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十五面,辛四、第十 观音观

我们净土宗的念佛法门,是一个很特别的法门,因为它是一种本尊相应的功德。也就是说我们整个修行过程当中,包括我们今生的消业障、增福报,也包括我们来生的究竟解脱,都是本尊的加持。因此,我们在修净土宗的人,必须要建立两个很重要的认识:

第一个、本尊的功德到底在不在?我们现在是末法时代,释迦牟尼佛已经往生二千多年了。那么我们今天所皈依的阿弥陀佛功德到底在不在?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阿弥陀佛功德如果是存在的,那么他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存在?我们常常说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我们常常说我们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那么阿弥陀佛到底在哪里?我们怎么去皈依他呢?

所以修净土宗必须建两个信仰:第一个、阿弥陀佛在不在。第二个,阿弥陀佛用什么方式存在。那么这两个问题就牵涉到法身的问题了──法身的救拔,法身的救拔在《法华经》讲得很清楚,法身的救拔基本上佛陀讲了三个观念:

第一个、法身是常住的。

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也好,阿弥陀佛也好,应化身有生老病死的,但是法身,身为法身它是没有生、也没有所谓的灭。

这个问题佛陀在《法华经》如来寿量品,他讲一个譬喻说:有一个医生,他的医术很高明,他有很多儿子,他的儿子一天到晚在外面跑,结果吃到了毒药,有些儿子中毒比较深,叫做失去本心,有些儿子中毒比较轻,不失本心。那些中毒比较轻的人,还有一点觉性,他就很快能够受到医生的药的调养,就把病治好了;但是有的儿子中毒太深,他失去了觉性,就对这个医生产生依赖,医生所开的药完全不吃。

这个医生没办法,就跟儿子说:爸爸要出门远行了!那么他周游列国一段时间之后,就派一个使者回来说:你父亲在外面已经往生了!这些儿子就很紧张,本来想:怕啥啊,我老爸还在,我也不用急着吃药。结果听到父亲往生之后,心里就恐惧,就赶紧把父亲所留下的药赶快把它吃了,病就好了!

佛陀说,身为佛陀,没有所谓的灭度、不灭度的问题,他老人家三大阿僧祇劫、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所修的波罗蜜功德,已经成就了法身──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但是他为什么还要来表演、来示现所谓的生老病死呢?他说:假设佛陀长久住世,众生不能生起渴仰欣慕之心啊!佛陀讲的话没有人听了。因为想说佛陀经常存在,他没有危机意识,所以佛陀必须在非灭度中而示现灭度。这个地方是说,其实佛陀只是到其他国家去了,没有灭度!

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一个观念就是:佛陀的功德是无所不在的!这第一个法身遍满常住,这是第一个。不管你今天是生长在正法时代、像法时代、末法时代,那是约着应化身而安立的。约着佛陀的法身没有所谓的正法、像法、末法的差别,所以我们在修净土宗的人,第一个你要知道法身常住。

第二个、法身是有救拔性的。

佛陀的法身,他的成就是用无量无边的波罗蜜之所庄严的。其实佛陀在初地的时候就成就法身,但是诸位看,初地到成佛,还有两大阿僧祇劫的时间,他要用他的波罗蜜,而且他是初地以后的波罗蜜,去庄严法身。所以在唯识学,它对法身怎么定义?它说什么是法身?

大功德法之所庄严故名法身!

一念清净心,有无量无边的波罗蜜、有无量无边的功德,所以它能够救拔我们,所以这一念清净的法身,其实有无量无边的波罗蜜,它是随时可以救拔我们,它有救拔我们的力量,这是第二个法身的救拔。

第三个最重要:法身有自在性。

因为众生他的执着是不一样的,他法身不能用固定的方式来救拔我们。不能说反正身为佛陀,我就开个小门,你要找得到这个门算你有本事,找不到这个门,那就没办法了。不能这样。佛陀一定是要广开方便门──开方便门,示真实相,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所以佛陀他的法身救拔必须要是一种自在性的。

那这个当然就跟佛陀在因地的时候行菩萨道,他修波罗蜜的时候他有恒顺众生。你看阿罗汉他也有很多功德,但是阿罗汉修功德的时候,他布施持戒他完全不考虑众生的立场,我做我该做的事情,你认同我也无所谓、不认同我也就算了。阿罗汉修习无诤三昧,他不跟你发生冲突,但是他也不会随顺你。所以他因地的时候没有修恒顺众生,他得果报时,他有无量无边的功德,但是这个功德不能他受用,不能把功德输送给你,不可以,他只可以自受用。

