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

前天讲啊,心。所以说我们现在大家所认为的心,现在我们所用的心,全是妄,不是真。心非心,佛跟须菩提说,过去心已经过去了,不存在了,现在心不住,念念歼灭,不可得。说过去心呐,因为已经过去了,得不到了,没有了,现在心呢,念念不住,你得不到。未来心,未来还没来呢,当然也不可得了。

因为说过去的心,你已经灭了,灭了,不存在了。未来心还没来,当然不存在了,说你现在的心念念不住,只是你的虚妄分别,那么过去现在未来你这个心,都不可得呀,不能称为心,那究竟以何为心呐?再一个就是需要我们去参,我们参就是不加文字,就是让你参。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住,未来心未来。究竟以和为心?如果能达到三心皆不可得,成佛了。为什么?

我们禅堂说,禅门一炷香,顿超直入立证菩提,怎么证得的?又说供养千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这个话什么含义啊?为什么一生都在参,参什么呢,要明心呐。要明白我们的心意,那么要能够明了心了,见了性了,就是说与佛同了,就成了佛了。

这个道理,佛没有再解释,只是跟须菩提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在这个不可得处,我们要思维下,不可得处,那我们自己想我们自己的心,我前面,是妄心,现在不可得是说你是真心,无相。 前心失,未来心还没来呢,不复生起。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们修,离开文字,不要在文字上来思索找你的心,没有。但你一动念,一起心,是妄,已经离开心了。

比如我们说参话头,这个话头要得解释一下,什么叫话头啊,你说话的前头是什么,一开口就是话尾巴了,就不是话头了,话头是无言说的,说你没说话之前是什么?这就是心。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住的,未来心不来的,心在何处,究竟何处是心了,那么将何以为心呢?

因此,我们在参的时候,学金刚经的时候,这个佛没有解释啊,没有指定,哪个是你内心。这须菩提,佛跟他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何者是心。离开过去,现在未来,心在何处,这是要思维的,不会用语言来说,语言怎么说,越说越糊涂,越说你越执着。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这一段的经文呢紧接着前文说的,即言是三心都不可得,那我们还有没有功德可修啊,有没有福德可得,三心都不可得嘛,那我们布施或者诵经礼佛拜忏,这不都是一心而起的吗,心不可得,福德不是没有啦。所以,佛恐怕众生落于断见,那就是断,什么都断绝,没有。佛跟须菩提说,虽然三心不可得,假使要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以用布施,这说布施相啊,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吗。

这就解释前文的说,说你在任何事情,没有心的力量的智慧,你不可能去做啊。那要是有人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把三千大千世界都变成七宝,有福德没有,此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已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懂得佛的意思了。佛恐怕众生落于断见,因为佛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是断灭啊,心都不可得,那布施有功德没有?这个是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的,这个因缘,以这个布施的因缘,有没有福德啊得福多不多呀?如是。世尊。须菩提说,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福,以心而起的。前面都非有了那不是福德也没有了吗?不是这样,所以须菩提知道佛的含义了。

须菩提答,福德甚多,因为达到性空,前头是三心不可得,说体性是空的,空的就无所执着,无所执着,无执着,所有的布施福德更大,达到性空了,一切都不执着。或者说,施,布施如是,行,不执着心。为什么呢,心无所住,达到这种境界,心不住布施,他不是有漏的,变成无漏法,那个性空不是实有的,不要执着为实,性空不是实空啊。不是什么都没有,不可得的得处,是什么物质,没有执着,性空说实不可以,说虚不可以,因为心无所住。那他这个布施啊,就成无漏的业,并不是福德不修。修不住相,虽修福德,不住福德之相。

那怎么讲呢,性空的福德,这个福德多,是无相的福德,这样一个含义,性空不是实,心无所住不是没有了。不是空,不是什么都没有了。此是不执着,那把福德成了无漏业了,不是有漏的,因此不是废福德而不修,是广修福德而不住相,特别注意广修福德,而不执着相。这样的福德多。离一切相,而行布施。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具足色身见不。

