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各位莲友们,大家下午吉祥。今天日子又是特别殊胜,观音菩萨的生日。我昨天连夜才从普陀山回来,十八开始已经就是人山人海了,进到这个庙里边,因为去讲法嘛,还有点儿绿色通道,能走后门。否则像过年我那会儿还不知道进山的出家师父有绿色通道,在那儿整整等了四个钟头,那么三个“十九”(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要比过年的时候人几乎又要多一倍,所以你看这就是观音菩萨。我们说我们来学经学教是从解门入,真正的像菩萨的功德要从行门来入,就是要做。观音菩萨无量劫来点点滴滴一点儿的修福机会都没有放过去,终于因圆果满,你看人家现在位居等觉,一个应化道场,一尊在我们娑婆世界的这样的一个影像塑在那里,都是这么多的人蜂拥而至。那反过来,一方面我们赞叹菩萨的这种无边功德。

另一方面我们也庆幸我们来学这个无量寿净土一门,是亲自去极乐世界见本尊,见报身,那就简直又更为不知道殊胜不可思议倍了,所以带着这样(的知见)呢,我们今天继续是佛说无量寿经第三讲。上一讲我们把经题和这个翻译者给大家做了一个介绍和讲解,今天开始我们就正式的走入经文,从经文中来看有多少听法众,佛在哪里讲的。那么从今天开始,我们希望大家就把法本拿起来 ,每次开讲一段之前我们要先来共同读诵。请大家把精气神儿提起来,你看我们这里还有视频,将来要在这个网上、网络上也有听闻大众,所以我们现在也有表法的功德,今天我们读呢是从四十二页,四十二页找着了吗,四十二页的如是我闻一直读到四十三页的第一段里面的安住一切功德之法。后面游步十方,行权方便就不读了,就读到这里。好,我们一起来。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本际、尊者正愿、尊者正语、尊者大号、尊者仁贤、尊者离垢、尊者名闻、尊者善实、尊者具足、尊者牛王、尊者优楼频螺迦叶、尊者伽耶迦叶、尊者那提迦叶、尊者摩诃迦叶、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劫宾那、尊者大住、尊者大净志、尊者摩诃周那、尊者满愿子、尊者离障、尊者流灌、尊者坚伏、尊者面王、尊者异乘、尊者仁性、尊者嘉乐、尊者善来、尊者罗云、尊者阿难,皆如斯等上首者也;又与大乘众菩萨俱,普贤菩萨、妙德菩萨、慈氏菩萨等,此贤劫中一切菩萨。又贤护等十六正士,善思议菩萨、信慧菩萨、空无菩萨、神通华菩萨、光英菩萨、慧上菩萨、智幢菩萨、寂根菩萨、愿慧菩萨、香象菩萨、宝英菩萨、中住菩萨、制行菩萨、解脱菩萨;皆遵普贤大士之德,具诸菩萨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之法。

好,就到这里。这大概是我们今天要跟大家一起学习的内容。从如是这里这部经典还格外,他反过来了是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我们来先看这一句。每一部经典里总是少不了,虽然这部经典翻译的倒了个个儿,都是表的信的成就,就是说有这么一句话足以信,是释迦牟尼佛金口宣说的。大家要知道在世尊讲法的时代没有纸张,更没有电脑了,也不会打字,就是佛在那儿称性地流露来讲,所有的弟子大众围绕在那儿静静地听,用这种禅定功夫流露,用这种如饮甘露的这种心情去往听闻。那么我们现在的经典全部由于阿难,为什么阿难叫做启教阿难陀尊者呢?全部是由于他那个时候负责结集背诵,才让我们现在流通到此时此刻。

所以也是只有阿难才有这个能力开始担当这一句我闻如是。因为这阿难确实是跟释迦牟尼佛,包括跟我现在末法时期的众生都有甚深的因缘,咱们这个娑婆世界一代的教法呀,他那儿是一个活水源头。他的年龄很轻那会儿,佛成佛的那一天阿难才出世,年龄差这么多。后来出家了以后,阿难一直跟着佛,作为亲近佛的侍者,他具有八种这个不思议的功德别人比不了。这八种不思议功德比如说,一个他身清净,见了女人他不生欲心,不起欲心。再一个他能知道佛入的什么禅定他都知道,他知道佛在这个法会里面讲什么法,众生能够得什么利益他也能知道。僧团出去应供的时候他不受别请,受了一次别请,因为落下队了就在《楞严经》里面吃了亏了。

而且当时佛不是有供养这个三衣吗?衣具的,那么佛他的很多衣服呢,因为就像我们现在有时候说有上师或者是法师们加持,穿过用过的衣服好多弟子都抢着去(请)。现在我们有时候去印度的菩提迦耶不是有那个,就这尊佛嘛,这尊释迦佛身上搭的袈裟定期换,有人供养,再撤下来,剪成碎片儿给全球的佛弟子们结缘。佛那个时候有的衣服下来就给弟子们,但是阿难他就不去抢这个加持,他都能让给其他的师兄弟或者同修,所以他不受佛的旧衣,穿过的衣服。

那么最主要的是什么呢?佛所说的一切法,不管是根器的大小,讲的法是圆的还是偏的等等这一切,他都能够知道佛的密义,完全了知。所以阿难跟佛在教法上是心心相应的。最主要的一个不思议功德,他有一个法不再问。就是听佛讲完这个十二部经典,一入耳根,马上就能够解问,不要再去问,他有这么一个功德,所以在经典里面讲到就像瓶子里面装水一样,他这一个瓶儿里把所有水都能装进去了,都能受持,就是佛讲的所有的法,多闻第一。所以由此在结集经典的时候才在经首说了这么一个我闻如是,如是我闻。这是阿难拍着胸脯子作保障了。所以这就直关联到,我们现在在讲大家也在闻,到底我闻也有很深的内涵。

你比如说在佛法里面常把我们世间形容成三种世间,一个是国土世间,就在咱们这个,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国土里面;还有一个是众生世间,大家都是有情众生;还有一个叫五蕴世间,五蕴诸位都学习了心经里面讲过的色受想行识,那整个我闻的这个覆盖面,完全要深深地渗透到这个三种世间里面来表显的。什么叫做我闻呢?我们在学经的时候能不能悟透这个我闻功德?大家要领解一下。第一个什么我闻?叫因缘我闻。从因缘的角度来看,释迦牟尼佛讲法当时是利益他当时的现前听法众。阿难去结集经典是利于我们末后时期现前我们当来众,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众生,一路这样利益过来。因为这个因缘我们今天才能在此来闻。我们现在闻了以后,在这个世间依然依照着我们的身心世界,根据自己的因缘传承下去以后又会利益当来众。

就在这样的一个辗转相继中,因为有缘所以我们今天有我闻,能闻得到嘛。因为有闻,我们还可以再辗转地续这个有缘,再让它辗转继续下去,从一切缘法中人人都能够得闻这个一时佛住王舍城的《无量寿经》,所以叫做皆为我所闻,叫做因缘闻,每个人都能闻,这就叫国土世间之我闻。其次叫顺情我闻,就是随顺着我们的这个,咱们这儿的这一套方法、这一套概念,你像我们这里的话大家都知道佛法修行到最后照见五蕴皆空,他是无我之法,既没有人我也没有法我,何来我的概念呢?就是由随顺众生的这个情见,这种执著,假借凡夫的这个我的这个现前状态来提倡无我之法,所以这个叫随情,假说有我。这里才说了一句我闻如是。这是什么啊,从众生世间来讲的,因为我们毕竟活在人世间呀,活在人世间你得接人气儿呀,那人里边,人人都是为我,我都是为人人呀。

所以这就是我们现在众生世间,随顺假说有一个我,叫做我闻。那么从五蕴世间来讲呢,我是由什么组成的呀?大家说?刚才讲的色受想行识,这个比较难理解了,你想我闻我闻,我们都是从色受想行识这五种精神和物质的结合来的一个假象,那么大家随着我们来学习这部经典,你说光从色闻吗?就看这本经书吗?那我们现在想想,你们看这本经书,比如说这本书它是一个色法,它是一个物质对不对?你们看的跟我看的还不一样。你看的是外边的封皮,我看的是里面的字,都看不全,他只是影在我们眼前的一个色法、物质,而且这个物质随着你们角度的不同,看的都不一样,它是个假象。

