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2-1)前 言
我们这次打佛七,主要的修学宗旨,是要让我们这念心,能从颠倒、散乱,调整为「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就是把无量无边的一切分别心,统一起来----让它趋向于无量光、无量寿,能做到这样,才算成功!
正 文
但是,心在这样错综复杂的状态下,如何把它统一起来呢?天亲菩萨提出了三个次第 :首先成就「禅定心」,其次成就「智慧心」,第三个成就「大悲心」;以这三种善根来念佛,就能够达到一心归命,与阿弥陀佛的广大功德感应道交。
所谓「禅定」的善根,主要有两个内涵:第一个是「正念」,第二个是「正知」。修学次第是先成就正念,然后再成就正知。
所谓的正念:
一、先要:具足归依之心。
二、培养专注之念。
从归依的心,发动一种忆佛的专注力,让我们这念心紧紧的守住这句佛号,不会放掉。什么叫专注?什么叫做紧紧守住这句佛号呢?善导大师讲一个譬喻非常好,他说:有一个生死凡夫在大海当中,非常地无助;就在这个时候,他看到一艘船,可以把他带到岸上安全的地方;只是这条船在行驶的时候,不是很顺利,在暴风雨下,遭受风吹雨打----生死的波浪特别的大,整只船摇摇晃晃很危险,所以这个人必须很坚定地不怕风、不怕雨、不怕浪,紧紧的抓住这条船;不管风有多大、不管雨有多强,就是那一份的坚持----不放弃,才可能成功。他的意思是说:念佛人,千念、万念就是为了临终的正念!
也许你会说:念这句佛号很简单,一句阿弥陀佛念、诵、听!对佛菩萨来说,当然是非常简单,他们心中没有贼----妄想执着,可以心平气和念佛;问题是生死凡夫心思错综复杂,就像暴风雨一样,想要在心有千千结当中,建立起佛号,那就必须要有一份坚持:「不能念,要它念;不能专,要它专!」
当然,有些人临命终时、在加护病房中,照样可以把佛号表现出来,虽然子女在旁哭泣、身心世界也是乱七八糟,能够不怕风、不怕雨,抓住这句佛号不放,最后就感应道交了!那么,他这份坚持的力量,从什么地方来的呢?这就值得我们去探讨了。
古德说:我们对佛号的那份坚持,是来自对生命的一种「愿望」;净土宗讲「信、愿、持名」,心中一定要有愿望,而这个愿望包括两部分:
第一个、对于生命,你有「离苦得乐」的愿望
一个人如果常常安于现状----我现在很好、我不需要作改变。那你的佛号不会念好!念佛法门就是因为不满现状,想要有所突破、有所增上,才祈求阿弥陀佛加被、才生起一种归依的心。如果你觉得现在身体很健康、心情很愉快、生活很快乐,不需要改变,那就很难坚持这句佛号,它对你来说可有可无!
我们之所以不满于现状,就是因为一切无常变化;无始劫来我们的阿赖耶识含藏很多罪业种子,将会引发很多痛苦的果报,虽然现在还没有出现,但迟早会出现,好比身体病痛、眷属分离等等,都是过去罪业的一种显现。
正如古人说的:「已作地狱业,云何安稳住?」一个人之所以会满于现状,只有一种情况,就是愚痴!只看到暂时的风平浪静,却不知道暴风雨即将来临。我必须提醒大家:我们阿赖耶识当中,不完全都是善业,还有很多很多的罪业,在那里等待因缘出现;我们一定要有危机意识,必须对今生的离苦得乐,以及来生的离苦得乐,早一点做好准备!
