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弘明集卷第九

大唐西明寺沙门释道宣撰

辩惑篇第二之五

笑道论(其文广抄取可笑者)

臣鸾启。奉勅令详佛道二教。定其先后浅深同异。臣不揆疎短。谨具录以闻。臣窃以佛之与道教迹不同。出没隐显变通亦异。幽微妙密未易详度。且一往相对。佛者以因缘为宗。道以自然为义。自然者无为而成。因缘者积行乃证。守本则事静而理均。违宗则意悖而教伪。理均则始终若一。教伪则无所不为。桉老子五千文辞义俱伟。谅可贵已。立身治国君民之道富焉。所以道有符书厌诅之方。佛禁怪力背哀之术。彼此相形。致使世人疑其邪正。此岂大道自然虚寂无为之意哉。将以后人背本妄生穿凿故也。又道家方术以昇仙为神。因而诳惑偷润目下。昔徐福欺妄分国于夷丹。文成五利妖伪于汉世。三张诡惑于西梁。孙恩搔扰于东越。此之巨蠧自古称诬。以之匡政政多邪僻。以之导民民多诡惑。验其书典卷卷自违。论其理义首尾无取。昔行父之为人也。见有礼于其君者。敬之如孝子之养父母。见无礼于其君者。恶之如鹰鸇之逐鸟雀。宣尼云。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春秋传曰。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臣亦何人。奉勅降问敢不实答。其道德二卷可为儒林之宗。所疑纰缪者去其两端请量删定。桉五千文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名为道。臣辄率下士之见为笑道论三卷合三十六条。三卷者笑其三洞之名。三十六条者笑其经有三十六部。战汗上呈心魂失守。谨启。大周天和五年二月十五日。前司隷母极县开国伯臣甄鸾启。

    笑道论卷上
        造立天地一
        年号差舛二
        元为天人三
        结士为人四
        五佛并出五
        五练生尸六
        观音侍老七
        佛西法阴八

    笑道论卷中
        日经不同九
        崑崙飞浮十
        法道立官十一
        称南无佛十二
        鸟迹前文十三
        张骞取经十四
        日月普集十五
        大上尊贵十六
        五穀命凿十七
        老子所佛十八
        勅使瞿昙十九
        事邪求道二十
        邪气乱政二十一
        诫木枯死二十二

    笑道论卷下
        北方礼始二十三
        害亲求道二十四
        延生年符二十五
        桩与劫齐二十六
        随劫生死二十七
        服丹金色二十八
        改佛为道二十九
        偷佛因果三十
        道经未出言出三十一
        五亿重天三十二
        出入威仪三十三
        道士奉佛三十四
        道士合气三十五
        诸子道书三十六

造立天地一

一太上道君造立天地。初记称老子。以周幽王德衰。欲西度关。与尹嘉期三年后于长安市青羊肝中相见。老子乃生皇后腹中。至期喜见有卖青羊肝者。因访见老子从母怀中起。头鬓皓首身长丈六。戴天冠捉金杖。将尹喜化胡。隐首阳山。紫云覆之。胡王疑妖。镬煮而不热。老君大瞋考杀胡王。七子及国人一分并死。王方伏令国人受化。髠头不妻受二百五十戒。作吾形香火礼拜。老子遂变形。左目为日右目为月。头为崑山发为星宿。骨为龙肉为狩肠为蛇。腹为海。指为五岳。毛为草木。心为华盖。乃至两肾合为真要父母。

臣鸾笑曰。汉书云。长安本名咸阳。汉祖定天下将都雒邑。因娄敬之谏乃叹曰。朕当长安于此。因尔名之。周幽未有何得老子。预知长安与尹喜期乎。又桉三天正法溷沌经云。溷沌之始。清气为天浊气为地。便有七曜万像之形其来久矣。岂有化胡之后老子方变为日月山川之类乎。若尔者是则幽王之前。天地未生万物。云何道经有三皇五帝三王乎。然则天地起自幽王矣。又造天地记云。崑崙山高四千八百里。上有玉京山大罗山。各高四千八百里。三山合则高一万四千四百里。又广说品云。天地相去万万五千里。计紫微宫在五亿重天之上。是则高于崑崙山数百万里。而老君以心为华盖。肝为青帝宫。脾为紫微宫。头为崑崙山。不知老君何罪倒竪于地。头在下肝在上。以颠倒故见亦倒乎。以长安为度关之年。幽王为开闢之岁。将以化物。讵可承乎。

二年号差舛者

道德经序云。老子以上皇元年丁卯。下为周师。无极元年癸丑去周度关。笑曰。古先帝王立年无号。至汉武帝创起建元。后王因之遂至今日。上皇孟浪可笑之深。

又文始传云。老子从三皇已来。代代为国师化胡。又云汤时为锡寿子。周初郭叔子。既为国师应传典籍。何为不述。但列伊尹傅说吕望康邵之人乎。而傅说者。惟注老子为柱下史。道家注为周师。便是俗官。如何史传不说。又上皇元年岁在丁卯。计姬王一代七百余年。未闻上皇之号。检诸史传皆云。老子以景王时度关。鲁哀十六年孔丘卒。即周敬王时。敬王即景王之子。景王即幽王之后一十余世。此则孔老同时。而化胡经乃云。幽王之日度关。不闻更返。何得与孔子相见乎。化胡又云。为周柱史七百年。计周初至幽王。止有三百余年。何得妄作。然上皇之年道门诡号。故灵宝云。我于上皇元年半劫度人。其时人寿万八千岁。如何超取半劫前号将来近世用乎。一何可笑。且上皇无极并是无识穿凿。作者欲神其术。仍以年号加日。冀有信者从之。