那么对于这个物质展现出来这部经典,我们对听闻了以后,会有种种的这种认知,眼睛看到色以后,还会领受到听完了意思领纳它了,比如说法喜充满,这就是一种感受。由于这个法喜充满以后又会作种种心行的想像。这是怎么个意思?法师在讲我闻,我闻的意思,一会儿又要讲佛住王舍城,等等就取种种就开始做种种想了,由于这种种种想我们念念相续,还要了别知道这最后他整个说的内涵你要有个总体的掌控,这就叫色受想行识。如果我们把它掰开了来观的话,大家想我们的世间是不是五蕴世间,一切都是五蕴在流通,跟我没有关系。

所以当我们错觉的有一个我闻的时候呢,其实不仅仅是耳朵闻错觉的一根在听闻讲法,整个我们今天把这个经义了解以后,必须由色受想行识同步的结合性的参与,才能成就这个我闻功德。因为我是由五蕴组成的,所以由这样的话我们说,这部经典的全部内容一定要由构成我的部分跟这个经典所传达的五蕴,经典也有五蕴的啊,色受想行识,传达的这种五蕴,信息对接才能够完全的圆满说我闻的现前这个感觉。你真的单靠眼睛能搞清楚吗?不由耳朵的听闻,光靠耳朵你看得见经文?没有感受,不进行了别你能了解吗?所以这就叫做流通在五蕴世间。从国土、众生、五蕴世间来全方位的把它进行下去,这里才叫做我闻。这才叫做圆满的叫做闻。

所以大家想想,虽然我们的五蕴是假的色受想行识,可是我们所有的圣言法典都是靠五蕴在流传。我们要做这样一个深广的理解。好,那我们再回过神儿来,再与现实世界对应说,阿难启教来承担我闻如是。由这个我闻才知道如是,什么如是呢?就是这样的。如是之法我从佛闻。佛讲了,佛法僧三宝它就是这样的,你要修戒定慧,次第的这种修法也是这样的。轮回生死从来就是这样的,解脱涅槃也是这样的,这就叫如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说法真的如此,本来就是,故这里说我闻如是。所以所谓的我闻其实就是让这个,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就是让这个觉性,这个觉悟之性整个弥漫覆盖到我们刚才讲的这三种世间中。是这么一个流程。

那么这个觉性是什么呢?就是如是。如如不动的真实不虚的这个宇宙万法的真理。因为这部经典还真是特别,康僧铠三藏他翻译的时候他倒了个个儿,不像咱们通常只是说如是我闻,这里成了我闻如是了。那如果我们一定要把他更加地引申发挥一下的话,就可以理解成什么?一切的教法都是觉悟的载体,为我所知了这就叫如是我闻了,那么为我所知后我当身体力行、真修实证,这就叫我闻如是了。如是的法被我听来了,我得如是地去做,这就是如是我闻和我闻如是的关系。

那么所有的修证法门中,都是从佛所宣讲的为我所闻了,叫做如是我闻,信解行证。那么由于净土一门圆融绝待,非常难以置信,信心是它的第一道玄关,所以阿难简直就是我只能原封不动的把它流通下来,上面不夹任何的这个侧重,所以说如是我闻还重在我闻,我闻如是的话重在如是。就是这个不容凡夫思议揣测的圆顿教法,我只敢说就是这样的,我闻的就是这样的,我闻如是。你们就这么听吧。这是净土的殊胜,又把它这里做一个理解。这就叫我闻如是。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时,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一时呀,所有的经典里面为什么只用一时?他不是说这个时,那个时,前一会儿,后一会儿时,或者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时,那么这个一时呀,就是说《无量寿经》这部经法我该听闻到的时候,机感相应之时,佛应当讲的时候,就是完全熟透了,该流淌出来之时,叫做一时。那你要是说非得说个某年某月某时的话,因为时间它是超越的,它是一个假象呀,我们现在在妄识分别的时候时空有,你能说具体的哪一时吗?哪一时都不对啊,我们这个世界的此一时,那么那个世界就成了彼一时了呀。

它是不能够完全的,任何时间都不对。只有这个一时才能够作任何之时。所以你看,佛典非常妙。就是佛讲这部经,众生该听这部经,思之、相应、道交和合之时,相扣在这儿了,正好一卯一环扣在这儿,该讲了,这个时候儿,这叫做一时。你说我们现在大家想,这个一时呀,为什么说这么殊胜呢,它就是一个既能够作一个永恒的时空格局,就是一时就是适合于整个时,对吧?但是它又可以说灵动起来以后说处处时时都是一时。你说是不是?这个佛在灵鹫山讲这部经的时候也是一时呀,阿难结集经典诵出来的那个时间也是一时呀,诸位大德西天东土的历代祖师从印度往过来翻译,从古代往现代传承都是一时呀,包括我们现在此时此刻在宣讲学习这部经典的时候也是称为一时,所以你看这个一时它就是通的。它确实并非说我们说,我们在此时佛曾经在彼时,而是就是说如是之法中,没有此一时彼一时,全在一时。大家想想,刚才我们讲这些时间能离开现前的一时吗?就是说所有的每一时、每一时都在一时。

佛在讲的时候,祖师们在翻译的时候,我们怎么了解到怎么知道呢,就在现前我们这个现场才知道,才回想过去,还要展望未来,都在一时。所以时时处处之时就在现前一时。整个法界同在一时,这才叫一时。所以你看这无上甚深一时法,你能够悟得了。为什么跟大家讲啊,如果我们这样学经教呀,原来的佛门里面讲教呀,叫天台叫做教下。教下讲这个教的时候,他从如是我闻到作礼而去,都要会的让你往心地这个心性上会的,不是说就这么个道理,听听典故很精彩的这些人物传记讲完了就没了,就是每一法每一个人物都让你有观心释,观心就是往心地上观的解释,都有这样的一种解释。所以我们希望尽量大家也往这个心地上观。你看,所有的一时其实同在一时。

同在一时就可以无量无处无边的所有的时都可以包罗,都可以分散。就是这么一个法义。好我们再来看,这个下面的就好理解了,先玄一些。下面的是: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这两个地方是印度我们说当时释迦牟尼佛讲法常住的圣地,现在如果我们有同修去印度的话,还在我们所在的因缘中还可以见闻得到,一个是王舍城,一个是灵鹫山。耆阇崛山就叫灵鹫山。王舍城是当时印度摩竭陀国的首都,他在现在印度的比哈尔省,在此之前给大家讲观无量寿经的时候,还记住那个可怜的皇帝叫什么吗?频婆娑罗王就是这个王舍城的国主,他的儿子阿阇世。频婆娑罗王不是在《观无量寿经》里面证到初果了嘛,竹林精舍也在这个王舍城中。

那为什么这个地方叫王舍城呢?我们依着吉藏大师有一个很有趣的解释,这个国度这个城池是怎么来的呢?在古代印度的时候有一个国王叫作普明,普遍的普,明白的明,他在这个大城里面治理这个整个统领这个国家,但是统领这个国家呢,当时我们要知道印度呀不是佛法一枝独秀的,很多很多外道有九十六种外道,有一个著名的大外道叫做尼乾子,就是我们比丘尼的尼,乾坤的乾,儿子的子,尼乾子,他跟这个释迦牟尼佛的这些比丘们呢,两个人在法义上产生了这个诤讼了,有了这个争执了。有了争执就来找这个国王,普明国王来给进行一个判决嘛,给个说法。结果当时这个普明国王他就屈就了人情,也就是走了后门了,违心说这个尼乾子得了理了,说这个释迦比丘不对,释子沙门不对。可是事实情况下确实释迦牟尼佛的这个比丘他是占理的,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比丘也挺有意思的,他就豁出去了,在那儿哭天喊地的整整弄了半天,不走,就在那儿哭喊,就跟那个孟姜女哭长城一样,见效了,一鼻子就哭倒五百里长城。这个比丘他是由于毕竟是释子沙门呀,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大概是天神也看不下去了,护法,就哭了一晚上就哭得整个这个城池就是什么,陷没进去,陷到地里面了。

所有的陷进去了唯有什么,东宫太子的宫殿留下来了,你看为什么这样呢,诚心、究竟心能够感动天地呢,就是这样子的。只有这个东宫太子的东宫没有没,国人就说,哎呀这还不行,那么就说推选这个太子做国王。但是这个太子知道他父王没有道德,走了后门了嘛,没有公道嘛,所以他就不肯去就这个位,就跟两个大臣到山里面去修道去了。带着两个大臣随行修道去以后,由于天神对他的德行感动了,一晚上就给他造了一个城池,里面造了一个宅子。从此以后这个城就叫做王舍城。他舍了王位而去修道,所因缘起这个城池叫做王舍城。大家去过印度吗?王舍城去过的吗?

