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三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八九)秽品比丘请经第三(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王舍城,在竹林迦兰哆园,与大比丘众俱,受夏坐。
尔时,尊者大目揵连告诸比丘:「诸贤!若有比丘请诸比丘,诸尊,语我、教我、诃我,莫难于我。所以者何?诸贤!或有一人戾语,成就戾语法,成就戾语法故,令诸梵行者不语彼,不教、不诃而难彼人。诸贤!何者戾语法?若有成就戾语法者,诸梵行者不语彼,不教、不诃而难彼人。诸贤!或有一人恶欲、念欲。诸贤!若有人恶欲、念欲者,是谓戾语法。如是染行染、不语结住,欺诳谀谄,悭贪嫉妬,无慙无愧,瞋弊恶意,瞋恚语言,诃比丘诃,诃比丘轻慢,诃比丘发露,更互相避而说外事,不语、瞋恚、憎嫉炽盛,恶朋友、恶伴侣,无恩、不知恩。诸贤!若有人无恩、不知恩者,是谓戾语法。诸贤!是谓诸戾语法。若有成就戾语法者,诸梵行者不语彼,不教、不诃而难彼人,诸贤!比丘者,当自思量。
「诸贤!若有人恶欲、念欲者,我不爱彼;若我恶欲、念欲者,彼亦不爱我。比丘如是观,不行恶欲、不念欲者,当学如是。如是染行染、不语结住,欺诳谀谄,悭贪嫉妬,无慙无愧,瞋弊恶意,瞋瞋语言,诃比丘,诃比丘轻慢,诃比丘发露,更互相避而说外事,不语、瞋恚、憎嫉炽盛,恶朋友、恶伴侣,无恩、不知恩。诸贤!若有人无恩、不知恩者,我不爱彼;若我无恩、不知恩者,彼亦不爱我。比丘如是观,不行无恩、不知恩者,当学如是。
「诸贤!若比丘不请诸比丘,诸尊!语我、教我、诃我,莫难于我。所以者何?诸贤!或有一人善语,成就善语法,成就善语法故,诸梵行者善语彼,善教、善诃,不难彼人。诸贤!何者善语法?若有成就善语法者,诸梵行者善语彼,善教、善诃,不难彼人。诸贤!或有一人不恶欲、不念欲。诸贤!若有人不恶欲、不念欲者,是谓善语法。如是不染行染、不语结住,不欺诳谀谄,不悭贪嫉妬,不无慙无愧,不瞋弊恶意,不瞋瞋语言,不诃比丘诃,不诃比丘轻慢,不诃比丘发露,不更互相避而说外事,不不语、瞋恚、憎嫉炽盛,不恶朋友、恶伴侣,不无恩、不知恩。诸贤!若有人不无恩、不知恩者,是谓善语法。诸贤!是谓诸善语法。若有成就善语法者,诸梵行者善语彼,善教、善诃,不难彼人。诸贤!比丘者当自思量。
「诸贤!若有人不恶欲、不念欲者,我爱彼人;若我不恶欲、不念欲者,彼亦爱我。比丘如是观,不行恶欲、不念欲者,当学如是。如是不染行染、不不语结住,不欺诳谀谄,不悭贪嫉妬,不无慙无愧,不瞋弊恶意,不瞋瞋语言,不诃比丘诃,不诃比丘轻慢,不诃比丘发露,不更互相避而说外事,不不语、瞋恚、憎嫉炽盛,不恶朋友、恶伴侣,不无恩、不知恩。诸贤!若有人不无恩、不知恩者,我爱彼人;若我不无恩、不知恩者,彼亦爱我。比丘如是观,不无恩、不知恩者,当学如是。
「诸贤!若比丘如是观者,必多所饶益,我为恶欲、念欲,为不恶欲、念欲耶?诸贤!若比丘观时,则知我是恶欲、念欲者,则不欢悦,便求欲断。诸贤!若比丘观时,则知我无恶欲、不念欲者,即便欢悦,我自清净,求学尊法,是故欢悦。诸贤!犹有目人以镜自照,则见其面净及不净。诸贤!若有目人见面有垢者,则不欢悦,便求欲洗。诸贤!若有目人见面无垢者,即便欢悦我面清净,是故欢悦。
