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圣念处经卷第四
大宋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三藏传教大师赐紫沙门臣法天奉 诏译
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乐闻深法,瞻仰踊跃。时,诸苾刍白世尊言:「若复有人爱乐诸天,受胜妙乐,不堕三涂,修何因行,获此胜报?愿佛演说,利益未来。」
尔时,世尊告诸苾刍:「若复有人恒修布施、持戒、静虑,作意坚固,修习增长,远离系缚、染欲诸缠,不起过非,令智增明,广修众善。命终之后,诸天化生,自在无碍,形相具足,富乐无比。多诸眷属、善友、知识,互相和顺,谦敬离慢,爱乐深法。恒值圣贤说法劝导,远离三毒,诸不善业。恒乐正法,内心寂静,离于睡眠,觉悟虚妄。趣求胜法,了达深信。犹如众星处于虚空,种种光彩,严丽殊妙。若诸天身、宫殿、楼阁亦复如是,众妙珍宝种种庄严,光明照耀,圆满色相具足无比,言不能尽。」
尔时,世尊乃说颂曰:
「世及出世间, 一切由心造,
犹如工画师, 巧善皆成就。
沉溺于三有, 出离亦由心,
如蚕自缠缚, 迷执诸境界。」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告诸苾刍:「一切有情,轮转三有,迷染境界,散乱缠缚。于诸正道,而非觉悟。法及非法,真实、虚妄,胜慧、邪执,亦皆不了。于阿素啰眷属妓乐,众多围绕,爱乐嬉戏,迷乱耽染,恣纵淫逸,恒不弃舍。
「比丘应知,观察于彼,勿生迷执,应修施戒守护清净,能得诸天宫殿、五欲、父母、亲友、珍宝、财物,皆悉具足;及诸库藏,受用无尽,众所爱乐。
「比丘当知,有智之人,能护净戒,能趣善道,及能称赞最胜无比寂静安乐,能离沉溺,所获根形,胜妙具足,光明照耀,称叹无尽。护戒最胜,水、火、强贼不能侵毁;护戒最胜,能离卑贱,趣向圆寂;护戒最胜,福德增长,恭敬尊重;护戒最胜,美名流布,闻皆欢喜;护戒最胜,贪忿远离,烦恼轻微;护戒最胜,圆寂速证;护戒最胜,恒处人天;护戒最胜,成就三昧;护戒最胜,能息诸障;护戒最胜,身心安乐;护戒最胜,坚固福德;护戒最胜,傍生远离;护戒最胜,裸形弃舍;护戒最胜,园苑自在;护戒最胜,眷属圆满;护戒最胜,洁净三业;护戒最胜,诸天适悦;护戒最胜,所愿皆成;护戒最胜,恒值善友;护戒最胜,远离饥馑及诸怖畏;护戒最胜,三灾、八难皆悉远离;护戒最胜,譬如利器能断不善;护戒最胜,宽广自在离诸系缚。比丘应知,护戒清净,获如是等无量功德。」
佛告比丘:「若复有人护戒清净,诸天化生,恒处摩尼宫殿楼阁,园林浴池,爱乐游戏,极妙境界,观察无穷,自在无碍。」
尔时,世尊乃说颂曰:
「六根缘诸境, 惑业从此生,
沉沦三恶道, 相续无间断;
犹如于野火, 能灭诸柴薪,
根识缘于境, 善灭亦如是。」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告诸比丘:「若复有人毁犯净戒,趣求人天安乐胜报,终不能得;所有宫殿、珍宝、眷属亦皆离散。
「比丘应知,若有智者护戒清净,舍离三涂,恒处诸天,七宝阶道,游戏往来,自在快乐;珍宝无量,见者欢喜,最胜园林,欢娱自在;身光照耀,犹如灯烛,经行宫殿,种种殊妙胜报难穷,不可称叹。」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殷勤护戒,洁净澡浴,于一切处宽广无碍。天鬘、璎珞恒自庄严,天诸音乐相续不绝,受诸快乐于一切时。上妙之境思念即至,园苑种种花果茂盛。又于一切若人、若天,恭敬供养,清净奉事。
「是故,比丘!守护净戒,悲愍三恶,受苦有情济拔出离。若复有人恒行惠施于诸有情困苦饥贫;复离杀生,广修众善,获报天上。远离邪欲,恒起正信,爱乐圆寂。不贪世间,所有利名及诸酒、色、虚幻不实,皆悉远离。于诸有情,舍离毁犯及业烦恼。」
尔时,世尊乃说颂曰:
「果从业或有, 如树依根生,
或业互为缘, 相续无穷尽。
善恶因心造, 如影不离身,
蜜毒互相和, 衰损亦如是。」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告诸比丘:「若复有人诸天福尽,衰相现前,所有眷属,皆悉舍离。如灯将灭,光明必暗,诸天亦尔。当于此时,福命欲尽,众苦所逼,忧恼缠缚恐怖无量,身心逼迫,起诸烦恼。由此非久,必当命终,随于宿业,堕于三涂;或处人中轮转不息,犹如枷锁系缚有情,沉溺诸有,不得解脱。迷惑正信,远离寂静,亲近恶友及结宿冤。
「比丘应知,如是三界轮转诸趣,皆由惑业不能伏除,亦非省悟。由此业惑,随逐有情焚烧不息,犹如柴薪被火焚烧焰勐增盛,此三毒火能烧众善,亦复如是。
