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道交可是大学问,可是很难相信的。感是什么?感是我们凡夫众生能感之机,就是信愿,为能感之机。应,应就是阿弥陀佛已经成就了的大悲愿力。
在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以前,这位法藏菩萨用五大劫思惟所发的四十八大愿,又经过无量劫积功累德圆满了这个愿,圆满这个愿就“成佛以来于今十劫”。十劫以前成就的这个愿力弥漫在虚空法界,在我们的当下,在我们的念头里面。只要我们有感,马上就会应。
这是一个法界里存在的奥藏、秘密。我们要信得及。怎么才能跟这个大悲愿力沟通、互动、接纳呢?靠什么去感呢?就是靠信愿去感。那么信愿通过什么渠道去感、能感呢?阿弥陀佛的力量跟我们凡夫的力量怎么样才能够沟通呢?这就是第三个字——道。
道就是清净道、实相道、平等道、空性道。就是我们凡夫众生的介而一念,这样的体性跟阿弥陀佛的心是同一道,也就是同体。阿弥陀佛所证到的就是我们凡夫的介尔一念之心。由于我们跟阿弥陀佛的心性、体性是同道、同体,它才会交融在一起,它才会交感,它才会互动,它才会沟通。
正因为同体,阿弥陀佛成就的大圆镜智,我们凡夫众生是在他的大圆镜智的心内。但我们众生的心也是一颗摩尼宝珠,阿弥陀佛也在我们众生的心珠里面。这是光光互摄的,珠珠相应的。所以你看这个感应道交是不是包含着甚深的大乘圆顿的道理呢?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早已成就,现在就看我们能感之机能不能发动得起来。能感之机一发动,就好像水清马上月现,立时的、当下的。
所以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蒙这个感应道交的甚深的奥秘,这样的原理去的。不是说我在这里要修多少行,多少苦行,持戒力量怎么样,禅定功夫怎么样,断惑程度怎么样,不是这个。当然你有这个伏惑、断惑的功夫,你往生的品位会增高。但是断惑的程度,禅定的浅深,如果你不具有能感的信愿,也是不能往生的。
因为你不可能把这个弥陀的愿力感召得过来。这就好像一块磁铁,它一定能够吸铁针,因为同质。但这个磁铁是吸不了一颗草的,草吸不过来,就好像它没有信愿,没有把这个心变成一根针。但同时你再高明的东西,这个磁铁也对它产生不了作用。如果是一块很精美的玉,玉也吸不过来,就好像你的断惑程度很高,你没有信愿也是没有办法。
所以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讲的一段话是非常契合佛心的:“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往生品位就看他持名功夫的浅深。如果你具足信愿,就是没有得到事一心、理一心,只要你具足信愿,因为“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如果你没有信愿,你仅仅是做功夫,把这个念佛作为伏住烦恼、断烦恼的功夫去用,那功夫就是用到风吹不入、雨打不透,如银墙铁壁那样,也不能往生。
祖师的这些话真的是讲得太精彩了,契合佛心。所以印祖为什么说《弥陀要解》,纵然古佛再来注解,也不能超越这个。就在于它点出了这些非常要害的、本质性的内涵。但往往我们看了之后,无动于衷,一下手还是谈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