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修佛十力

“自修佛十力”,这是佛成就的大智慧境界,现在菩萨发无上菩提心以后,他也修学佛的智慧,所以叫做“自修佛十力”。这个“力”就是力量,就是佛的这个神通道力,佛的大智慧的力量能降伏外道、一切魔王,能降伏、能摧伏他们,所以叫做“力”。

这上面一共有十种力,我简单解释一下。第一个是处非处力,这个“处”这个字,就是处所;“非处”就是不是处所,不是地方,就是你修学善法,做利益人的事情呢,那么这个善法是成就可爱的果报的地方,这叫做“处”;如果是“非处”,就是如果你造罪呢,就不能得到可爱的果报,就是得到了苦恼的果报的地方,这叫做“非处”;那么修出世间的圣道,那就是得涅槃,得无上菩提的地方,你修世间的禅定和善法,不能得出世间的功德的。

所以这个“处非处”就是世间、出世间的因果的道理,所以这地方呢,就是总说佛的智慧力量,这表示什么意思呢?就是没有因就不会得到果,无因不会有果,表示这个意思。一切法各有各的因缘,恶因是不能得善的果报的,这就是表示这样的意思;如果你不创造,就是没有因,没有因就不会有果,就是不劳而获的事情是没有的,没有这件事,非要自己努力不可,那么这是叫做处非处。这件事,佛的大智慧通达无碍,所以叫做“处非处智力”。

第二个是“自业智力”,“自业智力”就是你在世间上不管是得恶的、苦恼的果报,是你得到安乐的果报,得到可爱的果报,都是你自己努力来的,叫“自业智力”。不是他人努力,你得果报,没有这件事;也不会有一个大有力量的,给你一个果报,也没有这种事,都是自己的业力所得的果报;说是自己做了很多的罪业,由此罪业而能生天,没有这回事情,这是表示这个意思。

但是“自业智力”这个地方呢,表示我们欲界里边,你能够修五戒十善,你就会在人间、天上得到可爱的果报,如果你做一些罪过的事情,你就跑到三恶道去了,那么在这个地方佛的大慈悲心,名之为“增上果”。就是你应该求进步,我今生我已经来到人间,比三恶道好,但是你应该更努力,来生比今生还要好,你应该这样做才是对的,这个“自业智力”是这样意思。

第三个是“定力”,就是禅定的力量,我们头几天也说过,就是有的人不欢喜欲,三恶道很苦恼,我们是不欢喜,人间、天上比三恶道好得多了,但是也不好、也不欢喜,我欢喜到色界天、无色界天去,那么你修学禅定,修学四禅、修学四空定、修学四无量心,十二门禅,佛对这件事也是通达无碍的,这是第三个,是“定力”。这个第二和第三都属于世间的,属于世间的善法,我们能够努力,肯努力的话,就会得到可爱的果报。

第四是“根胜劣智力”,这以下是出世间的善法,佛对于某一个众生,佛的大智慧去观察,他有出世间的善根,信、进、念、定、慧,他有出世间的善根呢,那么这个人,佛就可以教导他出世间的圣道;如果他有出世间的善根,但是没有成熟也不可以,也不能教导他出世间的善法的。这个信、进、念、定、慧这五法,这个“信”就是对于佛法有坚固的信心,这也不是个容易的事情,你对于佛法,由于你能够努力的学习,你又能努力的修行,你对于佛法的信心才能坚定起来,如果你对于佛法学习得很少,小小的有点学习,很多的佛法都不明白,你说你对于佛法很有信心,我看不一定,你经不住考验。

