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阿弥陀佛。请放掌。

各位同修,各位莲友,今天我们是《净土十疑论》的第多少讲?讲了多少讲?大家知道吗?第十一讲了。今天我们恰逢清明时节,就是可以把这个《净土十疑论》今天功德圆满,就是结束。

首先我们还是从这个论文入手,第九疑的时候,在上一讲我们把这个去十万亿佛刹,凡夫劣弱到不了,这个做了一个讲解。大家还记得吧?今天我们把第九疑里面另外的第二问,只有第九疑里面它设了两问,另外的第二问做一个说明。好,我们来看,把这个拆开来看,问题里面是说:

又往生论云: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既有此教,当知女人及以根缺者,定必不得往生。

这就是怀疑,说这些人往生不了,这一类的人。那么我们来看智者大师怎么答的呢?这一道题我们把它全贯下来,说:

“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者。但论生彼国,无女人及无盲聋喑哑人,不道此间女人根缺人不得生。彼若如此说者,愚痴全不识经意。即如韦提女人,是请净土主,及五百侍女,佛授记悉得往生彼国。但此处女人及盲聋喑哑人,心念弥陀佛,悉生彼国已,更不受女身,亦不受根缺身。二乘人但回向愿生净土,至彼更无二乘执心。为此故云: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非谓此处,女人及根缺人不得生也。故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云:设我得佛,十方世界一切女人,称我名号,厌恶女身,舍命之后,更受女身者,不取正觉。况生彼国,更受女身。根缺者亦尔。”

是这么一段大概意思,我们来逐个来看,这里讲到三类的根性,一个就是二乘人,二一个女众,三一个根缺的就是残疾的。那么我们首先从修道而言来讲呢,要学会从下往上看,从上往下看。怎么说呢?就是说这个声闻,比如说证了阿罗汉缘觉的圣人来讲,他从断烦恼了生死来讲啊,他已经是大圣人。就是已经超出这个三界之外了,那我们现在的修行的话,着实论这个因果相吻合。那确实是基本是不可能到这个地步,提鞋都没有资格。可是,如果从上往下,就是放在这个大乘果位圆满究竟的佛果上来,往下看的话,确实小乘,特别是定性声闻。

我们都知道有一种是定性声闻,他是怎么样呢?就是说修法修到一定的程度,陷入到一个窠臼里面怎么也拔不出来了。甚至多少劫,几十劫,几百劫,成百上千万劫的就住在这个小乘果位,不再回心向大了,这叫做定性声闻。所以我们这里讲的二乘就是,就这一些来论的,我不知道大家对于声闻乘这个教理上怎么样认知。二乘呢,他比如说我们说为什么执著人空,执著破人我,见到人空,但是他还执著法空。就像我们《心经》里面不是讲到说,照见五蕴皆空,那么照见五蕴皆空呢,这个二乘人可以做得到,照见五蕴是假和合生,但是他对于这个五蕴皆空这个法,他执著绑定了摆脱不出来,他不知道空亦复空,所以从这一点来讲,就是他只知道寂灭,他不知道缘起,只入到这个空,不知道不空,这一类的人我们就叫做定性声闻。所以说这个声闻来讲,二乘呢,他就是我们的发心的毫厘之变,如果你定在这上面呢,确实佛在经典里面也讲到说阿罗汉,他甚至把他呵斥为焦芽败种,什么叫焦芽败种啊,就是那个芽啊已经就被火烧过了,青草那个芽烧过了,烧死了,再长不起来了。

败种就是有那麦子,大家知道那麦子如果被水里再煮过一次以后呢,这麦子就不能做种子了,所以在这么来讲,而且小乘人在闻到大乘毕竟空义的时候呢,心脏难受,心脏病发作了就如刀伤心一样难受。觉得怎么能万法皆空,空到究竟呢?只认为人是空的,法不能空,是这么一个。所以说从上往下而言,就是到达目的地,从佛的果位来讲,确实如果陷入到小乘的境地是非常大的障碍,这种障碍甚至有时候比这个凡夫的一些,我们说的善恶业的简别要来的还要更为危害大,这是从高处来着眼。所以说在我们如此来看的话,一个能够发心往生极乐世界的人,从断烦恼的相校量上,人家已经断干净了见思烦恼,那你一丝一毫都没有断。可是从发心上呢,虽然一丝一毫没有断,只要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说明这个根性已经就在二乘之上,是这么来算的。所以这里讲到的二乘种不生,这是第一个问题背景。

那么第二个女人,大家在上次也给诸位讲过了,我也消除了好多误会,就是在这个女人的女众上来讲,为什么呢,这个因为男身是成佛的法器。那么女身一定要转成男身,特别是在这个四十八愿里面刚才也讲到了,如果有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女身,寿终之后不复女相,有这么一条,这不是后面刚才讲到的,有这么一条佛发的愿力。这个根缺的人,就是我们说的六根不具的人,确实我们暇满的人身来之特别不容易。大家要晓得这个人的身份不是给大家以前讲过有隐业有满业嘛,满业就是让人生圆满这个共业,这个别业不叫共业。

那么如果你的缺胳膊少腿或者你的某一根是坏的,那就说明你这辈子虽然秉到这个人的身体,可是呢你有残,就说明你的满业不够,过去人的德呢还没有培植好,这是果报。所以我们说三障诸烦恼就有业障、报障和烦恼障,这就属于报障。为什么说根缺呢?你比如说盲聋喑哑而例,在学佛上面也能产生大的障碍,你盲人的话你就看不到佛像,看不到经文,见不到僧相,就是见不到三宝。那么这聋子的话,你想我们说闻思修入三摩地,他听不到法义,没办法来听法。这哑巴呢,就跟别人没办法去讲经说法。所以这都是障道,三涂八难俱离苦,八难之一就包括盲聋喑哑,就是根缺的,包括我们说缺胳膊少腿,你自己是一个残疾人,那么你想如果你自己不会走路的话,可能今天没有因缘你自己来不到这儿听法,等等等等这些都会障道。

那么在阿弥陀佛因地的时候呢,法藏比丘有这么一愿就是: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于得佛,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觉。在弥陀因地的时候,他也讲到说就针对这个根缺的人有这么一愿,所以说所有的经典论著里面都有教证,什么呢?二乘女人根缺在极乐世界是没有的。但是呢,这个没有呢,是从往生之前和往生之后分门别论的。这里讲到的,但论是往生极乐世界后的殊胜,说到那里什么呢,没有二乘人的种性生起,也不会出现女众,都是紫磨金身,具足三十二相的童男子相,极乐世界的天人都长得一模一样。也不会有女众,女众就是说因为有情态、有爱见等等这些都不复存在。那么在极乐世界这样的一个平等普度的九法界国土里面,那么怎么能够把这三种人给落掉,说不让他们往生,这是这个问题的关键点,所以你看智者大师这里一语命中就道破了,什么呢?“但论生彼国,无女人及盲聋喑哑人”,就是说生到极乐世界莲花化身出来以后不会再出现这些了,而不是说我们的这个世界的二乘人、女众和根缺不能生极乐世界。

说实在的要是女众都生不了极乐世界,那极乐世界估计就没人生了,好像男众还很少发愿往生,在佛教徒里面为什么人家老说佛门里面学佛的三多,说老人多,文盲多,第三个就是妇女多。那就说明说,女众这个悲心和求往生心确实比一般的人要容易生起来,这也是优势所在。所以你看这个问题大家知道,它的关键出在哪里呢?我们常说了,听闻佛法有五种不记,五不记里面有一种叫反记,就是佛这么正着说,你把他反着理解。这里的这个疑问就出现在这里。反记法义,所以大家要知道这里讲到的不是说二乘女人和根缺不能生,而是说生到极乐世界以后就不会显现成这样了。

特别是关于二乘人,我再给大家说一下,在大乘佛法里面的,在《楞伽经》里面把他曾经有这个学习佛法的根器种性,划为五种。五种里面有声闻种性,就是听佛言教而悟道的;还有缘觉种性,就是自己观花飞月落而这个得道的;再一个就是如来乘种性,大乘的菩萨种性;再一个就是不定种性,不定种性这种根器就看你遇到什么缘,它就是比较怎么讲呢,就是谁来说什么他就听谁的,所以就看到遇到小乘法就成了小乘种性了,遇到大乘法就成了大乘种性了;再有一个就是无种性,无种性其实就是一阐提极恶的人,就是成不了佛一样。

