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各位同修,各位莲友,今天我们还是先合掌,请大家随我合掌称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请放掌,阿弥陀佛。

各位同修,一周很快,一眨眼就过去了,今天是我们《净土十疑论》的第二讲。因缘殊胜,希望大家能生起殷重心,确确实实,佛法无人说,虽智不能解。我刚从珠海我们广东佛学院回来,为什么这次去珠海呢,也是本来没有时间,因为周六周日已经占满了,当时跟我沟通的时候,我说能否放在平常日子呢?我还是想去,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咱们教务处安排我一个是讲净土,可以讲净土概论。二一个呢是给法师们讲,当时我想了一下觉得应该去结这个法缘,做这个法供养。

因为这一次去读的法师们大部分都是全国各地,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原来没有能够在适当的年龄时期上这个佛学院,所以他有一个遗憾。那么他们这次办的方式呢,就是一年两到三次密集型地听讲,每个宗派比如说一天就可能连着五节七节的这样把课上下来,反正总归是把教理教义给恶补一下。那所让我特别感到法喜充满的是,就是说我去了差不多这次有我的七节课,在我讲完到一半的时候就已经有比较年轻的法师就跟我来沟通,他说:法师你这样讲一下还是非常好,他说:在此之前确确实实没有如此地关注到净土,也没有对净土的教理有这么或者说高吧,或者说深的见地,他说以前没有过,总觉得说来了老一点的居士,上了岁数的说你多念阿弥陀佛吧,但是仅此而已,那么这次讲呢,他说他自己也在这上面生起了很大的信心。有的还让我给他念佛堂上写一幅对子,我说我没有这个才华,你去《印光法师文钞》,老和尚里面到处都是这个骈文,随便截出来两句就是上好的念佛堂的对联,所以我觉得确确实实讲净土非常有必要,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

在上一次的时候我们讲到智者大师,可是讲智者大师的时候讲了一半,一方面说到他的恩师,但是他本人呢还没有怎么说到,我们讲到智者大师的师父,也就是慧思大师当时见到智者大师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说昔日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追,今复来矣。就是咱们师徒两人曾经在释迦牟尼佛讲《法华经》的灵鹫山,就是我们现在印度的灵鹫山上,两个人在一起同听释迦牟尼佛讲《妙法莲华经》。那么宿缘所追,今复来矣,就是说当时的因缘所牵引着,这辈子咱们又以师徒的因缘相见,这是师父见到徒弟今生此世见到时候的第一句话。

确实如此,这个智者大师在后来讲天台教观,光剃度的出家弟子就有上万人,这是智者大师。那么他也曾经在天台山的华顶有一个拜经台,那个时候就是听到他自己悟到一心三观,讲这个《摩诃止观》的时候,就有印度来的师父们讲到说,东土居然有人,有这么高超的见地,这《楞严经》还没有来到东土,他居然讲的这个道理跟《楞严经》的经旨是相吻合的。那么智者大师一听说原来西天还有一部《楞严经》,从此他就发愿说朝西拜,拜这个《楞严经》,整整拜了十几年,希望《楞严经》早日到东土大唐来,结果确确实实在隋朝的时候没有见到,后来《楞严经》才翻译过来。

这个当时的皇帝杨广,隋朝的皇帝杨广特别请智者大师给他去求受菩萨戒,后来由于这个因缘把他尊为国师才赐了个名字叫做智者大师,又叫东土释迦文,就是说像我们中国的释迦牟尼佛,这样的一位大师。他的德行是非常高广的,我们如果去看一下《智者大师别传》,就大概把他一辈子的轮廓有个一目了然。当然中途他也有隐遁山林的时候,就是当时他门下有好多弟子,那么刚开始听法的时候,还有好多人发真实心,得真实益,后就是听法众越来越多,可是他说为慧为禅者越来越少了,就是大家都来凑热闹,真正发心只为了智慧,为了修禅求解脱的越来越少了,后来有一段时节因缘,他就到山里面自己潜修了一段时间。那么在他自己修行的过程中,他是一直持诵《法华经》,有一次在读《法华经》的时候,读到药王菩萨本事品,这段的时候他里面有个内容,就是一位菩萨舍身供佛,当时有一句话说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就读到《法华经》的这一句话的时候,一下子进而入到法华三昧了,入到这个法华三昧的定境中,亲见当时在灵山释迦牟尼佛讲法,他在灵山法会里听《法华经》的那个情景呢,法会还没有散,历历在目,就是当时的场景。后来他把自己悟的这个定境去找他的师父印证,慧思大师才告诉他说这种境界只有你能证,只有我能知,说从此以后世间基本上普通的文字法师,那么没有法子再辩论,就是在辩才上就辩不过你了,这是智者大师。

以至于我们现在为什么庙里边供伽蓝菩萨呢。大家要晓得每一个道场里边,哪怕说这个庙里边最后一瓦一块砖、一片瓦,如果它没有碎坏成这个粉末微尘的话,这里的护法都不走。那么我们知道庙里的护法一个是韦驮菩萨,再一个就是伽蓝圣众,那么伽蓝菩萨里边代表就是我们民间俗称的关老爷,关老爷发愿护持道场是从什么时候呢,就是从他发心皈依了智者大师开始。三国时候的关公死了以后他这个神识,魂魄不散,一直也是有一股怨气一样,那么他就投身到鬼道去了,鬼道因为他在世的时候比较正直,所谓的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大丈夫,所以我们一直说关老爷浩然正气嘛,那么他由于这个功德感的他福报很大,但是一直也是从鬼道作为鬼道的众生,虽然福报很大,没有在轮回中生命的形态上有什么改变,一直到隋朝的时候智者大师弘法,当时摄受的他,他以鬼的身份去当时感通了,去皈依的智者大师,从此就发愿世世代代护持伽蓝道场。所以后来就把关老爷称之为伽蓝菩萨之首了,就是整个以他为代表的一系列的护法都叫伽蓝圣众。

那么这个功德这个因缘也是当时智者大师给他们结下的,我们现在到了庙里边很多的人觉得说,道场里边一进去心地特别清净,感觉到呆一会都加持力很大,这都有护法的功德在,他守候着这一块净土,只要砖瓦有粉末在,他就不走,等到这个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的过程中,又有新的主人来中兴,当祖师出现在这个道场时大兴的时候,他再进行护持,这就是护法菩萨们的发心。像智者大师他也是一辈子一个非常纯粹的净土行人,特别是这个在行慈悲道上,你比如说他对放生这个佛事就特别注重,像我们现在到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西湖就是历史上第一个专业挖出来的放生池,我们现在去游西湖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西湖美景,其实就隋朝智者大师那会开发的放生的,用来放生的,而且是皇帝下令这个地方不许撒网,不许捕鱼,这都是智者大师的功德。

那么他老人家一辈子是坐不背西,卧必合掌,就说坐的时候绝对不会说朝着背着西方去坐,那么这个睡觉的时候也是吉祥卧,他必然要合掌,你看这一辈子的德行和这种道心。我当时我记得第一次讲《十疑论》的时候也看到这个我也卧必合掌,卧着的时候也这样睡,睡了一段时间就忘了,就坚持不了,这个德行不够。那么这样的一位大善知识,这样的一位天台宗的宗祖,这样的一位在我们中国佛教史上如此德行,道深德隆的这样的一个高僧呢,走的时候他给自己的徒弟也留下话,当时他要圆寂之前,有膝下的弟子就问说,说您老人家能不能透露个消息,以至于给晚辈们有一些策发,说您到底这辈子修行证到了什么位,给弟子们说一说也好让我们依着您的,追寻着您的足迹好好去修去证。结果智者大师他就说了四句话,我不领众,必净六根,就是说我如果不是带着大家一块修,就是我光自我,自了汉,没有出来弘法,领众修行的话,必净六根,舍己为人,但登五品,就是由于我领众修行把自己的道业给有影响有荒废,那么但登到五品位,那么这个是因为我发心要利益大众,以至于才有这样的耽搁,这就说可能是发菩提心,待会我们讲到《十疑论》的第一疑的时候就是讲到这个问题。

那么什么意思呢,智者大师说如果我不要带领着大家修行,必能够证到六根清净位,如果说证到六根清净位的大善知识,他就是六根已经可以任用不染六尘了,就是眼耳鼻舌身,不会被外在的色、声、香、味、触给转了,不会为这个境界所转,不会为这个幻象所迷,而其六根清净不染,他甚至可以六根开始互用了,你看观音菩萨的圆通功德就是从这里来的,所以说必净六根,舍己为人,但登五品。就是舍了自己的功德为了大家的道业,只证到什么了,五品弟子位。

