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卷第七
弥勒菩萨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四
宿作因论者犹如有一若沙门若婆罗门。起如是见立如是论。广说如经。凡诸世间所有士夫补特伽罗所受者。谓现所受苦。皆由宿作为因者。谓由宿恶为因。由勤精进吐旧业故者。谓由现法极自苦行现在新业。由不作因之所害故者。谓诸不善业。如是于后不复有漏者。谓一向是善性故。说后无漏。由无漏故业尽者谓诸恶业。由业尽故苦尽者谓宿因所作及现法方便所招苦恼。由苦尽故得证苦边者。谓证余生相续苦尽。谓无系外道作如是计。问何因缘故彼诸外道起如是见立如是论。答由教及理故教如前说。理者犹如有一为性寻思。为性观察。广说如前。由见现法士夫作用不决定故。所以者何。彼见世间虽具正方便而招于苦。虽具邪方便而致于乐。彼如是思。若由现法士夫作用为彼因者。彼应颠倒。由彼所见非颠倒故。是故彼皆以宿作为因。由此理故。彼起如是见立如是论。
今应问彼汝何所欲。现法方便所招之苦。为用宿作为因。为用现法方便为因。若用宿作为因者。汝先所说由勤精进吐旧业故现在新业由不作因之所害故。如是于后不复有漏。乃至广说。不应道理。若用现法方便为因者。汝先所说。凡诸世间所有士夫补特伽罗所受皆由宿作为因不应道理。如是现法方便苦。宿作为因故现法士夫用为因故。皆不应道理。是故此论非如理说。我今当说如实因相。或有诸苦唯用宿作为因。犹如有一自业增上力故生诸恶趣或贫穷家。或复有苦杂因所生。谓如有一因邪事王不获乐果而反致苦。如事于王。如是由诸言说商贾等业。由事农业。由劫盗业。或于他有情作损害事。若有福者获得富乐。若无福者虽设功用而无果遂。或复有法纯由现在功用因得。如新所造引余有业或听闻正法于法觉察。或复发起威仪业路。或复修学工巧业处。如是等类。唯因现在士夫功用。
自在等作者论者。由如有一或沙门或婆罗门。起如是见立如是论。凡诸世间所有士夫补特伽罗所受彼一切。或以自在变化为因。或余丈夫变化为因。诸如是等谓说自在等不平等因论者作如是计。问何因缘故起如是见立如是论。答由教及理。教如前说。理者。犹如有一为性寻思。为性观察。广说如前。彼由现见于因果中世间有情不随欲转故作此计。所以者何。现见世间有情。于彼因时欲修净业。不遂本欲。反更为恶。于彼果时愿生善趣乐世界中。不遂本欲。堕恶趣等。意谓受乐不遂所欲。反受诸苦。由见此故。彼作是思。世间诸物必应别有作者生者及变化者为彼物父。谓自在天或复其余。
今当问彼汝何所欲嗢拕南曰。
功能无体性 摄不摄相违
有用及无用 为因成过失
自在天等变化功能。为用业方便为因。为无因耶。若用业方便为因者。唯此功能用业方便为因。非余世间。不应道理。若无因者。唯此功能无因而有。非世间物。不应道理。又汝何所欲。此大自在为堕世间摄。为不摄耶。若言摄者。此大自在则同世法。而能遍生世间。不应道理。若不摄者。则是解脱。而言能生世间。不应道理。又汝何所欲。为有用故变生世间。为无用耶。若有用者。则于彼用无有自在。而于世间有自在者。不应道理。若无用者。无有所须。而生世间。不应道理。又汝何所欲。此所出生为唯大自在为因。为亦取余为因耶。若唯大自在为因者。是则若时有大自在。是时则有出生。若时有出生是时则有大自在。而言出生用大自在为因者。不应道理。若言亦取余为因者。此唯取乐欲为因。为除乐欲更取余为因。若唯取乐欲为因者。此乐欲为唯取大自在为因。为亦取余为因耶。若唯取大自在为因者。若时有大自在是时则有乐欲。若时有乐欲是时则有大自在。便应无始常有出生。此亦不应道理。若言亦取余为因者。此因不可得故。不应道理。又于彼欲无有自在。而言于世间物有自在者。不应道理。如是由功用故。摄不摄故。有用无用故。为因性故。皆不应理。是故此论非如理说。