王舍城再往外走十几公里就到了什么山呀?就是这里所说的耆阇崛山,灵鹫山,也就我们常说的灵山胜境。说起这个灵山,大家去了这个灵鹫山都会,真是非常的受到这种震撼,大家想多少的大乘经典就是在此处开始宣讲流通的呀,《妙法莲华经》、《般若经》包括净土里面的《观无量寿经》全部是从灵山一会流淌出来的,就是这个耆阇崛山中。那为什么这个地方叫耆阇崛山呢?就是因为,一个,这个山上面有好多灵仙,就是修道的这种仙人居住,所以叫做灵。而且这个山上同时也有很多鹫鸟,就是秃鹫,鹰嘛,住了好多,所以就叫鹫。合在一起叫做灵鹫山。有时候又把他叫做鹫头山,它上面就是灵鹫山最上面有一个地方就是释迦说法台呀,那个地方还真的特别像一个鹰的这个身形。

所以你看这个正报跟依报也是同步的,依报正报都是随着互相转的。这是讲到说地点在哪里,佛住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中。当然对于这个佛住的话,我们因为说有所居有所住,就在这个地方在讲法,我们通常理解说,就像咱们现在住在这个福慧慈缘(会馆)一样,那么如果一定要从心地上讲的话,佛住的话,他是佛在常寂光土嘛,我们都知道佛最后的清净无染的真正的是,他所在的国土在常寂光土,怎么会在我们这个染土来示现呢?所以在教法上,大家常会形容到一个什么:于不动道场起身动坐,奔赴法会,这就是应现在这里,不动道场是常寂光佛土就是佛的境界。

那么慈悲不舍应化在咱们南阎浮提,在这个诸有情的围绕中来不间断的随其所用,来做这个度化众生的佛事,这才称之为佛住。因为住也有好多种,有的叫天住,比如说四禅八定,这属于天住,有的叫做这个梵住,梵住就是修梵行嘛,清净嘛,比如住到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中这叫梵住。还有的叫做圣住,就是住在空性之中,这叫圣住。只有佛才能圆满地住在整个一真法界,而且又可以分门别类地示现到十法界中来度化众生。所以这里所谓的住,只能是说一个分住而已,在他方国土同时度化众生的时候,在我们这个世界的灵鹫山也住在这里说一下法。又叫做化住,化现成八十岁的老比丘住在这里。又叫做示住,示现成一个化身佛来度化在娑婆世界过去结的有缘众生,所以叫做佛住。以这样的形式示现住在这个王舍城耆阇崛山中。这是这一句话: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

为什么这里叫做大呢,就是因为年龄都老了,那么道行又高深,德行又深厚,才能称之为大比丘。比丘嘛,我们给大家讲的经讲的也不少了。我们都知道比丘有三个意思。一个是乞士,乞食来滋养这个色身;乞法,来长养他的慧命;一个是叫破恶,就是破我们贪嗔痴的烦恼之恶;一个是叫怖魔,因为六欲天最高的天魔,他化自在天的天魔,他是执于六欲整个欲界为他所掌控,他认为这是真实不虚的,就是属于他的东西,他住在有的这种执著中,可是比丘他是修空法的,修无为法,修出世法的,所以他的这个空性特别是在他受戒的时候,跟这个空性,跟这个心性相应的时候,空有之间它会对撞呀,碰撞呀,碰撞的时候对于这个有的撼动,就能够致使显现在现象中呢,魔宫就会震动,魔会生恐怖心,所以叫做怖魔。

这是比丘主要的三个意思,就是一个出家人。受了具足戒才能称之为比丘。另外还有两条意思,一个叫做净戒,一个叫做净命。净戒就是持戒清净的意思,净命就是以正当的方式乞食来活命。大家可能会觉得净命,难道还有脏命吗?不干净的命吗?有。有叫做邪命,这我们也给大家说一下,就知道真正说一个出家人比丘,我们有时候去判别真伪,出去碰到一个化缘的你知道他怎么回事,你也心里有数,什么叫做比丘这个邪命,邪命第一种叫做什么呢?诈现异相。就是在人多的地方,他给你显现这个我们也不能说妖言惑众吧,至少他说一些怪话,高妙的话弄不懂。

我记得我那会儿在五台山拜山有一次往上拜的时候,就不知道哪来一和尚,也不知道是不是和尚,穿着个衣服往那儿盘腿一坐,然后就我往上拜呢,他在台阶上面坐着,往下说的时候就这么手一挥,就跟那个登基了君临天下似的说,什么汝等下界凡夫怎么怎么样儿就开始在那儿念叨,所有的人往上走的时候都觉得这个人很有本事,了不起,有的真把他就当作这个神人去供,这就叫诈现异相,狡诈的诈。这是一种邪命活,不能以这个过日子。再一个就是自说功德,自己天天说我每天磕了多少头,拜了多少等等这些,不能够不断地说,加强别人的印象。还有一个就是占相吉凶,就是掐盘算命看相就以这种过日子,大家要知道,净命是以此过日子,就是用这个来滋养他的道粮,用来支撑他的修道过生。度化众生方便不在此列。那么还有一种就是高声现威,诈现威仪,人多的时候他就特别的,现在不是有的时候弄个百纳衣穿着嘛。

你们晓得么,那个百纳衣有的时候比我们现在这个衣服还贵,因为他要裁剪呀,所以说这些都是属于高声现威,就是大喊一声出点儿怪音等等这一些。再一个就是,说所得利以动人心,比如说诸位同修他有的他今天给我供养了一套短褂,我就到处去说他给我供养了短褂,那别的居士以为说师父那您需要长褂吗?我也供养您一件。这就叫做说所得利以动人心,属于比丘的邪命。真正的这种邪命像在戒律严格的讲的话,什么仰口食维口食方口食,就是巧言攀缘,交结权贵,左右逢缘,仰观星象天天看着天吃饭,包括给人看病等等这些全属于邪命过活,唯一的正命就是托钵乞食。到了咱们汉传佛教现在也没有这个资粮,就是可以说比丘终日就是你持戒受供养。你啥都不能干,只为了修法弘法,你一切的世间法都属于置身产业,那都属于对一个修道人来讲全部属于邪命,所以这才叫比丘的资格。

就这样的一种过日子的人,大家想一想有万二千人倶,有一万两千人,聚集在一处才称之为倶。所以你看这个《无量寿经》的这部法会有多么隆重啊。大家要知道,你看《弥陀经》里边也是千二百五十人倶,那是常随弟子,这里一万二千人就等于说数量等同于《法华经》。在经典里面只有在讲法华的时候,当时云集的大比丘众也是有一万二千人,非常隆重。所以说,从这点来讲,大家我们都知道法华里面不是有一句话叫做:开示悟入佛知见。《法华经》的经的规格是这么个规格,所以才招感了有一万二千的比丘听法,那么我们可以说法华是开示悟入佛知见。这部经就是以佛知见加持我们让我们开、示、悟、入,直接往生。直接契入佛知见,他是反过来以这样的功德等同无异于《法华经》的法会,所以在这个听法众的规格上你看是同步,正等无异的。这里面都有一些表法。

那么由于前面的我闻如是是这个闻成就,我闻就是我听闻了嘛,如是就是信成就嘛,一时就是时成就嘛,佛就是说法主,主成就,在这个王舍城耆阇崛山说法处,处成就,那么还有大比丘万二千人,包括后面的菩萨等等,这叫做众成就,一部经典具足了这六种元素才能叫做证信序。相信这部经典准确无误,释迦牟尼佛当时在印度讲的。缺一不可,这六个因素,大家要记住,这是叫做证信序。那我们再往下看,就叫做发起序了:一切大圣,神通已达。什么叫做大圣呢?什么叫做大圣呢诸位同修?是不是孙悟空呀,叫齐天大圣?大圣一定是什么呢,就是悟到空理,证到实相才能叫做大圣者,如果从地位位次上说,最起码最起码要证到初果以上,见道的圣人,就是预流预流嘛,预入圣流才开始叫做圣人。

我们都是凡夫啊。所以大家要晓得,凡圣之别他是有差别的呀。从所居的国土来讲,我们所居的国土在三界内,圣人所居的国土在界外,三界外,出了三界了,这就是一个凡圣的分别点。我们住的是染土,人家呈现的是净土,所居的国土。从生命的这个形式上来讲,我们的生命形态是轮回生死的。圣人的生命形态他是了却生死的,不去轮回了,常住不灭了。从这个人生观上来讲,你比如说我们常知道,不是有缘觉圣人吗,辟支佛。那我们的人生观它属于什么呀?烦恼所致的流转观,从无明缘行最后至老死。

