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好,各位,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请放掌。大和尚慈悲,各位常住师父们慈悲。
今天是我们学习《弥陀要解》的第七讲。那很欢喜,晚上看见有很多新来的法师。跟大家说一下,现在讲的内容正是《佛说阿弥陀经》注释里边的首席注释《弥陀要解》。
《弥陀要解》里边最为出彩的部分就是五重玄义。五重玄义里边有两大重中之重版块,一个是辨体,一个是明宗。辨体,我们上一次已经讲了。今天开始讲到第三个,明宗,也就是讲它的修行路径。虽然说我们前面讲的诸法实相,好像谈玄说妙,非常畅快,但是要与实相法,这一念心性能够相应,你要入这个实相体。体,一直摆在那里,实相一直摆在那里。但是要契入这个,证得这个实相,它是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的。所以上一讲我们就讲到,十五页的第二行:“此经以信愿持名为修行之宗要”。下面大家看到说,佛法为什么因果,佛法即是因果,佛法是没空子可以钻,一直是圆的,一直是无碍的。你看这里,蕅益大师讲到说,信愿行,我们常讲到的说三资粮,它是这部经典的宗旨,修行的宗要。现在我们见诸法实相太难了,难如登天。但是如果往生到极乐世界见诸法实相,可以说易如反掌。因为我们这个国土里边都是逆行的呀,一切的因缘几乎都是障道而行。但是在极乐世界都是顺行,一切的境界都是随顺着法,随顺着道的。所以净土的修法,就是不管怎么样,我们先往生西方再说。往生西方的诀窍就是信愿持名。就讲到这个点上了。
那我们看下面讲了一句说:“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你看,这就是密不透风的法。你说,修这个法到底怎么来权衡呢?如果你的信不是真的,不相信有极乐世界,那么你就谈不上发愿往生,没有这回事。你如果没有往生的意愿,你当然不会想到念佛,念佛是白搭。所以说现在反过来,只有你在念佛了,你能够念,一直念,忆佛念佛,那么证明你的信是真的。念佛的功德成就往生,反过来证明你的信是真的,你的愿也是真的。满你的愿,证你的信。所以大家看到这个三资粮,它就是一个一体,三而一,一而三。就像咱们庙里供的鼎一样,每个鼎都有三个足,它一个都离不开,但是三三又三分天下,三角形的稳定性一样。这就是没有先后,没有次第,当下的一个圆满功德。
那么这里蕅益大师讲到说,所以呢,“经中先陈依正以生信,次劝发愿以导行,次示持名以径登不退。”我们每次读诵《阿弥陀经》,它这里面有讲究的,从一开始为什么陈依正呢,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八功德水,池中莲华,常作天乐等等这一切,这是讲它的依报。又讲到种种杂色之鸟,演畅法音,无量无边的声闻弟子,阿罗汉,其中多有一生补处,皆是大菩萨。种种情状,就是激荡我们产生决定的信心。这里讲到的说,以生信。其次,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这就是发愿。那么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从一日到七日,临命终时,现在其前,这就是导行。就这三段话,其实也没有离开三资粮。以前的大德还开示过,为什么《弥陀经》里面,劝信只劝了一次,就是当信是不可思议诸佛所赞叹这个经典。发愿呢说了三回,应当发愿生彼国土,应当发愿愿生彼国。这个意蕴就是让我们一信以后,你就把这个信扎到底,不必再怀疑。但是你要往生西方这个愿力,你得长养,你得保任,否则一不留神,有可能你的信,就会把它给晒干了。
那好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信的内容:“信则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愿则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行则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这是讲到的说信愿行的三个分段。
我们先来讲一下,佛法里边老生常谈讲到的这个信。没有信心,教同虚设。所有世间,包括世间法,出世间法,必须得信心才能够成就的,一切法皆是如此。否则你看为什么世间法里边还讲到说,要信任、你要讲诚信、做什么要有自信,离不开信。在我们佛法里边这个信,它是入道的根本法。常讲到说,宝山已入休空手,就是如果你入得宝山,你没有信这个手,你拿不到佛法这个宝。所以才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解行证,从初发心到圆满菩提。就是圆满这个信心。那么我们现在讲到这个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尤为重视信愿行里边最难过的就是这个玄关。很多时候,我们现在虽然得度谓信为根本,可是难生起来信心,这个不论在僧在俗,或者学佛短或者长而言,他信不起来,他就是信不起来,没有这个因缘福德。所以我记得以前也跟同仁在问答过,为什么说我们就这个极乐世界启信,各种角度都让他要明了。
