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对治攀缘心的三道防线

这地方有讲到一个观念:生命的转变,是来自于内心的转变!攀缘心,在《楞严经》讲到两个内涵:

第一个,是业力的问题。

你一旦动攀缘心,一定会带动生死业力。所以一个人攀缘心愈重,生死业力就愈重,他会循业发现。当你起攀缘心的时候,就会随顺你的业力--有些人你很喜欢、有些人你不喜欢。这跟过去的业力有关系,宿业所变现的景象你没办法改变。所以你一旦动攀缘心,一定会启动你过去的业力,生命就变成二分法。

如果你是安住在真如,生命就没有好坏,它只是个影像而已。但是你开始仁者心动,这个世界就跟着动了,生死业力、宇宙万法也就开始动了,生命就变成了二分法,有好的、有坏的--有些东西你会起贪欲去追求,有些东西你会起瞋心去排斥,这是业力的问题。

第二个,你会产生错误的想象。

业力给你的种种景象跟感受,这是没办法改变的,但是你会生起颠倒想,认为应该去追求,这个对生命是好的。然后过去的宿业,一旦跟颠倒想结合起来,你就造罪了。怎么办呢?《楞严经》是怎么去对治攀缘心?

《楞严经》是认为:业力所变现的这一部分,我们没办法改变;哪些人会对你比较好、哪些人会讨厌你,这一部分你没办法改变。释迦牟尼佛身为佛陀,他也不可能事事如意,所以他的家族要被灭亡的时候,佛陀也没办法改变,他用神通力阻止琉璃王不要去杀害他的家族,也没有办法,这是业力。

但是佛为法王,于法自在,他不起颠倒想,所以我们的目的不是在消除业力这一块,而是消除你的颠倒想。《楞严经》提出的方法,就是戒、定、慧三身,意思是说:当我们今天遇到人事的问题时,是先启动慧身--不迷

你要先观照这个景象是本来没有的,达妄本空,知真本有,虽然这个人跟你讲一些不好听的话,但是这些都是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所以上等人直接从不迷下手,从生死业力中通过去,这个业就消了没了。 但是,要像上等人不迷,不容易,完全靠智慧化解问题的人不多,那怎么办呢?不取

你要我不迷惑我做不到,我明明看他骂我是真的,那就不要取--不要住在上面。就算这个影像是真的,但我不住,即便你骂我是如此的真实、你伤害我也是如此的真实,我可以选择不要把心住在上面,我可以去念佛、去想一些未来光明的事情,透过无住启发定身--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如果你的智慧、禅定都薄弱,智慧的观照也薄弱、禅定的安住力也薄弱,你又取着了,那么最后的底线就是戒身了--不动,不要乱动!虽然我现在心里很气,但是我先不动,靠持戒的功德来收摄自己的烦恼。

所以《楞严经》是先启动慧身--不迷,如果这个防线被破坏了,就用定身--不取,不取又被烦恼破坏了,就用戒身--不动。所以持戒是整个身口意的最低防线,如果连不动也被破坏了,那就失败了!

这是《楞严经》对治攀缘心的三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