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经卷第六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利养品第十三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受人利养甚为不易,令人不得至无为之处。所以然者,若修罗陀比丘不贪利养者,终不于法中,捨三法衣而作居家。
「修罗陀比丘大作阿练若行;到时乞食,一处一坐,或正中食,树下露坐,乐闲居之处,着五纳衣,或持三衣,或乐塚间,懃身苦行,行此头陀。
「是时,修罗陀比丘常受蒲呼国王供养,以百味之食,日来给与。尔时,彼比丘意染此食,渐捨阿练若行:到时乞食,一处一坐,正中食,树下露坐,闲居之处,着五纳衣,或持三衣,或乐塚间,懃身苦体。尽捨此已,去三法衣,还为白衣,屠牛杀生,不可称计,身坏命终,生地狱中。诸比丘!以此方便,知利养甚重,令人不得至无上正真之道。若未生利养,制令不生,已生,求方便使灭。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灭一法,我证汝等成果神通,诸漏得尽。云何为一法?所谓味欲。是故,诸比丘!当灭此味欲,我证汝等成神通果,诸漏得尽。」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众生着此味, 死堕恶趣中;
今当捨此欲, 便成阿罗汉。
「是故,诸比丘!常当捨此味着之想。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于舍卫城内,有一长者,适丧一子,甚爱敬念,未曾能捨。彼见子死,便生狂惑,周旋往来,不停一处。若见人时,便作是语:「颇有见我儿乎?」
尔时,彼人渐渐往至祇洹精舍,到世尊所,在一面住。尔时,彼人白世尊曰:「瞿昙沙门!颇见我儿乎?」
世尊告长者曰:「何故颜貌不悦,诸根错乱?」
尔时,长者报瞿昙曰:「焉得不尔。所以然者,我今唯有一子,捨我无常。甚爱敬念,未曾离目前;哀愍彼子,故令我生狂。我今问沙门,见我儿耶?」
世尊告曰:「如是,长者!如汝所问,生、老、病、死,世之常法;恩爱离苦、怨憎会苦,子捨汝无常,岂得不念乎。」
尔时,彼人闻世尊所说,不入其怀,便捨而退去。前行见人,复作是语:「沙门瞿昙说言曰:『恩爱分别,便有快乐。』如沙门所说,为审尔不?」
前人对曰:「恩爱别离,有何乐哉?」
当于尔时,去舍卫城不远,有众多人而共博戏。尔时,彼人便作是念:「此诸男子聪明智慧,无事不知,我今当以此义问彼诸人。」尔时,即诣博戏所,问众人曰:「沙门瞿昙向我说曰:『恩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此者快乐。』诸人等今于意云何?」
是时,诸博戏者报斯人曰:「恩爱别离,有何乐哉?言快乐者,此义不然。」
是时,彼人便作是念:「审如来言终不虚妄。云何恩爱别离,当有乐耶?此义不然。」
尔时,彼人入舍卫城,至宫门外称:「沙门瞿昙而作是教:『恩爱别离、怨憎之会,此者快乐。』」尔时,舍卫城及中宫内,普传此语,靡不周遍。
当于尔时,大王波斯匿及摩利夫人,共在高楼之上相娱乐戏。尔时,王波斯匿告摩利夫人曰:「沙门瞿昙审有斯语:『恩爱离别、怨憎之会,此皆快乐。』」
夫人报曰:「吾不从如来闻此言教,设当如来有此教者,事亦不虚。」
王波斯匿告曰:「犹如师教弟子:『为是、捨是。』弟子报言:『如是,大师!』汝今摩利亦复如是,彼瞿昙沙门虽作是说,汝应作是言:『如是不异,无有虚妄。』然卿速去,不须在吾前立。」
尔时,摩利夫人语竹膊婆罗门曰:「汝今往诣祇洹精舍,到如来所,持我名字,跪如来足,复以此义具白世尊云:『舍卫城内及中宫人有此言论,沙门瞿昙言恩爱别离、怨憎合会,此皆快乐。不审世尊有此教耶?』若世尊所有说者,汝善承受,还向我说。」
是时,竹膊婆罗门受夫人教勅,寻往至祇洹精舍。到世尊所,共相问讯。共相问讯已,在一面坐。