当然这是从事相上来讲,不是从根本理上讲。这叫做种性,那么我们这里讲到二乘种性,我们还有一种错误的认为,就是说小乘的定种性一定要回小向大以后,才能够往生极乐世界。这种理解相对来讲是片面的,大家要晓得往生极乐世界资粮,唯在信愿行上简别,这个不能搞错了。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是定性二乘的种性,如果他生起一念殊胜的信愿念佛求往生心,那么他是可以往生的,不是在他的种性上论的。所以有时候你看我们总是,大家想想这个弥陀愿力,九法界的众生都平等普度,那么何况人道里边乃至善人不要说了,恶人里面有一些忤逆的这样的人,到了临终的时候,十念都可以求生,何况已经种性就是说能够证到了生死的圣人。所以但在信愿行上,没有信愿行那他往生不了,有信愿行可以往生,定性声闻。

再一个你看这个对于这一句话的阐述呢,确实我们佛教这个净土宗,宗史上特别这个德行兼备的善导大师,善导大师在注释这个《观经》,在《观经四贴疏》里面讲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非常的有智慧,他把二乘种不生,把这个种字解释为什么呢?二乘心不生,这一下子就把这个问题就给融汇贯通了。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说明你到了极乐世界以后都是纯大乘法界,往生到极乐世界,莲花开时呢,观音菩萨为他说的是大乘法,发的是无上道心,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所有的极乐世界的往生行人全是大乘种性,大乘心,生的是大乘心,所以不会生起小乘的这种有局限的,不知所以然的心来。所以他说判的说这里的二乘种不生,其实就应该理解为二乘心不生,到极乐世界不会有声闻乘局限,这是这个问题。

对于女人他也是说你看:“仍由弥陀本愿力故,称佛名号,正命终时,即转女身,能成男子。然后弥陀接手,菩萨扶身,坐宝华上,随佛往生,入佛法会,证无生忍。”那就说明说从娑婆世界这个陋劣的,不管是二乘呀,女人呀,根缺的人呀,但是就是借着这个弥陀接引的殊胜因缘,莲花化生即便一切搞定。你看他这里讲的多么的非常的让人生欢喜心,弥陀接手,菩萨扶身,这都是往生极乐世界最基本的待遇啊!所以从这一点来讲呢,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不成为问题,它的关键就是因为反记法义,没有理解对。

好,我们再来往下贯,因为第十疑呢,之所以今天能够讲完它的文比较长,但是它的意比较流畅。

我们再来看第十疑,第十疑叫做何德修行疑,就是说不知道怎么是好了,但是这一疑呢特别有意思。为什么呢?跟其他的九疑不一样,其他的都是从教上,教理上来有疑体现,设疑,觉得这不对,那不对,讲的道理理解不了。那么这一疑是从行门上来设问,就是等于说我愿意了,说不过你,你这每一条都讲得对,那我也没办法了,愿意往生极乐世界。但是我不知道怎么样做才能够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你看解行并进,祖师们来净土十疑论,这样前九疑全是解,后一疑就讲行了。好,那么我们来看一下这一问的问题的在哪里?

“问:今欲决定求生西方,未知作何行业,以何为种子,得生彼国?又凡夫俗人皆有妻子,未知不断淫欲,得生彼否?”

这是这一道题的这个疑情的问题。这一道已经就是设定了确实要往生极乐世界,但是呢,你看它这里作何行业,以何为种子,得生彼国?在行门上他理路不清。二一个就是凡夫俗人皆有妻子,未知不断淫欲得生彼否?这一道问的特别的到位,就是说根本的问题我们三界之内,欲界之中,最麻烦的就是淫欲心。

所以我们来看一下这一道,从开始讲这道题里面引的就是一个净土法门的殊胜在哪里,我们还要读到它的这个内涵,就是说在在家行者的身份上更为亲切。可以说是净土法门是不废世间法而成立佛法,为什么呢?你看你这里讲到的这个,如果说依照着专业修行,比如说出家为僧,再一者通途佛法,竖出三界,那么在当今时代来讲,真的是非常之难的。咱们比如说,我们也不要说在家出家先放在一边,就说全部我们都出家,全出家了以后依着通途佛法来讲。

你去比如说修这个止观,《童蒙止观》这是最基本的,这是智者大师说到这个时候,可以说是给他的一个俗家的一个老兄,看到他马上要死了,给他讲了这么一个修行的一系列的方法,可是这个方法的要求点在哪里呢?首先是要外具五缘,就是你还没有进入到正式修行的阶段的时候,外面要具五种缘分:第一个是持戒清净,第一条啊大家知道,迈步就要你持戒清净,毫无毁犯;第二点还要衣食具足;第三点要闲居静处,什么也不干;第四点息诸缘务;第五点近善知识。就是这些这都要你具足了,就是把你这个东西,不是说你开始这建房子了,而是要开始把脏的要拆迁的时候就用这么上道。那我们想想,这房子还没建,拆迁的这种水平在我们现在来讲,你说几个人能具足这种因缘,这叫做外具五缘,就是从外方面开始才往这儿走的。

第一条就是持戒清净,所以你想我们现在不论在僧在俗,你看我这儿也号称弘法,能够闲居静处吗?只能硬着头皮把心往下静,这都这一个星期都没有停过了,今天明天还继续。那息诸缘物你息不了啊,如果不依着弥陀大愿的话,我都现在出家出得都害怕啊,那这辈子不了道可怎么办呢?所以说从这一点来讲,我们就现在就僧而言都是如此的难修。那么这是就往深了引了一下,再退出来你看,这里其实这个问题就是因为在家人,对吧,在世间嘛,还有这个房妻不能顿断,那就确实差别更大了。为什么呢?出家修和在家修的差别相啊。

有言教里面讲到说,在家人修就等于说行船在陆地上走一样。这个我们诸位也都是在家人,当然到了道场里面来说,如此的庄严虔诚或者法义通达,可是问题是你一回家呢?所以说这点比较,出家人跟在家人比,修行就是像水上行船一样,顺水扬帆,这又是一个差别。所以说从这点你看虚云老和尚曾经有过一段开示,就是说确实这个出家做和尚之难,为什么我们要恭敬三宝,说皆是过去培植的善根,否则他就出不了家。就现前他是个出家人,好坏咱们且不说,能到这样他就很不容易了。为什么呢?他说和尚不是穷人做的,有时候我们理解和尚是穷人做的,那他说为什么乞丐不去做和尚,一样穷啊。

又说和尚不是富贵人做的,他说没有见富贵的居士,富贵人也不出家啊。再说,他说有的居士他也富贵,大富,那么功名他也能放下,还能吃常素,甚至能来打坐礼佛诵经,修得貌似比出家人还好。甚至学佛法看经书看的多,还能去讲,但是他就出不了家,他就当不了和尚,他就只能做个居士,这就是因缘。所以虚云老和尚也说了,说当和尚不容易,就是哪怕你是个苦恼和尚,只要你穿这身衣服在,这说明宿世培植的福德够,才能到这个地步。所以这一问里面就是说在家出家,凡夫俗人的差别相,从这儿着手的。那么我们既然是这样的话,我们就要从这儿开始来挑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核心问题就是说关于在家修行没有顿断这个情爱,这是一个根本的障道的。

那么能不能往生的问题,智者大师在这里他答道说:“欲决定生西方者,具有两种行,定得生彼。一者厌离行,二者欣愿行。”你看,那么首先来说虽然没有正面回应,但是祖师这里答就是依照着根本经论里边,经教里边,论证的是什么呢?首先你不要考虑说你现在说有没有妻子,凡夫不凡夫,这不要考虑。你考虑的是怎么样往生极乐世界,那我告诉你!言外之意这里可以就是说你没有顿断这个房妻,但是是可以往生的,这个我可以把智者大师这样作一个正面回应。但是可以往生,不是让你就完全就沉迷这个欲海,忘其所以。问题是呢?你还得在这方面要修,修的方式就隐带在这个厌离行和欣愿行之中。

好,那么我们来看下面的回答,这里呢,智者大师没有正面回答是什么呢?就是问题里面说:“未知作何行业,以何为种子,得生彼国?”那么他把问题都隐带在厌离行和欣愿行上了,可是这里因为我们讲到这个问题,我想先插个曲,就是把这个往生的,这里讲到的作何行业,把善导大师的这个开示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往生的正业,善导大师是最为提倡专和精的,善导大师可以说净土法门的代表者。他怎么说呢?他说我们修学佛法,我们现在也是,诸位我们每天也念阿弥陀佛,还会读一些经典,乃至修一些善法,那么在这里面我们要搞清楚,他有正行和杂行,什么叫做杂行呢?就是万善同修,所有的善法都叫做杂行,只要你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为了往生极乐世界,就叫杂行。

