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讲)

好,各位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请放掌。

大和尚慈悲,各位常住师父慈悲,各位居士吉祥。

今天我们《弥陀要解》第十五课。刚才有念说“百千万劫难遭遇”。我坐在这里也想,不管是什么因,什么缘,此时能在这一期一会的《弥陀要解》第十五讲里边,往这儿一坐,就是无上的大福德善根。这个因缘差别相此起彼伏,这一次具足,下一次有失。反正在这来来往往,聚聚散散中,真的是一期一会。为什么说难闻呢?你看今天手机上显示,普陀山,我们不要说什么三千大千世界,硕大的国土。就光普陀山,山门进出十几万人。再一对比,你说我们能够这个色身端居此处,就百来号。你一旦把这个融到这个芸芸众生中的话,你说真的是能现成的现前得闻这个甚深法藏得有多难。你不管有意无意,在乎不在乎,你说过去得培植了多大的甚深因缘,今天才能如如不动的,没有任何干扰的,从这儿开始。这就是我们这个国土。

所以上一讲讲到了娑婆世界是众苦,相待的苦也有,绝待的苦是根本。极乐世界是妙乐,相待的依正庄严,绝待的任运道用。

我们内容上正好讲到了说,极乐世界的这个好,好看。什么七重,然后都是栏楯呀,罗网呀,行树呀,并且是四宝庄严。四宝就代表正好是涅槃的四德,这是极乐世界的真正的功德因缘。所以我们讲到了第二十五页的第三行。第二行,“皆四宝则自功德深,周匝绕则他贤圣遍。此极乐真因缘也。”就讲到这句。

上一讲把这个好给讲了,一目了然的,想像中能够可以触摸的讲了。留下一大段呢,今天开始,首先比较涩,从教法上,从这个差别相上,要分别来明论四种净土的因果。我们在此前,一直在对比说,娑婆世界的四种国土。以凡圣同居为典型,相待极乐世界四种国土也是以凡圣同居为匹配。那么到底这净土里边,从同居到方便有余、实报庄严和常寂光国土,它的因果等换是有差别次第的。在这儿,蕅益大师给我们很细微地做了一个介绍,我们也依着论典来做一个了解。

大家来看,这个细字的第四行开始,三行的末尾。

此等庄严,同居净土是增上善业所感,亦圆五品观所感。以缘生胜妙五尘为体。

前四个字“此等庄严”,对上而言是一个总结。就前面介绍的,什么皆是四宝周匝围绕,等等这一切的情形,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所受用处。这是从现象上讲。那么从本质上,这“此等庄严”就说明净土境界,色德庄严,一一都是性德显露。前面给大家介绍过了什么叫做性德。性德就是本具的,就是这么好,就可以这么好,本来就是这么好。一点都不是说借了什么力,用了什么功,或者投入了什么资源,才显得这么好。本来就这么好。可是正好我们现在显不出来,得想办法,这就叫修德圆满,性德也在,修德圆满。所以这里说“此等庄严”一步就到位了。

下面开始,才又开始先说修德庄严,修德圆满,再说性德显露,性德圆满。这四个国土,到底是怎么招感到这个层面、这个境界的呢?他分门别类做了一个说明,我们来看。

第一个是“同居净土是增上善业所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往生到极乐世界,现前的这个道场,这个境界是怎么出现的?我们每天都是,满目都是境界呀。进了圆通宝殿,就是毗卢观音。精严的五供,到处都是拜垫,这就是境界。出了山门就是海印池,这也是境界。眼睛一闭起来,总是要起心动念,胡思乱想,这也是境界。那么,这一些境界中,极乐世界所呈现的同居净土,是怎么来的呢?它跟心地有关,一个,“增上善业”,积德行善。你比如说,我们经典里面讲到的净业三福,什么慈心不杀呀,什么奉侍师长呀,等等这一些世间善。那么,这里加了一个“增上善业”呢,最典型的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

依着佛的圣言,所修的这个专称名号这个善法。这里我们就这么简单地,不能太展开讲了。就说这是“增上善业所感”,这是从纵上,纵度而言。那么从横感,什么叫做横感,就是现前你一念心,比如说福德有多大,智慧有多高,同相牵引出来的。你看,为什么叫招感招感?你的心是怎么个水平的心,即刻就感来来给你面对的境。所以,这里把这个,我们前面给大家讲过的“六即佛,”不知道诸位法师还记不记得,是在上面会议室那个时候就讲了。一开始不是给大家讲什么是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那么从本觉,始觉,究竟觉的这个角度,本来是觉就叫理即佛;开始觉,名字即佛;然后,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究竟即佛。

所以你看,因为他们大祖师爷,他们的这个教法太娴熟了,所以有时候一句话里面就有很多内容。我们来读懂这个。

“亦”也就是。“圆五品观所感”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比如说修教法里边圆教的五品,六即佛里边的五品弟子位,也就是观行即佛所招感的同居净土。我们当时不是给大家说过了,智者大师所证的就是这个境界。他说,“我不领众,必净六根。”到六根清净位的时候呢,就是六根能够互用了,到这个层面的时候,就到了相似即佛了。那么,现在所说的,“舍己为人,但登五品。”五品弟子位,就是指的观行即佛,这个在《法华经》里面说的很清楚。像什么随喜呀,就是听到禅宗所说的开悟了,这个实相妙理,真如法性,他不会生疑惑,很随喜,知道有这么回事。而且谁要是开悟了,自己看了非常庆幸,欢喜,这就叫随喜。