又云。代代为国师。葛洪神仙序中具说已怪寻。圣人既出匡救为先。而夏桀陵虐涂炭生民。成汤武丁思贤若渴。老子何以贤君不辅虐政不师。修身养性自守而已。期颐将及。自知死至潜行西度。独为尹说直令读诵。不劝授人。身死关中坟陇见在。秦佚弔之三号而出。究前传经后人妄论。虽曰尊崇。翻成辱道。

三元为天人者

太上三元品云。上元一品天宫元气始凝。三光开明青黄之气置上元三宫。第一宫名玄都元阳七宝紫微宫。则有青元始阳之气。总主上真自然玉宫灵宝上皇诸天帝王上圣大神。其宫皆五亿五万五千五百五十五亿万重青阳之气。其中神仙官僚人众各有五亿五万乃至如上万重。皆结自然青元之气而为人也。其九宫重数官僚人众皆同紫微。

臣笑曰。三天正法经云。天光未朗蔚积未澄。七千余劫玄景始分。九气存焉。一气相去九万九千九百九十里。青气高澄浊溷下降。而九天真王元始天王生于九气之中。气结而形焉。便有九真之帝。皆九天清气凝成九宇之位。三元夫人从气而生在洞房宫玉童玉女各三千而侍。以天为父以气为母。生于三元之君。

又桉灵宝罪根品云。太上道君礼元始天尊问十善等法。于是天尊命召神仙各说因缘。恒沙得道已成如来。其未成者亦如恒沙。又元始传云。天堂对地狱。善者昇天恶者入地。若以此说理则不然。何者元始天王及太上道君诸天神人。皆结自然清元之气而化为之本。非修戒而成者也。彼本不因持戒而成者。何得令我独行善法而望得之乎。

又桉度人本行经云。太上道君言。我无量劫度人无数。元始天尊以我因缘之勳。赐我太上之号。推此有疑。如有无生成品云。空为万物母。道为万物父。此则先有于道乃有众生。然此为道之父。非众生所作。道既如此。众生何用修善而作乎。又道生万物。生物之初是则始也。我既始生未有染习。何得有六道四生苦乐之别乎。又不可也。又云。众生神识本来自有。非道生者。道既能生万物。神识岂非物乎。又不可也。

四结土为人者

三天正法经云。九气既分。九真天王乃至三元夫人三元之君太上道君于是而形。逮至皇帝始立生民结土为像于旷野。三年能言。各在一方。故有伧秦夷羌。五情合德五法自然。承上真之气而得为人也。

臣笑曰。三元品善恶业对皆由一身。又元始传云。若淫盗不孝。死入地狱受五苦八难。后生六畜边夷之中。推此而言。乖违太甚。且皇帝土像之日。经于三年上真气入乃能言语。此上清之气与太上同源。论先未有恶善。何为入土像中。即堕八难为蛮夷乎。此土为像。先亦无因。云何造作之后。乃有中边之别乎。又上真之气为痴为黠。若其痴也。不应入土能言。如其黠也。应识五苦八难。如何不乐善乐而贪为苦难乎。推此诸条。可笑之深也。

五明五佛并兴者

文始传云。老子以上皇元年下为周师。无极元年乘青牛薄板车度关。为尹喜说五千文曰。吾游天地之间。汝未得道。不可相随。当诵五千文万遍。耳当洞听目当洞视。身能飞行六通四达。期于成都。喜依言获之。既访相见。至罽宾檀特山中。乃至王以水火烧沉。老子乃坐莲华中诵经如故。王求哀悔过。老子推尹喜为师。语王曰。吾师号佛。佛事无上。道王从受化。男女髠发不娶于妻。是无上道承佛威神。委尹喜为罽宾国佛。号明光儒童。

臣笑曰。广说品云。始老国王闻天尊说法。与妻子俱得须陀洹果。清和国王闻之与群臣造天尊所。皆白日昇天。王为梵天之首。号玄中法师。其妻闻法同飞为妙梵天王。后生罽宾号愤陀力王。杀害无道。玄中法师须化度之。化生李氏之胎。八十二年剖左腋。生而白首。经三月乘白鹿与尹喜西游隐檀特。三年愤陀力王猎见便烧沉。老子不死。王伏便剃发改衣。姓释名法号沙门。成果为释迦牟尼佛。至汉世法流东秦。又文始传。老子化胡推尹喜为师而化胡。消氷经云。尹喜推老子为师也。文始传云。吾师号佛。佛事无上道。又云。无上道承佛威神委尹喜为佛。推此众途师弟乱矣。何名教之存乎。又化胡消氷经皆言。老子化罽宾身自为佛。广说品。愤陀力王老之妻也。得道号释迦牟尼佛。即秦汉所流者。玄妙篇云。老子入关至天竺维卫国。入于夫人清妙口中。至后年四月八日剖左腋而生。举手曰。天上天下惟我为尊。三界皆苦何可乐者。寻罽宾一国乃有五佛俱出。一是尹喜号儒童者。二是老子化罽宾者。三老子之妻愤陀王号释迦者。四老子在维卫作佛。亦号释迦。五白净王子悉达作佛。复号释迦。桉文始传云。五百年一贤千年一圣。今五佛并出。不觉烦乎。若言圣人能分身化物。说经亦必多方。何为老化则多。经惟二卷不变。至于儒童尹喜愤陀佛经。无闻于今。但是白净王子所说。以此推之。老喜为佛。虚妄可曝。且老经秘说不许人闻。前后相番诚有远意。然老能作佛。止是一人道士。不知奉佛惑之甚矣。如父为道士。岂以道人子为道士。岂以道人故。而不认其父乎。

