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六面,我们看乙二的忏悔方法。

我们刚刚那一堂课讲到佛教的因果思想,跟一般世间,我们认知的因果思想是不太一样的。世间的因果思想它是很单纯的,就今生论今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它完全约今生,佛教对因果思想它不这么认为。

佛法的因果思想是三世两重因果,三世是什么呢?过去,过去生影响到你今生,你今生也会影响到来生,所以它建立了一种两重因果,过去生造的因地,留下的业缘,会影响到你的今生,你今生的习气又会去造新的业,又影响到来生,所以它形成了过去现在一重因果,今生跟来生又一重因果。

当然佛教虽然因果是讲三世,但是当修行的本位,我们是站在今生来看事情。我们从今生叫做继承过去,我们从今生叫做开创未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继承过去,开创未来。一个人你学了佛法,第一件事情当然先怎么样--认命,不管你喜不喜欢,你必须要无条件的接受,你前生留下来的业力跟思想,不管你喜不喜欢。因为阿赖耶识是没有选择性的。第八识没有选择性的,这个仓库,你前生是怎么做的,你羡慕别人没有用。

所以当我们开始学佛以后,就要思考一个问题,我到底继承了我前生哪些的优点?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只有佛陀是十全十美。所以每一个人都有落差,有些人福德力强,有些人智慧善根强,有些人布施强,有些人持戒强,有些人他不会布施也不会持戒,他们会忍辱,你打他骂他他就是不动,这是他的本事。那么找到你的强项,你一定有一个优点,而这个优点一定不是今生形成的,就是你这个优点是别人没有的,这个就是你修行的突破口,你的强项。

当然你也要找到你的缺点,你前生之所以没有往生。你前生没有往生在净土宗这叫做修行失败,你一定有一个盲点;这个盲点你不找出来,它前生怎么祸害你,今生就照同样的方式,临终再障碍你一次。因为这个水流你没有做出改变。什么叫水流?水流就是它有一种可预测性。就这个水呀,有些人的水,他的习惯性是走什么曲线的,它是一个固定的。

为什么佛菩萨的神通力可以预言你来生会怎么样?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确有一定的轨迹嘛,有自己的习惯性的造业的模式,有习惯性的思考模式。因为多生多劫已经形成一定的模式了。所以佛陀为什么说我们生命是一个水流,如果生命只是不断的变化,你今生跟前生没有关系,那佛陀讲波浪就好了,每一个波浪都是一个个体。佛陀在唯识学上说,水流就是有相续的问题,有继承的问题。

所以我们学过唯识学的,会务实的去继承我们的过去,包括好的相续,包括不好的相续。那怎么办呢?就开始处理过去留下来的障碍,就开始忏悔方法,开始讲忏悔了。

那么忏悔的第一件事情---思惟业果。就是佛教很特别,它的修行都是先调整心态--心为业主,它跟外道不一样,外道修了半天,他不会改变心态的,佛法是先有心态才有修行。就是一个马车的思想,一定先有马才有车。就是为什么六度里面,一定先有智慧波罗蜜,才有前面的五度。因为所有的修行要构成乘,一定要有一个马,就是建立一个深信业果的心态。这个有三点,我们把它念一遍:

乙二、忏悔方法(分三:丙一、思惟业果;丙二、生惭愧心;丙三、正修忏法)

丙一、思惟业果

一、业果决定: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二、业果不失: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三、增长广大: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顆子。人生为善恶,果报还如此。

佛法的修学强调心为业主,所以修行之前先导正心态。

第一个心态,思惟业果决定。就是一个人的业跟前世有关。所以你今生接受了前生的业力,那前生的业力再加上你今生的执取造作,又形成了一个新的业力,又影响到来生。所以因果是丝毫不爽,就是因果的相续性是绝对没有差错的。就是说,没有一个业是从别人的身上跑到你身上的,没有这回事情。简单讲就是认命。就是你有这个坏习惯,你有这个业力,你不要不服气,就算你今生没有做,也是你前生做的。我再讲一次,没有一个业力是别人给你的,说别人把业丢给你,不可能!所以第一个、业果决定。跟你自己一定有关系,可能今生、可能前生、或者是前几生等等。

第二个、业果不失。如果你不处理,它永远不会消失掉,这个就是因缘轨则,这就是水流思想,当水流从上游流下来,有干净的水,有肮脏的水,这一滩肮脏的水你不处理,它不会自己消失掉的,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你不处理它不会自己消失。它不但不会自己消失,还会怎么样?

