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讲
【所以者何。如来如实知见三界之相。无有生死若退若出。亦无在世及灭度者。非实非虚。非如非异。不如三界见于三界。如斯之事。如来明见。无有错谬。】
这一段经文就说得比较深,因此这才是能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以此这个道理,就是这个经所说的义理,你若能明白的话,就能够进入佛之知见了。佛所说的一切法、所说的一切经卷,都是显自己的势力,显佛的历史,或者说其他一切众生的历史,过去、现在、未来的。说这些的意思就是让我们进入,进入什么?如来的知见是如实的知见,以如来来看三界,欲界、无色界这些相,相即非相。相即非相,就是在生死轮转当中,没有生死轮转。这是约理上来说的。看见有人变化了,灭了;灭了又生起了,生起了又灭了,就是这些意思,生灭之相,把它当成实的是错误的;不是实的,就是虚的?虚的也是错误的,实而非实,虚而不虚。非如,如就是如是。非异,就是不如是。不如三界见于三界。三界之相是随缘的,见于三界是随缘的。非如,就是不见三界之相,光见如是之理。假使你要执着说是实的,这世界本来不实,虚幻的。虚幻,就是没有了,是假的,它也不假。怎么来认识这种道理?这就是法华经道理,要开示佛之知见,这就是让你进入佛之知见。
佛之知见是什么知见呢?如实知见,就是真如实理。真如的实际照于真如的理,这是三界的实。不是咱们所见的三界,咱们见的三界是虚。虚是假,假是随缘。见三界的实是真如不变,就是性空。如果按实理来说,三界没有,皆是虚幻,三界之相是假的,随时在变化。但是三界之理因什么而产生这变化呢?是从不变化来的。不变化那就是实,可变化的就是事。事,在这个世界上有生死之相。这生死之相不是实在的,就是分段生死苦,这些是二死永亡,没有。但是随缘,集起一切诸法,那一切法就有生灭相,有因有果,两种意思你都要这样来认识。
这个道理如果一般的人,不是久学的,你一时不能入。佛所说的一切生灭之法、生灭之相,这是佛示现,佛也示现入涅槃,有生一定要有灭,从生到灭,这个现相都是幻化,假名,不是真实义。真实义,没有诸相的差别。所以说如来如实知见三界之相。以如来如实知见三界之相,三界之相没有,也没有生死,也没有涅槃,这样来认识这个世界。这是佛跟弥勒菩萨说,给大家显示的,如来所演的一切经卷,目的是为了度脱众生,随众生的因缘法而说,乃至于拿佛自己的经历、拿自己的身来说这个事实。现在就是以佛身来说的,以如来来看三界之相,没有!所有的生死,所有的涅槃,乃至于修行,这都是随缘吧!这叫事。如果按理上说,但有言说,都无实义,诸法如幻如梦如影,这是显诸法的实义,如来不会有错误的。
因为前头有很多疑惑,所以佛就解释这些疑惑。一个是从事上来显示的,众生把这个看成真佛了,说佛也如是,有生灭,有涅槃,释迦牟尼佛从降生,只活到八十岁,地下涌出品这些菩萨无量无量劫都是佛教化的,那叫显实;你看到在印度这一段化身,这叫随缘,这是讲的事。事是从实理而来的,要这样子的。你若看到佛教尽讲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佛说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是真正的世界相。现在我们众生所看见的世界相,那就是完全纯粹假相,见不到实体。懂得这个道理了,你对生死有什么畏惧?一会儿生了,一会儿死了;一会儿死了,一会儿生了;生生死死随缘而已。就像我们一会儿上这个功课,一会儿又上殿,一会儿又吃饭,这一天的事天天都如是,哪件是实的?不实就可以变,实的你就变不动了。这个道理你从世间相上可以能懂。因为一切法无常,你可以能够变化。实体上,一切法如空。如空,还有什么变化?因为不变故,才能应付一切万变;因为万变故,才能回归不变。这个道理要参的,不是从语言文字你都能够认得的。
【以诸众生有种种性。种种欲。种种行。种种忆想分别故。欲令生诸善根。以若干因缘譬喻言辞。种种说法。所作佛事。未曾暂废。】
佛说一切众生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性,众生有种种性。这个性是习种性。但是众生性种性跟佛无二无别,一切众生只是一性。这个种种性是变化的、生灭的,就是各个性不同。还有每个人的爱欲,喜欢什么,种种欲,欲就是欲望,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欲望。你今生变成女人了,女人事所想的不同。你来生变成男人了,男人又想的不同。但是你从年轻时候到老了,老的想的跟年轻想的不一样。三、五岁小孩子,他也是人,但是他想的跟大人想的不一样。所以有种种的欲望、种种的行为、种种的忆念思想,这是有分别的。因此众生的根机有顿根、有渐根,渐根得慢慢慢慢来、慢慢慢慢修,顿根一闻到佛法顿悟成佛,他听到这种道理了,他可以把妄都止住,一般的人止不住,随他的欲望,随他的根性。因此你对什么人说什么法。