圣人的人生观它是什么?它是还灭观,就是一切都是从中折断,一切都是从中折断,在这儿放,断舍离,不断地舍,这样的人生观。如果说从生活状态上来讲的话,凡夫一般都是执著缘起,但是圣人他就见到性空,在现前的一切法上因缘中,凡夫一定是就执著于缘起,但是圣人全部见的就是性空。而且在性空中,还不离缘起。我们是烦恼,圣人是智慧。凡圣的一个唯一的分水岭就看你有没有般若,是否具足般若的这个发心、观法和证量是凡圣的分水岭,所以说生活状态上来讲我们是生灭的,圣者是不生灭的。这样才能叫做圣人。那么这里的大圣呢,就是指的参与法会的这些大阿罗汉们,他们都是回小向大,行菩萨道,所以叫做大,趋向于佛果的这个大圣者叫做大。

而且有的是大法身大士示现成佛的罗汉弟子,这一号身份的人物所以才叫做一切大圣。具足了无边的功德,这里说的一个功德叫做神通已达。你看不知道为什么,佛也确确实实是方便上的说了这么一个让人,具足诱惑的这么一个词。现在你想想咱们佛弟子说什么都没用,唯有显神通就灵。你再给讲一千遍一万遍说神通也不要执著,神通只不过是修行过程中显现出来的一种自然状态,说的理是的,只要是谁给他显这一下通,他马上就晃晃悠悠的就相应了,所以这里说神通确实在佛门里面,也是一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这么一个本事。神就是神妙难测,通就是通达无碍。所以大家顾名思义从这个字眼上来讲你看,为什么要神妙难测,不是说这个现象是有多么的,从哪儿揪出来的或者练出来的一个本事。

这个现象它是跟空性相应以后,大家以后一定要记住,是跟空性相应以后,从圣人的智慧禅定中所获的超自然,这种超自然是怎么表达的呢?是在我们凡夫的这个常情中觉得它是超自然的,但真正的真实宇宙万法的这个真理中它是本自然的,因为咱们凡夫现在不自然呀,我们的所有的执著其实都是不自然的,真正的自然就是跟空性显现的,所以我们现在看起来把本来自然的看作不自然,觉得这是一种超然能量才叫做神通。神通有时候也叫做神变,有时候也叫做神力,大家一定要记住,它是跟空性相应的,在《般若经》里边就讲到说,神通即是空,空即是神通,是划等号的,你没证到空性肯定会不相应,所说的通绝不是神通,很可能是另外的道儿,因为有一些道儿你比如说妖通就有,什么叫妖通呢?就是这些狐仙鬼怪木石精变,附在人这个身体上或者神通中呢,它显得非常的聪明奇异,但是它叫做妖通。

还有一些叫做报通,就是依着你的业力果报而得的通力,有一些它能够飞行天空,有些鬼神的话它还有他心所知呢,这叫做报通。还有一些依通,就是依靠个什么东西。你比如说吃了一种药力,或者是你持咒,或者是写这个符,这些护身符呀等等这些,它真能够让你在巨大的心力加持下,它能够所得到这个通力,这叫做依通。所以我们这里纯粹的神通就是指的神通和道通,悟到中道实相之理,没有执著心,那么这个时候禅定的这个智慧,同时同步观察出来的这个通力,无碍的这个力量才能叫做神通。这里讲到的说神通已达就是他们已经都具足了这种功能。比如说我们常说的,三明六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乃至漏尽通。就是这些大比丘,全部都具足了这样的神通,大家想想这是什么法会呀。

这是多么殊胜的大法会,你想在我们这里已经想象都想象不来了。这菩萨后面还没点呢,所以从这里讲为什么要讲到一个神通已达呢,因为具足了那么多的功德这些大圣者,光单把神通给拿出来了。就是显现为什么呢,这个净土法门,在这个份上要开始讲的时候呢,当机者比如说要他的信受能力强的,你试想一下他没有神通的话,他简直连个轮回都看不到,那么给他讲法藏比丘因地无量劫来,遇了多少尊古佛最后成就的这个五劫的时间修行,你说他如果没有宿命通的话他不能够直接承担这个相应的法呀。那么再讲讲四十八愿里面全部具足六种神通。如果他不具神通,他就感受不着这个好处,他想想极乐世界怎么会有这样的世界,当体的天人就具足了这样的功德了。

所以说净土法门呢,就是要某种意义上,像这个地步只有这样神通已达的大圣者才能够无障碍的起信,才能够无障碍的起信,诸位试想一下我们现在就在这儿听一听,是不是无障碍的起信呢?这需要非常大的福报资粮,才能支撑这个无障碍的起信。因为他们听起来就是至少不能够亲见极乐世界,可是他的这种现场感就是要非常强呀,他的现场不是咱们的现场,他的这种神通以后就是,不是一个国土了呀,不是一个时代了呀。那么佛再给他传这个,至少说法藏比丘因地的修行到发四十八大愿,极乐世界的这种种种的依正庄严的时候,他至少就是有一个到了一个次第水平具足这个资格认证以后,再来听这个法容易作为当机来承担信受,所以这里什么都不说,光说了一个神通已达。下面这一段就开始就是要讲到与会大众,但是因为这个名字也比较多,那么这一笔带过也不好,但是细讲一下呢,我觉得有点就像我们举办什么大型活动要介绍一下嘉宾了,结果嘉宾太多了,这个主持人站在主席台上在那儿念嘉宾,可能下面的听得就东倒西歪了,大家要知道我们为什么东倒西歪呢,因为凡夫他就是一个假名头,来了某某某某某不断地给你介绍,刚开始还鼓掌呢,鼓一会儿鼓得连鼓掌都不想鼓了。但是我们这里啊,这都是这些真实修行德行的大成就者,因为叫有德可尊,这里统统而称之为尊者。所以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大尊者们他们的大成就从哪里成就,成就了什么特色。我们来看一下,所以大家盯着这个经本,我们大概给大家讲一下。

第一个是尊者了本际,你们听过本际这个词儿吗?本际在佛法里面其实就是空性的意思,就是本来面目的意思,也就是无边无际,称之为本际,无量光寿,也叫做本际,空性与此本际知见明了了就叫做了本际,这就是阿若乔陈如,是佛最先度化的五比丘弟子,这个乔陈如有时候读憍(jiāo)陈如,他当时发愿,就是因地发愿的时候就说,他一定要在释迦牟尼佛转法轮的弟子中他要最先悟道,果不其然。所以说后面的这个舍利弗、目犍连上首弟子都忿忿不平说,怎么他能先我们前悟道呢,说没办法佛告诉他人家因地过去先发的愿,他一定要做第一个悟道者,所以这里把他给列出来。这个阿若是他的名字,这个憍陈如是他的姓,姓氏,我们不是常称过五比丘嘛,怎么来得呢?在过去迦叶佛的教法中一共是九个人,九个人跟着迦叶佛学佛,但是这九个人里边有四个人是利根,在迦叶佛法中就了道了成就了,有五个人是钝根,他怎么也悟不了,最后他们就共同发誓说在释迦牟尼佛法中要首先悟道,由于这个誓言呢,就这一世就跟着释迦牟尼佛同时生在释迦太子的迦毗罗卫国,作了大臣家里面的这个伴读者,有的示现成大臣,那么这个时候佛在出家的时候,(净饭王)就遣他们贵族里面的五个人同伴随行,后来这个憍陈如就是太子入山的时候,他不肯去随他在雪山里面苦行,他就隐在鹿野苑,佛成道了以后回来,找他们五个人的时候,给他们初转法轮,称之为首席弟子第一悟道,这叫做尊者了本际。这样的速度大家能跟得上吧?

