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法供养的功德就不可思议了

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

这就是正面地校量两者的胜劣。

普贤菩萨又告诉善财童子,善男子,就提醒他注意,如前供养,就是前面讲的种种华云、鬘云、香云,种种的灯,这些供养。那些供佛的种种供养具,在无量的时空的供养也有无量的功德,但是比起法供养,还是远远不够。法供养而且是一念功德,时间很短。

这里具体地比较,就是百分不及一,你就是分为一百分,不及一念法供养的功德;千分不及一,进一步对境,你一千分就是一千倍的这样的功德也不及法供养一念的功德;进一步是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这数量就更大了,也不及法供养一念的功德;进一步说迦罗分,迦罗分是把一根毫毛分成一百份,那一百份的其中之一那一份,百分之一的份就叫迦罗分;算分,就是无量的算数其中一分、数量其中一分、所有的比喻其中一分;优波尼沙陀分,就是极微的一个数量,翻译成叫少分相近比对的分,它一般就是进一步是把这个毫毛,把它再分到优波尼沙陀分,叫邻虚尘,就是接近到虚空的那样的微细的层面,再进一步去分就是虚空了,空性了,就是那么细微的数量来比较,也不及法供养一念的功德。

那就是法供养一念的功德就不可思议了,远远超胜前面的供养具的功德了。那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何以故”,追究它的原因。是由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尊重法故,由这个法能够出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故,一切诸佛成佛之后还要以法为师故,那诸佛如来是用法来度众生故。

所以你按照这个法如说而修行,就能出生诸佛。讲经说法就是欲令众生去落实在身口意三业之行当中,就要对治烦恼,开发佛性,成就佛果。这就是佛的本怀。所以顺应着佛的本怀,如果诸菩萨,就是各种阶位的,程度不同的,从初发心的菩萨到久修的菩萨,他能够修行前面所说的七种法供养,那就等于成就供养如来,称合佛心。如果按照那七种法供养来修行,才叫真正的供养。

但这里又要辨识一下了,难道前面说的那些香、华、鬘、音乐供养就没有价值吗?其实这里面财供养,如果你能够有智慧三轮体空,以平等心去供养,实际上也就是法供养。维摩诘居士,他拿供具,一份供养难胜如来,一份供养会上最贱的一个乞丐。以平等心供养这两类,他当下这个供养就是法供养。

所以这里比较的,大概就是不是以普贤行愿的心态来修的那个供佛之具,那就自然感得人天福报,有漏的、有为的福德,跟这个法供养,无为、无漏的功德相比,那就是本质上有很大的差异。

《普贤菩萨行愿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