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

云何息相?不声、不结、不粗,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神安隐,情抱悦豫,此为息相也。

这个息相,智者大师先做一个检别。它不声,出息入息的时候没有声音出现,静悄悄的,而且它也不结,它没有阻碍,它呼吸很顺畅。第三个不粗,就是不急促。

它到底是一个什么相貌呢?这个息是一个什么相貌呢?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这个绵绵,就是它很深长,绵延不断。就是说这个呼吸它能从鼻孔一直深到你的丹田,绵绵不断,深长。若存若亡,是指它的相貌不粗糙,微细而不粗,非常微细,微细而深长,深长而微细,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这个是息的相貌。

这样的呼吸,如果能出现这样的相貌,它有什么好处呢?资神安稳,情抱悦豫,它能够滋养我们的神,能够滋养我们的心识,使令我们的心神安稳,情抱悦豫,使令我们精神旺盛,心情快乐。道家说我们的身体,有地水火风四大,四大当中,最重要的就是风大——气,风大一调,你的地水火就调和,所以说这个气息在四大当中是最重要的。智者大师他调身以后,又特别把调息又标出来,气息。

古人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说你用这个药物来补,不如用调饮食来补,对身体来的好;饮食的补不如你能够调和气息,这个气息对我们的色身,资神安稳,它能够滋养我们的身心,使令我们的身心安而且稳。而且你这个气息调的好,情抱悦豫,心情特别的快乐,打坐能够坐的久。

这个气息的调和在道家上说就是吐纳。这个吐纳,我看道家的说法,他特别注重在这个吐,吐气。我们一般人总是认为说,我要好好的吸气,把这个气吸饱,但是你发觉很困难,你怎么吸都会觉得吸有困难,为什么呢?因为你的吐气不彻底,所以道家的吐纳法,他特别强调吐气。他说,你这个吐气要吐的非常的彻底,把肺部里的浊气要完全吐出来,你才能够彻底的吸气,你没有彻底的吐气,不能彻底的吸气,所以他把这个吐字放前面。

这个吐纳的法的关键就是说,你这个吐气要慢,吸气要快,它的比例是一比三。就是说你吐气的速度,你所要花的时间是吸气的三倍。他还讲出一个数目,说你吸气的时候,刚开始,我们可能吸的比较慢,数一到四,一二三四,心中默念,你这个吐气,就要数到十二,慢慢的慢慢的,你的气长了以后,你能够一次吸气可以到七,那吐气就到二十一。就是使令你吐气的时间是吸气的三倍。

我们看印光大师的念佛方法,他的念佛法跟吐纳调息是相配合的。他说这个吸气的时候不要念佛,吸气的时候念佛,你的气调不好。吸气的时候,你就专一的吸气,吸气的时候当然是时间比较快,嘴吧闭起来,用鼻子专心的吸气,吸完以后,他要你慢慢的吐,三三四,慢慢吐,有规律的,不要一种躁动相,缓慢而有规律的把这个气彻底的吐干净,这个是吐纳法,你经常用这种吐纳法吸气,你那个气息调到这种情况,心也容易寂静,你气息调的好,心容易寂静,这个气息跟心的互动非常密切,所以他这个调身息心,身体影响气息,气息影响内心,它这三个是一个扣一个。你气息调不好,你心要静下来,非常困难,你会发觉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