六五练生尸者

五练经云。灭度者用色缯。天子一匹。公王一丈。庶民五尺。上金五两而作一龙。庶民用铁五色石五枚。以书玉文。通夜露埋。深三尺。女青文曰。九祖幽魂即出长夜入光明天。供其厨饭三十二年。还其故形而更生矣。

臣笑曰。三元品中天地大水三宫九府九宫一百二十曹。罪福功行。考官书之无有差错。善者益寿恶者夺算。岂有不因业行直用五尺缯。而令九祖幽魂入光明天。三十二年还故形耶。不然之谈。于斯可见。计五练之文。出天地未分之前。至今亦应用者。则三十二年后穿塚而出也。耳目所知。何为羲皇已来。不闻道士死尸九祖从地出者耶。不然之状。又可笑也。今郊野古塚。亦有穴开焉。非道士祖父更生之处乎。亦可启齿。

七观音侍道者

有道士造老像。二菩萨侍之。一曰金刚藏。二曰观世音。又道士服黄布帔。或似服帊通身被之。偷佛僧袈裟法服之相。其服黄帔。乃是古贤之衣。横被加前两带者。今悉削除。学僧服像。

臣笑曰。桉诸天内音八字文曰。梵形落空九重推前。天真皇人。解曰。梵形者。元始天尊。于龙汉之世号也。至赤明年。号观音矣。又桉蜀记云。张陵避疟丘社中。得咒鬼之术。自造符书以诳百姓。为大蛇所吞。弟子耻之。云白日昇天。陵子衡为係师。衡子鲁为嗣师。以祖妖法惑乱天下。汉书云。刘焉以鲁为督义司马。遂杀汉中太守苏固。便得汉中。鬼道化人。时传黄衣当王。鲁遂令其部众改着黄衣巾帔。代汉之徵。自尔至今黄服不绝。像服沙门。良可悲也。且立身之本。忠孝为先。子像父侍天地不立。观音极位大士。老子不及大贤。而令祖父立侍子孙是不孝也。又袭张鲁逆人之服。是不忠也。既挟不忠不孝。何足踵焉。

八佛生西阴者

老子序云。阴阳之道化成万物。道生于东。为木阳也。佛生于西。为金阴也。道父佛母。道天佛地。道生佛死道因佛缘。并一阴一阳不相离也。佛者道之所生。大乘守善道者。自然无所从生。佛会大坐。法地方也。道会小坐。法天圆也。道人不兵者。乃是阴气女人像也。故不加兵役。道作兵者。可知道人见天子王侯不拜。像女人深宫不干政也。道士见天子守令拜者。以干政为臣僚也。道会饮酒者无过也。佛会不饮。以女人饮酒犯七出也。道会不斋。以主生生须食也。佛会持斋。以主死死不食也。又以女人节食也。道人独坐。以女人守一也。道士聚宿故无所制也。

臣笑曰。文始传云。道生东木男也。佛生西金女也。今以五行推之。则金能刻木。木以金为官鬼。金以木为妻财。推此则佛是道之官鬼。道是佛之妻财也。又云。道生佛者理则不然。阴阳五行岂有生金之木。故知道不生佛。道人大坐。以是道之官府。道士小坐。以上逼于官也。道人不兵租者。以本王种故免也。道士庶贱兵租是常。道经若此。若免兵租便违道教。又灵宝大诫云。道士不饮酒不干贵。如何故违犯大诫乎。后之纭纭。全无指的。又云。道士以斋为死法。故不斋者。何不饱食终日养此形骸。而兴绝粒服气以求长生之术乎。卒不见之终。为捕影之论矣。又云。道人独卧道士聚宿。据此合气。黄书不可妄乎。

九日月周径者

文始传云。天去地四十万九千里。日月直度各三千里。周回六千里。天地午子相去九千万万里。卯酉四隅亦尔转形。济苦经云。崑崙山高一万五千里。

臣笑曰。依济苦经云。天地相去万万五千里。与前文始。全所不同。文始传云。日月周围六千里。径三千里。据法则围九千里。如何但止六千耶。又天圆地方道家恒述。今四隅与方等量。则天地俱圆矣。化胡云。佛法上限止极三十三天。不及道之八十一天上也。又云。崑山九重重相去九千里。山有四面。面有一天。故四九三十六天。第一重帝释居之。今计崑山高一万五千里。而有九重。重高九千。则高八万一千。而言万五千者。何太乖各。大可笑也。

十崑崙飞浮者

文始传云。万万亿万万岁。一大水崑崙飞浮。尔时飞仙迎取天王及善民。安之山上。复万万亿岁大火起。尔时圣人飞迎天王及人。安于山上。

臣笑曰。济苦经云。天地劫烧洞然空荡。清气为天浊气为地。乃使巨灵胡亥造立山川日月如前。崑山飞浮容可迎人安山之上。若天地洞然山为火焚。义不独立。如何迎取王人安山上乎。