第三、增长广大。最可怕就在这里,你越晚处理越难处理,就是春天本来是种一个小种子,这个种子很小,像一个小粒黍一样。等到这个种子吸收了阳光、水分、泥土的养分以后,它长出来是万颗的果子。所以人生为善为恶,一开始都是很微小,但是因为你的轻忽放纵、辗转相续,最后果报变成不可思议。

这三个当中最重要引发我们惭愧心的,当然是第三个,就是增长广大。业力简单一句话就讲完了,越早处理越好,因为它不会消失掉;你拖得越久,你以后越难处理,就是这个概念。所以我们的惭愧心,来自于对业果的思惟,对真理的观察。好,有了思惟业果,就可以生起惭愧心了,看第二段。

丙二、生惭愧心

既识起因,能感后习,一、感种类相续而起。二、招苦报生后当受。今改前非,将修后是,从缘生灭,斯苦世法。于彼恶业,特生厌贱,发重惭愧,立对治过,洗心忏悔。—《业疏》—

那么我们一开始是先探讨业因,是前生的业力跟思想留下来的一个问题。对未来来说呢,如果我们不处理,能感后习:

第一个、感种类相续而起;二、招苦报生后当受。

业力,它的可怕就是,它会影响你的思想,你本来只是在造业,业力本来造了就没了,比方说我今天去批评别人,这批评别人以后,你发觉没有什么,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它只是一个业种子,然后你就怎么样,你就养成一个不好的习惯。所有的思想它造一次,我们从种现相熏,你就很喜欢会造第二次,除非你踩刹车。你造第二次,你就更想造第三次,这个是唯识的辗转的观念。

然后慢慢慢慢的感种类相续而起。造善也是这样,一个人会造善,所以为什么好人会越来越好,坏人会越来越糟糕,就是这样子。就是感种类相续而起,一个好的种子,它会带动另外一个好种子,那个好种子又带动另外一个好种子。所以一个人他受了戒,你看为什么受了戒以后,他越来越好,因为他走上一个善的循环。

有些人他越来越堕落,越来越堕落,他控制不了自己。他本来是两个恶种子,后来变成四个恶种子,变成八个恶种子,他没办法自拔,就是感种类相续而起,他刚开始也不想这样子。所以一个人一旦造善、造恶下去以后,他的问题点不是善恶本身而已,他会去招感相类的善恶而一起同时生起。一直到业力成熟的时候,招苦报生后当受,就一次性临终的时候算总账,来生的时候一次到三恶道受果报。所以一个有智慧的人应该怎么办?在业力没有成熟之前。

今改前非,将修后是。

一个有智慧的人,他要事先发觉自己的问题点,你千万不要变成果报现前了,你就来不及了。所以一个有智慧的人,在火烧的很小的时候他就发觉,我的生命有某种不好的相续,应该要赶快忏悔,怎么办呢?

