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释普通疑惑2
内分:理事、心性、悟证、宗教、持咒、出家、谤佛、师道、戒律、经典、中阴、四土、
舍利、臂香、境界、神通、秘传、扶乩、炼丹、事须适宜、富强、预防灾祸诸类
论持咒
320.至于持咒这个法门,只可以作为辅助的行持。不可以将念佛作为兼带,以持咒作为正行。持咒法门,虽然也不可思议。而凡夫往生,全凭信愿真切,与阿弥陀佛的宏誓大愿,感应道交而蒙阿弥陀佛接引。如果不知道这个意思,那么法法头头,都是不可思议,随修任何一法,都没什么不可以,就成了“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了。如果知道自己是具缚的凡夫,身口意造作全部都是业力,不仗如来的宏誓愿力,决定难以在这一生出离轮回。方才知道净土这个法门,佛陀的一代时教,都比不上这个法门的力用啊!持咒诵经,来培植福慧资粮,消除罪业是可以的。如果妄想要求得神通,就是舍本逐末,不善加用心。倘若有了这个牢固的心结,又加上对于教理不明,路头不清,持戒力量不坚固,菩提心不生起,而人我是非的心偏重炽燃,那么著魔发狂这一天可就等着他了。想要得到神通,必须先得证得道果,得道就神通自然具足。如果不致力于证道,而唯求得神通。暂且不要说神通能不能得到,就是得到神通,或许反而障道。所以诸佛诸位祖师,都严禁神通,而不许他人修学。因为世间每每有这种见解的人,所以要详细说明。【书一】三六
321.只适合持咒,帮助修习净业。不要随意作法,烦劳亵渎佛陀圣人。倘若动不动就作法,如果身心不恭敬,不至诚,或者导致生起各种各样的魔事。唯独有一件事,适合作法来请问,而不是你们本分上的事。如果有人发心出家,自己没有证道,不能观察对方的根机,向上仰叩佛陀慈悲,冥冥中指示可不可以,才不至于有匪徒败类混入僧团的弊病。而现今收徒弟的人,唯恐徒弟不多。明明知道对方是下流人,还急忙地想收为弟子,唯恐他走掉。谁肯如此慎重决择。贪图名利,喜欢眷属,致使佛法一败涂地,不能够兴盛啊!【书一】四六
322.念佛的人也不是不可以持咒。但必须主次分清楚,那么助修也归于主修。如果泛泛然没有什么分别,一样对待,那么主修也就不是主修了。准提咒、大悲咒,哪里有优胜低劣呢?心如果至诚,法法都灵。心如果不至诚,法法都不灵。【书一】六十
323.梵文的《往生咒》,学学也挺好。但是不得生分别心,认为《往生咒》简略文是假的。如果一起这种念头,那么《大藏经》中所有的咒语,你都会生疑惑心,认为不合佛陀意思。要知道,译经的人,对佛教都不是随便翻译的。怎么可以因为所译的文字不同,便加以藐视呢?千百年来持咒得利益的人,数也数不清。难道说千百年的人,都不知道梵文吗?学习固然应当学习,但是万万不可起优劣胜负的念头。那么就有不可思议的利益啊。另外密教持咒一法,与禅宗看话头相似。看话头,因为没有义路,所以能熄灭修行人的凡情分别念,能证得本具的真智。持咒因为不知义理,但只要至诚恳切持去。竭诚到了极点,自然能业障消除,智慧明朗,业障消尽,福德增长。这种利益是不可思议的。【书二】二二
论出家
324.佛法,是九法界众生的公共的法。没有一个人不应当修学,也没有一个人不能够修学。持斋念佛的人多,推广使大家效法,就会法道兴隆,社会风俗变得敦厚和善。这样,唯恐持斋念佛的人不多,愈多则愈好。至于出家为僧,是如来为了住持法道,与流通法道而设置的。如果有人建立向上的志向,发大菩提心,研究佛法,彻悟自性。宏扬戒定慧三学而偏赞净土宗,就在这一生下顿然了脱轮回苦海。这样的人也唯恐不多,多多益善。如果有人稍微有点信心,没有什么大志向。想要藉着僧人的名字,游手好闲,赖佛偷生。名为佛子,实际是个光头白衣,即使不造恶业,已经是佛法的败种,国家的废人。倘若再破戒造业,使佛教蒙羞。纵然活着能逃过国家法律,死后决定堕地狱。于佛法、于自己两方面都没有利益。象这样的人就是有一个尚且不可以,何况有很多呢?古人说:“出家是大丈夫的事业,连才志像将相那么高的人也无法担当。”这是真语实语。不是贬抑将相而褒扬僧伽。实在是因为荷担如来家业,续佛慧命,不是破除无明恢复本性,宏扬佛法来利益众生的人,不能承担啊!现在出家为僧的人,大多都是鄙陋败坏无赖之徒。在其中求悠悠泛泛,持斋念佛的人,尚且不可多得。何况能够荷担如来家业而续佛慧命的人呢?当今佛法一败涂地的原因,是因为清世祖顺治皇帝不观时机,仰遵佛陀制度。革除前朝僧人制度的考试制度,永远免除度牒,令人们随意出家而首开祸端。〔书一〕十一
325.随意出家,对于才德高超的人有大利益,对于下劣的人就有大损害。倘若世上都是才德高超的人,那么提倡出家固然对于法道弘传有益。然而才德高超的人如凤毛麟角,下劣的人却多如牛毛。只是当时暂得一点利益,(清朝初年至乾隆年间,善知识如林,所以有益。)而这个灾祸遍及并延续到后世。导致现在僧团污杂混滥到了极点,纵然有大善知识想要整顿,也无从下手。实在是悲哀啊!以后来求出家的人,第一:要真实发起自利利他的大菩提心;第二:要有过人的天姿,才可以剃落须发出家。否则不可以。至于有信心的女人,就令她在家修行,万万不可让她出家。恐怕她行持上有破绽和漏洞,就污败佛门不浅啊!男子如果真修行,出家更容易成就。因为他能参访善知识,依止在寺院的集体中。女子如果真修,出家修反而困难。因为她动不动就会招来世人的讥嫌,一切参学很难随自己的心意。按照上述拣择标准剃度僧人,不度尼僧,是末世时期护持佛法,整理法门的第一关键。〔书一〕十二
326.出家这件事,现在人大多认为是一种可以躲避劳动、偷懒安逸的计策。对于生活非常贫困的人,没有生路,把出家作为苟且偷生的办法。所以现在的出家人多数都是无赖之徒,以至于法道被破坏干净,面目全非,都是这些出家人败坏佛法而导致的后果。〔书二〕三
327.现在僧人的德行的确很难让人生起信心,但既然追念僧人为三宝之一,怎么可以再诽谤僧人呢?如果能够推崇其中修行好的出家人,劝诫勉励修行不好的出家人,就没有过错。可既然自己还是学生的身份,即便劝励戒告也应当保持沉默才是。因为这种事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可以做,不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所应当做的。〔书二〕十一
328.出家人如果不是真修行,在市井习气方面比世俗人更严重。如果想远离,必须先明白世间的一切万法本质是苦、空、无常、无我、不净。那么贪瞋痴的习气就没有升起的缘由。如果还不能消除它,就用忠诚、宽恕、忍辱来对治它,它自己就止息了。如果还是不行,则想自己快死了,自然无边的烦恼就化为清凉了。〔书二〕二四
329.只要是释迦牟尼的弟子,都应把成就自己道业,利益众生作为最高的报恩事。并且不仅报答多生以来的父母,还应报答无量劫以来四生六道中的一切父母。不仅在父母生前应当尽孝敬本分,更应当度脱父母的灵识,使他们能永远出离六道轮回,常住正觉。所以佛门中的孝道隐晦而不容易明白。儒家的孝是以奉养父母为第一位。如果佛家辞别双亲出家,难道竞不顾对于父母的赡养吗?佛陀制教规定,出家前必须先禀告父母,如果家中有兄弟子侄可以托付照顾父母,然后再向父母说明自己的请求,父母同意才可以出家,否则是不许剃度出家。还有一种情况是出家之后,兄弟亡故,双亲没了依靠,这时出家人要节省自己的衣食来奉养双亲。所以长芦禅师就有奉养自己母亲的事情(宋长芦宗赜禅师,襄阳人,从小父亲就去世了,母亲陈氏鞠养于舅家。等他长大后,博古通今,对种种世间的典籍都很精通。二十九岁时出家,深明宗要。后来住在长芦寺,把他的母亲接到方丈室东面,劝她念佛求生净土,七年后,他的母亲念着佛去世了。这件事记载在《净土圣贤录》)。
