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真如自性文章(第3页)在大乘的学习当中,我们观照真如有两个方法,第一个是属于教门,第二个是属于宗门。...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这是非常正知见的一个理,也是一个包容了事的理,但是往往被我...他方世界的菩萨,都尚且渴望往生极乐净土,何况我们这些业力凡夫。我何人哉!我们是...那时六祖惠能还是以白衣的身份,在五祖弘忍大师的座下听弘忍大师讲《金刚经》。当讲...我们修行的一个重点:研真穷妄名之为学。盖能深造自得,则左右逢其源。那么我们修学...念佛一法,尤为断念方便之方便。不令他念而念佛,亦是转换一个念头。而念佛更视作观...马祖一日谓众曰: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达磨大师从南天竺国来至中...我们不能在因缘所生的一念心识去跟妄想对治,你不是它对手,因为这个妄想是它的活动...这个地方等于是有人提问,说,因缘观能够产生增上的功德,但是这个真如观,无分别智...问:如何是修道? 师云:道不属修。若言修得,修成还坏,即同声闻;若言不修,即同...禅宗没有什么语言,他的问话就是实际,问在答处,答在问处,其他的宗可不是这样弄。...问:用攀缘心为自性,如煮沙成馔。今念佛心,是攀缘邪,非攀缘邪?若是,则一切觉观...【六即】又名六即佛,天台智者大师,立六即佛义,以示由凡夫修行,乃至佛果的位次,...初参禅人,警他用心曰:我没有看到一个什么心,在哪里用呢?要有心,才可用心。再警...问:世间染法,有贪瞋痴为所治;出世净法,有戒定慧为能治。则真俗互显,能所对治,...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惟深入火光三昧者,能转烦恼业报之火为智慧火,于中游戏出没自...蕅益大师这个地方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观念?就是说我们一念心性是全真在妄,全妄在真...偏:若于心外见有众生及以佛道,愿度愿成;功勋不忘,知见不泯,如是发心,名之为偏...善知识,既皈依自三宝竟,各各志心,吾与说一体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见三身,了然自悟...若知自性是众生,故愿度脱,自性是佛道,故愿成就。 这种人是不简单,他知道《楞严...问: 法师讲过,把观世音菩萨看作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不知道是否在佛经中有根据?印...问: 我深信大千世界是依心而成的,可是哲学中提到两种世界观,唯物与唯心。我理解...这个地方讲到真如三昧的第四种功德。我们前面讲过引发种种无碍神通、成就十种难行的...这是对女弟子意安的开示: 念佛却病。 可见这个意安在生病状态,生了病被病苦所缠...如果如来的清净法身与五阴身不异,就是两个是平等的,那就麻烦了。五阴身是无常的。...以法身是以心体绝待离缘故;心的体性,这个是真实义,所以,法身亦非空无义,乃有其...我讲一个小故事,把十行作总结,故事出自于坐花志果: 有一个人叫阳羡生,阳羡是一...禅堂就是要见性,见性就是观心,能观心即是上定,若不观心,法无来处。如何能见性呢...圆破色阴超劫浊 在整个五阴的对治当中,第一个所要对治的,最粗重的就是色阴;色阴...如是之圣智究竟不得少法之境界,非凡夫妄想所及者,因为凡夫有妄想,诸位!妄想就是...云何菩萨其施广大?若诸菩萨于惠施中离娑洛想。 前面是讲菩萨的一种相续的加持,这...六者,闻熏精明,明遍法界,则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众生,药叉、罗刹、鸠槃茶鬼,及...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于音声得阿罗汉。 佛陀在三转...实则神即是物,物即是心,心亦是神,然神亦非神,物亦非物,心亦非心。佛明三界(宇...按净土来说,做一切善事,回向极乐净土,那就是出世法,你光做一点好事情,也不回向...我们一生当中,你六根的见闻嗅尝觉知,全部是你自己的东西。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在自...吾人多在学地,其用力之功,不必向外驰求,当知自性为主,于此着力,不能顿见自性,...修行的第一个就是靠语言文字的佛法产生观照,所以叫做名字,依止圣言量的这些名字。...这以下是关键了理观的智慧。前面是讲到原因,就是因缘的善行。所有的因缘,理论上都...我们现在越早启动一念心性,对我们是越有利的。你不断地思惟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阿难!是人梦中,岂忆静摇开闭通塞?其形虽寐,闻性不昏。纵汝形销,命光迁谢,此性...净土宗的道理是他力门、果地教,整体而言,净土法门修行的理论,就是要你一心归命极...以下总结这一段,如果你听懂了,对于禅净双修的修学方法你就很清楚了。 现前一念之...大哉二句,赞辞。大者当体得名,具遍常二义。以横满十方,竖极三际,更无有法可与为...破妄念佛说(一名直指心要) 明四明鄞江沙门妙什着 法宣法师白话译 念佛三昧者,...宗门下很多祖师大德常常谈到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之理,其中某些人对这句话的理解上出...我们今天先讲到这个地方。三卷过以后,整个《楞严经》的基础就讲完了,后面的半卷广...我们看莲花的两种譬喻:一个出水义,一个开敷义。天亲菩萨的《法华论》中指出,你要...非浊者,云有则不受一尘。非清者,云无则不舍一法。无背者,纵之则无所从去。无向者...没有得念佛三昧的众生,带业往生的众生,他临终感应道交,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阿弥...这以下引出六个现实的例子来作证明。我们看下一段,举例证成。 阿难!汝岂不知今此...我们看就闻性示因常,就着听闻的体性(注意,不是就着听闻的那种一时的作用,是听闻...若已了知彼义无者,蛇觉虽灭,绳觉犹在。 我们前面以无分别智,来破除心中对外境的...