又度人妙经云。五亿重天之上大罗之天。有玉京山。灾所不及。计太上慈愍。何不迎之以在玉京乎。若看死不迎。是不慈也。若不能迎。是欺诈也。又度人本行经云。道言我随劫生死。然大上道君。居大罗之上。灾所不及。犹云随劫生死。自余飞仙。如何迎取天王善人。安于山上令免死者。深大愚騃。又可笑也。

十一法道天置官者

五符经云。中黄道君曰。天生万物人为贵也。人身苞含天地无所不法。立天子置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九州百二十郡千二百县也。胆为天子大道君。脾为皇后。心为太尉。左肾为司徒。右肾为司空。封八神及脐为九卿珠楼神十二胃神十二三焦神三。合为二十七大夫。四支神为八十一。元士合之百二十。以法郡数也。又肺为尚书府。肝为兰台府。

臣笑曰。检道经州县之名。文似近代所出。古县大而郡小。见于春秋及周书洛诰。今反以郡大于县。是则非春秋已前道经乎。诬惘迷谬不可观。而可笑也。

十二称南无佛者

化胡经云。老化胡。王不受其教。老子曰。王若不信。吾南入天竺化诸国。其道大兴。自此已南无尊于佛者。胡王犹不信受曰。若南化天竺。吾当稽首称南无佛。又流沙塞有加夷国。常为劫盗。胡王患之。使男子守塞常忧。因号男为忧婆塞。女子又畏加夷所掠。兼忧其夫为夷所困。乃因号忧婆夷。

臣笑曰。胡言南无。此言归命。亦云救我。胡言忧婆塞。此言善信男也。忧婆夷者。云善信女也。若以老子言。佛出于南。便云南无佛者。若出于西方。可云西无佛乎。若言。男子守塞可名忧塞。女子忧夫恐夷可名为忧夷。未知婆者。复可忧其祖母乎。如此依字释诂。丑拙困辱。大可笑也。

十三鸟迹前文者

洞神三皇经。称西域仙人曰皇文者。乃是三皇已前鸟。迹之始文章也。又云。三皇者。则三洞之尊神。大有之祖气。天皇主气。地皇主神。人皇主生。三合成德万物化生。

臣笑曰。南极真人问事品称。灵宝真文三十六卷。在玉京山玄台玉室。真文大字满中。天地沦没万成万坏。真文独明。此之真文。即三洞文也。三皇即三洞之尊神。必不在三洞之后。尔时未有鸟兽。何得云三皇已前鸟迹之始文也。若以伏羲为三皇者。桉淮南子云。皇帝使仓颉覩鸟迹造文字。此则止在皇帝之时。何得云三皇已前鸟文之始乎。

十四张骞取经者

化胡经曰。迦叶菩萨云。如来灭后五百岁。吾来东游以道授韩平子。白日昇天。又二百年。以道授张陵。又二百年。以道授建平子。又二百年。以授午室。尔后汉末陵迟不奉吾道。至汉明永平七年甲子岁。星昼现西方夜。明帝梦神人长一丈六尺项有日光。旦问群臣。傅毅曰。西方胡王太子成道佛号佛。明帝即遣张骞等。穷河源。经三十六国至舍卫。佛已涅槃。写经六十万五千言。至永平十八年乃还。

臣笑曰。汉书云。张陵者后汉顺帝时人。客学于蜀。入鹤鸣山为蛇所吞。计顺帝。乃是明帝七世之孙。理不在明帝之前百余年也。又云。明帝遣张骞寻河源者。此亦妄作。桉汉书。张骞为前汉武帝寻河源。云何后汉明帝。复遣寻耶。不知骞是何长仙乎。代代受使。一何苦哉。可笑其妄引也。

十五日月普集者

诸天内音第三宗飘天八字文曰。泽落觉菩台缘大罗。千天真皇人解曰。泽者天中山名。众龙所窟落觉者道君之内名。菩台者真人之隐号。玉台处泽山之阳。三万日月明其左右。罗汉月夫人。大劫既灾。诸天日月会玉台之下。大千世界之分。天下改易大千洞然。

臣笑曰。济苦经云。乾坤洞然之后。乃使巨灵胡亥造山川玄中造日月。崑山南三十兆里复有崑山。如是次第有千崑山。名小千界。复有千小千。名中千界。复有千中千。名一大千世界。计大千世界中有百亿日月。又经云。大劫既交天地改易。日月星辰无有存者。若其普集则百亿俱来。何为但三千而至。若余不集者为是灾所不及。为是本界阙少。若必少者。地上凡人。尚蒙日月之照。天上福胜。如何独无照乎。又日月之下。乃是欲界。下人不名大罗上界灾所不及。今不来者。理其然乎。将知造此经者。惟闻大千之名。迷于日月之数。故其然哉。

十六大上尊贵者

文始传称。老子与尹喜游天上。入九重白门天帝见老便拜。老命喜与天帝相礼。老子曰。太上尊贵。剋日引见。太上在玉京山七宝宫。出诸天上。寂寂冥冥清远矣。

臣笑曰。神仙传云。吴郡沉义白日登仙。四百年后还家。说云。初上天时欲见天帝。尊贵不可见。遂先见太上。在正殿坐。男女侍数百人。如此状明。则知太上劣于天帝矣。言大上尊贵治在众天之上者妄也。今据九天生神章。太上住在玄都宫也。其玉清宫在玄都之上。何重宫复在玉清之上。便高玄都两重矣。而老子云。太上治在众天之上者。何谬如斯。