佛可以具足色身见吗?这就是解释啊,离色无相,离色,色相无相,所以佛问须菩提,你如何想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吗?佛是不是以三十二相见佛,以八十相好来见佛。须菩提答复,不也,世尊。为什么?如来不应以具足相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 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每一法,都有三种,都是如是的。具足色身随世间相,而来说具足色身的,是世间相,即非具足色身,是佛成道之后,非世间,离世间相,离世间恐怕众生落于断灭。是名具足色身,随缘而生具足相。佛说一切法,你都应如是理解。先说世间,所有一切法即非世间法,是空的,真空绝相了,真空绝相是不是断灭?不是断灭的,随顺世间相,所以佛说每一法,都要三折,一个就是世间相,一个非世间相,一个随顺世间相。须菩提在这个时候,他已经懂得了,明白了啊,这是大彻大悟了。

所以他答复都非常如法的。佛问须菩提,问他你怎么看法,怎么想法?所以须菩提答复说,不应以具足相见佛。什么原因呢?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所以佛的相好是佛的福德所成就的了。但是这个是法身出现的影子,法身出现的影子不是实体。

法身无相的,他的影现,所以都加一个不应。不应就是,不应该用世俗眼光来看。佛说色身即非色身,佛说诸相即非诸相。为什么?色原来是空的。咱不是说色即是空吗?色是空的呢,空的哪有相呢?那不是世间相都没有了吗,随缘世间相。这是随缘啊,随缘,不是真实的。随众生认识的缘。哪有色相?没有。不是,假的。不是,没有的。

这三种,破世间相说空。恐怕众生落于断灭啊,又随顺世间,从空出假。从空中建立时,住立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啊。这些诸相在佛的光明智慧之中,是假相,又是随缘相。在佛的自分,无一切相。那随众生然而建立相,为了利益众生。这个道理就是这一段的经文呐,所以佛跟须菩提说,不可以具足色相来见佛,也不可以离开诸佛的色相,说是非相,都不可以。

那又怎么着呢?应该你不执着,不执著一切诸法皆无,一执着诸法皆非。就是破你的执着相。如来说诸相具足随顺世间,即非具足建立的真谛。是名诸相具足,是假。从空出假。这个是随缘意。因此,如来本身,如来,就是佛本身的法身。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随缘而现于众生,令众生得福德。因此懂得这个含义了,要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建造在佛的三十二相即非三十二相,见佛的真实的法身,所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一个随缘意。一个自生意,就佛要自分说。一切法不离,要随缘。为了利益众生,所以离一切法。因此说佛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这是这文字了。

“须菩提。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这先前说相啊,现在说佛所说的法。上头讲呢,佛的色身,相好,都是不可见的了。那色即非色,那佛所说的法,说法也无法。所以佛在问呢,你怎么想的,如来有所说法耶。如来是不是讲经说法?莫作是念,要人言有所说法,是为谤佛,不能解所说故。

“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凡是这段义啊,这个经文这几段啊,那我们就是把执著去了,不要执着语言,文字,执着诸相,去了执着了,一切都对,要是一执着,一切皆非。所以,佛所说法,若言佛所说的非法,谤佛。若说佛无所说,对吗?明明佛说的诸法啊,那么学的就是佛所说的,那究竟如何来说?无法可说是名说法,佛在说法是知道佛无法可说,假言说,以显法。

言说不是法,心有所得,即是非法。那么凡夫说法呢?心有所得啊,并不是空的,佛说法呢,是空的。空义啊,空义。如来佛法心无所得,凡夫能解佛的心,明白,明白佛的意思,说法的言辞,是生灭的,生灭的显示不生灭。若以生灭所说法,心有生灭,谤佛。可是金刚经这样说啊。《维摩诘经》说佛是对一切众生无说无是(?),听法者无闻无得,这是显万法空寂。没有说法者,也没有闻法者,一切法都是空寂的。

所以,有说,有闻,假名安立,就是假的,不是真的,显示的。自性的空中,没有言说,因为一切法无为无相,那如果让一切众生,他怎么能领悟呢?所以假言说以显实意,假借言说来显真实的道理。那你懂得,一切言说的诸法,无相,无为。这个含义啊,要令他见到自己本性。这种道理,我们禅堂的师父,都能领会。让你反观观自性,反闻闻自性,这是修无上菩提的这样说法。再重复一段经文,须菩提。如来作是念。

佛当有所说法。须菩提啊,你可不要想。佛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为什么我不让你想,不要这样想呢?因为这样想是错误的。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是谤佛的,不能解我所说故。如果要解佛所说的法,能解佛所说法,佛说法无法可说,这是说法无法可说,无法可说来说法,是名说法。那我们就理解了。