害为正法论者。谓如有一若沙门若婆罗门。起如是见立如是论。若于彼祠中。咒术为先害诸生命。若能祀者。若所害者。若诸助伴。如是一切皆得生天。问何因缘故。彼诸外道起如是见立如是论。答此违理论。谄诳所起。不由观察道理建立。然于诤竞恶劫起时。诸婆罗门违越古昔婆罗门法。为欲食肉妄起此计。
又应问彼。汝何所欲。此咒术方为是法自体。为是非法自体。若是法自体者。离彼杀生。不能感得自所爱果。而能转彼非法以为正法。不应道理。若是非法自体者。自是不爱果法。而能转舍余不爱果法者。不应道理。如是记已。复有救言。如世间毒咒术所摄不能为害。当知此咒术方亦复如是。今应问彼。汝何所欲。如咒术方能息外毒。亦能息内贪瞋痴毒。为不尔耶。若能息者。无处无时无有一人贪瞋痴等静息可得故不中理。若不能息者。汝先所说。如咒术方能息外毒。亦能息除非法业者。不应道理。又汝何所欲。此咒术方为遍行耶。不遍行耶。若遍行者。自所爱亲不先用祠。不应道理。若不遍者。此咒功能便非决定。不应道理。又汝何所欲。此咒功能为唯能转因亦转果耶。若唯转因者。于果无能。不应道理。若亦转果者。应如转变即令羊等成可爱妙色。然舍羊等身。已方取天身。不应道理。又汝何所欲。造咒术者。为有力能及悲愍不。若言有者。离杀彼命。不能将彼往生天上。不应道理。若言无者。彼所造咒能有所办。不应道理。如是由因故。譬喻故。不决定故。于果无能故。咒术者故。不应道理。是故此论非如理说。我今当说非法之相。若业损他而不治现过是名非法。又若业诸修道者共知此业感不爱果。又若业一切智者决定说为不善。又若业自所不欲。又若业染心所起。又若业待邪咒术方备功验。又若业自性无记。诸如是等皆是非法。
边无边论者。谓如有一若沙门若婆罗门。依止世间诸静虑故。于彼世间住有边想无边想。俱想不俱想。广说如经。由此起如是见立如是论。世间有边。世间无边。世间亦有边亦无边。世间非有边非无边。当知此中已说因缘及能计者。是中若依断边际求世边时。若忆念坏劫于世间起有边想。若忆念成劫则于世间起无边想。若依方域周广求世边时。若下过无间更无所得。上过第四静虑亦无所得。傍一切处不得边际。尔时则于上下起有边想。于傍处所起无边想。若为治此执。但依异文义无差别。则于世间起非有边非无边想。
今应问彼。汝何所欲。从前坏劫以来为更有世间生起。为无起耶。若言有者。世间有边不应道理。若言无者。非世间住念世间边。不应道理。如是彼来有故。彼来无故。皆不应理。是故此论非如理说。
不死矫乱论者。谓四种不死矫乱外道。如经广说。应知彼诸外道若有人来。依最胜生道。问善不善。依决定胜道。问苦集灭道。便自称言。不死乱者随于处所依不死净天不乱。诘问即于彼所问以言矫乱。或託余事方便避之。或但随问者言辞而转。是中第一不死乱者。觉未开悟。第二于所证法。起增上慢。第三觉已开悟。而未决定。第四羸劣愚钝。又复第一怖畏妄语。及怖畏他人知其无智故。不分明答言我无所知。第二于自所证未得无畏。惧他诘问。怖畏妄语。怖畏邪见故。不分明说我有所证。第三怖畏邪见。怖畏妄语。惧他诘问故。不分明说我不决定。如是三种。假託余事以言矫乱。第四唯惧他诘。于最胜生道及决定胜道。皆不了达。于世文字。亦不善知。而不分明说言我是愚钝都无所了。但反问彼。随彼言辞。而转以矫乱彼。