道丕法师葬父的奇事出现(道丕法师,唐代宗室,长安人。在他刚满周岁的时候,父亲就为国捐躯了。他七岁出家。十九岁时因为战乱粮食很贵,他就背着母亲到了华山,自己开始辟谷,向人乞讨来的食物全都奉养了母亲。第二年他来到霍山战场,把战死者的白骨收聚在一起,虔诚地为他们诵经,希望找到父亲的尸骨。几天后,他父亲的尸骨从骨堆中跳了出来,径直来到道丕的面前。于是道丕掩埋了其它的尸骨,背着父亲的尸骨回到家里安葬了。这件事见于《宋高僧传》)。所以经书上说:“供养父母的功德,与供养一生补处菩萨的功德是一样的。”双亲在的时候,要用灵活的方式劝他们持斋念佛求生西方。双亲不在了的时候,就经常把自己读诵经书修持佛法的功德真诚地回向给他们,使他们能永远出离五浊恶世,长久地辞别六趣。证得无生忍,永不退转。把自己未来的日子全用来度脱众生,使自己和他人共同成就觉悟的佛道。像这样才是世上无与伦比的大孝〔论〕十三
330.出家为僧,是为了专心致力于通过修行成佛,与住持法道而设的。不要认为佛法只有僧侣才能修持。〔论〕十四
论谤佛
331.假如一个人宿世果真种了善根,暂且不要说为学求道,可以成为出世大事的前锋。就是贪瞋痴等烦恼惑业、疾病困苦种种恶报,都可以作为出离生死,进入佛法的因缘。关健看这个人能不能自我反省罢了。不能自我反省,不要说庸庸碌碌的常人,被世间的教法所拘束系缚。就是如朱熹、王阳明,陶渊明,陆游等人,虽然学问、操持、见地,都是奇特卓越。然而也究竟不能彻悟自心,了脱生死。他们的学问操持见地,虽然可以给无上妙道(佛法)作基础。由于不能够自我反省,竟然成为进入佛道的障碍。由此可知,进入佛道是很难的,真是难于登天啊!〔书一〕三八
332.佛看众生都是佛,众生看佛都是众生。因为佛看众生都是佛,所以随顺众生的根机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说法。使人们能消除妄业,亲证本有的佛性。即一切众生都能证得究竟圆满的涅槃境界,了不见我为能度,众生是被我所度化的,是因为他们原本就是佛的缘故。众生看佛都是众生,所以西天九十五种外道,以及此方拘泥本土教法的儒士,没有不竭尽全力,从多方面抵毁诽谤,必期望于佛法断灭,销声匿迹,他们的心才痛快。然而明亮的太阳挂在天上,人用一只手怎么能遮得住呢?这样做刚巧充分彰显佛法的光明,反衬出自己见识的短浅粗陋罢了。有宿世善根的人,会由于诽谤佛驳斥佛的因缘,而回过头来归依佛,成为佛弟子,代佛宣扬佛法。没有宿世善根的人,会因为造作了这样的业力,永久地堕入阿鼻地狱。等他谤法的业报受完了,往劫闻佛名的善根,当即发现。由此方才开始进入佛法修习,渐渐种下善根,等到业尽情空,恢复还原本有的佛性而后已。佛恩实在太广大深远啊,无法用语言能够形容。一句佛法熏染神识,永久成为佛道的种子,如同在鼓上面涂了不可思议的毒药,只要敲一鼓,发出来的鼓声,传播到远近很多地方,凡是听到的人都会死亡。念一句佛号、一句心咒就像吃了少许的金刚,也决定不会被消耗掉。能够生起这样的信心,才是所谓的正信。〔书一〕八三
333.佛法博大精深、无所不包。如同一场雨滋润天下万物,花草树木共同繁荣。修身、齐家、治国、亲民各方面的方法一一具备。古往今来那些文章盖世无双的,建立不世之功的和千古景仰至孝仁人,人们只知道他们的事迹,却没有探究他们内心的根本动力。如果详细考察他们这样做的来龙去脉,他们的精神志向节操都是因为学佛进行栽培扶植起来的。其他的就不必提起,比如宋儒发明圣人心法尚且用佛法资粮以为模范,何况其他的宗派呢?但宋儒气量狭小,想让后世的人们认为这都是他们自家学者的智慧所为,所以故意说些破斥佛教的话,施一些掩耳盗铃的伎量。从宋到元再到明代,都是这样。试让我们细心地观察一下,谁不吸取佛法来增益自己的学说呢?至于讲静坐,讲参究,是他们用功的发现处。临终之时能预先知道时间,谈笑坐逝,乃是他们末后发现处。象这些说法、各项事迹记载在理学传记中的有很多。学佛哪能是社会的忧患呢?〔书二〕二
334.儒教与佛教从根本上说本来没有什么两样。儒教和佛教的功夫从浅处论也颇相同。从深处论,就有天壤之别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儒教以诚为根本,佛教以觉为宗旨。诚,是一种美德,由真诚心开启智慧,因智慧致使心更加至诚,当至诚心与智慧合一,便彰显本有的至善至美的品德。觉,有本觉,始觉,由始觉以证本觉,始本合一,则成佛。本觉就是诚,始觉就是明,这样说来,儒和佛没有什么两样了。您所谓学孔学佛,从理论上说不外乎《大学》一章的内容,乃决定无疑之语,这是从浅显的方面来说的。至于发挥其修证功夫、浅深次第,则本虽同,而所证所到,有很大的区别。儒者达到的至善至美,能否像佛达到的三惑断除、二严全部具备的程度吗?还是能像证得法身的菩萨那样逐分地破除无明,逐步显现佛性吗?能像声闻、缘觉的圣人那样断尽见思二惑吗?这三者中唯有证声闻乘的圣人断见思二惑最不彻底,然而已经得到六通自在。所以紫柏大师说:“若能直下忘情,山壁由之直度。”初果圣人耕地时,虫离四寸,何况二三果的圣人呢?儒教中的学者暂且别置不论,就以圣人的证量而说,因为圣人多半属大权示现,则本地风光暂且不论。如果只将行迹来论,恐怕不能与见思二惑断尽的人相比,何况是已经破了无明证法性的四十一阶位法身大士呢?如果说儒家至善至美的德行可以与已经破了无明的人相比,然而破了无明的有四十一阶位,是与最初级的初住相比呢,还是和最高等的等觉相比呢?即使是与最后的等觉相比,尚且此明德还没有到达善至美到极致,直等到再破一分无明,才可被称作诚明合一,始本无二耳。所以我说:儒佛体同而发挥工夫证到不同也。世间的人听说二者相同,就认为儒教包括了佛教。听说不同就认为佛教与儒教毫不相干。他们不知道同而不同,不同而同的原因,所以纷纷争论,各护门庭,各自都失去了佛菩萨、圣人治世度人的本心。这岂不悲哀!〔书二〕五一
335.自从佛法传入中国,中国历代帝王没有不推崇信奉的。只有三武灭佛,但佛法随即更加兴盛。就好像冬天冻得很坚固,正成就了春夏的萌发茂盛一样。明亮的太阳高悬在天上,岂是一只手能遮得住的。又好像抬起脸向天上吐唾沫,反而落在自己身上污染了自已。三武就是魏太武、周武帝、唐武宗。他们一开始也是深信佛法,尽心修习的。但魏武相信了崔浩的蛊惑,周武听信了卫元嵩的恶言中伤,唐武听信了李德裕及道士赵归真的诬陷诽谤。佛法被毁灭不久,主谋和帮凶都遭到了极大的灾殃。魏武废教后不到五六年,崔浩被灭族,自己也被杀。新皇帝即位,重新使佛教兴盛起来。周武废除佛教不到一年,元嵩贬死,不到五年患上一种恶疾,全身溃烂。他死了不到三年,隋文帝即位,佛法又一次得到振兴。
唐武废除佛法不到一年,归真被杀、德裕窜死,武宗服用了道士炼制的金丹,后背生疮而死,宣宗再次使佛法得到振兴。宋朝的徽宗,开始时也很信奉佛法,后来听信了道士林灵素的妖言,于是改佛像为道相,称佛为大觉金仙,称僧为德士,穿道士的衣服,凡作法事,都在道士之后。此诏下达后不久,京城发了大水,简直如同湖海一样。君臣都很害怕,命令灵素赶快将洪水退下,没想到,水越止越涨得厉害。这时忽然僧伽大圣显灵于皇宫中,徽宗烧香乞求大圣退去洪水。僧伽手拿锡杖登上城头,水立即就干了。徽宗随即下令恢复佛教原来的制度。过了不到六七年,徽宗父子被金掳去。金封徽宗为昏德侯,钦宗为重昏侯。二宗都死在了五国城。佛是三界中的大师,四生中的慈父,圣中之圣,天中之天。他教人们去除妄念,恢复本性,迷途知返,返迷归悟。了却幻妄之惑业,恢复本有的心性。我们感恩报德、护持流通还来不及呢,怎么可以凭借手中的权势灭众生的慧眼,阻断生人升天的平坦大道,掘下地狱的深坑呢?所以他们眼前就得到了报应,永世不得超生。被后人耻笑,我们要以之为鉴。〔杂著〕二
336.世间最广博厚高明的,没有超过天地日月的。而太阳到了正午,就向西斜,月亮圆了就开始亏缺。高岸成为山谷,深谷变成丘陵。沧海变桑田,桑田成沧海。古往今来道德最高没有超过孔子的。但孔子在陈地没有粮吃,在匡地被围困。周游列国,最终一无所遇。只有一个儿子,才五十岁就死了。幸而留下一个孙子,得以绵延世系宗祠。孔子以下,颜渊短命,三十二岁就死了,冉伯牛也短命。子夏失明,左丘明也失明。屈原沉江,(屈原尽忠被谗害,后来因为楚怀王被秦国所留,非常忧愤,而又无能为力,在五月初五,自沉于汨罗江中。)子路被人斩成肉酱。(醢:读音海,肉酱。子路到卫国做官,卫国太子蒯瞆与他的儿子出公,争夺国君之位,子路死于那场政变之难,被敌兵斩成肉酱。)即使是天地日月,仍不能令自己常恒不变。即使是大圣大贤,也不能让他们只有顺境,没有逆境。唯有乐天知命,才能所遇一切,无不安乐啊!而且千百年后,从天子到老百姓,没有不景仰他们的德行。以当时的现状来说,似乎不是福。
