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如慈母般哺育着万物,以丰富的物产滋养着人类。作为地球之子的人类,对于母亲的养育之恩,当涌泉相报才是。可是,我们人类只是一味地索取、掠夺,大面积毁林毁草,无节制地开采地下水,盲目侵占耕地搞建设,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无度地开采煤炭、铁石等矿产资源,近乎疯狂地抽取地下石油等。
人类贪婪的行为给地球带来的伤害太大了。沙漠正以每年600万公顷的速度扩大,土壤正以每年250亿吨的数量流失,物种正以每年数千种的速度灭绝,干旱使越来越多的河流湖泊干涸,地面塌陷和地下漏斗已由点到片,洪水、沙尘暴、飓风频频,臭氧层遭到破坏,酸雨污染逐渐蔓延,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日益升高,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陆地下沉。
地球母亲对人类无私付出,而我们却对母亲无情地索取,最终只能伤害到自己!据一些国际机构的研究材料显示,全球每年有520万的儿童死于废弃物引发的疾病,其中400万是5岁以下的儿童。全世界每年生产城市废弃物7200亿吨;全世界每年有5万个物种濒临灭绝;有近2700万顷的农田蒙受沙漠之灾,就连海底也日趋沙漠化;全世界每年有5000亿吨废水,有10亿多人因饮用污染水而导致疾病蔓延。
人类为了谋取暴利,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温室效应产生了,使得世界各地的气温极不稳定,且普遍提高,致使南北极坚冰日益融化,海平面上涨,陆地面积缩小,如果两极冰川全部融化,那时地球上60亿人将连站的地方都不够!
人类作为大地母亲养育的众多孩子之一,最根本的任务是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地球不是我们欲望的函数,而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体。人类与地球之间有一条永远割不断的脐带,当我们从自然母体中汲取营养和创造文明时,不要忘记地球母亲的恩德,不能做一个以怨报德的不孝子孙。当今全球有识之士皆在呼吁治愈地球,人类集思广益地提出各种保护措施,这些措施无疑能起到一定的急救功能,但如果不结合佛法以净化人心,也只能是抑制恶化的趋势而已。若要使地球反染成净,不用佛法来医治人类的贪欲病,很难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所谓“依报顺着正报转”,没有清净的心,何能感得清净的国土。
一、生命原是同体的关系
在对生命实相的探索上,释迦牟尼佛无疑是伟大的先驱。佛教认为世间万物均遵循着一定的因果规律在运作,生命界按照各自的作业规则,轮回于六道之中,是一种和合互生的关系。生命形态各式各样,但在追求安乐幸福这个总目标上则完全一致,进一步从佛性的本体看,一切生命皆平等,善待每一个生灵,实是善待我们自己的生命。
自然界里鸟叫虫鸣,飞瀑流泉,万紫千红,触目所及,欣欣向荣,哪一处不是“溪声尽是广长舌”。人类的盲点在于,只认得自己这个四大假合的躯体是“命”,却不认得身体外的四大假合也是“命”,同是“地、水、火、风”四种原素,相互滋养,相互牵动,以致形成牵一发动全身之紧密关系,能够体悟到这样的“同体”关系,每个人必然会像爱护自己的眼睛那样,爱护大地的肌肤,净化江河血液,爱护“天同覆,地同载”的一切万物,孔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当我们离开母体的一瞬间,我们与地球的关系便成为:“身体发肤,养之地球”。地球与我实为一体,我爱己身,尤爱母体,便是“同体大悲心”。
地球上的河流、大海、森林、高山、动物等,好比人体组织,河流如血脉,川流不息,运送养份;大海如肾脏,保持洁净,发挥新陈代谢的功能;森林如肺脏,进行良好的空气调节;高山如骨骼,保持地球水土的均衡,地下矿藏或淡水更是心脏,承载着地面上的一切生命。所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我们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将母体加以损伤,为了让我们的后代有青山绿水相伴,请珍视地球如同珍视我们自己的生命。
二、佛教徒们的环保工作