第二个尊者正愿,正愿是谁呢?就是我们常了解的马胜比丘,他的威仪是第一的,为什么叫正愿呢?因为过去他犯了过失了,佛有一次就把他说了一通,说了一通以后,他自己有点儿惭愧,就立了一个愿说我永远不再犯了,所以就称之为正愿。那么有一个大富长者就因为看到马胜比丘的威仪,心生欢喜了就给佛建了六十座僧舍,这也是佛门中的一段佳话,所以叫做正愿。

尊者正语,正语是什么呢,离婆多。就是在《弥陀经》里面那个无倒乱第一的,离婆多,因为他不打妄语,大鬼小鬼拉一具尸体进来,让他说到底看这具尸体是我们两个谁的,他不打妄语,就依实而说了,说的大概是大鬼的还是小鬼的把另一个给得罪了,这个把他的胳膊吃了,那个把尸体的胳膊给安上去,最后他全身都给换了一遍,第二天早上出去我哪去了?思想还是我的,身体彻底变了。最后一个大罗汉点播了说本来就无我,哪里有我?悟道。所以称之为无倒乱第一,四种妄语从来不犯,所以这里又叫做尊者正语。

尊者大号,就是五比丘里之一的摩诃男,他称之为族性第一,因为他也是世尊父系里边的亲族,因为他美名传扬,就是很有名气所以叫做尊者大号。

尊者仁贤,仁贤是谁大家知道吗?须菩提,这个人德性柔和,所以以这个德性来彰他的名叫做须菩提。有的人说原来如此,错了!须菩提有三个,《金刚经》里面那个叫做解空须菩提,还有一个叫做天须菩提,这个叫做恶性须菩提。佛有三个须菩提弟子。这个恶性须菩提,是过去他是一个小龙,畜生道是一个龙,临命终的时候起了一念慈贤善护之心,所以就得生人中值佛出家,证到果位。所以须菩提有三个,这个尊者仁贤是指恶性须菩提。

尊者离垢,离就是指的离开,垢就是破戒之垢。他是指的洁净第一,这位尊者的习气就是爱打扫房间,你们中间有没有有洁癖的人啊?有洁癖的人控制不住要打扫房间,当然这个尊者他不是有洁癖,他是洁净第一。非常讲究卫生,那么老去打扫僧寮,令愿心无尘垢,见思烦恼断尽了离垢,所以这里叫做尊者离垢。

尊者离垢完了是尊者名闻,名闻就是那个摩诃俱絺罗,舍利弗的舅舅,有时候又把他叫做长爪梵志,最有名的婆罗门,他的妹妹舍利怀了舍利弗以后呢,他跟她辩论他就辩不过,辩不过他就觉得说这怀的儿子可能是个人才他得外面去学艺去,就去学这个外道韦陀典(籍),学会来以后舍利弗已经随佛出家了,他就找佛不是的时候呢,被佛给折服了随佛出家,证得四无碍辩,所以叫做问答第一,这是尊者名闻。

尊者善实,这个尊者曾经过去以最美善的果实供养一个维卫佛塔,一个佛塔。供养这个佛塔就感得九十一劫常生在人天果报,这一世值佛了也出家证果了。这叫尊者善实。大家能跟的上吗?

尊者具足,具足指的是树提长者,我们说一个出家人受了戒就叫做具足戒,所以他是从受戒表明的得戒第一,这个尊者是得戒第一,他把谁给害了呢,宾头卢,《弥陀经》里的宾头卢知道吗?宾头卢颇罗堕,宾头卢显神通就是他给害的,他把那个旃檀钵就放在刹杆上,就是很高的那个幢撑上,放在上面他就在那烧,把这个宾头卢(旃檀钵)给烧起来的时候能呢你能够取下你显下神通,他就真的显神通了,把这个钵给取下来,取下来以后两个人都被佛给呵斥了,从此以后定了弟子不可以以七宝钵供养比丘。七宝旃檀钵供养比丘,佛定制了在家的弟子,这里指在家弟子不许用七宝钵来供养比丘,怕他们生这个染著。后来他出家以后因为受了具足戒持的非常好,所以叫做尊者具足。

后面尊者牛王,这个大家知道了吧?就是《弥陀经》里面的憍梵波提,就是因为他吃饭的时候老是跟牛一样在那嚼,嚼的受不了不吃饭的时候还在那嚼,不断的嚼嘴软软的这样跟没牙一样嚼个不停,佛害怕说他这个样子被别人讥嫌,说你个比丘怎么吃饭跟牛一样,害怕这些讥嫌的人所得的果报,就让他,用神力把他置在星宿天上。听法的时候来,平常住在天上来应供,所以又叫天供第一,为什么他长成这样,就是因为他过去嘲笑一个老比丘吃饭像牛,五百世转了牛了,所以成了比丘了吃饭还跟牛一样。大家要记住,往生极乐可以带业往生,习气再重也不在话下。

后面三个尊者优楼频螺迦叶、尊者伽耶迦叶、尊者那提迦叶,这就是三兄弟,本来他们是事火外道婆罗门,特别是这个老大老迦叶他有这个五百个弟子,那么世尊要度化他的时候,就在他这个窟里面把他养的那个护法毒龙给降服了以后,他舍邪归正跟着佛出家了。他常以四事来供养僧众,所以他又叫护众第一。那么他的两个兄弟一个叫伽耶迦叶,一个叫那提迦叶。这个伽耶迦叶,是到最难教化的边地,比如说我们现在咱们中国的边地在哪里?佛法难闻之地,最难教化的边地去教化众生,所以伽耶迦叶呢叫教化第一。这个那提迦叶呢,随佛出家七天就证果,所以他是精进第一。这三兄弟老大有五百个弟子,老二老三各有二百五,加起来就是有千二百五十人一千人。这是这三兄弟。

下面再来看尊者摩诃迦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迦叶尊者,头陀第一,由于过去是冶金师时跟一个贫女去合伙给装金佛像,这个果报感得生生世世九十一劫不受贫穷报,九十一劫身上放紫金光,自然就带着,别人身上也有光或者没光到了他跟前马上就显现不出来了,他就像把人家的光给吞并了一样,所以他的外号就叫做饮光。饮水的饮,把人家的光给饮了,显现不出来了。迦叶尊者非常了不起,头陀第一,修苦行,由于头陀修苦行佛赞叹说苦行致使佛法正法多住了五百年,禅宗的初祖,世尊拈花的时候,就是他在那笑一笑,会心地微笑,所以佛还让了半座给他说迦叶善来,跟他让了半座,说你这么老了不用这么修苦行了,拼命地吃苦,结果他不愿意,他很强,佛就说正法能够多住五百年,由于有头陀行。佛灭后以后结集经典他是首席大功臣,为什么呢?在这个王舍城外,在这个七叶窟中,当时结集经典的时候,就是迦叶尊者发起的,因为佛灭度了,里边不是有不听话的比丘嘛。有一个不听话的比丘就说这下好了好了,这个老头终于死啦再以后没人管我了,这句话让迦叶尊者听到了非常伤心,当时就发动了结集三蔵。尊者迦叶。

尊者舍利弗,舍利弗我们就不要多讲了,智慧第一,舍利弗还有一个名字叫做优婆提舍,议论的意思,为什么呢?他在刚才说的在他娘肚子里的时候,就帮他妈妈把舅舅给辩过去了就给辩倒了,生下来以后八岁就开始登座辩解,他八岁登座,十六个大国里面没有一个对手 ,所以叫智慧第一又叫优婆提舍。这叫舍利弗。

尊者大目犍连,我们都知道是神通第一,七月十五的盂兰盆会就是他为了救妈妈而缘起的。这个目犍连啊,我告诉大家,人家家里才是真富有,富有到什么程度呢?打小到大他从来没有听过没有这个词儿,从来没有听过,需要什么跟他妈妈回去拿,就给拿过来。终于有一天他妈妈为了就是教化他一样的就是说终于说这个东西跟伙伴一块玩嘛,他输了,不知道怎么输了,就家里拿美味的糕点,他妈妈说没了,没有了,他说什么叫做没有啊?家里就这么富。这个目犍连和舍利弗跟佛陀生生世世因缘是非常殊胜的,他们有时候一辈子三个人三个都可能是畜生道,有时候又转成一个是当皇帝两个是当大臣,有时候又一个当爹两个当儿子,有时候兄弟三个当老大老二老三,就生生世世不相舍离。

