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蓱沙王五愿经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与五百比丘俱。时王舍国王号名蓱比沙,少小作太子,意常求五愿:一者愿我年少为王;二者令我国中有佛;三者使我出入常往来佛所;四者常听佛说经;五者闻经心疾开解,得须陀洹道。是五愿,蓱比沙王皆得之。
时王舍国北方有异国,国名德差伊罗,其国王名弗迦沙,甚高绝妙,宿命时曾更见佛,受佛经道,学身中六分经。何等六分?一者身中有地,二者身中有水,三者身中有火,四者身中有风,五者身中有空,六者身中有心。身中凡有是六分。
蓱比沙王与弗迦沙王生未曾相见,遥相爱敬如兄弟,常书记往来,相问遗不绝。蓱比沙王意常念:「令我得绝奇好物,以遗弗迦沙。」弗迦沙王亦常意念:「令我得绝奇好物,以遗蓱比沙王。」
弗迦沙王国中奄生一莲华,一枚有千叶,皆金色。遣使者以遗蓱比沙王。蓱比沙王见华大欢喜言:「弗迦沙王遗我物甚奇有异。」
蓱比沙王作书与弗迦沙王言:「我国中有金银珍宝甚多,我不用为宝。今我国中生一人华,人华字佛,紫磨金色,身有三十二相。」弗迦沙王读书,闻佛声,大欢喜踊跃,毛衣皆竪;宿命曾已见佛,故毛为竪。
弗迦沙王作书与蓱比沙王:「愿具闻神佛所施行教诫,当所奉行。愿具告意。」
弗迦沙王却后数日自念言:「人命不可知,在呼吸间。我不能复待蓱比沙报书。不如便自行见佛。」
弗迦沙王主九十九小国。小国王曰来朝。弗迦沙勅诸小国王及群臣、百官、诸兵,皆悉严驾,发行到王舍国佛所,道逢蓱比沙王书。书上言:「佛教人弃家、捐妻子、断爱欲,当除须发,着法衣,作沙门。所以者何?人愚痴故,不当为者而为之便为痴;从痴为行;从行为识;从识为名色;从名色为六入。何等为六入?一者眼,二者耳,三者鼻,四者口,五者身,六者心。是为六。此六事皆外向:眼向色;耳向声;鼻向香;口向味;身向细软;心向欲。是为六向。从六向为合;从合为痛乐;从痛乐为爱;从爱为受;从受为有;从有为生;从生为老死、忧悲苦、不如意恼,如是合大苦阴随习。凡合此勤苦合名人。智者自去愚痴;愚痴尽众恶消除;恶消除便行尽;行尽识尽;识尽名色尽;名色尽六入尽;六入尽合尽;合尽痛乐尽;痛乐尽爱尽;爱尽受尽;受尽有尽;有尽生尽;生尽老死尽;老死尽已,忧悲苦、不如意恼,如是合大苦阴随习为尽,便不复生;不生即得泥洹道无为。」
弗迦沙王读书竟,自思念。夜人定后,群臣、百官、士众皆卧出,寂然无声。窃起,亡去,入丘墓间,便自剃头,被法衣,作沙门。无饭食应器,便取塚间久死人髑髅,净刮洒,以为应器。持是髑髅应器,转行到王舍蓱比沙王国。止于城外,举头视日,念:「今日至佛所晚,明日乃行。」弗迦沙王前报窑家:「愿寄一宿。」
窑家言:「大善!我舍幸宽,有宿止处。」
弗迦沙王于外取小草蓐入,于一屏处布座,坐其上,自思惟五内。
佛以天眼从鹞山中遥见弗迦沙王来,到王舍国止于城外窑家。佛念弗迦沙王命尽明日,恐不复生相见。
佛即飞行,就到窑家门外。佛报窑家:「愿寄一宿。」
窑家报言:「我舍幸大,可得相容。属者有一沙门来寄宿,自与相报,相便安者,便可止宿。」
佛即前至弗迦沙王所言:「我从主人寄一宿,云当报卿。卿宁肯令我一宿耶?」
弗迦沙言:「我适有小草蓐。裁足坐耳。此舍幸宽,卿便自在所欲宿耳。」
佛便自左右取小草蓐,于一处坐。佛端坐过三夜,弗迦沙亦端坐。佛自念:「是弗迦沙坐安谛寂寞,不动,不摇。」佛意试,欲前问用何等故作沙门,受何经戒,喜何等经。佛起到弗迦沙前问言:「卿师受谁道?用何等故作沙门?」
弗迦沙报言:「我闻有佛,姓瞿昙。父字悦头檀,白净王也。其子剃头须作沙门得佛道。我师事之。我用佛故作沙门。佛所说经入我心中,我甚喜之。」
佛问:「宁曾见佛不?」
弗迦沙言:「未曾见。」
「设使见者,宁能识是佛不?」
弗迦沙言:「见之不能识。」
佛念:「是贤者为用我故作沙门。续当为子说宿命时所知经,尔乃解疾耳。」佛语弗迦沙言:「我为卿说经,上语亦善,中语亦善,下语亦善。为卿说身中六分事。善听之!」
弗迦沙言:「大善!」
佛言:「合此六事,能成为人身。人身凡六事有所觉知。人志用十八事转动人意。凡有四事,道人所当奉行;奉行已,志不复转;志不复转者,便得道;得道已,不复生,不复老,不复病,不复于今世死,亦不复于后世死,亦不复愁,亦不复忧,亦不复怒,亦不复思,亦不复爱。是为度世之道。
