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追思的清明应该这么过

4月4日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人们思源追远、缅怀感念的祭礼,既是节日,又是节气。

西汉时期《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指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论语。学而》篇中,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丧事,恭敬地祭祀远代祖先,就能使民心归向淳厚。所以自古民间就有清明扫墓的习俗,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其意义在于通过扫墓这个形式,让我们不忘祖先的恩德,饮水思源,感念祖先的庇佑,进而传承优秀的孝道文化。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个地区之间的交流也更加密切,因此有很多人会背井离乡到外地谋生。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又很快,人们的生活也比较忙碌,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对传统的节日也了解的越来越少了。民间的扫墓大抵都是烧些纸钱、元宝一类的,或者供几束鲜花。人们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感恩。

但是,清明节气,万物生发,烧纸或元宝等从环保和安全的角度来看存在很多隐患。加之今年情况特殊,受疫情的影响,人们的出行增加了很多的不便,有些甚至不能去给祖先扫墓。但是生而为人,不能忘本,在当前特殊时期,普通民众也可以居家而行,供上香花水果饭食,达成心愿。或联系正法道场为祖先或亡者做功德或超度佛事。

而作为信众,通过清明这个古老而重要的节日,为人子女的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尽孝道呢?

我们首先要知恩,才会懂得报恩。在佛经中有很多关于孝道的开示,如佛在《观无量寿佛经》中给我们讲了净业三福,其第一福即是孝养父母。净土宗第二代祖师善导大师在其著作《观经四帖疏》中是这样解释的:言“孝养父母者”,此明一切凡夫皆藉缘而生。……要须父母缘聚,方有受身之处。既欲受身,以自业识为内因,以父母经血为外缘,因缘和合,故有此身。以斯义故,父母恩重。”

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中也曾讲到: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十月三年,怀胎乳哺;推干去湿,咽苦吐甘,才得成人。”

由此可见,我们今天能够获得人身、得闻佛法,与父母的抚育之恩是分不开的。对父母的恩德了解愈多,我们的孝心孝行才能愈圆满。

对于还在世的双亲,我们的孝可以分为三层:孝父母之身,令父母衣食无忧;孝父母之心,令父母心情愉悦;孝父母之志,令父母出离轮回。

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来还得到了舜的传位。但是即使是大禹这样的圣人,在他的父亲鲧去世化为黄能(三足鳖)入于羽渊后,依然没有办法救拔。更何况我们这样的悠悠凡夫呢?所以,养父母之志令父母出离轮回,才是真正的大孝。而出离轮回,

最简单最方便的方法就是令他们修习净土法门,所以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法来劝化父母生信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唯有父母长揖三界,不受后有,永出轮回,我们的孝心才能称得上极至。

那么对于已经过世的亲人,我们又该如何尽孝呢?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在其著作《佛教以孝为本论》中告诉我们,对于已经过世的亲人,可以将自己诵经、念佛等修持之功德,常常至诚为其回向:祈愿他们能够乘此功德,永出五浊,长辞六趣。更进一步则是愿他们忍证无生,地登不退,尽未来际以度脱众生,令自他共成觉道。如果能够如此,就是不与世共的大孝。

时下全球疫情形势严峻,我们在深感痛心的同时,更觉国土危脆,人命无常。作为一名净业行人,在清明时节,我们更加应该想到无常之迅速,死生之事大。省庵大师在《劝修净土诗》中是这样谆谆教诲的:

三月清明瞥眼过,伤心无那是愁何。

满城风雨歌声少,十里山坟哭响多。

早趁在生修净业,莫教临死怨阎罗。

故乡春色还长在,想见芙蓉出绿波。

在这样一个“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来恭念“南无阿弥陀佛”,首先,至诚回向给所有众生: 祈愿已故者往生西方,在世者生信发愿,同登极乐!其次,也至诚回向: 祈愿疫情早日消除,国泰民安!同时也请我们时刻谨记: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归去来,魔乡不可停。”

故当精进念佛,速求出离。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