从缘生灭,斯苦世法。佛教里面有很多的忏悔法门,大智慧的佛陀开了很多的药,只要你正确的吃,在早期治病的时候是最好治的,在临终之前一定可以把你所有病治好,所以叫法力不可思议。所以从佛法的修学,绝对可以消灭这种未来的痛苦,只要你方法正确。那在忏悔之前,很重要一个观念:

于彼恶业,特生厌戝,发重惭愧,立对治过,洗心忏悔。

第一个、忏悔之前,对于自己所造的罪业,要产生厌恶、呵责。你要告诉你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是不好的,对自己是过失的,会增长痛苦的,这第一个。

第二个、生起惭愧心。

第三个、修行对治的方法;拜忏、念佛等等。

总之洗心忏悔,这个就是透过对业果的思惟;业果有三种思惟,业果决定、业果不失、增长广大,然后生起惭愧心,勇敢的面对自己的过失。因为你的生命还在,你还有希望。

就是说有些事情,在你人生还在的时候,你是有机会的;等到你哪一天躺在加护病房了,你的生命就不是你可以决定了。因为你躺在加护病房,那你的人生只有一句话就讲完了,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那就由业力来审判了,你没有讲话余地了,你该到哪里就到哪里去了。

我再讲一次,你进入加护病房之前,你还有很大的机会,做生命的反转。佛法多的是方法,在你身体健康的时候,你的心识还清楚的时候,你可以很快的去改变你,扭转你的生命。如果你不做,等到你哪天躺在加护病房,你就完全放弃你的主导力了,就完全由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你就等候业力来处理你了。

所以我们必须要把握现在,生命还在,因为六道里面,人道是唯一一个能够透过修行改变生命的唯一一道。因为他的头脑清楚,他可以思维法义,他可以做种种的修学,这就是我们的机会。所以得到人身,是你人生里面唯一的机会。

那么有了惭愧心以后,这就好办了,就是方法的问题了。我们看丙三的正修忏法,先看事忏:

一、责心忏:自责己心,令生厌离。

二、作法忏:向清净大小乘僧,发露忏悔。

三、取相忏:若二七、三七乃至一年,以见好相为期,此须至诚恳切,外假壇仪,内资理观,凡法华、方等、大悲、占察、八十八佛等一切行法,皆属于取相忏摄。能灭根本重罪,令净戒复生,亦能灭七逆罪,使重报轻受。

那么大乘的忏法有三大块,

下品罪

第一个、责心忏。这个针对有受戒的,受了戒以后,你犯的是下品罪,不管受五戒也好,菩萨戒也好,它属于下品的。下品一般来说就是比较轻的。就是你可能造这个罪,没有把它造圆满,你去批评别人,批评到一半你马上踩刹车。这个业没有造圆满,就属于下品。然后你向佛菩萨忏悔,呵责自己,你永远不再造作,重点在于呵责、断相续。

中品罪

第二个、作法忏。作法忏就是中品,这个业你已经造了,但是它不是属于根本重罪,不是杀、盗、淫、妄的根本重罪,比较属于枝末的,但是这个业已经造圆满了,一般来说是中品的。你向出家众,或者同梵行的。什么叫同梵行呢?你受五戒,你同参道友也是受五戒。比方说你这个是恶口,批评别人,那对方也是受五戒,就可以了,这条戒他是清净的,他没有批评别人,这条戒他就可以接受你忏悔。你受菩萨戒的,找受菩萨戒的也可以,只要接受忏悔这个人,你这条罪他没有犯到就可以了,或者曾经犯到他忏悔了,就这条戒他是清净的,他就可以接受你的忏悔,叫做同梵行。五戒找五戒,菩萨戒找菩萨戒,作法忏。或者找不到,向佛菩萨忏悔也可以。

上品罪

第三个、取相忏。这个是我们的重点,犯根本重罪,而这个会障碍往生。那么你应该是要二七、三七乃至一年,重点是见好相为期。这种忏悔就不是一次就完成了,你要在梦中见到花,见到光明,见到你在梦中洗澡等等,后面会说明,要梦中见好相。

那么它的过程要至诚恳切。就是具足惭愧心,有一些拜忏的仪轨,有些要礼拜,有些要发露,有些要念佛、持咒等等。内资理观,外假壇仪。或者是法华忏、方等忏、大悲忏、占察忏、八十八佛等,一切行法,都属于取相忏摄。它可以灭除我们四根本重罪,令戒体清净,或者灭除七逆的重罪,使重报轻受。这个灭罪的力量非常的大,取相忏。那么取相忏有五个条件。我们把它念一遍,取相忏具足五缘