五品弟子位这是一个比较专业的说法,在《法华经》的这个法师品里边就讲到这个五品弟子位,说有这个随喜品、读诵品、说法品、兼行六度品、正行六度品,这属于五品弟子位。那么这个五品弟子位是个什么水平呢,我可以给大家说一下,因为讲的这个太专业了,比较难懂,五品弟子位就是我们所有一个凡夫的见思烦恼,一丝一毫都没有断,而是刚刚把它伏在那里,就像一个石头把草压着不是说连草根给挖起来,草它长不了了,而是说用一个石头压在那让它暂时能够不起现行,这叫做五品弟子位。那说明什么呢,说明就是说还在一个凡夫位而没有证圣人,当然从智者大师的本门来讲的话,他老人家也是释迦牟尼佛的后身,可是为什么给后人留这样的言教,弥留之际呢,就是说依照通途法修的话,确确实实太难了。

你看我这段时间再重新又把净土宗教史给复习了一下,从这个西天到东土,到后来我们在净土宗中的发展上,有一个昙鸾大师,有一个道绰大师,这两位祖师爷他当时才完全把净土法门的真谛给大家弘扬开来,一般的人的话认为就是说净土宗,这种修法还要以自己的功夫去能够以念佛修三昧,能够断烦恼断到哪里,证到哪里以后,才能够往生,依照当时的说法的话,凡夫往生基本上没有可能。而智者大师留下的这个包括后来的净土的祖师爷讲到说,这个净土法门就是专门为凡夫设立的,就是说你凭着自己的修行已经证果,断烦恼,了生死,已经到了这种地步,登地的菩萨的话,那么已经在岸上的人了,为什么还要佛去救度呢,已经随时能够入水,随时能够上岸,而且还可以救别人,所以说这样的话。

这个阿弥陀佛因地发的四十八愿就是虚设的,那么就是完全没有作用的。在这种情况下,当时才由这个昙鸾大师和道绰大师拨乱反正,说净土法门,就是摄凡夫入报土的,就是一丝一毫的烦恼没有断的凡夫,就可以升到极乐世界清净庄严的报土,这才是真正净土的精髓,可是在历史上确实有过误区。那么智者大师走的时候也是说由于自己的功夫不够,才只仅仅证到五品弟子位,本来他想到六根清静位的时候都没有达到,这个地步刚才给大家讲了,那就说明还没有出三界,更何况了生死,就是才把见思烦恼刚刚伏在那里而已,是这么一个水平。所以大家想想看,为什么我们在此一定要说净土,一定要讲净土,这是大概把智者大师他老人家一生我们做一个交待。

下面我们就开始讲具体的经文,在上期的时候已经把《净土十疑论》的论题给大家讲了。大家手里都拿到了这个法本了,有吧,那么我们一起拿起来来学习从第一道疑问开始。第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大家来看,说:

问曰,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祗应愿生三界,于五浊三涂中,救苦众生。因何求生净土,自安其身?舍离众生则是无大慈悲,专为自利障菩提道。

你看这是提出来第一道疑情,这一疑问是非常根本的一个原则问题,如果说稍微修学佛法的同修们都知道,说一旦修学佛法我们一般发的一个必然的大愿是什么呢,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那么这样的一个大愿,是我们在从初学佛迈步受三皈的时候,就已经要发这样的誓愿,为什么这里说你什么都不管不顾的,只自己去求生净土呢,按照理说来的话,众生受苦之处正是菩萨度生之门,像在这个《行愿品》里面讲到说,生死旷野,菩提树王,就是在众生的生死苦海中,才能长出来诸佛菩萨的菩提业,道果,可是这里却完全一味的提倡净土法门说,先要往生极乐,先只管自己往生极乐,这样的话自顾的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有违我们大乘的利他思想,因为大乘根性的菩萨,他是一定要以大悲心为前提,自利利他,那么求生净土会不会障我们的菩提道业,就是这么一个问题。

这里你看讲到说祇应愿生三界,于五浊三涂中,五浊三涂就是形容我们现在的整个世界的情形,我在此也给大家讲过五浊的这种情状,我们都知道《弥陀经》里面也讲说五浊就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大致就是讲到说这个人寿在两万岁的时候,就是人的寿命在两万岁的这个减劫的时候,差不多我们这个国土就进入到浊世了。那么到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时候,人寿只有百岁了,这个浊已经很厉害了,大家想想我们现在已经又过了离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左右了,所以说明我们当今时代这个国土,这个世间可以说是说,基本上是全人类都在共修恶法,就是已经成了一个修恶法的道场,不管是战争也罢,资源也罢,道德也罢,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已经非常的放任这种贪嗔痴的进行了。你比如说这种劫乱的时代,整个坏的阶段,刀兵、瘟疫等等,而且我们现在好在我们政府。我们的国家的领导,在开始提倡浪费粮食的问题,要不然现在的人,大家到餐厅里面看,把那粮食浪费的太厉害了,这一定是为饥馑年种的因果,一定会来这样的果报。

那么比如说我们现在见解上的混乱,对于颠倒,自己的不管宇宙观、人生观的颠倒等等这些错乱,再一个烦恼浊就是思想上的混乱,你看这个管不住的这种烦恼,这种莫名其妙的愤恨,这个等等,这种抑郁症、自闭症乃至去发泄,搞什么娱乐啊,去吸毒品啊,摇头丸啊,众生都是这样的一种情绪。那么众生的行为很混乱,就会导致一定是以伤害,相互诋毁、算计为我们众生的关系模式,这样的话导致福报越来越浅,命运混乱,做事情没有长远的打算,不管做什么都是抄这个短线,而且只管眼前不管将来,只管自己不管别人,只管我眼前的小范围,而不管大世界大地球的生态,等等这些越来越不好的情况,就是我们在佛经里面讲到的五浊情状愈演愈烈了。

那么在这样的一种世界里边,你看再一个就是三涂,三涂的话我们都知道就是三恶道,三涂指的是,刀涂、血涂、火涂,这个火涂就是指的地狱道,地狱道里面的情形呢,是每天就是受苦不间断,非常就是形容就跟着了一样,那么还有专门的火房地狱,这个专门里面就是烧火的,让堕到里边众生的来受这个不断烧的烧苦,那么这些就叫做火涂。血涂就是指的畜生道,畜生道你看是以强食弱,生物链我们所谓的,那么再一个有的畜生它专门就是为以宰杀,为最后生命的尽头和遭遇,所以等等这些这就叫做血涂,那么再一个就是刀涂、血涂,还有一个,火涂、血涂和刀涂,刀涂就是指的饿鬼道,饿鬼道一般我们有误会说以为畜生道是刀涂,其实是指的饿鬼道,饿鬼道常要受力大的或者鬼宿等等这些驱赶,它是非常可怜的,无处藏身都是这样的生活状态,所以称之为饿鬼,在这样的一种五浊三涂的横行的这样一种社会状态中,那么身为这样的一个以慈悲情怀的佛弟子,因为发愿住在这里边慈悲救度,去度化众生,这是一个正确的状态,可是为什么在这里呢做一个自了汉,小乘根基一样,而非是大乘的究竟解脱呢,所以在这里就有这个疑问说,跟大悲不相应,这是第一问。那么我们再来看智者大师是怎么答的呢。

答曰菩萨有二种:一者、久修行菩萨道,得无生忍者,实当所责。二者、未得已还及初发心凡夫,凡夫菩萨者,要须常不离佛,忍力成就方堪处三界内,于恶世中救苦众生。

你看这是智者大师给的一个回答,首先他明确的说菩萨是应该在恶世救拔众生的,这是一定的,但是菩萨有一个深浅层次的分别,也就是说你可以这样做,但是必须有一个资格认证,要你达标到某一种水平,你才有资格这么做。首先如果说是久修菩萨的话,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就是要证到无生忍,这是我们在从凡到圣的路途中,所修行的过程中所要证到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一个修证功夫。到了以无生忍的时候可以就称之为不退,不但是位不退,行不退,念都不退,特别证到七地以后,八地的无生忍,就属于念不退的范畴,那么这样的一种菩萨修到这种水平了,那么应该在此恶世,历缘对境去度化众生,自他皆利,成就佛果,是可以的。