「诸贤!若比丘观时,则知我行恶欲、念欲者,则不欢悦,便求欲断。诸贤!若比丘观时,则知我不行恶欲、不念欲者,即便欢悦,我自清净,求学尊法,是故欢悦。如是我为染行染,为不染行染;为不语结住,为不不语结住;为欺诳谀谄,为不欺诳谀谄;为悭贪嫉妬,为不悭贪嫉妬;为无慙无愧,为不无慙无愧;为瞋弊恶意,为不瞋弊恶意;为瞋瞋语言,为不瞋瞋语言;为诃比丘诃,为不诃比丘诃;为诃比丘轻慢,为不诃比丘轻慢;为诃比丘发露,为不诃比丘发露;为更互相避,为不更互相避;为说外事,为不说外事;为不语、瞋恚、憎嫉炽盛,为不不语、瞋恚、憎嫉炽盛;为恶朋友、恶伴侣,为不恶朋友、恶伴侣;为无恩、不知恩,为不无恩,不知恩耶?诸贤!若比丘观时,则知我无恩、不知恩者,则不欢悦,便求欲断。诸贤!若比丘观时,则知我不无恩、不知恩者,即便欢悦,我自清净,求学尊法,是故欢悦。诸贤!犹有目人以镜自照,则见其面净及不净。诸贤!若有目人见面有垢者,则不欢悦,便求欲洗。诸贤!若有目人见面无垢者,即便欢悦我面清净,是故欢悦。
「诸贤!如是若比丘观时,则知我无恩、不知恩者,则不欢悦,便求欲断。诸贤!若比丘观时,则知我不无恩、不知恩者,即便欢悦,我自清净,求学尊法,是故欢悦。因欢悦故,便得欢喜。因欢喜故,便得止身。因止身故,便得觉乐。因觉乐故,便得定心。诸贤!多闻圣弟子因定心故,便见如实、知如真。因见如实、知如真故,便得厌。因厌故,便得无欲。因无欲故,便得解脱。因解脱故,便得知解脱,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
尊者大目揵连所说如是。彼诸比丘闻尊者大目揵连所说,欢喜奉行。
比丘请经第三竟(千五百六十三字)
(九〇)中阿含秽品知法经第四(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拘舍弥在瞿师罗园。
尔时,尊者周那告诸比丘:「若有比丘作如是说:『我知诸法所可知法而无增伺。』然彼贤者心生恶增伺而住,如是诤讼、恚恨、瞋缠、不语结、悭、嫉、欺诳、谀谄、无慙、无愧,无恶欲、恶见;然彼贤者心生恶欲、恶见而住。诸梵行人知彼贤者不知诸法所可知法而无增伺。所以者何?以彼贤者心生增伺而住,如是诤讼、恚恨、瞋缠、不语结、悭、嫉、欺诳、谀谄、无慙、无愧,无恶欲、恶见。所以者何?以彼贤者心生恶欲、恶见而住。
「诸贤!犹人不富自称说富,亦无国封说有国封,又无畜牧说有畜牧,若欲用时,则无金、银、真珠、琉璃、水精、琥珀,无畜牧、米穀,亦无奴婢。诸亲朋友往诣彼所,而作是说:『汝实不富自称说富,亦无国封说有国封,又无畜牧说有畜牧,然欲用时,则无金、银、真珠、琉璃、水精、琥珀,无畜牧、米穀,亦无奴婢。』如是。诸贤!若有比丘作如是说:『我知诸法所可知法而无增伺。』然彼贤者心生恶增伺而住,如是诤讼、恚恨、瞋缠、不语结、悭、嫉、欺诳、谀谄、无慙、无愧,无恶欲、恶见;然彼贤者心生恶欲、恶见而住。诸梵行人知彼贤者不知诸法所可知法而无增伺。所以者何?以彼贤者心不向增伺尽、无余涅槃,如是诤讼、恚恨、瞋缠、不语结、悭、嫉、欺诳、谀谄、无慙、无愧,无恶欲、恶见。所以者何?以彼贤者心不向恶见法尽、无余涅槃。
「诸贤!或有比丘不作是说:『我知诸法所可知法而无增伺。』然彼贤者心不生恶增伺而住,如是诤讼、恚恨、瞋缠、不语结、悭、嫉、欺诳、谀谄、无慙、无愧,无恶欲、恶见,然彼贤者心不生恶欲、恶见而住。诸梵行人知彼贤者实知诸法所可知法而无增伺。所以者何?以彼贤者心不生恶增伺而住,如是诤讼、恚恨、瞋缠、不语结、悭、嫉、欺诳、谀谄、无慙、无愧,无恶欲、恶见。所以者何?以彼贤者心不生恶欲、恶见而住。
