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净界法师文章(第4页)蕅益大师指导我们从这念迷惑的妄想转成真心: 试思平日,起惑造业,毕竟是谁。今书...十二因缘的推动,它的核心在于我爱执。就是我们在业力当中,我们却要去主宰我们的业...断食,就是我们平常一天吃两餐或三餐,你身体经常为了消化饮食输送饮食而忙碌,本来...一者疑自:而作是念,我诸根暗钝,罪垢深重,非其人乎!自作此疑,定法终不得发。若...又见龙神 , 阿修罗等 , 数如恒沙 , 恭敬合掌 , 自见其身 , 而为说法...当然我们没有生长在正法时代,我们生长在末法时代,就有困难了。末法时代,这个住持...三、诃香欲者:所谓男女身香,世间饮食馨香,及一切薰香等,愚人不了香相,闻即爱著...临终一关,最为要紧。印光大师先标出整个重点,就是临终一关在我们生命当中是最为重...你为什么不敢受戒呢?受戒并不表示成佛。我们可能刚开始做得不够好,但是我们内心当...这个无我观蕅益大师分成三段,先看第一段: 一、离彼前尘相,分别成何状。 这个观...我们打坐的时候,会出现这种魔事,这个《释禅波罗蜜》说,他的因缘主要就是邪想坐禅...二分别真伪者有二:一者辨邪伪禅发相:行者若发如上诸禅时,随因所发之法,或身搔动...有师言:常止心足下,莫问行住寝卧,即能治病。所以者何?人以四大不调,故多诸疾患...什么是持戒呢?持戒就是一种警觉我们心念的功能,一种警觉的功能。我们这一念心跟外...二者五脏生患之相:从心生患者,身体寒热,及头痛口燥等,心主口故。 五脏就是心肝...二者修观却之。若见如上所说种种魔境,用止不去,即当反观能见之心,不见处所,彼何...一者四大增损病相:若地大增者,则肿结沉重,身体枯瘠,如是等百一患生。若水大增者...这个精魅是怎么回事呢?它的本来面目是一个动物,但是一般的动物明了性都是很暗钝的...常好坐禅,在于闲处,修摄其心。文殊师利!是名初亲近处。 前面的十种的法是远离攀...为什么破妄永远是走在第一步?就是说,诸位!理论上我们是清净,但是因缘上我们已经...你看一个人,他完全不修无常观无我观,他在佛教界里面整天修福报,他会有一个特点,...有一个禅师,他去参访雪峰禅师。雪峰禅师当时在福州。这个禅师是从山下一路地爬山爬...过去有一部电影叫做《卧虎藏龙》,可能有些人看过,是李安导演的。它讲到有一个武林...唯识学认为一切法都是我们的心变现出来的,那么到底我们的心有几种差别相,先做一个...在《大智度论》讲一个故事,龙树菩萨说有一个车夫,这个车夫他就是为大富长者驾车,...在唯识学上说,所有的业会得果报,它必须是增长业。 你看临终造的业为什么力量特大...卯一、不灭有损 所以者何?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贫穷下贱,贪着五欲...净界法师法语名言解释...净界法师法语名言分享...那有人就问了:四谛法是苦集灭道,有四种相状,而我们是清净心,那清净心跟这四种相...修《楞严经》的人就是,我不随你阿赖耶识而转,我安住一念清净心,你才能够跟过去彻...我过去读佛学院的时候,我们教务主任慧天长老,他上课第一天的时候就说,我们在佛学...我执它的引起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这个我执的情况有两种:一个是即蕴即我,一个是...【合和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皆所不应。】 〖消文〗 这...我们内心很多负面的情绪,很多的盗贼要偷走我们已经成就的功德。这个时候佛陀劝我们...从净土宗的角度来说,我们要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必须要具足三种主要的思想,或者讲...《资持》云:纳法成业名体。到底什么是戒体呢? 在律上作出一个简单的定义──纳法...又求一佛功德,与一切佛功德无异,以同一佛法性故。为此念阿弥陀佛,即念一切佛;生...(1)往生关键 皈依佛陀 自他不二,真实信心。 厌离娑婆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我们的五蕴身心世界本来是五种功能,就是一个色受想行识,就是一个因缘所生法,按照...眠为大暗无所见,日日欺诳夺人明,以眠覆心无所见,如是大失安可眠。 这个地方做一...【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二个觉悟是...【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若有裁...我们先说明九心住,这个九心住又有一个名称叫欲界定。为什么叫做欲界定呢?就是说他...圆顿止观为什么对大乘善根薄弱的人没有用?就是说,圆顿止观的修法,简单就四个字,...【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在极乐...四、观法无我 藏性周圆,循业随心法法全。和合因缘舛,戏论须排遣。外道枉纠缠,盲...三、观心无常 迷却真常,缘气纷纭集一腔。离彼前尘相,分别成何状。饶你会思量,终...恩爱迷情,四大缘生妄有身。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饶你会庄矜,画囊盛粪。一旦神...蕅益大师说,我们一个人在成佛之道,其实最难最难的地方是三界的生死,因为他退转最...