但是我们有没有证到无生忍,这就要另当别论了,首先我们要看一下什么是无生忍,好像我们在讲《圆通章》的时候,也给有一些来听的同修们讲过,什么叫忍呢,忍就是我们通俗的讲就是至少你受得了,你能经得住,经得住这个冲击也罢,勘验也罢,现前的这个冲击也罢,你能经得住这个境界,那么这叫做忍。不是说境界离的你远了,你没有感觉了,而是就在这个境界中你能够忍的住,堪忍,这是叫做忍。那么忍里边也还有次第差别,第一个就是我们说的如果把无生法忍掰开来讲,首先有一个叫做生忍,有一个法忍,生忍就是说能够忍受人情世故里边,比如说谁起嗔恨心了,或者骂你了,或者今天打你了,或者说人家对你的这种阿谀啊,奉承啊等等,这种八风吹你的时候,你能不能心不动,这叫做生忍。那么什么叫做法忍呢,就是能够安忍一切我们外在的世界,生活的遭遇等等,一切寒热、风、雨、饥渴、老病等等这些祸害的时候,我能够安然不动,这叫做法忍。这两种忍还是前面次第修证的这种,水平比较低一点的水平,真正的证到无生法忍的时候是说什么呢,就是对于佛讲的这个不生不灭的道理能够安住不动,一切法如幻如化都是虚妄,能够完全信以为真,而且住到里面去,是这样一种思想境界,思想层次,这叫做无生法忍。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知道忍嘛就是一种智慧也是信心的体现,对它没有怀疑,就是别人来劝导你也罢,另当给你说出来一种新的思想,学说也罢,或者说世间法里边让你更多的参与也罢,你都能在这个水平里边安住不动,不被所诱惑,也不被它牵引,不会打失你的现证的这个境界,在这种情况下,才叫做无生法忍。这里智者大师就是说,得无生忍者,实当所责,就是你要到三界五浊三涂之中去度化众生,必须已经拿到了这个资格认证了,才可以说去救化。那我们想想,如果说证得无生法忍的话,咱们就着天台宗讲,我不知道你们听过,知道天台宗的四教仪么,那么讲的话是从圆教的初住,就是已经开始破无明,证实相,证法身这种水平了。通常我们来讲的话,从这个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要登地开始才到这种水平,这种水平证到这样的一种地步的时候,它有个什么功德呢,就是证到初地就可以去一百个佛土,一百个三千大千世界,去分身散影,去示现八相成道,度化众生,证到初地的菩萨就有这个功德,所以我们大家想想你看在这种水平上,你才可以叫做实当所责。

所以我在讲这个《净土十疑论》,来看讲义的时候我自己也是惭愧的很,也心里最近又对净土,特别是归宿感又增加了几分,确确实实也是有出来这样的去讲法,这样的号称弘法,也叫利生。那么生有没有利也不知道,能利几个也不晓得,但是自己如果说什么经都去讲,没有整合在净土一门上来,那么大量的时间全部就耗费在这上面了,也没有每天大量的去执持名号,那么有时候自己也心虚的很。因为这个菩萨度众生么,我们在此也讲过有的是果地菩萨,那么证了无生法忍的可以,那大部分都是因地菩萨呀,也就是十行菩萨,他现在还在自己还没有完全了道,还在往佛的路途中慢慢地成佛路上,还在前面的几个台阶中在那攀登,你说一不留神自己都会跌倒,都会后退,你说号称度生,有时候我们想想能度的了吗?所以说这样的话,只有像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这样的一种果后行因的菩萨,才是人家的分内之事。

我们现在有时候基本上说度化众生,如果你真的不是菩萨再来,确确实实就是妄想,你想我们有这个在尘不染,在欲无欲的功夫吗?我们能做到行空不证,涉有无着吗?我们能做到身在百花过,片叶不沾身吗?大家想想有时候我们连自己的念头都管不住,不要说其他的本事了。这个真正证到无生法忍的这个菩萨的话,他是念念都在无生法中啊,就是完全你的,任何你的风吹雨打都不动的。所以从这点来讲的话,我们就要知道自己要对治,这个看看自己几斤几两,有没有到这个水平。

那么第二种是什么呢,我们再往下看,你看:二者未得已还及初发心凡夫,第二种菩萨就是说实在的就是我们刚才讲的有心无力,有心无行的菩萨,没有证到无生法忍之前,都不能够把度化以为是你的职责,更何况我们现在充其量只算个初发心菩萨,算个名字菩萨而已,有的同修就是仅此而已,皈依三宝,甚至受五戒,再有的受了菩萨戒,这就叫菩萨,这都姑且不论,就算有水准的,有了一定的水准,但是没有证到无生法前,也不堪处在三界内度生,为什么呢?害处更大,你还没有到无生法忍这个究竟不退位的时候呢,你好不容易修了那么一点点,但是他会给你隔阴,他会给你经生死海,一洗涤你自己就没了,所以说凡夫菩萨、名字菩萨我们且不论,就是你有一些功夫的我们叫做轻毛菩萨。

你没有修到这个无生法忍的时候,就像这个胚器还没有说烧成一样,也没有上釉,有没有烧器烧出来成了这个瓷,还是用泥和起来的陶的时候呢,你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想想,你把它做的已经好像成了一个形状了,但是你在这没有烧成形,那么经这个雨,风一吹,雨一淋,它会怎么样啊,就会坏掉了,就打比喻说我们修的虽然自以为是有些功夫了,但是一旦从生死轮回路上,没有完全出苦海的时候,一经生死一隔阴,必然会迷掉的。就是乘愿再来菩萨,祖师们都说了,罗汉都有出胎之昧,菩萨还有隔阴之昏。你就是乘愿再来的菩萨,有时候他一经生死苦海投胎转世的时候,都会迷茫的昏掉的,还得有一段时间的引发和相续才能把上辈子的道行给接上,你看看。

那么这就说明说什么呢,说明说,在这个修行路上只要我们没有到无生不退,那么你其实就最好先自己管自己,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否则你自以为去度化众生,可是像这个永明延寿禅师讲到的嘛,有禅无净土,就是已经开悟的大祖师了,十人九蹉路,就是十个人里边会有九个人会绕远,会耽搁,蹉跎岁月的蹉嘛。所以在这里边我们讲到的说,不是无生忍的菩萨去度众生的话,就等于说欲速反迟,你想快点,结果反而什么呢,更加的慢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凡夫菩萨者,他的忍力没有成就,你这个忍力没有成就的话,你怎么去在这个生死苦海里面去勘验呢。所以这里讲到一句话说,要须常不离佛。那我们就想到大家我们发愿,念阿弥陀佛往生到极乐世界,才能够做到常不离佛呀。那我们现在生到哪里呢,就生到八难之一,佛前佛后,释迦牟尼佛已经灭度了,弥勒佛还没有成就,还没有再来,现在正在无佛时代,大家看到了吗,就是这个情形啊。如果我们设想一下,当我们现前能够见到佛陀,或者说为佛所摄受,依教奉行,披剃出家,常随弟子到处随佛游化,而且是整个佛在世的时候,国家人民都是一片和泰,整个都是国泰民安,在这个时代大家想想,我们的修行那么要有多有保障,因为能够见佛呀。

我们现在为什么说在《地藏经》里面也讲到说,这个世界的众生呢,它是为善为恶逐境而生的,就是容易受外在的环境干扰,你看我们现在都是跟着好就学好,跟着不好就学散嘛,学退嘛,学懈怠啊,我们来听一次法,不管说讲了两个钟头吧,你能听得去一句动了心了,回去就觉得能受用几天,那么受用几天完了以后你自己在家里面,每天日子把你的这个劲一冲,一散又提不起来了,为什么?就是始终我们不要说见佛了,就是始终你没有在法,没有在道上,我们现在一进入个殿堂都觉得清净加持的很,马上这种恭敬心就升起来了,一入这个法会,那么大家想想一旦我们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入的法会是什么法会,那是清净海众的法会。所以大家呢,要深思,这第一个问题我们一定要把它认认真真的对治,对治着自己的现实情形而依教奉行。