「诸贤!犹人大富自说不富,亦有国封说无国封,又有畜牧说无畜牧,若欲用时,则有金、银、真珠、琉璃、水精、琥珀,有畜牧、米穀,亦有奴婢。诸亲朋友往诣彼所,作如是说:『汝实大富自说不富,亦有国封说无国封,又有畜牧说无畜牧,然欲用时,则有金、银、真珠、琉璃、水精、琥珀,有畜牧、米穀,亦有奴婢。』如是。诸贤!若有比丘不作是说:『我知诸法所可知法而无增伺。』然彼贤者心不生恶增伺而住,如是诤讼、恚恨、瞋缠、不语结、悭、嫉、欺诳、谀谄、无慙、无愧,无恶欲、恶见,然彼贤者心不生恶欲、恶见而住。诸梵行人知彼贤者知诸法所可知法而无增伺。所以者何?以彼贤者心向增伺尽、无余涅槃,如是诤讼、恚恨、瞋缠、不语结、悭、嫉、欺诳、谀谄、无慙、无愧,无恶欲、恶见。所以者何?以彼贤者心向恶见法尽、无余涅槃。」
尊者周那所说如是。彼诸比丘闻尊者周那所说,欢喜奉行。
知法经第四竟(八百八十一字)
(九一)中阿含秽品周那问见经第五(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拘舍弥,在瞿师罗园。
于是,尊者大周那则于晡时从宴坐起,往诣佛所,稽首佛足,却坐一面,白曰:「世尊!世中诸见生而生,谓计有神,计有众生,有人、有寿、有命、有世。世尊!云何知,云何见,令此见得灭、得捨离,而令余见不续,不受耶?」
彼时,世尊告曰:「周那!世中诸见生而生,谓计有神,计有众生,有人、有寿、有命、有世。周那!若使诸法灭尽无余者,如是知、如是见,令此见得灭、得捨离,而令余见不续、不受,当学渐损。
「周那!于圣法、律中,何者渐损?比丘者,离欲、离恶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禅成就游,彼作是念:『我行渐损。』周那!于圣法、律中,不但是渐损,有四增上心现法乐居,行者从是起而复还入,彼作是念:『我行渐损。』周那!于圣法、律中,不但是渐损,比丘者度一切色想,至得非有想非无想处成就游,彼作是念:『我行渐损。』周那!于圣法、律中不但是渐损,有四息解脱,离色得无色,行者从是起当为他说,彼作是念:『我行渐损。』
「周那!于圣法、律中不但是渐损。周那!他有恶欲、念欲,我无恶欲、念欲,当学渐损。周那!他有害意瞋,我无害意瞋,当学渐损。周那!他有杀生、不与取、非梵行,我无非梵行,当学渐损。周那!他有增伺、诤意、睡眠所缠、调贡高而有疑惑,我无疑惑,当学渐损。周那!他有瞋结、谀谄、欺诳、无慙、无愧,我有慙愧,当学渐损。周那!他有慢,我无慢,当学渐损。周那!他有增慢,我无增慢,当学渐损。周那!他不多闻,我有多闻,当学渐损。周那!他不观诸善法,我观诸善法,当学渐损。周那!他行非法恶行,我行是法妙行,当学渐损。周那!他有妄言、两舌、麤言、绮语、恶戒,我无恶戒,当学渐损。周那!他有不信、懈怠、无念、无定而有恶慧,我无恶慧,当学渐损。
「周那!若但发心念欲求学诸善法者,则多所饶益,况复身、口行善法耶?周那!他有恶欲、念欲,我无恶欲、念欲,当发心。周那!他有害意瞋,我无害意瞋,当发心。周那!他有杀生、不与取、非梵行,我无非梵行,当发心。周那!他有增伺、诤意、睡眠所缠、调贡高而有疑惑,我无疑惑,当发心。周那!他有瞋结、谀谄、欺诳、无慙、无愧,我有慙愧,当发心。周那!他有慢,我无慢,当发心。周那!他有增慢,我无增慢,当发心。周那!他不多闻,我有多闻,当发心。周那!他不观诸善法,我观诸善法,当发心。周那!他行非法恶行,我行是法妙行,当发心。周那!他有妄言、两舌、麤言、绮语、恶戒,我无恶戒,当发心。周那!他有不信、懈怠、无念、无定而有恶慧,我无恶慧,当发心。
「周那!犹如恶道与正道对,犹如恶度与正度对。如是,周那!恶欲者与非恶欲为对。害意瞋者与不害意瞋为对。杀生、不与取、非梵行者与梵行为对。增伺、诤意、睡眠、调贡高、疑惑者与不疑惑为对。瞋结、谀谄、欺诳、无慙、无愧者与慙愧为对。慢者与不慢为对。增慢者与不增慢为对。不多闻者与多闻为对。不观诸善法者与观诸善法为对。行非法恶行者与行是法妙行为对。妄言、两舌、麤言、绮语、恶戒者与善戒为对。不信、懈怠、无念、无定、恶慧者与善慧为对。