时,彼梵志白世尊曰:「摩利夫人礼世尊足,问讯如来兴居轻利,游步康强乎?训化盲冥,得无劳耶?」复作是语:「此舍卫城内普传此言:『沙门瞿昙而作是教:「恩爱别离、怨憎之会,此乐快哉!」』不审世尊有是言教耶?」
尔时,世尊告竹膊婆罗门曰:「于此舍卫城内,有一长者丧失一子,彼念此子,狂惑失性,东西驰走,见人便问:『谁见我子?』然,婆罗门!恩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此皆无有欢乐。昔日此舍卫城中,复有一老母无常,亦复狂惑不识东西;复有一老父无常;亦复有兄弟姊妹皆悉无常。彼见此无常之变,生狂失性不识东西。婆罗门!昔日此舍卫城中有一人,新迎妇,端正无双。尔时,彼人未经几时,便自贫穷。时,彼妇父母见此人贫,便生此念:『吾当夺女更嫁与余人。』彼人窃闻妇家父母欲夺吾妇,更嫁与余家。尔时,彼人衣里带利刀,便往至妇家,当于尔时,彼妇在牆外纺作。是时,彼人往至妇父母家问曰:『我妇今为所在?』妇母报言:『卿妇在牆外阴中纺作。』尔时,彼人便往至妇所。到已,问妇曰:『云卿父母欲夺汝更余嫁耶?』妇报言:『信有此语,然我不乐闻此言耶。』尔时,彼人即拔利剑,取妇刺杀,复取利剑,自刺其腹,并复作是语:『我二人俱取死。』婆罗门!当以此方便,知恩爱别离、怨憎会苦,此皆愁忧,实不可言。」
尔时,竹膊婆罗门白世尊曰:「如是。世尊!有此诸恼,实苦不乐。所以然者,昔我有一子,捨我无常。昼夜追忆,不离心怀。时我念儿,心意狂惑,驰走东西,见人便问:『谁见我儿?』沙门瞿昙今所说者,诚如所言。国事烦多,欲还所止。」
世尊告曰:「今正是时。」
竹膊婆罗门即从坐起,绕佛三匝而去。往来至摩利夫人所,以此因缘具白夫人。
时,摩利夫人复至波斯匿王所,到已,白大王曰:「今欲有所问,唯愿大王事事见报!云何,大王!为念琉璃王子不?」
王报言:「甚念!爱愍不去心首。」
夫人问曰:「若当王子有迁变者,大王!为有忧也?」
王复报言:「如是,夫人!如汝所言。」
夫人问曰:「大王当知,恩爱别离,皆兴愁想。云何,大王!为念伊罗王子乎?」
王报言:「我甚爱敬。」
夫人问曰:「大王!若当王子有迁变者,有愁忧耶?」
王报言:「甚有愁忧。」
夫人报言:「当以此方便知,恩爱别离,无有欢乐。云何,大王!念萨罗陀刹利种不?」
王报言:「甚爱敬念。」
夫人言:「云何,大王!若使萨罗陀夫人有变易者,大王为有忧耶?」
王报言:「吾有愁忧。」
夫人言:「大王!当知恩爱别离,此皆是苦。」
夫人言:「王念我不?」
王言:「我爱念汝。」
夫人言:「设当我身有变易者,大王有愁忧乎?」
王言:「设汝身有变易,便有愁忧。」
「大王!当以此方便知,恩爱别离、怨憎合会,无欢乐心。」
夫人言:「云何,大王!念迦尸、拘萨罗人民乎?」
王言:「我甚爱念迦尸、拘萨罗人民。」
夫人言:「迦尸、拘萨罗人民设当变易者,大王有愁忧乎?」
王言:「迦尸、拘萨罗人民当有变易者,我命不存,况言愁忧乎?所以然者,我因迦尸、拘萨罗国人民力,当得自存。以此方便,知命尚不存,何况不生愁忧乎?」
夫人言:「以此知之,恩爱别离,皆有此苦,无有欢乐。」
尔时,王波斯匿右膝着地,叉手合掌而向世尊!作是说:「甚奇!甚奇!彼世尊而说此法。若当彼沙门瞿昙来者,尔乃可得共言论。」复语夫人:「自今以后,当更看汝胜于常日,所着服饰与吾无异。」
尔时,世尊闻摩利夫人与大王立此论本,告诸比丘:「摩利夫人甚大聪明,设当王波斯匿问我此语者,我亦当以此义向彼王说之,如夫人向王所说而无有异。」又告诸比丘:「我声闻中第一得证优婆斯,笃信牢固,所谓摩利夫人是。」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拔祇国尸牧摩罗山鬼林鹿园中。
尔时,那忧罗公长者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须臾,退坐白世尊曰:「我今年朽,加复抱病,多诸忧恼,唯愿世尊随时教训,使众生类长夜获安隐。」
