六度万行啊。布施,戒就是持戒,忍就是忍辱,精进就是精进,三昧就是禅定,智慧就是般若。所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就聚足了六度了。你看这里是赞叹佛的成佛的因,成就了佛果,我愿意修行六度中的,比如说我修布施吧,布施可以调意,调伏我悭贪的意念,我们舍不得的这个念头。那包括持戒忍辱精进,乃至三昧禅定智慧,这都是福慧圆满的最上的修道之法。
所以大家想,令一切生死恐怖的众生都能够得到大安乐,所以说:吾誓得佛,普行此愿。一切恐惧,为作大安。东林寺的方丈和尚叫大安法师,他就是读到这个时候就受不了,才自己起这个名字叫大安。所以你看人家现在东林寺的大安法师也一直就是专弘净土,那大家看,这个偈颂里面说的就是菩萨的六度万行是成佛的因了,人家相好光明,色身光明,这个断德证德全部究竟怎么来的,六度万行中来。所以大家来看哈,你看像这个布施,因为这些都是对治我们人性中的六大毛病嘛,对吧,我们的毛病是什么呀,一个是贪嘛,舍不得悭贪。
二一个就是毁犯,不守德行,不守道德规则,第三是发火就是嗔恚,再一个就是懈怠,每天啥都不想干,就想懒着。我记得哪一天在这个微信上看见这个说,说不要跟我说怎么,就是我唯一的事儿就是想不工作,是怎么说来着。这个再一个就是散乱,我们行的二六时中都是散乱的,还有一个就是愚痴,不明就里,不知道因果轮回,不知道佛法。那么恰好这六度就是来对治我们这个凡夫的习气。你看布施对治悭贪,所以我们有财施,有法施,有无畏施。那么持戒就是对治我们的毁犯呀,不守规则。你看到处都是贴的,请勿吐痰,大家不要吐痰,请大家排队,按秩序排队,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老有毁犯啊,不遵守这个规律,所以这里才叫有持戒,有(摄)律仪戒,有摄善法戒,有饶益有情戒。
由于我们有嗔恚,所以才有忍辱,有生忍、有法忍,有无生法忍。生忍就是对一切人家谩骂你,整个称讥毁誉八风吹不动了。法忍就是冷也罢,热也罢,恶劣环境也罢,舒服无比也罢,都不受影响。无生法忍就是一切法都不生不灭,当下证到无生法,忍辱。由于我们有懈怠所以有精进,第一个叫披甲精进,就是往前冲,出家的第一次出家就叫披甲精进,管他三七二十一,先冲出去,披着铠甲嘛,冲入敌阵里面乱砍乱杀,就要这样断烦恼,修善法,叫披甲精进。还有摄善法精进,看见那好事了抢着去做,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个感觉啊,就你今儿发了这个心赶紧去做,到明天很可能就退。
还有一个叫利乐有情精进,这就是精进了,对治这个懈怠。那么禅定对治散乱,所以我们有四禅八定,有世间禅定,还有出世间禅定,还有出世间上上禅定,首楞严禅定,念佛三昧禅定等等这些,对治我们的散乱。还有智慧对治我们的愚痴。但是我们要知道这里强调了,大家看到了,如是三昧,智慧为上。就是这六度中要以般若智慧为最根本,为什么都叫六波罗蜜呢,前五度你不管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得依般若的空性(智慧)的这个基础上才能说圆满,所以我们一般都把什么呢,前五个法门就像一个盲人走路一样,一定要智慧般若为眼睛,前五个就像走路的脚一样,没有眼睛你只管去走,就会出问题,所以这里讲到的说求成佛的因就是为作大安。
我们再往下看:假令有佛,百千亿万,无量大圣,数如恒沙。供养一切,斯等诸佛,不如求道,坚正不却。大家看看这是多难得的开示,这一句话什么意思,就是假令有那么多的佛,数如恒河沙的佛,百千万亿的佛,你供养这么多的佛,都不如你一心一意的求道坚正不却。所以我们就说这一段话是我们净土得以成就的眼目。一心一意修无漏解脱道法,你看这种开示。你看,就因为这都是法藏比丘的,他的见解,他赞叹佛的见解。所以就因为他能够一心的去修这个坚正不却的去求这个道,反而能够成就了法界最具福报的佛国净土,你看我们娑婆世界还是有漏的。我们常说的说有所得有所不得,无所得无所不得,这就是求道坚正不却,一切无所得,全部舍出去,最后反而全体具足,最具清净庄严,一心一意地求菩提佛道换来的这个结果。同步的大家知道。
所以说后面开始从这个譬如恒沙,诸佛世界开始就等于什么呢,就是说,要开始发心要成就净土了。为什么呢?你前面讲到了一切恐惧为作大安,那你怎么去让大家大安呢,对不对,一个无非是从教法上使大家大安;二一个从修法上使大家大安。但是法藏比丘他让的大安是什么,从发心成就净土上让大家大安,这是不一样的。所以大家看无量寿经里面所有缘起紧紧围绕着横超生死。
