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相应念念生

问:今发愿但可云当生,何名今生?

答:此亦二义:一、约一期名今,现生发愿持名,临终定生净土;二、约刹那名今,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相应念念生。妙因妙果,不离一心,如称两头,低昂时等,何俟娑婆报尽,方育珍池,只今信愿持名,莲萼光荣,金台影现,便非娑婆界内人矣。极圆极顿,难议难思,唯有大智,方能谛信。

这个施设了一个问答。这个问答是非常精妙,可能有时候我们去读这段文句还不一定能读得懂,要读很多遍,还要好好思维,才会了解里面的在讲什么。这里面,这个问话的人问了一个问题,蕅益大师做了两个层面的回答。他问也是扣着这个经文来问,今发愿应当只是说当生哪,你肯定有个时间差呀,你现在发愿应该是未来往生哪,为什么说今发愿就叫今生呢?他提这个问题。好,那么回答这个问题就有两义,就是两个层面的意思要对这个今愿今生加以理解。这个两义第一个意思,是约一期名今,一期就是我们是分段生死,分段生死从生到死就叫我们这一生的期限,那么以这个一生期限,我这一生,今生,现生发愿持名,这就是今,临命终时决定蒙阿弥陀佛的愿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在这个一生当中解决这个发愿和往生的问题,这就叫今愿今生。

这一般我们都会作这种理解,这种理解也完全说得过去。好,下面第二个层面这种理解那就是非常细微,也非常圆顿,如果契入到这样第二层面的义理才能够深入到净土一法一行三昧的这种奥妙。这个今愿今生那就不是谈一期的生命的过程,而是从时间上来看,就是非常微细的刹那间就叫今。我们说一念当中有九十个刹那啊,刹那表示一个时间非常短暂的当下,当下这一念,这一念就叫今。好,你这一念叫今,那你一念当中,你今愿今生,那就不是一期生命的终结问题,不是临命终的问题,是你当下这一念的问题,愿和生同时具足。所以,在净土一法当中讲“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相应念念生”。我们常常说这句话,但是这句话是不是我们去理解了它。不容易理解。

我能当下这一念念阿弥陀佛,是用至诚心深信切愿去念的,那么相应,跟什么相应?跟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相应。我们能念的心和所念的名号功德沟通了,互动了,电流通过来了,哎,那当下往生就是这一念往生了。一念相应就一念往生,那念念,每一念相应就每一念都往生。那这个我们还是觉得很难理解。这就要进一步地观照我们现前这一念的这种体性它的不可思议。前面总是在讲能念之心不可思议,我们怎么样去理解这现前一念的不可思议。要知道现前一念,一念的性体,本来就是一真法界,本来就是实相,所以,一念具足十法界呀,当下这一念就能够横遍十方,空间横遍十方,时间竖穷三际呀,这当下这一念就离开这种凡夫的这种情见哪,所以它全体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所以当下这一念自然而然地具足无量的威神,具足无量的功用。

那么现在我们以当下这现前一念,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求生极乐净土,那么这当下这一念起来的时候,就在我念佛的这个当下,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阿弥陀佛就在我的心中啊。那同时我这个心也横遍十方,也横遍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呀,所以我当下这能念的心也已经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那里去了。能念的心和所念的名号,就像两面镜子,这面镜子有你,这面镜子有他,两面镜子的光是互摄的呀,相互互含互摄呀。既然相含互含互摄,为什么我们下面讲,一念相应一念生,你就在当下这一念当中,你七宝池莲花里面就有你的一朵莲花呀,你心就遍过去了。

遍过去了怎么表示?有一朵标上你名字的莲花诞生出来了,那从空间的角度,我们这至诚念佛的一念相应在西方极乐世界有莲花出来,那么从竖穷三际的时间来看,这当下这一念心的不可思议就会竖穷三际。我们凡夫的生灭心有过去现在未来的隔别,但是在不可思议的现前一念当中,是超越了三际的隔别。三际是一如的。那三际一如的话,那就会出现什么境界呢?这就是彻悟大师在语录里面他有一个开示,就是“念佛时即见佛时,亦即成佛时”。你念这句阿弥陀佛的时候,当下就是见阿弥陀佛的时候,见阿弥陀佛的时候,就是你成阿弥陀佛的时候。那么,我们念佛是求往生,求往生的时候就,求生的时候就是即得往生的时候,即得往生的时候就是即得度众生的时候。