尔时,世尊告长者曰:「如汝所言,身多畏痛,何可恃怙?但以薄皮而覆其上。长者当知,其有依凭此身者,正可须臾之乐;此是愚心,非智慧者所贵。是故,长者!虽心有病,令心无病。如是,长者!当作是学。」
尔时,长者闻说斯言,从坐起,礼世尊足,便退而去。尔时,长者复作是念:「我今可往至尊者舍利弗所问斯义。舍利弗去彼不远,在树下坐。」是时,那优罗公往至舍利弗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是时,舍利弗问长者:「颜貌和悦,诸根寂静,必有所因。长者!故当从佛闻法耶?」
时,长者白舍利弗言:「云何,尊者舍利弗!颜貌焉得不和悦乎?所以然者,向者世尊以甘露之法,溉灌胸怀。」
舍利弗言:「云何,长者!以甘露之法,溉灌胸怀?」
长者报言:「于是,舍利弗!我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我白世尊曰:『年朽长大,恒抱疾病,多诸苦痛,不可称计,唯愿世尊分别此身,普使众生,获此安隐!』尔时,世尊便告我言:『如是,长者!此身多诸衰苦,但以薄皮而覆其上。长者当知,其有恃怙此身者,正可有斯须之乐,不知长夜受苦无量。是故,长者!此身虽有患,当使心无患。如是,长者!当作是学。』世尊以此甘露之法,而见溉灌。」
舍利弗言:「云何,长者!更不重问如来此义乎?云何身有患心无患。云何身有病心无病?」
长者白舍利弗言:「实无此辩重问世尊,身有患心有患,身有患心无患。尊者舍利弗必有此辩,愿具分别。」
舍利弗言:「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与汝广演其义。」
对曰:「如是。舍利弗!」从彼受教。
舍利弗告长者曰:「于是,长者!凡夫之人不见圣人,不受圣教,不顺其训;亦不见善知识,不与善知识从事。彼计色为我,色是我所,我是色所;色中有我,我中有色,彼色、我色合会一处,彼色、我色以集一处,色便败坏,迁移不停,于中复起愁忧苦恼。痛、想、行、识,皆观我有识,识中有我,我中有识,彼识、我识合会一处。彼识、我识以会一处,识便败坏,迁移不停,于中复起愁忧苦恼。如是,长者!身亦有患,心亦有患。」
长者问舍利弗曰:「云何身有患、心无患耶?」
舍利弗言:「于是,长者!贤圣弟子承事圣贤,修行禁法,与善知识从事,亲近善知识。彼亦不观我有色;不见色中有我,我中有色;不见色是我所,我是色所。彼色迁转不住,彼色以移易,不生愁忧、苦恼、忧色之患。亦复不见痛、想、行、识,不见识中有我,我中有识;亦不见识我所,亦不见我所识。彼识、我识以会一处,识便败坏,于中不起愁忧、苦恼。如是,长者!身有患而心无患。是故,长者!当作是习,遗身去心,亦无染着。长者!当作是学。」
尔时,那忧罗公闻舍利弗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与数千万众,前后围绕而为说法。尔时,江侧婆罗门身负重担,便至世尊所。到已捨担,一面在世尊所,默然而住。尔时,彼婆罗门作是思惟:「今日沙门瞿昙与数千万众,前后围绕而为说法。我今清净,与沙门瞿昙等无有异。所以然者,沙门瞿昙食好粳粮,种种餚馔,今我食菓蓏以自济命。」
尔时,世尊以知婆罗门心中所念,告诸比丘:「其有众生以二十一结染着心者,当观彼人必堕恶趣,不生善处。云何为二十一结?瞋心结、恚害心结、睡眠心结、调戏心结、疑是心结、怒为心结、忌为心结、恼为心结、疾为心结、憎为心结、无惭心结、无愧心结、幻为心结、姦为心结、伪为心结、诤为心结、憍为心结、慢为心结,妬为心结、增上慢为心结、贪为心结,诸比丘!若有人有此二十一结染着心者,当观其人必堕恶趣,不生善处。犹如白[叠*毛]新衣,久久朽故,多诸尘垢,意欲染成其色,青、黄、赤、黑终不得成。何以故?以有尘垢故。如是,比丘!若有人以此二十一结染着心者,当观其人必堕恶趣,不生善处。
「设复有人无此二十一结染着心者,当知斯人必生天上,不堕地狱中。犹如新净白[叠*毛],随意欲作何色,青、黄、赤、黑,必成其色,终不败坏。所以然者,以其净故。此亦如是,其有无此二十一结染着心者,当观其人必生天上,不堕恶趣。