我们就明白佛所说法,它的含义。不取言辞,不取形相。例如那蜜蜂,蜜蜂在那采花。它也不坏花的相,也不坏花的味。他把那个味道取一点点跑去酿蜜,不坏色与香,不坏那花的色相,也不坏花的香味。佛所说法也如是,拿这个作比喻,因为佛所说法,如果有法可说,那佛的心有生灭了,佛的心无生灭啊,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就以这个主要的含义,要我们闻法者,不要执着法。乃至于不执着说法的人,也不执着所说的法。一切不执着。

须菩提听到这段话他就像佛表达了。尔时,就在说这段法的时候,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呐。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经。生信心不。那像我们这一段经义所说的,那我们在末法众生,未来世的时候,听到金刚经,他还能生信心吗?须菩提他有疑惑,他说末法众生闻着这种深法呀,一定不能够进入啊,他能领受吗?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

你所说的众生啊,能闻到法深信的,他不是众生。非不众生呢?就是说他不执着,非众生就不是众生,非不众生是众生。这样,我们绝对是众生,没有成道,那我们听到这个法,如果我们不怀疑,我虽然没证到,佛说这法我们认为是真实的。那么佛说这一类众生啊,非众生了,但是呢,他还没成没悟证果,还是众生。非众生是名众生,能理解,能信入,虽然没证他能信入。

所以,我们对如来说法,如来说的,如来所说法,我说即是空啊,其实空就是,说即无说。但我们无说这个法能生起信心吗?佛对须菩提说,那你把众生看成了实是众生。实是众生呢,固不能信。说此众生者,不实是众生,那他就不是众生了,以非,不是众生。什么原因说,不是非众生,而又非不是众生。于众生,所以为众生者。就是他因为有妄缘,有攀缘,有虚妄的妄心,所以妄缘跟妄心成的这叫众生,实是没有啊,是虚妄心所成的。

这样的众生,众生不是实众生,但是也非不众生。并不是众生永远不能信佛的道理,能信,能启发啊,例如我们现在大家学金刚经,我们信不信呢?不信我们还能学吗?那我们听这个话,只能说没证得没进入,但是这种教导,我相信。般若义就如是,我们虽然没证,不背弃般若,能进入般若。现在没证入,将来一定能够证入,就是这个显义。

如果我们前段说的无法可得的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一法可得,那我们怀疑世尊,他得的三藐三菩提是真的假的,无所得是没有啊?所以再来问佛了,那佛得的阿耨三藐三菩提,那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得无所得。实实在在没有少法可得,何况还有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为我们得知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什么。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无上正等正觉,究竟含义。究竟含义是什么呢?无上正等正觉不是有相法,也不是有个东西叫无上正等正觉。是法性的本体。所以佛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在华严,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我于乃至无有少法可得,一切众生都具足,无上正等正觉。众生是迷,佛是悟,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在依法是平等的,没有佛就高了,众生就低了,没有这种高低的区别。佛与众生,平等平等。众生都具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佛是悟得了,修成了,众生是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没有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四相,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那怎么得到的呢?修一切善法,修到一切善法就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把你本具的,借修善法显现出来了,你本有的东西把他沾垢了,洗干净就显现了。诸佛已经修成了,洗得清清净净的。咱凡夫呢?还没有,而在缠真如?,这是在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被烦恼无明习气呀,影响缠缚不显。那佛呢如来呢,是去缠,真如三藐三菩提。说菩提法,就是我们经常说菩提法,发心,菩提心。上至诸佛,下至一个蚂蚁昆虫,他都有一些种子。都具足,跟佛没有差别,所以才言平等啊。平等怎么建立呢,都一样,没有高下之分呢。

为什么这样说,菩提不是两个只有一个。菩提无二,你离开人相我相众生相,离四相修学善法,就得到菩提了,离四相,修学一切善法,那就证得解脱了,解脱就恢复原来的了,在一切法上没有染着了,没有执着了,你对一切境,无论是善、恶,不动不摇,大于世间法,出世间法,不贪。不执着不生痴爱,在一切处常行方便行随顺众生。