见佛啊,说实在的最重要了,能够生在佛前,近佛者的话,我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你看我们在世间,不要说到殿堂里面,三宝地去沾个佛气,世间的人本来很潦倒,刚刚初生牛犊,初闯社会,你让他,比如说跟个老总很有钱,给当个什么助理啊,现在说好听的叫助理,那古代就是仆人嘛,那他跟着有本事的或者跟个明星,都马上就这个霸气,这个谱就出来了,你看他跟着马上就觉得说,自己也好像是上层水准的人一样,为什么,他就沾那气,托那福。何况我们跟着佛,那都每天听佛言呀,说的佛话,过的佛日子,那成的佛果。那么这里呢你看,凡夫乃至初发心,未得这个无生忍已还的所有菩萨就需要常不离佛,不要说这样的菩萨了,登地菩萨要成佛还需常不离佛呀。

我们如果大家读《地藏经》里面你看,《地藏经》再再的每次讲到地藏菩萨都是说蒙佛接引,使获不可思议神力啊,又说我承佛如来威神力故,遍百千万亿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业报众生,那说明什么呢,这种登地菩萨他都念念不能离开佛的加持,佛的摄受。不借佛的神力他都没有这个道行,我们在修因证果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念佛忆佛现前当来见佛,就是一个趋向于佛的过程。所以这些从事项上来讲,觉得是这么一个说对的,从理上来讲,我们也要领悟,为什么说不离佛如此的重要,佛门里面说亲近三宝,甚至是我们修行的决定性的一个常态。所以说这样的水平要去须常不离佛的才能够忍力成就,为什么呢?就是由于具足了这种功德,才可以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大悲为业啊,你看问题里面说应该以大悲为业。

我们现在诸位自己想想,我们现在也是说要众生无边誓愿度,但是心性有没有确实跟慈悲相应呢,反正我是不敢说,我到现在还是有分别的,常来听法的我就看的就相应一些,或者说一块皈依了的,常在一起共修的,那我就还是有远亲疏远近之分别,这个不是说我修行不好,他就是实情实景就是这样的,为什么呢?就是这个真正的大悲我们现在摸不到,尝不着啊,真正的这种我们常讲的无缘,大家要体悟这八个字啊,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啊。那就是说,诸佛看众生就是跟自己是一体的嘛,他本质上已经证到了这个一体,一切色心诸法,都是自我的心性体现啊,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众生的苦痛和自己息息相关,所有众生的烦恼和自己脱不了关葛嘛。所以说只想着度众生,不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他是以这样的一种没有人我分别,一种平怀,不去洋洋得意,也不在乎成就感的这样的一大慈大悲,来行这个五浊恶世的佛事,我们现在能不能做到呢,我们现在想大悲为业,可是业不起来呀,我们现在也有慈悲,但是这个慈悲太有限量,跟诸位同修讲,咱们现在的慈悲都属于拿不出手的慈悲,也说去拔苦,也说去与乐,可是说实在的我们自己都还苦呀,我们念念都在这个分别,分别是最苦的,自己还没有乐,你怎么给众生乐呢。

当然从这个情见来讲的话,说我们不是现在也一点慈悲都没有,可是我们的慈悲它属于凡夫的水平,就是我刚才讲的有情见的,有亲疏的这种自私心里边,染污心,分别心里边所显现出来的一种所谓的慈悲吧,能够这样的已经不错了,能够发这种心,比如说有时候我们是父母对子女呀,学生对老师呀,男女之间的情爱呀,包括我们学修,同修道友之间,信佛学佛相应的人说在一起了,他有一个什么事,你就可能能够做一点别人做不到的去护持啊,或者说这个帮忙啊,那可能别人呢,如果他是一个完全不学佛的人或者是一个反对你学佛的人,甚至是念念都在诽谤三宝的人,你能够这样去对他吗?就不一定了。所以我们现在这种慈悲它是有分别心的,是一种善心,但是呢它做不到平等。

就我们人的本位来讲,大家想我们现在发慈悲心去度化,那么肯定我们就是看着人道的众生近呀,首先我们肯定是觉得这个人道里边,那么自己的父母、子女他是近的,亲戚朋友他是近的,同修道友他是近的,但是对于人来讲,可能有几分平等,可是人跟畜生我们就不一样对待了。为什么有的人觉得牛羊就是我们桌上的一盘菜呢?从平等上来讲,众生是平的,可是觉得应该吃它,这就不平了。甚至有人说,我特别有爱心,我爱护小动物,爱护小动物,也不一样,你自己养的宠物,有个病你就心疼,没了它哭的一把鼻子一把泪的,别人养的你就不一样了。 甚至在养宠物里边,珍稀动物你觉得好,北极熊或者是熊猫你看见可爱,苍蝇、蚊子你也能觉得这样觉得起来吗?他们都是平等的,甚至粪坑里的蛆虫,都是平等的。我们能不能够,做不到,可是真正的大悲为业的就是要一模一样的,从蛆虫到天人,一模一样。所以大家设想一下,不要说无生法忍,我们现在能够把信仰纯正坚持到底,能够把求生极乐世界最后能够拽的住,那就是末法时期的非常大的修行,所以大家一定要在这个上面有一个认知,这样的人才能够于恶世中救度众生。那么我们现在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再往下看。

故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者,无有是处。何以故?恶世界烦恼强,自无忍力心随境转,声色所缚自堕三涂,焉能救众生?

一句话就说到点上了,首先我们这个世界,你看这里讲到的,何以故?烦恼强。我们的烦恼是念念都在尘劳之中。第二个,世界恶,烦恼强世界恶是什么呢?就说了我们的身,身内的心和外在的境,外在的境是恶世界,刚才给大家讲了五浊恶世这样的一种情形。那么我们自己没有忍力的话,我们内在的心就会被外在的境所转,外在的境是恶世界自然就会导致烦恼强,烦恼强又会因果中感更恶的世界,我们现在的水平就是这样子的。纵然有一些修行,现在能够心随境转,能够意识到我的心是被境所转的同修们,这也算是在修行上面有点底子了。我们称之为有善根。大家看看更多的人是怎么样的?埋头造业,不亦乐乎!这就是烦恼强。大家都这样,因为大家整个世间,大家都在埋头造业,那么你一个人想似乎说众人皆醉我独醒,你自己都受不了。

为什么佛门里面强调出离心?首先你要出离,烦恼强在《无量寿经》里边都讲到说,世人薄俗,共诤不急之事。就是大家都是在一个目光短浅,这样一种俗气的视野中,共诤就是大家都在乎世间不应该在乎的事,什么呢?比如说少长男女共忧钱财。就是觉得自己的少,不管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共忧钱财,而且是有无同然,忧思适等。你看这是我随便在这里抽了一下《无量寿经》里面五恶、五痛、五烧里边的一句话,就典型的道出来我们现在。所以诸位要晓得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两千多年前就把我们现在社会的情形给描绘的清清楚楚,到位极了。

这就是我们烦恼强,心随境转,纵然有些修行,可是又不能在尘劳中磨练习气。有的呢,也有一些讲修行的人,可能自己去用几年功,躲起来,那么在某个地方修行了几年,可是一旦出世为人,在这里要开始弘法利生的时候,决定也是深陷牢狱。遇到逆境了,肯定被打失;遇到顺境了,一定还被迁移。我也见过,为什么?就是因为境界太恶。有些好端端的,或者也有闭关的,我们那会聚到了一个非常修行的一些道场里边,那么住了几年以后,因缘一改换,可能出来云游、讨单或者在外边跟红尘接触,开始想做点事儿,弘法利生最后有的就走形了。甚至度众生我常觉得,不是说你在度众生,我自己常有一想法我现在不被众生所度,我就可以算高人了。大家想想这里有多难,所以说我们现在自己的内心跟外境不能够让他脱然干系,就是我们确实管不住自己的心,刚才讲到为善为恶逐境而生,最难的就是管自己的心。释迦牟尼佛在经文里面讲到说他无量劫来就跟自己的心做斗争,生生世世死了又生,生了死了到现在他才好不容易证得佛果,独步三界。说他无量劫来,生生世世就是跟自己的心做斗争。这就是为什么,就是恶世界烦恼强,自己没办法转境,而是被境所转。所以最后你看自堕三涂,焉能救众生?自己都堕到三涂里边了,你怎么去救众生呢?再来看:

假令得生人中,圣道难得。或因施戒修福得生人中,得作国王大臣富贵自在。纵遇善知识,不肯信用。贪迷放逸广造众罪,乘此恶业一入三涂经无量劫。从地狱出受贫贱身,若不逢善知识还堕地狱。如此轮回至於今日,人人皆如是。此名难行道也。

大家看这句话,这段话最点睛之处就是人人皆如此,从假令得生人中,这就是说你自己在五浊恶世里面也没造恶业,一直在修善法,还可以。那么这样的生生世世的去什么,修行的过程中你没有堕到三涂去,这算好的了,这是纵令得生人中,可是圣道难得。你纵然能够得人的身份,那你有没有能够听闻佛法,就不知道了。有没有能够生到中国,也没保票的,这是第一层。

第二层,或许你还因为布施、持戒、修福生到人中了,那么因果感得你得了大的果报,得了世间的福报了,下辈子做国王大臣富贵自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你宿世的修因,感得这辈子福报很大。大家知道佛门里边有个词叫什么呢?叫做三世冤。三世冤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上次讲到的颠倒善果,能坏梵行。就是你这辈子,你是一个比较好的修行人,可以说比较好,为什么呢?你能够修十善业,你能够守五戒,也能够培一些大的福报,布施。慢慢地一辈子修好了以后,可是问题是什么呢?你只获人天果报,不生如来之家。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都没有出三界,没有出三界的话,这个福报在来生就会显发的很厉害。大家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真正做福报的时候,求布施,比如说布施的时候,你能做到没求吗?