你看,首先我们现在就说从所谓的科学观,宏观的宇宙,现在不是研究出来有异度空间嘛。这个不同的维数,现在的空间,不是现在有三维动画,其实四维五维,就一直这样,它各个呈现,各个又互不妨碍,它的世界的结构就是这样,这个法界就是这样,你不能够即刻就否定极乐世界的存在,这是从所谓的科学上。你如果再从我们哲学思辨上,辩证法,在大学里边就要讲这个,最朴素地讲,我也跟他们讲,我说有东怎么会没有西嘛,有染怎么会没有净嘛,有娑婆就必然会有极乐。这就是辩证法,最根本的辩证。你从推度上来言的话,你说推算一下,你说我们现在每一个凡夫,我常讲到说,其实活的就跟春天生秋天死的虫子一样,就这么一点生命的水准。如果你没有见过冬天,那么你就认为冬天没有,但是实际上冬天是存在的。就好比我们现在,虽然没有见过极乐世界,认为极乐世界没有,但是极乐世界就是存在的。这在世间法里边也是现前分明地就要这么推断。你从咱们佛法的角度那就更无容置疑了,一切万法唯心所造。现在我们娑婆世界已经唯心所造的已经成型了,我们每天都安然地住在其中。同样唯心所造的极乐世界已然已经成型了,人人能够往生。就是这样子。你如果从信仰上,纯从信仰上论的话,那大家想想极乐世界呀,是释迦牟尼佛本师嘛,以他这个正遍知,大圆满觉,亲眼所见的法界真相,同步用金口所说。你不要去再讲什么有没有,真的假的,它本来就是这样子,一定是这样子。就各个方面,你要从这入这个信门。
所以有时候你不要看说净土一门,有的人,你要信它呀,首先得不反对。有的人很反对净土,你就包括说甚至是出家人,乃至是大法师,有名望的,他认为净土低人一等,有点儿看不起。或者觉得说净土就婆婆妈妈,天天就讲这点宗教情怀,就是要念阿弥陀佛,觉得太烦了。甚至有的觉得过度提倡信愿行的这个简化的修行诀窍,没有道理。说它没有教理。种种诸如此类的。就是首先我们要不反对,其次再从根本的经典,祖师的言教,同行善知识,乃至有善知识往生的瑞相,眼见耳闻,诸如此类里边,真正的去吸取善根。真的才慢慢发现,真有这样的法,确实有如此的事,把心才能落停。然后,再跟自己的身家性命来相关联,说佛为什么要度众生。那我也是个众生,就是为了度我,就给我说的净土法门。从自己的信念,从诸佛菩萨祖师的圣言,一直这样久久结合起来,持之以往,那么这才能够进入到一个信心的状态,再说念佛起真修,说品位如何增上。
可是大家要知道,所有的这一切前提,是你得关注它,你的注意力先要关注在净土上。这个二有法门,你得注意一下。如果你漠不关心,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就常在河边走,一辈子就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这个没有办法,所以大家看到信功德,这是第一点,跟我们讲一下,信是通世出世间一切法的。
第二点,我们还要了解到这个信的这个微妙之处,就是信到什么程度呢?信到彻信了,不要再信了。这个听起来好像讲的说,这是让退信心吗,不是这样子的。就好比我们说,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很多世间的有时候理解错误了,说忍无可忍就是我实在憋不住了,我终于揭竿而起了,跟你干一仗,不是这个样子的。无须再忍,就是不用刻意地再去忍受这个苦楚,而是彻底把它打开放下,不在乎。无须再信亦复如是。
你看我们常讲到说修行中不是有三种境界:一个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常讲到这个讲法时候的典故;又再修行的深入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随着修行的彻底的这个圆满,依旧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信功德也是这个样子的。你从一开始不感兴趣,慢慢地劝化,导入到这个要信,能够信;入门之后,不断地修善根福德,增进这个信;一直信到我们再不要提倡说,你要信。就是信已经让你不信,你都做不到这个,没有不信说极乐世界没有的这个能力,说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是假的,西方三圣不存在,你也说服不了自己了,就把这个天然的信融化在自己的身心世界中。这就功德正等同于,还是山,还是水,一样的道理。所以就是这样的一种信无可信,不要再刻意去信。如此的增进,这样的圆满。
再一个我们还要知道,信,在教外,不知道好歹浅见的人都说我没有信仰。他一看到拜佛烧香或者出家人,他说我不信,我没有宗教信仰。其实信这个生命的属性,诸位法师,大家要听清楚,我们说信是生命的属性,就是我们生命过程中,只要你活着,你是个众生,你有情识,就一定具足信是生命的支撑的决定性部分,不可能有不信的人存在,就是没有信这个功能的人。就是看他在信什么。所以我们要知道,这个信也是本具的天然的德行,我们信的能力其实一直是饱满的,就是身在其中,不自知而已。大家想说,如果我们没有本具这个信的能力,你说佛再怎么教化,祖师再怎么开示,我们都不会信,信不起来,你没有这个能力。如果能够被劝化生信,其实是我们本具信功德的显现。最后我没有一丝疑心,也是我们信心的全盘的体现,一种成就而已。
所以立足于这样的一种信的认可,大家要知道,其实信,不管说从没有信仰,所谓的,后来信佛了,皈依三宝,乃至说从一代教法中抉择法门,我就修净土了。其实这样的一种信的建立不是一种建立,大家要明确,而是一种调频,就是转台,就像看电视一样,只是转台而已。现在上网不是在点那个页面,一个页面一个页面,只是把它换了一个页面,调频一样。它不是无中生有的这个启建,说白了就看我们信什么,你能把信的这个潜能全部调动,是否能够集中到这个极难信之法上来。这个是非常大的一个这样的心灵上的工程。诸位法师,如果能够快速成就信的这种转换功德,那么净土第一玄关你就能过,净土法门你就能够得度。就是看我们把饱满的信的这个能量,每天投放在哪里。