相对杂行里面还有正行,正行他分了五种,第一个叫做读诵正行,这个的话就是专门读净土经典,根本经典,根本论典,就是关注净土的这一版块,哪怕你说去触类旁通地去再学习一些经典,要一定要往净土法门上来会,这叫做读诵正行。第二个观察正行,就是说把你的心思全部用来观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依正庄严,清净海众,说法这个整个情形用这样来作为观察,恒常来思维弥陀和极乐世界。第三个叫礼拜正行,那就是说单纯地只礼拜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或者清净海众,就锁定西方的佛菩萨。称名正行那倒不用说了,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第五个叫供养赞叹正行,有时候也叫赞叹供养正行,就是说从口业,身口意业上乃至具体的物资上来供养赞叹也是阿弥陀佛。这叫做杂行和正行就分了两个版块。那么在这个正行里边啊,还有助业和正业他又分了,什么叫做助业呢?读诵、观察、礼拜和赞叹供养叫做助业,助成的,有助于这个往生的这个正行里面助业。而唯有称名是正行里面的正业,你看他这个就等于说一边一边剥剥剥,抽丝一样,最后说到落脚处就是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管时节久近,念念不舍是正定之业,一定能往生。

所以你看虽然智者大师这里没有就是说开始讲的是欣厌两种行,但是我们这里把善导大师的这个开示给大家分享一下,以后我们就心里有数。因为现在我们有时候也判别不出来,为什么呢?有大德讲法啊,也有在提倡这个专精,结果呢,再有听法众呢,又说这不对,那为什么要深入经藏呢?那为什么要三藏十二部都要说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呢?这就出来分歧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对这个净土法门的修法和大师们的这个专精的提倡,你不够领略得到位的话,你很可能在这就出矛盾了,又开始人云亦云了,最近我就听到一个争议的一个话题,就是关于什么呢?三藏十二部留给别人悟,你们听到这句话?那就在这个里面上一次我看到这个同修们就在一起讨论,有的就认为这种话简直说的是好像跟佛就对着干。

这就是看你要立足什么啊?可是如果说从净土一门或者你的根器不够,时间没有,因缘不具足,那么印光法师在《印祖文钞》里面再再地给很多人讲过说,你不要打妄想做大通家,对吧?大通家不是你做的,你还是最好老老实实的,不要去研究什么楞严了,金刚了,先放一边,好好地把净土根本经论,或者守死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那如果说这样来讲的话印祖的言外之意也是这个意思,所以要看根机,要看因缘,不能够一巴掌拍死。印祖也给有一个出家的法师,其它人都不让他们研究这个经教,就有一个小师父出家的时候说你要好好研究经教,看藏经,那都不是死的。那我们就不能够以点带面的这样去进行批判,要看他立足于什么角度,这是我们顺便把这个刚才讲到的作何行业,给大家讲一下,就是说正业助业,以后我们在修行净土的时候可以依之而行。这个是这个种子,

那么以何为作何行业呢,善导大师还提了四种。这就更能提出来他老人家,看出来他老人家的这种专精的态度,作业呢他说有四种修:一个叫恭敬修,就是对于净土法门这个殷重的态度确实是为了了生死,这辈子要办大事。二一个无余修,这个无余修的法上面来讲就是让你不要有这个杂缘了。有一次我去藏地去走了一次,他们带我去亲近一个是我们庙里面其实有一个很有德行的老喇嘛。但是我们汉地人都认不得他,都也没什么名气,去了以后老人家就是说他不会讲汉语,我也不会讲藏语,就旁边两个人翻译,结果他开始说讲开示,最后说一千道一万就是,最后我才知道,让我就是你锁定了净土法门,说了四个字:一心一意。他给我最印象深的,我记得特别的震撼就是四个字:一心一意,这个一心一意亲口他说出来的,他就会讲汉语就会讲这四个字,就让我一心一意。所以你看这里的无余修,恭敬行、无余修,第三个无间修。无间修就是尽量把佛号提起,念念不断,心行相续不断,乃至发愿回向。就是不要让它断。十二光如来里面有一个不断光佛,就是让我们修学佛法上不要断,念佛不要断,信愿不要断,法门抉择不要断,那么长时修,就是说尽形寿决不再改了。这是善导大师这里讲到的这个,不是这里问到的作业吗?我们把善导大师这个给大家介绍一下。

好,那我们还是回归到智者大师的这个回答上来,你看他对于这个厌离行,和欣愿行,进行了解释,第一个版块是什么呢?

“言厌离行者,凡夫无始已来,为五欲缠缚,轮回五道,备受众苦。不起心厌离五欲,未有出期。为此常观此身,脓血屎尿,一切恶露,不净臭秽。故涅槃经云:如是身城,愚痴罗刹,止住其中。谁有智者,当乐此身。又经云:此身众苦所集,一切皆不净。扼缚痈疮等,根本无义利。上至诸天身,皆亦如是。”

这段我们首先看就点到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淫欲心。在我们现在修学佛法,有时候讲到说这个佛法的根本目标,很多时候我们在接引初机的时候确实是不断地在稀释,不断地在妥协,为了让他能够入道进来。可是我们也不要忘了佛法的根本,就是要把本能的东西就得给修掉,这就是要动真格的。你看,凡夫无始以来为五欲缠缚,五欲是什么?就是财色名食睡嘛,这是从我们根本能够粗重的来讲。对于财,第二个就是色,对于色欲,为什么我们来到这里,这个地方叫什么啊?叫欲界啊,大家不要搞错。你如果欲得不重,你还不会再这个下界,你到上界。

我们这儿欲得重的,最粗重的!那么如果从细上来讲,这个五欲有时候我们也把它叫做什么呢?这个色欲,这个不是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色声香味触也叫做五欲缠缚。所以说从淫欲心这个出发点来讲,色声香味触都是淫欲心,能够包围淫欲心,锁定淫欲心,滋养淫欲心的五个层面。什么是色呀?就是美色,就是从这个形象上让你赏心悦目,滋生这个贪爱的心啊。声音上靡靡之音,挑逗音,绮语或者说一些让你向往什么只羡鸳鸯不羡仙的话。味道香嘛,色声香,这个香和这个味来讲合在一起,你看为什么现在说喷香水呢?这种香水还说一喷过来怎么怎么样,你可以甚至有一些让人迷情的这个春药,等等这些都是从味道上刺激你。从你的根本把你这个烦恼给勾引出来。触也是这样,抚摸,你看《楞严经》里面阿难怎么差点陷入到淫舍的,这是摩登伽女用咒术把他给蛊在那里以后,就开始抚摸他了,等等等等这些。

就是因为这一念贪染起来,轮回五道,备受众苦。大家要晓得要了生脱死,这是一道生死关,最显发得浓烈,也是最为修行障碍的一道关口。那我们现在说如果说你要现在擒贼不先擒王的话,那确确实实爱不重不生娑婆。因为你这个重的话,那你就逃不脱,将来决定还是被这个牵引着来。所以这里讲到的首先我们要沿厌离行者,你既要对这个无始以来本能的缠敷,你要知道它是一个不对的东西。我们现在有时候学佛泛泛地学一下,或者来热热闹闹一下,但是一旦要这个上面动刀子,他就认为这违反人之常情。所以说关于淫欲心啊,《楞严经》里面说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莲池大师在出家的时候写过一篇叫做《七笔勾》,其中有一篇就讲到说“恩爱牵缠何日修,活鬼乔相守,缘尽还分手。”就是说,就是两个人不知道莫名的这种贪爱的淫欲的业力,把他们俩绑定在一起。淫欲在的时候呢相互造业,淫欲没了,可能就是缘尽还分手,所以只不过是,如果说从修行的角度来讲就是互相来障道。你损我的法身,我断你的慧命,两个人纠缠着出不来嘛。所以这里叫“活鬼长相守”。然后窥破冤家,“觑破冤家,各自寻门走,因此把鱼水夫妻一笔勾。”这是莲池大师莲宗的八祖。他在出家的时候写的《七笔勾》里面就是勾了这么一笔,还要什么风月情怀啊,盖世文章啊等等这些,田园舍宅都给一笔勾了,才死心出家。

可是最重的就是这个色欲,印祖也有过开示,举世之人通病就是,最后印祖讲到什么呢,说是一辈子的道业,最后就供养这个淫欲了。有的人就死在淫欲心上,说这个淫欲心被色所迷呢,不但是中根的人和下根的人,上上根的人也是最后死在这儿了,出不去,本来能成为出世间的圣贤,最后就是被这个牵缠。所以说从这里讲到说要生厌离心,你看我们这里讲到的如果说,不起厌离心的话,五欲未有出期呀。这个身体常要观,里面都是脓、血、屎、尿,以前祖师们也都开示说,人的身体就是行动的厕所,你们知道吗。行动的厕所就是不断在那积攒积攒,积攒够了以后赶紧跑到厕所去。

你就再漂亮的什么中国小姐,世界小姐再怎么选出来,她都得拉屎,都得撒尿,都有这个鼻涕,都有这个眼屎,肚子里面全是一样的。所以你想想我们如果说真的能够从根本上这样来观照这个东西的话,这个修道是从根本上连窝给它端呀,所以智者大师直接就面对着给他说,你看引经证里面说,我们的身体就是像一个城堡一样,这个城堡牢牢就是把这个五欲的烦恼给承在里面。那么愚痴罗刹,只有愚痴的罗刹是什么?罗刹叫做夺命,一般我们是夺人的生命,精气神,罗刹在这里夺我们的法身嘛,法身慧命,只有罗刹止住其中,谁有智者当乐此身?