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说那么多的法,众生根机不同,无非使他能够以什么因缘,让他能种上善根,让他逐渐的能够觉悟,逐渐能够返回自性。这就是佛说法出世的因缘。佛是欲令众生生善根的,假种种的因缘,还假种种的言辞,假种种的譬喻。不是佛想要说什么法,而是众生有什么缘引起佛就做什么佛事,就给他说什么法。法没有一定的,法无定法,因众生根而异。众生根不同,佛说的法也就不同。但是目的就是让他种个善根,让他不在恶道轮转,不在三界轮转,不住于偏执涅槃,都入于如来的境界。因此佛都跟他说以这种道理,大会一切众生应当明白。
【如是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寿命无量阿僧祇劫。常住不灭。诸善男子。我本行菩萨道时所成寿命。今犹未尽。复倍上数。】
如是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言说表达不出来的,这是佛的秘密,诸佛的秘密。所以佛度了那么多的大菩萨,从地涌出,弥勒菩萨不知道,相信吗?在其他经,在我们讲华严经,像善财童子参弥勒菩萨住大宝楼阁里头,那弥勒菩萨没有不知道的。现在弥勒菩萨也是给这些大众示现的,他是知道的,装不懂。为啥呢?装不懂好启发大家。我们众生相反的,本来不懂,他要装懂。咱们社会上不是冒充行家,原来不懂。我们有些道友知道佛法不多,并没证得,那还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好像什么都知道,其实上什么也不知道,原因就在这。佛跟大会说,以这种因缘、这种道理,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了,不是在娑婆世界看见这个释迦牟尼佛化身。那我的寿命究竟有好长呢?寿命无量。阿僧祇劫就是无量数,无量数再说到无量。没有生灭,诸法本无生灭,所以佛身常住不灭。涅槃的意思,另一个意思说就是不灭的意思,不生不灭;但是随众生缘而有生灭,那是随缘。
现在法华经是显实,只入了随缘义,唯此一是实,一切都非真,余二则非真。究竟诸佛行菩萨道到成佛有好长时间?诸善男子,我本行菩萨道所成的寿命还早呢!现在犹未尽,未来也没尽。不是像你们想像的八十岁,不是这样子。这是释迦牟尼佛跟与会大众说我的因深、果远,因果甚深久远,在一般经论上讲的不是事实,就是我的寿命是无尽的,无量寿。大家只知道阿弥陀佛无量,哪一尊佛寿命有量啊?佛佛道同,阿弥陀佛是代表;不过这佛显他这种突出,释迦牟尼佛显他释迦牟尼佛突出,不动如来也显他不动如来的突出,其实佛佛道同。
【然今非实灭度。而便唱言当取灭度。如来以是方便教化众生。】我以前跟你们说我现在快入灭了,而实实在在没有个灭度。佛说我现在说法华经了,说完法华经要取灭度了,这都是方便,让你感到赶快听,听完了赶快修,佛要走了,就这么个含义。我们有些事因为以后得不到了,现在就很着急干啥。认为佛还长住世,我慢慢来吧!以后再说,就这样,随众生的心,随众生的愿。本来没有灭度,为什么要说灭度呢?为了度众生。为什么?法本无生,一切法都无生,因境有,法本无生因境有,随众生缘就有了。法本无生,那也没有灭,无生无灭,这是真正的了义话。随缘呢?就有生有灭了,佛自己说自己解释。
【所以者何。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贫穷下贱。贪着五欲。入于忆想妄见网中。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憍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所以者何,把这种道理再深入说。若佛久住于世,假使我不灭度,我永远住世间。那些没善根之人、薄德之人,他就不种善根了,他有个依赖性,“等着吧!我先快乐快乐再说,将来到了有困难了,再去找佛去吧!反正他常在”。佛现在入灭了,他着急修行了,就这个含义,为了众生。那薄德少福的人,他不种善根了,他就贪着五欲去了。贫穷下贱,贪着五欲,入于忆想妄见网中。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他就起憍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难遇之想,也不能生起对三宝的恭敬心,所以佛示现入灭。