一、请圣明证。二、说己罪名。三、立定誓愿。四、读诵礼拜。五、如教明证。

取相忏是我们一般来说,净土宗必修的,你一辈子至少要修一次取相忏。我们建议,一个人要临终无障碍,你在临终之前,要修一个百日忏悔法。一百天。找一个忏法,方等忏、法华忏或者八十八佛。在拜忏之前有五个重点:

第一个、请圣明证。你要找一个本尊,八十八佛的本尊就是普贤菩萨,大悲忏的本尊是观世音菩萨,它有一个佛菩萨做证明,来证明你的忏悔,证明你的惭愧,证明你的清净,最后证明你的清净。一定要有一个圣人,佛菩萨来做你的忏悔主。

第二个、说己罪名。没有人拜忏不知道你犯了什么罪?佛陀说的应病与药嘛,你不能拜一个糊涂忏,拜了半天你要拜什么?忏什么?我也不知道。你一定要经过你的审查,知道你的身口意,哦!我可能哪一方面有问题,我今生才会流转,那么要找到自己的过失,把它发露出来,然后呵责自己。

第三个、立定誓愿。发露是针对过去,发愿是针对未来,你希望未来怎么样,我希望我未来宁舍得生命不再犯罪。先不管做得到做不到,忏悔是理想化的。诸位,忏悔跟受戒是一个道理,说我誓断一切恶,你做得到吗,未必!但是你当时必须发这样的愿。你才会得戒体。忏悔也是一样,你可能以后遇境逢缘又会再犯,有可能。但是你现在不要管这些,你要观想你,你现在是百分之百的决心,宁舍生命绝对不再犯。你要有一种清净的愿力,这个罪才会灭。

第四个、读诵礼拜。要有一些忏悔的仪轨,身业的礼拜,口业的读诵等等。一般来说,你选一个忏法,它都会有一些,它都会指导你。

第五个、如教明证。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梦中见好相,这五个重点。

这个事修,至少要一百天才有效果。就是你每一天都要拜一部,八十八佛也好,或者是方等忏也好,每天拜一部连续拜一百天。如果见好相,就恭喜你。没有见好相,休息一下,过一段时间再拜,百日。你拜三个百日,就达到藕益大师说的一年,就可以了。不管你有没有见好相,你拜三个百日,这个业就算没有全部干净,它也产生不了太大力量。

所以蕅益大师他认为,拜忏以一年;二七、三七乃至一年,这是个很好的一个时间点。一年有些人他很难坚持那么久,因为你惭愧心很难相续,所以我们把一年切成三块:百日、百日、百日。百日以后休息一段时间,再冲个百日,再百日。那你如果在某一个百日当中见好相了,那就可以了,就清静了。

好,我们看事修以后还有理忏:

二、理忏:言理忏者,既在智人,则多方便,随所施为,恒观「无性」。─ 糅合《业疏》、《菩萨戒忏悔行法》─

这个是很重要的理观的智慧,配合我们在拜忏的过程。理观的拜忏是要学习过大乘经论的人,所以他不管什么方便,他可能是八十八佛、方等忏等等。随所施为,恒观无性。

什么叫无性,简单讲就是业性本空,“业性本空”你们听得懂吗?听得懂,那最好,对,就是没有真正的罪业,罪业之所以产生果报,是来自于它相续。就是一条念珠,最可怕是中间那根绳子,你只要把绳子切断了,这个念珠就撒满地,念珠就没有什么功能了,对不对?罪业也是这样,它的可怕来自于辗转相续。

所以业性本空就是说,你可以简单的观察,我的一念心性本来清净。本来清净只是一时的糊涂而造罪,这很重要!我再讲一次,我们的生命,你要忏悔清净,你要达到最快的效果,你要把生命,就是你本来的样子跟后来的样子,要把它区隔出来,你千万不要认为说,你本来就不清净,那你就很难忏悔了,这样懂吗?

