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的四种法界

这个《华严经》的境界呀,谈四种法界。事法界,就是从随缘生起的现象界,他有种种的差别相,这就叫事法界。理法界,就一切事相的差别回归它的体性,它是平等一相,这个理法界。还有理事无碍法界,还有事事无碍法界。那么前三种法界是大小乘经典都具有的。唯有第四,事事无碍法界,具体体现在华严十玄门的境界,为华严所独具。那么为华严所独具的事事无碍境界也在这部《阿弥陀经》里面具足。

所以我们来看这四种法界。这个一念心性,就是现前一念心性,这就是一真法界。举一真法界体性作我现前一念的心,这是理法界。那么由这个理法界一念心性所现的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正报庄严,主就是阿弥陀佛,伴就是观音、势至、清净海会的这些菩萨声闻,这叫依正主伴。这些都是我们一念心性所现之影。这个所现之影就是事法界,这就代表两个法界。

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这是表达理事无碍法界。全事就是全体的事相,比如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这些事相,全体的都是由真如愿心所流现出来的,由阿弥陀佛的愿心流现出来的,这个理。而这个理呢,也是一切众生本具的。所以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也是一切众生介尔一念本具的。所以全事即理。全事即理这在净土法门当中表明的一个特点,净土法门是以事相来建立、来施设他的法门,无论是他的名号的事相,极乐庄严的事相。建立这个事相,他当体就是实相理体,所以透过这个事相就能够住相证理,所以全事即理。

全妄即真,这个妄想啊,妄念,他是没有自己的客观体性的,就好像水和波涛的关系。当水起波涛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显现在眼帘的是波涛,是这么一个幻相。但是波涛它全体是水,由于风吹这个水显现的一个幻相。所以它当体全体是水,全体是湿性。所以从这里体味全妄即真。全妄即真包括我们念头,实际上在真心层面是无念的,有念都是妄。

我们的念头虚妄的念头,念五欲六尘是妄,我们的这个念佛的念,也是妄。但这个妄他没有自体,他也是从真如自性里面显现出来的。这个妄念既然从那显现,他又没有自体,所以当下这个妄念也是真如。这就在净土法门当中对这个念头有个说法,叫“以楔出楔,以毒攻毒,以兵止兵”。这个楔子在那里,你再打一个楔子进去,它就能把那个里面楔子把它打出来。我们有毒,再用一种毒以毒攻毒。这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凡夫众生很难做到无念。

现在怎么对治这个妄念呢?原来那种虚妄的念都在念五欲六尘,现在转换一个念,就念佛号。念五欲六尘的念是轮回的念,念佛号的念是清净的念,是让我们解脱的念,是从梦中醒过来的念。那这个念,他是趋向于解脱,但这个念,有念他就是乖为自性,他也是妄。但这个妄,以这个妄换那个妄,那么念佛念到最后,能念、所念打成一体,和念脱落的时候,在念佛三昧当中,这时候的真心就现前了。真心现前,那就是他就会现量知道全体的妄念原来都是真如,包括贪嗔痴慢疑,全体的烦恼也是真如。全妄即真。

全修即性。修就是修德,性就是性德。这个修德是开始觉悟的智慧,性德是本有的觉性,理体。这个始觉智是从我们的本觉理起来的,叫依理起智。所以全体的始觉智就是本觉理。这个就好像,修德和性德呢,我们《无量寿经》讲的“洗濯垢污,显明清白”。就是这面镜子,本来它是镜子的镜体是清净的,它如果表面上没有灰尘的话,它就有光明,它就可以照天照地,但是这面镜子蒙上了尘垢了,甚至尘垢很多,连那个镜子的框子都是垢污,积的很厚,所以它的光透不出来。那么现在,要用一块布,要水,要一些清洁剂,开始来洗那个尘垢。

那么这个尘垢擦洗擦洗,擦洗到最后,尘垢擦洗完了,这个镜体现前了,这个镜面干净了,它的光明就透现出来了,它的照天照地的功能也显现出来了。这就是镜子这种本觉理,本身是有光的,但是蒙上了尘垢,现在要擦洗,擦洗的过程就是修德。由这个修德,我们的性德才会显现出来。但这个修德的全体是由本觉理起来的,所以全体的修德也就是性德。

全他即自。这个他就是指释迦佛了,阿弥陀佛了,以及所有的众生,就是跟“自”相对待的都是“他”。自就是自心,就是我们讲现前一念自心,他就是诸佛众生。那么我们说,自己的身心世界,我们的依报环境,这些都是我们自心里面显现之物,显现出来的影子。这是刚才讲过,没有问题。那么不仅是我们所感知的身心世界是自己显现出来的,那就是一切诸佛菩萨、一切众生,以及这些诸佛菩萨他的依正,他的依报和正报,也跟我们是同体的,也是我们自心所现出来。所以全体他的境界,也就是自心的境界。

对这点可能道理上还是觉得比较难懂,所以佛常常用梦来比喻。梦里面的境界,有自己,有他人,有器世间,有正报,那梦里面所有的有自己,也有他人,这个他人是谁呢?这个他人也不是自己梦心变现出来的嘛?全体的梦境从哪来?就是从自己心,念头当中变现出来的。全梦即心,全心即梦。所以就要理解全他即自。我们如何去了解自己这个心,很多情况是心境哪,心和环境是同构的。认识环境,就是我们认识自心的一个很亲切的方便。我们修行怎么样,我们清净程度怎么样,我们的修善的这种熏习力怎么样,就看我们的环境如何。

当这环境有种种不如意的时候,要知道这所有的环境都是全他即自的,都是自己自心所现的境界。你不要怨恨环境,你要一念惭愧心,是自己不行。所以这一点他能够提出我们很强的一种这种觉照的智慧。当你要跟环境去对峙、去抗衡的时候,我们要体认到这个自心所现的特点,由我们的念头的改变开始,全他即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