【是故如来以方便说。比丘当知。诸佛出世。难可值遇。所以者何。诸薄德人。过无量百千万亿劫。或有见佛。或不见者。以此事故。我作是言。诸比丘。如来难可得见。斯众生等闻如是语。必当生于难遭之想。心怀恋慕。渴仰于佛。便种善根。是故如来虽不实灭。而言灭度。】
是故如来以方便说,这是如来的方便善巧。比丘当知,你们应当知道,诸佛出世间难可值遇,不容易遇到。所以者何?那些薄德的人,就说功力不强的没有福报的人。因为他经过无量百千万亿劫,或见有佛住世,或者不见有佛住世。因为这种原因,所以我才作如是言。诸比丘,如来难可得见,你见佛很不容易,就像咱们见佛很不容易。不说见佛了,咱们在五台山,在文殊菩萨道场,你见到文殊菩萨了吗?这些菩萨现在每天一万菩萨绕清凉,就绕那黛螺顶,绕这清凉山,你见到了吗?不但文殊菩萨没见到,一万菩萨绕清凉,这一万菩萨你也没见到。为什么?这就叫业,业障,业障,你所做的业跟诸佛菩萨障,中间有个障碍见不着。等你把这障碍消失了,你就知道了。文殊只此是,何处觅弥陀。你不求见。等你不求见了,不求见了佛常现前。你愈不见,佛愈现前。愈见,愈见不到,两种都是妄执。妄执去了。
佛说的,现在法宝在,佛的全部法身在,你开经就见佛。你信不进去,你把佛当成佛,把法当成法,经不是佛,佛也不是经,所以你就见不到了。为什么这样说?薄德的人他经过了很长时间,无量百千亿劫,或有见佛,或有不见的。以此事故,我作是言。因为这种原因,佛才这样说。怎么样说呢?诸比丘,如来难可得见。你想见佛,不容易!难可得见。斯众生等,闻如是语。所以佛一出世,他见到佛作难遭想,对佛生恋慕,渴仰于佛。为啥?便种善根。实际上,如来没有灭。虽不实灭而言灭度,不是真正灭度了,而现的灭度。这就表示一切众生他喜爱的是小法,不喜欢大法。因为见跟他想这种种的障碍重重,不得见佛。你学这种经,听到这种佛说的教理,你就知道佛是常在的。不止法华经,随便见哪部经,哪部经都如是,就是佛的全部法身,佛是以法为身。
【又善男子。诸佛如来。法皆如是。为度众生。皆实不虚。】又善男子,诸佛如来,法皆如是。一切诸佛法没有两样的,都一样,为度众生,实实在在的,不是虚假的;皆是实在的,不是虚假的。
【譬如良医。智慧聪达。明练方药。善治众病。其人多诸子息。若十。二十。乃至百数。以有事缘。远至余国。】
佛怕众生不懂,又说个比喻。譬如一个良医,最好的医生。这医生智慧聪达,聪明,有智慧,什么都懂。懂什么呢?医生嘛,懂得处方子,开药。药到病除,药一到了,众生病就没有了。这是形容词,拿医生来作比喻,智慧聪达,一般的就是聪明伶俐。我们经常讲智慧有两种,一个是世间,一个是出世间。我们经常讲神通,五眼六通。讲神通,讲智慧。这个智慧是一般的,是就事论事,见到一切事就方便善巧,这种智慧。就像医生治病的一样。这个医生有智慧,有智慧,他来治病的时候,看这个众生的病,病在什么地方。没智慧的医生看,就事论事。疮长在胳臂上,就治他胳臂。疮长在腿上,就治他腿。不是的,病也不在腿、也不在臂上。在什么?在他的心。这种道理,那个明了的医生他知道的,他治病先治他的思想。佛治一切众生病,佛的智慧就知道他这病是怎么得的,因为什么得病,能对治它,对治它的病,对症下药,哪一药才适合他这种病。
因为佛称大医王,医众生病的,那是贪瞋痴病。如果愚痴的医生他治病,不但没治好,还增加了,或者给他治死了。为什么?佛在世时打比喻,佛门尽讲空。不错,印度也有一种空见外道,他也讲空。空见外道讲空,那个空他看什么都没有,因果报应也没有,他净造恶事,把善根都断灭了,他这个空不是空。佛教讲空,空不碍有。佛教讲的空是讲理,理空。比如顿入空门,并不是逃避,世间什么都没有了,因果不空。空不碍有,在有上见空。这种外道怎么能懂?不懂。医生的时候,病没治好,还给人家增加了,他治病没治心。
还有一种医生治病,能可以使人的病不增加,控制住了,但是他没能恢复他强壮身体,这也不行。刚那个外道他看见一个牛,看见牛死了升天了,哇!他说牛的功德很大,就学牛,恭敬牛,这是信牛的外道。其实事实不是这样,这是现在的报受尽了,他前生的功德成就了。他看不到,这是一种。治病的,假医生治病,医生使他的病一天一天减少,不是一下顿能情况。像现在很多按摩,按摩一天,逐渐你身体恢复健康,减少一点,不是一下病就好的。这是拿治病显。
