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净界法师文章(第10页)

整个佛法的修学,都在修正我们的思想

当我们站在佛教的角度,来观察生命的时候,我们会发觉这当中有一句话是很重要的,那...

提前面对现实,为来生积集资粮

死亡好像还很遥远!这是无始劫来的习气很坚固,这个是常见。我们很难会想到自己会死...

如何判断内心是善业强,还是罪业强

以下二三四五,就各别各别说明业果各别的相貌。 我们看第二个,因果同时,借缘显现...

对哪些对境造业,业果会越重

讲到重罪、重业,一定是第一,心非常猛利;第二,跟外境有关系。 四、由事故重谓若...

什么是异熟果?为什么要加个异熟

好,业力就讲到这个地方,就是善恶的问题、强弱的问题、相互激发的问题。接下来,讲...

什么是「定业」与「不定业」

这个定业跟不定业是说什么呢?前面我们讲这个业有两种:第一个是讲到它善恶的性质;...

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

鬼傍生人天,各随其所应,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 这一段是说明唯识无义的道理。...

净土宗的忏悔和积集资粮,是为了临终时用的

业果的轻重有三段:第一个,约心;第二个,约境;第三个,约相续。 我们讲到第二个...

造业的次数会影响业果轻重

五、加行故重谓或已杀生,或正或当,具欢喜心具踊跃心。或有自作,或复劝他,于彼所...

邪知邪见造的业最重最可怕

最严重的是第三种,邪执故重。所有业里心力强,没有对治,都还算是中品,最严重的就...

知生灭变异虚伪无主,息心达本源

我们的生命体,它是会生灭变异的,它是诸行无常的,你现在的身心状态,你不可能经常...

人生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果,只有过程

空性的智慧,它是一心三观的前方便。一个人没有经过空性智慧的教育,你很难悟入一心...

后得智的五种分别

后得无分别智有五种,谓通达、随念、安立、和合、如意思择差别故。 后得智有五种,...

年轻时造了很多增长业,现在要如何补救

九、悔所损业;十、对治所损业。 前面的八个是就着造业当时的心态来安立不增长业。...

心强业重,得果报时那个势力就不同

讲一个例子给大家参考。佛在世时,另外一个护法叫作波斯匿王。波斯匿王有三个公主,...

【推荐】凡夫最大的毛病,就是认为身心世界是真实的

每一个人的色身,他的感受、想,他的取向--行--造作,识--了别,每一个人的生...

经常观心中的相状,就能知道自己的种姓

我们都知道这个识变化多端,我们常说观心无常,就这个意思,就观这个心识。不过,你...

修唯识止观的三个重点

生命的相貌虽然是森罗万象,但是从唯识学的角度,把它分成三种相貌,大分有三种。就...

如何判断一个人的根机

什么叫根机呢?我怎么知道我根机好呢?当然,你根机好就表示你进步快。根机好,从天...

「邪因缘论」与「无因缘论」

释迦牟尼佛在印度出世时,当时的印度是一个文化非常发达的国家。以佛教的说法,当时...

世间之乐虚诳不实,禅定之乐永离生死

四者巧慧:筹量世间乐,禅定智慧乐,得失轻重。所以者何?世间之乐,乐少苦多,虚诳...

现在能听闻佛法,应该珍惜这一因缘

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大士所以舍全身求半偈也。 佛陀,大慈悲的佛陀在临走之前,把...

研真穷妄名之为学

我们修行的一个重点:研真穷妄名之为学。盖能深造自得,则左右逢其源。那么我们修学...

【推荐】用什么心态来面对所缘境,这才是重点

我刚出家的时候,经常听老和尚开示说:佛法的修学是心地法门。我起初一直不明白这个...

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包容缺点

假设我们以这一念凡夫的心去观察,我们只是就着它的一部分,偏重一部分来说明。我们...

业力是如何形成果报的

业有三块,我们看这个附表。 我们先看左上角有一个业,业就是身口意的造作。这个...

所有的功德中,智慧最重要

前面的五度就像一个人的双脚,福德的资粮,它是让一个人趋向目标,而智慧是一个眼睛...

于一切相中,无所作意,无所分别,断分别故

由于现前现住安立一切相中,无所作意,无所分别,断分别故。 「断分别」就是断除心...

怎么才称得上「真佛子」

舍利弗尊者本来是认为三乘法门各走其道,彼此不能相通,所以自己选择的声闻道就觉得...

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相不相同

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是一样,还是不一样? 你不能说一样,也不能说不一样。你说一样...

临命终是业力激发的时候

从今生的角度来看,我们今生造了很多的业,那么到底什么业会被激发出来,临命终就很...

观心的时候有十个重点

这个《法华经》的十如是,是整个〈方便品〉的关键的核心思想。十法界十如是,我们把...

你只要不随妄转,就有救了

我们不能在因缘所生的一念心识去跟妄想对治,你不是它对手,因为这个妄想是它的活动...

为什么要修无分别智

这个地方等于是有人提问,说,因缘观能够产生增上的功德,但是这个真如观,无分别智...