随顺众生要有方便善巧啊,让众生欢喜,信服进入,这叫说法。你说的众生不理解不进入,他的菩提怎么悟啊,他还是在迷啊。最初开始,咱们说修行。修理,修理你的行为就叫修行。修理修理嘴巴不要乱说,要依着佛的教导说,修理修理你的身体不要乱动,不要乱撞。特别是修理修理你的心,让他不起贪嗔痴念。这个得与不得之间,在你的心里。

说这种平等之法,就是什么呢,无上菩提。但是这个虽然是平等,但不修不得。你不修怎么会得呢?应以平等心,因以无我的平等心修一切善法,那什么是善法,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比喻用三叠句,佛又怕你执着修善法又执着善法了。佛告诉你,所谓善法者,即非善法是名善法。修一切善法,希望得果,得果报,这一希望,想得果,善法即非善法。

那菩萨行六度万行,没有执着心,没有个我是度众生者,众生是我度者。我跟他们说一些佛法,或者说法者,这个都是执着,都得放下。还要心有个希望?这个成不了道。心不忘报,当你做任何事情没有个得,求报求回扣。回报啊,我们的心呐,当我们布施供养,希望佛菩萨加持,都有个回报心,那你功德非常小了。金刚经叫我们,一切没有回报心。

修六度万行,不见得有六度万行可修,也没有一个能修的,也没有所修的法,没有能修所修。就是心不望报,是名善法。心要望报呢,功德还是有,不大,不能。“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三千大千世界,有无量无边的须弥山王。四个洲一个须弥山,这才是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是中间世界,一千个中世界才是大千世界,三千个大千世界,所有这些须弥山,拿它做比喻的。

比喻什么呢?我们的金银珠宝财宝,有这么多。拿这么多的财宝做什么?布施,供养一切人。这个功德该大了吧,这是比较啊,说这个功德所得的福德智慧。以三千大千世界中须弥山王那么多七宝拿来布施,功德大了吧?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自己听了经啊,每天诵金刚经,不但自己读诵,还给别人说,劝别人也读诵,请别人也是受持。

不说全经,乃至四句偈等。就说四句话啊,“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为心造。”都算。随便念四句,都可以。这个功德,比那个用三千大千世界须弥山的七宝的布施功德还大。为什么?那些是有相的,般若波罗蜜经是无相的了。

所以,用三千大千世界须弥山更多的供养具,不如以般若波罗蜜经的四句偈供养别人,劝别人说,乃至跟人解说啊,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这是形容着,因为这个般若波罗蜜经的。自己受持四句偈,或者劝人受持,他是无相的。无相的没量,无相的有多大量?有多有少吗,他是无相的,非大非小无多无少。因此说他功德无量。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的意思,就是说如来呀,有度众生的心。他有没有这个心呢?佛正问他,须菩提于意云何。说你怎么样想的?换句话说这个事情这个问题你怎么样看法啊?你是不是说,如来有度众生心说金刚经?这就错了。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不要认为如来说金刚经度众生,不要有这个念头,不要想如来是当度众生,我当度众生。佛教须菩提不要有这个看法,不要因为如来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为度众生的,这就错了,有这个看法就错了。

须菩提你的意思说,如来有度众生的心,佛是把须菩提的疑心给他遣除。佛说金刚般若波罗蜜,没有一个度众生的念,所以不要做这个念头。为什么呢?一切众生本质是佛,一切众生都是佛。这是大乘教义里头,特别华严经啊,就专讲这个问题。多少经文里头都含着,一切众生本来就是佛。要说如来度众生成佛,这就是妄语,你妄语故,什么叫妄语?就是我人众生寿者。

不但我,我所,这个是我所心里所想的。一切众生虽然有佛性,假使说不因为佛说法,他又怎能开悟?凭什么修行能成佛道啊?是我们闻佛说法,听佛所说啊,才能开悟啊,才能知道这个道理呀,才能成佛道啊。这个佛告我们,佛化度众生而无所化。佛没有化度众生的心,也没有众生被佛所化。这是金刚经的特点啊,与别的经不同的原因就是这样。佛一再嘱咐须菩提,你不可以有这种思想,不要说如来度众生。如来说法也好,如来修行也好,如来出世间也好,就是为度众生。其他很多经论呢,说佛就是度众生啊。

金刚经就遣除这个念,须菩提你不要有这个念头啊,不要认为如来度众生,为什么不叫你做这个念头,何以故?须菩提,莫作是念。什么原因?原因很简单,实无众生如来度者。所以叫你不要说如来度众生,因为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众生,如来。要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才有我人众生寿者。假使如来要有这个念,有众生我来度,我来度众生,我叫佛,众生叫众生。那如来就是四相分明了。