「请解六事合名为人。熟听之!一者地,二者水,三者火,四者风,五者空,六者心。何等为地?地有二品:身地、外地。何等为身地者?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脾、肾、肝、肺、肠、胃。身中诸坚者皆为地。身地、外地同合为地。身地、外地非我地,适无所复贪爱知者。当熟思惟是以自解。
「何等为水?水有二品:身水、外水。何等为身水者?谓泪、涕、唾、脓、血、汗、肪、髓、脑、小便。身中诸软者皆为水。身水、外水同合为水。身水、外水非我水,适无所复贪爱知者。当熟思惟以自解。
「何等为火?火有二品:身火、外火。何等为身火者?谓身中温热、腹中主消食。中热身诸者皆为火。身火、外火同合为火。身火、外火非我火,适无所复贪爱知者。当熟思惟以自解。
「何等为风?风有二品:身风、外风。何等为身风者?谓上气风、下气风、骨间风、腹中风、四支风、喘息风。身中诸起者皆为风。身风、外风同合为风。身风、外风非我风,适无所复贪爱知者。当熟思惟以自解。
「何等为空?空有二品:身空、外空。何等为身空者?谓眼空、耳空、鼻空、口空、喉空、腹空、胃空、食所出入空。是为身空。身空、外空同合为空。身空、外空非我空,适无所复贪爱知者。当熟思惟以自解。
「智者学道,能自别知身中五分。余一分者心。心清净无欲,自念:『我清洁如是』。若愿欲上第二十五空慧天,恐于二十五天上寿数千劫不得脱。若复愿上第二十六识慧天,寿复倍于二十五天上,恐复不得脱。若复愿欲上第二十七无所念慧天,寿复倍二十六天上,恐复不得脱。若复愿欲上第二十八无思想天,寿八十四千万劫,恐复不得脱。志便厌苦,寿久不得脱,便取泥洹道。
「何等为六事各合者?谓目合于色,耳合于声,鼻合于香,舌合于味,身合于细滑,心合于知。是为六合。
「何等为志十八转者?谓目为好色转,为恶色转,为中色转;耳为好声转,为悲声转,为恶声转;鼻为好香转,为恶香转,为臭香转;舌为美味转,为恶味转,为无味转;身为细软转,为麁坚转,为寒温转;心为善事转,为恶事转,为世事转。为志十八转。
「何等为四事坚制人者?一为至诚,二为等意,三为智慧,四为消灭诸恶。是为四坚志。目所贪爱,得之,因快乐。快乐离人,自觉过去。从苦、致苦能知为苦;苦已去,自知为脱苦。人行苦,难得乐。当思惟断诸恶事。因得不苦、不乐,自知远离诸苦。譬如两木相揩生火,因别两木,各着一面。火亦灭,水亦冷。恩爱合便得苦。弃捐恩爱,自知为脱。譬如锻金师得好金,自在欲作何等奇物——臂环、耳璫、步瑶、华光及百种——皆能作之。道人持心,当如是锻金师自在欲生,不假令欲生二十五天、二十六天、二十七天、二十八天。然审皆有是,虽久会当坏,皆当过去,无有常。知当复过去,意不复向,不复念,不复思,不复爱。是名为无为。智者自思惟,如是乃为高耳。人远离诸恶,乃为智耳。目所见万物皆当过,无有常,无为亦不复去,亦不复来。道人知是者,便信于道无为,最为至诚。未得道时,所喜爱乐身心所生;得道已,皆弃捐之。人弃所在恩爱,是名为无为。
「志在淫妷故不得脱;志在瞋怒,故不得脱;志在愚痴,故不得脱。道人知是者,因弃淫妷之心,弃瞋怒之心,弃愚痴之心,拔恩爱之本,断其枝条,截其根茎,不复生滋。是名无为。
「自念有我志复动,无我志复动,我端正志复动,我不端正志复动。人豫自念,如是是为病,是为剧,是为痛,是为不脱。是故不欲多念。是谓诸苦之要。」
弗迦沙本不知是佛,得第三阿那鋡道,能知为佛耳。即起以头面着佛足言:「我实愚痴无状,失于礼敬。」佛便自现光景威神。弗迦沙便自悔过言:「我愚痴人。」
佛言:「若能自悔过为善,令若过除。」
弗迦沙言:「愿持我作沙门。」
佛问:「若作沙门,衣钵具不?」
弗迦沙言:「未具。」
佛言:「沙门衣钵不具,不得作沙门。」
弗迦沙言:「诺。请行具之。」
佛言:「大善!」
弗迦沙起,为佛作礼,绕佛三匝。
弗迦沙明日即入城。入城未远,城中有少齿牸牛。犇走以角触抵弗迦沙。诸比丘展转闻之,白佛言:「佛昨日可于窑家为说经?沙门辞行具衣钵,为犇牛所抵杀。如是当趣何道?」
佛言:「是大长者,我为说经,皆悉心受奉行之,即得第三道,须陀洹、斯陀鋡、阿那鋡,便弃五盖——一者淫妷,二者瞋怒,三者睡眠,四者戏乐,五者悔疑不正之心——今生十六天上阿那鋡中,便自于天上得阿罗汉度世去。今诸比丘共取弗迦沙身,好收葬之。于其上起塔。」
诸比丘即共承受佛教,即为起塔。
佛说经已,诸比丘皆叉手,为佛作礼。
佛说蓱沙王五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