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存在,究竟有何意义?」许多人在一生之中,会不断叩问这个生命大题,且在不同的历程,会有不同的问寻方式。例如不少年轻人会选择从哲学观点切入,试图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而在存在的疑惑生起之后,也会急切找寻解惑的途径,或是阅读、听演讲、参与活动,与友人深谈,或者向师长请益等等;而向师长请益,机会往往可遇不可求。
2008年金秋十月的周日午后,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由父亲陪同来到了法鼓山,很难得的机缘,他当着圣严师父面前,谈起了自己对生命的思索,以及对佛教某些观念的疑惑。为了让自己的提问清楚被师父听见,他手里握着一支麦克风,这也让他更清楚听见自己的思索。他很慎重,每次发问之后又再重整,尽可能地表达自己正在历经的人生涟漪。
问:现在我想学的东西很多,对于生命的存在和天地万物的法则都很感兴趣。我想首先请问:「做人的意义在哪里?」佛教认为人生是苦,人因有欲望而痛苦,所以要修行得解脱。可是如果人生是苦,那么父母把孩子生下来让孩子受苦,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而如果人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脱离轮回,为什么还要存在?
师:佛教是讲苦没有错,但是佛教的修行,目的是为了离苦得乐,不是教人出生来受苦。从佛法的观念来讲,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具有两项任务,一个是还债,一个是还愿。还债,就是我们在过去世应尽的责任未尽,欠下的「债务」来不及偿还,因此这一生要继续地还,直到还清为止。还愿,是过去生我们发了愿,发愿要利益他人、帮助他人,无法来得及实现,因此这一生继续行愿。
至于债是什么时候欠下的?愿心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承担。能够承担而还债的人是安心的,能够承担而还愿的人是快乐的。很可惜现在我们看到许多的人,真正愿意尽责负责、还愿还债的人不多,多半还是继续在许愿、求愿。因为大家觉得还债,就像是把钱、把权,把贵重的物品从自己手中拿出给人,很舍不得、很不情愿,所以痛苦。其实就是因为这么想才痛苦,如果把还债、还愿当成是人生的任务,也就不会痛苦了。
至于还债、还愿这两个任务是谁给的?是过去世我们自己给的,也就是佛教所讲的业力和愿力。业力和愿力,都是我们自己制造的,是要自己负责的,也要自己来承担的。不过,还债和还愿毕竟不同,还债是普通人欠了什么而要偿还什么;还愿则是菩萨发心,我不欠人,人不欠我,而我自己主动要帮忙众生,这就是菩萨的悲愿心。
因此,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愿意还债,就不痛苦;若能发愿行愿,则一定快乐。这也说明了:活着,并不一定痛苦。
问:人们常说,活着要快乐、要开心,也要做好事。可是我忍不住想,过了百年以后,现在所有活着的人都不存在了,而我们现在所有的努力,也都将化为灰烬;或者是说人类终有灭亡的一日,那么一代一代人类延续、传承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师:你这是从「末世论」的观点来讲。持「末世论」的人认为,这个地球以及地球上的所有人类,有其开始,也有其终极,而终极就是地球毁灭的一天,人类也将全部消失。既然地球终有毁灭的一日,那么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有什么价值?很抱歉!我不是「末世论」专家,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只能从佛法的立场,来说明生命存在的本质。
佛教是不讲末日、末世的,而讲轮回──循环的轮回。佛教讲的轮回,不仅仅是地球的轮回,因为地球的空间范围太小,而且寿命非常有限。佛教讲的时空范围,是超出地球的时空范围来看地球,它是无量、无限、无止尽的,不是仅仅几千年、几亿年,而是整个宇宙的寿命都在轮回,此生彼长、彼长此生,因此我们看不到它的终极。
佛教讲无始无终,虽然无始无终,却有其开始,也有终极,然而因为始终不断循环,所以找不到一个最初的开始,也找不到一个最后的终极。虽然我们看不到始终,却不断地在这个无止尽的时空范围里「活动」,就是还债、还愿。还愿、还债,便是对自己负责。
问:还有一个问题困扰我很久。佛教有个很高的目标,就是内心达到平和,没有欲望。但是我有时候在想,假使人没有欲望,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就像我们对父母的爱,会担心他们身体是否健康?是否吃饱穿暖?如果他们发生什么意外,我们就会担心痛苦,如此一来,心就无法平和了。这是否意味着:有了爱,内心就无法平和?因为爱也是一种欲望,比如爱情、亲情,有了爱,就会想占有,就会有烦恼,内心就不容易平和。可是没有爱,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师:你把爱、欲望和佛教讲的慈悲、智慧搅在一起,分不清楚了。「爱」是一般的说法,佛教不讲「爱」,而说「慈悲」。「爱」的出发点是自私,有一个自我中心,是为了自我而爱。比如说对父母的爱,是因为他们是我的父母;爱钱,是因为钱可以让我支配;爱自己的身体,是因为身体我要来使用它。
慈悲,则没有自我中心,却有智慧。比如对父母的爱,要给予恰到好处的关怀,对父母的健康、心情,能够给予最好的、正面的照顾,却不期望回报。男女之间的情感也是一样,希望能够给对方最好的关心照顾,却不一定要求对方同等回馈,这是智慧,也是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