所以大家有时候想想一定要反观,当我们也号称学佛,觉得心非常虔诚,这个每天修的功课很多。可是你一定要知道每次当我们或者说在装扮一下、描绘一下或者说沐浴一下的时候,你一定要记住这个身体,它是个什么东西?你要反观一下,你百般呵护,万般疼爱,一辈子就是为了这个身体,你的意识里面好像有思想,其实就是为了这个身体,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如果从解脱上来讲,它与你有关吗?或者说它是不是百般地把你障在这个上面,反而让你把整个的一念法身慧命这个心性,这个如来藏发挥不出来呢?

你看多冤枉,我们这个世界叫做欲界,那么我们这个世界的社会的整个的发展全部都是依附在这个淫欲的行为上了。一个生命的出现都是必须要依照这个,整个你看欲界、欲界,就是整个这个世界的呈现,一定要以淫欲为根本。那下面看看我们的一切外在的视听都是在轰轰烈烈的,整个是这种全方位的包围式的让你往这个淫欲上走,这个邪淫心往出来这个牵引。

像我们这个时代你看看,已经到了一种确实,已经到了空前绝后的就是把这个欲海狂澜,熏习整个我们人的行为和每天的这个生活状态。很多道德标准,已经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是为什么?每一个人都有共业其中,就是这样,所以说要这个方面要下手就是从对治法门上来讲,就是要开始进行一个观照,要观照,不能通身扎进去。

大家有时候真的是对于这个淫欲心啊,身为我们佛弟子,包括我出家法师这是根本的东西。那么你就要学会对治,有时候这种烦恼,我们当然,我们一定也要这个有自知之明,实事求是去面对。因为现在其实五戒里面最容易犯的就是邪淫,这个年代,那么你就要想想为什么这个烦恼这个贪爱烦恼会生起来,首先一念淫心动的时候,我们不要说追求现在不动,做不到。

包括戒律上我们现在也是从身业上来裁断它,从意业上来讲,如果一旦这个贪爱这种淫心生起来,那么你就要盯紧它,反观它,它是怎么生起的?就像一个念头呼闪呼闪地起来了,你要把它盯死了,它怎么闪出来的?就像我们说闪出来一个身影,这个身影是怎么闪出来的?这个淫欲心的念头你要怎么闪,要把它识破,如果从一刹那的根上能够锁死它。那说明你的功夫还可以,始终就不让它长久地占据你的身心世界,所以一旦是这个能够从这样的门槛来对治的话,那就比较善于相应。

如果你再来讲,这样不能对治,退一步而求其次,你要发现了最让你揪心的就是让你容易动心的他是冤家,这是第二个方法,给大家说一个方法吧,这是冤家为什么?冤家是来什么呢?坏你的道业的,你就要想想这辈子很可能我在临终的时候要往生了,就是他出来让我往生不了,拽着我。很可能我根本已经不要再去堕地狱、饿鬼、畜生了,可是就因为他拽着,我又堕了地狱、饿鬼、畜生了。你要算这笔帐啊!带着这一念的这种贪著,生生世世的出现在这个欲界,而且又带着这一念的淫欲心,等死了以后,又去找一个下辈子生命的载体都离不开这个淫欲心。那你就是说为什么代价这么重?这要逼迫着自己想呀,这东西一定要逼自己。

反过来我们也要,还有一种观法,这也可以实用的,就是大家我们都是同修道友,那么我们每天都在一起作佛事,我们说的是以道相交。那你要想想,恋爱中的人,以淫欲结缘的人,他是相互欣赏这种自己的这个,刚才讲到了五欲的这种提供嘛。那他们就是这个色身交会,这样的一种结缘。那我们结缘是法身啊!所以我们是又是同行,有时候是同戒,同皈依师兄,金刚师兄弟,那么我们的缘分一定要结在法身之上。这样来想想,那既然如此我是个修行人,我的起心动念诸佛菩萨都悉知悉见。那就让他从一开始的很炽盛,慢慢地生惭愧,生对治,管好自己,让它越来越淡,最后一念生起,马上能发现,这就很好了,就是要这么修。从这种功德上,功德心,出世心,正念心上来进行对治。

再一个,还有一个就是这也是佛讲的,那会儿给弟子们讲到,刚才叫冤观。还有一个是亲观,冤亲观,亲观是什么呢?就是比如说这里面在座的女众多了,就是要平等地讲了,不但有了女色还有男色,是一样的。那么这个年龄大的,就是观成母亲父亲,谁会对父母亲,一般的众生不会生起这个念头。那么年龄差不多的就观想成这个姐妹或者兄弟,这是一个对治的方法。年龄再小一点的,观想成这个子女。这是一个亲观,就是对亲人的观,一旦这样的话,你就这个心念就生不起了。

以前就是有一个这个男子,他就淫欲心止不了嘛,怎么也犯淫欲心,就要找一个同住在城里面的一个妓女。结果去了就去到一个善知识碰见了说,你是怎么,他就自己很坦诚地把这个内心剖析了,他制止不住自己的淫欲心。结果这个善知识就说你怎么也制止不住,你控制不住吗?说就是控制不住,说那我假设一下,我说告诉你,她其实是你走散的什么呀?这个姐姐或者妹妹,你现在这么一想,你这个心还能生起来吗?就这么一说,一瓢冷水给瓢下去,想不起来了,马上就清凉了。

大家都看过《雷雨》吧,那《雷雨》中那个情节就是那个大少爷跟四凤,我记得这个电影很有名,一开始就是这个如胶似漆两个人就恋上了。可是呢?最后一旦这个家族的秘密被揭穿了以后,原来是亲兄妹啊,一旦发现亲兄妹两个人就不能活了,这种抱怨悔恨结果就寻死了嘛。最后就出去电自己,那个四凤就手拿着那个电线上,电死了。那如果我们想想说,一开始如胶似漆,欲罢不能,这种染著心,贪爱心,到发现了是亲兄妹以后,就变成了悔恨羞耻心,那这个念头淫欲心去哪了呢?为什么没了呢?就是因为什么呢?他本来就没有,一念贪爱生起来的,所以说本能的未必是合理的。

好,时间关系我们休息一下,一刻钟回来继续,阿弥陀佛。

好,各位。我们继续讲下半场,今天是最后一讲了。

讲到这个欲心是障道的根本,那么这道问题呢,就是说如果我们不能够,俗人还有妻子,不能够顿断房妻,那么对于这个往生的修法上有什么值得这个注意和推荐的,智者大师从这个厌离和欣愿上进行了分解。我们正在讲到厌离,特别是对于这个欲从不净的角度下面有大篇幅的介绍,上面我们刚才讲的就是说从总体上而言的。这里呢,智者大师把他列了七条,一样一样地来次第修观,就是让我们断这个欲望。我们来看:

“行者若行若坐,若睡若觉,常观此身,唯苦无乐,深生厌离。纵使妻房不能顿断,渐渐生厌,作七种不净观。”

这是刚才我们讲到的冤观,亲观等等,这里是正式给大家说说不净观。首先来讲,这个对于俗人在家还有这个,以前的祖师们也有过开示。也是后来有人问的就是比较具体的时候呢,我记得是谛闲法师吧,谛闲法师有过开示,就是说怎么样的一个标准,如果真我们说修行来讲,那么如果有了,就是说自己的小孩以后,有了儿子了,就应该开始节制了,就是说这个次数上要减少了这个行房。如果应该就是说有了孙子以后,就应该顿断。这是谛闲法师那会儿给一个居士这样开示过,说应当这样做。

那我们这里讲讲这七种不净观从第一个开始,“一者观此淫欲身,从贪爱烦恼生,既是种子不净。”你看刚才我们也讲到了,就是说一念贪爱烦恼,它是闪出来的。问题是这个淫欲心因为就是我们的这个业力的,我们的阿赖识业海里面淫欲心它占据了最主导的地位,就是这个淫欲的业。所以说只要你有一念搅动,就是这个业海里一搅,它马上跟进上来所有的这个储存的这种子就全部就显现。甚至我们可以想象阿赖耶识里面最主要的这个空间,就是被淫欲的种子给占据了。所以说这里这个贪爱烦恼一念生起来,就是种子不净。这里的种子不净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比如说你人,做到人道里面来了,那么你从我们生,对不对?是由于这个父母亲要交会,那么当时他们俩交合的时候呢,你的一念染着心投胎投进去,生的时候还是从母亲产门出来,还是跟这个淫欲心有关系。那么死的时候又是带着一辈子的业力,最主要的以淫欲心为指导再去投胎。