然后开始比如说,读诵,读诵大乘经典,把这个教理明白了,来帮助他相续这个观行,这就叫读诵。把自己所了解的,方便善巧地、称性地给别人讲,说点儿法,这就叫讲说。那么再从行为上、事相上,比如说他稍微观得有点正念了,道理上比较明白了,他就能够以自己修为主,还能够兼职的,把这个六度的这种事,比如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这些呢,能利益他人了。这个时候叫做兼行六度,就是兼职的。再深入的话,他的观法完全圆满了,事理无碍了,那么就叫正行六度。自利利他就同步,自利利他就合二为一了。这随喜、读诵、讲说、兼行六度、正行六度,这个是教法。那么说白了,这里讲到的,就是你能够把这些慢慢做得到,修到这个层面了,就能招感说,能生到同居净土,凡圣同居净土。这是第一重因果。

你看,以什么为体,意思是指什么为体呢?就是你当时所见到的这个国土的质量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样子的呢?“以缘生胜妙五尘为体”,你所见的国土,一切的万事万物都是因缘所生。但是,虽然具足了色声香味触,提供给你来认知这个世界,但是它属于“胜妙五尘”。那我们大家了解一下,什么叫做“胜妙五尘”?咱们这儿也有五尘呀。眼见的我们的这个色身,耳朵听到的传达出来的这个声音。可是就从声音来讲,耳朵听到的有时候是赞叹,有时候就是恶口,有时候就是诽谤,有时候就是怀疑,掺杂了这么多的音声,功德中有陋劣的东西,这就叫不胜妙。

极乐世界,你比如说人家的色法,都是紫磨金色的。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天人,都是紫磨真金色,童男子的大丈夫相,同佛长得一模一样。而且长得都是这样的,形无异状。在经典里面讲到的说,说这个人中的帝王,比转轮圣王就长得已经不如了,转轮圣王很庄严。但是转轮圣王比忉利天的天王比起来,就丑得看都不能看,就是人里边最好看、最庄严、最福德的人,比这个忉利天的天王,就看都不能看。忉利天的天王,比这个第六天,六欲天第六天的天王,比起来就是比都不能比,就陋劣得就跟那要饭的见到大王公贵族一样。但是,第六天的天主,比起无量寿佛国的菩萨众,光颜容色不相及逮,百千万亿不可计倍。就是对都对不上号,就是没法比。这个水平,就是已经完全,不要说放在一个水平了,两端见都见不着,就差别这么大。所以这就叫“胜妙五尘为体”,所感的国土是这样子的,一种享受。

有时候我们可能还够不着。再说一个,什么叫做“胜妙五尘”,为什么我们天天晚课的时念说大鹏金翅鸟,可是我们看不见大鹏金翅鸟。因为人家的色身就叫胜妙五尘,虽然它是畜生,但是它的福报超大。一个翅膀展开了,不知道有几百里的这种宽度。你不要说大鹏金翅鸟了,就说大鹏金翅鸟的能克的这个龙,我们现在肉眼也看不见了。其实一旦下雨的时候,那一定是龙出来就排云布雨嘛。

我记得有时候我们去坐飞机,正好某一个地方下雨,你一看那个情状,有时候真的飞机上能看得见。就是那块下雨呢,它就是云围成这么一个口子,然后这个水呢,就一泻而下,就真的跟这个什么大的这个口张开往出吐一样的,但是龙我们现在看不见。我听一个比较神叨的人讲过,他说他能看见,不知道是真是假。他说,看见有的呢,是像琉璃的那样五彩斑斓的,身形特别大,而且光色也很炫。但是福报浅一点的呢,就比较,身形比较小,颜色也比较单调。甚至有一些再福报(浅点),或者说跟他的这个心性上,你比如说嗔恨心重的话,有可能就是褐色的。我们现在常说到天龙八部,天龙八部,其实有时候把这个蟒蛇什么的,这不也叫地龙嘛。那它们的色身也就不叫胜妙了,我们就能看得见。所以这个就是大概了解一下,“以缘生胜妙五尘为体”。这是凡圣同居净土。

我们再往下看,就容易理解了,再往下看。“方便净土”就是指的方便有余净土。“是即空观智所感,亦相似三观所感。以妙真谛无漏五尘为体。”这里你看,又是极其浓缩的。“是即空观智”代表什么呢?这个即空观呀,不是咱们通常,上一次我们讲到的,析色见空,或者当体见空,就是万事万物这个物质上当体见空,已经超越这个水平了。这个水平只在通教,如果天台教的教法,只在通教,在第二等。这里讲的这个空观智,是指的圆教一心三观里面,把空观提出来,单说的这个空观智,也就是即空、即假、即中,不思议三观中的,以空为角度来所说的,这叫空观智。

