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疏文】承上殊因妙果,正由念佛至于一心,则念极而空。无念之念,谓之真念;又念体本空,念实无念,名真念也。生无生者,达生体不可得,则生而不生,不生而生,是名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如后教起中辩,故知终日念佛,终日念心,炽然往生,寂然无往矣。

这段疏文是对上面文句甚深法义之诠释。承接第二重法义所标举的持名之殊因,契入念佛三昧之妙果,正显信愿称名至极圆顿、最易成就之特质。

一则从修德层面说。以我具佛之心,念我心具之佛,于念念中,圆伏圆断无明烦恼,圆超五浊。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唯专唯勤,无杂无间,转持转切,久而久之,自成片段,入一心不乱,是为念极而空。从有念顿契无念,无念之念,谓之真念。由此真念,圆净极乐四土,圆彰弥陀三身,圆证本具之无量光寿。

二则从性德层面说。吾人现前一念,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终日随缘,终日不变。真心本有,妄性原空。持名之念,本自空寂,念实无念,是名真念。证知修德之念,乃无念之念,即终日无念,终日念佛,由理能成事故。而性德之念,乃念而无念,即终日念佛,终日无念,由事能显理故。

又性修二义,亦乃相辅相成。由修德念极而空之功夫,方契念体本空之理体。念佛功夫不到,不能悟证本地风光。又由性德之念体本空,方可修德念极而空。若自性本体不空,纵能矻矻念佛,毕竟无能契证空寂。正由吾人现前一念心性,事理无碍,性修不二,方能由事持达理持,成就念佛三昧。

又何谓“生入无生”之义呢?亟须了达一切缘生法,念念生灭,此生灭妄心,本自虚妄,无有实体。达者悟心之本空,了无一法可得,空空亦空,无所依,无所得。于此心空性寂中,则终日念佛,终日无念,是谓生而不生(摄用归体)。

又心性妙德,不沉空滞寂,则终日无念,终日念佛,是谓不生而生(从体起用)。又生而不生,则生原不可得;不生而生,则不生亦不可得。双遮生与不生,又双照生与不生,遮照同时,遮照不二,是谓真无生。

《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契证自性圆通常,即是“生入无生”之验证。此于下文《教起所因》第九“巧示因于往生,实悟无生”章中,将详明诠释。

故知净业行人终日念佛,即是终日念心,即心即佛,心佛一如故。

又吾人信愿持名,事相上炽然往生彼土,理体上实无往生之相。诚如天衣怀禅师开示:生则决定生,生而无生;去则实不去,不去而去。

前句谈事,往生宛然;后句谈理,寂然无去。原此一念,本是法界,从缘而起。缘无自性,全体法界。法尔具此威神,法尔具此功用。净业行人当于此拳拳服膺,孜孜践行。

《弥陀疏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