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讲
【尔时世尊说是偈已。告诸大众。唱如是言。我此弟子摩诃迦叶。于未来世。当得奉觐三百万亿诸佛世尊。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广宣诸佛无量大法。】
第六品授记品,授记品前头有个赞颂,就是佛说的,“法喻相齐信解圆,慈悲授记娱群缘,譬如饥子观王膳,要得徽音领御筵。赐宇光明迦叶氏,悬称名相菩提尊,旃延仁者胜金号,荆曰檀香目犍连”。这个偈颂先说给迦叶尊者授记,这个偈颂里头给迦叶、给迦旃延、给目犍连,给他们几个授记的。佛说这个偈颂就是形容词,没说法的时候。说法跟喻,喻跟法相齐等,一切闻法者信了、解悟了、证得了、圆满了,所以“法喻相齐信解圆”。佛以慈悲给他们授记,记是记叙将来,这个是慈悲。本来这是不宣的,这是预先的悬记,那是多少亿万万年的事了,就叫悬记。慈悲授记,使这些个有缘者闻着生大欢喜。就如一个饿的人饥苦的人,国王赐给筵了,赐给他一桌酒席。佛也是这样子,给授了记的这些弟子们能知道成佛有希望了,将来一定成佛。很饥渴很饿的人,国王赐一桌筵席,那得国王发话才敢动筷子。形容词,比喻的意思。同时先给迦叶尊者授记,迦叶尊者成佛的时候光明遍照;没有光明的时候,他的光明能照耀。悬记,“悬称名相菩提尊”,将来成就佛果。“旃延仁者胜金号”,旃延尊者胜金号,也给他预约授记。“荆曰檀香目犍连”。开始先给他们三个授记。
世尊说这个偈颂完了之后。授记,授是与给的意思。有个提手的授,跟没有提手的受,不一样的。有提手的授是给,给的意思。受是领受,得到的意思。记是记载一下,这事情还没来,记事。这叫授记。我们往往把授记那提手给略了,那就是得到了;得到还授什么?你已经得到,还授什么?没得到,授给你。与给的意思,授是与。等你已经受了,得到了这个受,没有提手旁了,决定的得了。别是记别的意思、了别的意思。中根的人不是大乘根器,中根人他闻到法能给信。先得有信心,完了信才能够解,领受了之后才能解;解了之后,尔后才能证。佛给他们悬记,他们没有得到,这叫悬记,不是说马上就得到的。世尊说这个偈子完了,就是形容词,佛要给迦叶尊者、给加旃延、给目犍连,先给他们三个授记,说他们三个将来能成佛。将来隔好多时间呢?以下就一个一个说,他那个国土如何,依报;将来成佛之后,依报就说他那个佛国土,乃至什么佛名号。没来的事情先给他记别,这叫记,记到那了,将来一定能得到。佛先说这么一个偈子,比喻的意思。
“尔时世尊说是偈已,告诸大众,唱如是言”,唱如是言就是以下所说的话。“我此弟子摩诃迦叶”,摩诃翻大,就是大迦叶尊者。他在未来世,未来世是以后。“当得奉觐三百万亿诸佛世尊”,他将来要经过三百万亿那么多的诸佛。每一佛成道的时间,释迦牟尼佛跟弥勒佛是距离最短的了,亿万万年的事了,一个佛跟一个佛有时相续的,有时相距的,距离很远的。那这个时间没说。他要经过的佛三百万亿诸佛世尊,经过这么多的佛。每一世尊说法,他都要去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听佛无量大法。
【于最后身。得成为佛。名曰光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在这三百万亿诸佛世尊过后,迦叶尊者成佛了,成佛的佛号光明如来。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十种尊号都具足。迦叶尊者成佛的佛号光明如来。
【国名光德。劫名大庄严。佛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国土叫光德。那个劫叫大庄严劫。庄严劫是时间,国是度世的处所,度世得有个处所。佛好多寿命呢?佛的寿命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住世还是二十小劫。末法没说,没有末法。咱们现在释迦牟尼佛那就长了,有的经上说佛正法五百年,有的经上说佛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这是释迦牟尼佛正、像、末。迦叶尊者成佛了,他那个正法、像法时间可久了,不是论年限,而用劫数说了,佛的寿命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住世也是二十小劫。