大家要知道,没有到登地菩萨,通常而言,至少要到第五地以后,叫难胜地,才能够说真俗能够圆融。我们天天念说二谛圆融三昧印,就是要有水平才能够二谛圆融。现在在我们没到这个之前,就看我们把信心投放到哪里。你是信世间法呢,还是信出世间法。你是信真呢,还是信俗。这现在是抵触的,就像这个古德讲到说,你现在谈真,你就逆俗。你要学佛,你就得把世间法要放下一些,转移一些。你如果顺俗,你所有的心都投在世间法了,那你道业估计很难。所以就看我们到底是信说这个,这辈子这个万般带不去的这种生命所谓的拥有呢,还是信说我要在十法界内要谋个好前程,往那儿走。
是信我们现前的这个娑婆世界叫堪忍,你看现在的这个五浊情状,愈演愈烈,都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外面的世界。连佛法,释迦牟尼佛法,大家要知道,都是因为斗诤灭的。迦叶佛的佛法是懈怠才灭的,我们释迦佛的佛法就是斗诤灭的,末法时期现在已经印证了,斗诤坚固,所以佛门还要提倡六和敬。还是信说我们能够确实得解脱,能够入三摩地,能够得大自在。看你信什么。你信说,这个日子我过过就好,也特别会来事,在这个人情世故中,你能够左右逢源,把自己打点得很好,立于这个不败之地,而且还沾沾自喜,十分满足。那要告诉大家,不管谁,必须要面对娑婆世界没有好下场。混得好一点的还不如惨一点的更加真实,老病死,谁都是滑到最后的这一招上,没好下场。还是信说,我是一个道人,尽管修行如此之难,戒定慧如此难守,可是我一心向道,我能挪一点是一点。最后终于说,摸一把脑袋,对得起自己的光头了,说拼了老命,还没有在袈裟下面失了人身。最后还信愿资粮,在道业上,往生的时候,还真见了个分晓。就看我们信什么,所有我们佛法、佛教、佛弟子的所有的问题核心就出在信上,就这一个问题。所以蕅益大师这里对于净土法门,信愿行的三资粮,他真的是发挥到了最为就是让人能够动容动心的这个层面。
那好,我们来看一下,下面贯解。你看,这讲到的信,则是这六种。愿的话,核心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行的话就是持佛名号,一心不乱。
那我们先从信开始讲起,大家来看。这六信,很多祖师都有过信心的发挥,对于净土。可是确实都没有蕅益大师这么独到和这个深广。你看善导大师也讲过说,我们对于净土,一个,你要信自己现在是罪恶生死凡夫,要决定深信,我没有本事,就靠佛救。二一个,你要决定深信,就全凭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愿摄受我,这辈子靠他老人家了,不要怀疑。彻悟禅师也讲过十种信,说要相信有生一定会死,相信这个死的时候只有佛法,相信这个如果不死的话就会下堕,等等诸如此类的,反正是最为代表的还是蕅益大师的这六种信心的阐述。所以也算非常难得的机会,我们认真地来体察一下,对照自己的身心世界。我希望就是我们这样过一遍,当然作为法师来讲,不存在说,未生信,令生起。但是已生信,令增长令圆满。希望我们不白这样的听闻一次,也算一个共修的增上吧。
首先来看,信,前面讲到,自他因果和事理来讲的话,这是从能所而言的一个角度。信我们自己,就是我们能信的这个信心是属于能;信他,信因果,信事,信理,这是所信的对境,这是从能所的这个层面。如果说把它分开,从三对而言,你看,第一个是信自信他,这是从什么呀,这是依人立信,就着这个人,来启建信心;其次从因从果,是依法来立信,从因果法上入这个信心;从事从理,是依我们的心性来建立这个信心,本有的心性。我们常讲到说,不负己灵嘛,就是指的这个。
那好我们先来看自他,自他一对,信自和信他。大家来看,锁定这个,“信自者,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大家看到这一段,首先你看我们很多时候,有一些行者,同修,他自信力不够,就是这个上面出了麻烦,甚至他修的很精进,他都觉得说,哎呀,我成佛恐怕不可能,我往生,那不是我能够做的事。我就希望这辈子修行,下辈子能够女的转成个男的,有的这个女众居士,说然后能够出家,再说往生吧。这就是对于自的信心不太够。
所以你看,我们这里讲到的说,“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身这个提出了一个名目,就是“一念心性”。可是我们往往容易错认说是,你看这里,“本非肉团”,就是我们胸腔里面的器官;“亦非缘影”,就是我们会打妄想这个意识。所以他常态下的错误就是说,什么是心性?我们在讲到体的时候,也讲到诸法实相,这里的心,就是我们常念《心经》之心,万法唯心的心,明心见性的心。这个先要搞清楚,名目上不要认错心性。所以你看这里,但是这个心性确实是太坦然了,广大了。跟我们凡夫与生俱来的心量差别太大了,所以总是让人错认不已。
你看,这里讲到的说,“本非肉团”。我们一般一说到心,下意识的就呼之欲出,就好像在我胸口跳动的这个心脏。大家要知道,这个心脏是个四大假合的,物质的,它没有灵性,将来终究要坏乱的。很多人这就是等于说认假为真,把这个假合的四大造色种所组成的器官,认为我们所说的心性。如果是这样的话,你说,人刚刚死了以后,心还在,心脏还在,为什么想法没了呢?这是常常我们人世间的一个实验,就搞不明白。