古人发心出家必矢志参学,因为有此三件觉悟

古人发心出家,必矢志参学。由痛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

主导我们的业力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生命中一直主导我们的业力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常常说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

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

我们想要超越三界的尘劳,一定要知道方法,不是盲修瞎练。将施妙药,先候病源,吃药...

莲池大师为什么一生崇尚念佛,又勤勤恳恳劝人看教

看莲池大师的一个说法。他说予就是莲池大师自称,他说: 我一生崇尚念佛(他是净土...

放掉妄想,才有办法对治它

为什么有些人他烦恼很重,但是他很快能够突破?为什么有些人学佛三十几年,你三十几...

年纪大了就不要研究教理吗

有一种错误的说法:你年纪轻体力强,应该研究教理;如果你年纪大了,好好念佛得了,...

你要检查一下,哪些带得走哪些带不走

死殁无常就是告诉你,要知道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没意义的。 就是说得到人身不容...

修行很简单,就是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

我们再看第七意识蕅祖的批注: 此之意根,从无始来,内缘第八识见分,虚妄执为实我...

出离心与大悲心,结合起来就是菩提心

以我善乐诸因果,他苦因果尽无余,如风去来行取舍,由此发心求加持。 那么我希望把...

知心无念,这个概念很重要

这个地方重点在这四个字,知心无念。我们一念心,每个人都很复杂,有很多很多的妄想...

【推荐】菩提心的十种譬喻

菩提心的十种譬喻。分成因跟果。先看第一个。 【譬如大地】 譬如大地是总说。 【...

阿罗汉在般若会上的后悔

到了般若会上,佛陀把菩萨的因地展现给他们看,就说,你不服气,好,我把菩萨的因地...

找到自己契机的法门来修学

我们在修学大乘佛法的过程当中要掌握一个原则,站在佛菩萨的角度,他的目的是要度化...

全真在妄,所有真实功德就在妄想当中

蕅益大师这个地方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观念?就是说我们一念心性是全真在妄,全妄在真...

让业力沉淀,带业往生

你修行,你要知道问题在哪里。就像佛陀说的,外道为什么修行不能得力呢?因为他根本...

世间的快乐为什么是痛苦呢

我们应该对轮回要有所了解,不能一厢情愿地活在自己的妄想中。以佛陀的意思来观察生...

你要经常反省自己,准备好了没有

我们每一个人都想要改变我们的生命,改变我们的命运,这个重点就是你要先改变你的内...

太多的外缘,会带动无始劫来的攀缘心

息诸缘务,有四意: 一、息治生缘务。 不作有为事业。这个自身的事业,就是维持生...

为什么真正「伤害」我们的不是外境

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处所跟内心的互动。环境我们是改变不了,但是你内心的...

安住空性,发起菩提

一个人要学佛,很重要的就是把片段的人生观,转成完整的人生观。现在一般人最大的毛...

安住空性的人,把人生当历练

偏:若于心外见有众生及以佛道,愿度愿成;功勋不忘,知见不泯,如是发心,名之为偏...

一心三观和净土宗的临终正念有何关联

净土宗是比较特别的法门。我们一般人的修行是要靠自己的力量,慢慢地慢慢地,点点滴...

发脾气的时候不要讲话

二弃瞋恚盖:瞋是失佛法之根本,坠恶道之因缘,法乐之怨家,善心之大贼,种种恶口之...

修学佛法不要永远停留在「知道」

这个地方为什么讲勤修加行呢?古德注解上说,一个菩萨深深地了解到一切业障海,皆由...

【推荐】临命终时永远记住一句话:往事不堪回首

诸位!我们一定要知道,你平常不管怎么用功,临命终永远记住一句话:往事不堪回首!...

嗔是在你心中活动,伤害的正是你自己

当然这是一个有相的观察,或者我们也可以根据无相的观察,思维无常无我的道理。这个...

愿生净土者,必须要发菩提心

刚才所讲的引导力,这个是从圣道的角度来讲的。我们再从净土的角度看,净土宗是不是...

只有「无住」,才跳得出三界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怨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发心,名之为小。众生界尽,...

念佛三昧是否就是安住一念心性

问: 请师父开示,念佛三昧是否就是安住一念心性? 净界法师答: 念佛三昧,得看...

怎么才是清净的布施

云何菩萨其施清净?若诸菩萨殟波陀悭。 前面是讲广大,这个地方讲布施清净。说是什...

思慧很重要,没有人可以取代

从我们学习的角度,听闻佛法很重要,思慧也是很重要!诸位!你不可以说上课来听课,...

自我激励,思惟暇满难得

第一个,人道的暇满。 就是说,我们无量劫来在三界当中流转,大部份的时间都在三恶...

不要随便发愿,你的愿力就是引导力

佛法的修学我们慢慢进入到主题,四个道次第,这个次第不能错。第一个发心确认目标;...

佛陀入灭给我们什么警觉

佛陀转法轮以后,既然示现是一个凡夫,就必须要示现老病死,这个才是正常的情况,所...