【国界严饰。无诸秽恶。瓦砾荆棘。便利不净。其土平正。无有高下。坑坎堆阜。琉璃为地。宝树行列。黄金为绳。以界道侧。散诸宝华。周遍清净。其国菩萨。无量千亿。诸声闻众。亦复无数。无有魔事。虽有魔及魔民。皆护佛法。】国土非常得好,严饰庄严清净,没有秽恶,跟释迦牟尼佛国土不一样了,瓦砾荆棘都没有,清净的。土地没有高下,没有山岗土岗,一律平正。坑坎堆阜,没有,大地全是琉璃。“宝树行列,黄金为绳,以界道侧,散诸宝华,周遍清净”。在迦叶佛成佛那个国土里的菩萨无量千亿,不以数字计算了。二乘人声闻众,亦复无数。没有魔事。没有魔,就没有魔事。那有没有魔民呢?也有魔及魔民,但是都是护法。这是给迦叶授记完了。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告诸比丘。我以佛眼。见是迦叶。于未来世。过无数劫。当得作佛。而于来世。供养奉觐。三百万亿。诸佛世尊。为佛智慧。净修梵行。供养最上。二足尊已。修习一切。无上之慧。于最后身。得成为佛。】佛又用偈颂重说一遍。“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告诸比丘,我以佛眼,见是迦叶,于未来世,过无数劫,当得作佛,而于来世,供养奉觐,三百万亿诸佛世尊”。这过程当中,他得经过供养三百万亿佛,尔后才成佛的。那时候为佛的智慧,净修梵行,供养最上,就是供养佛。“二足尊已”,就是两足尊,佛都是福足慧足的。供养佛,供养两足尊诸佛。还修习一切无上之慧。“于最后身,得成为佛”,等到他供养三百万亿佛之后,他的最后身得成为佛。
【其土清净。琉璃为地。多诸宝树。行列道侧。金绳界道。见者欢喜。常出好香。散众名华。种种奇妙。以为庄严。其地平正。无有丘坑。诸菩萨众。不可称计。其心调柔。逮大神通。奉持诸佛。大乘经典。诸声闻众。无漏后身。法王之子。亦不可计。乃以天眼。不能数知。】他成佛的时候,他那佛国土清净的,以琉璃为地。“多诸宝树,行列道侧,金绳界道”。这都是形容词,形容迦叶尊者那个国土非常清净、非常庄严,自然的常出好香,散众名华,种种奇妙,以为庄严。其地平正,没有丘坑。诸菩萨众,不可称计。等他成佛之后,那国土菩萨很多很多,不以数量来算。其心调柔,逮大神通,奉持诸佛,大乘经典。那时候传播的都是佛的究竟大乘经典。有没有声闻呢?也有。诸声闻众,无漏后身。法王之子,亦不可计。迦叶尊者他的大乘法,继承法的法子,就是法王之子,也不知数量。“乃以天眼,不能数知”,用天眼观迦叶尊者那时四众弟子没有数量,天眼都看不见,肉眼更不知道了。
【其佛当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佛的寿命,其佛当寿十二小劫,时间很长。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住世二十小劫。这个劫,我跟大家说,计算这个小劫怎么计算的。就是人的寿命十岁开始,过一百年增一岁、过一百年增一岁,增到八万四千岁,这是一增。增完了又减,过一百年减一岁,从八万四千岁减到寿命十岁。在这一增一减算一小劫,这样来算时间。迦叶尊者成佛之后,他的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光明世尊。其事如是。】迦叶尊者那个时候就不是迦叶尊者了,叫光明世尊。这是给迦叶授记,其次就给大目犍连。
【尔时大目犍连。须菩提。摩诃迦旃延等。皆悉悚栗。一心合掌。瞻仰尊颜。目不暂舍。即共同声而说偈言。大雄猛世尊。诸释之法王。哀愍我等故。而赐佛音声。】“尔时大目犍连、须菩提、摩诃迦旃延等,皆悉悚栗,一心合掌,瞻仰尊颜,目不暂舍”。“即共同声”,他们几个一起说,“而说偈言”。“大雄猛世尊”,称赞佛的,佛名是大雄,我们那殿不是大雄宝殿吗?不畏一切危害所害,能降伏一切,降伏魔怨的意思。“诸释之法王”,一切释子的法中之王。“哀愍我等故,而赐佛音声”,他们几个请佛也给他们授记,哀愍我们,佛怎么光给迦叶尊者授记,怎么不给我们授?赐佛音声,就是要听听佛给我们授记。
【若知我深心。见为授记者。如以甘露洒。除热得清凉。如从饥国来。忽遇大王膳。心犹怀疑惧。未敢即便食。若复得王教。然后乃敢食。】
“若知我深心,见为授记者”。我们看见迦叶尊者授记,虽然断了见思惑,希求心还有。这可不是争胜,可不是凡夫争名争利。不是的,断了这个心了。但是他想成佛的心还是有。以前没有,现在看见佛给迦叶授记,在法华会上可就有了。向佛表白,我们的心里也希望授记。佛怎么只给迦叶授记,没给我们授记?我们都一样的。“如以甘露洒,除热得清凉”。如果佛给我们得授记了,我们现在被热恼、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也就清净断除了。“如从饥国来,忽遇大王膳”。我们走得很长路,从那国土没粮食来到这个地方了,遇到大王赐给筵席。但心里还不安,“未敢即便食”。“若复得王教,然后乃敢食”。这就形容我们没得佛授记,我们放心不下。虽然很希望,但是自己不敢承认。要等王叫了,乃能敢食。佛也给我们授了记,我们就安心了。