「若彼贤圣弟子起瞋恚心结,观已,便能息之。起恚害心结、起睡眠心结、起调戏心结、起疑心结、起怒心结、起忌心结、起恼心结、起疾心结、起憎心结、起无惭心结、起无愧心结、起幻心结、起姦心结、起伪心结、起诤心结、起憍心结、起慢心结、起妬心结、起增上慢心结、起贪心结。
「若彼贤圣弟子无瞋、无恚、无有愚惑,心意和悦,以慈心普满一方而自娱乐,二方、三方、四方亦尔。四维上下,于一切中,一切亦一切,一切世间以无限无量,不可称计,心无恚怒而自游戏。以此慈心,遍满其中,得欢喜已,心意便正。
「复以悲心普满一方而自娱乐,二方、三方、四方亦尔,四维上下,于一切中,一切亦一切,一切世间以无量无限,不可称计,心无恚怒而自游戏。以此悲心,遍满其中,得欢喜已,心意便正。
「复以喜心普满一方而自娱乐,二方、三方、四方亦尔,四维上下,于一切中,一切亦一切,一切世间,以无量无限不可称计,心无恚怒而自游戏。以此喜心,遍满其中,得欢喜已,心意便正。
「复以护心普满一方而自娱乐,二方、三方、四方亦尔,四维上下,于一切中,一切亦一切,一切世间以无量无限不可称计,心无恚怒而自游戏。以此护心,遍满其中,得欢喜已,心意便正。
「便于如来所成于信根,根本不移,竖高显幢,不可移动。诸天、龙、神、阿须伦、沙门、婆罗门,或世人民,于中得欢喜,心意便正。此是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于中得欢喜,心意便正,亦复成就于法。如来法者,甚为清净,不可移动,人所爱敬。如是智者当作是观,便于中而得欢喜,亦复成就于众。如来圣众甚为清净,性行纯和,法法成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圣众者,四双八辈,此是如来圣众,可爱可贵,实可承事。于中得欢喜,心意便正。
「彼复以此三昧,心清净无瑕秽,诸结便尽,亦无沾污,性行柔软,逮于神通,便得自识无量宿命事,所从来处,靡不知之。若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成败劫、不成败劫、成败不成败劫、无数成败劫、无数不成败劫,我曾在彼,字某、名某、姓某,如是生、如是食、受如是苦乐,受命长短,从彼终生彼间,从彼终生此间。如是自识无数宿命事。
「复以此三昧,心清净无瑕秽,知众生心所念之事。彼复以天眼观众生类,有生者、有终者,善色、丑色,善趣、恶趣,若好、若丑,随众生行所作果报,皆悉知之。或有众生,身行恶、口行恶、心行恶,诽谤贤圣,邪见造邪见行,身坏命终,生三恶道,趣泥黎中。或复有众生,身行善、口行善、意行善,不诽谤贤圣,正见、无有邪见,身坏命终,生天上善处。是谓清净天眼观众生类:有生者、有终者,善色、丑色,善趣、恶趣,若好、若丑,随众生行所作果报,皆悉知之。
「彼复以此三昧,心清净无瑕秽,无有结使,心性柔软,逮于神通。复以漏尽通而自娱乐。彼观此苦,如实知之;复观苦习,复观苦尽,复观苦出要,如实知之。彼作是观已,欲漏心得解脱,有漏心、无明漏心得解脱。已得解脱,便得解脱智: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如是,比丘!贤圣弟子心得解脱,虽复食粳粮、善美种种餚饍,抟若须弥,终无有罪。所以然者,以无欲、尽爱故,以无瞋、尽恚故,以无愚痴、尽愚痴故,是谓比丘中比丘!则内极沐浴已。」
尔时,江侧婆罗门白世尊曰:「瞿昙沙门!可往至孙陀罗江侧沐浴。」
世尊告曰:「云何,婆罗门!名之为孙陀罗江水?」
婆罗门曰:「孙陀罗江水是福之深渊,世之光明,其有人物在彼河水浴者,一切诸恶皆悉除尽。」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此身无数劫, 经历彼河浴;
及诸小陂池, 靡不悉周遍。
愚者常乐彼, 闇行不清净;
宿罪内充躯, 彼河焉能救?