所以下面我们来看,成就净土,法藏比丘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建立的。第一个是以光明遍照是净土的一个主题,阿弥陀佛的一个功德,最重要的功德。所以这里面讲到说:譬如恒沙,诸佛世界,复不可计,无数刹土,光明悉照,遍此诸国。你看他这就开始带有愿力的性质了,就是他要建立净土,第一个这个净土你要光明遍照呀!所以在经文里面讲到了说其他的佛,有的是能够照一佛,二佛、百佛、千佛世界,唯有阿弥陀佛的光明能够遍照无量无数世界,还摄取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就揪着你,就用光明揪着你,就用这种辐射揪着你。而且这种揪着不是说,我把光明放出来了,你们爱照不照,爱听不听,就像追影灯一样揪着你不放,这叫摄取不舍,所以这是光明遍照。那么第二个他的要求是净土第一。你看:如是精进,威神难量。令我作佛,国土第一。为什么后面赞叹他说志愿深广,前面赞叹他高才勇哲,与世超异,他什么都与众不同。我们世间还说,怎么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是吧。
佛门里面有时也说,不想当大和尚的和尚不是好和尚。人家也是,人家要造的国土,令我作佛,国土第一,佛里面他都要当头,你说他的志愿多深广。其众奇妙,就是一切的依正庄严,在其他的国土里面不具备,成就不了,在我那儿就行,道场超绝。所以极乐世界是总持国土。而且里面还说:国如泥洹,而无等双,这条最厉害,就是一入到他的国土里面就得了什么,一切度世泥洹之道,佛灭度圆满的涅槃就叫泥洹,大家明白了吧。这不就是往生到他的国土就等同于成佛嘛。具足了这样的功德,才能当之无愧的叫做而无等双,大家听明白了啊。
好,再往下看,最后的一个条件是什么呢,除了光明遍照,净土第一,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令一切众生得度:我当愍哀,度脱一切。十方来生,心悦清净,已至我国,快乐安隐。你看,这才是真正净土的最终的一个攻关项目,就是所有的众生往生到我这里呢,必须快乐安稳,才能达到为作大安的效果。大家跟得上吗?
好,我们继续。后面讲到说从这个幸佛明信到忍终不悔这一段,这就是等于说感慨了。怎么个感慨,大家来看,就等于说今天我在这儿非常荣幸在佛前发愿,那么佛一定能够明白的证知我的发愿是真实的,所以说幸佛明信,很庆幸在佛面前发愿,所得的果将来也一定是真实的,所以说是我真证。那么发愿努力精进的积功累德,成满我的所愿,十方诸佛都能够以他们的无碍的慧眼见到我所发的立愿,所以十方之佛也能够知道我的心行,这是对佛的彻底的皈依信仰。你看人家这种智,就是明明就现前就知道十方诸佛都能知道我的心行,跟诸佛沟通,最后他表了一个毒誓,誓愿什么,假令我的身体堕在三涂,乃至难毒之中呢,我所有的修行都会安忍不动,没有任何的反悔之心,依然精进不懈。这是法藏比丘在这里向佛表明心迹的。向世自在王佛。所以大家听到这里,你看,一尊佛是怎么成的,光前面的一念心动起来都在这个高度。法藏比丘的这个菩提心确实是真实不虚的,这里他不但在佛面前明心,发愿表白,也是请诸佛加被护念,让他不但有愿,而且有行,愿行合一才能够让真实的净土成就出现。
所以说前面一段说如来奇特之法等于说把净土法门就讲完了一样,前面这都是略讲,后面才开始慢慢的说,开始说什么呢,说法藏比丘怎么修行,怎么成就佛国净土,在此之前其实就等于说略讲,直接就把四十八愿在这一段里面讲完了,大家看到了吗,四十八愿的内容其实都在这一段里面。特别是我跟大家讲啊,昨天晚上我在备课的时候,我就发现了,真的我们要发起这个随喜赞叹和惭愧的心,为什么呢?就是法藏比丘这一切的大成就直至成佛他的发愿起行,都是用他的行山来填这个愿海的。就是人家的这个菩提心完全合格,经得起检验。昨晚我特别把这个今天也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特别把省庵大师的《劝发菩提心文》拿出来对照一遍,完全吻合,是一颗真正的菩提心,大的菩提心,圆满的菩提心。
为什么这么说,你看菩提心里面,愿文里面讲到什么:入到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就是你首先得发心,首先得发愿呀,说愿立起来了,众生才能度,心发了,佛道才能成呀,是不是这样的。那么当时在世间出世间,当时我看了一下真的是世出世间皆是如此。大家想想我们现在,我们要做一件什么事情,你是不是先得计划在心里边,然后你才能够步步为营的依着这个希望理想,每天去积累进行,最后才有可能成功呀。大家想我们一切的事业成就,不是都由理想指导生活,生活实现理想,这不是只人世间的事儿,是整个法界都必须这样。所以你看我们这里,今天用一点点时间格外的说一下这个,我觉得太重要了,对我们每个人来大家发心。你看这里对证的说法藏比丘发的这个菩提心,为什么说是合格的菩提心呢。在劝发菩提心文里面讲到说什么呢,说有菩提心呢是有正有邪的,那么说世间有的行人未究自心,没有往心地法门上会,但知外物,或者求名闻利养,这就名之为邪,这种发的菩提心叫做邪。只有为生死,为菩提,这就叫做正,所以你看法藏比丘这一句不如求道,坚正不却,说明人家的菩提心是正的,而不是邪的,对不对。