你看看菩萨戒,菩萨每一个修学,他一定要站在众生的立场去考虑事情:我布施,我要考虑对你有没有好处,对众生是不是产生广大的利益?我持戒,为什么要持戒?我为了利益众生而持戒。他在整个每一个善法当中,他是从一个恒顺众生出发的,所以他叫做波罗蜜。

阿罗汉没有波罗蜜,二乘法没有波罗蜜,二乘叫布施,这个善法。只有大乘佛法有波罗蜜,因为大乘佛法修我空观、法空观──菩萨能够无我而恒顺一切众生。恒顺一切众生修一切善法,才有资格叫波罗蜜!所以他因地的时候恒顺众生,他在果地的时候,他的功德就能够有自在力,能够满一切众生的愿望。

所以我们从法身的救拔,我们知道两个概念,就是经典上说的:诸佛如来是法界身。诸佛如来他的身是以何为身呢?是以一切法为身。阿弥陀佛存在,他存在什么地方呢?

第一个,他无所不在。你看慈明寺有阿弥陀佛、净律寺有阿弥陀佛、乃至于诸位的佛堂当中,家里供养的佛像也有阿弥陀佛啊──阿弥陀佛是法界身,他以一切法为身,所以阿弥陀佛是无所不在的!这第一点。

第二个,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这句话太重要了!阿弥陀佛与我同在,他不但是无所不在,还能够进入到我们的心中。你可以用想象的方式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也可以用音声的方式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佛陀有广大的自在力,他能够进入到我们的心中,而变现我们自己相应的相状。所以阿弥陀佛是无所不在,第二个阿弥陀佛与我同在,这个很重要──你在佛堂念佛的时候,他就跟你同在,你平常散散乱乱的时候,他也存在佛堂当中,他就是无所不在。

这是我们修净土宗的两大基本概念,也是两大基本的信仰:相信弥陀是无所不在,相信在我们忆佛、念佛的时候,是与我们同在。那么这两个信仰建立起来,你才有资格修学净土法门。

我们看今天讲义的经文,这段经文开始介绍:我怎么去跟观世音菩萨感应道交?我怎么去观想观世音菩萨的功德?释迦牟尼佛介绍观世音菩萨的相貌,他是从上面往下介绍,由头部到手臂到脚,他是由上而下介绍的,好,我们看今天的主题,天冠化佛跟标举面相两段,看经文:

(三)天冠化佛

顶上毗楞伽摩尼宝,以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

好,我们从上面开始观起:顶上毗楞伽摩尼宝,毗楞伽是殊胜的意思,摩尼宝就是如意宝珠。那么,他把摩尼宝珠串成一个帽子,天冠就是帽子。在帽子的正中央,有一个化佛,这个化佛是阿弥陀佛。这个观世音菩萨头顶,顶的阿弥陀佛,原来是站立的,但是站立的比较高,一般人家画佛像为了尺寸的关系,都把他画成用坐的,但其实他是站立的,有一立的化佛高二十五由句。

(四)标举面相

观世音菩萨,面如阎浮檀金色。眉间毫相,备七宝色,流出八万四千种光明;一一光明,有无量无数百千化佛;一一化佛,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变现自在,满十方世界。

那么观音菩萨的面部颜色,如阎浮檀金色,就像紫金光色,这个跟阿弥陀佛一样,所以一般佛像,比较如法的是安金的。眉间的白毫相是七宝色,流出了八万四千种光明。阿弥陀佛的毫相是白色的,观世音菩萨的毫相是七宝色,每一光明都有无量无数的百千的化佛──光中化佛,那么在化佛当中,又有无数的菩萨以为侍者,这个化佛跟菩萨之间可以做种种色身的变现,而遍满十方世界当中,做种种利他的事业。

观世音菩萨,我们从他头部或脸部来看,最有特色的地方,当然就是他的化佛,这尊化佛是怎么回事啊?在我们显教并没有明显的说到,但是在密教就有提到这件事情。说是:观世音菩萨在因地的时候,他发了四十八愿,他的悲心很重,因为观世音菩萨的特点就是大悲,他一直要帮助众生,希望众生不要造业、不要堕落到恶道。但是,众生在受到观世音菩萨救拔的时候,他有时候他就听观世音菩萨的指示,有时候就忘掉观世音菩萨指示,竟然继续的造业。所以观世音菩萨在救拔众生的时候,就发觉众生总是进进退退,所以他产生一种强烈的挫折感,那么这个挫折感产生以后,他就产生一种退转的心情。