而从他们的道法传给后世这方面来说,哪里有超过这个福的呢?人生在世,千种思虑,万种算计,种种作为。追究到极处,不过为了养身糊口,遗留给子孙罢了。然而,粗布衣裳就可以遮体,何必要绫罗绸缎?蔬菜羹饭就可以吃饱,何必要鱼肉海味?子孙们或者读书,或者耕田,或者经商,自然可以养活自己,何必要富有百万?而且古往今来为子孙谋万世富贵的人,没有超过秦始皇的。他吞并六国,焚书坑儒,收天下兵器来铸造大钟,无非是想要愚昧削弱老百姓,不能起来闹事。谁知道陈胜一起义,群雄一并起来讨伐秦朝。他一统天下之后,不到十二、三年,就导致身死国灭,子孙都遭到杀戮。简直是斩草除根,一个也没留下。这是想要令子孙安乐,反而使他们快速死亡啊!汉献帝的时候,曹操做丞相,专门树立自己的威权。凡所作为,无非是削弱国君的势力,加重自己的权力,想要自己一死,儿子便称帝。等到自已死了,儿子曹丕就篡位。而且他尸体还没有入殓,曹丕就将他的嫔妾,收纳到自己的后宫。死后永堕恶道,经历一千四百多年,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苏州有人杀猪,取出猪的肺肝,上面有“曹操”二个字。邻居有一个人看见后,生大恐怖,随即出家,法名佛安。一心念佛,得以往生西方,这件事情记载在《净土圣贤录》。曹操费尽心机,为子孙谋划。虽然作了皇帝,只得到四十五年,国家就灭亡了。而且每天与西蜀、东吴互相争伐,哪里有一天的安乐呢?下面朝代,如两晋、宋、齐、梁、陈、隋,以及五代的梁、唐、晋、汉、周,国运都不长久。
这当中唯独东晋最久,也只有一百零三年。其它的或者二三年,或者八九年,一、二十年,四、五十年,就灭亡了。这还是就一脉相承的正统王朝来说。其余私自成立的小国,数量更多,国运的年岁更为短促。推究他们的最初用心,无非想要遗留给子孙富贵尊荣。追究实际的效果,反而令子孙遭到劫难,受到杀戮,灭门绝户。而且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尚且不能令子孙世代享受幸福快乐。何况区区凡夫,从无量劫来,所作的恶业,厚重超过大地,深广超过大海。可以保持家道常兴,有福无殃吗?必须知道世间万法,都是虚假,了无真实。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如水中月,如空中花,如热时焰,如乾闼婆城。(梵语乾闼婆,此土名为寻香,是天帝的乐神。他们居住的城堡是幻化,不是实有,就是世俗所说的海市蜃楼。)唯独自己的一念心性,从古至今,不变动、不损坏。虽然不变坏,而恒常随缘。随觉悟的净缘,就成为声闻、缘觉、菩萨、佛。由于所修功德的深浅,所以所证的果位有高下。随迷惑的染缘,就生到天上、人间,堕落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由于所造的罪福有轻重,所以受苦受乐有长短。如果不知道佛法的人,就无可奈何。你既然崇信佛法,为何不能由这个逆境,看破世间相。舍离迷惑的染缘,随顺觉悟的净缘。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从此永远超出六道轮回,高证四圣果位。这难道不是因此小祸,常享大福吗?〔书一〕二七
337.佛的恩德实在太广大无边而没有穷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为佛。但因为迷惑没有悟到,以至于反而用佛性的功德力用,虚妄地在六尘境界中,起贪瞋痴的恶念,造作杀盗淫的恶业,由于迷惑而造业,因为造业而受报,历经无数劫,轮回于六道之中,没有了脱的时候。佛在以往劫中,知道这件事后,就发下大愿,想让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都能明白自己本来具足佛性,都能脱离生死轮回,都能修成无上正觉,都能证入无余涅槃。从此为了法界众生,经无数劫,行菩萨道,只要对众生有益的事业,无不兴办推崇,六度一齐修持,一法不执著,行难行之行,忍难忍之忍。就是自己的国家都城、妻子儿女、头目髓脑也毫不吝惜。所以《法华经》说:“我见释迦如来,于无量劫中,难行苦行,积功累德,求菩提道,不曾停止过。三千大千世界随便找出一个小如芥子的地方,佛就可以说出我在某某劫时为某众生而舍身丧命于此处。为了觉悟众生的缘故,然后才修成菩提道。”只布施这一项,尚且无法用百劫寿命能宣说完,何况其他的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以及四摄、万行呢!等到惑业消尽,福慧圆满,彻底证得自心本性,成无上道后,就到处为众生讲说他所证得的法门,只希望众生都能证得他所证得的境界。但因为上等根器的人少,中下根器的人多,所以又随机施教,使众生能按照各人的根器得到利益。等到佛陀一生讲经说法的事业完成,就进入了涅槃,还是没有放弃他的大慈悲心,在他方世界,示成正觉,来进行救济度化的事业。如是示生此界他方的时空,固然算数譬喻也不能计算得出来。这好比明亮的太阳,为了照耀世界,不停地出现消失,无休无止。又好比是船工,为了度人,往来不停。〔序〕六四
338.佛对于众生的怜悯,开始于无始,终于未来。上自等觉菩萨,下及六道凡夫,没有一人不在佛的大悲誓愿的覆盖之下。好比虚空法界,普遍含摄一切,世间森罗万象,以至于广阔的天地,都包含在内。又如日光,普照万方,即使是盲人,终生见不到日光,但也能得到光的照耀而得以成为人。假如没有日光的照耀,人也无法生活,难道非要亲自见到日光才能算是蒙受阳光的恩泽吗?那些世智辩聪的人,凭自己短浅的见识驳斥佛法,说它损害圣人之道,蛊惑世间,诬陷民众,这和那些盲人骂太阳,认为没有光明的人没什么两样。一切外道,都窃取佛经的内容,据为已有。更有的窃取佛法的名相,借以推行邪法。由此可知佛法,是世出世间一切法道的根本。好比大海,暗流于地下,显现在地面上的就是江河万川,而江河万川没有一条不回归大海。那些诽谤佛的人,不是在诽谤佛,是在诽谤自己啊。因为他的一念心性,全体是佛性,佛才这样种种说法教化,希望他们能舍弃迷失的邪道,回归觉悟的大道,亲自体证自己本有的佛性罢了。因为佛性是最值得尊重和爱惜的,所以佛不惜如此勤劳,即使不信受佛法的人,佛也不忍心舍弃。假使众生不具有佛性,不能成为佛,佛只是徒劳地作这么多方便施设,佛便是世间第一等愚痴人,也是世间第一大妄语人,那些天龙八部、三乘贤圣还肯如此护卫依附他吗?〔序〕六五
339.佛看一切众生,犹如自己唯一的孩子,爱护众生没有任何的偏向,常常想度脱他们脱离苦海。因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可以作佛,所以即使是对于没有善根、断了善根不能成佛的人,也没有一点想舍弃他的心。只要机缘一到,他自然会对佛法生信归依,依教修持,直到断惑证真,了脱生死。所以《楞严经》上说:“十方如来,怜悯想念众生,如母亲忆念孩子。但是孩子逃跑了,母亲想他有什么用呢?如果孩子也想念母亲,如母亲忆念他一样,那么母子生生世世不别离。假如众生口念佛、心忆佛,今生来生必定能见到佛,离佛已经不远了。”“好像身上被染上香气的人,身上就有香气。”《法华经》上说:“如果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同时受各种各样的苦恼,听说观世音菩萨;一心一意称名号祈求,观世音菩萨当下就观照到众生的音声,都获得解脱苦难。”又说:“这位观世音菩萨,在人恐怖畏惧、有急难的时候,能够布施无畏,所以这个娑婆世界都称他是布施无畏的菩萨。“良由众生之心,与佛菩萨之心,观照两者的体性没有不同,但因为众生迷惑暗昧,背觉合尘,致使彼此有了间断阻隔,而不再能蒙受佛法的恩泽。如果能背尘向觉,一心称名,自然感应道交,蒙受佛菩萨传给我们的慈悲庇护,即使遇到险难,也会平安无事。〔记〕三五
340.学道的关键在于去除习气。经常有学问越深习气越重的人,这就是把学道当成了学问艺术的缘故。所以他的学问越大离道越远,这就是我们国家儒释都衰落的根本原因。〔复王尊莲书〕