「比丘应知,此贪、瞋、痴,犹如大河漂溺有情令不出离。又此贪等,犹如羂索系缚众生,不得解脱;又此贪等,亦如尘垢染污有情,不得清净。是故智者应当除断。若复有人护佛净戒及行惠施,舍离谄诳,伏除贪痴,渐令轻微,了达诸法不起执着。
「比丘当知,若复有人贪等诸惑,苦种若现,不能伏除,而不出离三有诸苦,譬如渴人饮于盐水,渴无由免。
「比丘应知,观察无上解脱快乐,趣向圆寂。修习静虑,灭除诸染,勿着系缚,堕落泥梨,恒受众苦违背正道。天、阿素啰悉皆舍离,诸龙瞋怒,非时风雨,四时不顺,穀米不熟,人民饥馑。所有快乐皆悉远离,可爱宫殿及诸园林,极妙境界,坏灭非有。库藏财物,皆悉隳散。互相残害,迷妄颠倒,而非省悟。最上利益,曾无修习。三乘正法,毁谤非有。迷于三界,妄执真实以为究竟。日月星辰,亦皆妄计。乃至一切有情所有罪福,妄拨非有。甘露正法,不能了达,恒生憎嫉,犹如冤毒厌弃舍离。
「比丘应知,愚迷有情,于诸世间苦中执乐,不净计净,归依邪道,妄执最上极恶之处,爱乐修习。于无常等,不能了达,妄计邪法,以为最上。爱乐决定精勤修习,义利非有,不免轮回,苦澁恒时。智者观察不应迷执,了达虚妄,显现是非,悟省醉迷,令心不乱。」
时,诸大众围绕世尊,闻法欢喜娱乐庆快,系缚舍离,瞻仰如来,目不暂舍。
尔时,比丘乃说颂曰:
「譬如苏弥卢, 庄严四宝成,
七金周围绕, 八海湛然清。
世尊相无比, 理智离言诠,
万行因修满, 三身果德圆。
人、天瞻仰望, 愿说宿因缘。」
时,诸比丘偈赞佛已,白世尊言:「欲色诸天,形量福德,差别有殊。愿佛演说,利益未来。」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善哉,善哉!应当谛听,吾为汝说。若复有人奉持净戒,善护诸根令无毁犯,三业清净。于诸有情,悲愍饶益,勤修方便,舍离散乱,趣求静虑。于所修因,胜劣不等,有上、中、下,果感亦殊;乃至外器,宫殿庄严,高下状貌,随宿因缘,皆悉有异。」
佛告比丘:「由护净戒及行惠施,恒处诸天,舍离诸垢,所有缠缚伏除不起。于彼诸天,内身外器,爱乐趣求,不生毁谤,破坏厌离。命终之后,决定生彼,获报胜劣,随因有异。
「比丘应知,护佛净戒,诸天宫殿恒自快乐;护佛净戒,舍离诸苦解脱无染;护佛净戒,天鬘、璎珞恒自庄严;护佛净戒,乌钵罗花妙香适意;护佛净戒,极妙境界悦畅无尽;护佛净戒,龙天八部恒时助祐;护佛净戒,众宝庄严,离诸垢故;护佛净戒,种种天花色妙开敷,随心自在;护佛净戒,微妙香风悦意无尽;护佛净戒,房室园林庆快随意;护佛净戒,获于种种摩鲁迦花、瞻波迦花、计多迦花,出妙香气最上无比,恒现在前;护佛净戒,远离诸横;护佛净戒,善种增长;护佛净戒,犯戒之缘,皆悉远离;护佛净戒,圆满忍行;护佛净戒,妙宝阶道成就现前;护佛净戒,工巧种种及可爱具,悉得成就。
「比丘应知,护佛净戒,于当来世获果如是。犹如画师,世及出世种种形像,皆能成就;护戒亦尔,于当来世,所有一切随意成就。
「若复有人毁犯净戒,于当来世,沉沦恶道,受种种苦,舍离人天可爱之境。亦如彩画,风雨、烟尘而能破坏。贪、瞋等垢能坏净戒,亦能舍离世及出世可爱之果。
「复次,比丘!贪等诸惑,能坏有情。所有善业亦能增长。诸不善业,如世之火勐焰增长,能坏柴薪。
「比丘应知,有情根识,攀缘六尘,迷惑不了。虚妄执着境界缠缚,起于贪、瞋;诸业随生,轮转诸有,受苦无量,不能远离。贪欲诸毒,愚迷不了。贪火盛勐,损坏众善及诸可爱宫殿林池,众妙果实悉皆散坏。攞娑啰迦,胜妙福报,珍宝无量库藏盈满,娱乐自在。父母眷属福德最上,世所希有,快乐无碍。
「比丘应知,若复有人修习檀度,于当来世财物具足,离诸损坏。檀度最胜,快乐自在;檀行最胜,福报随形如影不舍;檀行最胜,人天可爱,庄严欢喜;檀行最胜,能离贫乏;檀行最胜,悭悋不起;檀行最胜,能伏愚痴,出离三涂;檀行最胜,见者欢喜;檀行最胜,诸根无缺;檀行最胜,傍生乐见;檀行最胜,远离爱憎;檀行最胜,边地不生;檀行最胜,诸天快乐;檀行最胜,离苦缠缚;檀行最胜,超越轮回;檀行最胜,娱乐自在;檀行最胜,能趣三乘,究竟解脱。
「复次,比丘!应当观察,轮回诸苦,众多逼迫,应当厌离。审谛观察彼非究竟,无常败坏,如梦、如焰,芭蕉非实;乃至色界及无色界所有境界,虚幻不实而非究竟,应当厌离,不应封着,妄为最胜,令心爱乐。」
佛告比丘:「圆寂安乐远离诸相,体非一异,亦非三世,彼此俱非,离诸系缚,究竟圆满。汝当趣求,勿应弃舍。自在无碍,寂静无染,应当速证。」
妙法圣念处经卷第四
妙法圣念处经卷第五
大宋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三藏传教大师赐紫沙门臣法天奉 诏译
尔时,天主帝释而白众言:「汝所作善,守护增长如意欢喜。」即说伽陀曰:
「三种善作已, 三种三因缘,
三位次三地, 三德三大果;
不杀施最上, 此法汝爱乐,
得真实忍辱, 获生一切天;
随身有宫殿, 快乐受无极。
若人好不善, 生处无安乐,
邪法被增缠, 云何而出离?