「周那!或有法黑,有黑报,趣至恶处。或有法白,有白报,而得昇上。如是,周那!恶欲者,以非恶欲为昇上。害意瞋者,以不害意瞋为昇上。杀生、不与取、非梵行者,以梵行为昇上。增伺、诤意、睡眠、调贡高、疑惑者,以不疑惑为昇上。瞋结、谀谄、欺诳、无慙、无愧者,以慙愧为昇上。慢者,以不慢为昇上。增慢者,以不增慢为昇上。不多闻者,以多闻为昇上。不观诸善法者,以观诸善法为昇上。行非法恶行者,以行是法妙行为昇上。妄言、两舌、麤言、绮语、恶戒者,以善戒为昇上。不信、懈怠、无念、无定、恶慧者,以善慧为昇上。
「周那!若有不自调御,他不调御欲调御者,终无是处。自没溺,他没溺欲拔出者,终无是处。自不般涅槃,他不般涅槃令般涅槃者,终无是处。周那!若有自调御,他不调御欲调御者,必有是处。自不没溺,他没溺欲拔出者,必有是处。自般涅槃,他不般涅槃令般涅槃者,必有是处。如是。周那!恶欲者,以非恶欲为般涅槃。害意瞋者,以不害意瞋为般涅槃。杀生、不与取、非梵行者,以梵行为般涅槃。增伺、诤意、睡眠、调贡高、疑惑者,以不疑惑为般涅槃。瞋结、谀谄、欺诳、无慙、无愧者,以慙愧为般涅槃。慢者,以不慢为般涅槃。增慢者,以不增慢为般涅槃。不多闻者,以多闻为般涅槃。不观诸善法者,以观诸善法为般涅槃。行非法恶行者,以行是法妙行为般涅槃。妄言、两舌、麤言、绮语、恶戒者,以善戒为般涅槃。不信、懈怠、无念、无定、恶慧者,以善慧为般涅槃。
「是为,周那!我已为汝说渐损法,已说发心法,已说对法,已说昇上法,已说般涅槃法。如尊师所为弟子起大慈哀怜念愍伤,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者,我今已作。汝等亦当复自作,至无事处山林树下空安静处,坐禅思惟,勿得放逸,勤加精进,莫令后悔。此是我之教勅,是我训诲。」
佛说如是。尊者大周那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周那问见经第五竟(千五百七十五字)
(九二)中阿含秽品青白莲华喻经第六(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或有法从身灭,不从口灭;或有法从口灭,不从身灭;或有法不从身口灭,但以慧见灭。
「云何法从身灭,不从口灭?比丘者,有不善身行充满,具足受持着身,诸比丘见已,诃彼比丘:『贤者!不善身行充满,具足受持,何为着身?贤者!可捨不善身行,修习善身行。』彼于后时,捨不善身行,修习善身行,是谓法从身灭,不从口灭。
「云何法从口灭,不从身灭?比丘者,不善口行充满,具足受持着口,诸比丘见已呵彼比丘:『贤者!不善口行充满,具足受持,何为着口?贤者!可捨不善口行,修习善口行。』彼于后时,捨不善口行,修习善口行,是谓法从口灭,不从身灭。
「云何法不从身口灭,但以慧见灭?增伺不从身口灭,但以慧见灭,如是诤讼、恚恨、瞋缠、不语结、悭、嫉、欺诳、谀谄、无慙、无愧,恶欲、恶见,不从身口灭,但以慧见灭。是谓法不从身口灭,但以慧见灭。