十七五穀为刳命之凿者

化胡经云。三皇修道人皆不死。上古时。天生甘露地生醴泉。食饮长生。中古来天生五气地出五味。食之延年。下古世薄天生风雨地养百兽。人捕食之。吾伤此际。故尝百穀以食兆民。于是三皇各奉粟五斗为信。求世世子孙不绝五穀生神州。

臣笑曰。五符经云。三仙王告皇帝曰。人所以寿孝者。不食五穀故也。大有经曰。五穀刳命之凿。臭五穀命促缩。此粮入腹无希久寿。汝欲不死肠中无屎。五府经云。黄精者三阳之气。上太清宫。食之甘美。又长生也。未解老子何不尝此。而尝五穀腐人之肠乎。又三皇者皆神人也。何以不令子孙王于长生之国。而以五斗穀请子孙王于神州。求刳命腐肠之短寿乎又可笑耳。

十八老子作佛者

玄妙内篇云。老子入关往维卫国。入清妙夫人口中。后剖左腋生。行七步曰。天上天下惟我为尊。于是乃有佛法。

臣笑曰。化胡经云。老化罽宾一切奉佛。老曰。却后百年。兜率天上更有真佛。託生舍卫白净王宫。吾于尔时。亦遣尹喜下生从佛。号曰阿难。造十二部经。老子去后百年。舍卫国王果生太子。六年苦行成道。号佛字释迦文。四十九年欲入涅槃。老子复见于世号迦叶。在双树间。为诸大众请启如来三十六问讫。佛便涅槃。迦叶菩萨焚烧佛尸。取舍利分国造塔。阿育王又起八万四千塔。即以事推。老子本不作佛。若作佛者。岂可老还自烧老尸而起塔耶。且可一笑。且老子诸经多云作佛。或作国师。岂可天下国师。与佛必待伯阳乎。度人化俗。要须李耳耶。若云佛不能作要须道者。从始气以来。独一老子。不许余人悟大道而为国师耶。是则老为自伐惟我能也。然佛经。人人行行皆得佛果。道经不述。惟一老君。如何佛教如此之弘。道经如斯之隘乎。且妄言虚述首尾无据。蜀记。张陵蛇噉。而注白日昇天。汉书。刘安伏钺。乃言长生不死道家诬老子作佛。讵可怪哉。

又造天地经云。西化胡王。老子变形而去。左目为日。右目为月。桉玄妙经云。老子乘日精入清妙口中。是则老子乘一目之精而入口也。计大道洞神何所不在。乃要凭一精而入胎乎。若必藉精。精依于首。若乘头入。两眼俱来。今乃乘一眼而入。使成偏见之大道乎。亦可笑也。

十九勅瞿昙遣使者

老子化胡歌曰。我在舍卫时。约勅瞿昙身。汝共摩诃萨。齎经来东秦。历落神州界。迫至东海间。广宣世尊法。教授聋俗人。与子威神法。化道满千年。年满时当还。慎莫恋东秦。无令天帝怒。太上蹋地瞋。

臣笑曰。桉瞿昙者。即释迦也。化胡经云。周庄本初三年太岁丙辰。白净王子既得正觉。号佛释迦。老子见其去世恐人懈怠。复下多罗聚落。号曰迦叶。亲近于佛。焚尸取骨。起塔分布。若如上文。释迦未生。不得预遣瞿昙往东土也。如其已生成佛者。中间无容。得受迦叶之约勅充千年之使乎。岂有菩萨亲侍于佛而勅佛为使乎。又周庄一政。止有一十五年。元年乙酉全无丙辰。本初之号何谬如斯。足令掩耳。亦使太上蹋地而瞋乎。

二十以酒脯事邪求道者

度人妙经称。三界魔王各有歌辞。诵之百遍名度南宫。千遍魔王保迎。万遍飞昇大空。过三界登仙公。又玄中精经。道士受诫符录。置五岳位设酒脯再拜。

臣笑曰。观身大诫云。道学不得祠祀鬼神及向礼拜。既是欲界魔王。未度诸有。焉能诵通百遍度南宫耶。

又桉三张之法。春秋二分祭社祠灶。冬夏两至同俗祠祀。兵符社契军将交兵。都无戒劝之文。此之神社。为神为道。若是神者。道士不拜。如其道也。不设酒脯。岂有口诵魔言身行礼祭。求出三界。良可悲夫。

二十一佛邪乱政者

化胡经佛兴胡域。西方金气刚而无礼。神州之士。効其仪法起立浮图。处处专尚背本趣末。辞言迂荡不合妙法。饰彫经像以诳王臣。致天下水旱兵革相伐。不过十年灾变普出。五星失度山河崩竭。王化不平皆由佛乱。帝主不事宗庙。庶人不享其先。所以神祇道气。不可复理。

臣笑曰。智慧罪根品云。元始天尊曰。我于上皇元年半劫。度人延命万八千年。我去后人心颓坏淫祀邪神。杀生祷祈更相残害。自取夭伤寿无定年。以此推之。淫祀邪神万神欢喜。气与道合应获福利。云何命促寿无定年。又汉明以前。佛法未行道气隆盛。何乃兵戈屡作水旱相寻。雨血山崩饥荒荐集。更有桀纣炮烙生灵。自明帝后佛法行来五百余年。宁有妖灾虐政甚于前者。以今验古。谁有诳欺。事彰竹帛。不可掩也。鸾乃庸疎。颇寻两教。道法谦退。行伪以显佛真。佛法澄正。存理而开物性。若不如此通道。则可笑杀人。