【我等亦如是。每惟小乘过。不知当云何。得佛无上慧。虽闻佛音声。言我等作佛。心尚怀忧惧。如未敢便食。若蒙佛授记。尔乃快安乐。】“我等亦如是,每惟小乘过”。我们现在懂得了住在小乘是过患,还没真正了脱。“不知当云何,得佛无上慧”,我们也不知道我们怎么样才能够成佛。“虽闻佛音声,言我等作佛”。前头听到了佛说我们都能成佛,但是没得明确,没有像迦叶尊者这么明确,又有众生,又有国土,又有成佛的名号。我们还没得到。“心尚怀忧惧”,心里头还有这个希望,还有恐怖感。“如未敢便食”。像王上赐了筵,说我们能成佛。但是我们心里头还没落实。“若蒙佛授记,尔乃快安乐”,若蒙佛也像迦叶尊者给我们授了记,我们就愉快了。
【大雄猛世尊。常欲安世间。愿赐我等记。如饥须教食。】佛在世间出现,使世间一切都得安稳。我们也希望佛给我们授了记,就像我们饥饿的时候,国王赐给我们的饮食,我们才敢吃。他们几个联合请,佛就给他们分别受。
【尔时世尊。知诸大弟子心之所念。告诸此丘。是须菩提。于当来世。奉觐三百万亿。那由他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常修梵行。具菩萨道。于最后身。得成为佛。号曰名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尔时世尊,知诸大弟子心之所念,告诸此丘”,他们求完了,佛就给他们授了,佛对这些与会大众宣说。“是须菩提,于当来世,奉觐三百万亿那由他佛”,须菩提在未来也供养三百万亿那由他。这个数字咱们人间没法算的,经过这么长时间。“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常修梵行,具菩萨道”,经过这么样供养佛,修行菩萨道。就是他修行菩萨道的时间。“于最后身,得成为佛,号曰名相如来”,这是须菩提。迦叶授记完了,就是须菩提授记。须菩提成佛的时候,佛的德号叫名相如来,也具足十号,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劫名有宝。国名宝生。其土平正。玻璃为地。宝树庄严。无诸丘坑。沙砾荆棘。便利之秽。宝华覆地。周遍清净。其土人民。皆处宝台珍妙楼阁。声闻弟子。无量无边。筭数譬喻所不能知。诸菩萨众。无数千万亿那由他。】因为须菩提是空生,在这个时候就叫宝生了。他成佛那个国土,“其土平正,玻璃为地,宝树庄严,无诸丘坑,沙砾荆棘,便利之秽”,这些个都没有。宝华覆地,周遍清净。其土人民,都处在宝台珍妙楼阁当中。声闻弟子,无量无边,筭数譬喻所不能知。诸菩萨众,无数千万亿那由他。
【佛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其佛常处虚空。为众说法。度脱无量菩萨。及声闻众。】佛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但是其佛常处虚空,这就是他因地常处虚空中,以空无地。为度脱无量菩萨,及声闻众。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诸比丘众。今告汝等。皆当一心。听我所说。我大弟子。须菩提者。当得作佛。号曰名相。当供无数。万亿诸佛。随佛所行。渐具大道。】“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诸比丘众,今告汝等”,我现在跟你们大家说。皆当一心,听我所说。我的大弟子,须菩提者,当得作佛,号曰名相。须菩提在这称为空生,但是成佛时候叫名相,对着空生说的,空中生名相,名相即是空,跟他因一样的。当供无数万亿诸佛,随佛所行渐具大道。供养佛就是闻法修道,佛怎么做,他就怎么行,渐渐就成佛了。
【最后身得。三十二相。端正姝妙。犹如宝山。其佛国土。严净第一。众生见者。无不爱乐。佛于其中。度无量众。其佛法中。多诸菩萨。皆悉利根。转不退轮。彼国常以。菩萨庄严。诸声闻众。不可称数。皆得三明。具六神通。住八解脱。有大威德。其佛说法。现于无量。神通变化。不可思议。诸天人民。数如恒沙。皆共合掌。听受佛语。】