佛度化众生也是这样子。你习慧习定,渐渐的断烦恼,渐渐的证菩提,是这样子,不是顿的。你的善根,佛看这个人根机很特殊,给他说大乘的,说了义法,明心见性,直至成佛。像此经的龙女,文殊菩萨一度他,他就直接而成佛。医生就是善知病象,也知道病因什么得的病,这种就用什么方法治,要吃什么药,吃完了以后病不再发了。佛也如是,众生就是贪、瞋、愚痴,先断他贪、瞋、愚痴,让他先把现实的情况了解了,出了三界,了了生死,那这个医生就很高明了。佛教导一切众生让他把贪瞋断了,贪瞋痴断了就不再生死流转了,以后再趣向大乘,也如是。
佛又举个比喻,其人多诸子息,这个人儿女很多。就像现在的欧洲、非洲人,有些人娶了很多的太太,儿女也很多的,过去咱们文王百子。现在那天我看报上有一段,非洲人、欧洲人他娶了好几十个女人,每个女人都生几个小孩,所以儿女很多的,这个现实都有。其人多诸子息,就是儿女很多。若者十、二十,乃至百数。但是他有事情到别的国去了,跟他的孩子们都离开了,就这个意思,形容词。有别的因缘,有事到别的国去了,那他的儿子长大了,跟他爸爸也不认识。一切众生本来佛教化过了之后的,他又堕落了。在地藏经,阎罗王问佛说,地藏菩萨那么大神通、那么大愿力,把地狱众生度脱了,出去了。出去没好久,他又转回来了,众生又下地狱了。这有两种,一种地藏菩萨的威力还是不够大,不能一劳永逸,度了他就再不回地狱了;就是他怀疑这个问题问佛,佛就跟阎罗王解释说,南阎浮提的众生刚强的很,那个业很不容易断,一下出去了,他又造业,又回来了。
佛说一切众生都有三种性,哪三种性?一个因性,一个果性,一个随缘性。所以他随时的遇到恶缘他又去造恶去了,遇到善缘他又去造善去了,这属于不定性,就是善恶不定,他容易变化。等他一到了闻佛法,成就了。定性声闻,那个就不对了,就是定在二乘上了,他不发大心了。所以一个是从他因上讲,一个是正因,还有一个是了因。正因,就是原来他本具足的正因的佛性。智慧是了,了因的性是了性。还有缘起诸法是缘因性,他不定,他遇着好人就学好人,遇着坏人他就学坏人,他并没有定住在好人身上。有些他定在坏人身上,定在坏因上头,遇着好缘不转变。众生有种种的,乃至十种、二十种、百千种,有很多很多的。现在遇着佛教的因缘了,成为佛子了。遇着恶缘,他就成地狱种子了。他是变的。但是了因不同,咱们现在说闻到法华经,就这个闻的种子,还不说你修道,一定能成佛。为什么?这个觉了你种的是佛种子,不是声闻二乘种子,是此经不同。不是你看看四阿含,看看十二因缘,因缘经,跟那个不同。这是了因、缘因。一切众生就是了因、缘因因缘所合成的,所定他一切业性的。
【诸子于后饮他毒药。药发闷乱。宛转于地。】诸子于后,就是长者所有他这些儿子。他父亲到别的国去了,他们喝了毒药了,毒药的性能发作了,苦难就来了。
【是时其父。还来归家。诸子饮毒。或失本心。或不失者。遥见其父。皆大欢喜。拜跪问讯。善安隐归。我等愚痴。误服毒药。愿见救疗。更赐寿命。】在这个时候他父亲从各地方又回来了,一看见他这些儿子中毒了,有的把本心失掉了,或者还没失。没失的,看见他父亲来了就跪拜问讯,请他父亲给他们治。我等愚痴,错误的吃了毒药,愿见救疗,请他父亲救他。佛说这段是譬喻话。
【父见子等。苦恼如是。依诸经方。求好药草。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捣筛和合。与子令服。而作是言。此大良药。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汝等可服。速除苦恼。无复众患。】他父亲见这些儿子都很苦恼,得想方找些药草。这个药色香美味,闻到就很好,闻着香。父亲就把这些药和合,给他那些儿子吃。吃了,毒就消了。同时说此大良药,色香美味,你们可以把这药吃了,吃了苦恼就没有了。
【其诸子中不失心者。见此良药色香俱好。即便服之。病尽除愈。】这些诸子有些没失心的,就是毒得不深,看见良药色香俱好,就把这药都吃了。
【余失心者。见其父来。虽亦欢喜问讯。求索治病。然与其药。而不肯服。所以者何。毒气深入。失本心故。于此好色香药。而谓不美。】有的中毒深了,虽然见父亲来也高兴,也来求饮食,求治病;给他药,他不吃。
【父作是念。此子可愍。为毒所中。心皆颠倒。虽见我喜。求索救疗。如是好药。而不肯服。我今当设方便。令服此药。即作是言。汝等当知。我今衰老。死时已至。是好良药。今留在此。汝可取服。勿忧不差。作是教已。复至他国。遣使还告。汝父已死。】
