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心思先看净土经典

一般的人,特别是对于有文化程度的人,一接触佛教,就恨不得把三藏十二部全都读遍,博览、多闻,这是他读书人的本能的冲动。尤其现在是信息时代,网上的东西太多了,于是他就什么都听。看了很多书,听了很多光盘,看了很多视频,头脑当中可能就是一盘浆糊。看看这个看看那个,都觉得好,那就麻烦了。于是都觉得好,他怎么修行呢?今天修修这个,明天尝试这个,并且还说,等我都尝试完了,比较完了之后,我再来决定我到底修什么法门。

那这里的风险很大。一则,你能不能都尝试完?二则,尝试完了之后,你有选择的能力吗?佛说的种种法门,只要佛说的都有他的法味,佛说的就像蜂蜜,“中边皆甜”。你深入一个法门,都有他的一点味道,于是这个味道,你就觉得越来越有味道,但是这个味道、这个法门能不能解决生死问题?能不能应你的根机?这是一个大问题。虽然大乘经典很多、很好,是不是像印祖所说的,暂时歇手,全都放下来,一门心思就看净土的经典,这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本人原来接触净土,从89年以来,还幸好有一个出版社让我搞一本《净宗法语大观》。因为要搞那本书,就读了很多净土宗的经典。读了之后,还要从里面摘一些比较重要的出来。名词、名相概念要把它查找出来。查找出来之后,还要把这段净土经论文句翻译成白话文。其实这里面还是很不容易的。那就由于要搞这本书,就迫使我就在净土经论里面不断地看,不断地去斟酌,去挑选,去比较,才使这个净土的一些理念慢慢地在内心当中有点感觉。就是那个书出来,校对都要校好几遍,几遍的校对,又慢慢地熟一点,才感觉到这个净土法门所讲的那个境界、那个义理太高了。而我们的心性当中的东西,距离这个净土的境界有相当的距离。

所以这个相当距离,在我们的业力层面、认知前面,它本能地就有一个很大的隔离层。这隔离层用佛经的话来说,就是油和水的关系,这个油就只能够在水上,入不进去。那怎么要入进去呢?一定要长期熏修,一定要做钝功夫,慢慢地才能渗透一点进去。渗透一点进去,你能得点利益,尝到一点法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