二十二树木闻诫枯死者

老子百八十戒重律云。吾戒大重。向树说之则枯。向畜说之则死。又灵宝经云。玄素之道。古人修之延年益寿。今人修之消年损命。

又道士受三五将军禁厌之法。有怨憎者癞狂殒命。又度国王品。东方开明招真神身着黑帻。有玄文身广百步。头柱天主食邪魔口容山。朝食五百暮噉三千五十五合衣吞。臣笑曰。三元大诫云天尊说十诫十善等法。无量人得道。诫云。不得怀恶心。闻诫生谤得罪。今树木无情。不虑获罪起谤。何须戒之令枯。若必枯死。此则有知。若有知者。闻法应悟。然无此理。何用斯言。公知今人修则损命灾毒已行。大道宽容检而不检。致令殃延后代而不收录之耶。

又桉三张之术畏鬼科曰。左佩太极章。右佩昆吾铁。指日则停空。拟鬼千里血。又造黄神赤章杀鬼。朱章杀人。或为涂炭斋者。黄土泥面。驴[马*展]泥中悬头着拄。打拍使熟。自晋义熙中。道士王公期除打拍法。而陆修静犹以黄土泥额。反缚悬头。如此淫祀众淫同笑。又桉汉婕妤。帝疑其诅。对曰。若鬼神有知。不受无理之诅。如其无知。诅之何益。故不为此。以事推测。常人之智尚识达之。况鬼有灵聪明正直而受愚厌者。未之有也。今观其文。词义无取。有同俗巫解奏之曲。何期大道。若此容而不非乎。将不耽嗜糟汁湎淫终岁。以理推诚。岂得尔耶。

二十三起礼北方为始者

依十诫十四持身经云。北方礼一拜。北方为始。东向而周十方。想见太上真形。

臣笑曰。文始传云。老子与尹喜游天上。喜欲见太上。老曰。太上在大罗天玉京。山极幽远。可遥礼阙。遂不见而还。以此推之。玄都玉京太上所住。今在上方。何不以上为首。而浪礼北方耶。然道生东阳也。何不东方为始。佛生西阴也。北亦阴也。前已鄙之。今复尊量而前礼乎。又罪根品云。大上道君同阳馆中稽首礼元始天尊问十善等法。此诫乃天尊所说。何以不礼天尊。而想见太上乎。舍本逐末。谁之咎也。

二十四害亲求道者

老子消氷经云。老子语尹喜曰。若求学道。先去五情。一父母。二妻子。三情色。四财宝。五官爵。若除者与吾西行。喜精锐。因断七人首持来。老笑曰。吾试子心。不可为事。所杀非亲乃禽兽耳。伏视七头为七宝。七尸为七禽。喜疑反家。七亲皆存。又造立天地记云。老子化胡。胡王不伏。老子打杀。胡王七子国人一分。

臣笑曰。三元诫云。道学不得怀挟恶心。不孝父母。不爱妻子。计喜所杀父母。如知是幻。何得怀疑反视。如其实心依诫怀恶已犯重罪。何况斩二亲之首乎。又胡王不伏。杀其七子。亦以甚矣。又杀国人一分。何斯不仁之深乎。若作法于后代。则令求道者皆杀二亲妻子矣。又不可以一王不伏而滥诛半国之人乎。进退二三。可笑怪也。

二十五延生符者

三元品云。紫微宫青延生符书八方则八气应之便成人。毁符以烧者。人随烟化为气。其文四万劫一出。

臣笑曰。文始传云。万亿万亿岁一大水。崑崙飞浮。有仙飞迎天王善人。安之山上。乃至前前万万岁。天地溷沌如鸡子黄。名曰一劫。桉大水之日天人不死。不应迎之山上。

又济苦经。乾坤洞然之后。溃然空荡。计一劫之时。人物不存。其延生符四万劫乃出。岂可四万劫中绝无天人。幽幽冥冥。何其远也。又万万止是一亿。亿亿止是一兆。止言一亿兆年而云。万亿万亿者。盖新学造经。不知数之大小耳。

二十六椿与劫齐者

洞玄东方青帝颂曰。九五不常居。天地有倾危。大劫终一椿。百六乘运回。

臣笑曰。大水既漂。崑崙飞浮。后有大火。金铁融地无草。乃至万万亿岁。天地如鸡子黄。总名一劫。然椿是世木。以世火烧之则灰。值劫火便绝。而言大劫齐椿者。一何谬欤。亦可笑矣。

二十七随劫生死者

如度命妙经云。大劫交周。天崩地沦。欲界灭无。太平道经佛法华大小品。周游上下十八天中。在色界内至大劫交。其文乃没。其玉清上道三洞神经真文玉字。出于元始。在二十八天无色界上大罗玉京山玄台灾所不及。故自然之文。与运同生同灭。能奉之七祖生天。转轮圣王代代不绝。

臣笑曰。度人本行经云。道言自元始开光以来。赤明元年。经九千余亿劫。度一恒沙众生。尔后至上皇元年。度人无量。我随劫生死。世世不绝。恒与灵宝同出。经久劫终九气。政运託胎。洪氏积三千余年。至赤明开通岁在甲子。诞于扶力。盖天复与灵宝同出度人。无始天尊以我因缘。赐我太上之号。在玄都玉京以此推之。真文在玉京灾所不及。而云自然之文。与运同生同灭。同生同灭岂非灾也。