他父亲就说这些个孩子可愍,中毒很深,他心都颠倒了。他见着我也希望、也求药,但是好药他不肯服。我得想方便,让他吃这个药。不要从比喻上想,佛为了救度我们这些众生,这佛经上都有,就是药方。慈父就是佛,各个经论上都说的种种药方,让你念了经去学,学了去修。我们念了经还是不肯学,所以道也不容易成,生死也不容易了。那么佛涅槃了,没佛可依了,只能看看经上说,知道唯此能救。隔一段时间,这些人也能服药。服药,病也渐渐就可以好了。佛举这段说,汝等当知,我今衰老。佛就形容词,我现在也快死了,这些好的药给你们留到这吧!汝可取服,不要忧愁病不好。如是教已,就到别的地方去了。去了,就没回来,就死了。
【是时诸子闻父背丧。心大忧恼。而作是念。若父在者。慈愍我等。能见救护。今者舍我。远丧他国。自惟孤露。无复恃怙。常怀悲感。心遂醒悟。乃知此药色香美味。即取服之。毒病皆愈。其父闻子悉已得差。寻便来归。咸使见之。】
这些儿子听到父亲死了,这才想到父亲留下的药。诸子闻父背丧,心大忧恼,而作是念,若我父亲在,慈悲我们,能救护,现在已经不在了,自己想孤露了,没有依怙了。心遂醒悟,到这个时候才明白,乃知此药色香味美,即取服之,毒病皆愈。我们知道佛不在世了,自己生老病死忧悲苦脑,佛留下经卷,念经吧!就是这个含义。照着佛说的话去做,就等于那群子服药。你依着佛的教导去做,就断烦恼了,就了生死了。佛这段比喻,拿这个医生跟药来比喻,佛说末法之中弟子。
【诸善男子。于意云何。颇有人能说此良医虚妄罪不。不也世尊。】诸善男子,于意云何。你们如何想?能有人说这个良医虚妄罪过吗?是不是良医的错呀?否也,世尊,绝对不是良医错了。
【佛言。我亦如是。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为众生故。以方便力。言当灭度。亦无有能如法说我虚妄过者。】
佛言,我亦如是。我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为众生,我示现的涅槃。以方便力,言当灭度。这不是真实的,方便善巧。亦无有能如法说我虚妄过者,我示现入涅槃有过吗?有人说我示现入涅槃是过错吗?不会的。那就说不是佛之过。佛向众生说,佛亦如是。我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不是现在你们所知道的,这八十年,离开王宫,到迦耶,坐菩提树,才成佛的。我成佛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不可说数了。这像那个医王一样的。我见诸一切众生,我以方便力,言我当灭度。以方便力,言当灭度,不能把我这个灭度如法说我虚妄过。示现灭度是虚妄的,有过错吗?不能说吧?佛说我过去的寿命是无量的,成佛久远久远的,这个没有过错,只是方便善巧在此娑婆世界示现寿命只有八十,随顺人间的,随着当时的缘。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情。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自我得佛来。所经诸劫数。无量百千万。亿载阿僧祇。】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佛怕众生没记到,再重新覆说一遍。自我得佛来,所经诸劫数,无量百千万,亿载阿僧祇。我成佛以来,不是这八十年当中,那经过无量无量劫,百千万亿劫。
【常说法教化。无数亿众生。令入于佛道。尔来无量劫。为度众生故。方便现涅槃。】常说法教化,无数亿众生,令入于佛道。无量无量劫,就是无量无量的时分。经过这么长的时间,我常时在说法教化众生,令这些人都能入于佛道。从我成佛已来,教化的众生无量,时间也经过无量。为什么我现在要示现入涅槃呢?方便善巧。为什么说法华经是真实的?因为到法华经最后佛说了,佛说不是方便善巧,如实而说。如实而说,就是说我真实相,我永远也不会入涅槃。这个是指着我们如果从法身佛毗卢遮那说,毗卢遮那永远不入涅槃的。说入涅槃是释迦牟尼,这是化身。这个入涅槃是示现的,就是入涅槃也是方便善巧度众生,对众生有益的。
【而实不灭度。常住此说法。】那实在是什么样子情况呢?实在情况是不灭度,常住此说法。这在其他经论故事当中,也都说的有。道宣律师问他那个送饭的天人说:释迦牟尼在娑婆世界入了涅槃了,你以天眼看,释迦牟尼佛到什么地方度众生去了?天人就反问道宣律师说:你说的哪个释迦牟尼佛呀?那就说明了释迦牟尼佛多得很。道宣律师就跟天人说:我就说在印度那个释迦牟尼佛。他说:我给你送饭时候,释迦牟尼佛还在灵山说法呢!并没有入涅槃。道宣律师是唐朝时候,那时佛灭度已经一千多年了,天人说还在灵鹫山说法呢!