一个有智慧的人,不仅看到现在,还要看到未来;未来即将发生的事情,也必须提前做准备。从因缘观察─罪业能招感痛苦的果报,而我们内心深处还藏很多罪业,这时候像印光大师说的:以怖畏心,来念佛。这样佛号才能产生强大的力量。
要知道:我们心中很多罪业都还没有表现出来,就像不定时的炸弹。一个有智慧的人,不能等到事情出现后,才手忙脚乱,来不及的,应该要事先布局、看到未来。所以透过佛法的智慧观察,知道生命充满了危机,这时候很谦卑的归依无量光、无量寿,祈求佛陀光明的摄受。也就是从离苦得乐的角度,生起归依的心;再由归依的心,产生强大的念力----不能念、要它念,不能专、要它专;因为别无选择。这是第一点,从离苦得乐的角度来念佛。
第二个,你有追求「出世解脱」的愿望对生命、对佛法有深入的人,应该不会只求业果的离苦得乐,这是不究竟的;人生苦乐永远在一起,有快乐、就一定有痛苦,所以我们在三界当中,总是一次又一次的轮迫,这不是究竟的办法,「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真正能彻底解决生命痛苦的,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想办法离开三界!没有离开三界、就永远有痛苦!因为生命是痛苦的根源,有生命就有痛苦。
当我们对每一次的受生、每一次的生老病死折磨,开始感到厌倦,想要去追求大乘涅槃那种无忧无恼的境界,这时候佛号对我们的意义就重大了!你想想看:我们能出离三界,凭的是什么?当然就是靠阿弥陀佛本愿的摄受到净土去,这是唯一的选择。
诸位要知道:每一个法门,都有它的道一一心地法门;净土法门是从「信心」、「愿望」而发动「佛号」,所以每一句佛号都包括信、愿、行。
一个人对生命没有愿望,就没办法念佛,就算你念佛,也不是修净土法门,只是念念佛号结缘而已。所以修净土的人,心中对未来生命要有一个愿景,就是要有希望一为了让生命增上,因此而念佛。当他把所有的希望,全寄托在这句佛号上,才可能把佛号念好。
我们的修行出发点完金一样,来到佛堂,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心有千千结,没有一个人例外;无始劫来,生命这样打滚下来,心中都充满了尘埃,没有一个干净的地方。但是,在这么多妄想当中,为什么有些人可以走出一条路、有些人就走不过去呢?就是你对佛号没有坚持!为什么没有坚持?因为你对生命
没有愿望,这是很糟糕的事,一个人对于未来没有愿望,凡事都无所谓,悠悠泛泛、不思进取,这样修学净土法门最糟糕;净土法门不怕你烦恼重、也不怕你业障重,但是不思进取,这件事情就非常严重。
唐朝有一位叫「张善和」居士,出生在一个杀牛的世家,他的祖父杀牛、父亲也是杀牛的,所以他也跟着杀牛,杀了一辈子的牛。到了晚年,病苦缠身,整个杀业的花报都现前。临终的时候,每天晚上都做恶梦,梦到很多牛来跟他讨命,没有一个晚上睡得好。但是这个人有善根,跟他太太说:「你赶快去请出家众来开示、超渡我。」那么,他同修去找了一位法师来,法师一问,哎呀!这个人一生杀牛,杀业相当重,整个花报都现前了。就对他说:「你现在修其他法门都来不及了!经上说,要能至诚的念阿弥陀佛』,即可消除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而且临终往生西方。」
张善和一听到这样的事情,马上就产生信心,相信阿弥陀佛一定可以救拔他,也希望生命能作些改变——「信、愿、持名」。在净土圣贤录上说,他就在临终时,念「未满十声」,还不到十声,就说:「牛已经离开了,佛陀来了」。这时候,他是在大家的助念当中,「含笑而逝」——露出微笑而往生的。
这个公案在净土圣贤录相当有名,很有代表性。古人对于此公案注解很多,我看过古人的注解之后,把它作成两项结论:
第一个、古德一致认为这个人一善根深厚;虽造恶业,但有大乘善根,临终的时候能生起强大的忏悔心、归依心,这个人过去生不简单,有大乘善根。
第二个、这个人做事情相当有决心一愿力很强;他想改变,就马上改变,所以能够全心投入无量光、无量寿,把他的罪业全部扭转了。
因为具足这两种条件,所以他成功了:有「大乘善根」,能够生起信心;有「坚定的愿望」,很清楚自己的目标,所以能够启动无量光、无量寿的功德。
要记得:我们在念这句佛号的时候,每一句佛号都要很专心听自己的声音,但是在听声音的背后,还要有一种「强烈的归依心」,就是心中要有愿望来支持你的专注,这样才能够在这七天当中,让每一句佛号都坚持下去,才能够从妄想干扰中,走出一条光明的道路来,任何妄想都无法中断你那专注的力量。