他最后的身具足三十二相,端正姝妙,犹如宝山。“其佛国土,严净第一,众生见者,无不爱乐”,谁见着都生大欢喜。哪尊佛都是这样子,众生见了佛还不欢喜!“佛于其中,度无量众”,这个佛就是须菩提成佛的佛,度无量众。“其佛法中,多诸菩萨”,在他的国土成佛之后所度的众生,大多数都是菩萨,多诸菩萨。都是利根众生,“皆悉利根”,有大智慧,转不退轮。“彼国常以,菩萨庄严。诸声闻众,不可称数。皆得三明,具六神通。住八解脱,有大威德”。这是三明、六通、八解脱,我们这不详细讲了,这个平常都学过的。这是胜赞须菩提成佛的时候,他所说的,其佛所说的法无量,也是神通变化不可思议。诸天人民,数如恒河沙。他国土所有闻法的人民,像恒河沙数那么多。就是用数字没法表明,才拿恒河来说。皆共合掌,听受佛语。闻法生起信心,恭敬的意思,合掌受佛的语。
【其佛当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其佛的寿命十二小劫。须菩提跟迦叶一样的。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住世也是二十小劫。
【尔时世尊。复告诸比丘众。我今语汝。是大迦旃延。于当来世。以诸供具。供养奉事八千亿佛。恭敬尊重。诸佛灭后。各起塔庙。高千由旬。纵广正等。五百由旬。以金银琉璃。砗磲码瑙。真珠玫瑰。七宝合成。众华璎珞。涂香。末香。烧香。缯盖幢幡。供养塔庙。过是已后。当复供养二万亿佛。亦复如是。供养是诸佛已。具菩萨道。】
“尔时世尊,复告诸比丘众”。说完须菩提了,佛又说大迦旃延了。我今语汝,是大迦旃延。“于当来世”,当来就是未来。以诸供具,供养奉事八千亿佛。他要早成。那个三百万亿,他这只有八千亿,把万取消。恭敬尊重,承事诸佛。诸佛灭后,各起塔庙,高千由旬。就是修庙修塔非常之大的意思,大到好多呢?千由旬那么大。纵广正等,五百由旬。这些塔庙都是用金银琉璃、砗磲码瑙、真珠玫瑰,七宝合成。不是砖头、瓦块、水泥、木料,不是的,是七宝合成的。众华璎珞、涂香、末香、烧香、缯盖、幢幡,供养塔庙。过是已后,当复供养二万亿佛,还要继续供养二万亿佛。供养诸佛就是修菩萨道,具足菩萨道了。供养佛,修塔庙,这都是在行菩萨道。
【当得作佛。号曰阎浮那提金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菩萨行修道圆满了,当得作佛,佛号曰阎浮那提金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十号具足。佛佛都如是。
【其土平正。玻璃为地。宝树庄严。黄金为绳。以界道侧。妙华覆地。周遍清净。见者欢喜。无四恶道。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道。多有天人。诸声闻众。及诸菩萨。无量万亿。庄严其国。旃延国净。佛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其土平正,以玻璃为地,宝树庄严,黄金为绳,以界道侧,妙华覆地,周遍清净,见者欢喜。他成佛的时候没有四恶道,他的佛国土里头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没有。多有天人,诸声闻众,及诸菩萨,无量万亿,庄严其国。佛的寿命也是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住世也是二十小劫。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诸比丘众。皆一心听。如我所说。真实无异。】佛把这个意思再重说一遍,“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诸比丘众,皆一心听,如我所说,真实无异”。我跟你们说的都是真实的语言,没有两样的。
【是迦旃延。当以种种。妙好供具。供养诸佛。诸佛灭后。起七宝塔。亦以华香。供养舍利。其最后身。得佛智慧。成等正觉。】是迦旃延,当以种种,妙好供具,供养诸佛。供佛闻法,听佛的教诫。在诸佛灭度后起七宝塔,每一佛都如是起七宝塔。亦以华香,供养舍利。其最后身,得佛智慧,成等正觉。
【国土清净。度脱无量。万亿众生。皆为十方。之所供养。佛之光明。无能胜者。其佛号曰。阎浮金光。菩萨声闻。断一切有。无量无数。庄严其国。】国土清净,度无量众,万亿众生,皆为十方,之所供养。佛的光明,无能胜者。这个无能胜者是指着一切众生、一切菩萨没能超过佛的,佛跟佛都如是,佛佛道同。其佛号曰,阎浮金光。菩萨声闻,断一切有,无量无数,庄严其国。这是迦旃延。