同时古来有个印度得道的僧人,常在灵鹫山修道,忽然间他修道的地点,那个山变了,少了一块。这就算了。后来他到中国杭州,他看见现在那个飞来峰,他说:唉呀!我在灵鹫山修道的那块,怎么飞到这来了?所以叫飞来峰。你到那个灵隐寺去,你看看那个飞来峰吧!那里头看看那石头紫亮。拿这些事实证明,佛所示现都是善巧方便,佛没入涅槃,常住于世间。这指着这一个释迦牟尼。还有千百亿释迦,大家都读过梵网经吧?卢舍那佛说梵网经,给千释迦说的,不是咱们此土化现的释迦牟尼,叫大化。千释迦,每一释迦佛又给千百亿释迦牟尼佛说。以此我们知道佛的化现是无量的,佛可以为一个众生化现度他,也可为了千百亿众生化现。而实不灭度,佛并没有灭度,常住此说法,常在这里说法。
【我常住于此。以诸神通力。令颠倒众生。虽近而不见。】我常住于此,以诸神通力,令颠倒众生,虽近而不见。这些颠倒众生,我就在他跟前,很近,但是他看不到我,他认为我死了;而实实在在我没有灭度,常在此说法。我常住于此,以诸神通力,令颠倒众生,虽近而不见。离着众生很近很近,众生就是见不到。
【众见我灭度。广供养舍利。咸皆怀恋慕。而生渴仰心。众生既信伏。质直意柔软。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
他们能见到我什么呢?见到我死了,众见我灭度。广供养舍利,供养我的骨头遗灰。咸皆怀恋慕,这个时候不在世了,他拜舍利拜得很诚恳。这是真的吧?大家只要说这是佛的舍利,拜得很诚恳。我曾到宁波阿育王寺拜舍利,那个舍利是飞来的,阿育王造的八万四千塔之中之一,飞来的舍利,佛的舍利。咱们这大白塔里头的佛舍利,是摩腾竺法兰带来的。摩腾竺法兰到中国弘法,第一个是洛阳白马寺,汉朝时候,第二个是这个怀恩寺,带来一颗舍利供到白塔里头。那时白塔没这么大,白塔不是塔院寺,就是华严寺,是华严寺的塔,后来把它分开了,和尚也分家,塔院寺分了是塔院寺,华严寺是华严寺,这个舍利也是真的。
众生认假,不认真。法华经是佛,我看没有谁把它当成佛?佛说的,法华经是佛的全身舍利,法身。因此佛说的法目的一个,让众生入佛道。所以无量劫来,佛只是为了度众生,佛没有其他的任务。佛只有一个任务,度众生。但是为度众生,所以示现涅槃也好,示现降生、求道、修佛法都如是,实在佛没灭度,常住此说法。信吗?就我们现在,我们这里头六、七百人,信佛这句话不?我常住于此,以诸神通力,虽近而不见。因为我们颠倒了,令这些颠倒众生在佛的跟前不见佛。拿着法华经,没把法华经当成释迦牟尼佛,也没把它当成毗卢遮那。众见我灭度,广供养舍利,只是供供我舍利而已。咸皆怀恋慕,质直意柔软。能够信佛见佛,忆念我,他心地就不那么刚强了,就很柔软的,不粗暴,很柔软的。比丘,就是很安详的。比丘、比丘尼应当很安详,从来不浮躁。我看见我们有的道友突然间脸色也变了,发脾气,那就不对了,不柔软了,我们得柔软像棉花一样的,不要刚强。但是我们这个世界崇尚什么?那人好刚强。特别说张飞,那些杀人不眨眼的大将,说性体刚强,说性如烈火,性子像烈火一样的。这有什么好呢?不但烧人,也烧自己,但是他崇尚的是这些个。这叫颠倒。
众见我灭度,广供养舍利,咸皆怀恋慕,而生渴仰心。众生既信伏,质直意柔软。众生信了佛了,心里头没有瞋恨心,都是柔软,永远是微笑的、安详的。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听到佛涅槃不在了,他可就一心想见佛了。佛在的时候,他不见想见。
譬如说我们四众弟子见了佛像,跟那些不信佛的见了佛像,绝对不同的。我曾看见一些事实,什么事实呢?杀人不眨眼的魔王,板垣征四郎,日本的首相,那时候他当一个军团司令,就在我们这跟前打仗,他跟那时候叫八路军把他消灭在平型关,他这个师团失败了。后来他在这个山西到了山东青岛,他进我们湛山寺,他把他的武器、军服、枪、刀搁到那个庙门外头,把他皮靴也脱了,光着脚,赤足,进到那个大殿里头,礼佛!拜佛!我看见,我说这杀人的魔王,他见了佛像,见了佛,大家都知道日本都信佛,他还产生这种恭敬心。不是说他本人,说佛的威德能可让这杀人的魔王,乃至于我们所说的魔王释梵诸天,他一见了佛像,他那个烦恼、瞋恨心消失了,善念生起来。当然我们这四众弟子,你成天拜佛干啥,这不足为奇的。特别是那些个人。所以佛有降魔的力量,从这就可以显示,生渴仰心,生信伏心,信伏三宝。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