希望我们在念佛的时候,一定要有归依的心情,这是整个佛号背后一个动力的来源,一个人佛号念得没有动力,这样念佛是不行的;大家好好从这个地方去体会,以强大的愿力发起念力,才能产生强大的力量。
(2-2)前 言
净土宗的修学宗旨,主要是: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就是整个佛七,是在一心归命阿弥陀佛的基础之下,来修学禅定、智慧、大悲这三种善根,心中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正 文
刚开始,我们修禅定的出发点,是那份恳切的愿望,和一种归依的心情;我们希望能离苦得乐、希望能了生脱死,在仰仗佛力的加被之下,忆佛、念佛,产生一种强大的念力:不能念、要它念,不能专、要它专!所以对佛号的那份坚持,是来自于我们对佛道的追求──由愿力产生念力、由念力带动我们的愿力,自然形成一种辗转增上;而心中正念的力量,也随之而增长广大起来。
这时候会出现什么事呢?就是:我们心中这种真实的念力,开始去对治过去无始劫来的无明、妄想。《楞严经》说:一个修行人,当心中的正念,跟我们原本的无明接触时,这个叫做「真妄交攻」。这时候内心会出现很多很多的变化,所以在「正念」的基础之下,接下来就要修「正知」,就是要保持一种观照、反省,以免在菩提道中,产生障碍。
过去有一位禅师:在打坐入定时,就会看到两只狮子,在他的膝盖上跑来跑去,他不知道该怎么办。赶!把它赶走了,没多久又跑回来;赶走了、又跑回来;所以他出定之后,就去请教他的善知识。善知识说:以后你不要去赶它,越赶越糟糕、越赶狮子越多;下一次狮子出现的时候,你拿一枝毛笔,在它身上画一个圆圈就可以了。他就照善知识说的,在狮子身上画一个圆圈。等到出定后,看清楚,结果就画在他的大腿上,根本没有狮子。「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如果他没有得到善知识的引导,他的心就被这两只狮子所转了。
在整个修学圣道当中,很多人虽然有强大的念力,为什么就是无法到达目标呢?就是在「真妄交攻」时,没有产生正确的判断和见解。
经典上,也有这么一个公案:
有一位小沙弥,跟一位阿罗汉住在山上修行,这位阿罗汉经常到龙宫去应供,有一天小沙弥,也跟随阿罗汉到龙宫去应供。龙王因为要供养他的师父阿罗汉,所以准备了很多美好的饮食;小沙弥到了龙宫之后,看到很多美好的饮食、种种美妙的宫殿,又看到龙女很庄严,生起一种贪爱之心。
从那次回来之后,他就做很多的加行,布施、持戒、种种加行,但是心中已经产生了变化,已经不是原来的菩提心了;是以一种贪染的心,来引导他的加行,本质就是一种「贪染」。
古德说:「贪为法界,一切法趣贪。」所有的法,最后都跟贪的气氛相应,结果死了之后,变成一只大龙王,跑到龙宫把这个老龙王给杀死,自己做新龙王。
当然,以我们佛弟子来说,这个人的修行根本是偏差了、失败了,但是他刚出家也不是这种心情;怎么为了圣道,到最后变成龙王去了呢?
主要是因为:在修学过程中,当功德力开始生起时,会跟过去的无明妄想接触;这时候我们的无明妄想,会产生很多的影像来诱惑我们、引导我们。所以修行人功德出现时,要非常小心,无明妄想是非常狡猾的!就像我们从一个贫穷人出发,去追求一个珍宝,慢慢慢慢的越接近珍宝时,旁边就会有很多人来跟你打招呼,如果我们贪恋旁边的小花,可能就会失去前面庄严的珍宝。
所以在整个修行当中,最要紧的是:「不忘初心」!不要忘失当初念佛的那份真诚心──你是为了离苦得乐、了生脱死、成就佛道才来念佛的。这当中佛陀就告诉我们:必须要修习正念和正知的相互运转。
为什么「正念」和「正知」要相互配合?
关于这一点,在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讲一个譬喻说:好比我们要去调伏一只狂妄的大象,当然你先要有一个目标,看这个象要往那里走,你用一条绳子把大象绑起来,然后用强大的力量把它往前拉,「不能走、要它走。」你用绳子把它拉往我们所设定的目标,一步一步的走过去。当然,大象刚开始不肯走,慢慢慢慢的也就习惯、开始走了。
但是你只是往前拉是不足够的,旁边还要有一个人拿着草鞭,随时看着大象,看它方向是不是有偏差,你要随时调整它。
前面「拉着大象」的人是谁呢?就是「正念」。
旁边「观察大象」的人是谁呢?就是「正知」。
虽然念佛的时候──心于佛号,专一安住;心于佛号,相续安住;但还是要经常迴光反照:
1.你的目标在那里?
2.你的方向在那里?
3.你的动机是不是有所偏差了?