又云。我与灵宝同时出没。又云。我随劫生死。计灵宝运灭。太上随亡。而云长生不死。此为妄也。又玉京在众天之上灾所不及。理合可疑。一切形色无有存者。玉京玉台斯为色界。色界非常。玉京岂存。又赤明甲子之号。殊同河汉之实矣。

二十八服丹成金色者

神仙金液经云。金液还丹。太上所服。而神今烧水银。还复为丹。服之得仙。白日昇天。求仙不得。此道徒自苦耳(烧丹成水银。烧水银成丹。故曰还丹)昔韩终服之。面作金色。

又佛身黄金色者。盖道法验也。令身内外刚坚如金。故号佛金刚身也。

臣笑曰。文始传云。太上老子太一元君。此二圣亦可为一身。金液经云。太一者惟有中黄丈夫及太一君此二仙人主也。饮金液昇天为大神调阴阳矣。

寻韩终未服金液。止是常人既服昇天。即老君是也。而老君为太上万真之主。何所不能而乃须金液后调阴阳乎。

又太一大神成者多少调阴阳者复须几人。若言服者。皆得何其多耶。又丹与水银遍地皆有。火烧成丹。作之不难。何为道士不服白日昇天。为天仙之主而辛苦叩齿。虚过一生良可哀哉。若不服者。明知为丹所误。故捕影之谈耳。

又云。佛身金色由丹所成。此乃不须行因一炷丹。得邪见之重。可为悲夫。

二十九偷改佛经为道经者

如妙真偈云。假使声闻众。其数如恒沙。尽思共度量。不能测道智。

臣笑曰。此乃改法华佛智为道智耳。自余并同诸文非一。昔有问道士顾欢欢答。灵宝妙经天文大字出于自然。本非法华。乃是罗什妄与僧肇。改我道经为法华也。且灵宝偷于法华可诳东夏。法华之异灵宝。不殊西域。今译人所出不爽经文。以此推之。故知偷改为实。且佛经博约词义宏深。千卷百部无重文者。不同老经自无别计。倚傍佛经开张卷部。且五千之文全无及佛。佛之八藏亦不论道。自余后作皆窃佛经。后自明之。不广其类。是以古来贤达讽诵佛经。至今流传代代不绝。道法必胜何不诵持。举国统括诵道谁是。是故知非可为准的。

三十偷佛经因果者

度王品云。天尊告纯陀王曰。得道圣众至恒沙如来者莫不从凡积行而得也。十仙者无数。亦有一兴而致一仙位。复有积劫而登由功高。则一举功卑。则十昇有十阶级。从欢喜至法云。相好具足。于是诸王闻说即得四果。

又度身品。尼乾子于天尊所闻法。获须陀洹果。

又文始传。老子在罽宾弹指。诸天王罗汉五通飞天俱至。遣尹喜为师。得道菩萨为老子作颂。

臣笑曰。佛之与道。教迹不同变通有异。道以自然为宗。佛以因缘为义。自然者无为而成。因缘者积行乃证。是以小乘列四果之差。大乘有十等之位。从凡入真具有经论。未知道家所列四果十仙名与佛同。修行因缘未见其说。然道家所修。吸气冲天饮水证道。闻法飞空饵草尸解。行业既殊证果理异。但说天有五重。或三千六千。或八十一天。或六十大梵。或三十六天。或五亿五万余天。或九真天王九气天君四方气君三元三天九宫天曹玉清大有玄都紫微三皇太极。诸如此类理有所缘。岂有虚张自取矫异。请说此天。为重为横为虚为实。服何丹草而获此天。脱所未详则徒为虚指。更来可笑矣。

三十一道经未出言出者

桉玄都道士所上经目。取宋人陆修静所撰者。目云。上清经一百八十六卷。一百一十七卷已行。始清已下四十部六十九卷未行于世。检今经目。并云见在。乃至洞玄经一十五卷。犹隐天宫。今检其目并注见在。

臣笑曰。修静宋明时人。太始七年因勅而上经目。既云隐在天宫。尔来一百余年。不闻天人下降。不见道士上昇。不知此经从何至此。昔文成以书饭牛。诈言王母之命。而黄庭元阳以道换佛。张陵创造灵宝。吴赤乌时始出。上清起于葛玄。宋齐之间乃行。鲍静造三皇。事露而被诛。文成书饭牛致戮于汉世。今之学者。又踵其术。又可悲乎。汉书张鲁祖父陵。桓帝时造符书以惑众。受道者出米五斗。俗谓米贼。陵传子衡。衢传子鲁。号曰三师。三人之妻为三夫人。皆云。白日昇天。初受道名鬼卒。后号祭酒。妖鄙之甚穿凿滥行。皆此例矣。

三十二五亿重天者

文始传云。天有五亿五万五千五百五十五重。地亦如之。厚一万里。四角有金柱金轴。方圆三千六百里。神风持之。以四海为地脉。天地山川河汉通气风云皆从山出。

臣笑曰。三天正法经云。天光未明七千余劫。玄景始分九气存焉。九真天王元始天王。禀自然之胤置九天之号。上中下真真为一元。元有三天。上元宫即太上大道君所治。计一天相去九万九千九百九十里。则九天相去七十九万九千九百二十里。一里有三百步。一步有六尺。则有一十四亿三千九百八十五万六千尺。以五亿重天分之。则天天相去二尺。岂有厚万里之地。上载二尺之天乎。