作此人、天善, 熏修本识中,
彼业感果时, 得生人、天界,
于彼生爱乐, 心自住安乐。」
尔时,天主帝释而复白言:「汝等具大福德,获生天界受天快乐,随其福果胜劣各异。若种种作福,薰识身中,后生天界得种种快乐。如是一切林木花果,悦适人意;入彼林中,彼天飞鸟演说言音,令人乐闻,为彼天子即说伽陀曰:
「『善来汝贤敏, 宿习于上善,
坚持七律仪, 成就最胜果;
生彼天界中, 受天快乐报。
广持于禁戒, 得离沉沦苦,
犹戒清净故, 感天胜妙池,
随意而洗浴; 复雨紫金花,
散布于身上; 及彼功德池,
以彼戒种子, 念念为防非;
天中上妙乐, 随意而受用。
若人意决定, 守护于禁戒,
生彼天界时, 快乐无边际。
以此戒庄严, 得趣善逝果,
而受解脱乐; 破戒罪恶深,
如刀及火毒; 是故坚持戒,
而修施法财, 远离于毁禁。
业有上、中、下, 感果亦复然,
今成胜报身, 常戴光明鬘,
受天种种乐, 皎洁身无垢。
若人造恶业, 苦果自缠身,
展转受沉沦, 生死无穷尽。
汝既来生此, 受天众娱乐,
出游诸园苑, 勿着于放逸,
逸荡过失深, 如来常说此;
是故放逸者, 三毒中最上。
精进如甘露, 心顶自清凉,
永超生死轮, 究竟菩提岸。
彼时我如来, 演说微妙言,
离我速修行, 莫着颠倒想;
若有违背者, 贪等诸惑生,
断彼解脱缘, 漂沉诸苦海。』」
尔时,天主帝释,速疾往彼善法堂中,诸天妓女及一切天众,皆来善法堂中。到已,娱乐种种游戏。于时,天帝观察娱乐,而知天众虚妄耽着增长烦恼,即说伽他曰:
「虚妄境界中, 贪爱而无足,
有情迷执深, 增长诸烦恼;
被境缚根识, 如毒藏在食,
于后若消时, 迷闷无安乐。
无前、后、中间, 非今世、后世,
因缘会遇时, 业报谁能避?」
尔时,天主帝释说此伽他已,而复告言:「假使少年强力,未必长生,四相推迁,速归散灭。显现快乐,无实自性,乐受尽时,逼迫身心,无暂安隐。汝等勿得信任痴迷、愚惑、谄诳,若于一切境界染着不足,后致大患。譬如炽火焚烧草叶,贪着境界增诸过失,亦复如是。被烦恼火烧煮身心,弃背正道,衰相现时,堕落天界。是故,我今教化汝等,割截烦恼,去除迷惑;一切天众,自此恒作利益于最上行法,志固修习,后得寂静最上安乐。汝今勿得慢易,速作良田。于当当世而得最上报应,适意无尽。若作恶业种种随身,坠堕天宫,沉沦恶趣,一切宫殿楼阁,悉皆隐没。」
尔时,天主帝释见其天子,须臾命终,堕于恶趣,而说伽他曰:
「微妙香莲花, 种种生峯顶,
最上适意宝, 处处作庄严。
流泉与浴池, 杂色花果树,
及紫金劫树, 灵鸟群集上,
常出微妙音, 悦乐诸天众。
无垢琉璃宝, 间杂金色光,
最上妙楼台, 庄严恒适意。
群生不远离, 宁知是幻化,
如泡、如水沫, 如电、如浮云,
亦如寻香城, 须臾即散灭。
虚妄若生贪, 坠堕轮回路,
痴爱毒如火, 焚烧于善根,
减损于天众, 去一切菩提。」
又复告言:「若天愚痴,爱人诳惑,为天、阿素落、罗刹等之所降伏,后堕地狱;复为龙蛇,远离诸天,长处三界,如绳系缚而不自在。若离痴爱,明了通达,利益有情,归依佛道,永出世间,断有爱支,得一切智;平等无碍,得三解脱,证悟苦、空到真实际,远离轮回,不受后有,色、香、味、触而不染着。」
时,彼天帝见多天众,念念无常,增诸过失,深生悲愍,发诚实言,而说伽他曰:
「如是天道终, 沉沦百千劫,
犹如旋火轮, 生死何穷尽?
见他受无常, 不观于自己,
后自命终时, 违害亦如是。
若舍垢秽心, 不着于境界,
生死莫能侵, 常住真寂乐。
戒行若违犯, 如醉饮药毒,
非天魔死军, 缠缚谁救济?
微尘坌面上, 自心何知见,
命谢卧林间, 谁悟从贪爱?