【尔时世尊。复告大众。我今语汝。是大目犍连。当以种种供具。供养八千诸佛。恭敬尊重。诸佛灭后。各起塔庙。高千由旬。纵广正等。五百由旬。以金银琉璃。砗磲码瑙。真珠玫瑰。七宝合成。众华璎珞。涂香末香烧香。缯盖幢幡。以用供养。过是已后。当复供养二百万亿诸佛。亦复如是。】尔时世尊,复告大众,我今语汝,是大目犍连,当以种种供具,供养八千诸佛。亿也没有了,大目犍连成佛还早,供养八千诸佛就成佛了。恭敬尊重。在诸佛灭后,各起塔庙,高千由旬。纵广正等,五百由旬。以金银琉璃,砗磲码瑙,真珠玫瑰,七宝合成。众华璎珞,涂香末香烧香,缯盖幢幡,以用供养。过是已后,当复供养二百万亿诸佛。除了供养八千诸佛之后,后增加二百万亿诸佛,也像八千诸佛一样这样如是供养。
【当得成佛。号曰多摩罗跋旃檀香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及最后了,二百万亿诸佛过后成佛,号曰多摩罗拔旃檀香如来,十号具足,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劫名喜满。国名意乐。其土平正。玻璃为地。宝树庄严。散真珠华。周遍清净。见者欢喜。多诸天人。菩萨声闻。其数无量。佛寿二十四小劫。正法住世四十小劫。像法亦住四十小劫。】劫名喜满,国名意乐。其土平正,玻璃为地,宝树庄严,散真珠华。华全是真珠所变现的、所成就的。周遍清净,见者欢喜。多诸天人,菩萨声闻,其数无量。佛的寿命二十四小劫,佛的寿命就长。正法住世四十小劫,像法住世亦四十小劫。每个人修的所感的不一样,这就不一样的了。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此弟子。大目犍连。舍是身已。得见八千。二百万亿。诸佛世尊。为佛道故。供养恭敬。于诸佛所。常修梵行。于无量劫。奉持佛法。诸佛灭后。起七宝塔。长表金刹。华香伎乐。而以供养。诸佛塔庙。】“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此弟子,大目犍连,舍是身已”,现在把这阿罗汉身舍掉,得见八千二百万亿诸佛。“诸佛世尊,为佛道故”,得见这些诸佛为什么呢?是为了成佛修道。“供养恭敬,于诸佛所,常修梵行。于无量劫,奉持佛法。诸佛灭后,起七宝塔,长表金刹”。表金刹,佛刹都是拿金子表的,名义上是这样子。“华香伎乐,而以供养,诸佛塔庙”。经过这些佛,每个佛涅槃之后,他都如是供养。
【渐渐具足。菩萨道已。于意乐国。而得作佛。号多摩罗。栴檀之香。】修行圆满,渐渐具足,菩萨道已经完成了。“于意乐国,而得作佛”,他的佛国叫意乐,佛号多摩罗栴檀之香。
【其佛寿命。二十四劫。常为天人。演说佛道。声闻无量。如恒河沙。三明六通。有大威德。菩萨无数。志固精进。于佛智慧。皆不退转。佛灭度后,正法当住,四十小劫。像法亦尔。】其佛寿命,二十四劫,常为天人,演说佛道,声闻无量,如恒河沙。他那国土成道证得二乘果位的像恒河沙那么多,都具足三明六通,有大威德。菩萨无数,志固精进,于佛智慧,皆不退转。佛灭度后,正法当住四十小劫。像法亦尔,亦住四十小劫。
【我诸弟子。威德具足。其数五百。皆当授记。于未来世。咸得成佛。我及汝等。宿世因缘。吾今当说。汝等善听。】我诸弟子,威德具足,其数五百,皆当授记。佛给他们授完了记说还多,我这些弟子将来都能成佛,威德具足。就是给下五百弟子授记的。于未来世,咸得成佛。我及汝等,宿世因缘,吾今当说,汝等善听。这个就是授记品,给四大弟子授的。其后还有无学位的。无学位完了,还有刚入佛门的。佛都给授记。
以下说化城喻品,授记当中夹杂着,第七品称化城。佛在没说这品之前说个偈颂,“尘劫无边如指掌”,微尘数的时间;劫是劫波,劫波就翻时分,这个时分没法计算,大千世界尘沙有好多,世界就如是;尘劫无边,佛看来就像看掌中手纹一样的。“因缘久结弟师情”,这种因缘无量劫以来,师父徒弟、徒弟师父,这种因缘是久远的,佛的意思形容着我这个弟子他们都久远久远的了。“王孙皆到菩提岸”,大家通通的都成佛,富贵的到国王家也好,王子王孙也好,这个王子王孙全是闻法的,法子。“法子犹眠三昧坑”,真正的法子睡到三昧里头,以三昧为坑。佛说这权教,形容化城的意思。“三乘权开施诱导”,小中大三乘,为了方便善巧度他们,佛才说方便道。现在都不用了,方便归真实。“一真实教好专精”,现在我唯说的是一乘实教,转权为实。“藏珍宝所当驰入”,佛果就是藏珍宝的意思,大家应该证、应该入。“莫更因循恋化城”,不要在世间上、在化城,声闻地、菩萨地这都是化现的,不是真实的。只有佛地才是真实的。
这一品先举的大通智胜佛,以他十六个王子听讲法华经都出家了,变了菩萨沙弥,然后成就佛果。化城是比喻,三乘的果位都属于化城,不是真实的,化城非真城。方便不是真实,目的是什么?方便善巧,目的是让你们入佛的智慧,皆令入佛慧。