论师道
341.人生的基本伦理道德,数目有五条。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而父亲生养我,老师教育我,国君给我俸银,三者是相等的。为什么在五伦当中,不列举老师呢?不知道老师有成就我的恩德,这是属于父子之伦。其次老师的引导、扶持、奖励、劝进,使我通达成材,这是属于兄弟之伦。所以孟子说:“师也,父兄也。”其次就如同两个沼泽相连般互相利益,如同二个月字互相观照,二只手互相援助,这才属于友。(朋:二个月字。友从二手:古文友作。又:手义,是又的变体。)所以佛门中每每说寻师访友。〔书一〕四三
论戒律
342.法门虽多,都由戒、定、慧三无漏学加以统摄。所以《楞严经》说:“佛法以摄心作为戒律。将戒守持好才能引生禅定,有禅定才能开发智慧。这就是成就无漏功德的三种法门。”在三者之中戒是最首要的。因为能持戒,就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他的行为就和佛接近了,那么他的心也就不会离佛很远。所以如来在《梵网经》中为众生保证说:“我是已经成就的佛,你是还没有成就的佛。如果能够这样相信,戒品就已经具足了。”又说:“众生能接受佛戒,就向着成佛的各个阶位迈进,受尊重的地位已经等同于大觉世尊,称得上是真正的佛弟子。”持戒是超凡入圣、了脱生死的第一个最重要的方法。〔杂著〕十六
343.律不单单指外表粗略的身口行迹,如果内心不恪守诚敬,就是犯律了。而因果又是律中的关键。假如人不知道因果,或是瞒因昧果,都是违背戒律。念佛之人,起心动念应常常与佛一致。那么律、教、禅、净,一道齐行了。〔书二〕二九
论经典
344.如果一个人天资聪敏,不妨研究性相各宗,但仍须以净土法门为依归,这样就不至于有因无果,致使将了脱生死的妙法,当作口头上说说的活计,而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必须要主敬存诚,对于经典佛像如同对待活着的佛一样,不敢存有丝毫的懈怠疏忽,这样就可以根据自己诚敬的程度,得到或深或浅的利益了。至于根机比较愚钝的人,姑且专心研究净土法门,果真能达到深信、守定净土法门不更改,决定现生了脱生死,超凡入圣。比那些精通经论却不实修净土法门的人,得到的利益真不只是天壤之别啊。如上所说,无论什么根器资格,最初先下这一味药。那么无论什么邪知邪见,自高自大,狂慧放肆,推高自己的境界以凡滥圣,或以下劣自居等修行上所种种病症,用这一味阿伽陀包治万病的药,无不药到病除。〔书一〕九一
345.佛法博大精深,就算特别聪明的人,用尽平生的心力,也不能研究到详尽微细的地方。然而佛法随顺众生根机施教,如果想得真实的利益,就从特别超胜,不同寻常的净土法门研究和修持,这样比较省心力,实在是最要紧的修行之道。〔书二〕六七
346.校对经典很不容易。恐怕师没有时间做校经,委任给别人。校经的人必须有超常的见识,十分细心,再三详细审核,不断地加以考察,才可以纠正错谬,除去其中杂乱章节,彻底展露经义的本来面目。否则宁可依葫芦画瓢,至少不至于太失经文的本意。〔书一〕三
347.《华严经》是三藏经中的王,最后一着,汇归重点是普贤十大愿王。只应该尊重《华严经》,不可以小看其余的经典。因为诸大乘经,都是以实相为经体的缘故。《华严经》的伟大,因为经中称性直谈界外大法,不收摄二乘人的缘故。《法华经》的高妙,在于会通三乘归于一佛乘,开示权教原为显明实教,开显化迹,显示本地风光的缘故。天台宗说《法华经》纯圆独妙,《华严经》还兼带有权教。(权:就是指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来说)然而佛在法华会上赞叹《法华经》为经王,在华严会上赞叹《华严经》是经王。哪里是后世宏扬经教的人,必须决定在全部藏经的五大部中,分出你高我低,不许每部经偏重赞叹呢?修禅宗的人赞叹禅宗,修净土的人赞叹净土。不如此,不能生起他人的正信,发起他人的景仰。只是应该善于领会其中的意义,不可以词害意。孟子称赞孔子是:自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圣人了。然而孔子因为极度仰慕前贤,看见尧帝在菜羹中,见到舜帝在墙壁上,见到周公在梦里,他效法仰慕这三位圣人,竟然诚心到了如此极点。【书一】四十
[补注:前注中“即指住、行、向、地、等觉而言”者,以圆教初住,即破无明证法性;别教初地,方破无明证法性。《华严》兼有初地破无明证法性之义,故云“《华严》犹兼乎权”,而注此数字以释兼权之义。恐有未喻,故复重释所以耳。]
348.善导大师让人一心持名,不要夹杂其它的修持,恐怕中下根器的人因为修持的法门太多,致使心力很难归至一处,所以让他们专修一门。永明大师让人万善齐修,将功德回向净土,是恐怕上根器的人行持偏堕在一边,致使福慧不能称真如本性而圆满所以让他们圆满修持。【书一】六二
349.对于已经残破得不能修补的经书,烧掉它是没有过错的。如果还可以看,可以修补的,就不应该烧掉。有些不知道变通的人,一直不敢烧。残破得不能再看的经书,又不能像好经收藏,反而成为对经书的亵渎。兼带地将亵渎经书的罪过遗留给了后人。怎么可以不懂得变通呢?〔书二〕十一
350.现在人的对症药,只有因果是最重要的法则。对于适宜的修法,只有净土是最重要的法门。(中略)无论何等根性的人,因果、净土都是必不可少,应该首先加以宣讲研究的内容。至于教相的学习,也要选择合适的人进行因材施教。按照学生已经学到的知识,因为学生们目前各自有正在学习的任务,佛学只能作为兼带的内容。如果天赋比较差的人,就会专门研究教相,或许会将净土抛在脑后,导致有因无果的结果。因此不可不看情况而设法。当今推崇教相禅宗的人,它的弊端也是如此。他们所提倡的教导,其实不是为了了脱生死,只是为了能够精通诸法相状,能讲说罢了。假如他们明白依仗自力极难了脱生死,断然不肯将教相禅宗作为唯一要务,而不问津净土宗的教义,还有诽谤贬低净土宗的人,都是些好高骛远,争强好胜的人,却不知道如何能够高超殊胜。假使他真能明白,就算杀了他,他也不肯放弃净土法门而不努力修习啊。学道真是太难了啊!〔同上〕
351.众生根器不一,如来慈悲无量。如果众生能至诚恭敬地念佛,到临命终的时候,自然会有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紫柏、憨山两位大师,说得很亲切,然而这二位都是禅宗的大善知识,他们的言教如果是对求生西方具备真信切愿的人是有益的。如果对只种了些善根,还没有专心修持净土宗的人来说,他们就会以为往生西方没有自己的分,从此便会打退堂鼓。如果不能应机说法,就是没用的闲话,此话诚然如此啊!〔大云月刊〕
352.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旨,以菩提心为根本。以“是心作佛”作因地心的事修,来彻证“是心是佛”果觉海的本体,作为因该果海,果彻因源的真正义理。如果能使六根不向外面驰骋,执持阿弥陀佛名号不间断、不夹杂,作为刚开始学佛下手最切要的修持功夫,再慢慢地练习纯熟增进。再能用“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的四宏誓愿常常忆念,不离心念,就会心与佛一致,心与道契合。今生就能超凡入圣,临终往生的品位直接登上上品,这样才不辜负此生的努力啊。〔大云月刊〕
八、释普通疑惑3
内分:理事、心性、悟证、宗教、持咒、出家、谤佛、师道、戒律、经典、中阴、四土、
舍利、臂香、境界、神通、秘传、扶乩、炼丹、事须适宜、富强、预防灾祸诸类
论中阴
