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大愿——(第10愿)不起贪计身见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我成佛时,我刹土的天人离开对诸法的虚妄取着,断除对自身的贪恋计较。若此愿不兑现,就不取正觉。

这一愿也称为“得漏尽通愿”。漏是烦恼,漏尽就是烦恼断尽的意思。本愿中讲不起贪计身见,即破除身见我执,断见思惑,得人我空。并断尽法执,就得法我空。如是证得人法二空,就叫“漏尽”。

身见我执,是吾人与生俱来最大的烦恼与颠倒,非常坚固。吾人本能地认为色受想行识五蕴是真实的,有主宰义,执着有一个“我”,于是也就产生“我所”的概念。与生俱来的我执叫俱生我执。唯识学讲人有八识,前六识为眼耳鼻舌身意,第七识为末那识,其特质是执着第八识的见分为我,执着前六识为我所用,于是形成了我与我所的观念。由此身见我执就生起了一切恶见、邪见,起惑造业,生起诸多烦恼,导致深重的痛苦,身见我执可谓是烦恼之源。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四比丘在树下讨论世间什么最苦。有说淫欲最苦,有说瞋恚最苦,有说饥渴最苦,有说惊怖最苦,四个比丘各执一端争执不休。佛陀经过树林时,四比丘便将所争论的问题向佛陀禀白,请开示。佛陀告诉这四比丘,汝等所谈的都不是究竟的苦义,“天下之苦莫过有身”,所有的饥渴、寒热、瞋恚、惊怖、色欲、怨祸皆是由身体衍生出来的,所以身体才是众苦之本。

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表达过同样的意思: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说的就是人之大患就在于有身,身体是祸患的根源。世间人一辈子劳心劳力,忧畏万端,用尽心机,无恶不造,其根源正是在于身见我执。只要有“我”和“我所占有”的观念,就被系缚在三界,生死不休。是故佛陀开示:要想离开世间的痛苦,就得要破除身见我执,才能得到寂静妙常,涅槃为乐。

吾人见惑的第一个惑就是身见。针对此一坚固的见惑,首先得修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从破身见我执入手。破我执,进而破除法执。《金刚经》“六如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就是以般若慧剑,破除人法二执,证入空性。然因众生对身见我执以及六尘缘影的执着极为深固,是故,佛陀用了二十二年的时间来讲般若系的经典。般若智慧能够让我们观照一切法的真相。

世出世间一切法,所谓色法、心法、有为法、无为法、凡夫法、圣贤法,悉皆缘生无性,毕竟空,无所有,无所得。以无所得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知身如幻,从无明起,由业缘生,因生厌离,力破身见。

《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记载,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以身供养日月净明德佛,以天宝衣,而自缠身,灌诸香油,以神通力愿,而自燃身,光明遍照八十亿恒河沙世界。其中诸佛,同时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若以华香璎珞、烧香末香涂香、天缯幡盖及海此岸栴檀之香如是等种种诸物供养,所不能及。假使国城妻子布施,亦所不及,是名第一之施。于诸施中最尊最上,以法供养如来故。又云: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莲华中,宝座之上。证知,舍身供养破身见,功德甚深且巨,昔智者大师即是诵到这段经文时,寂尔入法华三昧的。

阿弥陀佛在因地已经观察到他方世界的业力凡夫,念念俱生我执,念念贪着法的真实性,在我执和法执的怪圈中,难以出离。故以大慈悲心,称性发此大愿。他方世界的众生只要信愿称名,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自然得佛智慧光明加被,除灭我执身见,于极乐国七宝万物无我所心,无染着心,去来进止,情无所系,随意自在,无彼无我,无竞无讼,获得与如来一样的金刚那罗延的身体,乃无相无不相,人法二空,逍遥自在,伏灭三毒烦恼,趣向无上佛果。全摄佛德为己用,不断烦恼得涅槃分。此与通途佛法靠自力修行,动经三大阿僧祇劫的辛劳修习,方得人我空,自有云泥之别。

净业行人宜常思惟此愿法义,于此秽土,虽做不到破身见我执,至少也应淡化对身体的执着。比如有人将身体健康长寿作为念佛功夫好的标志,甚或认为,人能活到一百二十岁,就代表很有道行。所以,就有些僧人执着这点,身罹病患,不是繁念佛号,矢志安养,而是到处求医问药。这都是身见我执的表现,吾人要加以警觉。莲宗第十一祖省庵大师四十九岁就成办净业,预知时至,留偈,自在往生。诸信徒环绕,请他长久住世。省祖回答:“我去,即来。”可见,往生极乐净土乃是从三界牢狱释放,此大火聚,彼清凉池,欢喜前往,领受故乡风月。若眷恋此臭皮囊,贪生怕死,滞留火宅,不愿往生,岂不愚痴颠倒之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