【佛告诸比丘。乃往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名大通智胜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国名好成。劫名大相。诸比丘。彼佛灭度已来。甚大久远。】
佛告诸比丘,乃往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阿僧祇劫。这个时间可长了,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阿僧祇劫。在古时的时候,有佛出世,名大通智胜如来。这佛讲历史,讲过世的故事。大通智胜如来具足十号,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多数十号。有的经论,咱们讲经,佛就是。这个每一部都有说十号。这个佛的国土叫好成,这个成非常好,叫好成,庄严相好。那个时候叫大相时候。诸比丘,因为佛灭度已来甚大久远,大通智胜如来灭度了很久很久。
【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种。假使有人。磨以为墨。过于东方千国土。乃下一点。大如微尘。又过千国土。复下一点。如是展转。尽地种墨。于汝等意云何。是诸国土。若筭师若筭师弟子。能得边际。知其数不。不也世尊。诸比丘。是人所经国土。若点不点。尽抹为尘。一尘一劫。彼佛灭度已来。复过是数。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
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地种,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的大地。假使有人把这三千大千世界地种磨成了墨,变成墨汁,过东方千国土点一点。把三千大千世界地种都磨成墨汁,过千国土点一点,大如微尘。又过千国土,复下一点。像微尘那么大,点一点。如是展转,尽地种墨。把这地种过尽了,墨也点完了。于汝等意云何?是诸国土,若有会数学的算师,或者算师的弟子,能够知道这个大地边际吗?能知其数吗?否也,世尊,这个数不能得知。诸比丘,是人所经的国土,或者有的忘了点,或者漏了点,或者要点又不点,再把它都抹为微尘,一微尘一劫。彼佛灭度已来,复过是数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大通智胜如来示涅槃好久了,这个时间没法答覆你了,就这么样说的。时间还是有的,非是凡夫、非是二乘、非是菩萨,唯佛与佛乃能知之。
【我以如来知见力故。观彼久远。犹如今日。】我以如来的知见力,佛说我用我的知见观彼久远。在咱们以这个算数上来算久远久远的,佛以佛眼观就像现在一样的,犹如今日。这是无量劫化为一念。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念过去世。无量无边劫。有佛两足尊。名大通智胜。】佛又把这个道理用偈颂说,“我念过去世,无量无边劫”,过去无量无边那么长时间。“有佛两足尊,名大通智胜”,就是久远久远的古佛,究竟有好多时间呢?
【如人以力磨。三千大千土。尽此诸地种。皆悉以为墨。过于千国土。乃下一尘点。如是展转点。尽此诸尘墨。如是诸国土。点与不点等。复尽抹为尘。一尘为一劫。此诸微尘数。其劫复过是。彼佛灭度来。如是无量劫。】“如人以力磨,三千大千土”,把三千大千土都变成墨。“尽此诸地种,皆悉以为墨”。要点、要不点,就是前头所说。“过于千国土”,过一千个佛土。“乃下一尘点”,就是下一个墨点。“如是展转点,尽此诸尘墨”,把大千世界抹成墨的尘点,还有时候漏了,还有时候点、有没点的,把墨点完了。又把点完这所有国土的微尘,又抹为微尘,“一尘为一劫”,点一个尘点就作为一个劫。这个国土所有的抹成微尘,一劫一尘。“此诸微尘数,其劫复过是”,就是佛灭度到现在很久很久,没法形容。“彼佛灭度来,如是无量劫”,那个佛入灭以后到现在无量无量劫。
【如来无碍智。知彼佛灭度。及声闻菩萨。如见今灭度。诸比丘当知。佛智净微妙。无漏无所碍。通达无量劫。】那个时间的声闻菩萨,“如见今灭度”,像现在看见一样的。“诸比丘当知”,你们大家应该知道。“佛智净微妙”,大通智胜如来的佛的智慧微妙。为什么?“无漏无所碍,通达无量劫”。佛要说大通智胜佛的故事,先说这尊佛出现于世,再入涅槃,现在经过好多好多劫了呢?