「如来或有观,观他人心,知此人不如是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如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得灭增伺。所以者何?以此人心生恶增伺而住,如是诤讼、恚恨、瞋缠、不语结、悭、嫉、欺诳、谀谄、无慙、无愧,得灭恶欲、恶见。所以者何?以此人心生恶欲、恶见而住。知此人如是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如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得灭增伺。所以者何?以此人心不生恶增伺而住,如是诤讼、恚恨、瞋缠、不语结、悭、嫉、欺诳、谀谄、无慙、无愧,得灭恶欲、恶见。所以者何?以此人心不生恶欲、恶见而住。犹如青莲华,红、赤、白莲花,水生水长,出水上,不着水。如是,如来世间生、世间长,出世间行,不着世间法。所以者何?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出一切世间。」
尔时,尊者阿难执拂侍佛。于是,尊者阿难叉手向佛,白曰:「世尊!此经当名何?云何受持?」
于是,世尊告曰:「阿难!此经名为『青白莲华喻』,汝当如是善受持诵。」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当共受此青白莲花喻经,诵习守持。所以者何?此青白莲华喻经,如法有义,是梵行本,致通、致觉,亦致涅槃。若族姓子,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捨家、无家、学道者,应当受此青白莲华喻经,善讽诵持。」
佛说如是。尊者阿难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青白莲华喻经第六竟(七百三字)
(九三)中阿含秽品水净梵志经第七(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郁鞞罗尼连然河岸,在阿耶惒罗尼拘类树下,初得道时。
于是,有一水净梵志,中后彷佯往诣佛所。世尊遥见水净梵志来,因水净梵志故,告诸比丘:「若有二十一秽污于心者,必至恶处,生地狱中。云何二十一秽?邪见心秽、非法欲心秽、恶贪心秽、邪法心秽、贪心秽、恚心秽、睡眠心秽、调悔心秽、疑惑心秽、瞋缠心秽、不语结心秽、悭心秽、嫉心秽、欺诳心秽、谀谄心秽、无慙心秽、无愧心秽、慢心秽、大慢心秽、慢慠心秽、放逸心秽。若有此二十一秽污于心者,必至恶处,生地狱中。犹垢腻衣持与染家,彼染家得,或以淳灰、或以澡豆、或以土渍极浣,令净此垢腻衣。染家虽治,或以淳灰、或以澡豆、或以土渍极浣令净,然此污衣故有秽色。如是,若有二十一秽污于心者,必至恶处,生地狱中。云何二十一秽?邪见心秽、非法欲心秽、恶贪心秽、邪法心秽、贪心秽、恚心秽、睡眠心秽、调悔心秽、疑惑心秽、瞋缠心秽、不语结心秽、悭心秽、嫉心秽、欺诳心秽、谀谄心秽、无慙心秽、无愧心秽、慢心秽、大慢心秽、慢慠心秽、放逸心秽。若有此二十一秽污于心者,必至恶处,生地狱中。
「若有二十一秽不污心者,必至善处,生于天上。云何二十一秽?邪见心秽、非法欲心秽、恶贪心秽、邪法心秽、贪心秽、恚心秽、睡眠心秽、调悔心秽、疑惑心秽、瞋缠心秽、不语心心秽、悭心秽、嫉心秽、欺诳心秽、谀谄心秽、无慙心秽、无愧心秽、慢心秽、大慢心秽、憍慠心秽、放逸心秽。若有此二十一秽不污心者,必至善处,生于天上。犹如白净波罗奈衣持与染家,彼染家得,或以淳灰、或以澡豆、或以土渍极浣令净;此白净波罗奈衣,染家虽治,或以淳灰、或以澡豆、或以土渍极浣令净,然此白净波罗奈衣本已净而复净。如是若有二十一秽不污心者,必至善处,生于天上。云何二十一秽?邪见心秽、非法欲心秽、恶贪心秽、邪法心秽、贪心秽、恚心秽、睡眠心秽、调悔心秽、疑惑心秽、瞋缠心秽、不语结心秽、悭心秽、嫉心秽、欺诳心秽、谀谄心秽、无慙心秽、无愧心秽、慢心秽、大慢心秽、憍慠心秽、放逸心秽。若有此二十一秽不污心者,必至善处,生于天上。