此四论发起因缘。及能计者。并破彼执。皆如经说。
由彼外道多怖畏故。依此见住。若有人来有所诘问。即以谄曲而行矫乱。当知此见是恶见摄。是故此论非如理说。
无因见论者。谓依止静虑。及依止寻思。应知二种。如经广说。问何因缘故。彼诸外道依止寻思。起如是见立如是论。我及世间。皆无因生。答略而言之。见不相续以为先故。诸内外事无量差别。种种生起。或复有时。见诸因缘空无果报。谓见世间无有因缘。或时欻尔大风卒起。于一时间寂然止息。或时忽尔瀑河弥漫。于一时间顿则空竭。或时郁尔果木敷荣。于一时间飒然衰顇。由如是故起无因见立无因论。
今应问彼。汝宿住念为念无体。为念自我。若念无体。无体之法。未曾串习。未曾经识。而能随念。不应道理。若念自我。计我先无后欻然生。不应道理。又汝何所欲。一切世间内外诸物。种种生起。或欻然生起。为无因耶。为有因耶。若无因者。种种生起。欻然而起。有时不生。不应道理。若有因者。我及世间。无因而生。不应道理。如是念无体故。念自我故。内外诸物不由因缘种种异故。由彼因缘种种异故。不应道理。是故此论非如理说。
断见论者。谓如有一若沙门若婆罗门。起如是见立如是论。乃至我有麁色。四大所造之身。住持未坏。尔时有病。有痈有箭。若我死后。断坏无有。尔时我善断灭。如是欲界诸天。色界诸天。若无色界空无边处所摄。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所摄。广说如经。谓说七种断见论者。作如是计。问何因缘故。彼诸外道。起如是见立如是论。答由教及理故。教如前说。理者谓如有一为性寻思。乃至广说。彼如是思若我死后复有身者。应不作业而得果异熟。若我体性一切永无。是则应无受业果异熟。观此二种。理俱不可。是故起如是见立如是论。我身死已断坏无有。犹如瓦石若一破已不可还合。彼亦如是。道理应知。
今应问彼。汝何所欲。为蕴断灭。为我断灭耶。若言蕴断灭者。蕴体无常。因果展转生起不绝。而言断灭。不应道理。若言我断。汝先所说。麁色四大所造之身。有病有痈有箭。欲界诸天。色界诸天。若无色界空无边处所摄。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所摄。不应道理。如是若蕴断灭故。若我断灭故。皆不应理。是故此论非如理说。
空见论者。谓如有一若沙门若婆罗门。起如是见立如是论。无有施与无有爱养。无有祠祀。广说乃至。世间无有真阿罗汉。复起如是见立如是论。无有一切诸法体相。
问何因缘故。彼诸外道。起如是见立如是论。答由教及理故。教如前说。理者谓如有一为性寻思。乃至广说。又依世间诸静虑故。见世施主一期受命恒行布施无有断绝。从此命终生下贱家贫穷匮乏。彼作是思。定无施与爱养祠祀。复见有人一期寿中恒行妙行。或行恶行。见彼命终堕于恶趣生诸那落迦。或往善趣。生于天上乐世界中。彼作是思。定无妙行及与恶行。亦无妙行恶行二业果异熟。复见有一刹帝利种。命终之后。生婆罗门吠舍戍陀罗诸种姓中。或婆罗门。命终之后。生刹帝利吠舍戍陀罗诸种姓中。吠舍戍陀罗等亦复如是。彼作是思。