就是我们根本起点就当这个种子就是不净的,都是这些烦恼心,这些贪染相。所以我们刚才有时候觉得说,你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对于淫欲的呢?我们一定要反观,这个东西有时候用南无阿弥陀佛,佛号来替代也很好。因为无量光佛里面还有一个叫做清净光佛,念南无阿弥陀佛或者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里面也讲到了若人有淫欲心的时候,执持常念常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断淫。所以这是最好的这个修法和这个运用,我们要明了知道一下。

“二者父母交会之时,赤白和合,即是受生不净你看种子不净是从整体的一个脉络上来讲,那么受生不净就是等于说我们这一期(生命)的出现是怎么出现的呢?人,其实人,大家知道我们这个肉体啊也是很多虫子,我们现在凡夫肉眼看不见,很多虫子组成的。它就是一个众生法界,所以说一旦你这个主导的淫欲心一动的时候,整个这个世界就等于说被这个给血洗了一样,大家都得步调一致的响应这个号召。那么你的骨髓啊,这种整个的血气里面都会就像等于说这个虫子自然而然被动地就口张开了,必须要吐这个液体,因为我们在佛门里面常不是用贪爱代表水嘛。用水来表这个贪爱嘛,所以你看人的淫欲心一出的时候,肯定身体就要出水。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男女行淫欲,他这个就等于说所以身体里面这些精华就最后往一块会,会到达到高潮的时候,赤白结合,就是精子卵子往一块和合的时候就叫受生不净,一个阿赖耶识执持进去,所以这里讲到赤白和合,我们就是那么来的。所以从这点来讲,确实这是非常脏的一个东西,它的背景就是如此的染著,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关注受生不净,这是生厌离心,我们现在叫讲对治不净来体验我们的厌离心,你彻底地对现前的这种状态生起远离,不甘,再不想这样。这是一个必要的一个修行人,最基本的一个起步的一个心态。

“三者母胎中在生藏下,居熟藏上,既是住处不净这就等于说怀胎十月了,怀胎十月以后长成了一个婴儿,在肚子里面,但是呢还没有生出来,什么叫做生藏?什么叫做熟藏呢?就说一下的话,大家更觉得脏了,这个生藏熟藏,生藏是什么呢?你看在生藏下,那就是说这个女众的子宫上面叫生藏,比如说胃,还有这个,胃上面这个叫什么了?这个消化,这个叫做什么?食道是吧?等等这些,说明什么?就是生的东西,这个东西还没有吃进去,没有消化,生的东西吃进去由这些器官进行消化,所以叫做生藏。那熟藏就是什么呢?下面这个肚子,大肠、小肠就那一堆。为什么叫熟藏呢?就是消化完了过滤了剩了一些废品要往出排了,渣渣了,这个时候就储藏在这些东西里面叫做熟藏。那我们在娘肚子里面的时候呢,就是住在这个生藏熟藏之间,所以叫做住处不净。从头到尾一路走来都不净。

再看,“四者在母胎时,唯食母血,即是食啖不净。”我们现在看一个恐怖片或者什么,有时候看到一个什么吸血鬼是吧?把谁的血给吸了以后,嘴上还抹一下觉得很面目狰狞的,觉得很可怕,怎么这么觉得有点变态。大家要知道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在娘肚子里面什么吃的都没有,全是吃的母亲的血,化的这个精血。所以这叫食啖不净,这个时候,这个婴儿在娘肚子里面确实也不容易。这个母亲稍微动,他里面动一下,母亲就难受,那么母亲横着竖着动一下,他也难受,吃热的又烫,吃冷的又冰,就怎么都不舒服。所以你想一想这个食啖不净,而且母亲吃完了以后,消化了,再化成这样的血由他来吃,婴儿就是这么长养的。有机会我们去看一下《佛说入胎经》,那里面就是七天七天,把怎么样的一个情形都给讲的特别到位,这叫食啖不净。

“五者日月满足,头向产门,脓血倶出,臭秽狼藉,既是初生不净这个我们就是肉眼可以看得到的,一个胎儿到了这个业风,大家知道,我们一般叫做好像身体上分泌叫什么?催产素一样,其实那就是你这辈子该显现到这个出生的时候,就也有业力牵引,业风吹荡。那么这里我们就讲到,就是说催产素身体来分泌,分泌以后就该出生了。《地藏经》里面大家都看到了吗?有那些鬼道的众生就是在妇女生产之时,子女出来之时等在那食这个腥血啊。这些鬼是什么呢?这些鬼常住在哪呢?都住在厕所里面,他们最喜欢就是等着吃这个脓血女人的经血等等,就等在那,这是他们常规的生活方式。所以你看一个人在初生的时候,一个婴儿出来,整个都是这个带着一些血,带着这个有时候这个逆产,还是现在的剖腹等等这些,总归都是一个这样的一个非常臭秽狼藉的一个现场,那么这叫做初生不净。

“六者薄皮覆上,其内脓血遍一切处,既是举体不净这就等于说我刚才讲的行动厕所了,外面薄薄地包了一层纸嘛,就是一层皮嘛。你说里面的话看一下,确实是,我们见过那杀羊宰猪的就一模一样。我那会烫香疤的时候就是发炎了,这个出脓血嘛!出脓血完了以后还长肉芽,让那么医生拿镊子噌噌地几下,完了以后看见里面脂肪,皮下脂肪都是黄的,就跟那鸡油一样。所以你看不断的后来发炎了,流的那个脓,这个用针一扎,噌的就喷出来了。所以你看就这样的一个载体,我们是觉得它一辈子就是我的感觉当作宝贝一样。由于我又爱你,你我之间就这个相续不断,你怜我爱,《楞严经》里面讲的就是由于这一念烦恼缠绕,无量劫就分不开。这等等这些我们都讲到,这都是不净,要厌离。

“七者乃至死后膨胀烂坏,骨肉纵横,狐狼食啖,既是究竟不净。”最后就是化为整个究竟不净。骨肉纵横膨胀烂坏的话,如果诸位有机缘去看一下这个西藏的天葬。你们看过没有?到了西藏那天葬啊,你真是到后来你就生起一种心说,说一辈子就落了这么个结果,所以说有时候觉得确确实实我们这个身体九孔流不净,里面就不要说了,我们外面看一下,九孔流不净。再一个从小时候来到少年青年,年轻力壮,等到老了以后渐渐鸡皮鹤发嘛,那就说明你的这个皮肤你老年人再去洗澡,你去看看,都耷拉在那儿,确实就跟坏了的那馒头皮耷拉下来一样。

颜色都不正,所以这些常这么想。常这么想以后慢慢地渐渐地就对治了,这个贪爱从哪里来呢?这个贪爱的真实意义在哪里呢?我们的对境他为什么产生这样的诱惑。它根本的这个本质上它是如此的不净,自己的身体甚至是这样的。那么所爱的境界,一切的对境的男女这种色身都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是这样的,那你这么想一想的话,久而久之你说这种淫欲的烦恼能不少嘛。为什么有的外科医生,如果有做那个外科医生的,常动手术或者这个妇产科等等这些,他就容易这个,这个医学上叫什么性冷淡,那就是说明他就看真正这个真相被他看见了。他那个妄想就等于说被动地被对治就生不起来了。所以说我们在这里也要做这样的,常做这个不净观,常生这个厌离行。从这个厌离行上来讲娑婆世界种种的情形都是要厌离,这里智者大师只把淫欲心作为对境,进行这样次第的讲解。你看后面还有:

“又作十想等观,广如经说。又发愿,愿我永离三界杂食,臭秽脓血不净,耽荒五欲男女等身,愿得净土法性生身。此谓厌离行

这个讲到的就是说常做十想等观,可能在这里没有,我们不知道大家有读过经典里面的话,有的可能会了知一点,如果没读过的话就不知道,这个十想也是配合这个厌离娑婆的这种观行。你比如说第一个无常想,十想里面第一个就是无常想,观一切法都是为苦的,不自在,不长久的。那么第二个呢,苦想,就是我们常受三苦。这个世界苦苦就是逼迫,行苦就是迁流变化停不住,刚才讲的无常。坏苦就是好景不长,乐极生悲,反正这些事每天都是如此,这叫做苦想。十想里面第三个比如说无我想,就是一切都是无自性的,哪里有个实在的我存在呢?那么我的这种淫欲心生起来,看到对方漂亮,想接触,想拥抱,想这个交会的时候,你想想我是谁啊?你我都没搞清楚,那你去贪婪这个东西,这都是一轮而又一轮的妄想。在第四个就是这个食不净,这里不是我们刚才讲到的这个淫欲不净,食不净就是我们每天吃的东西都是不净的。