我自己也常出去法供养,也常去财供养,每次都会结这个缘,可是我自己扪心自问一下我做不到,我做这个事的时候,我就首先要观照一下说我这么供养了,那么将来我能得什么果报,下意识的管不住自己。这个因果一种,你是种的世间求,而不是出世间。所以我们为什么说念念要回向同生极乐国,只有这样的回向才跟三轮体空能够暗合道妙,否则你一定是以有求之心而做有为之布施。这样的话来生的果报就大了,有的做国王大臣富贵自在,富贵自在他有利的时候他会生弊,什么弊呢?就是要么你位重一时,要么你权倾一世,在这种情况下,你的影响力就大,你撼动的这个世界,你对它施加的力量就大,所改造的就大。那么会发生什么呢?你造的业同时可能别人说一句话可能只害一个人,你说一句话会害十亿人。那么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你的福报大,我慢就会上来啊。

你看,纵遇善知识不肯信用,就是有善知识来给你讲法,可是你宿世的善根在这个时候已经被我慢完全给束缚住了,这个膨胀的不行,那么必然会贪迷放逸广造众罪,还会去造大的恶业,这样好了,这辈子享福了,第二世乘此恶业一入三涂经无量劫,出不来,这就叫三世冤。看上去这辈子,精进修行,其实第三辈子还不如不修,第三辈子晃了一世又进去了,就是绕了个圈,白白地浪费了一世。所以大家想想这样的话,多冤啊!可是我们现在很可能念念都在朝这个冤的路上走,这么讲到这里,我自己反思一下,真的是如此。

这还是入三涂经无量劫,那么再从地狱出来,还要受贫贱身,如果没有善知识,你还会堕到地狱里面去。如此轮回至于今日,诸位同修,你看到这句话了吗?人人皆如此,就是大家在座的人人都是这么个样子,只不过我们现在相对来安稳的坐在这里,这句话才是这段话的顶门针,点睛之笔。这么分明极致的道理,我们还是没办法相应,人人皆如此。所以在轮回路上,不知道你高你能高到哪里,不知道低你可能低到哪里。大家要晓得我们看芸芸众生相的时候,有的是富可敌国,有的是当古代的皇帝,九重殿阁高居,万里山河独据,这样的人在名利场上风光一时,这我们能见得到,有时候我们看到有倒霉的,有生病的,有出车祸的,有绝症等等这些。甚至宠物,小狗、小猫,低级的这些,刚才讲到的这些脏的,低级趣味的这些动物等等这些。我们不知道生生世世自己也做过,大家要有这个见解,你能见到他,你能闻到他的名号,那就说明你跟他有缘。这一类的众生这一道的生命形态没有缘的话,你听都没有听过。但能见,能闻,就说明你也曾经被他们所见所闻,相互的,这就是因果,人人皆如是。在这个上上下下中,出不了三界,就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有时候常说去放生,我有时候在想,看到放生的时候,每次去岳各庄,一进门,头一家就是卖胖头鱼的,大家都知道最受欢迎的鱼头火锅,鱼头火锅做要胖头鱼,除了头还得带半块肉,所以胖头鱼死的最惨,它一定是拦腰一刀就下去了。也不刮鳞,就给你拦腰一刀,然后尾巴在那动,头在那晃,就分身了。这都不知道过去造的什么业?可是当我们去到水产市场自己也想想肯定我过去也曾经那样过,人人皆如是。具体的讲一则例子吧!在《印祖文钞》里面就确实也讲到这样说,有记载。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三分魏蜀吴,三国时期是以魏国为主流的。为什么我们现在说魏晋南北朝呢?那么魏国主流,魏国的主是谁呀?曹操。

曹操当时权倾一世,作为为人之臣可是他自己挟天子,纵己势,侵君权,就把皇帝架在那了,而且特别重心机。后世人评价说叫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样的人才,可是就这样的一个人,最后一辈子跟西蜀和东吴相算计,有一天安宁吗?大家说。你说那日子过的好吗?可是我们认为说,这已经是历史名人了,纵然他算个名人,算个上高档次的人,可是在一千多年以后曹操,在乾隆年间,在苏州这个地方有一个杀猪的,有一次他们家屠夫把猪杀了以后把内脏给刨出来,在肺和肝上面一个上面写了一个字,叫做曹操。这是事实,在教史里面记载的。后来这家屠夫旁边有一个邻居,邻居家有一个人看见这家杀猪的了,说肝和肺上写一曹操,那会的人都信因果,他就知道说原来一千多年的轮回中,到这会做猪了!一看这个轮回如此可怕,他就出家为僧,念佛去了,法名叫佛安。

这是确确实实在佛门里面记载的真实事件。那大家想想,如果说当时的话,谁能跟他相比啊,那算一个国王了,若论千年以后啊,当猪了呀。你看这个轮回路上,因果相续谁认谁啊,有后门走,有人情说吗?完全就是你在这个生死苦海中就为什么,因为恶世界,因为烦恼强。那大家想想,从魏到乾隆年间,也一千多年了,那这其中又不知道做了什么,那么做了猪以后被宰了又不知道去哪做什么呀。所以从这点来讲,我们要知道这就是人人皆如是,如果我们依着这个方法自己凭自力出世间,称之为难行道,你自己都拉二胡一样自都顾不了自,你怎么度人嘛。不是说佛法不让你度人,可是你自己都顾不了自己,怎么度呢。所以下面一句:

故《维摩经》云,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诸疾人?

自己的病都医不好,病泱泱的,你怎么救别人呢?所以我看曾经有一次,我认得一个,一块来庙里坐了一会,她是搞什么的?搞美容的整形的,把这个脸上抹得画得天天不知道做什么,我说你这是为什么呀,把自己摧残成这样?不知道动了多少刀子?结果呢她说,说我是搞美容整容的,我自己好了,我才能让别人觉得这个好呀!我当时心里,嘴上也不好意思,我就想说我就没看出来你哪好呀?有的那一看就是做手术做的这都,都脱形了,所以从这点来讲,我们要知道,难易要简别。自了,了他,要简别,有没有本事,有没有资格也要简别,这样的才方之为随顺佛的言教,是佛真实弟子。时间关系,我们休息一刻钟,回过头来大家再一起去学习。阿弥陀佛。

刚才呢,我们读到智者大师在解答这个自利、利他的矛盾的时候呢,进行了这么一个分别。就是说有资格的我不反对,但是没有资格的,我这里以怜悯心把这个道理给大家讲解清楚。那么这里已经讲到难行道。就是害怕有人自不量力,自己不能救,而去救别人。最后呢,他引了一个比喻,因为在佛法里面常讲到说宗因喻,十二部里边也有说,譬喻,这算是十二部经典,就是佛说的经典种类,分了十二个种类的一个种类,就是听不懂的时候给打一个比方。那么智者大师在这里他就打了一个比方,我们再往下看,是引用的。

又《智度论》云:譬如二人各有亲眷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为无方便力故彼此俱没。一人有方便,往取船筏乘之救接,悉皆得脱水溺之难,新发意菩萨亦复如是,如是未得忍力,不能救众生。为此常须近佛,得无生忍已,方能救众生,如得船者。又论云,譬如婴儿不得离母,若也离母,或堕坑井渴乳而死。又如鸟子翅羽未成,只得依树傍枝不能远去。翅翮成就,方能飞空自在无碍。