“亦非缘影”,这是第二重,是认妄为真。前面是认假的这个四大和合,第二个是认我们妄想就以为是真心了。妄想怎么来的呢?你看我们每时每刻,眼耳鼻舌身,对这个色声香味触,就是它们不断地碰撞,会留下来落谢的影像,就自以为它产生一种后续的影响,这个影响一旦被第六意识在上面进行认知了别的时候,我们就以为我的心的思考能力启动了。实际上就是一堆一连串的妄想。所以你看,这里叫亦非缘影,就是攀缘的影像,前面讲到不在内外中间。如果我们把心用在这个缘影上,就入到内外中间了。所以,大家看,以前的禅师在破这些心子们的执着的时候,就说你在这个鬼窟门头里面,又在鬼窟里面做活计,天天这个打什么鬼妄想,就是说的他离不了这个第六意识。甚至有一些修行者呀,很用功很用功,但是他用功用在哪里呢,就是把这个第六意识伏在那儿了,就是以为说已经很幽静很幽静,感觉到效果很好,自己的轻安很微妙,甚至就以为得了禅定,乃至就是入了三昧等等诸如此类的。实际上,《楞严经》里面就讲了,还是在这个第六意识心中,还是光影门头的事儿,没有抖落利索,所以这就是缘影心。
肉团心呢,不够广大。缘影心呢,不够纯洁。这里讲到的这个“竖无初后,横绝边崖,终日随缘,终日不变”的,才是我们现前一念的遍法界心。一个道人,一辈子就是为了相应这一点。大家看看,它的量有多大,“竖无初后”就是说,无始无终呀,你如果有始,就会有终,就有边际。所以大家注意一下,为什么阿弥陀佛叫做无量光佛。“横绝边崖”,就刚才讲的,无边无际,它其大无外。你给它设不了一个,世界世界,它就有一个界在那里,为什么不能把世界当做这个心性,只有一个国土一个国土,一个世界一个世界。可是这一念心量,它是把所有的国土世界都能够含摄容纳进来,这就是我们的一念心。
它的量不仅如此的大,它的用非常的广,你看,“终日随缘,终日不变”。我们现在就在随缘呀,现在随随随,随到阎浮提人道里面来,一被人道这个情形所锁定了,其他道就视而不见了。本来,十法界也在我们一念心中,随随随,缘得这辈子当了和尚了,住到普陀山了,那我们现在心念中,大部分都是普陀山的人普陀山的事儿,越不出去。你住在普济寺,那又是一番风景,宝陀讲寺又是一番风景,住在自己屋里还是一番风景,你天天在乎这个,就把这个本来周遍的心越缩越小,越缩越小,宽时遍法界,窄时不容针,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如果我们随缘,你随着我执,有了我,那么你一定会起惑造业,你就随在三界六道中。
如果你随着般若缘,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那么你就随到解脱法界,就入了四圣,而不在六凡。所以,一切的因缘,十法界因缘,都是由这个心,如如不动的心,随时随地的随缘。所以如果究竟的讲,起心动念确实是很可怕的,因为你起一念心,直接关联到我们的后世的一念受生之因,就可以牵着你到哪一道。特别是修道人,因为修道人心清净嘛,稍微起一念,就可以作为主导的力量,把它作为引业,牵引你下辈子到哪里去受生,这就叫随缘。但是虽然它随缘,它从来什么呀,终日又不变。你看打个比方,就跟说我们由于温度有暖有冷,如果随着暖缘,它就是水,就是蒸汽;如果随着冷缘,它就是冰,它就是雪。但是,湿性是从来不变的。我们所见的这个虚空,就我们手一抡,觉得这是空的,它是随着明或者暗的因缘,来显现这个虚空的体量,但是,空性也是如如不变的,这个就叫做“终日随缘,终日不变”。
那么,它随缘能够随到什么地步呀,它不变能够不变到怎么样的一个妙用呢?大家来看:“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法师们,这个给我们透露一个什么信息呀?为什么说十世古今不离当下,无边刹土不隔毫端呢?就是虽然它这个随的无量无边,你看十万亿国土外的极乐世界,跟十万亿国土到东的这个娑婆国土,同步都在我们现前一念心中,这是同步的,也是本具足的,虽然我们现在因为把这个目光投放在这个娑婆了,可是我们极乐的那个场景,一直就在那里。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能够相信不仅仅极乐世界,乃至其他的,兜率国土也罢,琉璃世界也罢,或者无间地狱也罢,饿鬼世界也罢,等等,全是在我们这个一念心中影现。
大家近距离就说,你看普济寺,你每天都在这个普济寺里边游走。你说普济寺圆通宝殿,法堂,普门殿,地藏殿,这就叫影像。为什么我们今天在法堂放焰口,明天又在普门殿拜忏呢,这就叫随缘。念念都在随缘,念念都在变化场景,这就是心念的广大,怎么都行,什么都有可能,无处不在,面面俱到。那么,为什么能够随呢?就因为它全在一念之间。我们现在所谓的信愿资粮,也是为了扩展打开我们这一念心性。打到什么地步呢?就是我们在娑婆世界和去极乐世界,就跟我们从普门殿到地藏殿一样,就仅此而已。到了极乐世界,早上能够撩一下衣衫,捧着一堆花,就供养十万亿佛,还是这个原理。这是真实不虚的,一定能够达到的。
所以,既然能够如此信,说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那么“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大家注意,一念回心,在《观经》里面的下品下生中,就是得了这个诀窍。旨要重在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的极乐。就是不是两家人,说的是一家话,我们往生西方,就是靠这个诀窍。所以,很多时候,你不具足这个知见,就会浪费掉这个法缘。
我给大家讲呀,你看,我还说过很多次了,我那会在佛顶山出家,佛顶山那会儿有阅藏的,有闭关的,确实有很多师父非常用功。当时我印象很深,我记得有一年放假回来看看师父,在佛顶山那会儿。那么有一个法师,他的上下我忘记了。他呢,现在可能还在关房里面,不得而知。他当时呢,就是说,跟我聊起天来,他那会儿有点高傲,一般人不跟聊天的。后来,看我跟他聊了几句,还说起说,说点道心呀,什么了生死的话呀,诶,他还意思说,称他的意了,说这个和尚还可以,住的挨得近嘛,他就跟我聊了。聊起来呢,当时虽然我净土那会儿还不是很,现在也不是很深,但是那会儿还是有一点点毛皮。
