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光是许多宗教都有的宗教仪式。在我国,佛教中有开光,道教也有,而在民间信仰中,开光这一概念运用得极为宽泛,在很多时候甚至与严格的佛教、道教定义相去甚远。
在佛教中,开光这一概念就着比较明确的界定。开光,就是通过佛教仪式,赋予佛像以神圣性,使其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器物。每当我们走进佛寺,看到庄严、威德的各种佛像,内心都很容易升起敬畏之心,感受到佛的神圣。不过,所有的佛像,都是用具体的材质,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制造出来的。当我们走进一座正在建设中的寺院,我们经常会看到工匠们或者将一块木头雕刻成佛像,或者用泥胎麻布裹缠成佛像,或者直接就是在焊接钢铁佛像。
在工匠们的手中,这些佛像是被制作的器物,还很难说有神圣性。因此,工艺制作只是佛像形成的第一步,或者说是其物质基础。在工艺完成之后,佛教寺院会邀请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为佛像的正式启用举行一个专门的宗教仪式,这就是开光。开光,就是赋予原本只是一个器物的佛像以神圣性,使其成为可以为人们敬拜的对象。
既然可以为佛像开光,那是否可以用类似的仪式使其他的器物也具有一定的精神性呢?回答是肯定的。在佛教中,对于佛像之外的器物,一般不使用开光一词,而称之为“加持”。所谓加持,就是通过仪式,将佛教的精神性注入到器物之中。在这个意义上,汽车可以加持,手机号可以加持,结婚证可以加持,住宅可以加持,公司也可以加持。多年以前,我的一位堂姐到内蒙参加了一个仪式,说她的饭碗得到了佛菩萨的加持,只要吃很少的饭就可以了。
在严格的佛教教义中,开光、加持是有明确区分的。但在民间,这两个概念很多时候不被区分,大家约定俗成,对一般器物也说开光,这就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为五花八门的器物开光的消息。这样的消息也往往引起佛教信仰者的批评。
需要我们更深入思考的是,加持、开光的根本精神是什么?法师为保时捷开光之后,是不是就像跟帖中讥讽的,你可以开240迈了?公司开光之后,是不是就可以偷税漏税了?结婚证开光之后,是不是婚姻就进入保险箱了?佛像开光之后,是不是就有求必应了?
今天的很多信佛者,似乎还停留在这个层次上,信佛的目的就是求福报。通过信仰,求取福报,这本身没有什么不对,但这只是宗教信仰的第一步。《大智度论》说:“先以欲钩牵,后令得佛智。”通过烧香、拜佛、布施、加持、开光,期望得到金钱、富贵、名誉、地位、长寿、子孙,这是“以欲钩牵”的阶段,只是吸引你进入佛门,这还不是佛智,不是佛教的根本精神。
佛教的根本精神,是为你自己的内心开光,开启每个人内心的慈悲之光、智慧之光,开启我们内在具足而被习气遮蔽的佛光。当法师为我们的汽车加持之后,我们要牢记的,是佛陀的教导,是如法如律地生活,运用到实践中,就是时刻忆念法师的加持,特别地遵守交通规则,特别地专心驾驶,特别地尊重路人。这样我们的汽车一定会更加安全,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充满福报。福报的来源是我们每个人自心的觉悟,法师的加持是启发、提起了我们内心的自觉。
当我们一次次跪倒在佛菩萨的像前,祈求佛菩萨保佑的时候,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无论多么灵验的佛像,都只会保佑内心追求觉悟的人,都只会保佑按照佛陀的教导去生活的人。当我们按照佛的教导,布施、忍辱、精进、般若、禅定的时候,福报自来。佛,是我们生活的老师;佛像的意义,是提示我们向老师学习。当我们感受到佛像的提示,按照佛陀的教诲生活,开启自心的智慧之门,这才是佛像最终的开光。
宗教学上一直有一个话题,这就是区别巫术与宗教。两者的共同点是都举行一定的神圣仪式,但巫术的本质是人购买、贿赂、驱使神灵为自己的目的服务,一锤子买卖,可以看作是迷信;宗教则是人信仰神圣、追随神圣,依据神圣的教诲生活,通过改善自身的思想与行为,通过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赢得命运与社会的改善。
历经一个多世纪的磨难,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终于迎来的复兴的时刻。一个真正的佛教信仰者,应该多一点智慧,少一分迷信;多一点身体力行,少一分怪力乱神。一念觉即佛,一念迷即凡夫。开光,最终就是开启自心的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