你看他打了两个比方。第一个比方呢就等于说给我们算一笔账,你看嘛,同样两个人入水了都想救,那么一个人自己也不会游泳,就跳进去救,最后两个都淹死了。另外一个呢他有方便,方便呢就是赶紧去取船,取船筏把它划过来。那我们这个时候也可能把它个比方说叫做赶紧我们自己去学游泳,你要发愿,要救助这个溺水之人,必须你自己会游泳,这是人世间非常一目了然简单再至极不过的道理。所以在这个上面,我们可以说,智者大师引的这两个比喻,再一个你看就是譬如婴儿不得离母,离开妈妈呢这个没人管就堕在这个坑里洼里面就给跌的,这个跌下去就给摔死了,或者没有乳汁喝,渴死了。又像这个鸟呢,你的翅膀没有长完全,只能够在树旁边,小范围你去飞几下可以,你甭想出去翱翔。那么这里你看讲到翅翮,翅翮,翮就是翅膀上的那个翎,翎的中间的那个主干,是这个意思。方能飞空自在无碍。就这两个、三个比喻,我们自己我也跟在座的诸位同修咱们算一笔账。

因为这凡夫呢,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不怕不识,就怕比。虽然我们现在每一个人还没有到达这样大的视野,但是我们要知道做一件事呀,你得有板有眼,有步骤有计划才能早日成就。那么比如说我们的现实生活来讲。诸位都有这样的经历吧,不管你自己或者你的子女辈,或者甚至是再晚辈一些,那他总是,我们一辈子就拿八十岁来讲,你几乎你要想后四十年要想有一个出人头地,首先你得,我们中国人说俗了,你得有文凭,对吧?多少年读小学?多少年读高中?多少年读大学?本科完了研究生,博士,博士后,又是后三个,你什么时候把这好像都读完了,才练就了一身本领,然后去社会上找工作,再慢慢去的拼搏,奋斗,可能有一个好的所谓的社会地位或者说一个待遇吧。那么从这个账上我们算,每一个人在生命的过程中,前半部分的准备时间要花多少?接近一半时间,甚至一半都要多,读到博士后这一类的话,那么为了这个后半部分的安稳和出类拔萃,那么舍了前半部分,精心有步骤的去做准备,几乎就是每一个人的人生之路。

那么在这样一种,比较中,我们再来放到我们的轮回这一生中,大家想想,我们一念无明,翻入轮回,到我们修行成就,横超三界,在此之中是不是也好比人的一生呀?大家想想,从我们轮回开始,迷失佛性,做为众生,生生世世只要出不了三界就这样无尽的轮回,一直到你成就佛果,这其中假如是做为人的一生来讲的话,那么在这样一种大轮回盘的这种时空背景下,我们一生跟这个大轮回的一生来讲,这个比分比能占多少?能占得了一半吗?能占得了十分之一吗?能占得了百千万亿分之一吗?在这么长的轮回时期中,一期的生命就最多等于说,我们说如这个什么呢?如露亦如电呀,就像打雷闪电一样,一闪而已,比这要快得多。我们一辈子的生命放在大的轮回背景下。

那么如果说我们尽这一期的生命去把心挂靠在西方净土,成功往生以后,一了百了,再回娑婆的时候,这是属于后一种有方便有头脑的度生方法。而且这一账比下来的话,要比我们一般人过半辈子去准备一生、后半辈子的资粮那要划算的多呀。所以大家要记住,净土行人呀,我们现在先要以自利,出离为主。一定要以这个方法来修成就。再有大德也讲过言教,就是说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他要舍弃今生的,就是你这辈子,你甭想着在这上面有什么那上面有什么建树,不要打这些妄想。就我现在号称讲经法师,我每天都要,几乎要去让自己不要有这样的妄想,特别是近一段时期。我又对由于跟净土的法缘又亲近了,又升起了很大的这种增进心。要舍弃今生。作为一个净土行人,必须要舍弃这辈子。这辈子就是为了赚足了我们将来行菩提道的资粮,这是必然的一个步骤。

所以说如果说你在练足了资粮,那么我们才像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为什么地藏王菩萨说,敢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样的话呢?如果按照我们今天讲这个教理来讲,他是不是也有点不识时务和不自量力呢?不是的!地藏王,就是我于过去世,蒙佛接引,成就了以后,才能够什么呢?再回入这个生死苦海中做大导师。大家想想,在因地发愿的时候,为什么那个光目女到了这个见到无毒鬼王的时候,到了地狱里边了,到了地狱里边的时候,说我怎么会到这呢?大家还记得那个无毒鬼王说了两句,说要到这,除了两个条件,什么条件呀?若非威神即须业力。我们现在去都是靠业力去的。都是靠业力去的。他们来是靠威神来的呀。我们打个俗气的比喻就是,我们现在就是真的是犯了罪被判了刑住到监狱里面了,他们去,是去探监的,来了就自自在在的,说走就嘻嘻哈哈的走了,你这块住进去你出不来呀。你这有绑着,那也有扣着,你出不来,为什么?因果罪业。

所以你看,从这里来讲的话,我们还是,后面一句,凡夫无力,唯得专念阿弥陀佛使成三昧。我们先一定要,一定要这辈子要往生净土,以业成故,临终敛念得生,决定不疑,先把自己搞定。见弥陀佛证无生忍已,还来三界乘无生忍船救苦众生。广施佛事任意自在。你看这才是一个正道。给大家讲几位历史上很有名的大德,最后弃通途,潜心修净土法门。

我们都知道,佛门里边,勤修戒定慧,戒是学佛的根本,甚至我们在开始三皈的时候已经具足了戒的功德,记住了戒的特质。尽形寿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那么在佛教史上呢,在这个宋朝有一个特别有名的律师叫做元照灵芝律师。他是学戒,他专门给唐朝道宣大师的三大部作注释的。他在这个,我们在,出家人在这个登坛受比丘戒的时候呀,要礼谢祖师的时候有他的一份子。你要知道我们忏悔,可能诸位有的受过菩萨戒就知道忏悔,我们忏悔的话是从释迦牟尼佛、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到开始,第一个诵戒的优波离尊者,传南山宗历代祖师里面有他的一份子,就是能点得起名的呀。大家想想,这种地位的话经过历史长河的洗涤,还有名的那才是真正的超级大师。

那么他在学佛的因地的时候,开始学习佛的时候是一般,也是晃晃悠悠的,后来遇到善知识之后,才有所深入,得到这个真实的利益。那么他自己就想想说,我初心晚学的时候呢,就是因为没有好的善知识引导我所致的,我就差点就,虚费了一生了。这一生虚费了,我长劫以来就得受苦了。那么他就说,哎呀这个善知识就太重要了,他就发了个大誓愿,说我应该说,长生娑婆五浊恶世,每一世都要通达佛理,作大导师,提携群蒙,令入佛道。

那么后来呢,他特别是见到《僧传》里面讲到有一个慧布法师。慧布法师的观点是什么?说方土虽净,就是极乐世界虽然好,非吾所愿,不是我的根本愿望。若使十二劫莲花受乐,就是假如果生到,如果有的人生到边地疑城的话是,这个还在里边,就是在莲苞里面受乐,何如三途极苦之处救度众生。他看到这个话以后,更加印证了自己是对的,就是没问题了,我的这个发心。结果坚持所见,与净土不加理会,而且看见别人修净业的话,都要觉得说你也太,意思说你也太暴殄天物点了吧,像你自己的资粮,你去念佛去?就意思是,就净土学佛这都是,太不济的,没什么水平,没有根性的人了,凑合就念几声阿弥陀佛。还要生轻谤。这是他的前一半知见。

后来呢果不其然,后来怎么样呢?为什么说生老病苦,谁都出不了病魔的垢。身安则道隆,一到病业,一现形的时候正念就提不起来,后来生了一场特别大的垂危之病,神识迷茫,自己也做不了主,这才发现说,哎哟,原来凭自力修行,如此之难,有个灾病违缘,你都受不了了,何况说生死交关之际呢。一旦生死交换的时候,那个乱,那个定不住,那更是很麻烦。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呢,他才痛觉前非,觉得自己志虽宏大呢,可是力量太小了,就是看了咱们今天讲的《净土十疑论》,天台智者大师的,才读了这一段以后,第一问以后,尽平生所学,专寻净土法门。才从此深入净土教海。二十余年以后,二十余年之中,顿释群疑,愈加深信了。特别是后来见了善导大师,就是净土中第二代祖师,探讨说什么呀?要专修,不能够杂修,从此以后彻底归心净土了。这是这么一位这个佛门里边的一个大德。