【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寿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大通智胜佛的寿命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他住世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那由他翻不知数,无央数。就是咱们人间的数字算不出来的叫无央数。
【其佛本坐道场。破魔军已。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诸佛法。不现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结加趺坐。身心不动。而诸佛法。犹不在前。】
大通智胜如来他本坐道场的时候,破了魔军,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垂得就是还没得。要成佛,佛法不现前。不现前就是没成。而诸佛法不现前,就是没有彻底成佛。佛就在菩提场静坐,经过一小劫,经过十小劫,“结加趺坐,身心不动,而诸佛法,犹不在前”。咱们经常这样讲佛佛道同,释迦牟尼佛能够这样子不错了,成佛入世了,但是缘不同,各有各的因缘。这个缘不同,大家可以理解的。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南方不动佛,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他各各不同的。所有的缘,化度众生的缘,成佛的缘,都不同的。释迦牟尼佛是苦行六年。大通智胜如来就多少劫佛法不现前,就是没有成就。
【尔时忉利诸天。先为彼佛。于菩提树下。敷师子座。高一由旬。佛于此坐。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适坐此座时。诸梵天王。雨众天华。面百由旬。香风时来。吹去萎华。更雨新者。如是不绝。满十小劫。供养于佛。乃至灭度。常雨此华。四王诸天。为供养佛。常击天鼓。其余诸天。作天伎乐。满十小劫。至于灭度。亦复如是。】
“尔时”,就在大通智胜如来那个时候。那个时候的忉利诸天,在佛的菩提树下,给他把座位敷好了,等他成佛,“高一由旬”。佛于此坐,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在坐此座时,诸梵天王,雨众天华,面百由旬。香风时来,吹去萎华,新华又成了。成了又萎了,萎又了成了。“常雨此华”,常下雨润泽这华。“四王诸天,为供养佛,常击天鼓”,打天鼓,催佛快成。“其余诸天,作天伎乐,满十小劫。至于灭度,亦复如是”。这是证明大通智胜如来成佛的时候,一直的十小劫还没得道。当来弥勒佛成的时候,当天就成了,出家就成道。释迦牟尼佛经过六年。各各不同。
【诸比丘。大通智胜佛。过十小劫。诸佛之法。乃现在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比丘,大通智胜佛,过十小劫”,在成佛的过程之中都经过十小劫,才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大通智胜佛成佛时间是过十小劫。
【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子。其第一者。名曰智积。诸子各有种种珍异玩好之具。闻父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舍所珍。往诣佛所。诸母涕泣。而随送之。其祖转轮圣王。与一百大臣。及余百千万亿人民。皆共围绕。随至道场。咸欲亲近大通智胜如来。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到已头面礼足。绕佛毕已。一心合掌。瞻仰世尊。以偈颂曰。大威德世尊。为度众生故。于无量亿岁。尔乃得成佛。诸愿已具足。善哉吉无上。世尊甚希有。一坐十小劫。身体及手足。静然安不动。其心常憺怕。未曾有散乱。究竟永寂灭。安住无漏法。今者见世尊。安隐成佛道。我等得善利。称庆大欢喜。众生常苦恼。盲瞑无导师。不识苦尽道。不知求解脱。长夜增恶趣。减损诸天众。从冥入于冥。永不闻佛名。今佛得最上。安隐无漏法。我等及天人。为得最大利。是故咸稽首。归命无上尊。】
在他没有出家的时候,其佛未出家时,他有十六个王子。其第一个名曰智积。每个王子都有种种珍异玩好之器具,就是玩具。现在闻听到父亲成道了,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把他所有的珍玩珍宝都舍掉了,“往诣佛所”,来到大通智胜如来的佛所,把所有珍玩都不要了,来到佛所。“诸母涕泣,而随送之”,王子的妈妈都送他们出家去。“其祖转轮圣王”,大通智胜佛的父亲。这是说他的王子三代了。“与一百大臣,及余百千万亿人民,皆共围绕,随至道场,咸欲亲近大通智胜如来”,来亲近供养大通智胜如来。“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到已头面礼足,绕佛毕已,一心合掌,瞻仰世尊,以偈颂曰”,用偈颂体裁赞叹。
“大威德世尊,为度众生故,于无量亿岁,尔乃得成佛”。佛佛都是如是,为了成佛度众生,度众生成佛,经过无量亿劫,没有时间的概念了,尔乃得成佛。现在“诸愿已具足,善哉吉无上”,最吉祥了。吉祥当中最吉祥,就是吉无上。“世尊甚希有”,很难得,很稀少。“一坐十小劫”,十小劫拿年限没法算。“身体及手足,静然安不动”,因为他在定中。“其心常憺怕,未曾有散乱”,散乱就是坐不住了。“究竟永寂灭,安住无漏法”,常在寂定当中。“今者见世尊,安隐成佛道”,现在我们来亲近佛,见佛,已经成就道果了。“我等得善利,称庆大欢喜”,佛成道已经说法了,我们就得度了。我等得善利、得闻佛法,称庆大欢喜。“众生常苦恼,盲瞑无导师”,一切众生处于黑暗当中,没有人教导他,也不知道“苦集灭道”之道,也不知道出离。“不识苦尽道”,不知道灭苦的道理。在苦难当中,“不知求解脱”。“长夜增恶趣”,在人生旅程的当中,就是长夜,一生当中净是增加恶趣。恶念增长,善念减损,“减损诸天众”。“从冥入于冥”,从黑暗到黑暗。“永不闻佛名”,从来没听过佛名字。“今佛得最上,安隐无漏法”,现在佛已经成就无漏道,再不漏落其他,成就究竟了,永远不堕落、永远不轮转了。“我等及天人,为得最大利”,我们都感觉很幸福,得到最大的利益,佛出现世间得闻佛法。“是故咸稽首,归命无上尊”。