净者常快乐, 禁戒清亦快;
清者作清行, 彼愿必果成。
设护不与取, 行慈不杀生;
守诚不妄语, 心等无增减。
汝今于此浴, 必获安隐处;
彼河何所至, 犹盲投乎冥。」
尔时,婆罗门白世尊曰:「止!止!瞿昙!犹如軁者得伸,闇者见明,迷者示道,于闇室然明,无目者为作眼目。如是,沙门瞿昙!无数方便说此妙法,愿听为道。」
尔时,江侧婆罗门即得作道,受具足戒。所以族姓子,出家学道,修无上梵行: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是时,尊者孙陀罗谛利即成阿罗汉。
尔时,尊者孙陀罗谛利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五百人俱。
尔时,释提桓因日时已过,向暮便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释提桓因即以偈颂问如来义:
「能说能宣布, 渡流成无漏;
以渡生死渊, 今问瞿昙义。
我观此众生, 所作福祐业;
造行若干种, 施谁福最尊。
尊今灵鹫山, 唯愿演此义;
知释意所趣, 亦为施者宣。
四趣造福无, 四果具足成;
诸学得迹人, 宜信奉其法。
无欲亦无恚, 愚尽成无漏;
尽度一切渊, 施彼成大果。
诸此众生类, 所作福德业;
造行若干种, 施僧获福多。
此众度无量, 犹海出珍宝;
圣众亦如是, 演慧光明法。
瞿昙彼善处, 能施众僧者;
获福不可计, 最胜之所说。」
尔时,释提桓因闻佛所说已,即礼佛足,便于彼退而去。尔时,释提桓因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五百人俱。
尔时,尊者须菩提亦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侧,别作屋庐而自禅思。尔时,尊者须菩提身得苦患,甚为沉重,便作是念:「我此苦痛为从何生?复从何灭?为至何所?」尔时,尊者须菩提便于露地而敷坐具,直身正意,专精一心,结跏趺坐,思惟诸入,欲害苦痛。
尔时,释提桓因知尊者须菩提所念,便以偈勅波遮旬曰:
「善业脱诸缚, 居在灵鹫山;
今得极重患, 乐空诸根定。
速来往问疾, 觐省尊上颜;
既得获大福, 种德莫过是。」
时,波遮旬对曰:「如是。尊者!」
尔时,释提桓因将五百天人及波遮旬,譬如士夫屈伸臂顷,便从三十三天没,来至灵鹫山中,离尊者须菩提不远,复以此偈语波遮旬曰:
「汝今觉善业, 乐禅三昧定;
柔和清净音, 今使从禅坐。」
波遮旬对曰:「如是。」
尔时,波遮旬从释提桓因闻语已,便调琉璃之琴,前至须菩提所,便以此偈叹须菩提曰:
「结尽永无余, 诸念不错乱;
诸尘垢悉尽, 愿速从禅觉。
心息渡有河, 降魔度诸结;
功德如大海, 愿速从定起。
眼净如莲花, 诸秽永不着;
无归与作归, 空定速时起。
渡四流无为, 善解无老病;
以脱有为灾, 唯尊时定觉。
五百天在上, 释种躬自来;
欲觐圣尊颜, 解空速时起。」
尔时,尊者须菩提即从坐起,复叹波遮旬曰:「善哉!波旬!汝今音与琴合,琴与音合,而无有异。然琴音不离歌音,歌音不离琴音,二事共合,乃成妙声。」
尔时,释提桓因便往至尊者须菩提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释提桓因白须菩提言:「云何善业所抱患苦有增损乎?今此身病为从何生?身生耶?意生乎?」
尔时,尊者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善哉!拘翼!法法自生,法法自灭;法法相动,法法自息。犹如,拘翼!有毒药,复有害毒药。天帝释!此亦如是,法法相乱,法法自息。法能生法,黑法用白法治,白法用黑法治。天帝释!贪欲病者用不净治,瞋恚病者用慈心治,愚痴病者用智慧治。如是,释提桓因!一切所有皆归于空,无我、无人,无寿、无命,无士、无夫,无形、无像,无男、无女。犹如,释提桓因!风坏大树,枝叶彫落;雷雹坏苗,华菓初茂,无水自萎;天降时雨,生苗得存。如是,天帝释!法法相乱,法法自定,我本所患疼痛苦恼,今日已除,无复患苦。」
是时,释提桓因白须菩提言:「我亦有愁忧苦恼,今闻此法无复有愁忧。众事猥多,欲还天上。已亦有事及诸天事,皆悉猥多。」
时,须菩提言:「今正是时,宜可时去。」
是时,释提桓因即从坐起,前礼须菩提足,绕三匝而去。
是时,尊者须菩提便说此偈:
「能仁说此语, 根本悉具足;
智者获安隐, 闻法息诸病。」
尔时,释提桓因闻尊者须菩提所说,欢喜奉行。
调达及二经 皮及利师罗
竹膞、孙陀利 善业、释提桓
增壹阿含经卷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