那么还有一个呢是蕅益大师,蕅益大师是净土宗的第九代祖师。那么这个跟大家说一下,这位祖师呢他的一生的著作呢要等身的。《阅藏知津》、《灵峰宗论》,这都是佛门千古的这个独步千古的名篇,名著。就这么一位大祖师。而且确定是宗门下已经大彻大悟了,确定无疑。这样的一个大祖师,在给一个叫做钱牧斋居士写信的,一封信里面就讲到说什么呢,给大家念一下。今夏两番大病垂死,就是一年夏天呀,生了两次,差点都死了,那么仲夏呢一病更甚,第三次的时候就是最,这个在热的时候更加,可能是热病发作,就差点死了。七昼夜不能坐卧,大家想想你看这人人都有业障。七昼夜,就是七天七夜,坐也不是,卧也不是,就这样疼痛不安,不能饮食。

那么不可治疗,无术分解,就是没有办法了,最后说是什么呢?唯痛哭称佛菩萨名号,求生净土而已。就是唯一的办法就是痛哭求菩萨名号,为求净土而已。后来还说句什么话?说具缚凡夫,损己利人,就是我是一个具缚的凡夫呀,这辈子也称为,就是当时他所在的时代来讲,是佛门泰斗级的人物。可是呢损己利人,人未必利,己先受损了,自己的道业荒废了。最后他说了说,平日实喂在心性上用功,尚不得力,何况在文字上用力者哉你看,这只有祖师们才能说到,平常已经都在言教上,这个言教里面讲的说心说性,说因说果,就真修实悟了。天天在这个心性上去参究,尚这个时候都使不上力,没用呀。唯哭一句佛菩萨名号。何况平时咱们在文字上知识上用力的人。这是蕅益大师讲的呀,给居士的信里面,如此的坦诚自己的内心世界,说横超法和竖出法。就差别这么大。唯有哭喊佛菩萨名号。

到这个红螺寺,彻悟禅师的时候,就是咱们北京的红螺寺,这是当时莲宗十二祖彻悟禅师,当时他是在嘉庆年间呢,他是佛门第一人,可以说国师级的人物。后来呢就把自己所有参禅悟道的这些著作呢,全部拿出来一火给烧了,一火给烧了以后呢,很多就是随着他参学,道场里面的一些师父们弟子们都不解,这是怎么了老和尚?从此以后呢,栖心净土了,改了弘扬净土以后,自己门下的徒弟,甚至道场里的常住,还反对他,有就弃他走了的,他也不管,说你爱走走,去哪去,我不管,从此以后就只弘净土了,不顾别人的非议。因为当时你想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主流呀,那么做为佛门的第一人,这样的人物来讲,结果呢,弃禅从净的话,那如果从宗派门徒知见上来讲,这是特别让人接受不了的嘛,他不管非议。到最后他做了两首诗,一首是什么呢?是说自怜身作太平僧,就是自己可怜在这个太平盛世当了僧人衣食无忧,名高望重。可是的嘛,了生脱死却未曾,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修因证果,了生出三界还没有达到。最后他的愿望是什么呢?但求名标莲蕊里,我只求我这辈子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莲花化生,见佛闻法,不求高列上传灯。

因为传灯呀,大家都知道传灯,不是我们现在说的传灯法会,中国佛教史上有《五灯会元》,有《景德传灯录》,等等这些里面一位一位记载的都是什么呢?当时的超级一线的大祖师,都是开悟了,大彻大悟的大法师们。里边能够上传灯记载的都是高僧呀,可是他就说了,但求名标莲蕊里,不愿高列上传灯。就是说你这种虚名我不在乎,只求这辈子能够往生极乐世界。这都是当时教内的第一人,宗门下也是大彻大悟的。

我们诸位同修回去看一下,《彻悟禅师语录》,以后有机会了也跟大家再分享分享。《彻悟禅师语录》他对于净土的见地呢,完全是一个从禅宗大彻大悟,又称性回转净土以后,这样的一种见地。后来印光法师评价说,《彻悟禅师语录》你看了不但这个见地上能够大有提升,就是你写文章出口成章都要顿高十倍的,就如此的文字三昧加持。你看他写到,但求名标莲蕊里,不愿高列上传灯,最后还讲到一首诗,说什么呢?说思着莲邦雨泪垂,就是想起了极乐世界就痛哭流涕呀,本有家乡嘛。说什么呢?说这个思着莲邦雨泪垂,为什么呢?因为阎浮苦趣实堪悲,就是我们这个世界阎浮提众生,苦趣嘛,一到这里来就是来受苦的呀。大家看看我们念念从生到死,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在病中。所以阎浮苦趣实堪悲,世出世间思惟遍,就是世间法也学了,出世间法也学了,都学了,这个世法佛法都学了,学遍了,不念弥陀更念谁。最后才知道说,除了念阿弥陀佛其他的都没用,这就是这里讲到的,故《十住毗婆沙论》名易行道也。《十住毗婆沙论》里面。你看看,一个难行,一个易行。《十住毗婆沙论》是龙树菩萨在印度就写过说,净土门,净土法门,念佛称名属于易行道。这个凭自己力修行属于难行道,智者大师这里就把它给我们划别清楚了。

所以第一疑就是说,我们发心矛盾。所以你看,故论云:游戏地狱,行者生彼国,得无生忍已,还入生死国,教化地狱救苦众生。说人家地藏王菩萨来救化,人家是来游戏的,入到一个游戏,这个狮子三昧里边来救护,我们现在游戏不起来,我们是当真的。游戏的话你就应该可以上天,可以入三道,你游戏不起来么,就跟玩一样了。我们每天如此当真,那么就很痛苦。所以说这次跟大家结这个净土法缘呀,我确确实实也希望大家能够把这个净土呢,好好认认真真的跟自己的身心对照商量一下。如果说确实是这辈子在如此的五浊恶世末法时期,我们又没有资格,没证到无生法忍,那么还想了道,除了净土之外,我们也不敢说,佛门不说绝对之话,可是就此情此景,此生此世可以绝对说不可能。

那你看嘛,顶多充其量你能得个三世冤呀,三世冤你看刚才说的第三世就堕下去,那修的还真不如不修,可能不修了晃晃悠悠了也就在这个人道里面还晃悠一下,越修越修,下辈子落到下下辈子就更惨了,所以希望大家呢能够深思,深思之。关于自了,了他,你要在教理上有个明确。

那么再一个说从自了、了他的角度看,我们还要有一个认知,为什么呢?大家你看呀,因为我们净土呢比较偏提倡于说厌离心,那么通途修法你要成佛呢必须提倡菩提心,那一般我们就觉得厌离心,自己光管自己跑到那去了,不管不顾的这就好像有违菩提心,那么如果说要发菩提心,我们就一定不能说,一定非得厌离这,我可以就坐在这,就现前就度众生,为什么风尘仆仆的跑到极乐十万亿佛土之外呢?可是在这个见地上我们还要讲到,厌离心和菩提心是一致的,就菩提心大家想为什么要发心不为我呢?为一切众生。为什么呢?他的内涵他的这个宗旨究竟出在哪里呢?就是为什么?为了破我执呀。为什么我们不得成菩提?因为有我执嘛,所以才发菩提心,破我执以后才能够见道,修道,证道,成佛。

那么这个厌离心,厌到极致的时候我们想想,大家厌离娑婆,不是说光厌外边的境界,我们发愿到极乐世界,一个是厌外边的境界是什么呢?世界恶嘛。二一个还要厌我们自身的身心呀,一个是色身不净,二一个心里这个烦恼强呀,对于这种烦恼控制不住的升起来,无助的寻愁觅恨,念念的都是贪嗔痴,你要生起深刻的讨厌,就是真实的讨厌,确实很讨厌,一刻都不想跟它共生,由内而外,从内到外的这样一种厌离,大家想想,如此厌离到极致的时候,不但外苦,包括内身必随此力,也是自然放下的呀。身土是不二的,全情提起厌离心的时候,跟菩提心有什么区别吗?所以有祖师倒说,什么是菩提心?就是愿做佛心。愿做佛心就是愿往生心,为什么?因为只有往生才能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方能成佛呀。成了佛才能度众生呀,度众生心才是菩提心的相状。所以它是不违背的,我们不要搞错了。