用我相人相众生相啊,实际上如来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所以佛嘱咐须菩提,你不要有佛度众生的思想,同时你也不要生怀疑心。所以告他莫作是念,就是这个意思,不要作这个念。佛没有众生可度,也没有众生成佛,也没有佛来度众生。把这个念消灭。一切众生,虽然是有佛性,假使不因为说法能够自己开悟嘛?又凭什么修行成佛道呢?这是反问的啊。就是要我们理解,佛没有执着的,也没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的,佛化度众生,不用说话。

佛终日化众生不见众生相,也没个能化,也没个能化的佛,也没所化的众生。要我们这样理解,这个意思很深的,就是要我们去除一切执着。因为我们众生知见太深了,特别是凡夫,凡夫跟佛,划分非常清楚,这就错了。有个丹霞祖师,他就破除这个知见。有一个寺院的师父,是这当家的和尚。执着心,佛心众生心,佛相众生相,执着非常严重。

丹霞祖师去逗他。那么祖师进入寺庙,到大殿里头,去的时候是冬天了,天气很冷很冷啊。那个丹霞祖师啊,就把人家佛像,木头佛像拿下来,给劈了,点个火,他在那烤佛像。那人家这个主持的和尚,那还能答应他吗?就跟他吵起来,说你怎么把佛像劈了,还把佛像给烧了?祖师说我找舍利啊。主持说这木头里有什么舍利啊。祖师问,木头里没舍利啊?没舍利我再烧一个。大家怎么样理解?他是破除这个师父知见太深,堕佛见我见众生见,分别太清楚。祖师再一烧啊,他说我要找舍利。那这里头哪有舍利,木像哪有舍利?没舍利拜它干什么?理它干什么?我再烧一个。那个主持就开悟了。知道他开悟的原因吗?破除他的知见。

佛即众生,三无差别。佛像是木头不是真佛。那我们平常把佛像,用平常心,把佛像要当成木头,你能修行吗?把佛像就当成真佛呀。这有几方面啊,只要在某一种的人说。对那个老修行啊,那是参禅的,他参到顶点,他对于佛跟众生分别太清楚了。丹霞祖师是破他这个知见呢,这不是我们一般随便能用的啊。你也去到庙里拿佛像劈了一尊,那你可造罪了,出佛身血。他没有啊,没有。有很多经上说的话,千万不要误解。

你的功力没到那个时候,你绝对不能那样做。那有人说我们禅堂的师父,人家参禅一二十年了,你怎么能比啊,你也能去到那去坐,这么坐一坐。你来跟那二十年的功夫来比怎么比啊?你只能有你自己的收获。就像我们有一个卖豆腐的。他到金山寺送豆腐,看着师父这么坐。送豆腐的一年他送豆腐也是这么做两件事,他看师父每天都是这么坐,他有什么好处吗?他一定有好处。

他就要求这个师父啊,这个事我也去坐一坐。师父说不行,你怎么能抛下呢?他说,我不到里头坐,师父在门里头坐,我在门外头坐,在后门坐成不成啊。那师父没办法,让他说好好好,你在这坐不许说话,不许有动静。他在那后头坐,后来,他就说这个事,他说哎呀,我这一坐收获可大了。这个师父说你收获什么了?他说我三年前的豆腐渣,欠我的豆腐渣,我早忘了,我这一坐,想起来好几笔账,我该去要账去了。大家借这故事怎么想的?你怎么样理解?

我们所以静下来,把那狂心浮心静下来。像他这个没有开智慧啊,我们就能开智慧啊,智慧能够自己照了自己。所谓开智慧就明心了,明心就是智慧。简单说,就是智慧现前,智慧现前还不了生死了吗?过去现在未来你认识了啊,你把你的身体身心彻底放下了,看他都是空的了,就是这个意思。佛度众生时候没有众生相,也没有这个念头,我是能度者,众生是我所度,如果有这个念头,他不是佛,他就没有成。就是这个含义。

须菩提当然懂得了,所以佛问须菩提,你是不是这样想如来作是念我度众生?只要是有这个念头呢,是错误的,须菩提莫作是念。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我跟你说老实话,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众生是如来度的。假使说如来度众生,要有众生可度,那佛就有众生相,有我相有人相就有寿者相。佛已早断了,没有我人众生寿者。所以才说,佛终日度众生,不见众生相。