(一)珍爱自然,如同己身
释迦牟尼佛对自然环境十分珍爱,在《菩萨璎珞经》云:“不败自然相,相应度无极。”佛在戒律中规定:僧尼不得随意砍伐树木,不得焚烧山林;《楞严经》云:“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踏生草,况以手拔。”引经据典,不外说明佛陀对自然的保护,如同爱护生命一样,标本兼护。
(二)种因得果,真实不虚
在“同体的大悲”中蕴含着因果的道理,因果也可被视为生命运作的法则,一言概之,因果即“我们的言行、心念如同种子,我们将它们撒播出去,遇缘结成的果实,终将回到我们自己这里。”当今地球的现状,实在就是我们人类自己的成果。
(三)珍惜福分,爱护资源
根据因果的法则,佛教提倡的“惜福”,实是珍惜自己的福份。同样,人们对大自然的掠夺和浪费,也是掠夺了自己的福份。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人每年抛弃1.83亿把剃须刀,27亿节电池,每年用过即扔掉了的数百万张椅子、餐桌、空调、电话机等,其中很少有再循环利用的。不懂因果的人,会将“惜福”误认作小气、吝啬,却不知大手大脚的后果是:原本可以享用长久的果报,短短几年便消耗殆尽。
人们不要混淆“惜福”与“小气”的概念,以香港四富豪之一的林百欣为例,西装一年缝一套,节俭出了名。他对自己“吝啬”,对慈善事业非常慷慨,以“健康快车”的荣誉赞助人,捐给慈善团体的金额高达4.6亿港元。当我们对自己很大方时,是否应该想到世界上还有挨饿的儿童、失学的孩子,饮水靠集雨的定西人!
(四)刺激本质是苦,非为快乐
经济学家给高消费、过度消费下的定义是:“摧毁或毁掉,浪费或滥用;用光或用尽。”佛教导人们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学会节约爱惜、合理利用资源。今有御寒之衣,有安适之居,有车代步。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尽量节约每一份可用的资源,以惜福、惜物作为最佳的消费方式,以储备未来之福。佛说财富不断交换、转化,其属性是空性,并非恒常不变。生活的层次不是表面上的物质追求,而是一种精神提升。
(五)净化人心,从我做起
《维摩诘经·佛国品》云:“菩萨欲得净土,则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佛教徒有“身土不二”的观念,往往将心灵的净化与环境的美化结合起来,所有寺院都有育林护山,绿化环境的优良传统。寺院所在之处,大多林木葱茏,地面洁净,景色奇秀,幽静宜人。一座座寺院恰如一颗颗明珠,将江山装点得无限庄严、壮丽,营造出祥和宁静的氛围,使参观者能陶冶情操、净化身心,促进了整个社会的环保。
这些丛林好像荒漠上的绿洲,自然风景引人入胜,曲径林荫,潺潺细流,清幽翠竹,郁郁芳草;令来往的香客、游人们从喧闹噪杂的都市中,享受到片刻的清幽、寂静,暂时忘却内心的烦恼。寺院的环境天然具有抚慰人心的功用,佛菩萨的宝殿庄严肃穆,令参观者肃然起敬,心灵得到净化;优美的佛乐,像甘露一般润泽着人们焦虑、渴求的心灵。
“心净则国土净”的典型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在因地是法藏菩萨,为普度十方众生,发下四十八愿,建设西方极乐世界,为众生建造一个清净安乐的国度,可谓是零污染的世界。黄金铺地,一尘不染;七宝楼阁,清净庄严;七重行树,不仅高大竣拔,还能显现十方佛刹的影相;八功德水,清凉细软,是最优质的水资源。国中天人寿命无量,身无病苦,是彻底环保的最佳典范。如药师佛的琉璃净土,以及十方三世诸佛的清净国土,无一不是规划完美的居处。
一切诸法唯心所现,只有众生的内心清净,国土才能归于庄严清净。反过来说,要实现环境的清净庄严,根本在于净化人心。如果改善、拯救地球仅在表面作补救、堵漏洞,而人心的私欲这个大漏洞不弥补,表面的治理终归是治表不治本的方法。对于地球母亲,我们每一个子女都应好好反思一下,原本合理的生活,只因为了个体的利益,相互攀比而造成极大的浪费。我们彼此倾夺的战争,将地球摧毁地满目疮痍。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应当尽早觉醒,像爱护自己的小家庭那样,维护这个共同的大家园,化压力为动力,尽全力保护大自然,让我们的后世子孙有一个美好安宁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