「若知邪见是心秽者,知已便断。如是非法欲心秽、恶贪心秽、邪法心秽、贪心秽、恚心秽、睡眠心秽、调悔心秽、疑惑心秽、瞋缠心秽、不语结心秽、悭心秽、嫉心秽、欺诳心秽、谀谄心秽、无慙心秽、无愧心秽、慢心秽、大慢心秽、憍慠心秽,若知放逸是心秽者,知已便断,彼心与慈俱,遍满十方成就游。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如是,悲、喜心与捨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梵志!是谓洗浴内心,非浴外身。」
尔时,梵志语世尊曰:「瞿昙!可诣多水河浴。」
世尊问曰:「梵志!若诣多水河浴者,彼得何等?」
梵志答曰:「瞿昙!彼多水河者,此是世间斋洁之相、度相、福相。瞿昙!若诣多水河浴者,彼则净除于一切恶。」
尔时,世尊为彼梵志而说颂曰:
「妙好首梵志, 若入多水河,
是愚常游戏, 不能净黑业。
好首何往泉, 何义多水河,
人作不善业, 清水何所益?
净者无垢秽, 净者常说戒,
净者清白业, 常得清净行。
若汝不杀生, 常不与不取,
真谛不妄语, 常正念正知。
梵志如是学, 一切众生安,
梵志何还家, 家泉无所净。
梵志汝当学, 净洗以善法,
何须弊恶水, 但去身体垢。」
梵志白佛曰: 「我亦作是念,
净洗以善法, 何须弊恶水。」
梵志闻佛教, 心中大欢喜,
即时礼佛足, 归命佛法众。
梵志白曰:「世尊!我已知。善逝!我已解。我今自归佛、法及比丘众,唯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
佛说如是。好首水净梵志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水净梵志经第七竟(一千二百一十字)
(九四)中阿含秽品黑比丘经第八(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东园鹿母堂。
是时,黑比丘鹿母子常憙斗诤,往诣佛所。世尊遥见黑比丘来,因黑比丘故,告诸比丘:「或有一人常喜斗诤,不称止诤。若有一人常喜斗诤,不称止诤者,此法不可乐,不可爱喜,不能令爱念,不能令敬重,不能令修习,不能令摄持,不能令得沙门,不能令得一意,不能令得涅槃。
「或有一人恶欲,不称止恶欲。若有一人恶欲,不称止恶欲者,此法不可乐,不可爱憙,不能令爱念,不能令敬重,不能令修习,不能令摄持,不能令得沙门,不能令得一意,不能令得涅槃。
「或有一人犯戒、越戒、缺戒、穿戒、污戒,不称持戒。若有一人犯戒、越戒、缺戒、穿戒、污戒、不称持戒者,此法不可乐,不可爱憙,不能令爱念、不能令敬重,不能令修习,不能令摄持,不能令得沙门,不能令得一意,不能令得涅槃。
「或有一人有瞋缠、有不语结、有悭嫉、有谀谄欺诳、有无慙无愧,不称慙愧。若有一人有瞋缠、有不语结、有悭嫉、有谀谄欺诳、有无慙无愧、不称慙愧者,此法不可乐,不可爱憙,不能令爱念,不能令敬重,不能令修习,不能令摄持,不能令得沙门,不能令得一意,不能令得涅槃。
「或有一人不经劳诸梵行,不称经劳诸梵行。若有一人不经劳诸梵行,不称经劳诸梵行者,此法不可乐,不可爱憙,不能令爱念,不能令敬重,不能令修习,不能令摄持,不能令得沙门,不能令得一意,不能令得涅槃。
「或有一人不观诸法,不称观诸法。若有一人不观诸法,不称观诸法者,此法不可乐,不可爱憙,不能令爱念,不能令敬重,不能令修习,不能令摄持,不能令得沙门,不能令得一意,不能令得涅槃。