那么到这一世的时候,他跟舍利弗同当时都是大外道,舍利佛和目犍连都是有名的大外道,大外道他们当时见到谁呢,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尊者正愿就是马胜比丘威仪第一嘛,他见到马胜比丘以后,那一天舍利弗要入到舍卫城去,这个马胜比丘也要出来托钵,佛就给他授记说你今天要遇到一个非常之人,那么你一定要给他略微的说法,一定要给他讲法。刚好那天舍利弗也一块入到这个舍卫城两个人见到了,见到了以后这个舍利弗就问马胜比丘说你这么庄严威仪能够摄人呢?这个马胜比丘说我师大沙门是三界之主,人天应供,说你师父天天说什么法呢,就说了一个: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这一个偈说出去舍利弗一听就证初果,大家想那时候外道的烦恼都这么少,这么清净。听一个偈子四句话就像一首诗一样,人家就证初果。目犍连见到以后说说好了咱们两个同时证道的,你怎么就先证了呢?急得不行了,舍利弗说我来不及,他讲得太快了,那我带你去见他,又见马胜比丘没见着,舍利弗给他说说了一半,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一半,目犍连就证到初果了。就这么利的根器,大目犍连,那么这个大目犍连为什么投到他们家这么富呢,这也是有典故的。目建连又叫拘律驼,拘律驼是一个树,大树,树神的一个名字。这个目犍连的父母不是非常富有嘛,没有儿子,没有儿子呢,印度那种外道信仰和这个萨满信仰非常多,就去求树神,天天去求没有结果。没有结果他就恼羞成怒了,就发了个狠誓说我再求七天,七天之内如果还没有儿子就把你给砍了。

你看他多像现在我们有时候学佛的居士啊,七天不灵我就把你砍了,我们不至于把它给砍了,反正我就不信了,树神没办法就害怕了。害怕了到处找能不能给他家找个儿子,因缘没有啊,在这样情况下就没办法,上到忉利天去找释提桓因去诉苦怎么办啊,救苦。那么这个忉利天的释提桓因就看到他的天众的亲族里边有一个天人马上寿命就要垂终了,马上要死了,死的时候他就去问这个天人说你可以生到他们家,他们家有钱。这个天人说不去,为什么呢?说这个人道里面太苦了,我不想去。那帝释天就告诉他,你去吧你去了以后可以跟释迦如来应现人间的时候因缘感召在一起,你能够听他的法能够得道,在这样的情况下帝释天的这个亲戚才从三十三天堕下来生到婆罗门家里,就是大目犍连。所以你看他是天人天福来享天福所以他从来不知道没有,这是尊者大目犍连。这是多讲了一点。

再看尊者劫宾那,劫宾那就是又叫知星宿第一,因为他是当时最著名的天文学家叫劫宾那。尊者大住,大住就是那个摩诃迦旃延 ,也称誉说论议第一的,非常善于辩解。当时有外道不相信说有因果,有轮回,这个外道就是你不要给我讲了,那你因果六道轮回你告诉我生到天上的人为什么不回来告诉我有天呢?堕到地狱里的人为什么不告诉我说有地狱呢?结果他就把外道给辩住了。他说生到天上的人就像刚从厕所出来的人他还想会回来闻这个臭味吗?堕到地狱里的人就像犯了罪被关到监狱里边他还能出的来吗?就把外道给说住了。这就是摩诃迦旃延叫做尊者大住。

尊者大净志,大净志这个尊者他是非常的少事少欲,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一物不如少一物,每天都是非常的安乐住在这里,他是声闻比丘的典范,当时都在很赞叹他,少欲知足,所以他又叫闲居第一,就是无事,每天非常快乐自在,闲暇的样子,叫闲居第一。

尊者摩诃周那(nuo)。摩诃周那(na)也行,他就是周利槃陀伽的哥哥,周利槃陀伽还知道谁吧?你们学佛也得把佛的这亲戚六人弟子这种关系得搞清楚啊,回去画个表,周利槃陀伽就是那个最笨的,最笨的那个扫把、扫把,念了扫就忘了把,念了把就忘了扫的那个,那么为什么他教成这样呢?他笨成那样他哥哥就让他还俗,他气的不行,就到后花园去自杀上吊的时候,佛陀给他传了这么一个法,七天成就。这个摩诃周那就是他哥哥。

尊者满愿子就是富楼那,《法华经》里面赞叹他说法人中最为第一,他说法除了世尊,没有人能够盖过他,这叫做尊者满愿子。

尊者离障,离障就是阿那律,是佛的堂弟,他特别爱睡觉,就是那位被佛给呵斥了以后,精进了以后眼睛给熬瞎了,最后教他一个乐见金刚三昧得了天眼通。看三千大千世界像掌中观一个东西一样,这叫尊者离障。

尊者流灌,流灌是谁呢?就是那个孙陀罗难陀,是世尊的亲弟弟,他非常的庄严英俊,世尊有三十二相他就占了三十相,所以叫做仪容第一。没有人能够比他庄严,他特别喜欢他老婆,他老婆也长的非常漂亮,后来就是被佛想方设法的用一些善巧方便把他给度得出家了,离开他老婆了。

尊者坚伏,就是那个宾头卢颇罗堕,就是那个把钵给取下来,被佛呵斥,从此以后给他下了一道圣旨法旨,说你虽然证得圣果了决不允许你入灭,既然你这么爱显神通,那就永远留在人间,受人天供养,所以他叫福田第一,尊者坚伏。

尊者面王就是薄拘罗,他的容貌以世间法来讲不算庄严至少非常英俊吧,所以叫做面王。他的寿命也非常长,这个尊者面王。佛弟子里面不管是腊也罢,德也罢,年龄也罢,都是具足的长老。一直活到一百六十岁才入灭,所以叫做寿命第一。这是尊者面王。

尊者异乘,就是优婆离,持戒第一,我们说律宗的第一代祖师,他当时集结五百大罗汉,所有的律典就是尊者异乘所诵出来的,你们受过戒吧?受戒有没有要忏悔拜什么呢?就是一心顶礼优婆离尊者,这就是因为戒律是从他那起源的。

尊者仁性,仁性他是一个牧牛难陀,也叫难陀,是牧牛的。他牧牛的时候看到佛拿出十一个问题问佛,佛就非常有耐心有板有眼地给他讲的面面俱到,他发现佛确实是无所不知的大圣人,就随佛出家了。随佛出家以后还有牧牛的习气,拿着笛子横笛高歌,赞美佛陀,所以他叫做妙声第一,声音非常美妙。说错了,这是指的尊者嘉乐。尊者嘉乐叫做妙声第一,这个尊者仁性指的是尸利罗,生性非常仁慈,乐善好施,他是救济第一,布施第一,说反了,尊者仁性是救济布施第一,尊者嘉乐妙音第一,是那个牧牛难陀。

尊者善来,什么叫做善来呢?佛在世的时候,就这一千二百五十个比丘,都叫做善来比丘,他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所以叫善来。那个时候佛法中得大善利的意思所以叫善来,只要人来找佛来出家,佛念一句话叫善来,比丘。这个人的胡须和头发自然就脱落,袈裟自然就著身,所以那个时候的比丘全部叫做善来比丘,但是告诉大家,这只有佛世才有的事,现在必须有师父给刮干净了,把袈裟给披上来,叫做善来。

尊者罗云,就是罗睺罗,佛的儿子,后来出家以后密行第一,给大家讲一下,很多人把罗睺罗的密行第一。理解为密法第一,以为他是修密的,密行第一是什么呢?他心里暗暗的用功,叫做密行,就是他蹲在厕所里边都不放过去入定,蹲在厕所他都能够入定,这叫做密行第一,罗睺罗,罗睺罗还翻译叫做腹涨,就是说他在娘肚子里边不是六年才出来,怀孕了六年,六年才出来,为什么呢,他前一世有一个老鼠洞,他就拿一个东西把老鼠洞给塞住,堵了六天,果报感得他六年才从娘肚子里出来,所以叫做腹涨。

那么尊者阿难,这就是我们指的阿难陀佛的堂弟了,讲到我闻如是这个,这个佛在世的十大弟子里面多闻第一,佛涅槃以后也是由他和五百罗汉集结的经藏,到这里,皆如斯等上首者也,上首就是在听众的前排,终于把嘉宾给介绍完了,这里列了什么,三十二位大圣者,神通无碍,当机净土,也就是他们的起点非常高,净土一门能承担了。

所以大家想想,我们做一个汇总,你看这里的话,为什么这些大圣人都是来承担听闻净土法门呢,首先第一个,从憍陈如,他是第一个悟道的,悟道了以后,还得求生净土,最后这个阿难是多闻第一的,什么法他没有听过啊,纵然这么广学多闻,最后还得说净土求生,那么中间你看,种种的第一,这都是佛弟子里面出类拔萃的大弟子,都是无量寿法会的当机众,直接上上根器净土法门,这是指的罗汉弟子,再一个说实在的,从反面我们来策发一下,虽然是大弟子大圣人了,在这娑婆世界确实还挺苦的,都不如意啊,你看这个烦恼习气有多难断啊,五百世的牛,都证了阿罗汉果了还吃饭跟个牛似的,你说在这断习气容易吗,最后没办法,被佛还赶到天上去应供去了,在人间还不能待,这就娑婆的陋劣之处,那么好多的大外道,为什么都要去,舍利弗目犍连都是有名的大外道啊,原因何在呢,不能值佛嘛,遇不到佛啊!

