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四不可得经
西晋月支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佛游于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俱,千二百五十人,及诸菩萨。
佛明旦着衣持钵入城分卫,四辈皆从,诸天龙神各齎华香伎乐追于上侍。
佛道眼覩见兄弟同产四人,远家弃业山处闲居,得五神通皆号仙人。宿对来至自知寿尽,悉欲避终。各各思议:「吾等神足飞腾自恣,在所至到无所罣碍。今反当为非常所得便,危失身命。当造方便免斯患难,不可就之也。」于是一人则踊在空中而自藏形:「无常之对安知吾处?」一人则入市中人閙之处,广大无量在中避命:「无常之对趣得一人,何必求吾?」一人则退入于大海三百三十六万里,下不至底、上不至表,处于其中:「无常之对何所求耶?」一人则计窃至大山无人之处,擗山两解入中还合:「非常之对安知吾处?」于时四人各各避命,竟不得脱。藏在空中者,便自堕地犹果熟落。其在山中,于彼丧亡。在大海中,则时夭命,鱼鼈所食。入市中者,在于众人而自终没。
于是世尊覩之如斯,谓此四人闇昧不达,欲舍宿对,三毒不除,不至三达无极之慧,古今以来谁脱此患?佛则颂曰:
「虽欲藏在空, 若处大海中,
假使入诸山, 而欲自翳形,
欲求不死地, 未曾可获之。
是故精进学, 无身乃为宁。」
佛告诸比丘:「世有四事不可获致。何等为四?一曰年幼颜色炜晔发黑齿白,形貌光泽气力坚强,行步举止出入自游,上车乘马众人瞻戴莫不爱敬。一旦忽耄,头白齿落面皱皮缓,体重拄杖短气呻吟。欲使常少不至老者,终不可得。
「二谓身体强健骨髓实盛,行步无双饮食自恣,庄饰头首谓为无比,张弓捻矢把执兵仗,有所危害不省曲直,骂詈冲口谓为豪强,自计吾我无有衰耗。疾病卒至,伏之着床不能动摇,身痛如搒,耳鼻口目不闻声香美味细滑,坐起须人恶露自出,身卧其上众患难喻。假使欲免,常安无病,终不可得。
「三谓欲求长寿在世无极。得于病死,命既甚短,怀万岁虑寿少忧多,不察非常五乐自恣,放心逸意杀、盗、淫乱、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贪嫉、邪见、不孝父母、不顺师友、轻易尊长。反逆无道希望豪富谓可永存,讥谤圣道以邪无双,嘘天推步慕于世荣,不识天地表里所由,不别四大因缘合成犹如幻化,不了古今所兴之世,不受倡道,不知生所从来死之所归,心存天地谓是吾许。非常对至如风吹云,冀念长生,命忽然终,不得自在。欲使不尔,终不可得也。
「四谓父母兄弟家室亲族,朋友知识恩爱荣乐,财物富贵官爵俸禄,骑乘游观妻妾子息,以自憍恣饮食快意,儿客僕使趋行骑视顾影而步,轻蔑众人、计己无双,奴客庸骂兽类畜生,出入自在无有期度不察前后,谓其眷属从使之众意可常得。宿对卒至如汤消雪,心乃怀懅请求济患,安得如愿?呼噏命断魂神独逝,父母兄弟妻子亲族朋友知识恩爱皆自独留,官爵财物僕从各散驰走如星。欲求不死,不可得也。」
佛告比丘:「古今以来天地成立,无免此苦四难之患。以斯四苦佛兴于世,设无此难不现身相教化群黎。犹如四方有洪石山广大且高,上生草木众果药树华实悉茂,忽失野火四山俱发,暴疾相向速于日行。有人白王,说有此患,宁可避乎?」答曰:「不可得也。天中之天!唯有神通乃可济矣。」
佛言:「有心意识,不解深妙空无之慧,心计吾我,五阴所缚、六衰所惑,欲不老病,规拔此恶分离之患,志于常存,终不可得。唯成法身,阴衰悉蠲,无内无外进退自在,乃能免此四难之患。如春种穀,令秋不熟,终不可得。殖老病死别乖之本,欲离不终,不如志也。犹树生果,欲使不落,终不可得也。犹人饮酒,欲使不醉,孰有获愿?种诸根本,欲令不终,不可得也。如人服毒,欲令不死,谁有获愿?种离根本,欲令不别,终不可得也。犹人入溷,欲令不臭,谁有获愿?植老病死,欲免斯患,未有如愿。人不识此四苦,放心恣意没沉五道,犹如车轮不得离地,悲哀呼嗟转相恋慕无有竟已。犹如狂逸裸形而游,恍惚妄语谓为真谛。痛哉!谁了此义?唯有解道乃知之耳。」
比丘白佛言:「何缘免济此苦之难?」
世尊告曰:「当求解脱。」「何谓解脱?」佛言:「护身口意初中竟善,不为声闻行,身不犯三罪、口不犯四过、意不念三恶,初中竟善也。又身口意和而归三宝,除于三毒,入空无相不愿之法,向三脱门,是初中竟善之德也。三界皆苦,生老病死视身如怨,行于四等悲慈喜护,不遵大慈无极之哀,趣欲免身至于泥洹,不念一切,便得罗汉,不及十方。虽得免于四患,犹有限碍。」
佛言:「发菩萨意,普令众生常念遵六度无极之行。初中竟善者,谓发意菩萨也。初亦善者,视一切人如父如母如身,常等无异。中亦善者,不畏勤苦,在于生死无央数劫,不以为劳。竟亦善者,分别空慧不见吾我。
「又初亦善者,本发大意愿济一切,不为己计。中亦善者,行四等心慈悲喜护。竟亦善者,弘无极慈,欲导群黎遭诸恼患。初亦善者,观身四大本无化合,缘于无缘。中亦善者,无我、无人、无寿、无命,有斯四事则受身矣。无缘无攀,何从得因?犹如立屋,有材有土有水有草,四事别离各散异处,人合作舍因得屋名。计身四事亦复如是,各在一面,心着所有我、人、寿、命,四大合成因号为人。竟亦善者,了知无身不倚三界,一切悉空。初亦善者,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之道。中亦善者,晓知六通之法,入柔顺法忍。竟亦善者,知身自然、诸法自然、人物自然,一切如化如幻计皆本无。初亦善者,谓发无上正真之道。中亦善者,解音响慧,得无所从生不起法忍。竟亦善者,逮一生补处,勇勐之状游一切生,覩无所起救济一切,如日普照无所不遍。是为菩萨初亦善者、中亦善者、竟亦善者。」佛言:「行菩萨道多所度脱,犹众星中月而独光、光如日初出一时悉遍、犹如炬火在所如照、疗诸病如良医、度群黎如船师、安三界犹国主、降异道如师子,道心普如虚空、心等如地、洗垢如水、烧诸罪如火、游无碍如风。是为初中竟善菩萨之事,乃为究畅。」
佛说如是,诸菩萨及众比丘,诸天、龙神、阿须伦,闻经莫不欢喜。
佛说四不可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