353.中阴就是识神。并非识神化为中阴,就是平常所说的灵魂。言中阴七日一死生,七七四十九天必投生到各道中等等说法,不可以太拘泥固执。中阴的死生,是就他充满无明的心中所显现的生灭相来说的,不可机械地理解为世俗人的死生相。中阴受生,快的一弹指间,就投生到三途六道中去了。慢的有的到七七四十九天,还有超过这个时间的情况。刚刚去世的人,能够让相互熟识的人,或者相见于昼夜。与人相接触,或者有言论。不只是中阴有这种情况,即使是已受生善恶道中的众生,也能在相识亲故的人面前,偶然为他现形。这虽然也有本人的意念所显现,但权力实际上还是操纵在主掌造化的神灵。想以此来昭示世人,人死之后神明不灭,以及善恶的果报是真实不虚的法则。否则阳间人不知道阴间的事,误以为人死身体腐朽之后神也飘散,这些不明事理的言论,一定会有很多人附和。那么世上的人就都陷入无因无果,没有来生后世的邪见深坑中。想做善的人便不再心里有所警惕恶事,努力地修德,为恶的人更想穷凶极欲地造作恶业了。虽然有佛说过的话,但没有证明,谁肯信受?有了这些现形相给人们看,足以证明佛说的话绝对没有虚妄,果报丝毫不爽。这样不但使善人更加趋向行善,即使是恶人他的心也会被这种情理所惧怕折服,而不至于坚决造恶而不悔改了。天地鬼神想让人们明白这件事,所以才有已经去世的人现身于人世的情形,阳人去幽冥界主掌刑法等事情。这些事例都是为了辅助佛法弘扬,希望辅助佛教来治理世道人心。道理很微妙,但关系却很大。这种事古今典籍中记载的书籍有很多。然而都没有说明操持权来自哪里,以及这事的关系到的利益所在。〔书一〕八一
354.中阴虽然已经离开身体,但依旧还有原来身体的情感知见。既然有身体之情感,当然就需要衣食的供养。因为凡夫业障沉重,不明白五蕴本来空寂的道理,以为他仍然与阳间的人没什么区别。若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就会立即脱离肉体,不再依靠它。五蕴空,那么各种的苦就消灭了,一真法界就显现。而万德圆彰。境界虽然不一定都相同,不妨各随各人的情见为依据。这就像为死者烧冥衣一样,只要活着的人发心要为死者送衣服,这衣服的大小长短哪里会恰恰适合亡人呢。然而因为活着的人想给他送衣服,死了的人想要衣服,便会大小正好适宜。由此可见一切诸法。随心转变的大义了。〔书一〕八一
355.人死之后,还没有投生于六道之中的时候,叫中阴。如果已经受生于六道中,就不叫中阴了。那些附在人身上说一些苦乐之事的,都是他们的神识在起作用。投生的过程,必须要神识与父母的精血合二为一。当人受胎的时候,神识也同时住于胎中。出生时,时常有人亲眼看到那个人进入产妇的屋子,这是当父母交媾时,有代为受胎的识。等到胎儿长成,本识才来,代识随即离去。《欲海回狂》卷三第十二页,第八、九、十、十一、十二行,里面就有这种问题。原来的答案很不合理,我(印光大师)为它改正了过来,我们可以去查阅一下。原来的答案是:“好比是鸡蛋,有的已经受精,有的没有受精。未有识托之胎,就如同鸡蛋没有受精一样”这是不明白没有受精鸡蛋,即使孵再久的时间,也不会有小鸡出生。这怎么可以相比呢?我只希望把道理说明白,便没有避开这件本属超越本分的事,所以为居士说明其实的原因。圆泽禅师的母亲怀孕三年,大概就是这种情况。此约通常普通的情况而论,要知道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比如修净业已经成功的人,身体还没有死亡而神识已经出现在净土。恶业深重的人,身体卧病在床,神婴已经被罚到了阴间。生命虽然还没有结束,神识已经投生。等到将要出生的时候,全部心神才附着在胎儿身上。此种事情也不是完全没有的。应当想到是有代为受胎的情况,属于常途多分耳。三界诸法唯心所现。众生虽然迷惑,其业力不可思议,正是心力不思议的明证,也是诸佛发挥神通道力进行救度的不思议的地方。〔书一〕八一
论四土
356.凡圣同居、方便有余二种佛土,是约着带业往生的凡夫,与断见思惑的小圣而建立的,不可以约着佛的境界来说。如果约着佛来说,不但西方四土,全体是常寂光。就是这个五浊恶世,三途恶道,以佛来看的话,哪一处不是常寂光土呢?所以说毗卢遮那法身佛遍一切处,毗卢遮那佛所住的境界,名为常寂光土。遍一切处的常寂光土,唯有满证光明遍照的毗卢遮那法身的佛陀,才能亲自得到受用啊!其余都是分证。如果是十信位以下一直到凡夫,理体有而事修无。想要详细了解的话,应当仔细研究《弥陀要解》中讨论四土的文句。而《梵网经玄义》中也具足说明。(毗卢遮那的中文称作光明遍照,也称遍一切处,是一切诸佛究竟极果,满证清净法身的通号。圆满报身卢舍那佛也是如此。像释迦牟尼、阿弥陀、药师、阿閦佛等,这是化身佛各有差别的名号。卢舍那中文称作净满,因为惑业净尽,福慧圆满,约着智慧断惑这二种功德所感的果报来说。)又必须知道实报庄严、常寂光这两土,本来属于一土。约称性所感的果,就称实报庄严土。约究竟所证的理,就称常寂光土。圆教初住菩萨初入实报庄严土,分证常寂光土。到了妙觉位才称作上上实报,究竟寂光。从初住到等觉位,实报庄严、常寂光二土都是属于分证。到了妙觉佛果,那么二土都属于究竟。讲经的人对于实报庄严土,就唯独约分证这一方面来说。对于常寂光土,则唯独约究竟这一方面来说。常寂光土没有形相,实报庄严土具足华藏世界海微尘数不可思议的微妙庄严。譬如虚空的体不具万相,而一切诸相,借由虚空而发挥出来。又如同宝镜,虚明洞彻,里面空无一物,而胡人来,现出胡人的影相;汉人来,现出汉人的影相。实报、寂光二土,即一土而说有二土,即二土而实为一土。想要使人容易明白了解,所以作二土来讲说。【书一】四五
357.极乐世界有四土,带业往生的,居住在同居土。已断见思惑的,居方便土。已经破除无明的,居住在实报土。四十一品无明都已经断除的,居住在寂光土。又实报土是约着所招感的果报来称呼。寂光土是约着所证之理性来说。它们本来属于一土。讲解的人为了使人们容易理解,所以将分证者属于实报土,满证者属于寂光土。其实二土中都既有分证又有满证的。《文钞》中也详细地讲述了这件事。同居虽具备三土,而没有断惑者,只能受用同居的境界罢了。虽然属于带业往生的人,就不可以用凡夫的身份去下定义,因为他已经证得三种不退的果位。【书二】三四
论舍利
358.舍利一词,是梵语,被称作身骨,也叫灵骨。它是修行人的戒定慧的力量所形成,而不是人炼精气神所形成的。这大概就是心与道一致,心与佛心一致在物质上的表现吧。不只是人死被烧后,他的身体、骨肉、发肤变为舍利。自古以来就有高僧在沐浴的时候得到舍利的情况。雪岩祖师在剃头的时候,他的头发变成一串舍利。还有志心念佛的人,从口中得到舍利的事迹。还有人在刻《龙舒净土文》的印刷模板,在板中发现舍利的现象。还有人在绣佛、绣经的时候,从针下得到舍利的例子。还有一个人死后被烧掉,得到无数的舍利,他的学生都得到了,只有一个人远游没回来,等那个学生回来后到他的遗像前祭奠时,心中感慨悲痛,竟然在遗像前得到了他的舍利。长庆闲禅师被焚化的那天,天上刮起了大风,烟灰飞到三四十里远的地方,烟灰所到的地方,都能拾得舍利。于是大家收集起来,得到四石多。由此可知,舍利是道力所成就。炼丹家不知道其中的原因,错认为是人的精气神所炼成的。〔书一〕七六
论臂香
359.臂香,是指在手臂上燃香。藕益大师每天修持《楞严经》、《梵网经》这二部经典,所以对于燃香这件事,比较经常地行持。实在因为一切众生,无不爱惜自己的色身,保重自己的色身。对于其它的众生就杀害它们的身体,吃它们的肉,心里更加欢乐。对于自己的身体,哪怕只是蚊子咬一下,稻草刺一下,就难以忍受了。如来在《法华经》、《楞严经》、《梵网经》等大乘经中,称赞苦行。令我们燃身、臂、指,来供养诸佛。对治贪心,以及爱惜保重自己身体的心。这个法门在六度当中,仍属于布施度所摄。因为布施有内施、外施的不同。外施指国城妻子,内施指头目髓脑。燃香燃身都是所谓的施舍。必须至心恳切,仰祈三宝加被。唯独想要自他业消慧朗,罪灭福增。(说“自他”,虽然实际上是为自己,又必须以此功德,回向法界众生,所以说“自他”。)绝对没有一丝毫为求名闻,及求世间人天福乐的心,唯独为了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而这样做。那么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所谓三轮体空,四弘誓愿普摄。功德由心愿而广大,果报由心愿而速获。有人或者心慕虚名,徒然以执着的心,效法除去执着的苦行。且不要说燃臂香,就是将全身通燃,也只是无益的苦行。因为是以执着心,贪求名誉的念头。既没有三轮体空的见解,又没有四弘誓愿普摄的悲心。以如来破除身见的方法,展转增长坚固的身见。得罪得福由起心动念而有分别,所得果报由发心大小而有差异。所以《华严经》中说:牛饮水成乳,蛇饮水成毒,智慧的人学了佛法证得涅盘,愚痴的人学了增长生死,就是这个意思啊!【书一】五七
