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佛教认为金钱是不洁净的,如毒药,似毒蛇,应该远离它,出家的信徒不能接受金钱供养,不能储存,进行一切的买卖、贸易、营利等商业活动(“金钱非法”的戒律仅适用于出家众,对于在家世俗的信众,却另当别论);大乘佛教则对财富有更客观和全面的阐释,观点更圆融,充分肯定财富对世间生活的重要性,并不逃避它的现实性。
在佛教的教义中,财富只有通过正当的途径取得,才能成为身命基础和解脱资粮,才有资格成为行布施、种福田的物质基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追求财富?佛教认为我们既不能极端排斥金钱,也不能过分地去追求财富,应该有“中道”财富观,概括说来就是“深信因果、广种福田、勤恳为要,正命求财”。
作为公民,我们不能违背法律的规范;作为佛弟子,我们还不能违背戒律的准则。所以正信皈依的佛弟子决不能做以下十种非法谋财的事情:窃取他财、违法贪污、抵赖债务、吞没寄存、欺罔共财、因便侵占、籍势苟得、经营非法、诈骗投机、赌博淫业。
佛教也有非常先进和全面的理财观,在财富的支配与打理方面也推崇“中道”观,既不能悭贪,也不能过分奢侈,否则很容易消耗自身的福报。
佛陀也在经典中为我们作了具体的指导。财富应分作四份:第一分用以保障家庭的日用开支;第二分用以投资增值,否则财富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三分用以储蓄,以备不时之需;第四分用以慈善事业,一方面回馈社会大众,一方面为自己耕耘福田。
我们平常人都认为自己经济能力不足,难以布施。其实布施很广泛,不仅仅只有财布施,还有言布施,以语言给人正能量;颜布施,用一个微笑温暖对方;无畏施,在别人身心不安、恐惧、害怕的时候,帮助他消除恐惧……我们力所能及的布施有许多种。
这些都是为自己积累功德、种善因的一种方式,这些功德都是自己个人的,别人抢不走,当因缘成熟,必将得到善果。
账户上的数目只是一个表相,你现在所拥有的财富只是暂时寄存在你这,世间财物都是由五家共有:一是王者所有,即皇粮国税,不可或缺;二是盗贼所有,贫富过于悬殊,必然要引发非理性分配,盗贼禁而不止,固有其因;三是去病所有,生命延续、生老病痛,终有一用;四是灾害所有,水灾火灾,天塌地陷,付之东流;五是恶子所有,败绩败家,不能一以贯之,终致散失。一个人是无法主宰自己的财物的。
而作为佛教徒来说,我们可以正当地追求世俗财富,但更重要的是追求功德法财。什么是功德法财呢?那就是佛法。因为佛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人生的困惑,树立人生的正确观念;可以帮助我们解脱人生的烦恼,可以帮助我们开发生命中无尽宝藏。成就智慧,成就无量功德,这绝不是物质财富能够代取代的。
第一,在家居士追求财富,没有过错,如果你发大菩提心,行善积福,不管是六度还是四摄都以布施为先,更应鼓励去追求财富;第二,财富追求的手段和使用的方式,以及看待财富的心态一定要正,心念正,一切都没有问题,心念不正,就是罪业和障碍;第三,佛教的财富观里有功德法财,最究竟能让我们解脱的是出世间的功德法财。所以大家要多做功德,深信因果,种善因,感善果,不要去担忧善果何时才能出现,你只问自己做了多少善事,种了多少善因,“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一定会有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