就是: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我在没有犯罪之前,其实我的心本来是清净的,所以我的罪业只是一时的妄想,一时兴起,一时的颠倒而已。而这个罪业不会影响到,不会染污到,我的清净心,我的心本来是清静的。而这个清净心就是你生命反转最重要的根本,就是理观的智慧。

简单的说就是,站在本来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业障,这样懂吗?就是说我们心本来清净,一个镜子本来是干净的,它后来卡很多灰尘。但是镜子还是镜子,灰尘还是灰尘,你这个时候不能只看到灰尘,你要看到灰尘后面的镜子是干净的。所以你要站在镜子的角度来面对灰尘,这样懂吗?

站在镜子的角度面对灰尘,你这个灰尘才去得掉,你千万不要认为说,我这个人的本质就是有业障,你的本质有业障,你怎么忏的干净呢?所以这个理观会影响到你拜忏的效果,非常明显。你不能站在业障的角度来面对业障。所以这个理观很重要。站在本来清净的角度来忏悔业障。

那么在事修有三个重点:忏悔、皈依、发愿。

第一个、你要有个发露的忏悔。

第二个、你一定有一个佛菩萨来做你的忏悔主,有个皈依境。

第三个、你对未来要有期许。

忏悔是针对过去,发愿针对未来,你未来一定要有一个目标方向。那么你透过安住一念的清净心,再修忏法;忏悔、皈依、发愿,不管你用方等忏、法华忏,什么忏都没关系,拜满一百天,师父给你保证,就会出现下面的征兆了,好我们看论文:

乙三、罪灭之相

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瞋作喜;或梦吐黑物;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或梦飞步太虚;或梦幢幡宝盖,种种胜事,皆过消罪灭之象也 。─ 《 了凡四训 》 ─

好,我们透过正确的,观察自己的身口意罪业的相续,开始发起惭愧心,忏悔、皈依、发愿;配合理观,安住真如。那么就会有以下的征兆出现,第一个、或觉心神恬旷。一个人罪业忏悔以后啊,他突然间心情开朗,本来以前觉得,有事没事就觉得闷闷不乐,突然间心情开朗,看到什么都很欢喜了,喝一杯开水也很高兴,就是你这个人业障消了,突然间从业力里面,把你包住的突然打开了。

“或觉智慧顿开”。噢,你现在学习佛法,突然间一听就懂。什么无常观、无我观,一看就懂,就你那个善根,过去的善根开起来,智慧顿开。

“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本来你遇到了人事的干扰,在过去的情况,你会烦躁不安的,但是业障忏悔干净的人,你遇到复杂的人事,内心不会焦躁不安,反而觉得通达无碍,你非常有自信。

“或遇怨仇而回嗔作喜”。这个就更难了,你的恶因缘转成善因缘,这个人本来过去生是跟你结冤家的,但是你通过忏悔的关系,他看到你不但不生气,反而生起欢喜。那么到这里就很不简单了,你这个人业转了,这以下就更不简单了。

“或梦吐黑物”。在梦中排出,不管从嘴巴,不管从各式地方排除黑色的物品,或者洗澡,都可以。

最后,“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一个人忏悔到见佛菩萨,那就不是完全忏悔了。这个要配合念佛功课了,这种能够忏悔到见佛菩萨,那这种人就不是一般的修行人了,善根都很深厚,忏悔只是一个助缘。

佛法的修学,它往往是会互相帮助,你本来修忏,结果修忏成功以后帮助你念佛,你看,你能够在梦中见到佛菩萨,其实佛菩萨很想见我们,佛菩萨能够进入到你的梦境,表示你们两个心的磁场,已经感应道交了,所以这个是非常好的。梦到圣人,梦到祖师,在梦中给你开导加持等等。

