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复次,有三种得病因缘不同:一者、四大五藏增损得病,如前说。二者、鬼神所作得病。三者、业报得病。如是等病,初得即治,甚易得差。若经久则病成,身羸病结,治之难愈。
【译文】
还有,得病的因缘大概有三种:第一种是四大、五脏失衡,有所增加、减损而患病,如上文所说。第二种,是鬼神作祟而得病。第三种,是往昔造作恶业感得果报而得病。这些病刚一发作的时候,就要及时治疗,便容易痊愈,如果拖延太久,身体虚弱,疾病深入,治愈起来就难度更大。
【原文】
一、明病发相者。病发虽复多途,略出不过二种:一者、四大增损病相。若地大增者,则肿结沉重,身体枯瘠,如是等百一患生。若水大增者,则痰阴胀满,食饮不消,腹痛下痢等百一患生。若火大增者,即煎寒壮热,支节皆痛,口气,大小便利不通等百一患生。若风大增者,则身体虚悬,战掉疼痛,肺闷胀急,呕逆气急,如是等百一患生。故经云:“一大不调,百一病起。四大不调,四百四病一时俱动。”四大病发,各有相貌,当于坐时及梦中察之。
二者、五藏生患之相。从心生患者,身体寒热,及头痛口燥等,心主口故。从肺生患者,身体胀满,四支烦疼,心闷鼻塞等,肺主鼻故。从肝生患者,多无喜心,忧愁不乐,悲思瞋恚,头痛眼闇昏闷等,肝主眼故。从脾生患者,身体面上,游风遍身,痒疼痛,饮食失味等,脾主舌故。从肾生患者,咽喉曀塞腹胀耳聋等,肾主耳故。五藏生病众多,各有其相,当于坐时及梦中察之可知。
如是四大五藏病患,因起非一,病相众多,不可具说。行者若欲修止观法门,脱有患生,应当善知因起。此二种病,通因内外发动。若外伤寒冷风热,饮食不消,而病从二处发者,当知因外发动。若由用心不调,观行违僻,或因定法发时,不知取与,而致此二处患生,此因内发病相。
【译文】
第一,知晓疾病出现的相状。疾病发生虽然有很多方式,但是大略不过是两种,一种是身体中的四大失调,有所增减而导致。如果地大(性坚,支持万物)增多,就会肿结沉重,身体枯瘠等相应的一百零一种病患发生。如果水大(性湿,收摄万物)增多,就会痰阴胀满,食饮不消,腹痛下痢等相应的一百零一种病患发生。如果火大(性暖,调熟万物)增多,就会有煎寒壮热,支节皆痛,口气,大小便利不通等相应的一百零一种病患发生。如果风大(性动,生长万物)增多,就会有身体虚悬,战掉疼痛,肺闷胀急,呕逆气急等相应的一百零一种病患发生。所以经中说,有一大不调适,就有一百零一种病患发作,如果四大不调适,就会有四百零四种病患一起发作。而四大之病发作,有各自的情状,应当在坐禅时及睡梦中善加觉察。
第二种是五脏出现了病患。从心脏生发病患,即会身体寒热,及头痛口燥等,因为心主口。从肺脏生发病患,即会身体胀满,四肢烦疼,心闷鼻塞等,因为肺主鼻。从肝脏生发病患,即会面无喜乐,忧愁不乐,悲思嗔恼,头痛眼闇昏闷等,因为肝主眼故。从脾脏生发病患,即会身体面上,游风遍身,痒疼痛,饮食失味等,因为脾主舌故。从肾脏生发病患,即会咽喉曀塞腹胀耳聋等,因为肾主耳。因五脏所生之病有很多,有各自的情状,应当在坐禅时及睡梦中善加觉察。
如上所说,四大五脏所引起的病患,因其发作的根源与情状各异,所以病相千差万别,难以具体解说。而行者如果想修止观法门,如果有病患发生,应当对其所起的原因有所辨别。这两种病,即是因为内外两种原因所引发的。如果外部伤寒冷风热,饮食不消,而病从四大、五脏这两处发作的话,就是因外发动。若是用心不调,观行有差错,或是禅定生起的时候不能善加辨别取舍,而导致病从四大、五脏这两处发作的话,就是因内发动病患。
《童蒙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