他就讲到说,他一开始听某位大德法师讲,就是讲净土,他是全身心地就信了,天天念佛呀,念得那个有时候为了对治懈怠什么的呀,甚至就是说把自己掐一下,烫一下这样的。结果呢,话锋一转,他跟我说,说,诶呀,后来我发现什么了呀,说那会儿我就要往生西方,真的要成佛,后来我发现极乐世界在哪儿?就在这儿呀,他给我拍胸脯子,说原来就在这儿呀。意思是什么呢,他现在才明白了,极乐世界就在这个心中,他现在终于知道了,就是说,修行的事,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就是说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开始认这一套了。
可是,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你要识得心性有多广大,你才能够认识到什么叫唯心,什么叫自性。实际上,就把知见已经给转了。这就叫福报。这个修净土,为什么跟大家再次讲过,不在修行断烦恼多少,在遇缘大小,就看你有没有福报遇到这个贵缘,有没有福报缘到这个最上知见。他当时这么讲,虽然我当时不太确保,但是我感觉心里就忽地一下,我说,有可能他在知见上反而是转了。这就是叫做“本非肉团,亦非缘影”。你离开现前十万亿佛土外的极乐世界,你说唯心净土;你离开西方正在说法的阿弥陀佛,你说自性弥陀,这才叫做心外求法。我不止一次地说过,这个特别重要,你修不修信不信,你不说,可是你一定要了解的。你只有这样的一种具足了说,哎呀,我一念如此广大,你才能够确信说,一念回心,就法尔如是,具此功德,就在一念,回念之间。所以,有时候我们想想,这个回心呀,就看你在这人生百岁呀,看你在什么时候回心。有的活得长,不一定是好事儿。有的越活越活,活得不想死了怎么办。有的活着活着,正好碰到这个黄金分割点了,信愿最足的时候,那你苟一念回心,一往生,很可能就大事已办。
这是我们猜想,因为我也遇过这样的事儿。我记得有一年冬天,还是在五台山,老讲五台山的事儿,因为五台山,前些年待得多。也是冬天,我在村里,每天出去我去拜拜黛螺顶,拜黛螺顶挺累的,我又晚上回到村里,有一天晚上吃饭呢,隔壁也有一个比丘尼,是南京鸡鸣寺的。她也在那个庙沟村租了一个就是这个破院子,在那儿自己清修。她对净土就确实是真的是那种信心,至少从外相上来讲让人佩服。虽然是尼众,能够一个人冬天跑到,南京鸡鸣寺条件也很好。结果呢,她自己修也行,她说这辈子我一定要把,意思就是把她老妈也要送到极乐世界。
结果母亲八十多岁的高龄了,身体也不行了,医院检查得大概差不多了,她就把她给运作到五台山了。大家知道她是湖北人,好像是。那么南方冬天还是,不像五台山很冷呀。她去了,火也不给她生,就放在这个炕上,给压了几层被子,就躺在哪儿,就给念佛,就让她妈妈往生。结果听说我在那儿,每天放了寒假去拜佛嘛,她还过来,又行大礼,说祈请法师过去给她妈妈助念一下。我说那没问题,早上拜完了,下午回来给你助念。你别说,这个真的成就别人也是成就自己,那段时间念得我还非常相应,观想着阿弥陀佛,已经就近在咫尺了。
诶,大概念得这老太太已经不吃不喝了,这念的功德显现出来了,她又渴啦,又跟她女儿说要想吃个橘子。本来我这一心里说你就往生了吧,我就跟她说,你一定要往生,你要放下,哪怕说子女,这也是最障道的。好,念得这老太太最后又醒过来了。醒过来又开始客套话,说法师呀你不要辛苦啦,你赶紧回去休息吧,怎么怎么样。诶!念得当年就没死嘛,没死后第二年我去了才知道说,一直到过了好像是三四月份,人活百岁还得一死嘛,又死在五台山了。但是她闺女说,可能情形还不如当年的冬天好。所以你看这个苟一念回心,就是看你这一念回心,回到哪里,什么时候回。所以我以前讲圆通章的时候也讲到,这个念呀,可以投机的,净土法门就是给我们设这个投机的诀窍。这是信自。
那我们来看信他,“信他者,信释迦如来决无诳语,弥陀世尊决无虚愿,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大家看到,这个他是什么呢?前面是以心性为自,后面是以教法为他,凭什么信,就信这个广长舌相,就信广长舌相。因为经典里面也讲过,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释迦牟尼佛决无妄语,就是他不会骗人。大家想想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骗人?从人情世故都推不过去。你说我们现在在娑婆世界,你说个骗人,为什么?因为逃不开名利二字,谁会轻易地说想去说谎或是什么,就为了名利,逃不开啊。
你说一尊佛,人家已经名满十方三世了,富有恒沙是佛陀,干吗要说谎?而且大家要知道,就是说释迦牟尼佛,这里讲到的决无妄语,这个妄语有根本不妄语和究竟不妄语。根本不妄语就是说,你看我们在一开始讲到六即佛的时候,给大家讲过,他过去世持不妄语戒圆满了,才六度圆满成的释迦牟尼佛,所以在这个上面是没的说的,释迦牟尼佛的金口诚言决定可信。另外叫究竟不妄语,你看《法华经》里面有一个什么内容,叫为实施权,他这个叫权巧,为实施权,意在于实。就是虽然他现在说的有方便,好像当时看来,这并不是妄语,当时看来是一种方便善巧的施设,可是最后的效果一定是终极正确的。《涅槃经》里面有讲,佛也讲过说,我虽然有时候设的一些权巧方法,但是这个是我为了开示悟入佛知见的,最后的立足,最后的归导处是正确的,那这就叫究竟不妄语,不会撒谎。信释迦如来决无妄语。