若生于贪爱, 同住苦无常,
永处于生死, 现离于安乐;
大恶不断除, 轮回从此得,
譬如暴恶风, 能吹山顶叶。
自业得生天, 娱乐果自受,
洁戒不愚迷, 安乐自充足。
贪愚招坠堕, 如火而起烟,
后自堕泥黎, 业报亦如是。」
尔时,有天名乌波袜踰,宿善业力,生忉利天。彼有苾刍为其天王,而说伽他曰:
「若作种种业, 处处妄攀缘,
以心迷惑力, 一切业成就。
前心最胜故, 后心相续生,
无间引生彼, 三界因无尽;
一切业报身, 离心不可得,
是故降伏心, 当获无尽果。
汝速勤修进, 调伏离执迷,
满善得随心, 究竟获安乐。
心若恒调伏, 永不增诸过,
智者善伏心, 诸苦不能害。
若心得彼苦, 苦苦后相续,
一切境界中, 而得轻心报。
天、人、阿素落, 龙、鬼、罗刹等,
不离于一心; 心为三有主,
三有自心生, 地狱与人、天,
随心生罪福, 流浪任漂沉。
坏善因迷境, 愚痴贪爱生,
住苦广无边, 沉溺而难出。
难调心力大, 奔驰速若风,
天眼勿缘形, 识相皆如是。
智者善调伏, 远离魔罗缚,
超度生死河, 速到于彼岸。
疑惑不正直, 无底恶难止,
一多微细行, 不住刹那中。
行相密难穷, 无身一切处,
世间谁牵引? 往者复是谁?
藏伏甚法中, 造作于身业,
虽见行表差, 莫覩相应法。
云何调伏难? 无色、无形相,
陋恶损众生, 取境明如眼;
善恶作虽见, 譬如幻化士,
本性状难穷, 往复谁能覩?
牵引于群生, 诸趣恒流转,
利剑不能截, 勐火烧非断;
一切有情心, 业力相如是,
业绳而坚固, 缠缚于群生。
三性而不恒, 须臾善非善,
亦复舍受俱, 攀附六根门。
妄求于尘境, 染着世间故,
不悟生灭法, 如镜唯照前,
而不鉴于后。」
尔时,天子闻彼苾刍说如是事——昔作纯善今获胜身——而说伽他曰:
「昔修静妙心, 慎护于戒行,
以此微妙因, 得住安乐道。
善护持戒者, 防非发律仪,
当得断诸惑, 证圆寂灭乐。
戒有大威德, 能超诸有苦,
乃至命谢时, 无彼恶道畏;
恶道无能救, 戒力救最上。
若有持戒者, 万善皆依怙,
后果得生天, 永离诸嶮难;
佛法圣众师, 三界咸尊重。」
尔时,诸天子等,五体投地,归命作礼生尊重心。彼时,天主帝释倍生忻庆,叹美至深,而说伽他曰:
「解脱贪、瞋毒, 群生亲道友,
能到于彼岸, 我今归命礼。
降伏愚痴失, 无为无比等,
一切众所尊, 我今归命礼。」
时,彼天中有诸飞鸟,或在空中翱翔上下;或集宝池嬉戏水内。有诸天子乐逸纵荡,与诸飞禽同共游行,耽乐欲乐,不怖恶道。尔时,苾刍为彼天子,宣说伽他曰:
「傍生耽欲乐, 游戏恣愚迷,
天众亦复然, 等彼飞禽类。
正教师宣说, 汝等心颠倒,
不怖于罪业, 耽乐着世间。
若天有罪业, 坠堕于地狱,
业力如是毒, 智者常远离。
薄德少慧人, 但观前欲乐,
不复返思惟, 成就诸苦果。
若有智慧人, 照观一切恶,
求断诸恶业, 利益于群生。
罪业生诸苦, 胜因得离缚,
善恶行不同, 报相亦复尔。
迷苦妄为乐, 求安不可逢,
具智勿为非, 不久至寂灭。
善修诸业静, 巧便集善根,
三昧自现前, 速到无生位。
勿复恋傍生, 游嬉于园苑,
懈怠转增多, 后坠飞禽类。
若复无少智, 善恶业不分,
饿鬼、阿素啰, 地狱亦如是。
于业能分别, 于报亦通达,
彼于诸业中, 深穷垢静相,
昼夜常精进, 思惟三脱门,
永不坠泥黎, 究竟获安乐。
天子汝当知, 自乐自善成,
自惑生自苦, 苦乐不离心。
于过应远离, 染着诸尘境,
纵逸痴所盲, 不觉死王催,
沉沦于地狱, 苦恼而无极。」
尔时彼天,有百千天女色相端严,随意自在,于彼林间歌唱游戏。彼有飞禽知天宿善,而说伽他曰:
「勤修宿善业, 今复得生天,
若行非善因, 而复沉恶趣。
业报既决定, 诸天皆平等,
安乐非安乐, 汝等今当知。
爱染为害本, 业绳随系缚,
轮转而不穷, 还因业绳力。
上至非想处, 下及于三途,
往返疾如风, 生数复如雨,
诸趣而循环, 无始长如此。
若人心寂静, 如水湛然清,
离碍如虚空, 而获最上乐。
五识缘尘境, 三恶业相牵,
一法舍尽时, 不得生天界。
杀、盗、淫、妄毒, 常为恶道友,
烧煮如炎火, 智者应观察;
真实忍辱慈, 出世善良友,
亲近若修习, 当得三天果。
制伏邪乱意, 慎护触等贪,
后有定生天, 成就白业果。
若于生死业, 而不求解脱,
焰魔杀鬼来, 云何得远离?」
尔时,天主帝释而复白言:「若有众生不怖诸恶,于一切处心所染着;以染着故,隐没智慧。妄言、绮语、虚诳、邪谄,恼乱有情,弃背正教,亲近邪师,不孝父母,乃至善根间断,业绳系缚。如箭速疾,死入地狱,种种治罚,受诸极苦无有休息。汝等从今于生死罪缘,速须弃舍,莫复贪着。于自身命,分限短长,审谛观察。有为诸行,刹那生灭,何得久住?如水浮沤,如镜影像,如电刹那,如云散灭。若天福尽,乐受舍位,一切衰相不觉现前,逼迫身心,如何当忍?是故,我今宣示言尔:『汝今当须勤行精进,忍辱柔和,慈愍有情,守护六根,修行四谛,不取怨亲而修平等,智慧增长深入义味,背妄照真,导引禅定。』业惑尽时,后有不生,得俱解脱。」
尔时,天主帝释欲重宣此义,复说伽他曰:
「如是十二处, 六境及六根,
识等生灭时, 相应成妄想。
智者善修心, 不住色等法,
而入寂静门, 湛然无一相。
勤求寂静故, 不堕魔罗界,
以此静妙心, 恒时而忆念。
若行如是慧, 惑苦云何生?