很多时候,我们这个一心三观你说怎么说呢?它就是不思议的。我们一讲呢,肯定就落在这个空有两边了,我们不妨相似地就做个比喻。什么叫做一心三观?就是现前,我们上次讲到触境即中。现前所有的一切色心诸法,就是我们现在这个境界,就这个桌子,就这个场景,就这个花。比如说在这个万事万法上,如果我们能够见到它的空性,见到它的本质,这就是空观。那么,如果是缘起法,见到它的这个,虽然是空的,可是它的缘起,这个假象假名还有,这就叫假观。可是空也罢,假也观,是分的两端来感知、触摸它,这都不叫中。只有即空即假,这才叫中观。但是你也不要有中观这么一个真实的法立起来,就是即空即假,到此为止,当体就是中观。这就叫即空即假即中。

你比如打个比喻,就比如说,我们常用金子来描绘,金性不是描绘我们的空性吗,佛性吗?如果你能从这个金子,那我们现在拿起一块儿金子或者看到一块儿金子,这个金子不可能说显现的就它是金子,它显现的是什么呢?它一定有一个状态,是方的还是圆的,是戒指还是项链,对吧,或者是钩还是环儿。那么这些呢,是它的情状。我们见到金子的时候一定是见到它的形象,不是见到,哦一看,形象就是金子。如果你在这个形象上见到它的本质是金子,金性这个从来不会改,这就叫“即空”。可是,虽然你见到空性,你是以形象来见这个金子,这个缘起的它的形状还在,离不开这个形状见它的空性,这就叫“即假”。

可是我们实际上见这个金子这个东西,你离不开东西见金子,又离不开这个金子见东西,金子和东西是一个东西,这就叫“即中”。所以说过来说过去摇摆不定之余,只要你见到这个金子这个做的这个东西,就是这个东西就是金子,金子就是这个东西,东西就是这个金子,不分别的时候,就叫“即中”。所以你看,说来说去,就是原来退步是向前。这就叫不思议三观,如果大家心地上有体验的话,一说就了。就是这样的,就叫触境即中。

所以说这里讲到的,只不过是不思议三观它以空观智来所感,就是以空观的角度来所感的,同时也是以圆教三观里面修到相似即佛之位所感的,就叫做方便有余净土,它是以妙真谛无漏五尘为体,妙真谛无漏五尘的话那就是这个无漏的五尘了。没有见思漏,没有无明漏,也没有尘沙漏。但是大家看到了吧,它还是以五尘为体的,就是不是把眼睛蒙住了或者瞎了,不是把耳朵塞起来,还是有见闻觉知,只不过在这个见闻觉知上见的是什么呢,是空观,不思议空观。这叫方便有余土。

我们再往下看,“实报净土是妙假观智所感,亦分证三观所感。以妙俗谛无尽五尘为体。”这就进入分证位了。分证三观所感,那么它,就是实报庄严净土的这个用的出来显现的这个触摸感是什么呢,是妙假观智,也就是不思议三观中,又把就把它投向了什么呢?这个金子做成的是什么个样子,金性永远在,样子是怎样的,投入到这个角度。所以叫做实报庄严净土。它是以妙俗谛无尽五尘为体。这里加了一个“无尽”,什么概念呢?就是色心无碍了,你只要随便拿出来一个尘,就外界哪怕是一个尘埃,一个微尘,就可以具足一切尘,一刹就可以具足一切刹,这就叫实报庄严土。《华严经》里面不是有一个叫“一多相即门”嘛,十玄门里面有一个“一多相即”,讲的就是这个境界。所以这就叫实报净土,是由妙假观智所感,也是分证三观所感,以妙俗谛无尽五尘为体。

好,我们再往下看,“常寂光土是即中观智所感,亦究竟三观所感,以妙中谛称性五尘为体。”常寂光净土,招感常寂光净土的这个境界是什么呢?你看,以“即中观智所感”,就迈到中观了。中观是什么呢,就是没有无明了,就是佛性了,见佛性了。也就是说,修到这个究竟三观的,到了究竟位的时候,我们还记得说的那个词,叫做“从来真是妄,今日妄皆真”了。也就是以中道称性五尘为体,什么意思呢?所有的这个色声香味触呀,全体都是真如本性,全体都合真如本性,这就是常寂光所呈现出来的状态。

前面,从这个同居净是增上善,那就说明是只在修善,从后面开始就是修空,修假,修中,所感的层层递进,不同风景。所以,上面这个,就是讲到这四重分别讲的因果,可是意不在此,还是这个套路。我们大家来看,后面蕅益大师说了,“欲令易解,作此分别。”他要说什么呢,欲令易解,作此分别。就是为了让我们容易理解,才这么分门别类地从教理观行上讲了这个境界差别次第分别,但是大家要知道,这只是一种设教,所施设的教法。也就是你一眼认不出来,他一点儿一点儿地引导你把这个认清楚。为什么呀,因为不怕不识法,只好法比法嘛。所以就是这样的,一点儿一点儿地循循善诱,这叫“欲令易解,作此分别”。

但是后面讲到的说,“实”,就是实际上。“四土庄严,无非因缘所生法,无不即空假中。”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虽然前面的国土给你讲了就是一层比一层清净,就是一个净,从凡圣同居净土到常寂光净土,直净到底,一直到常寂光了,从始至终终于净到头儿了。也就是告诉我们说,哎呀,终于净到头儿了。那么这个过程中呀,还是由染到净的分别中,才最后见到净。实际上他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实际上从染到净的每一个过程中,当即就没有染,全都是净,他要表这个法。最后就是让你,一眼认到底。从始至终,就能认到底。一直到底。就因为认不得这个,所以这里只好讲到什么,观机逗教。所以你看说,“无非因缘所生法,无不即空假中。”这是我们成佛之道上,所有经典论著里面最核心的成佛之法。