万事万物各有因缘,互相资助,一体不能分开;因缘又是变化的,因果相续,法法相资。...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根尘既销,云何觉明不成圆妙? ...有人就问蕅益大师,既然安住一念心性,娑婆跟极乐世界都是如梦如幻,为什么要取舍?...我们看经文。这个是答相随性遍,以释相违性难。这个地方有两个重点: 第一个是相违...问: 西方极乐世界在现前一念心中全体具足,可弟子却感觉不到;事相上的极乐世界又...佛为什么说观相元妄,观性元真?这个地方我们讲一下。 有时候我们会想,我们看到平...则知汝身与诸如来清净法身,比类发明。如来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号性颠倒。 ...这个直下承当在禅宗里面是很强调的。因为我们习惯跟妄想在一起,就像一个人已经习惯...我们在修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候,就是我们讲的称性起修,全修在性,整个过程当中就是要...我们在修学佛法的过程当中,其实你修学什么样的法门对我们的影响并不是这么的重大,...真本无阴 【佛告阿难: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死生及诸尘垢,乃至虚空,皆因妄想...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⒈董子明居士,民国时期山东蓬莱人,学识渊博,曾经担任吴佩孚将军的顾问。 ⒉他...《法华经》开显了每一个众生都有真如的本性,所谓的相妄性真。虽然我们每一个人的长...世尊!我用心闻,分别众生所有知见,若于他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其实我们这一念心性是有无量的可能性,障碍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唯识学上说,我们...今天我们依然是讲净土缘起的第七门,就是为什么说净土,是显现它的大胜方便。所以,...我们现在讲这个净土缘起门呢,今天的内容讲到这个依因性来显现功德。 上一次我们讲...今天我们的内容是讲到了缘起门的第二个理念,就叫做宿缘深。为什么我们能听闻到净土...佛陀回光返照,用清净的智慧来观照如来藏妙真如性的时候,把这个妙觉圆明、圆照法界...在《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中,有一段叙述八龄龙女即身成佛的故事。 娑竭罗龙王威...【原文】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①。有专执前之...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但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佛性显现不出来?就是因为有缠缚。所以我...信自信他。这里面的信自,就不是善导大师说的决定深信自身是罪恶生死凡夫,这个自是...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须菩提尊者在观空的时候,是以一心为根本。他这个观法跟《大...我们大家念阿弥陀佛观想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我就是阿弥陀佛,能念的我是阿弥陀佛,所...我们众生向外贪著、妄想执著这一切事物,在这一切事物上起妄心,造生死业。所以见诸...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其实真妄是不二的。 佛陀刚开始是把真跟妄作一个很详细的分别:...理观的智慧,特色就是安住一念心性,这是根本。 安住一念心性,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原文: 杀生一事,过患至为深重。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生可杀乎?造重业,纵杀心,结...什么叫清净实相呢?清净就是断除一切烦恼、习气;实相就指一切万法真实不虚的体相,...第一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第二首 说通及心通...问: 既唯一真心,教中云何复说诸法如幻? 答: 了境是心,万法奚有?以依心所起...我们手去摩头的时候,产生那个感觉是从哪里来的呢?看佛陀回答: 是故当知,觉触与...又如金矿,杂于精金,其金一纯,更不成杂,如木成灰,不重为木。诸佛如来菩提涅槃,...前面是讲总相,这以下讲到他个人在有为当中所选择的一个别相。 我时辞佛,宴晦清斋...同一法身 《华严经》以卢舍那佛为教主,极乐世界以阿弥陀佛为教主,这两土教主的法...我们学佛以后,有三个重点可以修学:第一个是因缘,第二个是空性,第三个就是真如,...有人问蕅益大师说:大师!你老人家开悟了(蕅益大师二十五岁开悟,他自己承认了)。...禅堂里是讲心地法门,没有什么好讲的,扯来扯去是消磨时光,悟道就在一刹那,一下子...问: 佛说,一切众生毕竟成佛,在佛不增,在众生不减。那你们迟早要成佛,为什么要...信佛不能依佛之教法去行,则仍不能将佛性发挥出来。 佛之教法约有二: 甲、即为一...当今社会,人们急速向城市集中,都市街头行色匆匆,而田间地头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什么是真如呢?它的体性,经典上给它两句话,叫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清净这两个字...赵州禅师八十岁那年,被众人迎请到赵州的观音院住持弘化。 清晨,阳光透过郁郁葱葱...蕅益大师对信心的诠释用了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 我们来看信...
佛来到这个世间的一大事因缘就是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的知见就是法性真如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