于其三世中, 自在无惊怖,
烦恼缚自解, 罪垢不可染;
慧眼得圆明, 常住真寂行。
天身大快乐, 尚被罪垢摧,
云何人愚迷, 广造十恶业?
若人修智慧, 了达罪福因,
怖业若死侵, 永出苦根本。」
尔时,帝释昔闻世尊所说恶趣之事,即为天众宣说:「佛言:『若人得脱生死罪根,常值善友,植诸善本。若生天界受妙快乐,宫殿庄严报应无量;若不怖恶道贪着娱乐,福善尽时必当堕落,譬如灯烛须假膏油,膏油既尽灯焰即灭。如是堕已,而被业风急速吹转,往返世间轮回不止。若诸智者正定相应,无明业绳不能牵动,譬如藕丝牵妙高山而不能动。』」
尔时,彼天闻于天帝说是法已,即说伽他赞天帝曰:
「汝今说此法, 息除一切障,
我依天帝语, 安住无怖畏。
与彼诸群生, 而作慈悲父,
宣示涅槃城, 令彼得利乐。
法本无分别, 天帝善能宣,
今遇正教师, 得至无上道。」
尔时,天帝又复白言:「世间财物勿生贪着。若人舍离智慧出生,若复爱着,破坏善根;七种圣财渐渐隐没,经百千生沉沦恶道。又复世财而不坚久,水、火、盗贼、王等势力皆可侵夺;若彼法财,水、火等灾终不能坏。汝诸天众,虽有势力,诸根具足,身带光明;衰相现时生其愁恼,堕下虚空过百千踰缮那,入其恶趣。」
尔时,帝释即说伽他曰:
「如汝大快乐, 富贵不可量,
衰相若现前, 决定沉恶趣。
如现所作业, 随业果复生,
业相善殊胜, 异熟果亦然。
业有上、中、下, 善恶品类同,
成彼有报时, 胜劣亦如是。
汝等审思惟, 色力身最上,
生灭未能逃, 云何而不堕?
譬如麦等种, 而被大火烧,
随烧即破坏, 云何芽得生?
浮虚假伪身, 四相迁流速,
如灯而生焰, 不住刹那中。
心相亦复尔, 虚幻无真实,
恒被漏随增, 云何得安乐?
弃舍于妄境, 勿自爱其身,
决定脱轮回, 速至于彼岸。」
尔时,彼天有其飞鸟而复说言:「我等今者居乌钵罗林,于其林间有大浴池,多生红莲长时芬馥,鸟身翅翼诸色间杂,状如七宝;眼有光明,言音妙好,于彼林中长时戏乐。」观察天子耽着迷醉,即说伽他曰:
「我恒耽憙乐, 天人爱亦然,
天虽与禽别, 爱染而无二,
不能守行法, 云何得解脱?
天等若如是, 飞禽何所别?