因为佛知道须菩提还有怀疑心,心还没有清净,还认为众生是佛所度,一切众生依佛得度,佛是度众生而成佛,因此佛要度众生。那佛答复说,众生不要我度,我也不要度众生,为什么,众生个个都具有佛性,众生本来就是佛。这个大家可要深参呐。众生本来就是佛,与佛无二。心与佛无二,就是一个,一切众生本来就是佛,就是迷雾而已。这个道理啊,可要参,不是今天给你造文字上讲,不行。参者就是思维修,你得见到性体,在体性是一样的,不管他现什么相,他体是一样的。咱们举个例子说。

木头,假设这个木头雕成佛像,大家都供在这磕头礼拜呢,假使这个木头做这个椅子,都是我们大家坐的,把它坐到屁股底下。一个是天天磕头拜,一个是坐到屁股底下,这两个一样吗?但是都是木头做的,原来都是木头啊。这个道理大家体会,文字是一样的,众生跟佛是一个体,他迷了堕落了,就是众生,悟了就是佛,在佛是明了。众生即是诸佛,未来诸佛,诸佛是已成就的诸佛。一个已成,一个还未成,原来是一个。

所以说啊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我是个假名,说我不是我,即非有我。但是凡夫不这样想,以为是我,他以为我说我就是我,说我不是我。这个可以从我们说话的当中去理解。我们说火,不是火。说火的时候不是火,要说火就是火,不把我们嘴巴烧了,舌头也烧了,那不就是假名吗。但是你不说火,人家怎么明白你是说火呀,因为我得明白啊,只是假之说。

那么说佛呢,佛也不是,就这个含义。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如来说我不是我,但是凡夫啊,可就执着了。说我,这不是他也不是你,说我就是我啊,分别的意思。佛说凡夫以为有我,佛又怕须菩提执着凡夫,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每逢金刚经都三折,一个随顺世间的假名,一个显真理。非了之后呢,又随顺世间,所有一切诸佛成了佛了,还示现跟人一样的。

这个道理懂了就行了。如来说的我,是本觉自性清净,那也是常乐我净,常乐我净的我,不是凡夫贪嗔痴无明虚妄的我,那个我是假的。佛说的我是常乐我净,那是得。所以说凡夫以为是我,凡夫有我有人,有我人之见,那就是凡夫。因为什么呢,凡夫的心有生灭。所以叫凡夫,圣人的心无生灭,他就不是凡夫。

悟得般若波罗蜜多的人,就不是凡夫了,迷了般若波罗蜜多的人,那就是凡夫。所以说,凡夫即非凡夫,凡夫悟得般若波罗蜜了,就不是凡夫了啊。又一种说,心有能,有所,凡夫。心无能所就不是凡夫了,就是平等法平等,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就是,把一心全去了,顿超直入立证菩提呀,那个就是佛众生平等平等。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你是不是观佛是三十二相啊,八十种好?须菩提言,如是如是。对,就是这样子啊,我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说你要以三十二相认为是如来啊,错了,为什么?转轮圣王也有三十二相,那不是转轮圣王都成佛了。须菩提一听,答错了啊,那就赶快改,如我解所说义啊,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那就是不对,那应该怎么样观如来啊?所以,法身非相啊。如来,如者如如不动,来者来而不来。

应现于世间,应现身。法是法身啊,因为须菩提的执着心还没有完全除尽,还有这个毛病,所以佛给他提出来这么一个问号,假设的问答。须菩提不知道佛的意思,顺口就答了,没用心想答复了,说如是如是啊,对的。佛就说他错了,应该什么呢?那佛这么一说他就知道明白了啊,他就不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了。因为三十二相观如来,是转轮圣王也具足三十二相,也跟佛一样啊,那转轮圣王跟如来差远了,他见思烦恼都没断呐。

须菩提马上转了,说我解说所说义,说佛你问,我是随便答复的。如果你再深问我,我了解你的意思,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可以用三十二相来看佛。那现在须菩提已经完全明了,到这个般若会上啊,须菩提已进入大菩萨境界了啊,他不是原来的那些个二乘人。他已经进入法执没有了,所以他答复的,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