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师一日欲濯所授之衣,而无美泉,至寺西后五里许,见山林郁茂,瑞气盘旋,师振锡卓地,泉应而出,积以为池,乃膝跪浣衣。泉为今锡卓泉。
76、方辨,西蜀人,于南天竺见达摩大师嘱其瞻礼所传衣钵,师乃出示,问:“善攻何业?”,曰:“善塑,”遂为师塑像高七寸,师笑叹曰:“汝解塑像不解佛性,为之授记永为人天福田。”
77、师以衣酬之,方辨取衣分为三,一披塑像,一自留,一用梭裹瘗地中,誓曰:“后得此衣,乃吾出世,住持于此。”
78、北宋嘉佑八年,僧惟先修殿掘地得之,人谓方辨转生。
79、时祖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五泉寺,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祖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只一种,见有急迟,法无顿渐,人有利顿,故名顿渐。”
80、神秀大师为唐武后封为国师,多次奉召进京,其徒众多讥六祖不识一字。秀曰:“他得无师智,深悟上乘,又受五祖法衣,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可往曹溪参诀。”
81、一日,秀命门人志诚往曹溪,嘱若有所闻,还为吾说。志诚于曹溪参请,于法会上为六祖识破。
82、六祖问志诚:“在你师处学到些什么?”,志诚答曰:“神秀大师常指导大众应以定心作清净的观想,教导弟子们长坐不卧。”六祖指出这不是正当的参禅方法。志诚听后契悟,愿为执侍,朝夕不懈。
83、时北宋门人,有忌六祖持五祖衣钵者,乃嘱张行昌刺师。师心通知其事,即置金十两于座间。
84、行昌夜入室内,师舒颈就之,挥刃者三,师悉无损。
85、昌求哀悔过,师遂与金令去,后出家返礼六祖,于祖言下大悟,改名志彻。
86、神龙元年上元日,则天中宗遣内侍薛简驰诏迎请供养,师上表辞疾。薛简仅执其法语回京复命。
87、其年九月三日中宗下诏奖谕,赠磨衲袈裟,水晶钵,敕韶州刺史修饰寺宇。赐师旧居为“国恩寺”。
88、师一日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等,曰:“汝等不同别人各为一方师,并教说法不失本宗。”众闻已,各各摄心,依法修行,更不敢诤,乃知大师不久住世。
89、法海拜问:“和尚入灭后,衣法当付何人?”师曰:“吾于大梵寺说法,以至于今,钞录流行,目曰《法宝坛经》。汝等守护,递相传授,今为汝等传法,不付其衣。盖为汝等信根纯熟,决定无疑,堪任大事,然据达摩大师付授偈意,衣不合传。偈曰:“吾本来兹土,传法度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90、七月一日集众曰:“吾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须相问。”众闻悉皆涕泣。
91、大师七月八日归新洲。先天二年癸丑岁八月初三日,于国恩寺斋罢,说偈:“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92、端坐三更忽谓门人曰:“吾行矣。”奄然迁化。时异香满室,白虹属地,林木变白,禽兽哀鸣。
93、是年十一月广、韶、新三郡官僚,洎门人僧俗争迎真身,莫决所之,以焚香为祷,香烟指处师所归焉,时香烟直贯曹溪。
94、十一月十三日迁龛并所传衣钵而回,次年七月出龛,方辨相泥上之。门人忆念取首之记遂以铁叶漆布固护师颈入塔,塔涌白光三日始散。大师春秋七十有六,传法三十七载,得旨嗣法者四十三人。
95、宪宗谥大鉴禅师,塔曰元和灵照。
96、上元元年,唐肃宗遣侍者迎请六祖衣钵进宫供养。
97、肃宗后,代宗于永泰元年端午夜梦六祖来索衣钵,即下诏隆重奉衣回曹溪。
98、宝林寺几经战火,几经修葺,于宋朝赐名南华禅寺。
99、1300多年来,六祖真身保存完好。由门人法海所辑《六祖法宝坛经》是中国佛教史上唯一被尊称为“经”的著述,成为禅宗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