别人若是说是有其他宗教的道理,你可能:我不信佛了!也可能这样子。所以这个信心容易动摇,那就是没有力量,这是信心也有差别,信。“精进”也是,精进的念佛,精进的拜佛、读经、念陀罗尼咒,精进的学习禅,这些事情都不是容易,我前三天可能做得不错,等到第四天就懈怠了,这个精进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信、进、“念”,这个“念”呢,少数的佛法,我可以记得住,多了我就记不住了,这个念力也有差别。我读《心经》,我背下来可以,《大悲咒》也可能背下来,你叫我背《楞严咒》就头疼了,就感觉到难,若是背《金刚经》或者可以,你教我念《法华经》,把《法华经》背下来,就感觉到困难,那么这就是念力也有差别。

信、进、念、“定”,这个“定”一般的说呢,有欲界定、有未到地定、有色界定、无色界定,这都是要努力地去学习,逐渐地才能成就的。但是修定这件事,要把世间的欲要放下,你才容易有成就。不然的话,这个欲能破坏你的定,就算你有成就了,你有欲的时候,把这个定就破坏了,它们这两件事,这个定和欲互相破坏的,你如果定能够修学得特别好,你能破坏欲,但是你的欲若特别重,也是能破坏定的,它互相破坏,他们两个是不共存,不能同时存在的;若是能够放下欲,而又能努力地去静坐,禅定是能成就的,成就了以后,就能破坏欲,因为禅定里边有特别殊胜的轻安乐,不是世间的欲乐所能及的,所以你得到更殊胜的乐呢,就能把世间的很多苦恼的这种欲乐能放下,就能放下的。

信、进、念、定、“慧”,这个“慧”,就是学习佛法,通达一切法都是因缘有的,都是无常的、是无我的,是毕竟空的,这就是智慧,这个也是要长时期的学习,才能够成就的,也不是一下子你就会有智慧了,也不是那么回事。

这个“信、进、念、定、慧”,是从出世间的佛法学习得来的,如果你成熟了呢,佛会为你说出世间的圣道,你就可以得圣道,可以转凡成圣,如果没有成熟,这件事办不到。所以这个善根有胜、有劣,胜就是有力量,这个劣就是没有力量,这个善根有胜、有劣的不同。这件事呢,是你过去世的栽培,你前生出家了五百世了,佛法里面有栽培,佛一看就知道,哦!你的善根很深厚,很有力量,佛为你说法,你就容易得圣道;如果佛法里面,你没有修学四念处,你的善根就不会特别强的,所以“根胜劣智力”。“处非处智力、自业智力、定力、根胜劣智力”。

还有“种种胜解智力”,这个胜解是什么呢?就是你现在对于某一种事情,你特别的有兴趣,你就会特别的去学习它,那么你对它的知识就多起来,而且别人不能够挑你的毛病,说你不对,你会有道理反驳他,就是你特别的有力量的、很深刻的一种知识,那么也就是你的兴趣所在。这件事佛也是知道,佛是知道的,佛对于所有的人都明白,你现在长于什么事情,你是会计师、你是律师、你是建筑师、你是医生,佛都完全明白,不需要你讲,佛就知道。佛因此就会知道为你说什么样的佛法是合适的,佛知道这件事。这“根胜劣智力”是现在。

根胜劣智力以后呢,“种种界智力”,这个“界”是指烦恼说的,说这个人过去有善根,但是他是凡夫,他还会有烦恼,这个人是贪烦恼重、是瞋烦恼重、是愚痴的烦恼重、是高慢心重、是疑惑心重,各式各样的烦恼,佛都完全明白;那么你也有善根,同时你还有很多烦恼,你也可能有很多的业障,这各式各样的情形,佛都明白的,但是你若有善根的时候,这个善根若强的时候,这个业障烦恼不能障碍,你还是会有成就;如果你的善根力量不够,而烦恼很大,业障很重,那就障住了。

但是你还是有善根呢,佛会为你想出个办法,来破除这个障碍,叫你多拜忏,拜忏就把业障薄弱了,薄弱了,这个善根就容易显现出来。如果业障并不很重,但是善根没有力量,佛会为你想办法,说出个法门,栽培你的善根,使令善根逐渐地逐渐地增长,逐渐逐渐地加强,那么也可以有成就。如果又没有善根,而业障又很重,这个就是困难了,还是有困难的。