所以大家看了在论典里面就讲到,有一个偈子,他这里实际上就是把这个偈子给引申了,只不过他的教理太熟了,随便一下就浓缩过来了。你看,我们讲到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天台宗的一心三观怎么来的呢,就空假中从这个偈子来的。“因缘所生法”就是现前的境界,“我说即是空”,同时“亦为是假名”,同时“亦是中道义”。那么如果我们用这个来配,你看他这“无非因缘所生法”,怎么意思呢?就是在这个同居净土,所谓的“因缘所生法”中,所有因缘所生的四种国土里面,只限同居净土。

如果你的心,跟这个“我说即是空”相应的时候,四种国土里面它就只现给你方便有余,你的心招感的是方便有余。如果你的心跟这个“亦为是假名”同步了,那么四种国土里面唯现的就是实报庄严。如果你的心跟“亦是中道义”相应了,那么四种国土里边,它唯现的就是常寂光。大家要知道,这四种土呢,在咱们娑婆世界只能够随心异见,你的心到什么角度了,它就给你呈现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随心异见。但是这里讲到的他说,“所以极乐同居净境”,就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依然是凡圣同居土,但是它有一个什么呢,“真俗圆融,不可限量。”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极乐世界呀,四种境界,可以在你一心中随意调动。

大家发现我用这个词儿叫随意调动,这是设想一下。也就是说,进退自如。你的心可以盘活,你想见什么境,同步就显现什么境,同步显现的境都不会有别于另外的境,也不会落下于另外的境。所以我们这儿是随心异见四种国土,极乐世界四种国土可以一心同见,而且这就是生活中的实况,常态。所以才叫做“真俗圆融,不可限量”。你有限制有隔别,那么它就不叫做不可限量。蕅益大师说的“下皆仿此”,就是都是这个道理。

所以你看这里有人就问了说,“寂光惟理性,”我们跟着看,“寂光惟理性,何得有此庄严。”这有可能就现场讲法,就弄不懂啦,就问了,说常寂光土它只是一种真理的表达存在。我们一般说到真理的话,谁会想到真理跟现实世界联系起来,下意识地就以为说,一定要有一个纯真的、洁白的、众人都看不着的一个真理,少数人能够了解。实际上,真理就在生活中,就在我们最陋劣的这个娑婆世界六道轮回中,它也是真理的体现形式,体现的形象而已。

所以如果人们执理废事,他搞不清楚就会有这种问题。你看,说寂光土惟是真理,怎么会有这种种种的庄严现象来表达呢?蕅益大师说了,“一一庄严全体理性”,就是不管金子做成什么样的东西,所有的东西,都是金子。“一一理性具足庄严”,就是金子不管它金子多么纯洁,你想做成个啥,它都能做成个啥。这样儿,“方是诸佛究竟依果”,就是佛的依报。

所以说,“若寂光不具胜妙五尘”,说假如果常寂光土不能够用我们的这个色声香味触来表达的话,“何异偏真法性”,就是小乘证的偏空。那你只懂性空,没有缘起,你这个性空法不究竟呀,不是中道实相。所以这一段呀,全部就是从教理上来给我们拣别。第一个拣别,四重国土唯心所感应出来的情景。第二个拣别,虽然四重国土唯心感应,这是在咱们这儿所说的,我们通常认为的。实际上为了了解才这么讲,整个而言,就是极乐世界一统天下,同步现行。他就要讲这个道理。

那好了,道理讲得多了。我们继续往下看,还是看这个享受的比较好,后面经文又讲,“又舍利弗,极乐国土”,第一个,“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第二个,“池底纯以金沙布地。”第三个,“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第四个,“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蕅益大师给我们讲到说,“上明住处,今明生处。”也就是说,首先,前面讲到的是我们的活处,你往生了以后,你怎么个活法儿,你在哪儿活着呢?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四宝围绕,在这个环境中活着。这里开始讲的是生处,也就是我们生出来,往生的生处,你以什么方法出现在极乐世界。你成功地往生了以后,你在极乐世界怎么闪亮登场呢?就在七宝莲华池中。八功德水自然沐浴,然后从四面的这个四宝装饰的台阶上上到四岸,一上到四岸,整个就开始什么呢,就入到这个七宝庄严的楼阁中,处处都可以闻法,思惟法,修道禅坐,就在里边儿转悠,随便你转悠,这就是极乐世界的情状。所以他这里给我们讲到的就是极乐世界的生活之处。一天的生活,皆是道场,都能产生道用。生活就是修行,修行就是生活。所以说,所有的这个生活场景的这个快乐,他都是首先从感官和触摸,也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胜妙五尘上来做对比。

大家来看,你看,“宝池金银等所成,不同此方土石也。”这些天,我们在白华庵那边,天天捡建筑垃圾。石头雕的栏杆已经是很漂亮了,栏杆外面,原来夹杂了这个砖头呀、瓦块呀等等这些,义工菩萨们正在捡。为什么?咱们这叫土石所成,不是胜妙。