【尔时十六王子。偈赞佛已。劝请世尊转于法轮。咸作是言。世尊说法。多所安隐。怜愍饶益诸天人民。重说偈言。世雄无等伦。百福自庄严。得无上智慧。愿为世间说。度脱于我等。及诸众生类。为分别显示。令得是智慧。若我等得佛。众生亦复然。世尊知众生。深心之所念。亦知所行道。又知智慧力。欲乐及修福。宿命所行业。世尊悉知已。当转无上轮。】
“尔时十六王子偈赞佛已”,就是十六王子赞叹佛的。“劝请世尊转于法轮”,劝佛说法。“咸作是言,世尊说法,多所安隐,怜愍饶益,诸天人民”。“重说偈言,世雄无等伦,百福自庄严,得无上智慧,愿为世间说”,佛把你修道成佛的福慧两足庄严,得到无上智慧,把你修成佛得无上的智慧,给世间一切众生说。“度脱于我等”,佛说法我们就都能得到解脱了,都能得到度脱了。还有一切众生,“为分别显示,令得是智慧”,所用分别善巧显示你所证得的智慧。我们若闻到佛的智慧,我们也能开智慧了。“若我等得佛,众生亦复然”,就是我等都得到成佛,乃至于众生都能成佛。“世尊知众生,深心之所念,亦知所行道”,大通智胜如来知道这些众生心所想念的是什么,同时也知道所行的菩萨道。“又知智慧力,欲乐及修福”,以佛的智慧力让一切众生都能够得到欲乐、都能修福。宿命就是过去无量劫的所有做的事业,“宿命所行业”。“世尊悉知已,当转无上轮”,不但知道自己,也能知道一切众生应该给他们转什么样法轮。知道众生的根,知道众生的因。根就是因,因就是根。
【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十方各五百万亿诸佛世界。六种震动。其国中间。幽冥之处。日月威光。所不能照。而皆大明。其中众生。各得相见。咸作是言。此中云何忽生众生。又其国界。诸天宫殿。乃至梵宫。六种震动。大光普照。遍满世界。胜诸天光。】
“佛告诸比丘”,这个时候指释迦牟尼佛的,这个佛是释迦牟尼佛告诉诸比丘说的。大通智胜佛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时候,十方各五百万亿诸佛世界六种震动。其国中幽冥之处,永远在黑暗当中的。一切日光月光,日月光明照不到的地方。但是日月光照不到,大通智胜的佛光都照到了,而皆大明。在佛光所到处,这个众生各得相见。以前黑暗互相不知,现在在佛的光明一照都知道了。“咸作是言,此中云何忽生众生”,以前没见到,不知道。现在见到了,问是什么缘因生众生?又见到各个国界,诸天宫殿,乃至梵宫,六种震动,大光普照,遍满世界,胜诸天光。这个光明加持的,大通智胜如来成佛的光明。
【尔时东方。五百万亿诸国土中。梵天宫殿。光明照曜。倍于常明。诸梵天王。各作是念。今者宫殿光明。昔所未有。以何因缘。而现此相。】东方五百万亿诸国土,他们的宫殿乃至于光明所照曜的跟以前不同,不是平常那种光明。这些梵天的天王都作如是想,现在的宫殿光明昔所未有,是什么因缘而现的此相?
【是时诸梵天王。即各相诣。共议此事。而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救一切。为诸梵众。而说偈言。我等诸宫殿。光明昔未有。此是何因缘。宜各共求之。为大德天生。为佛出世间。而此大光明。遍照于十方。】“是时诸梵天王,即各相诣”,互到各各地方,大家聚会的意思。共议,共到一个处所。共议此事,找这个原因。“而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救一切”,这个大梵天王名字叫救一切。他的智慧跟这些梵天有所不同,他的智慧力了解,他就说了,“我等诸宫殿,光明昔未有”,现在我们这个宫殿的光明过去没有。“此是何因缘,宜各共求之”,咱们大家共同去找找这个光明的因缘。“为大德天生,为佛出世间”,这不寻常的,只有佛出世间,而有此大光明才能遍照十方。
【尔时五百万亿国土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裓。盛诸天华。共诣西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尔时五百万亿国土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裓,盛诸天华”,盛花篮的那个叫衣裓。“共诣西方,推寻是相”,向西方求。“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他们一求就求到了。求到什么?看见大通智胜如来在菩提树下成道说法。坐在师子座上,诸天王、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八部鬼神,恭敬围绕。同时这些梵天也见到十六王子在那启请,请什么?请佛转法轮,请佛说法。
【即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其所散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其菩提树。高十由旬。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处。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世尊甚希有。难可得值遇。具无量功德。能救护一切。天人之大师。哀愍于世间。十方诸众生。普皆蒙饶益。我等所从来。五百万亿国。舍深禅定乐。为供养佛故。我等先世福。宫殿甚严饰。今以奉世尊。惟愿哀纳受。】
即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其所散的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佛在菩提树下成道的,供养这个菩提树。这个菩提树高十由旬,非常高大。华供养已,这些梵天以华供养完了。各以宫殿,奉上彼佛。不但是华,把整个的宫殿,他们带来的宫殿都是随梵王所行的。而作是言,惟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的宫殿,愿垂纳处。请佛摄受,接受他们的供养。“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这个偈颂咱们今天不讲了,明天再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