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第一个,开合宝掌来证明客人跟主人的道理。看经文:
即时如来于大众中,屈五轮指。屈已复开,开已又屈。谓阿难言:“汝今何见?”阿难言:“我见如来百宝轮掌,众中开合。”佛告阿难:“汝见我手众中开合,为是我手有开有合?为复汝见有开有合?”阿难言:“世尊宝手众中开合,我见如来手自开合,非我见性有开有合。”佛言:“谁动?谁静?”阿难言:“佛手不住,而我见性尚无有静。谁为无住?”佛言:“如是。”
这个地方佛陀提出一个问。
佛陀在法会大众当中屈合自己的五轮之掌,变成一个拳头;屈了以后又把它打开,变成一个手掌;手掌以后又把它关起来,变成一个拳头。如是地重复。他把这个手掌的开合显现给阿难尊者看,问阿难尊者说:你今天见到了什么东西?阿难尊者说:我见到了佛陀这个百宝光明的手掌,在那个地方一下子开,一下子合。
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
佛陀的意思是借境观心。佛陀是希望能够假借这个生灭的外境,让阿难尊者来观察不生不灭的心性。好像我们讲念佛是谁,念佛是生灭法,有念,有生住异灭。念完以后这个声音又消失掉了,但是那个能念的心性,是本来不生,也本来不灭的。所以这个地方佛陀是有意要借境来观察这个不生不灭的心。我们看阿难尊者,他这一段的确是有一点觉悟了。
佛告阿难说:你见到我的手有开有合,到底是我手有开有合,还是你的见性有开有合呢?阿难尊者说:佛陀的宝手是有开有合,我见到的佛陀的手也是有开有合,但是我的见性没有开合。
这个地方有三个东西,我说明一下。
倓虚老和尚说:有“本见”,根本的本,知见的见。本见就是见性,它没有所谓的生灭。但是本见这个不变性,它有随缘作用。外境刺激它的时候,这个本见就产生一个能所,一个能见的见分跟所见的相分。世尊宝手的开合,这个是所见的相分。阿难尊者是用什么见呢?是用见分,用能见的见分来见。但是这个能见跟所见的背后,有一个根本的见性叫本见。那个见性是没有开合的。所见的手是开合的,我能见的心也是变化的,但是这两个能所背后那个见性是不生不灭的。
这个时候佛陀再进一步了。阿难的回答虽然对了,但是佛陀以为阿难尊者只是一时的猜测,再继续问说:谁动?谁静?什么是动态的?什么是静态的?阿难尊者说:佛陀的手是动态的,有开有合;我能见的见分也是变化的。但是那个本见的见性,尚且没有寂静之相,怎么会有动相呢?见性是离一切相的,诸位要知道,没有寂静相,也没有扰动相。我们讲寂静相只是一个方便,其实它是离一切相。所以佛陀说:如是如是。
从七处破妄到现在,阿难尊者的回答,只有这一次得到佛陀的印证是对的。也就是说,阿难尊者已经慢慢地从生灭的因缘当中,找到一个不生灭的本体。他对这个真如本性有一点理解了。谛闲大师的全集中有一段公案,这个“客尘”的道理我们可以藉此说明一下。谛闲大师晚年的时候生一场病,他的背后长一个很大的脓疮。医生给他开刀,用刀子去割,把这个疮割掉。谛闲大师痛得哇哇叫,叫得很大声。
侍者就跟大师说:“大师啊,您平常都讲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啊,您这个时候要观想空性,观想您的真如本性是没有所谓的痛的。”谛闲大师也不简单,他说:“我是痛归痛,叫归叫,我的自性还是不动。”诶,这不简单啊!我痛当然会叫嘛,那是因缘法。但是我在叫的时候,我还是回光返照我的真如,我有一个不叫的,有一个不痛的,就是阿难尊者说:你的手有开合,我也看到你开合,但是我的背后有一个没有开合的。这就是这个人有一点悟处了,阿难尊者有一点悟处了,有一点消息了。
修行就是你认清消息,你这个人知道怎么回家了,你知道怎么样把生死熄灭了,这个路虽然我们走得还不是很熟悉,但起码我已经知道怎么走。这个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