把人生的顺逆因缘,当做成就自己的一种方便

若知自性是众生,故愿度脱,自性是佛道,故愿成就。 这种人是不简单,他知道《楞严...

不管外境顺或逆,人生的酸甜苦辣都要去尝

我们大家都发了菩提心,我怎么知道我的菩提心是属于偏的,偏向外的,还是向内的圆呢...

你不想对立,那就用「自他交换」

前面的七重因果,是偏重在事相。从因缘上观察,我们跟众生是一个母子的关系,事相的...

【推荐】做好这四大步骤,为往生做准备

一、提起佛号 蕅益大师强调:提起佛号,净土宗念佛不一定往生,但是往生一定要念佛...

菩萨戒为何要禁止蓄养动物

畜生道,人类为了要得到它的肉,为了吃它的肉,往往就是把它的身体给杀害,把它的命...

如何理解净土法门的事持与理持

净土法门有两种的修学,一种叫做事持,一种是理持。 事持就是说,我没有找到我一念...

色受想行识的生命

佛陀把我们的生命分成五个部分,第一个是色蕴,就是我们的外境,一切的物质世界;第...

修空观的人要空掉什么

问: 师父讲到我们要修空观,不要住在外来的空上,在具体操作上如何区分内外? 净...

思想不改变,生命的历史就不断重演

为什么我们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你忏悔,你怎么知道你罪消了没有?怎...

唯为生死为菩提,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一个修行人有八种思考模式,我们首先先了解的,我们要对一对我们目前是属于哪一种,...

《法华经》开示面对事情的三个态度

《法华经》说: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就是说,作为佛陀...

听闻佛法能调伏烦恼

我们看佛陀说法的功德,这个法,它透过佛陀的音声传到我们心中,有什么样的功德。 ...

法门没有高下,成败只看你的发心

在佛门当中,蕅益大师提出了三个修学法门,你是持戒,受戒学律,你喜欢持戒,你就往...

心能够无住,得这四种好处

这个地方讲到真如三昧的第四种功德。我们前面讲过引发种种无碍神通、成就十种难行的...

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在我们大乘佛法的修学当中,佛陀的慈悲开了很多很多的法门,我们一般说是八万四千法...

外在的世界是你内心创造出来的

我们从世俗谛来看,从世俗谛来看,你从什么地方来。你可以从现在的结果来推论你从什...

要远离这五种相,才是「无分别智」

丁二、广释 分六:戊一、释名无分别智;戊二、释成立相;戊三、释成立因缘;戊四、...

佛陀为什么要示现「入胎相」

入胎相:父净饭王,母摩耶夫人。经云:处兜率天,弘宣正法。舍彼天宫,降神母胎。 ...

佛陀为什么要施设种种方便法门

佛陀的说法有三个主题:第一个,先说明说法的内容;再说明说法的功德;最后再说明说...

佛陀为什么没有主动说法,而是等待众生祈请

我们知道,佛陀在出家的过程是远离人群的,这个过程是可以接受,因为他必须有这个过...

佛陀为何要示现「纳妻相」

四、纳妻相:经云:游于后园,讲武试艺,现处宫中,色味之间。 好,我们解释一下这...

遇到问题先要消除自我意识

接下来就谈到真妄的问题了。善恶是基础,真妄的问题就是整个主轴怎么破妄显真。破妄...

那些艺高人胆大的都阵亡了

志宜大,胆宜小。我们的志向要远大,但是无论做什么事情,胆量要小,就是经常要保持...

佛者觉也,是觉悟到什么呢

我们前面讲到佛者觉也,那么到底觉悟是觉悟什么事情呢?是从两方面和三方面来说。先...

【推荐】杀生为何短命,布施为何有福,这些都从哪里来

我讲一个小故事,把十行作总结,故事出自于坐花志果: 有一个人叫阳羡生,阳羡是一...

画佛像为什么能够成佛

前面是雕刻成一个立体的佛像,这以下是用手工把它画制成一个平面的佛像。我们看这个...

净土宗的正念,是要刻意去栽培的

我们先把这个净土宗的修学,做一个总相说明,我们待会再来回答个别的问题。这个地方...

临终最怕不是风动幡动,而是仁者心动

接着来谈一谈净土法门跟圣道法门之间的结合。净土宗的历代祖师,对于修学净土主要有...

【推荐】追求临终正念,在唯识学有三个重点

那么临终的正念,在整个净土宗的修学者,是所有人努力的共同目标了。不管你是走专修...

凡夫靠自力修行,在生死关头最难得力

我们再看一段:丁三的临终加持。这个地方讲到净土宗的功德力,前面两段讲到因地的修...

打妄想就会把过去的业给牵动起来

当业力跟妄想结合的时候,人生无解,真的无解!其实人生不应该那么复杂。如果只有业...

熏习,决定你轮回的力量

佛陀在解释人生,他主要的一个观念,就是从因缘来建立人生观,所谓的诸法因缘生,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