光水,你看,这里讲到的说八功德水。为什么说有八功德呢?水跟这儿不一样,就略略说,都有八个方面,我们来细看一下,大家来看。

八功德者”。首先一个,“澄清,异此方浑浊。”澄明洁净,就是不会染污,不会变得绿汪汪的,或者说变得黑乎乎的,颜色不会变。所以说异此方不会浑浊。

“二清冷,异寒热。”清冷,这个大家要知道,它其实是代表是没有烦热的意思,说白了,其实就是常温。咱们现在说喝水最舒服的叫常温,你说冰箱里刚拿出来的,胃口不好的,马上就把你胃病引发了。你烧开的,你喝一口,烫得你舌头都吐不够。所以我们这里不叫清冷,太阳一照,就干了,就烫了,火一烧,就开了,所以不叫清冷,叫寒热。

第三个,“甘美,异咸淡劣味也就是说不要去做检测,直接就能喝,也不要放漂白粉。

“四轻软,异沉重咱们这,打一桶水,一瓶暖瓶,你提起来都有分量。但是极乐世界的水叫轻软功德。轻软功德是什么意思?不但能够往下,水往低处流,还可以往上。所以叫微澜回流,经典里面描绘的,没有分量,不承重,既可以上也可以下。

“五润泽,异宿腐褪色这个宿其实就是臭的意思,褪色也就是日久就变了颜色,异宿腐褪色。

“六安和,异急暴那就说明我们这里,你看动不动就海啸呀,一说是不是说有叫做洪水跟猛兽都联系在一起嘛,洪涝灾害。润泽就是不会枯萎,等等这一切。

“七除饥渴,异生冷除饥渴就是不仅仅能够止渴,喝了水还可以饱肚子,喝水能顶吃饭。咱们这喝水喝不对了会什么呀,拉肚子。所以这里讲到的异生冷。生冷就是生的冷的喝了会拉肚子。

第八个功德叫“长养诸根,异损坏诸根,及沴戾增病没溺等也。”我们这里的水能够淹死人呀,一浪打过来就打晕了呀。到水里面还有鲨鱼,一口把你吃掉了。这就是水的没有功德。可是极乐世界的水,它就长养诸根的。

你说这说起来,极难信之法呀。“充满其中。异枯竭泛滥”。就光这个充满其中这个法,如果你能善解,我跟大家讲,能善解这些极乐世界这个法,比你善解空性都难,善解净土。你看上去说这么描绘一下,好像说充满其中,异枯竭泛滥。那就是说那的水可能永远不会枯。这个表什么法呢?就是说这个池子有多大,水就能够到哪儿,既不会没有一点点就注的还差哪怕一毫米都不会,正正好,也不会说给你出来了,还说张力,一旦出来,张力就溢出来了,也没有这种情景。所以大家看这就一切都是随心所欲的唯心所现之法,唯有这个法。

你看,这里讲到的“底纯金沙,异污泥。”那我们想一想,我们这以什么引以为豪呢?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就好像很好了,莲花清洁嘛。实际上,这个表的法就是我们这有染净之别,必须从淤泥这个染法中,有生出来莲花这个净法,这不叫极乐。只有从纯金沙底布出来的,这样一种功德池里边,依然还长出来这个清净无染的莲花,这叫绝待之净,不是差别之净。所以你看点点滴滴都是在表三宝,现前三宝。

后面讲到的说,“阶道四宝,异砖石。”我们这里不是砖砌的,就是石头垒的。“陛级名阶。坦途名道。重屋名楼。岑楼名阁。七宝楼阁。异此方土木丹青也。”你看这讲到的就是,这个他是一点一点地讲的。这个“陛级名阶。坦途名道”,不是四边街道嘛。“七宝楼阁”,一般在古汉语里边的话,说楼上面再有楼,同样的,就是这个楼上下是一个面积的,这叫做楼。下面比较宽,上面越来越收缩的,就像塔一样的,这叫做阁。叫七宝楼阁。“异此方土木丹青”。现在说三宝地比世间的这个建筑确实要庄严得多。但是我们看一看,原来我们都是木质结构,现在的话就加入了水泥了。

水泥还算好,你看,我们这里,在这个雕梁画栋,在这个梁上什么的,清朝的建筑还要画,画了好多,这个古建上面都在画这个图案,描金,咱们这个寺院里边也是如此。你看门口大殿门上面也会涂,也会用贴金的这种方法,可是越来越不如古代了。唐朝的时候,你看,大家有去过五台山,有一个佛光寺。这个五台山的佛光寺在敦煌的壁画里都有,敦煌的壁画里边,有说五台山佛光寺这个胜境,就描绘的香火非常鼎盛。可是我们现在说,梁思成跟林徽因骑着毛驴找了好久,才把这个佛光寺还有个南禅寺给找到。那是唐代的建筑。诸位有机缘去看一下。