360.菩萨的心好比太虚,无所不包。为了利益众生,设下种种方便之法,所谓“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我们切不可凭凡夫的知见,妄加推测。因为菩萨已证法忍,了无人我之相可得。只想以慈悲心收取和护持一切众生,入于如来大觉法海。如果我们妄加计较分别,便属情见,便与无人我之道,不能暗合道妙。说到菩萨布施头目髓脑的事确实有。至于妓女(妓女,就是歌女,应当写作技。技,就是歌舞)、彩女等,不过扩充菩萨布施的心,不可以词害意。如果机械地执取字面意思,那“愿令阿僧祇世界妓女充满”的话,又该怎么解释呢?这是为了显示菩萨内外俱舍,没有贪恋吝惜的心。内到头目髓脑,外到国城妻子,没有一样起贪恋执着的心念,所以能在生死中得到解脱。那些受施的人,乘菩萨愿力的摄持,或在当时,或在后世,没有不真正得到利益,了脱生死。像歌利王割截佛陀前世的身体,后来成为最早得度的憍陈如。像这种如太虚般无量无边的大菩提心,哪里是凡夫的小知小见所能想像的?要知道还没有证得法忍的凡夫,心中应当仰慕菩萨之道,行事应依照凡夫的常理。否则可能会妨碍住持法道。如果还没有证得无生法忍,就不要住持法道,也不适宜学菩萨舍头目髓脑等,因为他自身的能力不够,不堪忍受这种痛苦,对人对已都没有好处。凡夫就应按凡夫所能够做到的去做,这就可以了。【书一】八八
论境界
361.念佛人临终之时蒙佛接引,乃是因为众生与佛感应道交的结果。虽然离不开心中对佛的念念不忘,也不能认为这是心想产生的幻觉,其实没有佛圣来迎接的事。心中想着地狱,临终地狱就会出现。心中想着佛国,临终佛国就会出现。这是相随心现,不能认为这只是心里想的结果,其实是不存在的。只是心想产生的幻觉,其实并没有这境界,必须圆证万法唯心的大觉世尊这样说是可以的。您要是说,就是断灭知见,是破坏如来修证法门的邪说,怎么能不慎重呢?这些事一一细说,太费笔墨。如果能做到举一反三,就会理解得很透彻了。【书二】二八
362.须知时间没有固定的算法,随人所见不同。佛菩萨的境界放在一边不说,暂以凡夫的小境界来说明。周灵王的太子子晋学仙,他自己感觉刚刚过了七天,当他再从缑山出现时,时间已经到了晋朝。所以有诗说:“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几,读平声,将近。从周灵王,到晋朝他再出来时,将及一千年了)。”还有吕纯阳在邯郸的一个旅店里遇到了汉钟离,钟离劝他学仙,可他想得到富贵后再学,钟离就给他一个枕头让他躺在上面睡觉,他梦到自己的官职越做越大,以至做到了宰相,五十年间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这种情况世所罕见,而且子孙满堂,其乐融融。后来又因为有件事与皇帝的意见不合,于是辞官回家,梦到这里他就醒来了。他睡的时候,店主人正在煮黄粱米粥,梦中出将入相做了许多大事,历经五十年之久,等他醒来,黄粱粥还没有煮熟。这不过是仙人所现,就能于一念中完成五十年境界事业。何况佛为天中天、圣中圣,诸大菩萨已证法身的境界呢。所以善财入弥勒楼阁,入普贤毛孔,皆于十方世界,行六度万行,经佛刹微尘数劫。你看到这段文字,又会做怎样的测度呢?
须知过去现在未来三际没有实体,可是在凡夫的世界中,只见到凡夫所能见到的境界,不能以凡夫所见到的境界,就认为佛菩萨也是这样的,凡夫和佛菩萨没有什么两样。打个比方说,就好比镜子里照到有十几重的山水楼阁,在镜子中实在没什么远近,可远近都分得清清楚楚。世间象镜子这样的色法尚且有这功能,何况已证唯心自性之心法者乎。所以说:在一根毫毛的顶端上,可以含藏整个宇宙、整个世界和无量无边的佛世界,坐微尘里,转大法轮;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土,自他不隔于毫端也。凡属不思议境界,就应当仰信佛言,不要随意去猜测。如果真能如此至诚恳切,自然就全明白了,也就不须问别人了。如果不在恳切至诚、礼拜持诵上下功夫,整天把不是凡夫所能理解的境界,用凡夫的心去揣测它,那么与幻人法师的把戏同出一辙,想不受谤佛、谤法、谤僧的罪报,又怎么可能呢?【书一】九三
363.听说你的父亲所拥有的灵感事迹很多,非常钦佩。如果他受法时,大士与天龙八部都现身,还有密宗禁戒不许宣传的妙境,这难道是为了向一向信奉基督的人委婉示现的相吗?如果按这个理论推断,一定有所证。若无所证,佛圣决不会轻易虚妄应现。至于说为了《起信》之见而应身,乃是念佛人临终之相,因为没破除无明,所见的都是应。报、法之身,不是他的善根所能见到的境界。至于在普陀山梵音洞中见到的显相,乃是菩萨为了使众生增长信心,才人人都能见,但不能把这个显相当作常例。如果引用,就会使所有人依此造谣言。五台山的文殊菩萨,很多古人都看到了,然而这都是有大因缘的人,或有深功夫的人,只要见到了就会悟解证入。我在光绪十二年去五台山朝拜之前,先在北京琉璃厂,到处寻求《清凉山志》,只得到一部,每天都看。因为天冷,到了三月初才到山上,在山上住了四十多天,见到来朝山的人中很多都说见到了文殊菩萨,其中真正修持的人少之又少。所以知道朝山人的说法,都是在附和古人的见闻来自夸的。如果他真的见到了,那么这人肯定与那些随波逐流、虚度光阴的人有着真金与矿铜的差别。否则文殊如此不自重,轻易现身为了什么呢?理即佛,指一切众生本有理体,并非指背尘合觉而言。如果单指背尘合觉,便属名字了。某君入定后,就和毗卢遮那一样,出定后,仍是凡夫,竟然不知惭愧,用大妄言欺骗人。如果他果真和毗卢遮那一样,断不至于出定后仍是凡夫。他那是用密宗压人,却不知我纵然不了解密宗,难道还不能分辨是非吗,就可以被笼络了吗?【复陈伯达书】
论神通
364.道济禅师是一位有大神通的圣人,想使一切人生正信心,所以常常显示不可思议的事情。他饮酒吃肉,是为了掩盖他圣人的德行,目的是使愚痴的人看到他颠狂不规矩的样子,因此就不太相信了,否则他便不能在世间住了。凡是佛菩萨现身,如果示现的是凡夫,就会以道德教化人,绝对不会显现他的神通。如果显示神通,便不能在世间住了。只有表现出颠狂的圣人,显示神通也是可以的,并不是说修行人都应该饮酒吃肉。世间的善人,尚且不饮酒吃肉,何况作为佛弟子,还要教化众生,而自己还不能做到依教奉行,那么不但不能令人相信,反而使人退失信心,所以饮酒吃肉不可学。他吃了死的,能吐出活的。你吃了死的,连原样的肉都不能吐出,怎么可以学他吃肉呢?他喝了酒,能替佛装金,能把无数的大木头从井里运来。你喝了酒,连井水都运不出来,怎么可以学他喝酒呢?《济公传》有好几种,只有《醉菩提》最好。最近流通的听说有八个版本。大多是后人敷衍出来的故事。《醉菩提》这本书文质兼美,里面所记叙的事,都是当时确实发生的。世人不知真相,不是妄加模仿,就是妄加毁谤。妄加模仿的人决定要下地狱。妄加毁谤的人,是用凡夫的知见,揣度神通圣人的意图,也有罪过。不过比起妄加模仿的人,罪过轻多了。我们见到他不可思议的事,应该心生敬重信任。见到他饮酒吃肉的事,绝对不要学,就会得到利益而不受伤害了。【书一】九五
365.人能弘扬道的作用,而道不能自己来帮助人。世间的混乱,是因为众生同分恶业所招感的结果,那些各种各样邪僻的说法也是这样。世风的变化,最初都是从一两个人开始,治乱邪正,都是如此。怎么可以不从人力转变的地方讲,而专门指望佛菩萨显神通变化呢?佛菩萨不是不能显示神通变化,无奈众生的业力太重,也无可奈何。好比浓云厚雾,天地间一片迷茫,不见天日,就可以说天上的太阳没有了吗?而人与天、地,并称为三才,僧与佛、法,合名为三宝,之所以这样称呼,因为人通过修行,能彻悟人生真谛,故能与天地合二为一,弘扬法理道德的义理。你现在一心想抛弃人的努力,而借助佛菩萨天地的力量,这能说是知晓大道的人吗?如今是大乱的世道,大悲菩萨示现救护,也只能救有缘的众生。