你要随时注意,因为烦恼会变化各种相貌来诱惑你、引导你,所以随时要迴光反照,古德常说的:「心常觉照,不随妄转。」一个人有很多的烦恼,这可以理解;佛号不怕烦恼,因为烦恼妄想不是佛号的对手;修行人不怕烦恼,就怕起颠倒,你要起颠倒,谁都救不了你!你被自己蒙蔽了,往那里走你都不知道;一个人最可怕的就是方向已经错误了、还不知道,这是非常严重的事!
结 劝
古人说:「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着魔」。在修行当中,要保持谨慎小心,几乎不能走错一步路;你走错一步路,那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不知要经过多生多劫、多少轮迴,你为了这样一次糊涂,终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堕到三恶道去;然后好不容易出来,重新忏悔、遇到善知识,再重头起步;所以修行中走错了路,很划不来!
因此,我们要谨慎小心,经常观察这念心跟最初来打佛七的心,有没有相同?有没有被烦恼所蒙蔽?修行人不能糊涂,可能会一时起烦恼,要赶紧醒过来、觉察过来,不能一直颠倒下去,否则连佛陀也救不了你。总之,要随时保持觉照──正念正知、正知正念!
(2-3)
问:请问师父,打佛七的时候,一直哭泣很悲伤,祈求「阿弥陀佛」快点来接引我,可以吗?
答:你这个地方有两个问题:
第一、念佛的时候感到很悲伤。
我们刚开始念佛,当然是带一点「感情」,由这个感情来带动佛号,当感情用得太深时,就变成了悲伤。这种悲伤状态,如果是偶一为之,这个无伤大雅;如果过于悲伤、次数很频繁,那就不是一件好事。
打佛七的时候,刚开始我们会比较偏重「信心」,仰信三宝、阿弥陀佛的功德。但是到了第四天、第五天,开始讲「观察门」,就要进入到智慧的观察,对娑婆世界、极乐世界的一种正确抉择。所以我们前面几天,会以信仰、情感来带动佛号,到了第四天、第五天,就开始用智慧来带动佛号。我们的佛七到第四天,就会提升;从一种比较「情感性」的念佛,变成一种「理智性」的念佛,这种佛号是比较寂静的。
刚开始因为妄想很多,用一点情感来调伏妄想,是可以的;但是我建议大家,情感的东西,就像一把刀,可以帮助你,但弄得不好,也会伤害你,适可而止就好了,不要过份的放纵它!
第二、乞求「阿弥陀佛」快点来接引我。
我想我们念佛人不要这样乞求,应该:「只问你自己准备好了没有?」如果三界的业缘没有结束,你是离不开三界的。我们看<阿弥陀经>,阿弥陀佛是什么时候来?「是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所以你业缘未尽,一直乞求「阿弥陀佛」赶快来,基本上是一种「心外求法」,以印光大师的观点来说,这样容易着魔。我们念佛人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要问你自己准备好了没有,不要急求阿弥陀佛赶快来,这个方向是向外求,不好。
问:大众念佛的时候,淹没了我个人的声音,很难听到自己的佛号,应该怎么办?
答:我们在念佛的时候,培养正念,就是一句佛号:「念、诵、听」,听自己的声音。当然这地方有个问题,就是老菩萨或是有些人身体虚弱,声音很小声,听不到自己的声音,怎么办呢?怎么摄心?我的心要住在什么地方呢?我的建议是这样:当你听不到自己的声音时,最好嘴巴也要动----金刚持法。虽然没有声音,嘴巴在动,能够创造一种「声相」,你就缘那个声相。
如果你连嘴巴都不动,那就没有所缘境了。所以最低标准,嘴巴一定要动----「金刚持」,然后你的心就跟着那个声相走,也是可以;没有声音、有声相,也是可以。很多大德也强调「金刚持」,就是缘这个声相。
问:止静的时候,闭上眼睛,前面出现一滩水,水中有活生生的动物在游动;打开眼睛时,地上也有很多色彩在活动,请问这是什么因缘?
答:当然每一件事情出现,都有一定的因缘,那么唯一的因缘,就是你自己的妄想变现出来,就是这个因缘。
我们打佛七,目标很明确,就是:「求一心不乱」。不管你的身心世界,出现什么样的相状、产生什么感受,你通通不要去管它。
之前我们有讲到,「正念」旁边要有一个「正知」来帮助。你要经常检查你的心,是住在什么地方,是不是住在佛号、住在你的菩提心、住在往生的愿力?还是跑去外面到处攀缘了?你要经常自我反省。当然我们看到水、看到一种彩色的东西,不必排斥它。你说:你不要出现、不要来干扰我,那就多此一举了。
<楞严经>说:修习止观时,念佛也是一样,刚开始培养正念,一定会把无始的妄想逼出来,这时候会有很多五蕴的魔境,有些是色蕴,你刚刚看到的境界是「色蕴」,彩色的东西;有些人会产生很多的「感受」,突然间很快乐、很痛苦;或者「想蕴」,产生很多的想法。色、受、想、行、识,五蕴的状态,都会一一出现,这时候,你只要做一件事:「不迷、不取、不动」。不要乱动!