大家浅一层地来讲,理解一下我们现在饮苦食毒,食品都是这样的不安全,那么深一层次面来讲就算安全,可是这个食从哪来的?从地上长出来的啊,那地从哪来的?那还是我们那些以前的化肥不就是厕所里面打的嘛!人死了以后化做地气,地完了以后又长庄稼,就是这么个轮回,所以叫食不净,吃的都是不净的。吃素的还好点,还清爽一些,那吃肉的呢?大家去看看那猪,北京不是有卤煮嘛!人到愚痴的地方吃这些肠子、肚子、内脏、肺啊、肝啊、耳朵、这个腰子什么都要吃,食不净。第五就是一切世间不可乐想。就是对这个一切世界任何的乐趣都不要生起来,没有意义。这个确实是比较高难度的。但是大家想,只要你有一念动,其他的就跟着动,都跟着动,最根本的动就是淫欲动,所以这都是联系在一起的。第六个想就是死想。死了以后,观这个一切的,身外的九孔流不净。八断想,九离欲想,十净想,这是八九十。

这就是最开始说求断烦恼,舍离生死,得这个菩提,这是十想这里讲到就是经里面有讲到这十种观想。那么我们想,实际上说白了,你说,说了这么多的想,其实他就是一个,就是要激发我们对于这个身体的贪爱彻底放下。要动这个根本这个东西,你想刚才我们讲到比如十不净想吧,为什么要吃饭呢?对于吃东西这个欲望我们现在就根本,做为人你能断得了吗?这只能在往生以后再断,可是你一吃东西,为什么饱暖就思淫欲呢?食色性也,那就说明说由于这个食欲就可以转化连带起来什么啊?淫欲心,你在包括说我想,或者说你比如说我们常说的有自性的我,那就觉得这个身体就永远都跟个宝贝似的。

上次我在五台山给大家讲过,不是说一不小心坐车来着,从那个上面滑下来,我说这件事情对我的加持力非常大,当时我还拍了一张照片微信上发上去,后来我看着这个照片我还想,说如果这个人那一天从那翻下去摔死了,弄了一堆肉死在那里,那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我是不死的啊。我的这个相续心,这个法性常在,这个慧命常在,那你说为什么就对这个,当天没死,我还是我,好像还是我,又在那儿讲法,如果当天死了,这块肉永远的留在五台山了,那我在哪里?我肯定不在这块肉上,这个是确定的对不对?所以说有我,有常想,有乐想,有净想等等这些,都是淫欲想的一个什么呢?标杆!它就会这么出现,所以这里讲到了说,又作十想等观,下面讲到了“愿得净土法性生身”,这是非常殊胜的,法性生身啊,这才叫厌离行。刚才我们讲到了,以道相交其实就是一种想往法性生身的一种这个殊胜的缘起。因为人与人之间相交有很多层面嘛!这叫做厌离行。

下面我们再看:二明欣愿行者.这是智者大师重换了一个角度,一个是厌离,一个是欣愿,这里我们来看:

“二明欣愿行者,复有二种。一者先明求往生之意,二者观彼净土庄严等事,欣心愿求。”

那么首先我们来看这是他把它分为两种啊,大家把这个,因为这段文比较长,我们要思路上要清晰一下。一者是先明求往生之意,二者才是观彼净土庄严等事,欣心愿求。那么首先是明往生之意者,这是先说的第一条:

所以求生净土,为欲救拔一切众生苦故。即自思忖,我今无力。若在恶世,烦恼境强,自为业缚。沦溺三途,动经劫数。如此轮转,无始已来,未曾休息,何时能得救苦众生?

所以你看这里来讲的话,我们就要算个帐了,我们现在发心,如果从大乘的佛法来讲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可是呢?在这里讲到说,我们的本事怎么样?要自己思忖啊,现在没有力量,恶世烦恼境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自己还被这个业所束缚得轮回动经劫数出不来,你什么时候是个头?怎么能救苦众生啊!特别是我们讲到说,这个发大愿救众生跟净土的自了它是可以完全会同的,昨天晚上我在讲《地藏经》的时候就讲到这个,因为我们一般都是会把。比如说地藏菩萨的这个大愿,众生不成佛,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对吧?众生不成就,我就永远是要度众生不成佛。

那这是发现最能彰显这种大乘的这个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大乘精神,自利利他,特别是以利他为主的大乘法。但是,如果我们在听闻净土一门这个劝往生中,在座的你我他,人人都说锁定自己,往生极乐。对吧?你也往生,他也往生,我也往生,那么是不是说众生已度尽呢?是不是最佳的效果呢?所以这个从一个譬喻上来讲,就说我们现在到了一个飞机失事或者大船上了,那么呢,这个主要的工作人员一个站出来说,大家一定要往这儿走走走,如果每个人都听的话,相续的一个一个地排队走出去,那这场灾难就了了。说你出来一下子,堵在这个门口说:不能这样,应该听我的,这个往出走应该再重新编排一下,从大到小怎么怎么样,在这乱半天,大家都出不去。所以说我们随顺净土往生,你看这里的“何时能得救苦众生”,我们现在没这个本事,到不了这个时候,那么你在这种情况下,正好随顺,大家都发愿往生,众生度尽。这是一套配套体制,大家不要把它割裂开来,正显的就是大乘精神。

再往下看:“为此求生净生,亲近诸佛。若证无生忍,方能于恶世中救苦众生。”你看,还是劝导说先要往生。“故往生论云:言发菩提心者,正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者,则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者,则是摄众生生佛国心。”你看,他是一脉这样贯下来,正好能说得通,就是我们现在发菩提心,那发菩提心一般我们理解什么叫做菩提心呢?至少菩提是什么意思?就是觉嘛。觉了,你自己觉还要让众生觉,而且以觉众生为根本,这样的一种设置能导致自己最后究竟觉,可是这个菩提心呀,如果说从根本上化繁为简讲了那么多的道理,最后讲到就是说愿作佛嘛。觉,为什么叫愿作佛,佛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嘛!那么你作了佛以后就具足了佛的功德啊,还怕没有菩提心吗?那么往生极乐世界就是为了做佛啊,而且是为了快点成佛。

所以这里讲到的“言发菩提心,正是愿作佛心”,愿做佛心就是度众生心嘛。那度众生心的话,那就是摄众生生佛国心,解脱嘛。你看这里也就是说在此土演习这个发愿而去,还有练成了以后乘愿再来,这是在一颗心里面显现的。不是差别的,没有割裂,更不存在矛盾。我们现在就是对这个往生净土是一种自私心理,和这个广度众生无边度这是一大乘精神,贯不到一起。后面两段呢,就是具体讲到这个障菩提门和顺菩提门的两个这种两种言教。但是呢,这段就是说在文上面呢比较涩,可能条理上来讲内容也比较大,但是其实我们这样了解一下,它是比较简单很流畅,我们大家在一起来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又愿生净土,须具二行。这是又换了一个层面了,一者必须远离三种障菩提门法,二者须得三种顺菩提门法。这是说到两个版块。一个是障菩提门,一个是顺菩提门,为什么要这么讲呢?因为菩提心是成佛的根本因。那么“何者为三种障菩提门法?一者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著自身故。”你看大家发现了没有?所谓的菩提嘛,菩提就是自利利他啊,那么这里是依智慧门,什么叫做智慧门啊?就是无我,般若,空性,一切法了不可得。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不求自乐,不为我服务,有法就是有我啊,有我才会有一切法,有了一切法为我所用,为我所贪著,那么这里就会求自乐啊。你看我们的自私心都是下意识的,天然的。我们的自私可纯粹了,一点杂念都搀不进去,下意识地就是我,自私出来。那么这里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著自身故。这就是第一个,依智慧门不求自乐。如果你求自乐就会障菩提法。

“二者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这就叫讲到我们的所谓的大慈大悲了,大慈大悲一定要有同体的这个角度,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不二法门。如果你站在我相人相,生不起来大悲,真正的大悲就是物我同体,本来一命。你看我们放生,有时候我们讲到说,放生看上去是放物的命,实际上是放己的命。我们吃肉杀生看上去是吃它的肉,当作美味,实际上是吃自己的身,法身他是同一个啊。所以你一有对立,本来就是分别烦恼,何况相互吞啖,相互杀害呢?这就等于说烦恼上加烦恼,罪上加罪,业上加业。

那么它显发的时候也厉害,没有慈悲心种子。而慈悲心是我们这里讲到的菩提,菩提的话这里讲到三个标志,一个是智慧门,二一个是慈悲门,三一个方便门。其中慈悲门是最主要的核心关键。如果你没有大慈大悲的忘我精神,那么你的智慧门生不起来。为什么?因为有我呀,那么你的方便门,后面的方便门也具足不了。为什么?因为你没有把它盘活啊,总是想着自己,就盘不活嘛。你看有的人他能够在这个游刃有余,为什么?他特别会设身处地,每个人想什么?或者性格怎么样?他会分别对待,其中运筹帷幄,那他在世间里面就活得比较自在。对吧?

