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善业夺恶业,以善心夺恶心

中随烦恼有二种:『十一、无惭者,不顾自法,轻拒贤善为性;能障碍惭,生长恶行为业。』

无惭的定义有二:一是『不顾自』,就是不尊重自己,没有一种自我期许的要求;所谓人身难得,你也不在乎,没有希圣希贤的心念,就是自暴自弃、不顾自身。其次,『不顾法』,佛陀所说的教法很尊贵,也不想去随顺,还是照自己的思想去做事,不顾佛法的尊贵,不想要增上。『轻拒贤善』,因为自暴自弃、对佛法也没有尊重心,这些贤善─功德的境界,本来是应该要让它增长的,但是你轻拒─轻视拒绝。

因此『能障碍惭,生长恶行为业。』既然你对成贤成善之事,没有希求心,那你的生命就是生长恶行,增长一切恶法为它的业用。没有生命目标,怎么办呢?只好跟着习气走──现在心情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就是这种境界。

『第十二,无愧者。不顾世间,崇重暴恶为性;能障碍愧,生长恶行为业。』

不愧,是说你不尊重世间人的讥嫌,你做错事,世间人会指点你。你看啊,这个比丘、沙弥做这种事情;还说他心中有正法,结果做这种事情。护法神也会讥嫌你:唉呀!我护这个比丘的法,实在是倒霉,这种行为,我都护持不下去啊!你对于世间的种种讥嫌也不在乎,『崇重暴恶』,本来这种暴恶的事情,我们应该要去对治、消灭,结果你对暴恶的事情,还特别欢喜。

『能障碍愧,生长恶行为业。』你有这样的心情 ─崇重暴恶,一切过犯当然就很容易生起。

无惭、无愧这两个心所,大都是同时生起的;一个是轻拒贤善、一个是崇重暴恶。这两个心所,『此恶遍不善故,名为中随烦恼。』它能够普遍地在不善心所当中活动,故名中随烦恼。换句话说,只要是不善的心所,前面的忿、恨、恼、覆、诳、谄、憍、害、嫉、悭,十种小随烦恼,任何一心所活动,一定是夹带无惭、无愧。所以叫做中随烦恼。其实惭愧心,在没有入圣位之前,对我们非常重要!没有入圣位、没有断烦恼之前,从信心引生惭愧心,它是断除恶法一个很重要的力量。

关于惭、愧的运用,我们可以从造恶之前跟造恶之后,两方面来说明:如果说惭愧的心所是在造恶之前,好比你造了一个恶业,虽然造了恶业,但是内心当中崇重贤善、轻拒暴恶;并不是你愿意做这种恶事,你就是一时控制不住习气,还是有惭愧心,这时候你造这个恶业,在律上叫做不定业。就像在高速公路,车开开得很快,之后你踩了煞车,虽然车子还在继续行驶,但是速度已经慢下来了。

一个没有惭愧心的人,造恶业是完全不踩煞车的,那就叫定业,一定要得果报。一般来说,真正深信因果的佛弟子,因为有惭愧心的缘故,所造的业都比较不坚固;你要是不学习佛法、不相信因果,所造的恶业大都是定业,很难忏悔的。所以惭愧心的生起,如果是发生在造业之前,也会影响到这个业的坚固性。

其次,是在造业之后。我们说造业主要是第六意识夹带前五识,去造杀盗淫妄的恶业,这个恶业就算全世界没人知道,但是阿赖耶受熏了,它会把这样的功能保存到我们微细的阿赖耶识里面去。当我们冷静下来,啊呀!不得了,发现这些恶的业力已经被第八识保存下来了。那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它消除掉呢?在《瑜伽师地论》上说,有二种方法可以对治已经进入阿赖耶识的业力:

第一、忏悔所损业。这就是指忏悔,你可以面对一位比丘,或者面对佛菩萨,修忏。请一位比丘、或者找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当忏悔主,或是以本尊阿弥陀佛当忏悔主。写一篇忏悔文,把你整个造业的因缘,至诚的表达出来;表达你的忏悔心,并立定誓愿,从今以后宁舍生命誓不再犯!然后要有很多的方便,礼拜、或者持咒、念佛。由于惭愧心的缘故,念念之间就把第八识罪业的势力、慢慢破坏掉,这是忏悔所损业,第一种方法。

第二、对治所损业。通常我们造恶业,一定有一个烦恼,可能是贪烦恼、或者瞋烦恼、或者是痴、慢、疑、不正见…各式各样的烦恼。当这个烦恼现前时,你要对治它,就是不能随顺这个烦恼。因为你造恶业的时候,这个烦恼有等流性,它下次还会再出现,而且出现的力量,会比上次更厉害。应该怎么办呢?对治所损业。不再随顺这个烦恼,虽然烦恼还有等流势力,但是你已经在抗拒它,心中开始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这时候,这方面的业力也会慢慢的消失掉。

面对这些不好的业力,当它已经进入到第八识之后,有二个处理方法:第一忏悔,第二对治。如果已经得果报,那就不容易忏悔了。这个恶业一旦得果报、已经现前了,好比已经变成一只畜牲了,那你说要把它忏成人的相状,就不容易了。但是没有得果报之前,都还有办法,就是靠这二个方法,可以把我们阿赖耶识恶业的势力给破坏掉。这是我们用惭愧的心,来对治无惭无愧。当然要让惭愧心生起,必须深信因果才行,不只是表面的理解,而是很深刻的了解,才能够生起惭愧心,以对治无惭、无愧这二个中随烦恼。

律上有一句话叫做“伏业易夺”,是说你因为忏悔的力量超过前面造恶业的力量,你的惭愧心已经超过你当初发动烦恼的势力了,这时候你以善业取代恶业,易就是变易。但是这个恶业不是消失掉,是将我们的业伏住,暂时不受,所以叫“伏业易夺”。怎么夺呢?以善业夺恶业,以我们的善心夺恶心。这个对我们往生净土就很重要了!

因为临命终时,可能恶业的势力要出来、信愿持名的善业也要出来,这时候以唯识学的思想──强者先牵,就看哪一个势力强。假设我们一口气还在的时候,就把这些恶业的势力给消减了,那个时候信愿持名,就没有任何障碍。就是有业,也没关系啊,带业往生嘛!对不对,带业往生横超三界。

所谓带业,是带什么业?当然是带恶业呀!古德说,这个带业是带恶业,而且是带业种,不能带现行。临终的时候,所有的烦恼、所有恶的业力,都要在种子位,内心保持在一种心不贪恋、意不颠倒、正念分明,寂静的状态;就能够跟弥陀感应道交了──“众生心垢净,菩萨影现中”。虽然忏悔不能把恶业完全消除掉,但是能折损恶业的势力,使令它临终不起现行,这件事情对于临终非常重要!

使令恶的势力折损,让信愿持名的势力增长,然后往到极乐世界去,以后乘愿再来。当然,这个时候不会堕到三恶道去,三界总报没有了,但是人跟人之间的恶因缘,那没关系,你能够自在的随缘消旧业。成就圣道以后,还债等于是不还,因为你的内心是“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没有所谓还债这件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