那个已经木头是非常的大了,这个门槛就这么高,现在你要走那个门槛进,这边的台阶上去再从那边的台阶下,但是现在也慢慢地也成了危房了,就是年久失修。可是你去了,人家那会的气势。到了明朝,现在我们的很多建筑不是明清,明朝和清朝是有差别的。清朝那就是没有那个料了,只能用这个画来补,规模上,整个格局上,已经没那么大气了。所以我们这叫成住坏空。极乐世界,你看人家异此方土木丹青,自然七宝,七宝所成的。从中可见这个极乐世界的生处,活处,生活之时,一切自然而然庄严,福报大。一切自然而然清净,智慧高。我们这富贵修道难呀,你住在这么好的地方,你还给你说,让你去修行,去生出离心,这粘得满满当当的,还全身心地粘上去了,还给你出离,怎么出离?所以说,极乐世界的六根门头都是自然的增上因缘。“异此方土木丹青”。

“楼阁是住处及法会处。但得宝池莲胞开敷,便可登四岸,入法会,见佛闻法也在极乐世界,每天的工作也罢,生活也罢,你的事业也罢,你的理想也罢,全部就是修行,再没有第二件事。所以大家看这里讲到的这些种种诸如此类的情状,我们都要在法上来做一个了解和会通。

他这里讲到这个水呀,跟法师们说一下,他这里也讲到水的这个功德,水的功德就是分门别类地这么略说一下。我们也以这个水的妙用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个水能怎么样呢?能够增长福慧。你看从福报上来讲,这个水是随意的,水能适意。什么叫做适意呢?在经典里面描绘到极乐世界的水是怎样的?欲令没足,水即没足。欲令至膝,水即至膝。欲令水即至腰。欲令水即至颈。就是说从脚下到脖子上,你想让它至哪儿,这个水就能到哪儿,福报就这么大。欲令灌顶,自然灌顶。欲令还复,水辄还复。现在我们说你说在浴池子里边,给你来一个自动注水,自动加温,你都觉得现代化得不得了了。

你看在极乐世界,想到哪就到哪,想灌顶就灌顶,想不要了,就没了,就这样。调和冷暖无不顺势。我们现在,你水温不太够,锅炉没烧好,一下子冷得你受不了了,一下子烫死你。开神悦体,荡除心垢。清明澄洁,净若无形。宝沙映彻,无深不照。在七宝池八功德水就是这么一番,让你享受。这是第一个,水能随意。至颈,至腰,

第二个,水能讲法。这就包括慧的层面了,不是光福了。你看:微澜回流,转相灌注。不迟不疾,安详徐逝。哎呀,当时我读《无量寿经》的时候,就读到这个开神悦体,荡除心垢,就觉得法喜,非常法喜充满。你看:“波扬无量,自然妙声。或闻佛声,或闻法声,或闻僧声,寂静声,空无我声,大慈悲声,波罗蜜声。十力无畏不共法声,诸通慧声,无所作声,不起灭声。善说无上妙法。”水能讲法。

福报也享了,智慧法也听了,它不是让你什么呀,让你退的,是能什么?第三个就是你洗完澡了能够增进你的福慧道业。怎么样子呢?“即皆浴已”,就是洗完了以后怎么样呢,“或各于莲华之上,有在地讲经者”,就是有的坐在地上讲经。“诵经者,自说经者,授经者,听经者,念经者,思道者,坐禅一心者,经行者,有在虚空讲经者,及坐禅行者,各随其质而有所得,未得四果者因得四果,未得不退转地菩萨得不退转”。就所有水的呈现,就让你如此的任运自如。大家想想,这是水功德。

当然我们这里经典里面也讲到,这个介绍一下。“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这我们通常叫的七宝。现在师父们有时候我们去,念珠上也会隔个隔珠呀,也会用各种各样的世间珍贵之物。为什么这里用这个七宝呢?你看他这里讲到“七宝楼阁,异此方土木丹青。”确实是七宝,在佛法里面,用这个金常喻为佛性,就是讲到它的尊贵之义。

那为什么常用金为七宝之首呢?因为金子有功德。第一个,金子的颜色不会变,不会染污的,不会有污点,比喻我们佛法也是这样子的。第二个,金子的体无垢,就是金子里面没有,掺杂不了其他的杂质,炼出来的真金以后,只是以纯金为体,这都是有表法的。第三个,金子可以转作无我,佛法叫无我法嘛,金子就是说,反正把我拿去,你想做什么做什么吧,做出来什么就是什么,反正我色也不会变,体也不会改,但是你想做什么做什么,这就叫一切法无我。再一个,黄金能令人富,你掌握了这个金子,你就得了财富了,我们在学修上表这个法财。所以金子为七宝之首,是有来由的。

银子也有这个功德,但是稍微逊色一点点。

琉璃,不是我们现在世间讲的。现在大家有时候弄个什么宝串呀什么的也叫琉璃,我们这儿的琉璃其实就是烧出来的那个,把杂质去掉了一点点,其实很多时候都叫玻璃。真正的琉璃,我去过大同的,大同应该是云冈石窟,云冈石窟里面很多的佛像是魏晋时期的佛像,就五胡乱华时代,那个时候不是就开始凿这个云冈石窟嘛。那个时代,因为山西那一代,大同是首都,少数民族统治往中原迁的时候,就迁的那个地方,他也信佛。但是你看,云冈石窟里面,以后大家去看,它那里的佛像也有琉璃嵌在佛的眉心,可是颜色已经很差了。那个应该勉为其难,算咱们国土里面的琉璃,颜色比较差了,杂质也比较多。