大家看就现在我们这个现场来讲,我们现在在这里讲,我写讲义,因为我不会打字,天天要写。这个写讲义讲法的时候呀,当然发心嘛,结这个法缘。可是为什么你看我登法座的时候也在说话,那私下来有时候凡夫心力嘛,也会戏论几声,也会有时候不可能不说个方便妄语。为什么我们在讲法的时候,诶!他这个气场就不一样。他真的有诸佛菩萨加被,我们深信此法,我们现在在接受此法的这个能量、接受这个加被,全部都来自于佛的不妄语功德。大家知道,虽然我们现在是凡夫身心,就凭着佛的不妄语功德的圣言量来加持,他就是信圣言,你就相信。所有都是不妄语的这个功德在照着我们这个法堂,这就是释迦如来决无妄语,念念皆是功德。
再一个,弥陀慈父,“弥陀世尊决无虚愿”,阿弥陀佛发愿,那我们也从人情事故推一下,你说他发愿,他可以不发啊。他活得好好的,当着国王,他可以不发,可以不说,为什么?为了平等普度九法界众生,最容易的情况下能够得度,尽量没有门槛,谁都能够得着,这样的一种称性所发。所以你说他发虚愿,他怎么发虚愿?一个是他的发心,真实心,力救众生,他不会,没有虚的必要,这是一点。二一个你看我们不断地在讲真如实相,不断地在讲不变随缘,这个愿是怎么发的呢?就是称这个真如实相
所发的真实功德之愿,这个愿他想虚都虚不了。就是现在他已经成佛十劫了,那么因地发的这个愿现在不兑现都不可能了。你只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没有三恶道,想堕没门。你就是说必至灭度,想不成佛也不可以,必须成佛。这就是“决无虚愿”,这都是真的。
“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我们现在想想在咱们凡夫的心眼中你说一张舌头可以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这个太天方夜谭了。我们总是说是大概是表法的吧,是一种标志。大家要知道这是真的,圆满报身佛,广长舌相,在华严一真法界、事事无碍的华藏海中全部都是这种情形。六方诸佛出广长舌异口同声来证这个净土法门。所以大家要知道,这是无量劫来积功累德才有的效果。就跟咱们拿着菩提子不断念念念,你说你一天两天你就让它黄,就让它红,能达到吗?上不了色啊,你得天天念,天天念,一旦颜色彻底黄了红了,这就说明你功夫到了,才显现出这个相。所以这里讲到的决无二言,就是这么多的佛大家一致认为说,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那就说明这个不约而同不由自主,没有假的可能性,这个佛是已经做绝了。所以说佛是不异语者,就是决无二言。就是每一尊佛所讲的法,就这一味的佛法,就是如是我闻的这个如如不动之法,乘如是道的这个如如法。三世诸佛皆以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这一个法。
其次,我们还要知道,光释迦牟尼佛来讲,除了佛佛道同,就释迦牟尼佛一尊佛,你看我们现在翻开大乘经典,一会儿在灵鹫山,一会儿在祇桓精舍,一会在竹林精舍,一会儿又在王宫。你说这么多的场景,说法这么多的次数,每一部经典他有可能用到同一个典故,而且这个典故这一经典里面表这个法,那个经典里面侧重那个说。你说这么繁杂的人物、事件、因缘、本生本世,你说他怎么一点都乱不了。现在有的大德讲法,你视频一录在那儿,一旦被好事者一旦给你剪接出来,就前后拿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为什么?因为有时候有出入呀。但是佛,你经典翻开,没有一点点错谬,钉是钉铆是铆,永远步调是一致的。你说他为什么记性这么好吗?不是的呀,他是照着真实状况说的呀。就这会儿看见这个了就这么说,那会儿看见那样就那么说,看见的都是一样的,所以说出来的就叫不异语,决无二言。
那么既然能够考量清楚这个金口圣言决定可凭可信,索性我们就抛开一切见解,抛开一切的凡夫见解,彻底以佛语为专,佛说什么就是什么,就好了,这就叫“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千经万论同宣,就是每一部经典里面不管正也罢、旁也罢、隐也罢、显也罢,都要带说到这个净土法门。何以故?用心之处就在这。所以我们就“随”就是坚定不移的就好了,“顺”就是毫无己见,就听佛的,决志求生西方,吃了秤砣铁了心了,就是他了,这就叫信他。没有什么玄妙,没有什么顾虑,没有什么自己的种种的这种自以为是,就是佛说的。这是最上上根器的信仰。你现在有时候还要研究一下,考证几分,最后给你写一大堆东西,说你为什么。你把教海你给彻底掀翻,三藏阅尽,你都比不过一颗赤子的诚心。够了,就信佛说的。就信佛说的这样,你这样相应了,其他样都可以不管。这是从自他而言。
那好,我们再看,从因果而言,“信因者,深信散乱称名,犹为成佛种子。况一心不乱,安得不生净土,是名信因。信果者,深信净土,诸善聚会,皆从念佛三昧得生。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亦如影必随行,响必应声,决无虚弃,是名信果。”你看这里开始讲到因果,一对,依法立信。因为佛法就是因果法,我们现在只不过承担的是世间的轮回因果,修道人将来承担的是出世间的解脱因果,念佛法门就是以念佛为因成佛为果的单向直线直通因果。你能不能够信受,除了因果法没有他法,念佛、见佛、成佛就是这个因,就这一个法。