【时我及众僧。俱出灵鹫山。我时语众生。常在此不灭。以方便力故。现有灭不灭。】
时我及众僧,俱出灵鹫山。佛说我跟我一些弟子,跟这众僧人,出灵鹫山,度众生。就是佛无处不在,佛普遍化度众生。我时语众生,常在此不灭。佛就跟一切众生说,我常在灵鹫山,没有灭度;以方便善巧,现有灭不灭。这些大家很难得信,明明佛不在世了,涅槃了。但是这法华经说,佛说我没有灭度,我这是方便善巧,现在示现的灭度,实际上没灭。那非得到灵鹫山去拜,拜,能拜见吗?玄奘法师到灵鹫山去拜了,佛也没给他示现,他也没见着佛。以他的功德,以他的道德,以他修道的力量,佛并没给他示现。
【余国有众生。恭敬信乐者。我复于彼中。为说无上法。汝等不闻此。但谓我灭度。我见诸众生。没在于苦恼。故不为现身。令其生渴仰。因其心恋慕。乃出为说法。】
余国有众生,恭敬信乐者。余国就是离开印度之外,像我们娑婆世界。我复于彼中,为说无上法。释迦牟尼佛的经传到我们东土来,给我们说法了。特别是咱们清凉山,咱们上回讲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佛说的东方有国,震旦国,清凉山,文殊菩萨在这住呢!你说到灵鹫山见佛,就在五台山也照样见佛。文殊菩萨就在这山里住,咱们就没见到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也没入涅槃呀!就在五台山住。没有缘!业深,罪业很深,就是障缘。善缘很浅,什么善缘呢?没有能见文殊菩萨这个缘,还不是说佛了。现在就是弥勒菩萨跟佛在这互相谈论这个问题,利益众生的。汝等不闻此,但谓我灭度。你等不是真实认识我,认为我是灭度了。我见诸众生,没在于苦恼。一切众生没在于苦恼,就在苦恼所淹没了。故不为现身。你在苦恼当中,佛不给你现身,现身你也不能认识。不给你现身,令你渴仰。渴了,喝不到水,你想水喝。见不到佛,想见佛。因其心恋慕,乃出为说法。因他的心恋慕,给他说法。能有法在,我们虽然没见到佛,我们还能够学法。这个法是佛说的。
【神通力如是。于阿僧祇劫。常在灵鹫山。及余诸住处。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隐。天人常充满。园林诸堂阁。种种宝庄严。宝树多华果。众生所游乐。诸天击天鼓。常作众伎乐。雨曼陀罗华。散佛及大众。】
神通力如是,于阿僧祇劫,常在灵鹫山,及余诸住处。及余诸住处,不是光在灵鹫山,所有一切众生都能够见到佛,都有佛的住处。你要为了到灵鹫山见佛,一步一拜,拜到灵鹫山去,能见到吗?心诚则灵。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隐,天人常充满。咱们五台山也如是,大火淹没的,三劫灾害的,清凉山不变。园林诸堂阁,种种宝庄严,宝树多华果,众生所游乐。诸天击天鼓,常作众伎乐,雨曼陀罗华,散佛及大众。
【我净土不毁。而众见烧尽。忧怖诸苦恼。如是悉充满。是诸罪众生。以恶业因缘。过阿僧祇劫。不闻三宝名。】我净土不毁,而众见烧尽。我这是清净土,不是娑婆世界。忧怖诸苦恼,如是悉充满。是诸罪众生,以恶业因缘。这个世界充满了恶、充满的苦恼,那不是佛净土的,是众生的罪,以他恶业的因缘有这种现相。所见不同,业不同故。过阿僧祇劫,不闻三宝名。
【诸有修功德。柔和质直者。则皆见我身。在此而说法。或时为此众。说佛寿无量。久乃见佛者。为说佛难值。】我常住世间,给众生说法。或时为此众,说佛寿无量。我是给这些人说的,我是无量寿,没有涅槃。等你业障消失了,久乃见佛者,为说佛难值,佛是难值难遇。
【我智力如是。慧光照无量。寿命无数劫。久修业所得。汝等有智者。勿于此生疑。当断令永尽。佛语实不虚。】我智力如是,慧光照无量。佛自己说他的功德,我的智慧是无量的,照无量界的,这是我的智慧,这是我的力量。寿命无数劫,没有时分。这是我久远修来的业用,这业用有大势力所得到的。汝等有智者,你们这些有智慧的人,勿于此生疑,这个说佛的寿命无量,不要怀疑惑。明明没见到,佛只活八十岁;那就不叫佛了。不是佛的过,是你的业,你还没修到。但是在此当中有智慧的人,佛在这说无量寿,绝对不生疑惑。当断令永尽,佛语实不虚。佛说的话真实不虚的。