真正的琉璃叫做青色宝,就跟咱们天气好的时候,舟山空气最好了,天气最好的时候,天上映出来的这个天青色,一模一样。为什么?因为须弥山的南边就是琉璃堆砌起来的,所以我们现在很多研究说,为什么天的颜色是这样的颜色,是天蓝的,又说大海是这样的颜色,实际上就是须弥山,南瞻部洲所对的须弥山的南边的琉璃色辉映出来的,就叫天青色,所以琉璃叫青色宝。在印度当时的波罗奈城不远的地方,也有一个山上产这个琉璃宝,所以琉璃在印度话里面又叫不远,就是离我们城不太远,印度人比较随意起名字,这是琉璃。

所谓的玻璃,第四种宝,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水晶,又叫水玉,不是咱们现在窗户上的玻璃,这个就太差劲。

砗磲叫大贝,海里的虫子。现在我们有时候大殿里面供的也有,大的就称之为宝了,大砗磲。

赤珠,有现在把它解释为就像西藏的天珠,实际上赤珠是赤虫所出,就是红色这个大虫子变过来的。这个东西现在我们这儿已经几乎没有了。

因为随着众生的福报不够了,这些七宝就会隐没,就会出现伪劣的居多。你看我们,你就比如说黄金吧。你看唐朝从墓里面挖出来的,法门寺当时舍利供奉的所有的那些供具,挖出来的,不是金子就是银子,所有的生活用具都是黄金,现在我们能够手上戴这么一点点已经就不错了,就福报差了这么多。

琉璃,赤珠,玛瑙。玛瑙是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它的纹路跟马的脑,马脑里面出来的,也有这种说法。正宗的说法就是丹丘之野,鬼血,鬼的血所化出来的,鬼的血,鬼血所化,这是论典里面这么讲,我们了解一下。这是前面讲到的所有极乐世界的殊胜,依报情状。

后面核心来了,讲到,“池中莲华,大如车轮”这一段了。我们大家来看,蕅益大师说,“华轮者,轮王金轮大四十里,且举最小者言。若据观经及无量寿会,大小实不可量。由同居净土身相不等故也。”这是介绍什么呢?介绍莲花了。我们这儿的莲花,海印池里面也有,比较小。极乐世界的莲花大到什么地步呢?大如车轮。这个车轮是谁的车轮呢?是转轮圣王,也就是金轮王的车轮。

转轮王有四种。有铁轮王,福报最小了,整个统治就在南瞻部洲。有铜轮王,福报稍大一点,东洲和南洲他来统治。银轮王再大一点,东西南他来统治。只有这个金轮王,就是转轮圣王的金轮王出现的时候,是人类的福报最大的时候,他可以乘着他的这个车轮,一日间游遍四大部洲,一四天下。金轮王出世是福报最大的时候,所以这里讲到这个莲花大到什么程度呢?就跟咱们金轮王的轮宝的这个轮大小一样大。轮的大小有多大呢?一由旬,四十里。印度里面讲到的一由旬有四十里,有六十里,有八十里的。这里蕅益大师说,就最小的而言,一朵莲花,大有一由旬,就是四十里路这么宽。

大家设想一下,我们到时候,你念佛念得最差劲的从那生出来得有多大,这里是以最小的说的。他这里讲到,说如果依着这个《观经》,就是《观无量寿经》,《无量寿会》是指的《大宝积经》里面的《无量寿如来会》,那里面讲到的,每个池子里边,《观经》里面叫,一一池中,有六十亿七宝莲华,这个六十亿七宝莲华,团圆正等,十二由旬。每一由旬四十里路,大家想想,十二由旬。《大宝积经》里面讲到说,池中莲华,或一由旬,就跟《弥陀经》里面讲的一样,或百由旬,千由旬,乃至无量由旬。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差别大小呢?就是因为同居净土去的往生者功德大小不一样,身相不等。这是从方便上而言,身相不等。

极乐世界的莲花怎么出现的?娑婆世界有一个人,你的真信切愿,还没有念佛,只要真信切愿一生,同步,极乐世界七宝池里刻有你名号,就是你的名号的这个莲花就开始出现。然后你念佛念得,为什么前面讲到,往生品位则由持名之深浅,你念佛念得越来越精进,越来越功德高大,那么你的莲花就越来越大,你念佛念得懈怠了,那么莲花又小了,但是不会没有。什么时候没有呢?就是你中途不修净土了,不信净土了,改门换庭了,那么你的这个莲花就枯竭了,没有了。所以你看,这就叫即因即果。

前面我们在讲前面的内容中讲到说,祇桓精舍不是给孤独长者供养的嘛。当时他用金砖贴地,供养这个祇树给孤独园的时候,就同步六欲天中,他将来要生的宫殿就同步就出现了。所以这个天界也是如此,净土也是如此,即因即果。

这里他也介绍了一下这个莲花具体的有什么品种。大家来看,“青色名优钵罗,黄色名拘勿头,赤色名钵头摩,白色名芬陀利。”所以善导大师说,能念佛者,皆是人中芬陀利华。芬陀利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莲花正在怒放的最佳期,这个阶段就叫芬陀利。没有开的时候还有个名字,开完了以后也有个名字,正怒放的时候就叫芬陀利华。