「或有一人不宴坐,不称宴坐。若有一人不宴坐,不称宴坐者,此法不可乐,不可爱憙,不能令爱念,不能令敬重,不能令修习,不能令摄持,不能令得沙门,不能令得一意,不能令得涅槃。此人虽作是念:『令诸梵行者供养、恭敬、礼事于我。』然诸梵行者不供养、恭敬、礼事于彼。所以者何?彼人有此无量恶法,因彼有此无量恶法故,令诸梵行者不供养、恭敬、礼事于彼。犹如恶马繫在枥养,虽作是念:『令人繫我着安隐处,与我好饮食、好看视我。』然人不繫着安隐处,不与好饮食、不好看视。所以者何?彼马有恶法,谓极麁弊、不温良故,令人不繫着安隐处,不与好饮食、不好看视。如是,此人虽作是念:『令诸梵行者供养、恭敬、礼事于我。』然诸梵行者不供养、恭敬、礼事于彼。所以者何?彼人有此无量恶法,因彼有此无量恶法故,令诸梵行者不供养、恭敬、礼事于彼。
「或有一人不憙斗诤,称誉止诤。若有一人不憙斗诤,称誉止诤者,此法可乐、可爱、可憙,能令爱念,能令敬重,能令修习,能令摄持,能令得沙门,能令得一意,能令得涅槃。
「或有一人不恶欲,称誉止恶欲。若有一人不恶欲,称誉止恶欲者,此法可乐、可爱、可憙,能令爱念,能令敬重,能令修习,能令摄持,能令得沙门,能令得一意,能令得涅槃。
「或有一人不犯戒、不越戒、不缺戒、不穿戒、不污戒,称誉持戒。若有一人不犯戒、不越戒、不缺戒、不穿戒、不污戒,称誉持戒者,此法可乐、可爱、可喜,能令爱念,能令敬重,能令修习,能令摄持,能令得沙门、能令得一意,能令得涅槃。
「或有一人无瞋缠、无不语结、无悭嫉、无谀谄欺诳、无无慙无愧,称誉慙愧。若有一人无瞋缠、无不语结、无悭嫉、无谀谄欺诳、无无慙无愧,称誉慙愧者,此法可乐、可爱、可喜,能令爱念,能令敬重,能令修习,能令摄持,能令得沙门,能令得一意,能令得涅槃。
「或有一人经劳诸梵行,称誉经劳诸梵行。若有一人经劳诸梵行,称誉经劳诸梵行者,此法可乐、可爱、可喜,能令爱念,能令敬重,能令修习,能令摄持,能令得沙门,能令得一意,能令得涅槃。
「或有一人观诸法,称誉观诸法。若有一人观诸法,称誉观诸法者,此法可乐、可爱、可憙,能令爱念,能令敬重,能令修习,能令摄持,能令得沙门,能令得一意,能令得涅槃。
「或有一人宴坐,称誉宴坐。若有一人宴坐,称誉宴坐者,此法可乐、可爱、可憙,能令爱念,能令敬重,能令修习,能令摄持,能令得沙门,能令得一意,能令得涅槃。此人虽不作是念:『令诸梵行者供养、恭敬、礼事于我。』然诸梵行者供养、恭敬、礼事于彼。所以者何?彼人有此无量善法,因彼有此无量善法故,令诸梵行者供养、恭敬、礼事于彼。犹如良马繫在枥养,虽不作是念:『令人繫我着安隐处,与我好饮食、好看视我。』然人繫彼着安隐处,与好饮食、好看视之。所以者何?彼马有善法,谓软调好、极温良故,令人繫着于安隐处,与好饮食、好看视之。如是,此人虽不作是念:『令诸梵行者供养、恭敬、礼事于我。』然诸梵行者供养、恭敬、礼事于彼。」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黑比丘经第八竟(一千五百二十七字)
(九五)中阿含秽品住法经第九(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说退善法不住、不增,我说住善法不退、不增,我说增善法不退、不住。云何退善法不住、不增?比丘者,若有笃信、禁戒、博闻、布施、智慧、辩才,阿含及其所得,彼人于此法退、不住、不增,是谓退善法不住、不增。云何住善法不退、不增?比丘者,若有笃信、禁戒、博闻、布施、智慧、辩才、阿含及其所得,彼人于此法住不退、不增,是谓住善法不退、不增。云何增善法不退、不住?比丘者,若有笃信、禁戒、博闻、布施、智慧、辩才、阿含及其所得,彼人于此法增不退、不住,是谓增善法不退、不住。
