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恃富豪而欺穷困

“勿恃富豪而欺穷困”,你不要恃仗自己是富豪,而欺负那些穷困的老百姓。你一个人成为富豪,另一批人成为穷困者,各有各的因缘。大概来说,从业力果报来看,都是宿世自己的业力所导致的。所以就今生的命运来说,富豪就快乐一点,穷困就苦恼一些。这个差异有时候有天壤之别。

所以我们说这种阶级,自古以来都会有的。因为人的福报是不一样的,它一定会构成富裕阶层和贫穷阶层的差异。这种差异解决不了的,实际上这种贫富的差异就要靠:借着税收的杠杆,使那个富人税收重一点,让他这一块补穷人;另一方面要靠着社会的力量、慈善事业,来导致一种平衡。是这样导致这种动态性平衡的。全都消除它是不可能的。除非所有的业力一样,你才能消除这个贫富的差异。是这么一个情况。

所以我们对富人,要教化他。要让他知道:你今生能成为富豪,你要“存忠厚之心”,你得要服务社会,要帮助那些穷困的人,这样社会和谐了,你自己也就安全了;如果你一点钱都不拿出来帮助穷困的人,贫富差距那么大,那穷人心里不平衡,然后就会想到把你绑票,把你的小孩绑了,要你拿多少钱出来。甚至仇富的心理导致了:或者把你的汽车给破坏一下,让你的房子怎么怎么一下。他有仇富的心理。

实际上要把这个仇富的心理,变成一种尊重的心理,“这个人是富豪,这么多钱是你的善因导致的。我尊重你”。要导致这个心理,就好办了。所以这个富人,要作“危惧之想”。钱多了不是好事啊!“金”字旁边两把“戈”呀!很危险的。

你要想到:这个钱为五家所有,不是我专有的。财如水,到了我这里。是由于我有福缘,这个“水”到了我这里。现在能不能到我这里,是我命中的福;但我如何用这个“水”,就看我的智慧。要把这个财富之水,用到好的地方去。你不要成为守财奴,把它囤积在这个地方。水一定要流动的,财富一定要流动的,你要作这样的想。所以就得要哀怜那些穷困的人,去帮助他们,去布施。这样才能增长自己的福德。

如果你借助富豪的这种地位,认为穷人就可以欺负,你就常常冤屈人家、驱使人家、虐待人家,或者用巧计来笼络,或者放高利贷来盘剥,那这个后果都很严重。

现在有些公司,确实有些不尊重员工的情况。动不动就搜身:脱光衣服,要搜身。可能人家不幸:丢了一个东西,他就认为人家偷了。然后这里都有导致自杀的现象。这些都是借助富豪来欺负人家低层人的行为。要想到:这些田产、钱财都是无常的。

“今日荒烟蔓草”的地方,你就想想,当年可是繁华歌舞楼台之所。那这个富豪,不是转眼之间也成了贫困吗?“富不过三代”,甚至一代可能都保不了。何不早存忠厚之念为好呢?

所以富豪之人要知道因果,不要忘却他的本来;要赶紧去布施,不要吝啬。所以不欺负那些穷困之人,正是他善于保持他的富豪福报能够长久维持的原因。所以这些富豪,要让他有恻隐之心、仁爱之心。

这里谈一个《功过格》的公案。有一个固安县的县令,他的作法很有意思。有一天,有一个“内监”,内监就是宦官,他就送了梅公一个礼品——猪腿,请他办个事。办个什么事呢?就是有人欠他的债,希望这个县令帮他把债务追回来。

那么这个梅公把猪腿煮好,就把这个宦官请过来饮酒,并且也把负债的人叫过来。叫过来,就呵斥那个欠债的人。那欠债人,他实在是由于贫穷还不出债。没有钱还,情有可原谅之处。那梅公就斥责他。因为这里面,宦官请他办事,如果不办成也不好。但一看这个穷人实在拿不出钱,他这里怎么办?

这个梅公就有方法了,他就斥责这个人,说:“贵人的债,你怎么敢用那个贫穷来辞掉呢?今天必定要偿还。如果你迟了不还的话,你就要死在杖下!”不还,就要用棍子打。就叫他去弄钱来,这个负债的人就哭泣着而去。说“你不还债,就要打死你”,这一说,这个宦官在旁边听了也觉得:“哎呀!可怜。”人都有良心嘛,恻隐之心也就有点激活了。

那那个梅公看了这个宦官的心还有点软的样子,又把那个穷人叫过来,皱着眉头说:“不打死你也可以,我也知道你很穷,拿不出钱来还。但这个钱一定要还!”那怎么办呢?“那你把你的妻子、儿子卖掉吧!卖掉,把那个钱拿来。但我是老百姓的父母官,也不忍心今天就让你妻儿子女骨肉分离。就限你一天,回去跟你妻子诀别,那今生永远不能相见。”说这个话。

这一说,这个负债的人就在那儿大哭起来。大哭,俨然感觉到这份妻子生离死别的场景就现前了。这一哭的话,这个梅公也跟着掉眼泪;这一掉眼泪,这个宦官也在旁边掉眼泪。这一掉眼泪,这恻隐之心就完全调动起来了。搞得这个宦官,“哎呀!好了好了!算了吧!不让他还了。”就把那个债券给烧毁了。

后来这个梅公作官作到了侍郎的位置上,“功名特显”,也就是从一个县官作到副部长了。存心善良,他的官位就会当得大;而且他还有智慧,用这样的一个激将法来作。所以这样,既没有辜负那个宦官的嘱托——如果你直接拒绝,那也不行,那就伤了这个宦官的情面。又通过这种方法,使这个宦官的一片贪婪和残暴的心,在这个过程当中“潜移默化”给他解决掉了。那这里面成功的地方,就是激活了他的这种不忍之心:不忍的、恻隐的良知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