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家,如同活佛在堂上

孝顺不能等!父母在家中,就如同活佛在堂上;如果连眼前的活佛都不会恭敬,还需要到远方的寺庙去拜佛吗?

最近,常在报上看到老人独居的问题,他们有些是没有子女;但也有人把子女栽培得颇有成就,后来子女侨居国外,自己独居在台湾,老而孤单。因此病了没人照顾,往生了也没人发现,这是现代社会的老人问题。这个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最主要的是年轻人忘了父母的养育之恩。

今生我是你父,前世你是我母。人人都是我生生世世的父母。

几年前我曾讲过《父母恩重难报经》,开头是一个故事:

有一天,佛陀带着弟子阿难外出托钵。途中看到一堆白骨时,佛陀马上跪下虔诚地向这堆白骨顶礼。阿难觉得很奇怪,便问佛陀说:“佛陀啊!您是人天导师,无上尊贵的觉者,您为何要向一堆白骨顶礼呢?”佛陀回答:“因为这堆白骨是我生生世世的父母啊!”

人的寿命不论是长或短,总是有限。当一期的生命结束之后,灵魂(业识)还会再投胎到另一处,当他被生下后,又开始了另一期的生命;往生后又再投胎……,每个人都一样啊!说不定现在坐在你旁边的人,就是你前世的兄弟姊妹或父母。所以说,我们都是互为父母、互为子女。

我常说:人生就像一出戏。上了舞台,你演你的角色,我演我的角色──你是我爹,我是你子等。戏演完了,下台之后你还是你,我还是我。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都是不断地在上台、下台,角色也一直在更换。所以佛陀说,这些白骨都是我生生世世的父母。

佛陀又向阿难说:“阿难,你来将这堆白骨中的男众和女众分开。”阿难面有难色地说:“佛陀啊!人如果还活着的话,可以从他们的衣着分辨出男女;但死了之后只剩下一堆骨头,要如何分辨呢?”

佛陀告诉他:“你把颜色较白的捡出来,把较黑、较黄的放在另一边;较白的便是男众,较黑、较黄的则是女众。”

阿难问:“为什么呢?”佛陀说:“因为男众的生活较悠闲,有时间求道,所以骨头较白;而女众必须为传宗接代和生活操劳打拚,身心的折磨和烦恼较多,所以骨头较黑、较黄。”(编按:指当时的印度社会)

《父母恩重难报经》是从女人怀胎开始说起。记得几年前讲这部经时,有位妇产科主任说我很像妇产科医师,因为从胚胎开始,一直到生产的这段过程,我都描述得清清楚楚。我告诉他并不是我懂医学,而是看了佛经之后才知道的。可见,佛陀真是一位大医王。一个小生命要在母体中生长真的不简单,所以要感恩母亲啊!

在感叹父母难为的同时,是否也曾想到父母在养育我们的过程中,也是历尽千辛万苦呢?

除了感谢母亲,也要感谢父亲,更要感恩天地间的一切众生及万物!记得以前我种花生时,把种子丢到泥土中后,必须再用脚把土踩得扎实一些。隔天去看时,本来平坦的土地已经裂开出一条条的缝;第三天便看到地上已经冒出两片嫩芽了。大地孕育万物也是非常地辛苦,所以我们要时时抱持感恩的心,面对父母及爱惜天地万物。

现在的父母真的很难为!送孩子到学校念书,无论穿的、用的都要选名牌、赶流行、和别人比较。不知道大家在感叹现代父母难为时,是否也曾想到父母在养育我们的过程中,也是历尽千辛万苦呢?所以,我一再强调世间有两件事不能等:一是孝顺;二是行善。

现在的孩子,大都在父母的羽翼呵护下成长,把父母黏得紧紧的;长大后,要他们向父母说句感恩、贴心的话,却认为那是肉麻的事而说不出口。

小时候黏着父母,为什么长大后却和父母产生疏离,甚至还让父母独居呢?这是不对的啊!父母在家中,就如同活佛在堂上;对眼前的活佛不恭敬,反而到很远的寺庙去拜佛,这岂不是本末倒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