“或梦飞步太虚”。你发觉你在梦中游步于太空中,感到身体很轻盈。

“或梦幢幡宝盖”。前面的佛菩萨是正报,这是你梦到了佛菩萨的依报,你没有梦到佛菩萨,但是佛菩萨旁边那些宝盖胜相,这些都是功德相。

所以我们可能目的只是忏悔业障,但是如果你透过一些正确的方法,发愿、诵经。你可能不但是忏悔业障,还成就广大的功德。我们前面说过,心能造业,心能转业,这个就是佛法殊胜的地方,因为你不但是只有心力忏悔而已,你还加上法力的摄受,而且你忏悔过程当中又念佛,念佛菩萨的圣号,又加上佛力的摄受,所以你就能够有这么多殊胜的因缘出现。

简单的讲就是,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但是所有的佛法的修学,都要你自己要觉悟。最怕就是你不知道你的问题在哪里,然后一天过一天,等到你知道来不及了,最怕就是在这里。所以忏悔这一科,我们讲到它先舍心再舍罪,先有心态的改变,先有惭愧心。透过法门的拜忏,事忏、理忏,最后正式的舍罪,先舍心再舍罪。

好,我们今天先把忏悔这块,业障先讲完,明天开始讲魔障。好,有没有问题?没问题我们就下课了。

我过去在佛学院做教务主任的时候,有个学生非常优秀,很年轻才二十八岁,那么那个时候我是教务主任,我带他们。带了学前教育三个月以后,就准备要出家了。出家之前都要审查他过去,结果这个年轻人,他在读佛学院之前,有一个女朋友,结果犯到淫戒的根本。犯到淫戒的根本以后,在戒律里面就不能出家了,就障碍出家了,当然是可以拜忏,我就辅导他说没关系,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你当初的一念的造罪的心,既然你心态反转了,当然就可以,心能造业,心能转业。

结果辅导他三个月,都没见到好相。我就很奇怪,我就把他叫过来,我说你拜了多久了,我拜了三个月。我说你没见到梦境里面,一些各式各样的见花、见光、洗澡,他说没有,我说那你是怎么拜忏的?他说,我就是,主任你叫我什么时候上殿,我就什么时候去拜,拜完以后,下课我就下课。

我说你这样不可以,你心态不具足,把它当做一般的功课,你没有一种要忏悔的决心。我就把佛菩萨的这三条:思惟业果决定,业果不失,增长广大。结果他透过思惟,他的惭愧心生起了。我说你继续拜,你一定要有惭愧心去推动这个法门,这个生命才会反转,你不是说只是上去,把它拜完就应付了事了。

结果他心态一改变了,一个礼拜,他就跑来跟我讲,说主任,我见好相了,一个礼拜就见好相,见好相不用拜了。我们就安排他受戒。后来,这个人目前在佛教界也是相当有成就的一个法师。

我要讲什么意思,就是说,业障并不是大家想像那么困难,因为他本来就是一个虚妄相嘛,只是因为我们一时的疏忽,让它展转相续,但是关键是你面对这个时候,你的心态非常重要。好,我们回答几个问题。请问如果家中长辈是修,哎,你们这简体字我看不太懂,找一个人念一下好了,找一个看懂简体字的。

所以佛教的修学,诸位,它一定是由内而外的,你不能只是一种形式而已,这样效果就不好了。

【学员提问】:师父您好,请问如果家中长辈是专修观世音菩萨的,也有观念认为,阿弥陀佛是死人或有往生者才拜的,因为他们对弥陀及净土不了解,因此对阿弥陀佛没有什么缘,那么请问师父,如果他们往生前后,要如何念佛及怎样才能往生净土呢?谢谢,弟子上。

【师父回答】:就是说他是主修观世音菩萨,但是你希望他求生净土,是吧,那你的长辈有没有求生净土的意愿,他本身有没有求生净土的意愿,这很重要。如果他有意愿,那念观世音菩萨是可以往生的,可以透过至心回向,其实他本身的愿力很重要。如果他完全没有愿力,那你就是干着急了。他本身都不想往生,你不可能…,对不对?你要想办法。