所以这里从因上而讲,其实是以最下而列最上,你看,就是深信什么?连散乱一称名。你看不是在佛陀时代有一个人来了,佛弟子看见了说,八万劫他都没有个善根,怎么释迦牟尼佛还说要给他剃度。结果佛说了,说你是罗汉你功夫不够,说他无量劫前就因为老虎还是什么追着他,他去打猎,后面追着吓得受不了了,哎呀!南无佛!这么一叫爬到树上,就这一个善根种下去,感得到佛在世的时候因缘成熟,剃度出家,还证了罗汉果。这就叫散乱持名犹为成佛种子。所以《法华经》里面讲到:“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那么散乱尚且如此,就是说最下最下的都这样,何况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念念都是南无佛,念念都是佛心佛愿佛回向,全是佛的佛行,怎么能够不生净土见佛呢?既然是因,因就是现前法,你现前法结的是佛法,那么就是现前就见佛,毫无疑问。
信果的话,你看诸上善人的这种聚会的这个法会,都是从念佛三昧之因而来的,皆从念佛三昧得生。所以说依因感果的话,一定是你种了瓜你就不会得到豆,这个果绝不会离开因的呀。前面是从因上,你看种瓜得瓜,是从因是瓜,所以果是瓜,因是豆,所以果是豆。后面是什么呢?“影必随行”,是因为有影子这个果,所以一定会有你这个身形这个因,因为有回响这个果,所以一定有你喊了一声这个因,是从果而列因的。这个比喻很到位。总而言之,因果真实不虚,就像普门品里面讲到的,功不唐捐,所以叫做“决无虚弃,是名信果”。
那我们还要跟大德法师们讲一下,这个净土法门它妙就妙在什么啊,常有一句话叫做“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就是妙就妙在他直接把这个果的功德拿来作为因而起用,所以你说他是因嘛,他直接就是以果为因,所以你说他将来成就的果嘛,他因地已经就开始用果来做因。因即是果,果即是因,因果相即不相离,即因即果,同时现前,真实不虚的。这才叫做忆佛念佛,现前也见当来也见,这是叫做信因信果。
我们再往下看,后面一对也比较重要也比较难解。“信事者,深信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故”,刚才我们讲到的我们现前一念心性。那么“依心所现十方世界亦不可尽”,你看他还是先从心性的本体上来阐述这个现象。所以呢,落脚点在哪里呢?“实有极乐国在十万亿土外,最极清净庄严,不同庄生寓言,是名信事。”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真的有极乐世界现在就在,从我们娑婆世界数,一个一个,多一个也不多,少一个也不少的,十万亿佛土向西,就在那儿,你就当真如此地信。它不是说像这里讲到的庄生寓言是什么意思?就是指的庄周嘛,庄子嘛,庄子他写《南华经》,里面写的就是为了讽刺当时的一些具体的事吧,他就讲了好多故事。
但是这些故事都是虚设的,自己编造的,有名无实,就是在现实中它没有原型,所以把它叫做寓言。但是极乐世界它不是说就这么说一下,没有这个真的事,是有这个法,描绘一下而已,是确实就在西方,就在那儿,就是我们现在娑婆,那儿就在西方。就这么信,就死板的刻板的像个二百五一样的就这么信。那么既然说一念不可尽,那么真的有极乐世界十万亿佛土外,最极清净庄严,说的是个什么样子,它真的就是个什么样子。说莲花大如车轮,最大的有几十由旬,那真的是这样子。说有在地上讲道的,有在虚空讲道的,有在水里讲道的,所有的法堂都是七宝庄严,所有的饮食资具都是应念即至的,就是这样子。
每天活得那都是逍遥解脱畅快淋漓,就是这样子。你就当真这么信,这叫做信事。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说,哎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那极乐世界,当然你看大师讲法他先说了说,因为一念心所现的,那其实告诉我们,预先也说了,就是视如梦幻泡影。可是问题是什么呢,娑婆世界也是梦幻泡影,现在我们哪一件事情能假得了,普济寺就真的是普济寺,就在这儿啊,就在前寺啊!法雨寺真的在法雨寺,就在后寺啊!你说梦幻泡影,普陀山就在舟山,你一点都梦幻泡影不起来,现前的一切法你不能如梦幻泡影,那么依然现前的西方净土你就得当真去信,去求,去生,就好了。这就叫信事,从事相上讲。
那如果说你从事相上讲,同时理也不妨碍。为什么?你看,“信理者,深信十万亿土,实不出我今现前介尔一念心外。”我今现前介尔一念,什么叫“介尔一念”?介尔就是你只要启动,你只要发生了一念,起了一念,一念妄心起来,所有的法就在这一念中,不出吾这一念。
既然如此,那怎么办呢?“以吾现前一念心性实无外故”,为什么?就是因为现前一念的心,任何法都出不了这个心,它是补前面的一个教法,补的什么呢?你看,就比如说我们前面讲到的信事,好比一面大圆宝镜。大圆宝镜照的时候,你不管有多少重的山水楼阁,就是远景近物,它是一念间就影在这个大圆宝镜了。如果信事的时候,你就信说,哎呀!这无量重的十重百重的山水楼阁的风景历历在目,这就叫信事,它没有错乱。可是虽然它历历在目,分明显现,但是它依然就在这一面镜中,一体显现。
这就是不管你的风景多么辽阔广大,还在一念镜中所现,这就叫信理。
极乐世界也是这样的,为什么?因为“以吾现前一念心性实无外故”,就是没有一法能够出了我们现前一念心。上一次给大家讲过天台宗的一念三千。再说白一点,就是说你看我们现在常讲到庙里边有时候也会有一个匾出来,叫做“莫向外求”,可是这里讲到的说,“实无外故”,就是说其大无外。莫向外求是什么意思,就是你不要心外求法,提醒你在用功夫时候,分明守好现前,不要起攀缘念就可以了。但是从理上我们要知道,你再怎么去攀,你就攀到尽头,你都出不了现前一念心。包括我们现在就讲这个说:哎呀,莫向外求原来是这个意思,不在内不在外,想把这个讲透脱了,可是还在这心内,依然是心内一法。你不要以为我们能出得了这个,所以就叫做“一念心性实无外故”,就是没有能够超越它的,不离现前一念。一切法,一切法包括我们现在说一切法的这个法,还在心内,逾越不了。那么当然就包括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法,信愿往生法,阿弥陀佛来接引法,西方三圣现前法,身无病苦、心不颠倒、意不贪恋法,屈伸臂顷到莲台,一念往生法,莲花化生法,全在这个现前一念法。就这个样子。