世间法里面尚如此,可是出世间法里面的这个方便善巧度众生,最要紧的就是这一环!种种的心性,种种的性格差别,种种的根机,你能不能够应机施教,需要方便。所以说,“三者依方便门,当怜愍一切众生,欲与其乐,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你看,这是很难做到的呀,所以说我们这里说障菩提法我们基本上都在障,菩提法要发挥得究竟圆满了,就要在这三条里面都能做得到,无我智,大慈悲和善巧法。那我们现在惭愧的,你像我自己我太了解了,自己知道几斤几两,我们现在作为没有达到这种圆满菩提发心的时候呢,只能够就是说,你看我现在弘法,就只能用一个法来摄受,就是我立足于我现在的弘扬的这个法门,比如说希望大家念佛求生,希望大家相信因果轮回。每次讲法我立足于一个层面,然后诸位你相应的那么你就来,不相应的,那只能说简别在外。这就是说没到这种地步,我们现在弘法的话只能就是立足于一个杆,然后大家就是说不能够一网打尽,不能够面面俱到。

真正具足了这个菩提法门开了以后,就是可以面面俱到的。你什么样的根性来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就叫做方便门。为什么?这种慈悲怜悯生到究竟圆满彻底的时候,他完全忘我了。忘我了就只想着你,你的痛苦在哪里,你的业障在哪里,替你消除。痛苦在哪里,违缘在哪里,替你消免,都为你服务。所以,这样虽然分三个层次来讲,其实也是一体的。

这就叫做何为三种障菩提法。你看第一个就是,这里表达的是说依智慧门,不求自乐,其实说的是就是说求自乐,明白吧。第二个就是说,不安众生心,就是不拔一切众生的苦嘛,但是他是反说的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其实说的就是说如果不远离无安众生心,那么你就可以障菩提法,是这个意思。三者依方便门,当怜愍一切众生欲与其乐。那就说明说如果你不这样那就障菩提了,是这么一个从反面来衬托的说法。再看下一段:

“若能远三种菩提障,则得三种顺菩提法。”这是从正面来讲了,“一者无染清净心,不为自身求诸乐故。菩提是无染清净处,若为自身求乐,即染身心障菩提门。是故无染清净心是顺菩提门。”

你看他这段说的,来回正面的他反说,反面的他正说。大家看这个论文能看得明白吗?刚才读的这句能理顺理不顺?我们再看一下:“若能远三种菩提障,则得三种顺菩提法。”那么我们现在讲的是什么呢,就是说第二者要得到三种顺菩提法,就是有益于滋养的。刚才我们讲的三种是障菩提法,对吧,可是讲障菩提法的时候是怎么讲的呢?就是说你要这样才不障,不是直接告诉你什么叫做障,明白吗?那么这里我们讲到的顺菩提法又是这么讲的,一者你看:“无染清净心,不为自身求诸乐故。菩提是无染清净处。”假如果,你为自身求乐,即是染身心就会障菩提,所以说无染清净心,能顺菩提。就这么捣腾一下,明白吗?这是从顺菩提门,这第一种无染清净心。其实跟上面的无我智还是相配的。

“二者安清净心,为拔众生苦故。菩提心是安稳一切众生清净处。”这个有时候读安隐,有时候读安稳,“若不作心拔一切众生,令离生死苦,即违菩提门。是故安清净心是顺菩提门。”你这个捣腾不了,你就记住最后一句:“是故安清净心是顺菩提门。”就是为一切众生,《无量寿经》里面讲到的:“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那么你的这个菩提心,首先刚才讲到这个清净心就是完全不为我,这还不够。安的话,就是对于一切众生,你要救济、拔苦、与乐的来安他们,这样的安。安住在菩提道业上,安住在出离心上,安住在八正见三十七道品,六度万行上。这样来安。所以说,这样的这种领众修行是非常难得的。怎么安呢?你首先得自己安,蕅益大师开示过,就是说光就死尽偷心这一门来讲,你的领众者,你的偷心都没有死尽,那你怎么叫学人能够死尽偷心呢。

所以说从这一点我们讲的话,再看第三点,我们念完了再总的来概括一下。“三者乐清净心,预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涅槃故。菩提涅槃是毕竟常乐处,若不作心令一切众生得毕竟常乐,即遮菩提门。”这是三种顺菩提门,他又反这么说的。那我们就来看,大概这一段的意思就是什么呢?就是说,后面要表达的就是这样是非常难的,待会儿我们讲。这里讲到的菩提心,就从三种顺菩提门和障菩提法中,隔别地给大家进行一个交代。总而言之就是什么呢,一个你不能自私,有我执;第二个你要为众生忘情去做;第三个要让众生都能够解脱涅槃,无上正等正觉。

说白了这是一个非常大,为什么说菩萨境地才能修大乘佛法呢,这种根性功夫。我不知道诸位你们有没有体验,就我而言,你首先来讲,出家我们是证无我法。那么你就是无我,那么有我,他就是一种俗态,对吧。所以说身为,你就我们发心说,用这种智慧门,那智慧门就是说要念念心心跟你交往中让你向道,心都在慧道上,对吧,空性上,无我慧上。所以说你在领众的时候,你能不能把自己首先安在这上面,要让众生都往这会,这才叫菩提。

大家想想难不难呀,你们自己试一下,说是同修道友,在这讲的时候我们要念,每天都要念,念念不舍南无阿弥陀佛求生极乐。待会儿,待着待着就说三道四了,邻家长,里家短,俗态就出来了,有你、有我,人我是非就出来了。为什么?就是没有安住在这个慧上,这就不能顺就会障,对吧。

其次,你安一切众生到个菩提道上,这个更难呀,诸位同修。那如果说一个领众生(修行),比如说我一个法师来讲,念念要把这个心安住在什么呢?始终一切众生都是该度,一切众生都在受苦。那么跟人日常来往,以道相交中,你要念念把心始终锁定在不能散乱的这个菩提心上,度众生心上。能做到吗?不被他度就好了,你能念念做到吗?所以我们想想,大乘佛法虽然说是这么说,是极其难修的呀,菩提法。真正入到这种度众生三昧,就是菩萨境地我们设想一下,他看见一个众生就看见苦了,看见一个众生就觉得是在轮回,那他就想方设法不断地慈悲摄受你,力量折服你,就是折腾你,折磨你,摆弄你,就是让你上道。你想想如果自己把心修不到极致,没有强大的带动力能做到吗?一定要入三昧才有这样的功夫。

说惭愧,像我就现在做不到。知道应该这个样可是做不到,只能用每天的佛事来填充。这倒还是有这个好因缘。刚才下面还跟几个居士说了说,把我累惨了。可是我想想,每天就是做佛事,没有想别的呀。你被动的在顺菩提,没有障,那也算在顺,也在没有障。

本来今天早上还说下午要备课,有几个说要一块去皈依的,那我说改到下一次过来,今天有点累,昨天在讲《地藏经》圆满了又带着诵《地藏经》,把我的中气给耗了个干净。一夜都没休息过来。一念生起来说不行不行,今天不行,别来了。他们没有来,不在东头,就在西头,这边的又来了。又从济南你说大老远地坐火车过来就为了皈依,你说能不给皈吗。只好再掐一个钟头,一个半钟头现在又念了半天众生无边誓愿度,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反正就念念就在这上面,被动在安住上,这也在算菩提法。

可是你想想,真正的要任用无碍自如的,要住在这三昧中。就是下意识的始终这么个想,用的这个念,这就是菩萨念。至于说,乐清净心,欲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涅槃的话,那就是说见了谁,都让你往生。就只有这么一念就都让你解脱,那能行吗?你说,这招现在能吃得开吗?这今天在这里,跟我有缘,诸位坐在这里,还算说为了这辈子能了生脱死,得个好前程,到极乐世界去。

那我如果一开始就讲这样的话,他受不了了嘛,说咒他死,那怎么办?所以说等等这些,这就是菩提法里面真正地到任用自如,自利利他,叫做觉有情的时候,要具足这种功德呀,我们现在具足不了。具足不了所幸,具足不了就是说与低水平的日子怎么过高水平的生活呢?就是劝大家往生。我觉得就是这样,可以呀。不能够面面俱到,来了都丢不了不可能,但是只要相应的咱们这辈子就往极乐世界走。锁定一个法门,就死搬硬套地这样来弘,我现在就是这么走路的。这么来显现这种菩提法,尽量不让它障,然后极力地让它顺而已,就仅此而已。