定无此世刹帝利等从彼世间刹帝利等种姓中来。亦无彼世刹帝利等从此世间刹帝利等种姓中去。又复观见诸离欲者生于下地。又见母命终已生而为女。女命终已还作其母。父终为子。子还作父。彼见父母不决定已作如是思。世间毕定无父无母。或复见人身坏命终。或生无想。或生无色。或入涅槃。求彼生处不能得见。彼作是念。决定无有化生众生。以彼处所不可知故。或于自身起阿罗汉增上慢已临命终时遂见生相。彼作是念。世间必无真阿罗汉。如是广说。问复何因缘。或有起如是见立如是论。无有一切诸法体相。答以于如来所说甚深经中相似甚深离言说法。不能如实正觉了故。又于安立法相。不如正理而思惟故。起于空见。彼作是念。决定无有诸法体相。今应问彼。汝何所欲。为有生所受业及后所受业。为一切皆是生所受耶。若俱有者。汝先所说。无有施与。无有爱养。无有祠祀。无有妙行。无有恶行。无有妙行恶行业果异熟。无此世间。无彼世间。不应道理。若言无有后所受者。诸有造作净与不净种种行业。彼命终已。于彼生时。顿受一切净与不净业果异熟。不应道理。又汝何所欲。凡从彼胎藏。及从彼种子而生者。彼等于此为是父母。为非父母耶。若言是父母者。汝言无父无母。不应道理。若言彼非父母者。从彼胎藏及彼种子所生。而言非父非母。不应道理。若时为父母。是时非男女。若时为男女。是时非父母。无不定过。又汝何所欲。为有彼处受生众生天眼不见。为无有耶。若言有者。汝言无有化生众生。不应道理。若言无者。是则拨无离想欲者。离色欲者。离三界欲者。不应道理。又汝何所欲。为有阿罗汉性而于彼起增上慢。为无有耶。若言有者。汝言世间必定无有真阿罗汉。不应道理。若言无者。若有发起不正思惟颠倒。自谓是阿罗汉。此乃应是真阿罗汉。亦不中理。又应问彼。汝何所欲。圆成实相法。依他起相法。遍计所执相法。为有为无。若言有者。汝言无有一切诸法体相。不应道理。若言无者。应无颠倒亦无染净。不应道理。如是若生后所受故。非不决定故。有生处故。有增上慢故。有三种相故。不应道理。是故此论非如理说。
妄计最胜论者。谓如有一若沙门若婆罗门。起如是见立如是论。婆罗门是最胜种类。刹帝利等是下劣种类。婆罗门是白净色类。余种是黑秽色类。婆罗门种可得清净。非余种类。诸婆罗门是梵王子。从大梵王口腹所生。从梵所出。梵所变化。梵王体胤谓斗诤劫诸婆罗门。作如是计。问何因缘故。诸婆罗门。起如是见立如是论。答由教及理故。教如前说。理者谓如有一。为性寻思。乃至广说。以见世间真婆罗门性具戒故。有贪名利及恭敬故。作如是计。
今应问彼。汝何所欲。为唯余种类从父母产生。为婆罗门亦尔耶。若唯余种类者。世间现见诸婆罗门。从母产生。汝谤现事。不应道理。若婆罗门亦尔者。汝先所说。诸婆罗门是最胜种类。刹帝利等是下种类。不应道理。如从母产生。如是造不善业。造作善业。造身语意恶行。造身语意妙行。于现法中受爱不爱果。便于后世生诸恶趣。或生善趣。若三处现前是彼是此。由彼由此。入于母胎从之而生若世间工巧处。若作业处。若善不善。若王若臣。若机捷。若增进满足。若为王顾录以为给侍。若不顾录。若是老病死法。若非老病死法。若修梵住已生于梵世。若复不尔。若修菩提分法。若不修习若悟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若复不尔。又汝何所欲为从胜种类生此名为胜。为由戒闻等耶。若由从胜种类生者。汝论中说。于祠祀中。若戒闻等胜取之为量。如此之言。应不中理。若由戒闻等者。汝先所说。诸婆罗门是最胜类。余是下类。不应道理。如是产生故。作业故。受生故。工巧业处故。增上故。彼所顾录故。梵住故。修觉分故。证菩提故。戒闻胜故。不应道理。是故此论非如理说。