念佛时,守住一个原则:「一路走来,始终如一。」从打佛七的第一句佛号,念到第七天的最后一句佛号,就记住这句话:「一路走来,始终如一」。中间的小花、小草,完全不要管它,「不迷、不取、不动」,这个才是最安全。
虽然不要执着,但也不要拒绝它。不要取着、不要乱动,注意自己的佛号、注意正念,就可以了。这个地方,大家要留意。
问:在坐念的时候,有些人的身体会随佛号节奏而快速的震动,或者是打拍子,这样是不是有利于摄心专注?
答:我们刚开始打佛七,心是很粗糙的,所以打打拍子、身体震动一下来帮助你摄心,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到第二天、第三天,就不能这样。因为你身体一动,就会影响你内心的寂静。所以我们讲正常的念佛方式,是──用你的音声来摄心,不要用身体来摄心!
为什么我们要打地钟?就是打出一个节奏、打出一个气势,由这个声音的节奏,带动大家明了的心来念佛。所以打佛七,要用音声来摄心,不要用身体的震动。因为刚开始靠它来摄心,要是养成习惯,那就糟了,你的身体静不下来;身体静不下来,你的心也就静不下来。我的建议不要这样,不好,会有后遗症!
问:我们念佛,念到耳朵里面也有佛号,这时候是要听闻耳朵的佛号呢?还是要用口念?
答:我不知道你耳朵的佛号,是怎么产生的?如果你这个佛号,不是你本身念出来的,另外有一种声音,那这个声音你就不要管它;如果你耳朵的佛号,是你自己创出来的,那你当然可以跟着你的佛号走。
我们这个心,到底要跟谁走?打佛七,我们这念心「云何应住?」我的心要住在什么地方、要跟谁走?你只能跟着你创造的佛号声音走。如果你突然听到有佛号的声音,在耳朵里面出现,我没这样子念、而有这个声音,这就不对了!那你千万不要乱动,你自己要有一点正知、判断力。
打佛七的时候,要经常保持警觉性,有些错误可以重新再来一次,好比平常有些事没做好,可以重新再做一次;但是打佛七,一旦犯错,可能就没有第二次了,是要付出代价的。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小心----是不是跟着自己的佛号走?还是已经向外攀缘了?你自己要小心!尤其是功夫提起来时,「真妄交攻」状况很多。
我只能告诉你一个原则:「一路走来,始终如一。」刚开始是怎么走进来的,还是继续跟着那个走----跟着自己的佛号走!
问:当我们念佛念到轻安的时候,是不是要念下去?
答:「轻安」是一种禅定的相貌,表示你的心已经寂静下来;但是以我们打佛七的标准,轻安只是第一个功德,内心深处,还有很多颠倒要对治,事情还没有解决。大概明天之后,除了正念之外,我们开始要多一些观照,来破除心中的障碍,也就是后天开始进入「观察门」----观察生命的真相。
其实,我们现在得到一点寂静、轻安,这些都是很表面的功夫,离我们佛七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所以佛号还是不能捨。当然,能够念到轻安,表示你还不错,有一点功夫;你的心,这两天真的有跟着佛号走,有照这个方法在修,心已寂静下来。但这还是表层的功德,明天开始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们内心深处,还有很多垃圾要清除,等明天再说。
通常打佛七,我们会先要求大家把佛号念稳定、先把心中的佛号建立起来,之后再产生气势,然后就开始要生起观照了。佛号除了稳定、气势之外,前面还要多一个智慧观照来破障,就是所谓的:「打得念头死,建立阿弥陀佛!」
其实,我们现在都还在建立佛号阶段,还没有真正跟妄想接触,心中难免会有两股力量:一个是佛号的力量、一个是妄想的力量,很正常!明天开始,我们要用「正念力」去对治、调伏妄想;现在有些寂静,偶而也会出现妄想,这很正常;刚开始我们不处理妄想,先把佛号建立起来,这是正常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