今复告汝等, 勿着五慾乐,
而修胜法行, 当得大解脱。
生、老、病、死苦, 永不害其身,
天与禽类身, 平等获善利。」
尔时,天帝又复白言:「若有智者离垢清净,世间罪染普遍此天,亦不能着。
「何以故?为彼智者,于生、苦因缘而能解了;又于彼天朋友知识、恩爱眷属无所恋着。汝等诸天痴愚、贪染不离轮回,与彼飞禽等无有异。复有众生耽着饮酒,得罪甚多。所以者何?为彼有情,心识迷乱,破犯恒多;酒力虽消,业报不灭,于五趣中轮回不绝,于一切罪中最为增上,乃至于俱胝劫,流浪不绝沉沦恶趣,烦恼缠缚——佛所言说。」
尔时,彼天帝释园中有妙法堂,种种珍宝殊妙庄严。时,诸天众诣彼堂中。彼时,帝释观察天众,而说伽他曰:
「汝等诸天众, 过去修微善,
获生天界中; 若天报应尽,
定堕于轮回。 业力难思议,
牵引于众生, 三界、五趣中,
处处而出生。 汝等勤精进,
审谛细思惟, 生灭须臾间,
云何不省觉? 怖畏邪嶮路,
而依众律仪, 坚固七觉支,
勤行八圣道, 善住于五根,
增长于五力, 四念与正勤,
及彼四神足; 如是而不退,
必至涅槃城, 恒受寂灭乐。
妙法圣念处经卷第五
妙法圣念处经卷第六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三藏传教大师赐紫沙门臣法天奉 诏译
「于罪不怖畏, 彼人无智慧,
后至命终时, 苦恼恒烧燃,
周遍天界中, 堕落谁能见。
彼恒贪淫乐, 于此莫能知,
淫慾生虚诳, 迷惑于有情,
牵引落三途, 如绳而系缚。
生灭恒如是, 有情须自利,
调柔身口意, 烦恼勿令生,
法境等须息。 一切着淫者,
增痴堕无常, 不觉欲火烧,
远离于亲眷, 朋友善知识,
骨肉并眷属, 大苦死来时,
波吒何能说? 初至无常位,
如山忽倒摧, 须臾不可停,
刹那而灭谢。 若处一切智,
无罪无轮回, 究竟出苦源;
诸天恒爱乐, 欲海深无底,
何能有足期? 增长爱贪心,
如酥油洒火, 种种庄严貌,
破坏出世因, 流转四趣中。
人傍地狱鬼, 生死恒无间,
往复如陶轮, 群品大愚痴,
不了烦恼性。 若彼诸有情,
永离于贪爱, 当获最上因,
解脱无系绊。 智者除烦恼,
诸苦病不侵, 降伏于贪瞋,
长获安乐道。 生苦不能染,
羂索不能缚, 智慧渐圆明,
照知一切事。 若于圆寂理,
而起无相心, 离垢绝嚣尘,
究竟到彼岸。 于彼苦乐境,
洞然无所得, 而入大解脱。
常住空寂舍, 复起慈悲心,
愍念有情故, 示苦智真如。
远离于羂索, 令意断疑虑,
永除于贪爱, 解脱苦恼怖,
获得最上慧, 悟彼集散空。
设寿八万劫, 亦复堕无常,
此可恒安住, 天界永无失。
见恶而生慢, 于罪不思惟,
愚迷无方便, 恒求于快乐。
喻如砂聚中, 求油终不得,
若作罪业行, 恒常而逼迫。
苦树罪根深, 一切恶生长,
我说此真如, 定为法非法。
彼意耻作罪, 后复无烦恼,
利益广无边, 获至真如际。
「若复愚迷,于佛言教而不信受,后至无常,自得苦恼,经无数百千俱胝那由他、阿没那等,破坏人天,无常罪火决定焚烧,此不尽劫。瞿昙告言:『天复云何而得久住?』喻如水沫、芭蕉,无有纤毫真实,幻化非久。若恒爱此快乐,无有是处。」
尔时,彼佛问彼天众:「知此义不?」天,意欢喜,如闻五乐,多获快乐,得五功德。而复说言:「彼有飞禽名曰嬉戏,能善说法。为彼天众,即说伽他曰:
「『有欲爱不足, 无因人意足,
发起不足心, 如是无知死。
一切众生界, 形类有多般,
长远时分中, 不能修方便。
永不受安乐, 决定堕轮回,
恒处于地狱, 生生亦如是。』
「若实宣说,帝释境界,富贵殊胜异于诸天。于此轮回亦不能免。决定无常乃普遍天上,未有微妙之处,可避无常,而皆堕落。
「是时天帝善解法相,名憍尸迦,为彼天父,种种精进,说多因行,而诸天众犹不省悟,谁能乐修静行,远离罪垢?唯纵愚迷,心着放逸,于斯教诲而不受持,久远无边。云何不觉?彼诸愚人,乐作恶因;于彼后身,而被罪恶种种破坏,宁知恶业随眠缠缚。」
尔时,苾刍而说颂曰:
「若行善利, 以其卧具, 饮食衣等,
供给供养, 尊卑之众, 不为自身,
而求福利; 或观自身, 谁作主宰?
乃遇恶境, 作罪怨家, 固来欺陵,
而起真实。 离相忍辱, 智者审观,
都无病痛, 苦恼之难。 唯有现在,
不静之物, 作如是身; 而复此身,
刹那不住, 盛壮亦然, 破坏何身?
众生迷醉, 于自财物, 不作利益,
增长罪业, 不受教命, 亦不行施,
于一切处, 心不受用, 贼等窥坏。
云何护持? 若心回向, 布施师等,
彼财殊妙, 而复弃舍, 如弃草木,
心不爱着; 贫劣有情, 恒行救度,
离垢无着, 今世后世, 获七众戒。
救度最上, 戒护于人, 当生天上,
智慧广大。 彼能截断, 一切烦恼,
病等枷锁, 过大嶮恶, 轮回之桥,
到彼坚牢, 涅槃彼岸。 心净离垢,
得无生忍, 喻如担负, 其物轻少,
远出长途, 而不疲乏; 若人担负,
恶业轻少, 遐历世间, 而不沉没。
又如飞禽, 两翼壮健, 高往虚空,
远疾可到。 若人持戒, 守护坚牢,
欲往生天, 亦复如是。」
复有飞禽,名现真如,住彼白山,而能观察,即说颂曰:
「喻我形色, 不住刹那, 快乐亦然,
愚迷不觉。 若一切类, 善相多般,
轮回生时, 定随破坏。 彼福破坏,
一生亦然, 死王得便, 罪意何免?