“由生身有光,故莲胞亦有光所以说青色青光,白色白光,因为我们化生出来的时候,往生者身上也有光。“然极乐莲华,光色无量,此亦略言耳。”就是太广大,太庄严了,稍微给你说一下吧。

为什么叫做微妙香洁呢?这里感慨极乐世界莲花的功德。内外功德,有四种,“微妙香洁”。

你看他这里讲到的,“质而非形曰微”。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七宝所成的这个莲花,没有一个大小,随你的心,你想让它大就大,想让它小就小,这叫“质而非形叫微”。

“无碍曰妙”,既然是随心所欲所愿,就不可思议。你看,念佛念得好了,它就大,念得不好了,它就小,所以说往生才有那么样的九品品位。实际上往生有无量品,一个人一个品。

“香”就表示念佛念得具足戒香,功德香,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就用这句名号来庄严我们的这个染污六识。

“洁”就是指的不是由我们通常的陋劣五尘所成的,所以说微妙香洁是它的功德,莲花的四德。

这个要细细讲呀,光微也有四德,妙也有四德,妙有很多德,香也有德,洁也有德。我们就说一下这个“微”,微功德,大家了解一下,为什么说微妙香洁呢?莲花是怎么开的呢,它的根是深深地藏在水里的,出自池子里面,你外边看,只能看见上面的开放,怒放的这个莲叶莲花,你看不到它潜在池底不可窥视,这就叫幽微的功德,幽静,幽嘛,幽微难至,这叫幽微。就是说明这个净土法门不可思议,你根本看不到底。它这个莲花呢,我就生在水里,我自己开就好了,孤芳自赏,我不生在高原,也不生在陆地,也不跟你百花去齐放,去争奇斗艳,这叫做隐微。

就是我只是横超生死,不跟你竖出三界去比,随便你们去开放,我就一个,我自己就在这个水中,不与你们竞艳,这叫隐微。《无量寿经》里面讲到说,莲叶,极乐世界河池莲池的这个莲叶,一一叶上有八万四千脉,犹如天画。就是每朵莲叶上有八万四千个这样的脉络,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就像天界的这个画一样的,这叫细微。说净土法门广大,三根普被。它由七宝所成,庄严无比,这叫精微。说明这个无上了义之教,叫精微。所以大家看看,就光这个微妙香洁,为什么说净土法,极乐世界说,尘说,刹说,都赞叹不尽,你说我们现在稍微就细讲一下,就有可能把大家讲得不耐烦了,你想想极乐世界的这整个这种净土这种国土的这个情状,所以说妙不可言。

我们现在因为前面不是讲到四种国土,不好理解,既然正好讲到这儿了,我就把刚才讲到,你看这是讲到的极乐世界依报里面的种种的这种国土情状,怎么配前面所给我们说的这个观那个观呢,怎么个意思,我们把它统起来,来了解一下,比较容易理解。

就是我们这儿的这个五尘,色声香味触,是叫陋劣五尘。就已经这么陋劣的五尘了,可是我们现在还执着地放不下,还美得舍不得,已经很陋劣了。净土的五尘叫胜妙五尘,刚才我们看见了,种种的情景,什么七宝呀,楼阁呀,八功德水呀,等等诸如此类。如此大的享受,但是它的这种享受、这种生活环境,提供给往生行者的是什么功德呢?

大家来看。往生到极乐世界,就说明已经现见凡圣同居净土了。对不对。在见凡圣净土,就是已经在这种功德所成的殊胜国土庄严的国土里边,同步可以怎么样呢?如果他在这样的一个国土中,当体见到的是即空即假即中的空性,那么他见的就是方便土的面貌,随他的心。如果他能够见到即空即假的妙有,他就见的是实报庄严的面貌。如果他能够见到,当体见到的是即空即有,非空非有的中道实相,那么他见到的就是常寂光的面貌。就在这一境中,同步就随心所欲。他的心可以随便调。

所以为什么前面讲到的就是说,四种国土一心所现?就在这里,这个差别相就在这儿。说明什么呢?我们在这儿,就这么染着的国土里面都是修得如此难,你说如果我们以这个执着心,以这个贪着心,贪瞋痴心,现在真的生到极乐世界的话,这个如果还是这个我们的贪瞋痴心,你说能放得下吗?可是极乐国土,他见到的虽然是胜妙五尘,他同步都可以见得到这个无漏五尘,这个妙俗谛的无尽五尘,和究竟五尘,一体同观。就在这样的生活中,这才叫做真俗圆融,不可限量。

前面一样一样地讲,是为了让我们好理解。真正意义的境出来的时候,就在这个境里边全体就能见,想见实报庄严就可以,想见方便有余也行,想见常寂光也行,但是依然我就这样充满福报地很富贵地生活在凡圣同居,一点都不妨碍,一点都不隔别。这就叫不可思议,不可限量。

这些功德从何而来呢?“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后面蕅益大师讲了,上面的种种庄严,第一个,“皆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称性功德之所成就”。好,具体称性功德如何成就呢?我们下一次再讲。

请大家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好。阿弥陀佛。感恩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