我们知道菩萨的生命─法身慧命,完全是以愿望来支持。在菩萨戒上说,一个菩萨虽然有过失,但只要心中永不放弃──虚空有尽、我愿无穷。这个菩萨并没有死亡,因为他精神还在。菩萨的死亡是什么意思呢?他放弃了努力,他愿望的退转,这是最可怕的!所以观世音菩萨产生退转的时候,他对他过去所发的誓愿,产生质疑;产生退转的时候,他突然间产生极大的痛苦,身体就碎为一千块。

这个时候他的本尊、他的本师、他的师父阿弥陀佛现前,这个时候阿弥陀佛开导他,重新建立他的信心,他说你应该加强自己的道力,而不是关心众生有没有进步,你一定要注意向内心中去自我要求自己的道力。那么这个时候,观世音菩萨听完阿弥陀佛的开示以后,他的信心重新建立起来、他的愿力重新提起,这个时候,他在地上碎成一千片的身体就化成千手千眼。因为观世音菩萨这次的退转的障碍,是他的本师,他的这个上师阿弥陀佛的加持,所以他就为了感恩阿弥陀佛的慈悲,所以就把阿弥陀佛的像顶在头顶上,表示对师长的尊重与感恩。密宗有这种说法,就是为什么他的头顶经常顶着一个阿弥陀佛,是一种感恩心的缘故。

好,我们继续往下看,他的手臂还有脚的种种妙用,看经文:

(五)臂现佛事

臂如红莲华色,有八十亿微妙光明,以为璎珞;其璎珞中,普现一切诸庄严事。

我们看看观世音菩萨手臂的功德:他的手臂犹如红莲华的色彩,有八十亿微妙光明,这个光明在手臂上形成一个璎珞,那么在璎珞当中,它能够普现一切菩萨,利他的种种庄严的事情。

(六)手有悲用

手掌作五佰亿杂莲华色;手十指端,一一指端,有八万四千画,犹如印文;一一画,有八万四千色;一一色,有八万四千光;其光柔软,普照一切,以此宝手,接引众生。

这个是手臂,但是手臂它是一个本体,它依体起用时,就变成手掌。手掌有五佰亿杂莲华色,就是青、黄、赤、白各种颜色都有。他手掌的十个指端当中,每一个指头有八万四千个彩画,犹如印文,就像印刷印上去的一样清楚分明。每一幅彩画,有八万四千的种种的颜色,每一种颜色有八万四千光明,这个光明是柔软的、慈悲的光明,普照一切的十方众生,以此宝手来接引摄受一切众生。这就是一般说的:千手千眼、无量无边的手,每一只手都放出光明来接引众生。

我们再看他的脚:

(七)足有德用

举足时,足下有千辐轮相,自然化成五百亿光明台;下足时,有金刚摩尼华,布散一切,莫不弥满。

观世音菩萨在行走的时候,他足下有千辐轮相(这是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有一千幅的轮相在这个足下,自然化现五百亿的光明的华台,下足的时候有金刚摩尼(摩尼就是如意),如意华遍布在足底下,来承接菩萨的宝足。当然这个地方表示菩萨的尊贵,表示说菩萨的脚他不能踩在地上,他每一个脚要踩下去的时候,自然有种种华台来承接菩萨的宝足,菩萨的尊贵。

(八)与佛同异

其余身相,众好具足,如佛无异。唯顶上肉髻及无见顶相,不及世尊。

其他的身相都跟阿弥陀佛没有差别,只有头顶上的肉髻,还有肉髻中央的无见顶相(这是三十二相最尊贵的无见顶相),不及世尊。

那么,观世音菩萨其实他代表大悲,从大悲的精神来看,我们看观世音菩萨在中国的示现,他有白衣观音、送子观音、滴水观音,滴水观音最多,忏公师父画的西方三圣,那个观世音菩萨就是拿着甘露瓶,滴水观音,还有骑龙观音、乃至于千手观音,但是最能代表观世音菩萨大悲心的,就是千手观音。

千手观音在经典上的出现主要有两个地方:

第一个是《大悲心陀罗尼经》:观世音菩萨在持大悲咒的时候,发愿:他说我如果尽未来际能够真实利益众生的话,我发的愿如果是不虚假的话,令我身体当下即变出千手千眼。果然他这个大悲咒一持下去,还有他的咒愿,就变成千手千眼,这是第一,这是在经典上讲到的千手观音。那么千手观音在这个大悲咒里面比较偏重在折服,折服众生这一块,比较刚强折服的。

其次,在《楞严经》讲到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为什么叫观世音呢?原来因地是观察音声,从音声当中,我为什么能够有音声呢?这个音声是从什么地方而来?回光返照而找到真如本性,所以他是从观察音声而入道。那么在果地妙用上,他是寻声救苦,你只要忆念他的圣号,他就能够寻声音来救拔你,若因、若果都跟音声有关系,所以叫做观世音。

那么他修耳根圆通成就以后,他成就四种的不思议的妙德,其中一个就是现容不思议──他现出种种的容貌不可思议,而现容不思议当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现千手千眼,一千只手、一千只眼。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菩萨在大悲利他的时候,他的手表示他的行动,付出行动去接引众生,但是他的每一个行动他是要有智慧,菩萨在度化众生,他是要有善巧智慧的,眼睛表示一种善巧的智慧。

诸位你要看看菩萨戒,菩萨讲到六度,他的每一度:布施度也好、持戒度……他的整个菩萨道在行动的时候,他考虑到很多因素:我这样子做会让众生产生疑惑、产生善根上的障碍,菩萨就不做了;我这样子做,虽然对菩萨是有所牺牲,但对众生的善根有所帮助,菩萨就做了。他要观察因缘,他每一个行动都要用智慧来引导。

你看春秋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人,他在海里抓到一只海鸟,这海鸟长得很高大,颜色也特别的美妙,这个人就送给了齐王。齐国国君看到这只鸟非常漂亮,就把它关起来,特别宠爱它,就把他自己平常所喝的,最喜欢的酒、肉,就赏赐给这只飞鸟吃,这支飞鸟七天之后就死了,为什么死掉呢?因为齐国国君没有善巧智慧,他以为他喜欢的东西别人也喜欢,这个菩萨只有手没有眼睛。因为你要站在众生的角度,而不站在你自个儿的角度,众生有什么需要,我们要从众生的角度去满足他,所以他的千手千眼,就是在每一个利他的行动当中,都有智慧的判断。

观世音菩萨的身相,大部份表示摄受门,只有千手千眼,具足调伏和摄受。诸位可以看看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手,他那个手有代表折服的,比方说观世音菩萨手拿刀剑、他有拿刀拿剑拿宝杵,这个众生应该折服他就折服,他应该依折服而得度。但是他另外一边手拿什么呢?拿莲华、拿宝瓶、楼阁、拿种种安乐的资具。所以千手观音,他本身是很特别,他又能够现出慈悲摄受的一面,也能够现出严肃折服的一面。

一般我们持大悲咒的时候,我们的本尊是观想千手观音,但是千手观音他的观想的心态,在持咒的时候是比较偏重在降魔,他是刚强。但是你放蒙山的时候,也是要持大悲咒,或者有些人持楞严咒,其实楞严咒的本尊也是千手观音。海公师父讲《楞严经》的时候,他说楞严咒的本尊也是千手观音。你在放蒙山之前,先观想你是千手观音,但是那个时候是慈悲摄受,你用这个手施出无量的饮食、施出无量的法味,让众生离苦得乐。

所以在观世音菩萨所有身相当中千手千眼是非常重要,显教、密教都非常重视这个身相。因为他圆满具足菩萨的折服、摄受两门都具足,他可以代表菩萨的慈悲摄受,他也可以表示菩萨的这种严肃的折服,全都具足。所以一般只要这个有在持咒,千手观音是必定要观想的,大悲咒、楞严咒、楞严咒心很多咒,乃至于密宗很多的咒,都是观想千手观音。只要跟观世音菩萨有关的,大部分都是观想千手观音。很少人观想滴水观音、白衣观音,很少,所以这个千手观音他是很重要。