恒行快乐, 无财黑绳, 摧坏有情,
无病强力, 安乐远离。 死王近来,
近则心迷, 群生命坏, 罪破长时。
天人轮转, 不觉根迷, 远离安乐,
堕阎罗界, 方知业果。 快乐刹那,
而身衰朽, 悦诸尘境, 不觉贪着;
快乐受尽, 老死王侵, 诸根对境,
恋着不足。 彼后无常, 自生烦恼,
若无慧灯, 照见尘境, 受行境界,
执我分别, 乐着虚妄, 欲火恒生。
境力如风, 吹欲火盛, 智觉真如,
思惟成妄。 一切愚迷, 嬉戏不觉,
恒行境界, 吹于欲火。 天人行欲,
堕彼天界, 彼具天德, 实得天乐;
衰相现前, 不坏何往? 刹那不住,
念念生灭, 暂住非久, 彼命如是。
此境属他, 一心不觉, 五德天乐,
坏苦速离。 帝释天王, 抖擞烦恼,
三障垢静, 归依三宝, 三业廓然,
悟得最上, 三佛菩提; 虽生罪地,
罪垢不染, 留心作善。」
彼有焰魔狱卒,为彼众生而说颂曰:
「意怀贪欲, 嫌弃善缘, 不离轮回,
得此苦果, 不依天行, 而作罪因。
彼后无常, 反恨作恶, 利刀割体,
勐火烧身, 犹未为伤。 五根得罪,
苦不可忍, 眼观美色, 如实得乐,
宁知恒苦; 闻声耽味, 其过亦然,
作罪冤家。 是故舍离, 彼三冤家;
缠缚罪人, 破人安乐, 贪痴和合,
远离戒品, 因堕地狱。 若行戒律,
后得福善; 若违戒律, 后得烦恼。
饮酒杀命, 离他妇女, 邪见两舌,
不守威仪, 纵情放逸, 破坏有情,
因沉恶道。 贪着邪行, 而复恶口,
今世后世, 无彼安乐。 远离恶人,
亲近善友, 灭此罪根。 不信此业,
无得业果, 无众安乐。 恶果根本,
烦恼后烧。 若作妄语, 本非法师,
我解深法, 彼后无常, 得魔业果;
转此人身, 而生恶趣。 是故如来,
说此无明, 一切贪欲, 何得快乐?
知足无贪, 身离烦恼。 欲生快乐,
是名快乐。 解脱相应, 得最上乐。
若贪快乐, 如毒和水; 解脱快乐,
如乳和水, 欲火烧害, 愚盲不觉。
又复贪爱, 度量财利, 酤卖酒肉,
得财无数, 心犹未足; 无常杀鬼,
速来牵引。 若耽欲乐, 乐住境界,
得不快乐; 如来说此, 梦觉法喻,
如乾闼城, 如空无实; 如水上沫;
如芭蕉坚; 如彼火毒, 欲境亦然。
若味因果, 知欲过罪, 不迷真如,
成就智慧, 获静思惟; 去其贪爱,
苦恼不生。 坏欲亦然, 欲为罪主,
如世毒药, 彼意不足, 堕落天界,
复堕地狱。 欲赚愚迷, 喻彼悬河,
亦如电闪。 世间毒力, 莫胜女色,
思想欲增, 如火炽盛。 是故智者,
离欲寂静, 无前无后, 亦无中间,
如如而行。 增长亦尔, 彼得欲苦,
等触大焰。 知如是过, 智者远离,
速离欲故, 定得安乐。 无数百千,
那由他天, 以欲行故, 堕火毒狱,
器杖治罚, 其毒如火, 远离快乐。
不行欲因, 如上地狱, 不见不闻。
若贪欲人, 断其欲贪, 亦无苦恼。
是故无垢, 得意清净, 于一切处,
灭欲火焰, 入彼种种, 最上善业,
彼行无染。」
尔时,帝释观察飞禽住庄严树,色喻檀金;彼法因果,正见善业,而说颂曰:
「正见善业, 如彼大树, 郁茂金色,
种种庄严。 智者所说, 如善果报,
处处出生。 不善若善, 得彼人身,
复行善业, 得生天上; 不善亦然,
下沉地狱, 慾迷善意, 而复不得,
最上良药。 若知果报, 意不爱慾。
众生境界, 迷醉味着, 若恒行贪,
恶定同生。 女生烦恼, 如世间火,
若此火生, 烦恼如是。 女人烦恼,
生众生心, 破坏世间, 一切法灭,
为地狱因。 大仙所说, 女人姦媚,
口甜心毒, 情爱不恒, 爱恋须臾,
弃背亦尔。 彼性浮嚣, 可喻掣电,
诳詀有情, 诈行恩爱; 天人龙鬼,
罗刹眷属, 境界亦尔。 女人鄙恶,
譬彼黑毒, 种姓不择, 势力不顾,
爱恚不恒, 姓如风火, 唯募财物,
殊无终始, 如有嶮难, 嫌弃远离。
如是富人, 彼即爱乐, 若住贫贱,
急急离别; 譬如游蜂, 花卉芬芳,
竞来採食, 若树乾朽, 一切远离。
无财亦然, 女人远离。 女人黑暗,
心纵颠狂, 破坏胜因, 罔知良善。
如女人缚, 天缚亦尔, 若值女缚,
定堕地狱, 若贪女色, 贪中第一。
若有众生, 虽晓慾业, 而犹耽着,
是故无知, 迷人不觉。 又复女人,
诈吐心诚, 惑他信己, 身虽同处,
心则差殊, 损坏有情; 毒如蛇蝎,
方便多求, 一切养育。 女人行德,
而不能为。 如是自性, 殊无测度,
智者不着, 心恒决定。」
忉利天宫有善法堂。尔时,诸天会善法堂。有如是散乱者,飞禽为彼而说颂曰:
「譬如飞禽, 随其自性, 乐厌不同,