因为大乱属同业招感的果报,而与菩萨宿世的因,现前的缘属个人的别业,有感招菩萨救度的别业,就能蒙菩萨加被救护,怎么可以一概而论呢?菩萨逆顺方便,救护众生的事业,不是死执知见的人能够知道的。现为你举一个例子,就可以明白,不要说是菩萨,就是真正的怨家,也可以作为我们入道成佛的开始。佛以八苦为师,成无上道,所以苦是成佛的根本。佛又让他的弟子们,一开始修不净观,观之久久,就可以断惑证真,证成阿罗汉,这样的不净又成为了清净的根本。北俱卢洲的人们,生活没有一点苦,所以不能入道,南阎浮提众生苦事很多,所以能够入佛道了脱生死,不计其数。假如世间没有了生老病死、刀兵水火等苦,人们就会在安逸享乐中醉生梦死,谁还肯发出世之心,以求了脱生死呢?至于说“拥强兵,踞高位,作种种苦恼众生事的人,或许也有大悲示现的菩萨吧”。这个道理只能和通人说,不可和无知无识的人讲。如果是通人,就算他是真的恶魔,也可以得到大的利益。无知无识的人如果听到了这个道理,不但不知道发心去修行,反而会去毁谤佛法。那些权巧好比小孩子不肯吃药,把药涂在乳房上,他不想吃也要吃。你想作通人大力宣扬这种善巧,那么对别人的危害大于利益。还是闭口,不要妄说了。佛菩萨的境界,哪里是凡夫所能明白的呢。【书一】九八
论秘传
366.当今各种外道,没有不用秘传引诱无知的人加入他们的教会。当人发愿加入时,必须发誓,以后如果反对它,就会得到什么什么样的恶报。其实这多数都是骗人的做法。可是因为发誓的缘故,即使有人知道它是邪法,也不敢有一点违背或揭发。外道秘传发誓的方法对于人的迷惑太深,对人加控制太牢固了。我佛没有秘传的教法,一个人听法这么说,万人一齐听法也这么说。关上门,堵上窗户,外面再派人巡逻,只许一个人入内,而且小声说话不能让外面人听到,这样做怎么会有光明正大的事呢?希望诸位都能明白其中的害处,所以简略地为大家说说。【海潮音月刊】
367.如果有暗地里口传心授的妙诀,那就是邪魔外道的法,不是佛法。【书一】四四
论扶乩
368.乩坛所说,大多属于灵鬼依托当事人的智识而作。如果说世间道理,那么说对的还比较多。如果说佛法,就不是他自己所能知道的,就妄造谣言。【书一】二六
369.扶乩,多数是灵鬼假冒仙佛神圣。能力较为下劣的鬼,或许没有这种神通力。那些能力较优秀的灵鬼,则能知道人的心念,所以能借助人的聪明智识去降坛书写问对。纪晓岚说:“扶乩多半由灵鬼假托。我曾经和名为坦然的兄长扶乩,我能作诗而不能书写,我扶的时候则乩文诗词敏捷,但是书法潦草;坦然兄长扶战时,诗词庸常,但是书法遒劲。当问到古人及他们事情的奥妙诀窍之事,乩仙就会说时代太久远,想不起来啦,所以我知道临坛者绝对不是真正的佛菩萨。”然而这种灵鬼,只能借助人们当下的心念来用。在八识田中有,而在现存知见中没有的,或者这种义理不是他自己能知道的,便不能回答人们了。这种灵通的道力离业尽情空的他心通,实在有天渊之别。但两者的气分相似。我又恐怕你被乩教所迷惑,所以不得不引用他人的事理来说明这个道理。【书一】四二
译者按:扶乩,是中国道教的一种占卜方法,又称扶箕、扶鸾、挥鸾、降笔、请仙、卜紫姑、架乩等等。
370.近来上海乩坛大开,它所开示的改过从善、小轮回、小因果等,都对世道人心大有好处。至于说天、说佛法的方面,简直是在胡说了。我们身为佛弟子,不可排斥这种方法,因为它有劝人行善的一面。但也不可附会赞同这种方法,因为它所说的佛法,都是臆想杜撰出来的,怕它有毁坏佛法,贻误众生的罪过。【书一】四二
论炼丹
371.佛法只教人止恶修善,明心见性,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一部大藏经,绝对没有一个字教人运气炼丹,求成仙升天,长生不老的。民国初年有一位魔子柳华阳写了一本《慧命经》,书里都引用了佛经祖师的话语,来证明炼丹之法。挽引正法作邪法的证明,实在用邪法毁谤正法。没有择法眼的人,看到他的邪说,就认为是真实的,永远失掉了正见。所说的话、所修的法,都是破坏佛法。而依然大肆宣扬,以为自己得到真理,说我有幸遇到真乘,得闻正法。所谓认贼为子,煮砂作饭,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可不是悲哀吗?炼丹运气这个法,不是没有利益。但只可以延年益寿,功夫到极致能成仙升天。尚且不是道教老子的真传,何况是佛法的正道呢?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老子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如果能够领会这些话,就不会被他们迷惑。兼带能够熟读《安士全书》、《居士传》、《三教平心论》、《释氏稽古略》等书。那么如同明镜当台,美丑自然能够分辨出来。又如洪炉验炼金子,是真是伪立刻判定。【书一】五七
372.我私自以为释、道本源是一致,并无两样。但它们的末流支派,确实有天渊之别。佛教教人,最初先修四念处观。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知道身、受、心、法都是虚幻、苦、空、无常、无我、不净,真如妙性自然会显现出来。道教约原初正传,也不是为了炼丹,求长生作为要务。后世凡依正传道教修行的,也都是以此为正宗。佛教博大精深、无所不包。不但将身、心、性、命之道,发挥得淋漓尽致,全尽无余,即使小到世俗伦理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丝毫的善事都不曾遗漏。唯独对于炼丹运气等术,绝对没有一个字提及,而且深深地以此为戒。因为前者旨在使人明白身心虚幻不实,而后者令人保全身心以为是真实不虚。这里指的心是指随缘生灭的心,不是本有的真心。炼丹这种方法,不是完全没有利益,只可延年益寿,最高境界是使人成仙升天。如果说到了脱生死,那就是说梦话了。【书一】七五
论事须适宜
373.念佛这件事,应当随各人的方便量力而行,出声、默念,大声、小声都是可以的。怎么能一直大声念,而使自己伤气受病呢?然而你的大病虽然由伤气而引起,实在是无量劫以来的业力显现的。因为你精进念佛的缘故,将未来受报转化为现在受报,将重报转化为轻报。就这一场病,不知道消了多少劫数三途恶道的罪过呢。佛的力量是不可思议,佛的恩德难以报答,应当在心中生起大庆幸心,大惭愧心,生大净信心。用净土这一法门,一方面自己修行,一方面教化他人。使家中眷属,与一切有缘人,同生西方。就可以不辜负生了这场病,当成佛在现身说法。
【书一】八四
374.学佛必须专心于自己了脱生死为要事,然而也要随分随力地作功德。如果有大力量的人,才能彻底放下五蕴不实的身心,彻底提起救度众生的事业。中下根器的人,因为无所作为,已经养成了懒惰懈怠的习气。自利的修持尚且不能认真,利人更是置之度外,流入了杨朱“为利他人一根汗毛也不肯拔”的弊端。所以必须将自利利他的二法互相辅助而行,但要专注于自利一边。二林所说的话也不要误会。误会则得罪二林不小。二林的意思是要专注于自利,并非随分随力教人修习净土法门全废也,利人的事业,只有大菩萨才能担当得起。菩萨以下,谁敢说这样的大话?中下之人,随分随力地做利人的事,才符合修行自利的方法。因为修行法门有六度万行的缘故。自己还未曾度脱,利人仍然属于自利。但不可专门在外边的事迹上做文章。【书二】八
375.真心办道的人,哪里还有时间料理世间俗事,但是如果暂时还没斩断万缘,通身放下俗务,也不妨碍兼带培植心地,以挽救证取一半的道业。【书二】十五
376.念佛虽然贵在至诚,保持场地清洁,然而病人做不到清洁,他只要心存至诚,默念或出声念,功德是一样。因为佛无比慈悲,如同父母在儿女生病痛苦的时候,就不会用平常的礼仪责怪孩子,反而为孩子抚摩身体,清洗污秽。如果儿女病好之后,还让父母像他生病时一样来伺候自己,那就要被雷打。【书二】六八
377.人身处在世间待人,对待居心贤良或愚昧的人,都要恭敬,不可用傲慢的态度。行事则要亲近贤人远离愚人,选取优良去除劣等。这样才可以避免互相杂染的弊端,以及贻误事业的罪过。天下的事,理论上有固定的道理,做法上却没有固定的方法。若不因酌情行事而作定夺,如同执着一成不变的死方子去医治变化莫测的病症,那么被医活的人少,而医死的人就多了。只要情与理相合,法与事相契,就是正确的。【书二】六