再讲到说什么呢,比如说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闻佛道长远,不生一点退怯,说这个众生难度的不生一点疲厌,这样的发心叫做真菩提心。如果说你有罪你不去忏悔,有过你不去除去,外清内浊,刚开始非常精进,慢慢就懈怠了,虽然你也有做好事,但是你夹杂的是名利心,虽然你也修善法,但是为罪业,还有染污,这就叫做伪,有真有伪的菩提心。那么法藏比丘这里是什么呢,你看幸佛明信,是我真证。发愿于彼,力精所欲嘛,对吧。假使身止,诸苦毒中,我行精进,忍终不悔。菩提心人家是真的,不是伪的。再一个菩提心还有大,有小,你看众生度尽了,我愿乃尽了,菩提成了我愿方成,这叫做大菩提心。那么看到三界像牢一样,我赶紧要出三界,看到生死苦海,冤家一样,我赶紧自己度了,根本不管别人,这叫做小,大菩提心,小菩提心。
法藏比丘:我当哀愍,度脱一切,十方众生,快乐安隐。说明人家的菩提心是什么,是大的,不是小的。请大家在这些上着眼,这经典和论点,经律论三藏里边步调一定是一致的,否则它就不圆满了,不到位了,不如法了。再一个还有菩提心有圆的,有偏的。你看这里讲到,如果你觉得心外有众生,这就讲我们所说的自性众生誓愿度了是不是,你觉得心外有众生佛道,你愿意度愿意成。你天天功勋也不忘,知见也不泯,那么这就叫做偏的菩提心。如果你说自性众生,自性佛道,愿度愿成,你的心像虚空一样,愿像虚空一样,行像虚空一样,所证的这个境界也像虚空一样,这叫做圆菩提心,圆满的,而不是偏的,偏颇的。那法藏比丘人家这里讲到说,光明遍照,遍此诸国,道场超绝,他以国土的这种庄严,他的国土庄严,就是自己所造的极乐世界,对不对,以自心所感的极乐清净无染来带动众生自心的庄严光明遍照,虚空世界,这就叫做圆菩提心,菩提心是圆的,不是偏的。所以我们这样一路走过来,大家发现啊,真正的法藏比丘的这段愿文就是发起了真正的正的不是邪的,真的不是伪的,大的不是小的,圆的不是偏的,无上菩提心。是法藏比丘所发的。
这样的一个菩提心由法藏比丘所发起来,所以这里呢真的是这一段几乎就整个把四十八愿都高度的浓缩在这个稀有难遇的这个愿力中了,所以大家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贯这个经文的时候,大家要用心,用心来听。因为确实这个经文呢,如果我们平常不用心的去了解,去学习的话,这些内涵,这些次第我们就可能就看不出来。如果我们一起来共修共学,那么不但能够把这些内涵次第看出来,还能够引发我们自己的见解和我们的行为,这才是听经闻法的功德所在。所以希望大家,特别是咱们讲净土,我们都知道净土他不是谈玄说妙的,净土他提倡是真修实干的,是老实念佛的。你看有法藏比丘这么一样的跟我们演绎一番,世尊这样巧妙的在没有任何一部经典在这个序分里边能够作这么大篇幅的这种铺垫,他都有这个用意在其中的,希望我们能够善于理解。净土确实就是这样的。
你说他谈玄说妙嘛,这些都是平常话,大家一听都契合了,但是你能把这个契合始终保持的跟自己的心行同步,就像佛跟阿难讲的,人家都在法上论剑,比划,那我们平常在生活中大家能不能这样呢,就跟我们平常见了大家打个招呼,分享点法喜充满,说的时候就跟说我们约好了,你看现在我们比如说大家报个旅行团,对吧,约好了要去好地方转一转,去云南看看,四川看看,到了国外去旅游胜地转一圈儿,如果有的小资一点,或者再者说还带点宗教信仰去印度朝圣,只要这个团一旦立起来了,大家就合伙在一起天天到一块说咋样,到了那儿怎么怎么办,路途中准备什么什么,我们能不能在见了的时候,说咱们将来往生极乐世界现在应该怎么样,就把心境设在这样的一种境界中,是否可以呢?应该可以,常常努力。了生脱死也许就在今生。
好,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本来也准备下一段开始讲到说佛告阿难,法藏比丘说完这个颂就开始要请法了,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修行,要摆渡引出来什么呢,净土法门的启建工程,开始要找人设计了,画图纸,然后怎么修行,怎么成就,有什么要求,后面这一段经文在本经来讲非常重要,但是我们不能在下回分解了,要在下下回分解,就是下一周咱们不是五一吗,五一因为大家都放假了,那我们也随顺放假一次,到八号的时候是我们下一讲的继续进行,请大家记住就可以了。现在我们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