而且就从自利利他上,我们也要简别,我们现在虽然号称利他,可是如果你自己没利圆满,利他还属于自利。我本人来作为法供养,跟大家来结这个法缘,归根结底还不是给自己赚往生资粮嘛。到这个情急之下的时候,那时候如果你的业障显现,可是你的功德大,你的资粮足,那么业障的显现,自然而然顺势就往生极乐世界,念念我们现在此时此刻的讲法,每天我们要求大家不能断十念,等等这些这都是往生净土的资粮。所以说在没有利他,所谓的利他,在没有自了之前,了他都属于自了。如果你往生到极乐世界自了了,完毕了,回过来乘愿再来,你哪怕看上去是在自了,其实是在了他呀。自了,了了以后,你自了即是了他,了他还是了他,自了如果没有了,自了,了他全还是自了。所以你以为了他,我们迈不出这个,为什么?就是因为没到无生法忍。所以说度化众生。

再一个我们说发愿往生,我屋里就有一副对联:应当发愿愿往生,客路溪山任彼恋。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有谁争?纵观古今佛法教外的情形,大家想想,确实这个国土是越来越劣了。我们现在这种加速的,这种成立方平方增长的这种坏的速度,我们观照一下,你看从上个世纪改革开放七八十年代开始,这种伴随着我们物质的这种发展,极具发展,大家想想,我们这个国土是不是同步的极具变得越来越不堪了?那就说明佛说的经典里说的五浊情状是一样的嘛。如果说就此从世间法来讲,三十六计,最后最根本的一计是什么呀?走为上呀。所以世出世间法它是并行不悖的,我们世间,讲了那么多什么,引蛇出洞呀,这个什么怎么说移花接木呀,偷梁换柱呀,瞒天过海,最后你就种种设计,种种方法,世出世间思维遍,最后三十六计最后最高的是什么呀?走为上。

大家想想,走为上,这俗情俗见还是光往自己走了,我们现在走为上,先去极乐世界还要乘愿再来,就是这里讲到的得无生忍已,还入生死国,就是发愿而去乘愿再来。《往生论》里面讲到的回向,回向有两种相状,一种回向一定要去,叫做往向,二一种回向还向,还要回过来再度众生。我们是为了度众生,而发愿往生,就是这里讲到的这个比喻里面说,赶紧去取这个船筏乘之救接。赶紧去练这个水里面游泳的本领,赶紧去练这个可以翱翔的翅膀,这样你才能承载的了别人。是这样的一个道理。

所以呢真正明眼人,这些大祖师们,你看净土第十三代祖师,印光法师,这是上个世纪最明眼的善知识了,他的人生座右铭,他自己把自己当做什么呢?长惭,这样的一种这种自谦之词,他老人家一辈子的座右铭是什么呢?只作粥饭自了僧,不做弘法利生梦。虽然他一生的精力,确确实实在为众生呕心沥血,可是他的提倡的是什么?只做粥饭自了僧,一定要这辈子先了道呀。

当然我们今天,也要讲到说净土宗这个第一疑呢,就是说发心矛盾,到底是自了为主呢,还是发菩提心,大悲为业呢?这里就给我们讲出来了,大家就心知肚明了,你是什么水平,你自己就知道了。当然我想在座的也有登地菩萨,或者是百千万亿地藏王菩萨的化身,可是呢这个请你继续,如果你确确实实每天为贪嗔痴所染,毫无办法,那么一定要发愿往生。为什么?度众生度众生,只有大家发现了么?只有净土法门,才能够自了、了他同时进行。这是我再给大家从这里提出来一个新的见解,只有净土法门。为什么呢?假如我们来弘扬净土,来劝修净土。那么我们常说的度众生度众生,自己是众生之首呀,大家发现没有。我们天天到处去喊着度众生度众生,可是你不要忘了,就跟猪妈妈过河一样,你不要把自己没数进去,自己也是众生之首,那么我们劝人学修了生死,就要是怎么样呢?擒贼先擒王呀。自己是众生之首,就把自己搞定呀。如果自己把心安在净土上,那么劝一切人来同修净土,自己也了道,个人各修各的,皆了道,这是不是最好的以大悲业,而又什么?自己了道呢?这是净土的更棋高一筹之处。

大家想想,我们现在都在忙着说,别人你该怎么样怎么样,你看我们有时候做微信也是说,天天要管,一不留神就给你弄一个链接,就乱糟糟的就开始了,就七嘴八舌就开始了,为什么?就是自己都管不住自己。如果自己都管好自己,我们略做一个提倡,步调一致,该念多少佛,今天十念法,晚上一起回向,大家想想,同步进行,是不是各各自了为究竟了他呢?所以只有净土一门,才能圆满的承担自利、利他,在末法时期。这是为什么说特留此经住世百岁呢?就是释迦牟尼佛特别之道,在这个时期只有这一法,能够让众生出生死苦海。

所以说千贤万圣各各如这个众星捧月一样来盛赞弘扬净土法门。一直到弘扬都有些人都已经听的不耐烦了。你看我这也是,虽然我自己修行的不好,走到哪里我也是希望用这个净土跟别人结缘,我刚给大家讲说,讲净土的时候呢,刚才去讲的时候呢,那有的比较年轻一点,他就觉得说,跟我们讲这个,我们还不想死呢。就是不通净土教理,为什么传印老和尚,我再再的给大家讲过我们佛学院,传印老和尚,我们现在的会长,他老人家就是亲口说过,看一个学佛者,乃至说法师,有没有把教理学通,就从他对净土的态度来进行印证。不是说每个人,这个从学修法上我们说有出家在家,有住持,有护持,可是从善根福德因缘来讲的话,就看你对净土的态度。好多高竖法幢的大法师,甚至都不能跟净土相应,唯怕污染了自己。所以呢想必这其中也有前因后果。

我再再的也赞叹诸位,每次我们来听这个净土课程,而且特别是来到福慧慈缘,我们来同行净土之路,希望呢大家在这个同修,同闻的过程中呢,都能够念念的把净土的真实信心给建立起来。这个信心呢,我自己每天也要观照,偶尔的,虽然我不是很精进,可是确实就是说每天我们的信愿,需要你维护,需要你清洗,就如同你捧着手机不断的看你的这个群一样的,就是必须是这么一个状态,可能才有心得。否则的话,当我们自己觉得说我已经是了,可是久而久之它就会远,就会淡,就会冷,所以为什么你看这祖师们,印光法师都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示现的这种修行之中呀,还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们纵然现在业障重,也不可能上品上生了,那我们就,哎呀说句没骨气的话,哪怕说真是说边地疑城,再说好点,说下品下生,都可以,一定要去。去了再说。

我师父的妈妈,我师父的俗家的母亲嘛,她就是最后八十多岁了,一辈子家里没,这个没动过荤的,家里这小孩或者先生要吃点,来客人要吃点菜,他们浙江人喝点小酒,都是让到外边去,从来家里不开荤的。那么后大半辈子的从这个年轻时代开始,入了净土,她的愿望就是哪怕下品下生都行。

所以有时候,这个净土法门呀,只有两种人能够得益。一个是超群智慧,就是能把教海掀翻,最后导归净土。一个是甚深福德,就是天生他就信了,他打一信以后永不再疑。就是这两种人容易受益,容易得成。最害怕的就是半吊子。就是说低又低不下来,不能做一个老实念佛人,高呢又会不上去,在这种情况下呢,最后就东一下西一下就都走掉了。这就是说的真的是说祖师们说什么呢?上智不如下愚,弄巧反成大拙。这是我们学习净土的一个心态和一个知见。

今天呢,正好讲到了第一疑。就是我们常规认为说,佛法要大行慈悲,要去广度众生,怎么个度法,怎么个真正能够达到度的目的,要在净土上来抉择。特别是机时要相应,就是此时,就是这个年代。希望大家呢能在这方面有一个自己的,这个树起一个见解。再一个呢就是说还是希望诸位回去要念,请大家多多念佛吧,没事就念,不要觉得没有时间,或者今天又有什么事,你就只求你把早晚哪怕一次十念法坚持起来,然后呢把浪费的时间念起来就可以了。只要你把浪费的时间念起来,这辈子往生有份了。

好,那么今天呢闻法就到这里,下一次呢我们再继续第二疑。回去呢复习一下,因为第二疑呢是佛法里面的一个根本教理原则,希望大家呢先把这个论文呢先熟悉一下,自己先参悟参悟,因为下次讲的时候这个道理就比较深邃。

好,请大家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