所以说能够明白这个法,有一句教言叫做:“生则决定生”,就是你得当真到十万亿佛土;“去则实不去”,还没有离开现前一念。我们有时候错解,就是说生则决定生的时候,他就认为说不必往生西方了,当下就是。去则实不去的时候,他就以为死守着这个,啥也不干,不修就能够往生。这就叫做事理混淆了,大家要知道不能用差别来讲理,不能用平等来说事,事和理各是各的,要圆融无碍。这样信才叫做圆满信。这是信事信理。
那后面又加了一句,又,大家来看又,“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现前一念心中所现影”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就是佛,阿弥陀佛和众生生者,主就是阿弥陀佛,伴就是清净海众。所有的这一切的影像,都是我们现前一念心性中的影像,显现的。全体影像虽然是无边无际的展开,极乐世界有多广大啊,十方三世国土有多广大啊,但是呢,每一个影像当体都是心的体现,没有离开现前心,而且当体就是心性的本身。这上次给大家讲的,好比所有的浪花都是水。你既然能够如此的信受,那么,“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就是虽然前面讲到镜中的这么多的风景,全部就是一镜所现,这就叫全事即理。
全妄即真是什么意思呢?我现在信是以我的烦恼心信这个烦恼,信这个法。但是这个妄心是我真心迷了以后所起的,没有离开真心,当体就是真心的本体。就好比说我这个浪是依着水起的,所有的浪当体就是水,就叫做全妄即真。全修即性是什么意思呢?全体的从因到果的一系列修行功德,没有半点离开现前一念心性。就好比我们说从这个波涛汹涌修得已经风平浪静了,可是全过程中一念都没有离开这个水本身,就叫做全修即性。全他即自是什么呢?一切诸佛,所有众生都是我自己本有的这一念心性所显现的,不仅我自己,不仅咱们诸位法师,就我们现在的这个依报世界、正报身心,是我们的心所显现的。极乐世界的佛及清净海众,乃至正在六道轮回的一切众生,他们所有的依正报都是我心显现。
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么“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众生心性亦遍。譬如一室千灯,光光互遍,重重交摄,不相妨碍。是名信理。”你看他把它提升到什么,提升到无碍的这种境界。一室千灯,这就做一个实验,就好比我们的心性,大家看我们现前一念心,就我现在灵知灵觉的这一念心,你想觉哪儿就觉哪儿,你想到哪儿就到哪儿,周遍法界。虽然现在我们不能够彻见,但是它是周遍的。佛的心性他已经彻见了,他不过如此,还是周遍。众生的心性有的已经见了,有的还没有见,有的能够见多点,有的见少点,还是周遍法界的。这法界就是一个法界,就如同一间屋子里的一千个灯所照的光,就是一片灯光。所以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那么所有的灯光都是一片灯光,这里讲到的说,“重重交摄,不相妨碍”,为什么呢?因为依然每一盏灯还有它自己的光,独自的光也各各不相妨碍。这个法如果说我们要了解一下言外之意是说明让我们相信什么呢?你相信我心现在周遍,现成的随缘随在娑婆了,但是我也一定会可以随缘随到净土。佛心一念心周遍,他随缘已经随到极乐世界,已经成就了,他依然还能够随缘随到娑婆。为什么?还可以乘愿再来。我能够往生西方,佛可以乘愿再来。我能够往生,一切众生皆能够往生。佛能够乘愿再来,一切众生皆可以乘愿再来。总之不管是佛也罢,众生也罢,我也罢,来来往往就这一个道理,一个频道,没有什么千辛万苦风尘仆仆,就是现前一念心性,就信这个理。这就是法界的真相,就是往生的原理,信就可以了。
所以大家看,这就是蕅益大师给我们宣讲的《弥陀经》的六信。古来大德这么推崇是毫不过分的,我告诉大家,就没有这么掰开揉碎了的干净利落过,就这个法。但是我们现在如果想把这六信了然于心,你看为什么佛法是总持法,总持在心,你不必再去行什么对接的方法。只有一招,一招大家看到,再回头看,什么一招呢?你看,信自的时候,信他的时候,信因的时候,深信散乱持名;信果的时候,深信净土诸善聚会;信事的时候,深信只今现前一念;信理的时候,深信十万亿佛土实不出我今现前介尔一念心外。只有一招就是深信,就信了再信,前面讲到的,一直信到无须再信。所以大家我们来受持这个法,受持这个法看你从哪儿受持,它的法义是无量无边无穷无尽。特别是净土的这个法呀,它不执着名相,它独为了生信,不谈玄理,它就为了持名,就让你念佛。所以说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已经就是不解之法,早已经就在这个理上,就在这个事上。
那么这呢是我们今天讲到的六信,希望诸位法师们能够,至少能够听明白,能够理解几分,能够再往深了悟一下。其实这六信还需要把它打成一片,才称之为最难,那我们下一讲再跟大家继续分享。
好,下面请大家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好,随喜诸位,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