「比丘者作如是观,必多所饶益:『我为多行增伺,为多行无增伺?我为多行瞋恚心,为多行无瞋恚心?我为多行睡眠缠,为多行无睡眠缠?我为多行调贡高,为多行无调贡高?我为多行疑惑,为多行无疑惑?我为多行身诤,为多行无身诤?我为多行秽污心,为多行无秽污心?我为多行信,为多行不信?我为多行精进,为多行懈怠?我为多行念,为多行无念?我为多行定,为多行无定?我为多行恶慧,为多行无恶慧?』
「若比丘观时,则知我多行增伺、瞋恚心、睡眠缠、调贡高、疑惑、身诤、秽污心、不信、懈怠、无念、无定、多行恶慧者,彼比丘欲灭此恶不善法故,便以速求方便,学极精勤,正念正智,忍不令退。犹人为火烧头、烧衣,急求方便救头、救衣。如是比丘欲灭此恶不善法故,便以速求方便,学极精勤,正念正智,忍不令退。
「若比丘观时,则知我多行无贪伺、无瞋恚心、无睡眠缠、无调贡高、无疑惑、无身诤、无秽污心、有信、有进、有念、有定、多行无恶慧者,彼比丘欲住此善法,不忘、不退修行广布故,便以速求方便,学极精勤,正念正智,忍不令退。犹人为火烧头、烧衣,急求方便救头、救衣。如是比丘欲住此善法,不忘、不退修行广布故,便以速求方便,学极精勤,正念正智,忍不令退。」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住法经第九竟(六百三十一字)
(九六)中阿含秽品无经第十(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舍梨子告诸比丘:「诸贤!若有比丘、比丘尼未闻法者不得闻,已闻法者便忘失,若使有法本所修行,广布诵习,慧之所解,彼不复忆,知而不知。诸贤!是谓比丘、比丘尼净法衰退。
「诸贤!若有比丘、比丘尼未闻法者便得闻,已闻法者不忘失,若使有法本所修行,广布诵习,慧之所解,彼常忆念,知而复知。是谓比丘、比丘尼净法转增。
「诸贤!比丘者当作如是观:『我为有增伺,为无有增伺?我为有瞋恚心,为无有瞋恚心?我为有睡眠缠,为无有睡眠缠?我为有调贡高,为无有调贡高?我为有疑惑,为无有疑惑?我为有身诤,为无有身诤?我为有秽污心,为无有秽污心?我为有信,为无有信?我为有进,为无有进?我为有念,为无有念?我为有定,为无有定?我为有恶慧,为无有恶慧?』
「诸贤!若比丘观时,则知我有增伺、有瞋恚心、有睡眠缠、有调贡高、有疑惑、有身诤、有秽污心,无信、无进、无念、无定,有恶慧者。诸贤!彼比丘欲灭此恶不善法故,便以速求方便,学极精勤,正念正智,忍不令退。诸贤!犹人为火烧头、烧衣,急求方便救头、救衣。诸贤!如是比丘欲灭此恶不善法故,便以速求方便,学极精勤,正念正智,忍不令退。
「诸贤!若比丘观时,则知我无增伺、无瞋恚心、无睡眠缠、无调贡高、无有疑惑、无有身诤、无秽污心,有信、有进、有念、有定、无恶慧者,彼比丘欲住此善法,不忘不退,修行广布故,便以速求方便,学极精勤,正念正智,忍不令退。犹人为火烧头、烧衣,急求方便救头、救衣。诸贤!如是比丘欲住此善法,不忘不退,修行广布故,便以速求方便,学极精勤,正念正智,忍不令退。」
尊者舍梨子所说如是,彼诸比丘闻尊者舍梨子所说,欢喜奉行。
无经第十竟(五百六十八字)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三(八千六百五十八字)
中阿含秽品第三竟(万六千一百四十字)(第二小土城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