378.天下万事,都有一定的道理。当我们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必须遵守一定的道理,采用与时代相适宜的方法。理论与权巧相互契合,法与道相符合,事情就能成功。【书二】十二
379.佛法因人异而施设,万万不能执着通途法门的教理及修持,而与众生的根基相违背,从而断送众生当生就能了脱生死的殊胜利益。应该就现代人自我衡量根性,而选择相应的修持法门。【书二】二一
380.火葬这种方法,唐宋佛法极盛的时候,在家人大多采用。然而也应按照当地埋葬的风俗,恐怕执着拘泥于风欲的人妄加生起不必要的议论。其实还是烧掉尸体容易泯灭掉,停过七七日,即四十天烧更加妥当。用埋葬入土的方法,时间久了,导致尸骨暴露在外。守丧三年,不作礼乐,本来就是应该遵守的。前清时期文官必须辞官守丧,武官不必辞官,因为军事方面的事不能有丝毫松懈,所以不作规定。今则废除伦理,做不孝顺的事,纷纷而起,守丧的制度期限,更是不足挂齿了?我们应当依照古人的礼节,斟酌着行事,既不可完全改变,也不必过于拘泥细节。【书二】六一
381.莲社刚刚成立,必须要有一定的规矩。女人想入社,断断不可以。千万不要仿效其它地方散漫没有约束,以至于一法才建立,各种弊端都产生出来了。以上陈述至关重要。【书二】二四
382.我认为现在的世道人心,已经沉沦到了极点。再加上国家的费用空乏,赋税比以前重了几倍。物价上涨,民不聊生。天灾频繁降临,人祸接连不断。正值这种危及关头,想要弘扬法道,只可普遍与来的人,指明学佛的首要的义理。对于做父亲的人讲说慈爱的道理,对儿子讲孝道,兄友弟恭,夫倡妇随,各人尽好自己的本分事,为学佛打下良好的基础。由此再加上心怀至诚恭敬,能战胜自己的私欲而复归于作人的礼仪规范。明白因果的道理,希望脱离轮回的痛苦。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信愿念佛,求生西方。纵然天资再高,也应当依照这些道理去作。在有余力的时候,不妨研究一切经论。使他在自己家中,随分修持佛法。就不须建设高广的房屋堂宇,招募人员,设立岗位,彼此往来,耗费很多时间,耽误本职事务。这确实是现在弘扬佛法,将计就计最高超的一着。【书二】四二
383.想求往生,就要放下这个世间的种种,也要放下过分的狂妄心。如同菩萨在生死中度脱众生,这必须自己是菩萨才能做到。如果自己还是凡夫,便想担任这样的重任,不但不能度人,而且不能自度。世间多少善知识,皆有这个毛病,还说这是菩提心。要知道这种菩提心如果先求往生,就有益处。如果不求往生,必须是菩萨才可以,否则为害不浅。过分的狂妄心是真修行者的一大障碍,不能不知道。【复潘对凫书】
384.处在现在混乱的世道,正应当提倡因果报应以及净土法门,才能收到真实的利益。那些好高骛远的人,唯恐一提倡以上道理,便降低他的名声和社会地位,所以宁可不让别人会,也决不肯降低门风。试问他在调养生命的这些外物上,是否能拘泥于一种方法,而不求变通吗?夏天穿葛衣,冬天穿皮衣,渴了喝水,饿了吃饭,他在一天的生活中,尚且知道要合于时宜。为什么在弘法上,他的智慧反不如养生的技巧呢,难道他真的为了利益大众吗?【大云月刊】
385.创立莲社,场地及摆设必须清净香洁。主人必须恭敬至诚,对人不可傲慢,也不可流露出自以为对别人有恩德的神色,凡是来的人都要温和恭敬谦逊地对待。在还没有开始念佛和念佛完毕后,都不要谈论家常事。如果有必要谈的要义可以谈,否则就各自回家。年纪太轻的人只可以在自己家里念。如果常来,路近的可以,路远的怕有意外的事发生,一定要谨慎。这不过是为地方作一个提倡而已,还是要以专心在家里念佛为要务。【大云月刊】
386.学佛的人,要先从知因果、慎独方面入手。如果能做到独自一人,依然自觉遵守道德规范,那么邪念自然消除,怎么还有不如法的地方呢?如果有,要果断地断掉它,才是真实修行。否则学问与言行不相附合,所说的知见越高,表现出来的行为越差,这是当今学佛人中自称通家的贴骨大疮。如果能以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为目标,就会学到一分,便得到一分真实的利益。【复陈伯达书】
论富强
387.中国的贫弱,是由于不依礼义,如果依礼义,怎么会贫弱呢?试问贫弱的原因,哪一条不是因为贪赃受贿使外人得利呢?你没有认清病的根源,就说药不见效,怎么能说有智慧呢?外国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们国小,不同心协力就不能自立于世界。中国人则各怀异心,纵然有同心者,外人用贿赂引诱他,他马上就会随着贿赂所转。不但不顾国与民,连自身都不顾了。还说这是奉行礼义的过失,这怎么可以呢?从前林则徐抵抗外来侵略就是证明。以后大大小小的事,哪一件不是中国代为周旋令成乎?中国人多半都属亡八字的命,所以才使外国如此强大,中国如此贫弱。假使中国人都能够守礼仪道义,那么外国没有利益的货物将无处可销,中国一年当中就可以保全几千亿的金钱了。中国人的下作,真是到了极点。孟子说:“有德行、智慧、谋略、见识的人,因为他生活在患难中。只有那些孤臣和孽子,他们持有警惧不安的心理,考虑忧患很深远,所以通达事理。” 你虽然读书阅世,却不知道读书阅世之道,所以才会有这样的问题。为挽救当今世道的大计,应当提倡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以及改恶修善、信愿往生,这才是挽回当前战乱的劫运、救国救民的首要方法。至于谈玄说妙,都在其次。然而想救世,如果不自己亲自去实践,断然没有实际效果。由自身推及到家庭成员,由家庭推及到乡邑,由乡邑推及到整个国家的人。这样的风气果然能够倡导实行,可能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否则就是做梦也难收效啊。【书一】九八
388.近来掌权做大事的人,多半少年得志,轻率地以标新立异,学习西洋文化当成正确的事情。在他们眼中尧舜周公孔子,都不值得效法。他们不得志的时候,就成为狂妄自大,顽固不服从教化的人。一旦得志,就成了误国害民的人士。所以导致天灾人祸,接连不断地发生,国运危急,民不聊生。所贵的是学佛的人,要对治习气,改过迁善。如果没事的时候尽管学佛,有事降临时便将学习佛法中关于对治习气的教义置于度外,那么学佛就成了空名,不会有任何实际的利益。【大云月刊】
论预防灾祸
389.当今的世道,只能各人尽其心力所为。至于未来的吉凶祸福是不能预先判断的。如果真的能虔诚念佛、念观世音菩萨,命运在冥冥中应当有所转变,不至于有大的危险。如果不在持诵名号的事上下功夫,纵然用尽机关谋算,也难得到好的效果。由于世局的变幻莫测,不可预料。那些富贵显赫的人,转眼被消灭,化为乌有,何况是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呢?孔子说:“不懂得乐天知命的道理,不可能成为君子。”然而还是要极力修持,才可以言说天命。如果懒惰懈怠,任性消沉,那么所有的得失都不是命中注定了。【同上】
390.当今的世道,是患难的世道。虽然说念佛能灭宿业,但必须生大惭愧、大怖畏的心,扭转众生损人利己的心,用作菩萨普利众生的善行。那么像宿业、现业,都可依仗此大菩提心中的佛号光明,被它消灭干净。如果前生、昔日,曾作大的恶业,现在虽然已经停止作恶,但却没能努力修众多善业,只是泛泛悠悠地念佛,功过不能相抵,还是难免会遭受恶报。这并非是念佛的功用虚妄废弃,是因为没有发广大菩提心,又加上恶业广大深重,所以对恶业不能起到掩蔽的作用。如果能发大菩提心,就会如明亮的太阳正午当空,霜露马上就会蒸发消失。世上有很多人前半生作恶,后来稍有悔改的心,因为不能使恶报完全不显现,就说佛法不灵验,修持教义没有利益。居士既然不把我当成外人,我就不得不为你略说其中的原因,希望你能走出迷途而能达到觉悟的彼岸。【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