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最初的发心

【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

这是地藏菩萨最初发心的动机。他见了佛,看见佛的相好。像我们在座的诸位,过去有没有见过佛?都见过,不晓得哪尊佛,太久了!怎么知道呢?《金刚经》上说,你听见《金刚经》这个名字,乃至于你能够见到这部经,都不是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种的善根,都是千百亿佛所种的善根。

你在很多佛的面前种过善根了,今天才能闻到《金刚经》或者闻到般若部经典的名字。像《法华经》、《华严经》、《楞严经》等等,大乘经典的名字大家差不多都闻到了,而且每一部经的功德都是非常地殊胜。

同样的,你听见地藏王菩萨一个名号,这个功德都不是一生、两生种的善根。没有这个缘,听不到这个名字。大家往往不注意这个殊胜因缘。现在佛经印很多,不过,地球上现在有五六十亿人,真正能够看到《地藏经》、看见佛经的,我看数字还是很少,连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也没有。整个世界信佛的人有多少呢?不到五亿。因此要相信这个殊胜的因。

不可说不可说的时间,在诸佛看来也就是一念之间。“时无定体”,时间没有一定的,是依照我们心力而定的。当你看连续剧看到高兴的时候,瞪着眼睛看,两个钟头过去了,不会感觉疲劳,还希望它能够演长一点;当你看一部小说看到高兴的时候,两三个钟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反过来说,当你不高兴的时候,仅仅是一刻钟却感觉相当长,等飞机或者接人,或在马路边上站着等谁出来,你来回走,很着急:“怎么还不出来?”本来时间不长,却感觉到时间很长。

时间是依你的心而定的,当你成了道、悟得心体的时候,你就会知道,时没有体,就随你的心。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朝生暮死”。看水上的蜉蝣,早晨生,到了上午太阳一大就死了。天人看我们人的寿命就跟那个蜉蝣一样的。其实一个人只要心正、只要做好事,时间长短都没有关系。不可说不可说劫,乃至无量数劫才成佛,大家以为很长,你到成佛的时候回头一看,很短,好像昨天的事一样了。

我现在回想起六十年前的事就如同眼前。年轻的小孩子盼着过年,老年人感觉一晃就过年了。小孩子的一年可长了,他一天天盼着怎么还不过年?我们北方要是过年,会穿新衣服,吃得也好、玩得也好,也不用上学,因此小孩想过年,老人就不是这样子。

所以不要把时间的长短看得很畏惧,最好是没有畏惧的心理,你修就好了。不要去计较,不在那个境界上,用心去转变,你的心才能坚定。这句话的意思是证明了你的发心并不坚定,时间长了就畏惧了。最初我坐监狱,要判我三十年,吓都吓死我了!那时候没有判期限,等到过去了,三十年,五十年也没有关系了。人生就是这么回事,所以什么事情要是看破了,放开一下,什么事都没有了。

这是讲地藏王菩萨的发心。现在是我们的发心,我们要学地藏王菩萨发心,我们也发心。发心不一定,有的是看到佛的相好,有的看见无常。就像我刚才讲的那位弟子,一个钟头前他还好好的,汽车一撞当场就死亡了;过两天再一烧,烧完了,就没有了。大家要观无常,他年纪轻,身体蛮强壮的,才三十七岁。

有无常的心理,你就不要等待,听了就去做。这部经是让我们去修行的,每一品都有修行的方法,有很多人都念《地藏经》,但是你知道它每品的修行方法吗?每一品都有。第一品让你学习地藏王菩萨的发心,让你们见到佛的相好,见到地藏王菩萨的实相,还可以看到众生苦,看到无常。你说:“我想厌离无常,想得常。”不生你就不死了,生了必死。出生了就注定你死亡,但是怎么死却不一定。怕死就不要生,只要不生就没有死了。

不过没有办法不生啊!你就学佛,像佛涅槃了就不生不灭了,你自然就不会死了。你观空,一切诸法不存在,本来没有生灭、没有生死。

这位长者子就是地藏王菩萨。最初发菩提心的动机,因为看见佛的相好就发心了,发心想得到。我们人人都有这个愿心,看见一点好事都想得到,想得到你就努力去做,一定可以得到的。

他对着佛这个相,心里说:“为什么他的相是这样,为什么我的相是这样,为什么他的相比任何人都不同?”就起了疑心,就问他说:“佛的相是怎么得的,要怎么样做才能得到?”要是指印度释迦牟尼的报身说,佛的相是千福庄严,因为他有百劫修相好;要是照卢舍那的法身说,八万四千好,乃至于无量好。

他说:“你做了什么事?发了什么愿?得到这样的相?”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就告诉他:“你想证得这个身是可以的,你去度脱一切受苦的众生,先把众生度了,就可以增加相好。”

前面讲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的苦处太多了,比如害病的病苦、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每个人都有别离的痛苦,也有其它的苦,要把这些受苦的众生都度了,你才能得到这个相好。

梦参老和尚《地藏菩萨本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