根胜劣智力、种种界智力、种种胜解智力、遍趣行智力,这个“遍趣行智力”是说,“遍”是普遍,所有的佛教/徒不管你是小乘佛教的,你是大乘佛教的,你学习佛法的时候,佛为你说这个法门,说那个法门,说出各式各样的法门,你修学这个法门,你经过多少时间,会达到什么程度,佛都知道。“遍趣”,就是普遍一切的修行人,向前进步,这个“趣”就是向前进步,佛都会明白的,知道你到什么时候会有成就,到什么时候会有问题,佛都会知道,“遍趣行智力”,这是第七个。

第八个就是“宿命智力”,就是你前一生,你前多少生,在佛法里面,你栽培善根的情形,是怎么栽培的,那么你怎么栽培的,或者你是由布施栽培的,由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各式各样的方法的栽培,佛都知道,佛今生就告诉你还用以前的栽培的方法,你就容易进步,这就是宿命智力,是在这里。

“生死智力”,“生死智力”是将来的事情,你这一个生命,你修学圣道以后,你将来又会怎么样?佛也会知道。譬如说我们发慈悲心,见到一个动物去伤害另一个动物,我们应该慈悲来救护它,当然你有这样的慈悲心是对的,但是佛和我们的看法不一样,佛和我们的看法有点差别,有什么差别呢?佛会看到,它现在这个生命,譬如说是个老鼠,它若死掉了的时候,譬如说蛇来吃这个老鼠,佛看这老鼠若死掉了以后会做人,那就把老鼠的生命弃掉了,做人也好嘛,佛就可能不救这件事。

佛在世的时候,曾经有过一件事,佛这一天就到须弥山下边去,在那里现一个比丘相,不是现佛的相,现比丘相坐在那里,这时候有什么事情呢?经上有说这个金翅鸟,有提到这件事,这个金翅鸟是以海里的龙做饮食的,它到大海里面去捉一个龙来,捉龙来的时候,它吃的时候,是先从尾巴吃,那么金翅鸟捉着这个龙以后,在须弥山一个地方,在那里要吃这个龙,而这个龙这时候还没有死的时候,就看见这个比丘在那坐,生欢喜心,这个龙死了。死了第二生就做人了。佛没有说把这个金翅鸟撵走了,救这个龙,不要死,佛没有这样做,佛就是要它临终的时候,对于比丘有欢喜心,佛就是要栽培它这个欢喜心,当然佛这样做是成功了,所以它死了以后,第二生就是做人了,做人了,名之为须菩提,后来看见出家人就欢喜,他就出家了,听佛说法,得了阿罗汉。

所以佛知道这个人的过去、知道人的现在、知道他的未来,这样子佛再酌量,怎么样救护这个众生,怎么样来教化这个众生,佛是这样的。

最后一个是“漏尽智力”,就是你修学圣道,最后是得圣果了,或者得初果、得二果、得三果、得四果,或者得无生法忍、得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乃至第十地,断除了很多的烦恼,佛对于这件事呢,也是通达无碍的。

这样说,这个十种智力,第一个是总说的,处非处智力是总说。第二个自业智力、第三个是定力,这两个力量是对这个增上生,就是世间的众生,他没有出世间的善根,佛就教导他修学世间的善法,能更进一步的比现在更好,将来你的生命比现在更好,佛这样教化他;等到第四个,就是根胜劣智力以下,是教导众生出世间的圣道,教导出世间的圣道,那就是比世间善法复杂了一点,要观察他过去的善根,他的烦恼的轻重、业障的轻重,和他现在他的心情是欢喜什么,然后酌量为他说什么样的佛法,是遍趣行智力,乃至到过去、现在、未来,漏尽得圣道,那么这是合起来是十种智力,佛有这样的智慧教化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