而有二种: 一见莲华, 而复乐着,
若见林野, 而自厌离; 一见林野,
意欲乐住, 如见莲华, 却思远离。
众生亦尔, 林如静善, 华喻欲贪,
智者乐林, 而深适意; 天人颠倒,
反募莲华。 如出暖日, 能去大寒,
解脱之乐, 亦复如是。 贪中生苦,
乐谢何安? 智者不迷, 而求解脱,
于一切处, 为最上乐; 住牟尼林,
能善观察, 住意无贪。 天人最上,
住此欲贪, 而不久远。 若行无贪,
乐中最上, 居林寂静, 行中第一。
一切苦断, 受甜恶行, 诳赚有情。
适意林峦, 宜善观察, 心善观察,
恒处安乐, 心行无贪, 乐处林野。
彼人乐林, 心恒纯善, 离欲无贪,
得寂静乐。 若人烦恼, 怖见林间,
贪爱倍增, 而自烧煮。 弃背贪爱,
无垢清净, 心定生生, 常获安乐。
如具富贵, 福尽成空。 盛处少年,
老侵顿易, 一切恩爱, 定有别离。
一切有为, 和合暂尔, 此世间法,
正觉正说。 若觉愚迷, 舍爱知足,
入寂静林, 获最上乐。 衒己俊利,
思爱多方, 远离善林, 永失利乐。
林间默观, 寂静相应, 适意无贪,
善心成满。 是故聚落, 散乱恒生;
若处山林, 离诸贪爱。 汝意速疾,
厌离愚迷, 最上静林, 相应住处。
心行若静, 永离烦恼, 行若相应,
善根增盛。 假使有人, 得千帝释,
报寿若终, 亦归生灭。 恒行贪欲,
一切不见, 被欲降伏, 而生众苦。
欲爱之乐, 须臾暂住, 不久即灭。
心如怨家, 能离彼乐, 彼欲无得。
烦恼苦果, 皆从欲生, 解脱生乐,
彼乐真实。 于善逝行, 纵任相应,
离欲无贪, 获乐无尽。 五欲之乐,
先甜后苦, 乐相坏时, 而沉地狱。
无贪之善, 初后中间, 离垢清净,
受乐无穷, 是真善母。 愚迷欲乐,
云何离彼? 过失恒生, 中后深苦。
罪行云何, 不见快乐? 喻如世间,
有其毒花, 其色鲜艶, 其体有毒,
人若触花, 毒害于身; 罪行欲乐,
其毒亦然。 又如当风, 执彼火炬;
亦如飞蛾, 投其灯焰; 欲乐之火,
烧害亦然。 是故欲毒, 恒须远离。
天着欲故, 积恶虚生, 人募爱贪,
愚盈罪行。 是故欲火, 焚烧善根,
赚失天人, 沉斯恶趣。 若未命谢,
速回心意, 于一切善, 修令增长。
贪等惑乱, 三过生尘, 三毒作一,
罪网犹大。 若起三惑, 相续不尽,
歌舞唱妓, 耳目顺情, 天意如石,
而被牵动。 一切欲境, 盖覆静心,
沉溺爱河, 无时超度。 天何愚迷,
欲赚不觉? 譬如毒树, 开其毒花,
蜂蛾採食, 毒殒其命。 贪欲之毒,
损害亦尔, 而堕三途, 如火烧木。
天人不觉, 生此罪地, 受苦终尽,
方离泥黎。 天人愚迷, 不思作善,
罪恶境界, 彼无一信。 智者审观,
真如幻梦, 愚人非梦, 为地狱因。
是故离欲, 得解脱善, 弃背恶行,
利益善因。 彼利若行, 永离诸恶,
天无黑行。 彼有智者, 正见决定,
不乐散乱, 获种种福。」
尔时,世尊教受天子,行不散乱行,而说颂曰:
「天人宫殿, 散乱之根, 迷醉乐着,
而堕轮回。 若离散乱, 轮回亦脱。
彼散乱根, 即是无明, 自性黑暗,
如人无眼。 我观彼过, 迷火不别,
愚痴深广, 散乱亦然。 众生愚迷,
积聚财宝, 而自育养, 复更散乱,
坠堕恶趣。 天亦愚痴, 爱着女色,
本望离苦, 悦意快乐, 宁知命殒,
得大苦恼, 集欲之乐, 不久即散。
一切众生, 业寿有限, 少壮刹那,
即当衰老, 善恶业缚, 谁得自在?
譬如乐主, 捻弄木人, 须假线丝,
方成作用; 有情亦尔, 须假惑业,
方处轮回。 若离爱贪, 则无作用。
非久业行, 智者不信; 远离一切,
散乱方便, 若离散乱, 不生三界。
譬如有人, 坠堕深崖, 其中犹有,
不失命者。 若人散乱, 堕三界崖,
其中未有, 得出离者。 一切惑业,
散乱最上, 于昼夜中, 恒不安乐。
若世间人, 纤毫散乱, 破坏有情,
出世之意, 是故远离。」
彼世尊座如实说已。天主帝释发尊重心,敷其座具,头面礼足,起立合掌,见伽他书,心生怖畏,颂曰:
「若不散乱, 如彼甘露; 若行散乱,
而堕无常。 不散乱人, 天中最上。
散乱之行, 轮回之根, 清净之行,
安乐之本。 是故正定, 于一切处,
获最上乐。 若于欲乐, 如怖极苦,
散乱大毒, 同坏众善, 迷毒散乱。
人行恶作, 不从散乱, 能得安乐。
若彼智者, 平等宣说, 德与无德,
一切执我, 为苦乐根; 如我世尊,
伽他书典, 离欲清净, 获益安乐。」
妙法圣念处经卷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