我们再往下看:“此菩提因何而得?”这就是转折点了大家,“要因生净土,常不离佛。得无生忍已,于生死国中,救苦众生。悲智内融,定而常用。自在无碍,即菩提心。此是愿生之意。”大家前面的这一大段这文比较专业,觉得听不懂不要紧,转折点在哪里呢?就是前面讲到的顺菩提、障菩提,在这里如此的难。那么这个菩提因何得呢?就是你真正要住到这种你最基本的要什么呢?你已经修到净土常念念不离佛,才能最后入到这种无生法忍。那么往生极乐世界就是常不离佛。我们这个世界现在释迦牟尼佛已经灭(度)了,那没办法,弥勒佛还没有成呢。

所以我们现在刚才讲得那么高妙,大家做不到,我也做不到。唯一的出路就是赶紧去极乐世界去镀金,拿到这个纯金的文凭,有了这个回来,想怎么样怎么样。这是真文凭,这可不是说花钱买来的,或者说到那儿混个三年五年弄个博士、博士后。极乐世界回来的菩萨,那就是永远都是菩萨。所以具足这样的功德,你看悲智内融啊,我们现在,什么叫做悲智呢?不住生死就叫智,不住涅槃就叫悲。住了涅槃享受去了,你就成了定性声闻了,这个阿罗汉证到空性里面就成了声闻种性了。所以佛的涅槃叫无住大涅槃,就是“悲智内融,定而常用”。

虽然处在三昧之中,可是刚才我们讲到,拔济众生与乐,然后给一切众生安心里的这个都在其中,他可以起这个妙用。就是见了谁,他都能让你这样,谁见了他就不由自主就这样。你看这个功德多大啊。这都是从这个心性禅定中散发出来的摄受力。所以讲到这里真是惭愧,真是惭愧讲得这么好,太难了。大家努力。“自在无碍,即菩提心。此是愿生之意。”这是从欣愿上来讲,这是第一个愿生之意。还记得刚才我们再回到第一条你看,不是一者先明求往生之意嘛。刚才这一段都是讲的“一者先明求往生之意”。“二者观彼净土庄严等事,欣心愿求。”下面的这一段其实讲到的是欣心愿求了,这个就篇幅比较短了。

“二明欣心愿求者,希心起想,缘弥陀佛,若法身,若报身等。金色光明,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八万四千好,一一好放八万四千光明。常照法界,摄取念佛众生。又观彼净土七宝庄严妙乐等,备如无量寿经十六观等。常行念佛三昧,及施戒修等一切善行。悉已回施一切众生,同生彼国,决定得生。此渭欣愿门也。”

你看,这段话讲的就是说,发起真实的好乐。特别是这里引经据典地来赞叹佛的金色光明中有八万四千相呀,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呀,你想想一一好放八万四千光明。这种事事无碍的法界都是法藏比丘愿力里边念念摄取不舍众生,功德所感。那么我们将来,为什么我们如果念到极乐世界往生了以后,成就佛果,同样也是具足八万四千相,八万四千好,八万四千光明呢?凭什么呀?大家想想凭什么?凭什么呀?对,就凭现在若一日乃至七日,执持名号。只要你一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念,念念流出无量如来。大家要知道这个,为什么我们说,以前讲到说在三界内恶业,只要你动一念就是将来一念受生之因啊。如果从这种大的华藏世界来讲,一念起将来就是一个世界,一念就成一个世界。那么一念恶业,感一个恶的世界,一生去受报。难道一念佛号起,就是一个佛国净土呀,这理是同然的,事是天地差别,理的功能正等无二呀。

所以我们常说的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是因地而讲。一旦因圆果满,到了极乐世界就是什么了,你一念佛的功德就是一个相好。念念佛的功德就是念念八万四千好呀。一念佛的功德就是一念光明,念念佛的功德就是念念八万四千光明。那么发愿而去,称愿再来,念念摄取念佛众生,常照法界摄取念佛众生不舍,都是在这种执持名号功德中就已经具足了呀。大家想想我们一念信愿生起来,极乐世界一朵莲花起来那都是小儿科呀。真正你现在像佛的这个,佛眼圆明能够彻见法界,你想我们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意味着,这一念的受生将来就是一个佛国净土,就有一尊佛在那儿放光说法,摄众生入极乐。在整个法界中大家相信吗?你看这里就讲出来了。还让“又观彼净土七宝庄严妙乐等”,所有的法门都给我们施设了方便了。从《无量寿经》里面在描绘那个什么,上次我们讲到枝枝相准,叶叶相顺,实实相当,整个七宝行树怎么样美妙,出微妙音等等,这些经文非常流畅,曹魏康僧铠的本子。那么我们读的时候就是会生起这种好乐之心呀。

所以智者大师这里的欣厌思想并不是他自己杜撰的。如果我们读《无量寿经》你看里边,在描绘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就是欣愿行对吧。读到五恶五痛五烧的时候,就是厌离行,是不是?如果读《观无量寿经》那么一开始的这种戏剧性的场景,儿子要杀爹,杀妈,为了窃取国王等等,这就是厌离行啊。那么十六观法,乃至三辈九品,乃至下品下生的人都能往生,这就是让你激发欣愿行。每部经典正义都在此,不会绕开。所以这里讲到“常行念佛三昧,及施戒修等一切善行。悉已回施一切众生,愿同生极乐世界。”这就是欣愿门。

如果再依着,今天讲几个版块,就多讲讲善导大师他怎么阐述这个安心的呢?就是把众生的心安在这上面,他是认为怎么安心呢,如果落实到我们每个人的修法里面来讲,就是具体要落实怎么安呢?就是你彻底地、专一地、忠诚地、绝不再背叛地去亲近西方极乐世界,清净海众,阿弥陀佛。他说安心其实就是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而且合在就是真实心。怎么个真实心呢?他说要从真实心中要造口业,要从真实心中要造身业,要从真实心中要造意业。如果你是谄曲虚伪,内浊外清,假装诈现威仪等等这都不属于真实心。真实心就是由内而外的造口业什么呢?很有意义,他就说赞叹阿弥陀佛那极乐世界怎么都好,然后又不断地说,就是毁厌,毁就是说这儿不好,说娑婆世界不好,怎么个苦法,怎么个不好法,怎么个这种生老病苦,爱别离,怨憎会,就不断地说这儿不好,这依报也不好,正报也都不好。

就要从内心真实的发这种口业,从真实心中发这个身业,从见了西方三圣就要合掌恭敬,四事供养阿弥陀佛的依正二报。那么到娑婆世界了就要,小看这,轻慢这,低贱这,就是娑婆世界就是不好。从身业上来讲,这个生死苦海依正二报,要从身业上来讲,就看不起,表现得看不起,哪儿都不好,不依恋一点。从真实的心中来讲,意业也是要思维观察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如对面前一样,就在目前一样。那么这些娑婆世界的从真实义理来生出来讨厌它、要远离它都得动真格的,这就叫做安心。把心就调频在这个状态。这就是真实心,也是我们这里讲到的欣厌思想。所以说不管我们说,造恶业也要从真实心中去舍,造善业向往心也要真实心去做。这样的话才能够真实地得到净土一门的利益。

到此为止《净土十疑论》就给大家共同学习完了,当然这个在讲的过程当中,肯定也有一些,可能在讲法的过程中,难以像诸佛菩萨一样圆融无碍,面面俱到,那么在此也向诸圣和向大家,向诸圣忏悔,希望大家包涵。

可是不管怎么样呢,我们结了一个非常殊胜的净土往生之缘,也想必说从一开始讲,这是十一讲,十一讲就是说意味着两个多月。这十个问题我们逐一地进行了一个贯解,希望达到的功用就是说但与此处生信,不要在他处起疑。

就是我们讲净土法门,就是说净土法门确实殊胜,格外殊胜,绝对殊胜。那么也不说由此殊胜,而觉得其他的不殊胜。可是其他的也殊胜,净土法门就最殊胜。一定要把净土行人知见立在这个上面,否则又会不小心,又会造一些谤法的口业,乃至又在其他地方起了疑情,所以呢,非常殊胜。确实在这个时代,末法能够学佛也是实属不易,能够相信因果轮回就更难了,能够说想有一个要解脱、要成佛的这种雄心大志,这就是人中的芬陀利华了。那么在这样的一种雄心大志中正好有殊胜的因缘,遇到净土法门完全栖心依附,发愿求生,这就确实是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所以讲这个《净土十疑论》,也是要感恩智者大师曾经在他所处的时代呢,对净土的教理进行了如此精辟的演绎。当然也感恩我们这里福慧慈缘这样场地的提供,让我们能够现前地坐在这里,来听闻圣法,也感恩就是说从讲《净土十疑论》来,乃至闻思讲堂一切的义工菩萨们的发心,点点滴滴面面俱到的这个护持。希望所有的功德都回向刚才提及的这些同修,乃至法界的有情,愿早日能够得生西方净土中。请大家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