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跟佛学,现在都是出了家。但出家有四种:一、身出家心不出家,身参法侣,心犹顾恋;二、身在家心出家,虽受用妻子,而不生耽染;三、身心俱出家,于诸欲境,心无顾恋;四、身心俱不出家,受用妻子,心生耽染。我们自己检查一下看,这四料简中是那一类呢?
我惭愧,身虽出家,几十年骗佛饭吃。表面出了家,内心未入道。未证实相理体,未能四大皆空,未能如如不动,这就是心未出家。我就是这样苦恼,还有和我一样的,可见身心俱出家就为难了。古来身在家、心出家的大居士,如印度的维摩诘、月上女、末利夫人、韦提希夫人,中国的庞蕴、宋仁宗、张襄阳,都是深通佛法,居尘不染尘。身心俱出家的大祖师多了,都是佛门模范,为后人钦式。弘法利生,作大佛事,功德无量。清朝顺治皇帝,六岁登基,二十四岁出家,这是身心俱出家的。其身心俱不出家的就不要说了。
真出家的实在难,能成大器的更不易。扣冰古佛说:“古圣修行,须凭苦节。”黄檗老人说:“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故出家人能做到底也不容易。
了生脱死,门路很多,《楞严经》有二十五圆通,就有二十五法门。门路虽多,总不出宗、教、律、净。宗是禅宗,教是讲经,律是持戒,净是念佛,这四法最当机。禅宗虽是直下明心见性,动静一如,头头是道,就禅来说,差别也多,还有邪正大小,种种不一。讲经也一样,要到大开圆解,一念三千,性相融通,事理无碍。念佛亦要念到一心不乱,当下亲证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入萨婆若海。
一切法门,都离不了持戒。《楞严经》说:摄心为戒,如不断淫,必落魔道;如不断杀,必落神道;如不断偷,必落邪道;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
佛门旧制,比丘出家,五夏以前,专精戒律。五夏以后,方许听教参禅。何以如此呢?因为修行以戒为体,戒是出生死的护身符。没有戒,在生死苦海中就会沉沦汩没。佛曾以戒喻渡海浮囊,不能有丝毫破损。浮囊稍破,必定沉溺。所以宗教净三家,及一切法门,都以戒为先。但戒定慧三法不能偏废,要三法圆融,才得无碍。持戒若不明开遮,不通大小乘,不识因时制宜、种种妙用,死死守戒,固执不精,成为错路修行。三学圆明,才得上上戒品。
种种法门,皆不出一心,所以一法通则万法通,头头物物尽圆融,一法不通则一切不通,头头物物黑洞洞。一心不生,万法俱悉,能如是降伏其心,则参禅也好,念佛也好,讲经说法,世出世间,头头是道,随处无生,随处无念。有念有生,就不是了。修行人要先除我相,若无我相,诸妄顿亡。我执既除,更除法执。我执粗,法执细。平常讲话,开口就说“我什么、我什么”,若无我,则什么都瓦解冰消,那一法都无碍。由能无我,也就无人,习气毛病也无有了。
既为佛子正信出家,求出离法,就要努力忘我,勿为境转,勿在烦恼中过日子。佛子若不降伏其心,则一念错误,毫釐有差,天地悬隔,一失足成千古恨。如救头燃,业守律仪,如保护渡海浮囊,不容有一点破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