我们总是认为,我念佛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才能见佛,见佛了闻佛讲经说法悟证无生法忍才能成佛,这是我们会有过去现在未来的隔别,但是在当下这一念不可思议的心性和弥陀名号的交光互摄当中,不可思的当中,那这个三际是没有隔别的,是圆融在一体的,所以念佛时即见佛时,见佛时即成佛时。所以往生我们有时候,先我发愿求生,临命终时再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福德智慧圆满再倒驾慈航来度化众生,他也有一个过去现在未来。然而在不可思议的这个一念相应当中,哎,你求往生的时候就是即往生的时候,即往生的时候就是度众生的时候,这里面过去现在未来没有前后的隔别。你想想。这里常常用因陀罗网的珠子,这个珠子和那个珠子的那种重重无尽的关系去表达。有时候我们说时间观念,万劫就是一念,一念能够延拓万劫。在你做梦,黄粱美梦,这个黄梁米还没有熟,你的这个一生,从你科举到宰相,以后被下台,整个过程就完成了。所以这些这都是不可思议了。那么这桩事情如果要我们去证悟这个境界,那很难,不是我们凡夫的境界,但是要我们去相信,他最容易,因为这是佛菩萨证悟的境界,他常常这样说,我们就仰信,接受他,我们就这么理解。

所以,为什么这个净土一法为什么特别强调信心?你有信心,你就当下承担,你就能到真实的受用,如果你能够相信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相应念念生,当下你就安心啦,你就快乐啦,你再不要航山梯海到处参访善知识了。这所作已办哪,不需要再去参学了,剩下的就是死尽偷心保此一行而已呀。但你如果信不及,那没有办法,那你就再去兜圈子吧。所以,这是叫妙因妙果,不可思议的因,信愿持名,不可思议的果,就是圆生四土,圆见三身,圆证三不退,这样的果。

这个妙因妙果都不离开我现前一念之心,不离这一心。不离一心,这有个比喻,就像这个秤,秤有两头,一个秤砣呀,还有个盘子装东西呀,这个秤砣和装东西称东西,它就这两头或者高一点或者低一点。如果这里的重量重,那边就会翘起来,如果这边盘子上重量轻,那边就沉下去。那这个重量的,两边重量的多少表示那个或低或高是同时的,都是在一根秤上所反应出来的,是吧?你这里轻一点,那边就重一点,那边重一点,这边就轻一点,所以,高低是不同,不同是在同时不同的。用这个比喻,我们念佛能不能往生?以及相应之后那个莲花呀,净土法门常常讲,你至心念佛,西方净土有一朵莲花,那朵莲花,如果你加功用道,那莲花就会开得很灿烂很大,如果你开始有莲花,但是懈怠了退转了,它就缩小,它就没有什么光明,暗淡,甚至它枯萎,这些都是根据你当下这一念心来决定的。

所以这个是开得很灿烂还是枯萎了,这样的因和果都是你现前这一念心决定的。那么,低昂同时,我们就想到那个《周易》有一个这个太极图啊,太极图就阴阳鱼,阴阳鱼你看看,它就是展示它的这个变化:当你的这个白的成分多,它黑的就会少;当你黑的方面多,白的就会弱。阴和阳是这样的一个消长的关系。所以通过这个,低昂同时,不离一心,我们也能反应,比如我们念佛能不能得力,实际上跟你当下这一念观念、你的愿力有关系,如果你对五欲六尘,世间五欲六尘放不下,还很贪恋执著,那你的功夫肯定上不去,如果你对五欲六尘能得放下,能淡化,能撒开,然后你佛号的功夫就上来了。所以,为什么我们由熟变生由生变熟,要有一个根本的转换?还是要靠信愿,厌离娑婆,我们对娑婆世界的种种不挂在心上,然后佛号才会亲切。

所以这样的道理妙因妙果,就给我们传达一个什么信息?我们不需要等到在娑婆世界这一期的业报身完结,就是临命终时,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不是这个,你就当下你信愿持名就已经往生了,西方极乐世界就有一朵莲花灿烂地开敷了,绽放了,你的上品上生的金台就隐现出来了,你当下就不是娑婆世界的人了,你当下就已经移民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