如果遇到佛的话,这样好的根器,还用走入到修行的误区吗?还要去绕这个弯路吗?那我告诉大家,极乐世界佛无处不在,一入净土就是现见阿弥陀佛入法会,所以我们就要从这些来宾里面你要看到他们,每个人都有故事,为什么今天坐在这里,包括这个世间你看刚才讲孙陀罗难陀这个事,这就我们这个世间也是真实的情景,大家知道他为什么后来证果吗?世间有说痴情女子负心汉,这个孙陀罗难陀也是个负心汉,他特别怕老婆,他妻子非常漂亮,他就非常执着嘛,不想出家,舍不下他老婆,结果佛呢,到了他们家化缘,说你得把钵端着给我送回我住的地方去,把他循循善诱到那儿,他老婆拿着他啊,呸的吐了一口痰,说这口痰干了你就得给我回来,他就听她的话,行行行,我就回来,非常留恋执着他的妻子,结果被释迦牟尼佛带到天上看一下天女,天女长得这么漂亮,共同跟天人娱乐玩耍,他就当时说你还觉得你妻子漂亮吗?他就说了了一句什么呢,说我的妻子丑的跟个猴子似的,这就是娑婆世界的人,男众就这样,你看你们女众还不生极乐世界,还待在这干嘛呀?说这种种的娑婆世界都是这样啊。

你要从这里面读出来东西,虽然都是佛的上首弟子,种种法门,可是你看殊胜在哪里,他们都排名第一,可是从反面我们也读到什么,就是娑婆的不平等啊,彰显出娑婆,体现出严重的差别相,什么都是要有个第一,有第一就有第二,还有最后第一倒数第一,那如果我们生到极乐世界,就是说没有第一啊,人人都是第一啊,光相貌上都是清一色的童男子相,假如果有第一的话,人人都是第一,第一等功德平等。

所以说,这个反过来也证明净土的当机者,都能够听闻《无量寿经》作礼而去,你想想,他们都是净土当机者是在娑婆世界拔尖的人物呀,每个法门里面他们都排名第一,才能在这里作为当机来信受听闻净土,就像咱们这个学校去拔尖子一样,不好的学校里面拔出来的优等生才能入到一个好的学校里边,持平了,大家都是优等生,一样的道理,所以我们从这几点里面,我们也要从闻法众里边要读到一些线索,作为法义上的领解,对本经和净土来生起好乐,是这样子的,皆如斯等上首者也。我们再往下看,前面罗列的是罗汉里边的上首弟子。

下面正显的就是什么呢,就是闻法中里边的大乘菩萨根机了,你看:又与大乘众菩萨俱,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大乘了吧,什么是大乘呢,大者拣小为义,就是比小的大,乘者运载得名,就是不但自利,还能运载大家一起过度生死苦海,乘就是运载的意思,所以说这里不但他的愿力大,因为他求的菩提佛果,他用的时间长,要花三大阿僧祇劫,他的行为大自利利他修的六度万行,他的德大具足一切诸功德,所以称之为大乘,大家要知道大乘,一般我们分的话,声闻乘叫做小乘,所以才声闻乘相对的菩萨乘叫做大乘,有时候也会把声闻乘叫做小乘,把辟支佛叫做中乘,把菩萨乘叫做大乘,这就法华经里面不是有个羊车鹿车牛车嘛!这就是三车比喻小中大三乘,这是指的大乘。

大家知道大乘和小乘区别的最关键点是什么,有知道的吗?大小乘区别最基本的关键点,区别是什么?自利利他的层面,就是一颗菩提心,你是大乘还是小乘,就看你有没有菩提心,有菩提心的众生,才能叫做大乘众菩萨俱,什么叫菩萨呢,觉有情啊,大道心众生嘛,自己还没有得度,先度别人,觉是所修的佛道,有情是所化的众生,这都是菩提心的表现,所以叫做大乘众菩萨俱,觉有情。以这个悲智双运,智是上求的无上觉果,悲是下化的无边众生,悲智双运,称之为菩萨,这就叫做大乘众菩萨俱。有时候也要进行一些了解,我们在教法上做一个了解,否则有时候在教法上我们判别的时候,搞不清楚这个教义,这里讲的为什么叫大乘众菩萨俱,就是大道心众生大乘菩萨,如果从这个愿就是他发的初愿心上来望他所要期望的目标的话,他只求大菩提,不求其它的,就像我们念佛求往生一样,念阿弥陀佛,不求任何东西,不是享受世间的福报,现前的福报,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从解门上来讲,什么叫做大众生呢,凡夫执着有,二乘小乘呢执着空,只有大乘的修的是中道法门,这也叫做大众法门,他舍这个妙舍这个空有,契会的是中道,在行门上分别的话,那就更殊胜了,为什么呢,我们入佛法啊,一个是从教上来入,你看声闻就是听佛讲法嘛,从教法上入的佛法,那么还有一个从义理上入,从义上入缘觉就是如此的,他可能佛不给他讲,他就干观这个十二因缘,花开花谢,春往秋来,他就悟到这个,从这个义理上他就悟到这个开悟这个悟性,只有大乘众菩萨俱是从行门上直入,我们开头给大家讲的观音菩萨,他根本就不管那么多,只管真修实干无我利他。就是真的是,人家那真的是,大家要搞清楚,真的是但愿众生求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没有我,无我利他,这样的大心众生才能称之为大乘众菩萨俱。

那么这里列举了三位最著名的,一个普贤菩萨,什么叫做普?普就是普遍的意思,贤就是吉祥的意思,我们这里讲到的话,我们来看这里:普贤菩萨,妙德菩萨,慈氏菩萨等,此贤劫中一切菩萨,为什么把普贤菩萨列在上首位。普贤菩萨在行愿品里面讲到,普贤的行愿是一切菩萨的行愿。普贤是一切如来的长子,这是在行愿品里面有圣言量明文告诉我们的,那么就等于说一切菩萨修的行发的愿都要跟普贤菩萨步调是一致的,在这个普贤菩萨所有菩萨行普贤行的时候,如果他在登地了以前,就叫做位前普贤,登地之前,登地以后,到成佛之前,叫做位中普贤,就是这时候正在行普贤愿的时候,成佛了以后,回过来不舍众生来果后行因度化众生,叫做位后普贤。

所有的行的都是离不开普贤行愿十大愿王,那为什么把他列在第一呢?因为他带领华藏海众,干什么哪?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呀,大家记得吧,读过《普贤行愿品》吧:我今回向诸善根,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所以这里把普贤菩萨作为上首。妙德菩萨在于其次,这就更熟悉了,文殊菩萨,又叫做妙德,又叫做妙首,又叫做妙吉祥,普贤和文殊是两尊跟释迦牟尼佛统称华严三圣,那么法照大师在五台山见到文殊普贤现前瑞相的时候,他不是就问到说,末法时期众生该修什么法门,文殊普贤就在佛龛上亲自说法啊,文殊当时就告诉他说末法时期应该修什么念佛为宜。给他亲传这个法门,所以说这里的妙首就代表信心,一切万行必须以信为万德之首,这个妙吉祥就代表他的行门,妙德就表的智慧,了了见佛性。

文殊菩萨既是诸佛之母,又是诸佛之师,还是诸佛法王子,这是指的文殊菩萨。再来看慈氏菩萨,慈氏菩萨就是弥勒菩萨,翻译叫做无能胜,现在一生补处,什么叫做无能胜呢?就是过去他修慈心三昧啊,没有一个人能比得过他的慈悲,这里把慈氏菩萨列在三位菩萨之后,就说明说本经里边把无量寿法会的内容全部嘱托给弥勒菩萨,让他在龙华会上继续流通,摄众生归于净土,所以这里说列出来这三位大士,就是表的大行大智大慈。具足了这样的功德行者,才是直入净土之机啊,所以这里又表达了直接上上根器,从菩萨层面都能表出来,上首菩萨已经到了等觉之位,候补之位了,还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大家想想这是为什么呀?为什么呀?我们是何许人也,敢藐视净土?有那狂妄的人啊,后面还加了一句什么啊,真的是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了,此贤劫中一切菩萨,这句话囊括了多少众生,大家知道吧,囊括了多少菩萨?