当然他千手,他每一个手,千手观音他有两种说法:在密教的上师的开示说:千手观音有人说是,他手就是手,他的眼睛是在头上,手和眼是分开的;但是有些上师不认同这个想法,认为他的千手千眼,是每一只手都有一个眼,他认为手和眼分不开的,这样讲也合理──手中有眼、眼中有手,他千手千眼就是每一只手当中都有眼睛,这样的说法也合乎他的道理;善巧中有行动,行动中有善巧。总而言之,身为观世音菩萨,我们比较常观的大概就是千手千眼的相状。好,我们往下看,最后两段:

(九)结示观名

是为观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相,名第十观。

这一段做个总结。是为观,观是指观想,你要把观世音菩萨的相状放在心中现出来,观想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相,这不是假想,这是观世音菩萨的真实色身,他真实的就是千手观音。

(十)彰功劝观

佛告阿难:若欲观观世音菩萨者,当作是观。作是观者,不遇诸祸,净除业障,除无数劫生死之罪;如此菩萨但闻其名,获无量福,何况谛观。

佛陀告诉阿难,若欲观想观世音菩萨者,当作以上的如实观想。这样观有什么好处呢?第一个不遇诸祸,第二个净除业障,消除无始劫来的生死重罪,这些重罪大部分都是很重的。

一般来说,在古德的注解上说:他说一般罪,大概你拜忏、或者是持咒、念佛,就可以消除。但是特别重的罪,你一定要观想,你光是身业的礼拜、口业的加行还不够,一定要三密相应──身业礼拜、口念佛号或持咒,还有意业的本尊功德现前──意业的观想。也就是说:你要灭除五逆十恶重大的罪障,那一定是要三密相应,光是身业的礼拜、口业的称名都不够。所以他这地方讲:灭除重大的罪障,因为他包括观想,如此菩萨但称念他的名号,尚且获无量福德,何况是能够观想他的色身呢?你不但身业礼拜、口业称念,还加上意业的观想,那个灭罪力量更大啊!这个地方的灭罪,我们解释一下。

消除灾难跟净除业障,这是两码事。

你一个没有学佛的人,你都有可能因为一念的信仰,而在痛苦当中称念观世音菩萨,那么你这个时候一时的灾难也可以把它消灭掉,消灭灾难不难,你不需要所谓的道前基础,但是你想净除业障不容易。

我们先谈一谈佛菩萨能够做的是什么、不能做的是什么,这件事情我们要先弄清楚: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佛菩萨能够进入到我们的心中,他做得到。但是他进入到你的心中──他可以引导你,但是他不能改变你!他不能主动改变你,他可以现很多相状来启发你,让你自己去改变。所以诸佛菩萨在《大智度论》上说:佛菩萨可以把他的福报,释放给我们、跟我们分享,他的福德送一点给我们,让我们消业障、增福报,可以。但是他的善根不能输送给我们,好比说把他的菩提心送给你,不可以!你想要有出世的道心、菩萨的波罗蜜,佛菩萨可以从相状来引导你慢慢的进步,他可以让你借相修心现出相状,他现出光明相提醒我们要保持智慧;他现出水相,提醒我们心要保持柔软心;他现出珠宝相,提醒我们心要像宝珠一样充满庄严;但是他不能主动改变我们,不可以!

所以你要能够净除业障,你在持念观世音菩萨、观想观世音菩萨的时候,你本身就要具足忏悔的心,才可以达到业障消除的功德。只要跟解脱道有关系的、只要跟生命的改变有关系的,这个都是没有人可以帮助我们。你念观世音菩萨,让你消除灾障,但是你的个性都没有改变、你的思想没有改变,这个是生死凡夫。但是你称念观世音菩萨的时候,你依止菩提心、空正见,不断的回光返照,一面称念观世音菩萨,那你就是解脱了,你是假借观世音菩萨的因缘来帮助你前进。所以菩萨不能把善根输送给众生,这个要注意!不是说我念观世音菩萨以后,我善根增长了,没有这回事情,福报增长这个是对的,善根是你要栽培的。好,我们看最后一段:

(十一)重显观仪

若有欲观观世音菩萨者,先观顶上肉髻,次观天冠;其余众相,亦次第观之,悉令明了,如观掌中。

那么我们如果要观想观世音菩萨,它的次第要从上面观起,先观他头顶上的肉髻,然后再观祂的天冠,天冠上面有一尊阿弥陀佛立像,然后循着头部的天冠往下观是手臂,手臂当中有莲华的光明,串成璎珞;再看他的手指头放出光明来接引众生;再观他的脚足等等。应该要次第观之,悉令明了,如观掌中的手纹一样的清楚明了。那么佛陀做总结:

(十二)辨观邪正

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这个观世音菩萨在诸多菩萨当中,他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他跟我们娑婆世界的因缘特别的深。因为在四大菩萨当中: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文殊、普贤菩萨,四大菩萨,就是这个观世音菩萨,他因地是在娑婆世界修道而成就的,所以跟我们娑婆世界众生特别有缘,这第一个。所以你看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很多人供奉观世音,不要说佛弟子,连外道都供奉观世音菩萨,因缘很深。

第二个、观世音菩萨度化众生的善巧方便很特别──普门示现。《法华经》二十八品,全部是赞叹菩萨的功德。而《楞严经》它是告诉我们怎么摄用归体──回光返照把心带回家;《法华经》是怎么样在找到家以后,用福德、智慧来方便庄严这一念心。所以《法华经》全部在赞叹佛菩萨的功德,而佛菩萨功德的最高境界就是普门品,普门品是《法华经》的最高境界,普门示现。

我们讲一个观世音菩萨普门示现的一个公案,给大家作参考:

在隋文帝的时候,终南山有一位道士,这位道士他定期下山来卖仙丹,然后跟人家说:你吃这个仙丹就可以成仙了!事实上很多人吃了仙丹之后,就经常晚上的时候跑到山上去,然后就失去了消息,就没有回来。大家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吃了仙丹,上山之后就没有下山了呢?就三、五个人集合起来上山去找;就在深山里面找到一个山洞,那是一个大蟒蛇的山洞,叫做毒龙。其实毒龙就是大蟒蛇,就是这个蟒蛇精他修练成就以后变成精,他就化成道士来诱骗众生,但大家知道也没办法,所以经常就会看到有人就莫名其妙的失踪了。

直到有一天,有一位老比丘来到山上,他受居民的乞请,上山到那个山洞去,做法,用慈心三昧把这大蟒蛇调伏了,大蟒蛇就离开了。离开以后这位老比丘就住在山洞里面,后来在六月十九号那一天,突然间山上放大光明,村民跑上去看,原来这位老比丘要入灭了。要入灭的时候,这个老比丘就坐在山洞前面,就入火光三昧,用三昧火把自已的身体烧掉。就在火烧的过程当中,火光上面现出一尊观世音菩萨骑着一只龙,骑龙观音就是这样来的。这是一尊白衣观世音菩萨脚踏一条龙的相状,这时候大家才知道原来他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所以我们就定农历的六月十九号是观世音菩萨灭度的日子。

也就是说:观世音菩萨在度化众生的时候,他是恒顺众生的因缘,既然这只大蟒蛇现出一个道士,那么观世音菩萨现出一个比丘身──应以比丘身得度者,即现比丘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这是说明观世音菩萨普门示现的功德。我们看第五科的十一势至观,我们看经文:

辛五、第十一势至观

我们知道菩萨的功德,基本上都是以他的相好光明,特别是以光明来做代表。我们看到观世音菩萨的光明,基本上是比较慈悲的、调柔的,他代表大悲。但大势至菩萨的光明比较偏重在智慧这块,他是比较刚强、调伏的,所以忏公师父念大势至菩萨时,称南无大力大势至菩萨,多了一个大力,表示这是一种智慧的调伏。我们看经文:

(一)总举观相

次观大势至菩萨。

(二)重辨观相

此菩萨身量大小,亦如观世音。

(三)正明圆光

圆光面各百二十五由旬,照二百五十由旬。

(四)光益有缘

举身光明,照十方国,作紫金色,有缘众生,皆悉得见。

观世音菩萨跟大势至菩萨的身量一样,比阿弥陀佛矮一点;那么圆光的面各百二十五由旬,他的光明能够照二百五十由旬;他举身的光明,可以照十方国土,作紫金光色,只要有缘的众生,皆悉得见。

那么,见到此光有什么好处呢?

(五)从光立名

但见此菩萨一毛孔光,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净妙光明,是故号此菩萨名无边光。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

只要有人见到这个大势至菩萨的光明,就能够见到十方无量诸佛净妙的光明,所以号称此菩萨名无边光,又称为无边光菩萨。为什么叫大势至呢?因为他能够以智慧的光明普照一切众生,使令一切众生远离三涂的痛苦,成就无上的威德势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大势至菩萨就是能够调伏众生的罪障,远离三恶道,所以叫做大势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