我不晓得大家有怀疑没有?说佛佛道同,我以前对这句话我有怀疑。我怀疑什么呢?那个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说他无量寿,但是释迦牟尼佛本身只活八十年,从生下来到死。佛佛道同嘛!这道不同了。后来我疑怎么解的呢?佛佛道同是真实的,极乐世界的众生是他的业,他看见无量寿佛是无量。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看释迦牟尼佛只有八十岁,现在法华经告诉我们佛无量寿,你信不信?不信,违背佛所教导。你信,跟事实不符,释迦牟尼佛不在了,确实只有八十岁。
那佛说他是无量寿,如何理解?佛在世时候,只在恒河流域,从现在尼泊尔,也到那中间那几省。我就想到我们那孔夫子周游列国,看看他的历史,好!这列国有好大呀?只是山东、山西、河南的边边上,这也没到过吗?孔子一生未入秦,连西安都没到。终生没入秦,连秦国都没到,那还周游什么列国呀?在语言上文字,你可要想一想,不要去执着。在那个时候,那个当时的时间,那就叫列国了。一个山西就三国,韩、魏、赵。为什么叫三晋?咱们山西称三晋,三晋就是三个国家,一个韩国,一个赵国,一个魏国,因此叫三晋。一个山西省,还有些小国。周游列国就是这个样子,你得如是理解。释迦牟尼佛所有教化的,佛常住在世间,怎么样理解?就是化身佛,佛就在,他的像在。
头几天我们道友他要拿我的相片,我说:这个相片真的、还是我是真的?他瞪眼瞅我。当然相片不会给他说什么了,我是真的。我死了,没有了,那相片在啊!虽然他不说话,他像还在呀!真假你分辨不出来,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那也叫化现吧!要以什么来认识?这叫智慧。文殊菩萨天天在五台山到处转,你看见了吗?你能看见放羊的那个老头,或放牛的老头,你给他磕个头,“文殊师利菩萨”!我可见到你了,那老头是文殊师利菩萨。但是很多大德到五台山,看见放牛的或者放羊的一个老头要来接他了,说你找文殊菩萨,就跟他说一段话,这个就是文殊师利菩萨,信吗?当你业销的时候,一切诸佛境界都现。
前头咱们讲那个梦中所现的,梦是真实的,不是梦。有时梦是真实的,有时梦是假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这是前生的影子。还有没来的时候,你那灵知灵觉把它给你现了,让你梦,那未来的事。这叫智慧力。所以佛说我的智力如是的慧光照无量,寿命也是无量劫,为什么?我久修业所得的。为什么?就是我修来的无量的业用,这就是佛的智力。汝等有智者,勿于此生疑。如果你有智慧的话,你对我这些事,你不要疑惑。告诉你了,把你那些障断尽了、疑断尽了,知道了佛说的话实实在在,不虚,不是假的。
【如医善方便。为治狂子故。实在而言死。无能说虚妄。】譬喻大家懂了,佛就跟大家说,我那是善巧方便,是度众生,使众生的狂妄停歇下来,没办法而说涅槃。实在而言死,也是实在的,这能说我是虚妄吗?
【我亦为世父。救诸苦患者。为凡夫颠倒。实在而言灭。以常见我故。而生憍恣心。放逸着五欲。堕于恶道中。】
我亦为世父,救诸苦患者,为凡夫颠倒,实在而言灭。我是因为救度众生的苦难说灭度了。以常见我故,而生憍恣心。如果我常在世,他没有希有想、没有难遭想。常在,他就感觉着不干啥了。不在了,想起来了,尽想他的好事,想佛的功德。就像我们在每个老师的跟前的时候,在的时候,无所谓。老师走了,都经常怀念他,一样的,就是这个道理。当他父母在的时候,对父母很不孝顺,顶撞,父母不在了,可就不同了,常时思念,这就是人如是。但是我们这是情,不是智,智慧就不是这样子。实在而言灭。因为常见我故,而生憍恣心。放逸着五欲,堕于恶道中。
【我常知众生。行道不行道。随所应可度。为说种种法。每自作是意。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慧。速成就佛身。】因此佛知道众生这种毛病,他就不修行了,所以佛才示现灭度。随所应可度,为说种种法。每自作是意,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慧,速成就佛身。佛说我自己常时这样作意、这样考虑,我以什么令到一切众生都能成到无上智?成就佛身?这就是佛的目的。今天就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