我们现在处于贤劫,过去的叫做庄严劫,未来的劫叫做星宿劫,每一劫里边都有一千尊佛出世,我们贤劫里边第一尊佛叫做拘留孙佛,释迦牟尼佛是贤劫的第四尊佛,弥勒佛是贤劫的第五尊佛,那么贤劫里边还有多少九百九十五尊佛,从拘留孙佛到释迦佛包括弥勒佛到最后的韦陀菩萨成佛楼至佛,他们成佛的国土里边,随他们的教法所度化的所有的菩萨都称之为这里的贤劫中一切菩萨,大家想菩萨众有多少当时来听闻无量寿法会,那真的昨天的普陀山根本就算不上什么了,比那多得多了,那我们想想为什么这样的身位菩萨还要必要求生净土为什么呢?蕅溢大师在《弥陀要解》里边就点过,为什么,因为以不离见佛,时时刻刻能见佛,不离闻法,在在处处能闻法,不离亲近供养众僧,亲近供养众僧就等于说佛也是大罗汉,这个僧里面的僧王嘛。

这样的话,才能速疾,速是快速的速,疾就是敏疾的疾,圆满菩提,就是为了快速成佛还得借弥陀之力,大家想想,连文殊普贤弥勒这样的菩萨还得在极乐世界快速地镀金,佛是金色身啊,他镀不了金色身,他出不来啊,就跟我们赶紧去北大清华读一个快速的文凭一样,它因为什么,清华北大它就是所有校里边高校中的高校,极乐世界也是如此,最高档的学府,所以是为什么?就是为了弥陀愿力保自己的什么,刚才我们讲了,大乘众菩萨俱,菩提心,就是为了怕退失菩提心啊,为什么说大乘的标志是菩提心呢,往生极乐世界可以保他的菩提心不退嘛!你看这个《思益梵天所问经》里面,他讲到大乘的菩萨,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保证他的菩提心不退呢?一个是比如说亲近善知识,那么极乐世界多有一生补处啊,还有比这善的善知识的吗,还有一个什么称扬大乘。

极乐世界里边二乘种没有生存的机会的,二乘种不生啊,最主要的一个是什么,常忆念佛,才能保持菩提心不退,必须有这几件事,进行辅佐这个菩提心,否则菩提心念念都能退,大家还记得《弥陀经》讲到说常精进和不休息(乾陀诃提)那两尊菩萨吗?那就是生生世世,为什么就是因为在极乐世界往生以后,能在极乐世界保菩提心,回入到娑婆世界或者随形六道去度化众生啊,那得多难啊,你想这种不退有多难,我们可能为了多个众生,我们退不了,只为了一个的话,我们就觉得枯燥就会退,为了这一个如果好度一点,我们还退不了,他不好度,我们就退了,那么不好度的话,这一辈子不好度我度还可以,生生世世跟着他,你就会退了,生生世世跟着他,能度得了这还不退,生生世世跟着他依然还度不了,你都不生一念的远离之心,这才叫菩提心啊,你说谁能保证不退,所以大家想想,为什么这么大的大菩萨还要到极乐世界去圆成佛道,就是在那才能保持他的纯真菩提心不会退,速成佛嘛。这里都表这些法的,所以才叫贤劫中的一切菩萨都是这个情形。

又贤护等十六正士,这就开始讲到这就又跟诸位菩萨有关了,为什么?什么叫做正士啊?正士就是具有正知正解的修行之士。也就正士正道的意思,走的是正道不是邪知邪见,士是士夫的意思在家人,下面的这十六位正士都是在家菩萨的统称叫做正士,以菩萨道现的凡夫相叫做正士,这里以贤护为主,贤护是当时非常有名的大居士。他是释迦牟尼佛的这个在家弟子,也是他方菩萨示现到娑婆世界以在家身份来辅佐这个释迦牟尼佛弘法,这个贤护当时叫做跋陀婆罗,是著名的一个男居士,所以把他列在上首,为什么叫贤护?就是他威仪非常好,能够护自己的身口意,自利,也能够护他人或者利他,所以叫做贤护,后面的这些菩萨,我们就稍微的这样的带过来,像这个善思议菩萨就是指的他常善于思维佛法,观察这个现前的境界,信慧菩萨就是表示他的这个智慧辩才,以信心为主,空无菩萨就是指的这个内证的空性,断一切烦恼了,神通华菩萨是指的以这个游戏神通来游化众生。

这四尊菩萨在经文中也有出处了,他们是各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有无量的恒远的几百劫的几百亿的那种国土中,到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这个世界来示现成一个在家菩萨,辅佐释迦牟尼佛弘法,那么像后面的光英菩萨,他是指的菩萨的形象光明英朗;慧上菩萨就是指的智慧无上;智幢菩萨就是通达这个智慧建立起法幢,摧邪显正;寂根菩萨顾名思义就是诸根寂静,六根清净;愿慧菩萨就是以这种发起厌离娑婆的这种愿力来显现他的智慧;香象菩萨就是指的戒定慧香;中住菩萨安住在中道,不执着此,不执着彼;制行菩萨就是以戒律来框制自己的身口意三业而行;解脱菩萨那当然就是以究竟般若智慧而得解脱,这样的菩萨全部什么呢?大家看到这一句了:皆尊普贤大士之德,就是都是以普贤菩萨为他们榜样。

同样也具足了无量行愿,你看具足了菩萨无量行愿,一切身心皆能安住在这个圆满成就佛果的大功德利益之上,所以叫做安住一切功德之法。那为什么这里何以安立出来这么多的在家菩萨,大家想,想过没有?因为净土一门有祖师就开示过,在在家居士的份上修更为亲切,为什么说更为亲切,因为他不离世法而行佛法,不坏世间道而成佛道。净土法门就是你看我们你在家有置身产业,你每天谁妨碍你念佛吗?你只管该上班上班,该坐车坐车,该回家回家,该做饭做饭,但是你南无阿弥陀佛谁让你不念吗?谁能管得住你要念吗?所以当你这个阿弥陀佛这样滚动起来,不断地滚动起来,有时候尝试一下滚动起来确实是才能找到这个执持的感觉,它并不是可能说你什么也不干,甚至可能你打妄想还在打,同时佛号也在滚动。

就这样进进出出的,依附得久了以后,那么这就叫执持名号,都摄六根,就不向外攀了,都向内返了,所以说这样的话不抛开置身事业,行持这个《无量寿经》的往生之法,这样的话,就叫圆满成就佛果的巨大功德利益,叫做安住一切功德之法。大家来看,总而言之到这里,这是我们今天的内容,与会的大众,为什么要有这样的罗列呢?有几点,一个前面是讲声闻罗汉嘛,中间是讲的大菩萨,最后又是在家菩萨,为什么这样罗列呢?一个从远近分别上来讲,声闻的出家罗汉他常跟着佛,所以说比较近,那么菩萨之人呢,他多不近佛,就是在后面,再一个这个威仪上来讲,因为声闻现的是出家相,他是形像就跟佛一样受人尊敬,但是菩萨他是随形度化的,他有时候出家,他有时候在家,如果同事摄度的这个人比较陋劣,还要跟着他一块去造业呢,那你来表法的话就不能表在前,要列在后。

从教上来讲,就是依教上来讲呢,这个就是刚才我们说的这个罗汉可能跟着佛同是漏尽了,跟这佛一样,但是菩萨有时候要示现成一个凡夫,要故意浮一点习气烦恼来凑到他跟前去度化,更加方便善巧,虽然道行更高,但是害怕别人看见以后诽谤佛法,所以列在后,特别是这个十六正士,再一个还有一点就是以多少为分别,罗汉太少了,出家人太少了,物以稀为贵,照顾一下情绪,把他列在前面,菩萨太多了,这么贤劫中一切菩萨,还有贤护等十六正士,都在后面,那么多者列后。总归,这样这么一个罗列,就是这部经典法会的发起之序,开始要发起了,大小一对,僧俗一对。

那么大众成就《无量寿经》的法会同闻都来听了,下一讲就是要开始步入这个通途常法,通途常法怎么修的呢,八相成道,由八相成道才能引入到横超净土,所以说这么隆重盛大的法会,马上就要讲未曾听闻之法了,法藏因地的殊胜,弥陀愿力的弘深,我们都在下一讲的时候,我们再跟大家一起来继续学习,今天就在这里,阿弥陀佛。

请大家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