在大乘佛法当中把修行人分成三种: 第一种是偏重心力的修学。 有些人他平常修行不...真心不堕妄境!就像一面镜子,镜子可以照了整个外境,但是它跟外境没有真实地结合。...讲一位公案。有一位上师,他在外出的途中,救起了一只冻伤的老鼠,这只老鼠饥寒交迫...那么假设不幸的是,我们今生的罪业,它在临命终的时候浮现出来,那么怎么知道是罪业...大智慧的佛陀告诉我们,修行的重点有两个: (一)慎勿信汝意 这是对内心的调伏。...为什么会有痛苦?是我们自己让自己痛苦! 世间上我讲实在话,没有一个人会让你痛苦...【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有些人念佛的时候说,哎呀,我念佛的时候阿弥陀佛会不会救拔我?你看--疑惑!因为...怎么知道有前生,乃至无量的生命呢?这样的观察思惟就很重要。就是说我们要知道有前...假设一个人,不发广大心,也不立坚固愿,整天人家共修,他也来共修;打佛七,他也来...因缘所生法是这样,你越执着它,它对你的限制、伤害就越重。你把它放下以后,你不随...我们住在这个山上,看到很多众生的相貌,有时候把佛法的道理看一看,发现佛法讲的真...寿命长远。这个很重要!时间,是一个修道的基础。你问问那个老参,就知道这个时间很...有人说,受了菩萨戒,造罪时罪加一等。这个观念是错误的,非常错误。稍微懂一点佛法...作顺情境者:或作父母兄弟,诸佛形像,端正男女,可爱之境,令人心著。作违情境者:...《楞严经》的观念,觅心了不可得的意思,不是说它的作用不存在,不是的。我们这一念...我们日常生活的空观跟假观,都是培养第二念。第一念落入相状、因缘,正常。生死凡夫...我要告诉诸位,蕅益大师在讲菩萨戒时,他讲一句很重要的话,他说菩萨戒只有一个人持...我们对于这个法师啊,尽量能够避免啊去观察这五个处所: 一、戒穿缺。 那么第一个...法身的相貌,他是常住的,他没有生灭变化,那是恒常存在,没有消失跟断灭的情况,叫...无分别智的意境是甚深的,这个「甚深」有二个:第一个【境智甚深】,第二个【法性甚...那么当我们在听闻佛法的时候,最好的心态就是把自己当病人。 很多人他为什么不肯听...诸佛菩萨,他一方面想办法调伏自己内心的烦恼,一方面在广大的人事当中积功累德,这...一个菩萨的转变,他的转变是全面性的转变,色受想行识五蕴的转变。这个转变的过程,...【复有多颂,成立如是无分别智:鬼傍生人天,各随其所应,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古时有一禅师修行有了心得,因为禅宗修学佛法是不立文字,所以修禅的学者要请善知识...警世非常,觉诸幻化。 这是透过无常观,策发我们的出离心。虽然我们明明知道戒定慧...若是鬼病,当用强心加咒以助治之。若是业报病,要须修福忏悔,患则消灭。此二种治病...我们前面讲到,当时穷子遇到父亲的心态叫做心怀恐怖,疾走而去。这个表示什么意思?...你思惟死亡的时候,除了佛法的功德以外,其余的都带不走,其余的对你都没有帮助。就...菩萨道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所谓的菩萨戒体,总而言之有八个字,就是菩萨要以应无所住...菩萨道在心中要产生三种力量──誓愿力、观照力跟行动力,其中这个誓愿力跟观照力,...老死。老死为身心演变之必然结果。未来之世,既然受生,则必有老病死忧悲苦恼等,而...妄想的本质是什么呢?【观相元妄: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你必须把你净土的功德跟佛号连结在一起!诸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把你未来的功德,...【观性元真: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受菩萨戒,有些人他可能会有质疑,他曾经受了五戒,或者他受了菩萨戒,犯了根本罪,...同样的修行者,有五种的心态,决定你五种的果报: 第一种人:他修善的时候,他为了...刚开始都是带妄修真,平常打打妄想,也来听听课,也来打打佛七,打完佛七以后,回去...古德有一本书,叫《念佛法要》,近现代的居士编的,他里面讲到一个故事说,在清朝,...云何息相?不声、不结、不粗,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神安隐,情抱悦豫,此为息相也...第四弃掉悔盖:掉有三种:一者身掉:身好游走,诸杂戏谑,坐不暂安。 这个掉有身、...这以下分三段,别释当中分三小段,第一小段 约果报,报障。 如得重病箭入体,诸苦...能破今世后世,实乐法心,及后世生天及涅槃乐。 我们经常昏沉,或者睡觉睡的太多,...我刚出家的时候,我的心情欢喜吃牛奶,还有所有牛奶的制品,那个时候我心中对牛奶安...不得包藏瑕疵:瑕疵是指一时的缺陷,譬喻我们起心动念中都有一些贪、瞋、痴、高慢的...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对于戒为第一安稳功德住处,曾讲一个小故事:有一贫穷人供...佛法是认为生命重在过程,你这个过程是用什么心态来面对! 比如说我们日常生活,人...你在遇到紧急情况,如果是你自己的话,先调整心态,再提起佛号。 一、先离相。你第...
现在有很多人提倡器官捐赠,器官捐赠在佛教界有多次地辩论,很多的佛教徒也提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