妄计清净论者。谓如有一若沙门若婆罗门。起如是见立如是论。若我解脱心得自在。观得自在。谓于诸天微妙五欲。坚着摄受。嬉戏娱乐。随意受用。是则名得现法涅槃第一清净。又有外道。起如是见立如是论。若有离欲恶不善法。于初静虑得具足住。乃至得具足住第四静虑。是亦名得现法涅槃第一清净。又有外道。起如是见立如是论。若有众生。于孙陀利迦河沐浴支体。所有诸恶皆悉除灭。如于孙陀利迦河。如是于婆湖陀河伽耶河萨伐底河殑伽河等中。沐浴支体。应知亦尔。第一清净。复有外道。计持狗戒以为清净。或持牛戒。或持油墨戒。或持露形戒。或持灰戒。或持自苦戒。或持粪秽戒等。计为清净。谓说现法涅槃外道。及说水等清净外道。作如是计。问彼何因缘。起如是见立如是论。答由教及理故。教如前说。理者谓如有一为性寻思。乃至广说。彼谓得诸纵任自在欲自在观行自在名胜清净。然不如实知纵任自在等相。又如有一计由自苦身故。自恶解脱。或造过恶。过恶解脱。
今应问彼。汝何所欲。若有于妙五欲嬉戏受乐者。为离欲贪。为未离耶。若已离者于世五欲。嬉戏受乐。不应道理。若未离者。计为解脱清净。不应道理。又汝何所欲。诸得初静虑。乃至具足住第四静虑者。彼为已离一切贪欲。为未离耶。若言一切离者。但具足住乃至第四静虑。不应道理。若言未离一切欲者。计为究竟解脱清净。不应道理。又汝何所欲。为由内清净故究竟清净。为由外清净故究竟清净。若由内者。计于河中沐浴而得清净。不应道理。若由外者。内具贪瞋痴等一切垢秽。但除外垢便计为净。不应道理。又汝何所欲。为执受净物故而得清净。为执受不净物故得清净耶。若由执受净物得清净者。世间共见狗等不净。而汝立计执受狗等得清净者。不应道理。若由执受不净物者。自体不净而令他净。不应道理。又汝何所欲。诸受狗等戒者。为行身等邪恶行故而得清净。为行身等正妙行故得清净耶。若由行邪恶行者。行邪恶行而计清净。不应道理。若由正妙行者。持狗等戒。则为唐捐。而计于彼能得清净。不应道理。如是离欲不离欲故。内外故。受净不净故。邪行正行故。不应道理。是故此论非如理说。
妄计吉祥论者。谓如有一若沙门若婆罗门。起如是见立如是论。若世间。日月薄蚀。星宿失度。所欲为事。皆不成就。若彼随顺。所欲皆成。为此义故。精勤供养日月星等。祠火诵咒。安置茅草。满瓫频螺果。及饷佉等。谓曆算者。作如是计。问彼何因缘起如是见立如是论。答由教及理故。教如前说。理者谓如有一为性寻思。乃至广说。彼由获得世间静虑。世间皆谓是阿罗汉。若有欲得自身富乐所祈果遂者。便往请问。然彼不如实知业果相应缘生道理但见世间日月薄蚀。星度行时。尔时众生净不净业果报成熟。彼则计为日月等作。复为信乐此事者。建立显说。
今应问彼。汝何所欲。世间兴衰等事。为是日月薄蚀。星度等作。为净不净业所作耶。若言日等作者。现见尽寿随造福非福业。感此兴衰苦乐等果。不应道理。若净不净业所作者。计日等作。不应道理。如是日等作故。净不净业作故。不应道理。是故此论非如理说。如是十六种异论。由二种门。发起观察。由正道理。推逐观察。于一切种皆不应理。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