文始传云。老子引四天王。大众皆身长丈六。短者丈二。计人大而天小。何以自容常卧不起。愕然大怪。

三十三道士出入仪式

玄中经说。道士执简者用金玉。广一寸长五寸五分。执之为况。中古王执朝师君。下古金玉隐执杂木。长九寸名为手简。执以去慢诫于道士。若入王宫聚落人室。在舍外十步。着巾帔执况而入。勿有侧背。出舍外脱巾帔着素服行。勿自显损道法。若入俗家。整威仪执简坐。勿使俗怪。道士行百里外。执杖巾帔香炉铜灌钵釪。出家之具自随。威仪具足得十种功德。

臣笑曰。自然经云。道士巾褐帔法褐。长三丈六尺。三百六十寸。法年三十六旬。年有三百六十日。一身两角。角各有六条。两袖袖各六条。合二十四条。法二十四气。二带法阴阳。中两角法两仪。乃至冠法莲华巾也。自然经既有科律。何以不依。乃法张鲁黄巾之服。违律而无识也。

三十四道士奉佛者

化胡云。愿将优昙花。愿烧栴檀香。供养千佛身。稽首礼定光。

又云。佛生何以晚。泥洹何以早。不见释迦文。心中大懊恼。

又大诫云。道学当念。游大流景宫礼佛。

臣笑曰。敷斋经。天尊令右玄真人曰。释迦文以转轮生死法化世。使天老右玄真人。以仙度之道不死之大法。又老子序云。道主生佛主死。道忌秽佛不忌。道属阳生忌秽。佛则反之。据此清浊天分死生大判。何为不念清虚大道。而愿生死秽恶佛乎。古昔殷太宰问孔子圣人。孔答三皇五帝三王及丘俱不圣也。西方之人有圣者焉。故知孔子以佛为圣。不以道为圣也。化胡云。天下大术。佛术第一。昇玄云。吾师化游天竺。符子曰。老氏之师名释迦文。此道斋经又云。称仙梵天称佛隐文。外国读经多是梵天。道士所好梵即佛也。此即学佛久矣。由称梵也。又灵宝三十二天大梵隐语。天各八字。诵之万遍即飞行。七祖同昇南宫。此又道士学佛之证也。然道士止知学梵。亦不知梵是何佛。愚而信之亦应有福。不知可笑以不。

三十五道士合气法

真人内朝律云真人曰。凡男女至朔望日。先斋三日入私房。诣师所立功德。阴阳并进日夜六时。此诸猥杂不可闻说。又道律云。行气以次。不得任意。排丑近好抄截越次。又玄子曰。不鬲戾得度世。不嫉姤世。可度阴阳合乘龙去云云。

臣笑曰。臣年二十之时。好道术就观学。先教臣黄书合气三五七九男女交接之道。四目两舌正对。行道在于丹田。有行者度厄延年。教夫易妇惟色为初。父兄立前不知羞耻。自称中气真术。今道士常行此法。以之求道。有所未详。

三十六诸子为道书者

玄都经目云。道经传记符图论六千三百六十三卷。二千四十卷有本。须纸四万五十四张。其一千一百余卷经传符图。其八百八十四卷诸子论。其四千三百二十三卷陆修静录。有其数目及本并末得。

臣鸾笑曰。道士所上经目。陆修静目中见有经书。药方符图止有一千二百二十八卷。本无杂书诸子之名。而道士今列二千余卷者。乃取汉艺文志目八百八十四卷为道之经论。据如此状。理有可疑。何者至如韩子孟子淮南之徒。并言道事。又有八老黄白之方。陶朱变化之术。翻天倒地之符。辟兵杀鬼之法。及药方咒厌得为道书者。可须引来。未知连山归藏易林太玄黄帝金匮。太公六韬。何以不在道书之例乎。修静目中本无诸子。今乃剩安。不知何据。且去年七月中道士所上经目。止注诸子三百五十卷为道经。今云八百余卷。何以前后不同。又人之有恶惟恐人知。己之有善虑人不见。故道士自书云。不受道戒者不得读道经。即如此状。恐人知其丑乎。若以诸子为道书者。人中诸子悉须追取。何得遗之。且道士引例我老子道德。本是诸子。今尊为经。流例相附有何过欤。若尔则知老子黄子诸子之流。如何得与儒流七经而相抗乎。班固先六经后二篇。序道为中上贤类。斯实录矣。

又陶朱者即范蠡也。既事越王勾践。君臣囚吴石室。甞屎饮尿。亦以甚矣。今尊崇其术。不亦昧乎。

又蠡子被戮于齐。何为不行父术变化而自免乎。又造天地经。老子託幽王皇后腹。即幽王之子也。身为柱史。即幽王之臣也。化胡云。老子在汉为东方朔。若审尔者。幽王为犬戎所杀。岂可不爱君父与神符令不死乎。

又汉武穷兵疲役中国。天下户口至减太半。称老子为方朔者。何忍不与辟兵辟穀之符。厌人咒鬼之方。以护汉国乎。眼看流弊。若此无心取救。将非欺诳谬乎。

又说统收道经目录。乃有六千余卷。覈论见本止有二千四十卷。余者虚指未出。将非铅墨未备致经本未成乎。自余孟浪纷论无足更广。

广弘明集卷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