我觉得往生的关键在愿力,在愿力,他有没有这个意乐,我们的生命只有两种情况,一个业力,一个愿力,只有两种而已,你要么就随业流转,要么就随愿往生。而业力也好,愿力也好,都跟你的心态有关系,这样懂吗?跟你修什么法门是其次。反正你临命终只有两种情况,第一个随业流转,第二个随愿往生。往生不会是靠业力的,极乐世界的功德,你就修广大的布施,都赶不上极乐世界一块石头。极乐世界往生是弥陀摄受你才会往生的,不是你修成的。所以跟你修为没有关系,你是创造感应道交,是因为你的至诚恳切感应了弥陀第十八愿,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佛陀临终接引,把你带走。

所以,一个人会往生不是靠你的本事,也不是靠你的资量力,也不是靠你的业力,你的业力只能把它带走--带业往生,都要打包起来。你的往生是靠愿力,懂吗?发愿的愿,你的愿力跟弥陀的本愿力感应道交才往生的。

所以,你要做的是什么?你要想办法,透过你对净土宗的了解,让你的长辈知道他为什么要往生?因为他别无选择,他不往生他就继续流转。我们不要讲太复杂,你就说某某人,长辈,父亲、母亲,你就把今生的因缘再过一次,你愿意吗?就今生。诸位,我就问你简单一个问题,你把从小到大的因缘,人生再过一次,你愿意的举手,今生就好,再过一次。哎,你今生不算太坏哦,你知道吗,你今生都不愿再走一回。

人就是这样子,好了伤口就忘了痛。所以你必须要知道轮回的痛苦,对不对?而且这个轮回,从末法时代来说,你现在不往生,越来越难往生,因为它整个佛法是末法,末法的势力是越来越大,你来生遇到法师的档次,绝对不是今生法师的档次了,就是来生启发你善根的法师,水平降低了。第二个、你本身业障又重,而摄受你的法师的水平又低。就是你的病越重,结果这个医生的水平又差,这就是你的来生。说,我今生遇到了师父也不怎么样。是不怎么样,你来生更不怎么样!你来生更不怎么样!

所以你想一想,你今生不把握,来生更难。你知道吗?叫机会。所以你有时候要把很多事情看清楚。就是说,你今生悠悠泛泛,来生继续轮回,你来生更难往生了。而这个生死问题不解决,你迟早是到三恶道去。

所以你必须要把很多观念跟长辈讲清楚。就是,拖对你没有好处,要把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依报、正报讲清楚。让他的心,要能够怎么样--念想西方。善导大师说的,一棵树,它已经往西方倾倒了,你把它砍断,它很自然就倒到西方去,对不对?如果他平常想的都是,他念想娑婆,怎么会往生呢?他心心念念都在想娑婆世界的事情,那念什么都没有用了。因为心为业主,它这棵树往东边生长,你把它砍断了,它只会往东边倒下去。

所以,改变他的观念,改变他心中忆念的方向很重要,这个是重点。至于念观世音菩萨,念阿弥陀佛,这个倒不是重点。不过最好,他如果念观世音菩萨,最好,按照善导大师的说法,最后用十句佛号收尾,就是叫他念十句佛号就好,念了一千声观世音菩萨,最后念十句佛号来做一个收尾。下一个问题。

【学员提问】:师父你好!我家里想供奉阿弥陀佛像,还有一张小小张的十方佛像,请问师父我是否还可以供奉一张绿度母的佛像呢?谢谢!佛弟子上。

【师父回答】:你要供养什么我没有意见,说实在,师父是一个佛教的法师,你供养佛菩萨的像是你自己的选择,我没有意见,没有意见。你们怎么问了半天都没有问到今天的课程,那表示你们都听懂了。

好,回向。向下文长,付再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